剖析現在翻譯人才定向培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1 09:40:00

導語:剖析現在翻譯人才定向培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現在翻譯人才定向培養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社會需求;雙語轉換;培養目標;教學模式

【論文摘要】從分析我國翻譯事業的現狀出發,提出了翻譯人才培養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觀點,認為翻譯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特殊性,而傳統外語專業教學模式不適合于翻譯人才的培養。

近年來,我國的翻譯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翻譯院系和翻譯研究機構在一些高校相繼建立。2006年春,教育部批準在部分高校(復旦大學、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和河北師范大學)試點設立本科翻譯專業。2007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翻譯學科體系的健全與發展,不僅是翻譯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深化,經濟、科學與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1翻譯人才培養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人才培養要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求。任何一個新專業的設置,都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凸顯“應用”特色。也就是說,社會需要什么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人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把培養目標定位在“德、智、體全面發展、能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提高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需要、適應國家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口筆譯人才”,正是秉承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理念,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翻譯歷來是國際交流與交往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各個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各種國際會議日益增多,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涌人,迫切需要將其轉化為我們自己的語言去了解、吸收和掌握。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地不斷掀起“中國熱”,也迫切需要我們把自己的優秀文學和文化介紹到國外去。中國的翻譯事業蓬勃發展,翻譯的數量和品種極大豐富。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間題是,我們的翻譯總體水平還不算高,稱不上“翻譯強國”;我們的翻譯隊伍浩浩蕩蕩,但高水平的翻譯專門人才仍然比較匿乏。這一點可以從許多方面得到印證: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一些加了外語譯文的廣告、招牌,那些翻譯文字存在著大量的錯誤,有些甚至讀起來荒唐可笑;許多旅游景點的外語簡介資料,讓老外們看了會感到一頭霧水;一些工程項目、引進設備或產品說明書翻譯資料也錯誤百出。筆者曾幫某些企業公司審閱過此類翻譯資料,發現有些譯文質量特別差,有時一份英語譯文竟然找不到一個完全正確的句子。由于從事翻譯課教學的緣故,筆者喜歡瀏覽有關翻譯的教科書和雜志,發現有些翻譯文章不僅存在嚴重的理解錯誤,譯文語言水平也不高。2004年,市面上有一本名為《高級口譯現場實錄》的口譯教科書,全書僅90多頁,錯誤竟多達100余處。2005年,某雜志刊載的一篇題為“當你二十來歲的時候”的譯文,不僅對原文寫作意圖與體裁風格理解不準確,對詞句和上下文邏輯關系的理解也缺乏語篇分析的基礎。翻譯質量不高,高水平翻譯人才匾乏,恰恰說明我們的翻譯人才培養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其實,在翻譯人才培養方面,國外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國外高校對翻譯人才的培養基本上都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課程設置、教學要求、教師資格、評價標準等方面,都以培養翻譯實踐能力為重點。世界上大約有270多所高校設有翻譯教學與研究項目,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培養專門的口、筆譯實踐人員(如會議口譯、法庭口譯以及文學翻譯、字幕翻譯、醫藥科技翻譯、機輔翻譯等)和翻譯理論研究人員,授予翻譯碩士和翻譯博士學位。我國香港地區翻譯專業辦學特色鮮明,針對性強,分別側重傳媒翻譯、法律翻譯、科技翻譯、機輔翻譯、文學翻譯等方向。臺灣地區翻譯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面向市場,課程設置強調口、筆譯實踐,并邀請部分職業譯員和高級編審授課。國內幾所主要外語院校(北外、上外、廣外等)的“高翻學院”,也在翻譯實踐人才培養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很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鑒。

2翻譯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特殊性

翻譯作為一種職業,無論是兼職還是全職,其專業化程度都很高,應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從業者不僅要具備扎實的中文基礎和至少通曉一門外語,還要具備一定的語言學知識、翻譯學知識、百科知識和翻譯操作技能。翻譯職業的特殊技能要求,是普通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所無法完成的,有必要引人翻譯專業培養模式。

翻譯的過程不僅是語言轉換的過程,而且也是反映不同社會特征的文化轉換過程,涉及思維與語言、存在與認識、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翻譯從業人員的思維模式與普通外語人才有著明顯的差異。普通外語人才只需用單一語言(即外語)進行聽說和表達,基本上不涉及雙語轉換機制;翻譯人員的思維則必須以雙語交際能力為基礎,需要專門的職業技能培訓。不管從事口譯還是筆譯工作,都必須既有扎實的雙語語言功底,又有高超的翻譯技能。只有熟練掌握中、外兩種語言各自的語言規律以及相互間的對應關系,才能在透徹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寫出自然貼切的譯文。隨著翻譯專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從業者還應具備廣博的百科知識,如信息、管理、醫藥、科技、法律、經貿、金融、傳媒等方面的知識。特別是筆譯者,既要有較高的語言修養和熟練的翻譯技巧,還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研究精神。同時,翻譯從業者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特別是口譯者,無論在任何場合,都要如實、準確、友好地轉達被翻譯者的意思。

翻譯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翻譯專業課程設置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不僅要學習翻譯理論與技巧,還要在理論指導下進行翻譯實踐。然而,目前我國翻譯方向碩士生的培養卻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其培養目標為高校教學人員和科研人員,培養模式偏重于學術性,對翻譯的專業性和應用性則不夠重視。在人學考試、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和學位論文寫作等方面,都是按照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忽視翻譯操作技能的培養,就會導致翻譯實踐能力偏低,不利于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翻譯人才的培養。某大學一位教師告訴筆者,他們學校有資料翻譯任務,想請新近聘用的一位翻譯方向碩士畢業生承擔一部分,沒想到這位畢業生竟然拒絕參與,說自己是搞翻譯理論研究的,不擅長翻譯實踐。翻譯理論研究對翻譯學科建設無疑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翻譯理論對于翻譯實踐的指導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但僅僅懂得理論而不會實踐,這樣的畢業生就無法滿足社會對翻譯實踐人才的需求。

由于我校去年新上了翻譯方向碩士點,我曾利用參加國內翻譯學術會議的機會,向一些知名外語院校的教師詢問翻譯方向碩士研究生是否應開設翻譯實踐課,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否定的。我問他們,學生的操作能力差該怎么辦?他們告訴我,用翻譯項目來彌補。翻譯項目實踐誠然是必要的,但翻譯項目并非人人都能得到,并非總是能夠得到,沒有項目時該怎么辦?筆者認為,必須為翻譯方向碩士生開設一定數量的翻譯實踐課,以確保他們有足夠多的實踐機會。就我所知,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學生翻譯實踐能力的培養比較重視。2001年,我在北外英語學院作訪問學者,跟翻譯方向碩士生聽課。他們有一門“翻譯理論與實踐”課(以英漢翻譯為主,由申雨平老師任課),還有一門“翻譯實踐”課(以漢英翻譯為主,由莊繹傳老師任課)。當然,北外的翻譯方向碩士生也參與一些翻譯項目,比如在我訪學期間,他們正跟曾誠老師一起翻譯一本英文詞典,還承擔了中央電視臺某些節目的翻譯工作。

3傳統外語專業教學模式不適合于翻譯人才的培養

人們往往把外語專業等同于翻譯專業,認為凡是學外語的人都會搞翻譯,忽視了翻譯人才的專業性和特殊性、學習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確有一部分人通過自身的進修和努力能夠勝任翻譯工作,但并非每一個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都能當翻譯。因為這兩個專業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著根本的差異。

從教學目標來說,傳統外語專業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在聽、說、讀、寫、譯五種語言技能中,“譯”只是一種教學手段,用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外語詞匯和語法,或檢查學生的外語理解與表達能力。翻譯專業教學則從職業需求出發,把翻譯操作能力作為培養目標,突出雙語交際能力基礎上的口、筆譯技能訓練,兼顧翻譯理論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從教學內容來說,傳統外語專業主要學習語音、語法、修辭等語言基礎知識。用這些教學內容培養的學生,能夠用流利的外語來表達思想,但卻不一定能夠勝任翻譯工作。翻譯專業則主要學習如何借助語言知識、主題知識、百科知識和翻譯技能來對原語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并用譯人語將所理解的信息表達出來。翻譯專業培養的是全才、通才,特別是筆譯,提倡一專多能,因此教學內容不僅涉及文學翻譯,也要兼顧社會、文化、科技、法律、經貿、金融等方面的翻譯。我校外語學院在安排英語專業翻譯方向本科生翻譯課教學內容時,就把普通翻譯教材與經貿翻譯教材進行了嫁接,以增進教學內容的實用性,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商務或經貿翻譯打下基礎。另外,雙語轉換機制還涉及到語言學、心理學、認知學、信息論、跨文化等多種學科,教學中應適當補充相關的內容。公務員之家

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說,傳統外語專業教學需要一個良好的外語交際環境,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教學資源來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翻譯專業教學所需要的則是雙語交際環境,訓練學生用一種語言來理解信息,而用另一種語言來表達相同的信息。翻譯教學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翻譯操作能力的培養和翻譯案例的分析,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和教學的互動性,為學生適應社會、提升自身素質提供廣闊的空間。口譯課程可采用課程研討、口譯現場模擬或實訓等多種形式,充分利用現代化電子信息技術,如衛星電視、同聲傳譯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等設備,還要聘請有實踐經驗的高級口譯人員為學生授課或開講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至少要完成不少于100小時的口譯實踐。筆譯課程可采用項目翻譯的方式授課,即院系承接各類文體的翻譯任務,學生課后翻譯,教師課堂講評,加強翻譯技能的訓練,要求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完成10萬字以上的筆譯任務。

4結語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對應用型翻譯人才的大量需求,不僅是翻譯專業設置的理論依據,也為翻譯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現實的教學實踐基地。社會急需口、筆譯實踐人才,因此各類外語院系應把握住這一契機,制定適合社會需求的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形成鮮明的翻譯專業辦學特色,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輸送高素質的應用型翻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