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差距擴大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2 23:43: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城鄉差距擴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城鄉差距擴大論文
一、城鄉差距擴大的主要表現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分別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69.6元,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366.4元。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相當大。
1.城鎮人均收入是農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78年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農村改革開始后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點1.82:1,隨后城鄉收入差距又有擴大,到1990年城鄉收入比為2.2:1,1995年為2.71:1,目前已經達到2.9:1的歷史最高水平。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數國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相關資料,城鄉差距超過2:1的國家只有3個,我國便是其中之一。
2.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接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的2倍。扣除物價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0%,而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約增長62%。
3.農民收入水平比城鎮落后8~9年。目前農民的收入水平只相當于1992~1993年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
城鄉差距擴大分析論文
一、城鄉差距擴大的主要表現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分別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69.6元,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366.4元。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相當大。
1.城鎮人均收入是農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78年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農村改革開始后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點1.82:1,隨后城鄉收入差距又有擴大,到1990年城鄉收入比為2.2:1,1995年為2.71:1,目前已經達到2.9:1的歷史最高水平。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數國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相關資料,城鄉差距超過2:1的國家只有3個,我國便是其中之一。
2.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接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的2倍。扣除物價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0%,而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約增長62%。
3.農民收入水平比城鎮落后8~9年。目前農民的收入水平只相當于1992~1993年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
城鄉差距擴大分析論文
一、城鄉差距擴大的主要表現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分別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69.6元,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366.4元。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相當大。
1.城鎮人均收入是農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78年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農村改革開始后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點1.82:1,隨后城鄉收入差距又有擴大,到1990年城鄉收入比為2.2:1,1995年為2.71:1,目前已經達到2.9:1的歷史最高水平。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數國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相關資料,城鄉差距超過2:1的國家只有3個,我國便是其中之一。
2.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接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的2倍。扣除物價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0%,而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約增長62%。
3.農民收入水平比城鎮落后8~9年。目前農民的收入水平只相當于1992~1993年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
城鄉差距擴大原因試析論文
一、城鄉差距擴大的主要表現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分別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69.6元,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366.4元。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相當大。
1.城鎮人均收入是農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78年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農村改革開始后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點1.82:1,隨后城鄉收入差距又有擴大,到1990年城鄉收入比為2.2:1,1995年為2.71:1,目前已經達到2.9:1的歷史最高水平。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數國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相關資料,城鄉差距超過2:1的國家只有3個,我國便是其中之一。
2.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接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的2倍。扣除物價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0%,而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約增長62%。
3.農民收入水平比城鎮落后8~9年。目前農民的收入水平只相當于1992~1993年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
外商直接投資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地區之間、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特別是城鄉收入差距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通過梳理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多種因素,利用1992-2017年我國各省市的面板數據,考察了以外商直接投資為核心變量的多種因素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產生的影響,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收入差距面板回歸模型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得以逐步確立,在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這一過程中,我國的開放政策、勞動力規模以及潛在的市場吸引了大規模的外國資本,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引資國之一。有資料表明,外商直接投資雖然在資本擴充、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競爭力等層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外資的大量流入從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等層面產生了負面影響。特別是收入差距的惡化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據統計,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從1978年的2.57倍縮減至1985年的1.86倍,這是因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政府優先實施農村改革,引領農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但之后,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2002年已超過3倍,2009年達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水平3.33倍。雖然2015年下降至2.73倍,但目前還保持著3倍左右的水平。日益加深的收入差距不僅對我國擴大消費和投資產生直接影響,而且對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也帶來隱患。在開放經濟的條件下,外商直接投資是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我國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于技術密集型產業,該產業在國際貿易中發揮比較優勢的同時,聚集在城鎮的熟練產業工人的收入也隨之增加,從而影響著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收入差距。本文基于以往研究,以1992-2017年我國29個省市自治區為研究對象,采用面板回歸模型來分析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并考慮到我國各地區之間經濟、環境等的差異性,在對我國進行整體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劃分為東、中、西部進行研究。
二、文獻回顧
Kuznets(1955)提出了國民收入差距隨經濟發展水平而波動,即在國家經濟發展初期收入差距加大,但經濟發展達到特定水平,收入差距便會縮小,這就是倒U形假設。Williamson(1965)以美國1950-1960年的地區間收入差距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分析,發現美國經濟發展初期收入差距逐漸加大,但經濟發展至成熟時期后收入差距逐漸縮小,進而證明了Kuznets的假設。收入差距呈現出多種類型,包括城鄉收入差距、地區間收入差距、產業間收入差距以及不同所有主體間的收入差距等。李實(2007)通過研究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在40%的程度上解釋了中國整體收入差距,從而說明城鄉收入差距是中國貧富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而且強調了研究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性。有關外商直接投資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關系的研究可分為三大類型。首先是緩和效應。周娟、張廣勝(2009)采用1988-2005年間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資和非農村地區內的就業對城鄉收入差距產生的影響,結果外資的流入雖然具有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效應,但由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相關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限制,整體上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未能改善。盛斌、魏方(2012)以1998-2010年中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外資開放度、人均生產總值、農村就業率、貿易依存度、人力資本等為研究對象,采取面板數據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得知,外資的流入能夠遏制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尤其在東部沿海地區內其效應較為顯著。李貴茜(2012)應用2001-2008年山東省內17個城市的面板數據,選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經濟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比率、經濟開放度、貿易依存度、人均教育費用支出、醫療保險等變量進行分析,指出外商直接投資對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起到了緩和作用。其次是擴大效應。周春應(2010)通過協整檢驗與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分析了1986-2007年江蘇省外商直接投資流入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證明了外資的流入擴大了江蘇省城鄉收入差距。陳釗、萬廣華、陸銘(2005)通過實證分析證明,因為外商直接投資主要流入到城市,所以有利于城鎮勞動力工資上漲,外資成為導致城鄉收入差距加大的重要因素。王海軍、李愿宏(2010)分析了1979-2009年間外商直接投資對城鄉收入差距產生的影響,結果表明,外資的增加使農村居民收入下降,而對城鎮居民的收入起到提升作用,即外商直接投資是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是倒U形關系。何楓、徐桂林(2009)以庫茲涅茨假設為基礎,采用1997-2006年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呈現出顯著的到U形,還提出了當時我國位于倒U形曲線的左側,因此外資依存度的提高將擴大城鄉收入差距。詹宇波、劉榮華(2010)采用多種計量方法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也證明了外資的流入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呈現倒U形,而且外資的收入分配效應具有地區差異性。
城鄉經濟差距原因分析論文
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出現一定的發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這種差距過大,就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并帶來政治、社會等很多方面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鄉經濟基本保持一種非均衡的發展態勢。這種非均衡的發展,對建立現代工業基礎,培育整個經濟的強力增長點,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國整個經濟已具有相當基礎后,城鄉非均衡發展還繼續慣性推進,城鄉之間的差距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這不能不引起關注。
一、城鄉差距擴大的主要表現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分別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69.6元,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366.4元。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相當大。
1.城鎮人均收入是農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78年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農村改革開始后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點1.82:1,隨后城鄉收入差距又有擴大,到1990年城鄉收入比為2.2:1,1995年為2.71:1,目前已經達到2.9:1的歷史最高水平。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數國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相關資料,城鄉差距超過2:1的國家只有3個,我國便是其中之一。
2.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接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的2倍。扣除物價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0%,而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約增長62%。
城鄉經濟差距對策探討論文
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出現一定的發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這種差距過大,就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并帶來政治、社會等很多方面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鄉經濟基本保持一種非均衡的發展態勢。這種非均衡的發展,對建立現代工業基礎,培育整個經濟的強力增長點,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國整個經濟已具有相當基礎后,城鄉非均衡發展還繼續慣性推進,城鄉之間的差距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這不能不引起關注。
一、城鄉差距擴大的主要表現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分別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69.6元,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366.4元。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相當大。
1.城鎮人均收入是農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78年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農村改革開始后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點1.82:1,隨后城鄉收入差距又有擴大,到1990年城鄉收入比為2.2:1,1995年為2.71:1,目前已經達到2.9:1的歷史最高水平。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數國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相關資料,城鄉差距超過2:1的國家只有3個,我國便是其中之一。
2.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接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的2倍。扣除物價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0%,而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約增長62%。
經濟管理論文-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探析
【內容提要】農民收入增速近年的連續下滑,使一度有所縮小的城鄉收入差距呈現再度擴大之勢,這必然拉大城鄉全面發展差距,并直接影響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藍圖的實現。本文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深層原因做了探討,并就這一問題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收入差距、二元結構、城市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持續高速增長,但差距逐漸拉大。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字,2003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3.24∶1。要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必然要求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徹底改變現有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近幾年來,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不是因為城鎮居民收入過高,而是因為農民收入太低。對全面實現小康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政策,努力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本文主要通過考察改革開放以來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軌跡,對這一問題作深層剖析。
一、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現狀分析
20多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經歷了由迅速縮小到逐漸擴大,由逐漸擴大到逐漸縮小,再由逐漸縮小到加速擴大的發展過程。1978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57:1(以農村居民收入為1),1985年達到歷史最低點,為1.8:1,1994年達到頂峰,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86:1,超過了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97年達到新的谷底,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47:1,小于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97年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開始加速擴大,2001年突破歷史最高點,城鄉居民收入比擴大到2.90:1,2002年繼續擴大到3.11:1,2003年擴大到3.24:1,呈持續擴大態勢。
根據曾國安的五等分統計法來看,最貧困的20%的人口占有全部收入的5.5%(而同期美國為4.27%),最低的40%的人口收入比重為15.4%,最高的10%的人口收入比重為30.9%,最高的20%的人口收入比重為47.5%(而同期美國為44.6%),10萬億元存款中20%的富人占有80%的份額。基尼系數1995年為0.455(基尼系數在0.3以下為平均水平,0.3~0.4之間為中等不平均狀態,0.4以上則為差距懸殊狀態)。和其他國家相應階段相比,我國的貧富差距太大(主要是城鄉差距過大),而且產生了所謂“富的更富,窮的更窮”的馬汰效應。
金融產業發展畢業論文
摘要本文基于北京市的情況,從產業帶動的角度研究了金融產業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表明目前階段北京市金融產業發展加大了城鄉產業整體收益的差異,導致了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城鄉收入差距;產業
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effectwhichBeijing’sfinanceindustryhasonotherindustrieswithaviewtoclarifytherelationbetweenthedevelopmentfinanceindustryandurban-ruralincomegap.Theresultshowsthatthedevelopmentoffinanceindustryhasenlargedthemarginofproceedingsbetweenurbanareaandruralarea,hencecontributestotheenlargementofurban-ruralincomegap,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reduceit.
KeyWordsfinance;urban-ruralincomegap;industry
一、引言
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從戈德史密斯(1969)的金融結構論,麥金農(1973)和肖(1973)的金融抑制論,以及后來的金融功能論,研究都集中在金融和經濟增長的關系上。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將金融與收入差距聯系了起來,論述了所謂的金融發展和收入分配的“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關系,即收入差距隨著金融發展先擴大,后縮小。其后的研究有的認為金融發展擴大了收入差距,有的則認為金融發展縮小了收入差距。例如,Galor和Zeira(1993)認為在金融市場不完善的條件下,金融發展未必會使收入差距縮小,完善的金融市場才是金融發展導致收入差距縮小的前提。而ImranMatin,DavidHulme和StuartRutherford(1999)的研究則認為金融服務創新有助于窮人克服不完全金融市場帶來的信貸約束,幫助他們擺脫自身初始財富的門檻限制,使收入差距縮小。國內的學者如章奇(2004)、姚耀軍(2005)和溫濤(2005)等,均得出了金融發展拉大了城鄉收入差距的結論。
城鄉收入差距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整體上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的改善,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奠定了向小康社會邁進的堅實基礎。但同時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現狀必然導致貧富差距兩極分化,影響社會穩定。因此,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勢在必行。
關鍵詞:城鄉收入差距;不利影響;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領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擴大,嚴重影響經濟健康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農民收入長期上不去,不僅影響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響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供給;不僅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而且制約整個國民經濟增長。因此,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勢在必行。
一、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現狀
1.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經歷了由迅速縮小到逐漸擴大,由逐漸擴大到逐漸縮小,再由逐漸縮小到加速擴大的發展過程。1978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57∶1(以農村居民收入為1),1985年達到歷史最低點,為1.86∶1,1994年達到頂峰,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86∶1,超過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97年達到新的谷底,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47∶1,2001年突破歷史最高點,城鄉居民收入比擴大到2.90∶1,2002年達到3.11∶1,2003年擴大到3.23∶1,而2007年中國城鄉收入差距之比繼續擴大為3.33∶1[1]。如果把農民用于生產的費用和城鎮居民享受的福利也考慮進來并將其貨幣化,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差距為6∶1[1]。
2.在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方面政策效果不明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一直十分關注三農問題和城鄉差距問題,2002—2007年,中央財政加大對農業農村投入,用于三農的支出累計1.6萬億元。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取消了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2007年在全國農村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惠及1.5億農村中小學家庭,這些政策在減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上起到了較顯著的作用。但是,由于這些政策具有暫時性、不穩定性,加上中國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內在缺陷,導致政策效果并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