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結合部小學生教育現狀范文
時間:2024-01-25 17:22: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鄉結合部小學生教育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是本片區農村家庭的學生,二是來自縣城居民家庭的學生,三是留守學生。我校1500多名在校小學生中留守學生就有1200多人,占80%多,其中雙親外出的比例為34.1%,單親外出的比例為65.9%。調查結果表明,留守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作業不能認真完成,無心向學,平均成績要比班上其他學生的平均分低4~10分;性格內向、孤僻,膽小怕事,遇到問題不敢向老師或親屬反映,長期積壓在內心深處,心理壓力很大,造成心理障礙;不關心班集體,經常違反紀律且屢教不改,對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他們的學習和性格個性的表現都明顯有別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
二、我校留守學生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
1.母愛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學生長期與父母分離,多數學生被托付給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形成隔代教育,缺乏溫暖的家庭生活氛圍,缺少正常的親子交流與親情關照。有的甚至由其叔、伯、姨等親屬作為臨時的監護人,他們有所顧慮:不是親生兒女,不好嚴格管教。這很容易養成孩子任性的心理行為,使孩子性格極易變得內向、孤僻與冷漠。
2.學校對留守學生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學生是我國社會轉型期特殊的社會群體,學校、老師對他們的家庭背景、心理狀況沒有作全面的、深層次的分析,對他們的認識幾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認識不足,教育方法不當,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從而加重了他們的叛逆心理。尤其是應試教育的理念依然是推進素質教育的瓶頸,學生成績的好壞是對學校和教師進行評價的唯一標準,導致教育只重分數,不重德育。
3.社會教育影響??h城周邊地區流動人口多,人員復雜,人際關系淡漠。網吧、游戲廳及其他違法娛樂場所允許留守學生隨意進出,小學生本就模仿性強,沒有識別能力,不能辨其真偽,久而久之使一些孩子沾染上了不良習慣,還有一些留守學生受社會上不法之徒的引誘、教唆、強迫等實施違法犯罪行為。
1.建立留守學生健康檔案,矯正他們扭曲的心理。留守學生的根本問題就是心理問題,這得從心理入手。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要對本班的留守學生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們的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性格特征、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學習動機和態度。為每位留守學生建立成長記錄檔案,逐一登記造冊,實施動態跟蹤,并作詳細記錄,要特別留意對孩子些許進步的記載,對他們不正常的行為表現及時干預,正確引導,進行有關心理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
2.組建課外活動小組,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自我教育。在班級設立“知心話信箱”,讓孩子用筆記錄自己遇到的困難,需要的幫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情況。以鄰桌的幾個同學為單位,由表現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組織本小組成員相互檢查作業,監督完成家庭作業,加強校外行為的約束,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自我教育,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目標。
3.建立孩子與家長溝通的綠色通道,設立“家長接待日”。父母在孩子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孩子把自己的學習情況、生活上的事情跟父母進行溝通,有助于學生對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但有些留守兒童家長遠在他鄉打工掙錢,也孩子失去了聯系,為此,學校設立“家長接待日”,學校聯系家長定期讓他們保持聯系,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有條件的家長還可利用務工淡季盡可能多地回家與孩子見面,在孩子生日期間或傳統節日之時捎寄些衣物、食品,讓孩子體會到父愛母愛,使孩子健康成長。除此之外,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向他們宣講新的教育理念,幫助監護人轉變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樹立孩子“自信、自強、自尊、自愛、自立”的“五自”精神。
篇2
[關鍵詞] 城鄉結合部 小學生 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鄉結合部的人群變得復雜起來,有當地的農民、外地農民工、小商小販、無業游民等。其子女大部分都進入城鄉結合部的學校接受教育。但是生存狀況與城里的人們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他們中一部分人意識到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開始關注和重視孩子的發展,可是由于他們自身的不足導致了教育方法的不當,得到的結果適得其反,還有部分人卻不重視孩子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學校便不管不問了。正是由于城鄉結合部的小學生生存空間與思想意識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學生學習習慣的多樣性,才導致學生難教、效率低。下面就對這一系列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進行探討。
1.家長文化底蘊不夠
這些家長基本上是由農民轉變來的城里人,整體素質普遍較低。他們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談到輔導功課,很多家長反映,現在的書太難,孩子的作業拿回家,一點都看不懂。有些家長大都認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須是服從,沒有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意識。他們的教育簡單粗暴,打罵孩子是普遍現象。也有的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績,不要求子女參加勞動,認為孩子只要讀好書就行;還有的家長卻聽之任之,放任不管;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他們忙著掙錢,也疏于對孩子進行教育。
2.物質優先,精神落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部分家長覺得現在手頭寬裕了,應該讓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給啥。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變成以自我為中心了,稍不稱心就亂發脾氣。有些孩子還形成了兩面派的分裂人格――往往在學校是好學生,而在家里卻是“小霸王”、“小少爺”。另有些家長則以物質作為懲罰手段,這也不允許,那也不允許,忽略了從精神上關心教育孩子,很少顧及孩子的真正需求,孩子的自尊,不僅用粗魯的語言指責、罵孩子,有時還會棍棒相加。相當一部分家長不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教育,他們認為,家長的任務就是給孩子提供吃穿,學習教育則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對孩子的教育成長不聞不問。
3.留守兒童的悲劇
有的家長雙雙長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到了爺爺奶奶身上。這種隔代教育存在著許多弊端:一是極端溺愛遷就孩子,使孩子“自我中心”意識產生,遏制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二是在原始“養育”的同時,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很少接觸新事物,影響了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對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電視、進網吧、游戲廳,或到外野逛,影響孩子優秀品質的形成。
“十年樹木,百年方能樹人?!睘楦淖兂青l結合部小學生的教育現狀,結合多年的教育經驗,特提出以下對策及建議。
1.家長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求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延續和升華。因此,第一,利用開家長會的機會向家長講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積極向學校靠攏,主動與學校聯系,配合支持教師的工作;第二,家長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質。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需要多學習兒童心理學,了解現代孩子的特點,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從自己主觀的想法去要求孩子;第三,成立學校家長委員會,運用學校家長委員會功能,充分發揮其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學校必須加強對家庭教育的組織和指導,這不僅是克服家庭教育中一系列病理現象的有效途徑,而且也是促使家庭教育系統化、科學化的必由之路。
2.實施全方位教育引導,發揮其教育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和教材內容,適時對城鄉結合部的這些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學習能力培養,以助學生“學會學習”。首先,要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重視教學的直觀化、形式多樣化、組織靈活化、語言藝術化,采用“問答式”、“競賽式”、“討論式”、“游戲式”等多種形式,做到以“趣”激趣;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或在生活實踐中驗證所學知識,從而產生進一步求知償趣;設計適宜學生“胃口”的學習使其體驗成功,實現以“用”激趣。其次,是指導和訓練學生掌握預習、聽課、復習、運用知識、課外閱讀等的科學學習方法,讓學生做到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先理解,后記憶;先分析,后解題。再次,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思維力、想象力、記憶力、注意力等學習能力培養。
3.用“五心”構建和諧班集體
篇3
城鄉結合部的孩子由于受到城鎮文化的長期熏陶,通常較有靈氣,活潑好動,信息來源廣,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由于所處的社區復雜,影響、干擾源多且強度大,家庭文化氛圍不濃,父母疏于管理,隔代教育管理嚴重,易形成許多不良的心智,如:責任和價值感的缺失、意志力薄弱、日常生活中的危險與誘惑增加、電視及各種現代媒體的消極影響增大、歸屬感淡薄、逆反心理增強、學習成績不好等特征。
具體體現在“兩差”,“一欠缺”。“兩差”指:良好習慣差,主要表現為文明禮儀差,衛生習慣差,臟話粗話多,果皮紙屑亂扔亂丟;學習習慣差:缺乏學習價值觀,自覺性差,需要老師督促他們學,上課不認真聽,不愛動腦,作業敷衍了事,缺乏自己去探究、學習、構建知識體系的學習習慣。“一欠缺”:沒有傳統農村純樸、憨厚、鄉鄰互助的民風,部分城鄉孩子互相歧視,甚至有學生沾染了黑社會習氣,驕橫野蠻;還有的學生抵制不住誘惑,染上惡習。為改變城鄉結合部小學生的教育現狀,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充分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
學校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首先要求教師熱愛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到言傳身教、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導學生。學校要建立健全班主任管理工作,讓班主任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發揮主體作用。
1.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德育隊伍
講道德是做人的起碼原則,小學生道德教育主要是進行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具體表現在堅持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準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則,以身示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應以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學生,讓學生耳濡目染,最終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2.用“五心”構建和諧班集體
這里的“五心”是指“愛心、責任心、寬容心、細心、恒心”。每個班級建立師生相框,記錄成長中的風雨歷程,管理教師要用甜蜜的微笑、真誠的語言、贊許的目光慰藉每一個學生學生,教師要時刻關心他們的每一點進步,每一天的表情,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愛的陽光;班主任時刻裝有對班級、學生、家長、社會負責;老師的愛并不是縱容、放任自流,是因勢利導,讓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從而加以改正。老師還必須每天記載班級發生的一切,周周點評,鼓勵多于說教,靈活運用“嚴、細、勤、恒、實”的五字方針,如:對輕率、馬虎的學生,應培養其冷靜、沉著、細心;對怯懦、靦腆的學生,應培養其大膽勇敢;對半途而廢的學生、應培養其有恒心、有毅力;對沖動的學生,應培養其學會克制,對心胸狹窄的學生應培養其大膽、寬容。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應多給予表揚和鼓勵。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從多方面去挖掘其閃光點,適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并給予其創造展示才能的平臺,培養優越感。班隊會要引導學生自覺立大志,樹立遠大的目標,明白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和教材內容,適時對城鄉結合部的這些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有針對地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重視教學情景激趣、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應用,教學方法的直觀化、形式多樣化、組織靈活化、語言藝術化,注重學生知識的生活來源和認知層面,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耐心指導和訓練學生聽課、復習、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制訂可行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時間。
二、讓家長參與管理
學校要與社區密切合作,辦好家長學校。廣泛宣傳家庭教育的功能,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讓家長轉變對學校的期望是保育多于教育的觀念。不能認為學校只應教給學生有用的、實用的知識,卻忽視了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思維和豐富人的情感以及對人性的提升理念。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取得一致性,共同管理,密切配合,共擔責任。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三、凈化社區環境
整治學校周邊環境,關閉學校周邊的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取締黃、賭、毒。設置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文化、娛樂設施,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和勞動,開展有益的文娛活動,豐富小學生的文化生活。
篇4
【關鍵詞】傾聽習慣;語文課堂教學;能力;培養;措施
1 進行研究的原因。
我校由于地處城鄉結合部,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子女多。教學中發現學生不喜歡傾聽的現象越來越普遍?,F在的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總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喜歡說而不喜歡聽。課堂上時而吵吵嚷嚷,時而死氣沉沉,不是隨便打斷別人的話語,就是對他人的話語不予理會。不但聽課習慣差,注意傾聽的習慣也沒養成,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 研究的理論依據。
新課標強調,教育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和應答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互動的過程。張華教授在論《教育方式的轉變》中提到,“教學即傾聽”就是強調師生傾聽、生生傾聽,并真誠的回應。
3 具體操作措施和效果。
3.1 摸清情況、找準原因。我們在對實驗班學生語文課堂觀察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了 “語文課堂傾聽現狀問卷調查”。問卷調查了一些有關語文課堂傾聽情況的問題,如:語文課堂中,你認真傾聽老師講課了嗎?你認真聽同學發言了嗎?……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發現:(1)在課堂上沒有全神貫注聽講的同學確實占有很大的比例,約70%左右,很認真聽的人居然只占10 %左右;還有20 %的同學在上課的前十幾分鐘專心聽講,但到課的后半部份或當其他同學發言時就不愛聽了。(2)在語文課堂上還發現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學生在精神和物質獎賞面前會表現得截然不同,當老師表揚了某個小朋友很棒或很認真時,絕大部分的學生能馬上表現出認真積極傾聽樣子。
3.2 凈化學生傾聽環境
(1)凈化課桌環境。由于學生年齡小,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隨意性大,常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家長為孩子準備的豐富多樣的學習用品在給學生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影響著孩子的聽課習慣。針對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預先叫學生擺放好桌椅、文具要放在文具盒里、書本擺在指定位置……通過這些手段,盡量減少了外界因素對孩子的影響。(2)凈化聽課環境。教室外面其他班級上體育課發出的吵鬧聲,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傳出的喇叭聲,窗戶外面的美景等等,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干擾。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關起門來上課”,必要時甚至拉上窗簾,學生的心就乖乖地收回來。(3)凈化座位環境。低段學生自控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同學管不住自己。因此,在排座位時,我們盡量做到“動靜”結合,把愛說話的同學和沉默寡言的同學搭配在一起,讓他們互相影響。
3.3 使學生明確語文課堂傾聽的要求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中,明確向學生提出學會傾聽要做到以下六點:
(1)上課時不離開座位,同桌間、前后同學間不隨意說話,發言必須先舉手。(2)老師講課時要專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老師的講解,才舉手發表自己的想法。(3)同學發言時要耐心,不隨便打斷同學的發言。(4)討論分析時要用心。(5)批評指正時要虛心。(6)作業練習時要細心。這樣訓練了三年左右,學生的聽課習慣明顯好了很多。
3.4 利用口令訓練學生語文課堂中正確的傾聽姿勢
手勢或身體動作最能反映學生是否在認真傾聽。聽同學發言時,要求學生看著書上或者老師出示的教具,做到神情專一。聽完別人的發言時,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插嘴。小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常常堅持不住,我在課堂中就訓練了一些口令,如“一二三,請坐端”、“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認真聽”、“小嘴巴,不說話”等,采用師生對口令的方式,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傾聽姿勢和傾聽習慣。
3.5 教給學生語文課堂傾聽的正確方法
我們的做法是:(1)聽辨法,分辨出同學發言是否正確,是否有道理。
(2)猜想法,一個同學在說,其他聽的同學邊聽邊猜想發言同學的思路,看看跟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3)歸納法,當認真聽完同學或老師發言后,能及時準確地把所聽到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
正確采用以上傾聽的方法,學生的傾聽能力提高了許多。
3.6 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學“找春天”時,讓學生仔觀察自己房前屋后的樹木、田野里的莊稼、小草等等有關春天的痕跡和現象,有條件的拍成圖片。我們的學生大多是農村孩子,平時看得多,但留意得少,讓他們在自己身邊、在平時生活的大自然里去尋找積累春天的表征,即方便又有興趣,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選幾種認一認、說一說,和同學一起再次交流。生活中的事物讓孩子們有著相同的認識,自然產生了共同的語言,聽與說都處于最佳狀態,同時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應用價值。
3.7 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時,我們利用新教材中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如“奧特曼”、“喜羊羊”、“米老鼠”、“憤怒的小鳥”和“蠟筆小新”,學生特別喜歡。我們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卡羅爾和她的小貓》,在利用教材圖片的同時讓學生們收集自己家的小動物圖片。上課時,我們借助這些題材,有時故事導入新課,有時學生看圖講故事,再根據故事情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故事貫穿教學始終。
3.8 放手讓學生當小老師
為了使學生學會傾聽,我們在教學中與學生交換一下角色,教材中某些新知識有的學生已經掌握,這樣的內容,我們就大膽放手。比如教學口語交際“大家都來幫幫他”時,讓學生自己講述學習生活中受委屈的事例,然后讓同學們相互評價對錯。既培養了聽說能力,又對學生糾結于心的事進行了疏導。課堂上練習題也讓學生充當小老師進行講評。學生當了小老師,他們特有新鮮感,學生注意力能特別集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過三年的課題實踐研究,我們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駕馭課堂的能力在不斷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傾聽能力,及其學習習慣都得到培養、發展。
參考文獻:
《新課程理念》 ,《傾聽習慣培養策略》
篇5
那么,如何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現就一個特殊案例談談我的看法:
冠博(化名)是小學三年級的一名男生,父母由于外出打工,沒有時間教育和輔導孩子。在爺爺奶奶家里生活后,爺爺對待孩子不聽話的反應是,簡單粗暴,不懂得引導,經常打罵孩子。奶奶對孩子特別溺愛,在爺爺管教時總是袒護,這樣的教育結果是孩子沒教育好,大人之間也有矛盾?!盁o奈”是結局,“照舊”是結果。爺爺奶奶經常給教師打電話,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那么他在學校的表現又怎樣呢?
1.課堂上對什么也不感興趣,經常搞小動作,即使聽課也是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特別短。
2.嚴重缺乏自信。和他對視,他的眼神總是飄忽不定;和他溝通,也聽不進去,只是表面承諾,過后錯誤照犯。
3.經常翻看同學的東西,如果是新鮮的,就偷偷地據為己有,被別人發現也不承認,百般抵賴。
這雖然是個例,但在我們這個城鄉交界的小學校來說,具備這個案例中的特征的學生有很多,是個共性問題。我校有600多名學生,外來務工子女有三分之一左右,還有三分之一的是本學區學生家長出外打工,這兩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是一個缺失。他們要么是缺少家的溫暖,要么是深受長輩的溺愛。所以,這些孩子的心理教育引起了我的探究。
一、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行為表現
通過觀察及了解,我發現:
1.(冠博)有極強的表現欲。由于學習成績差,常常不被大家關注,為了得到大家的關注,他用自己的方式來引起大家的注意。
2.爺爺在家里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奶奶的放縱和嬌慣,促使他形成愛打人、我行我素等不良行為習慣。
3.由于做了錯事,也會得到奶奶的袒護,不會受罰,所以,他的心理上始終沒有愧疚感,更談不上認錯。當自己做錯事而沒有被發現時,特別興奮,滋長了下次繼續犯錯的心理。
4.當問他為什么要偷拿別人的物品,他說,看到別人好看的東西就喜歡,只是想玩兩天再還回去,沒認識到自己已經在犯錯。
二、辨證施治,探討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1.指導家長改變教育方式方法,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我建議家長每天都和孩子談談學校發生的事,不論是什么事情,都要幫助他們分析對錯,指導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對孩子的點滴進步,都給予誠懇的表揚,讓他們體會到做好人做好事的快樂,從而樹立正確的做人方向。
2.利用機會幫助他建立自信心。冠博特別想當課代表,別人發作業本時,他搶著幫忙,可是他的成績不好,即使我選他當,大家也不服氣。于是,我給他設定目標,如果他能背下英語單詞,我就用他,結果他做到了。當升旗手是個光榮的任務,他沒想到會落在他的頭上,經過我的一番疏導,使他信心滿滿地順利完成任務,大家紛紛投來贊許的目光。我還幫助他列了一個時間表,把他每天的進步都寫出來,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信心。
3.打造機會幫助他進步。過去,冠博特別自私,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我利用學校開展的愛心活動,鼓勵他成為愛心少年。他回到家,把自己的玩具、圖書和學習用具送給了我們班外來打工子弟小超,他和小超成了好朋友。
三、對學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
1.不要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面對一些“問題生”,我們常常無視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根源,把這些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用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這樣做的結果是沒有找到病根,容易使學生“破罐子破摔”。
2.心理疏導工作不容小視。有些學生雖然犯錯,但是他們的內心的用意是很單純的,對于這樣的孩子,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孩子會慢慢認識到這種做法是不好的,逐漸改掉不良習慣。如果我們一味地上綱上線,不是進行疏導心理障礙而是簡單粗暴地片面下結論,給孩子的心靈造成的傷害,也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個錯我們可犯不得!
篇6
[關鍵詞]圖文結合;小學美術教學;美術鑒賞能力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枯燥。傳統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美術思維的發展和美術水平的快速提升,對小學美術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創新和改革勢在必行。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缺點和不足之處,發散學生的美術思維,提升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直觀理解,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這將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一、圖文結合的內涵和主要形式
圖文結合是集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創作方式,以學生原有的美術知識體系的寫作水平為基礎,以促進學生學習生活化為主要目標,根據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和素質教育理念,在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基礎上,將圖像和文字完美結合,為學生的美術學習開辟一條更加快樂而自由的途徑,使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情感理解和見解,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圖文結合主要具有直觀性、實驗性和自由性的特點。
圖文結合主要由隨記和繪畫日志,插畫和文字結合,象形文字的圖像等形式所構成。隨記和繪畫日志主要是通過即興發揮和表達,展現當前學生的思想情感。插畫和文字結合的方法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圖文結合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圖畫的理解,自由進行創作和文字描述。
象形問題的圖像方法主要是通過利用一些圖形代表文字,比如“日”“雨天”等文字,可以利用象形文字代替。
二、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的具體策略
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主要通過圖文結合的教學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和教學總結階段三個階段完成,以下為對這些階段的具體論述。
(一)圖文結合的準備階段: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意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樹立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和以人為本的主導思想。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出:“個體之間的確存在著智力的差異,但是這個差異是由于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智力組合”。小學生由于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等方面也會參差不齊。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模式較為單一而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差,教學往往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利用圖文結合的方法,豐富小學美術教學的內容,擴展學生的美術知識,增加小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情感理解,滿足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理念對小學美術教學的要求。
如在美術圖文結合教學指導之前,美術教師首先要明確本堂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念。在指導學生對“兒童畫”這一項美術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指導學生學習兒童畫創作的要素和色彩搭配的技巧,滿足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要求。其次可以通過繪畫實踐、繪畫指導,指導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完美融合,在實踐中感受兒童畫創作的樂趣和文字結合的意義,滿足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要求。最后為情感與價值觀念目標要求,可以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提升學生對美術創作的熱愛之情,形成一定的美術創作思維和美術創作能力,并充分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使小學美術教學產生“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為學生接下來的美術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滿足每一位學生對美術學習的需求,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和美術的無限魅力。
(二)圖文結合的實施階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泵佬g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如茶杯上惟妙惟肖的花紋圖案,課文封面中五彩斑斕的色彩搭配等。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學生更加細心地觀察生活,將生活元素融入于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當中。這種方法能夠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升小學生的觀察能力,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活動體驗。
美術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學習一段時間的美術繪畫技巧之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新年來臨之際,為學生布置“制作屬于你的個性賀卡”的任務。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新年”的圖片、視頻或者資料,增加學生對新年的直觀理解。隨后,學生可以根據課堂所學習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進行自行創作,將文字和圖畫相結合,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展現學生的美術技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展現學生個性特點。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走到學生中間,仔細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創作方法和圖片表現,對于一些繪畫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進行疏導和糾正,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思維方向發展,給予學生更多的創作靈感。正如愛因斯坦所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枯燥而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而圖文結合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圖文結合的過程中感受美術學習的意義,從而更加喜歡美術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圖文結合的總結階段:評價學生的創作作品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意義建構過程。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可以通過重新組合、相互聯系等方式,生成一個新的圖像,圖文結合的方法實際上也是一個富含趣味性和生成性特點的創作過程。圖文結合能夠小學生創建一個發展能力、展現個性特點的平臺,使學生通過圖文結合真正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在天馬行空、奇思幻想的過程中展現學生的美術潛在能力和思維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隱形的藝術家,為學生帶來更多的美術活動經驗和體驗,展現小學美術“教書育人”的價值和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指導的價值。在圖文結合的小學美術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本堂課程的美術知識和技巧進行總結和梳理,對本次活動中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和點評,評價學生的創作作品。教學總結階段是任何一堂課程都不可缺少的環節,評價可以采取教師綜合評價或者學生互相評價等方式開展。對于一些優秀的圖文結合創作作品,美術教師可以加以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引,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創作靈感,為其它學生帶來更多的活動經驗。學生互相評價的方式可以通過由學生投票選舉出“最佳創意獎”“最美作品獎”等獎項的方法,選舉出學生心目中最好的美術作品。同時,在評價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布置“制作個性日歷”等個性化的圖文結合美術作業,學生可以通過自行完成或者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這種個性化的作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能夠真正將美術學習與生活實際融為一體,真正展現生成性課堂教學構建的價值。
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將圖像和文字完美結合,為學生的美術學習開辟一條更加快樂而自由的途徑,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見解,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圖文結合能夠將生活元素更好地融入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當中,擴展學生的美術知識,滿足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理念對小學美術教學的要求,使學生在天馬行空、奇思幻想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美術水平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周華.嘗試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實踐探新――以“造型?表現”領域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3,(12):1-24.
[2]鄧粉亞.小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語言智能現狀研究――基于對南京某小學的個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03):1-26.
篇7
關鍵詞:小城市;中小學;空間布局;均衡化
中圖分類號: Z822.7文獻標識碼: A
作為我國最普遍的城市形式,中小城市是我國城市體系的中堅。根據《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我國的城市化目標為適當控制大城市,積極適當發展中小城市與大力發展小城鎮。在我國城市化發展歷程和城市建設過程中,小城市這一環還比較薄弱,隨之而來帶給小城市諸多方面發展的不利因素。根據第七屆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高峰論壇上的《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0)》綠皮書,依據中國城市人口規?,F狀,提出:市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為小城市,50萬―100萬的為中等城市,100萬―300萬的為大城市,300萬―1000萬的為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的為巨大型城市。麻城市市區人口約30萬,是典型的具有中部特色的小城市。
小城市由于受自身發展條件、發展機遇和執政者的執政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難題,在基礎教育領域就表現在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發展上?;A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奠基工程,是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本積累。在教育公平這個當今社會廣泛熱議的話題下,實現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是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徑。之所以社會上出現“擇校熱”,最關鍵的因素是中小學校的空間分布不均衡造成的校際差異,優秀的教育資源不能最有效地被大多數學生利用,由此產生一系列的教育、社會問題。
1 麻城市市區中小學空間布局現狀
麻城市市區共有四個街道辦:龍池橋街辦、鼓樓街辦、南湖街辦、黃金橋街辦,共有中學11所,小學22所(見圖1、圖2)。中小學的師生數量情況具有很大的校際差異(見圖3、圖4)。
麻城市的基礎教育質量在黃岡乃至湖北都排名前列。以麻城市第一中學為例,自2009年以來麻城一中有5人進入清華大學、4人進入北京大學,2人進入香港中文大學,1人進入香港城市大學,近800人進入全國“985”和“211”重點院校。但是,麻城市市區的整體教育質量仍有待提升,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中小學空間布局不均衡,由此造成非常顯著的教育資源不公問題。
綜合來看,麻城市市區中小學的空間布局均衡發展,面臨以下瓶頸:
(1)新老城區發展時序上的差異,造成學生就近入學的不均衡。作為老城區的鼓樓街辦和龍池橋街辦,在人口集聚和經濟效益的帶動下,中小學數量明顯多于南湖街辦和黃金橋街辦。新區的中小學配套設施嚴重不足,而老區的中小學服務半徑過小,學校配套設施過度密集,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在黃金橋街辦的中小學生,因為學校服務半徑的問題,會造成上學距離增加,時間、金錢上的成本花費明顯高于老區街辦的入學學生。
(2)師資力量分布不均衡,非重點發展的學校的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由于教育設施的差異性,造成了教師資源配置的不均衡。當前重點學校師資力量過剩而非重點尤其是偏遠地區師資非常缺乏,形成教師資源配置不均衡、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局面,中心區和城郊分布不均衡,城市超編與城郊地區師資緊缺并存;學科分布不均衡:城郊中小學外語、信息技術、音樂、體育、美術教師普遍短缺。
(3)由于小城市城市規劃區范圍較小,經濟薄弱,受周邊大城市的影響,難以拉動全市范圍的經濟發展,加上人口基數等原因,對于教育的發展有一定影響。麻城市區的中小學普遍規模較小,除幾所重點學校以外,其它學校難以形成集聚性,“麻雀”學校過多,且分布較散。長期注重對中心城區的重點學校的發展,難以兼顧全市區范圍內學校發展的平衡,造成了“擇校風”盛行。
(4)相關教育管理部門在管理體制上存在一定漏洞,對于基礎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沒有足夠重視。有關規劃建設部門沒有從長遠角度考慮中小學校的規劃建設問題,國家關于基礎教育的相關政策、制度沒有落實到位。
2 空間布局均衡化視角下的中小學布局原則
調整學校布局,不是簡單地撤并幾所學校,而是對原有教育格局和教育體系的一場變革。這個過程中不僅涉及到學校、教師和學生及教育資源的遷移, 還涉及到政府和人民群眾及產權問題等,因此必須進行妥善處理和安排。
(1)均衡發展
均衡的概念不能跟均等混淆起來。均衡狀態可能是一種相對的平衡狀態,而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均等化。提倡均等化,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不能片面地追求平均化而忽視了平衡的重要性。在城鎮的某一個區域內,不能錯誤地認為所有學校應該同等規模,這是不符合實際發展需要的。在學校的空間布局上,我們應該盡可能多的讓學生接受教育,確保其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均等。應根據人口及居住分布,結合生源、人口密度、交通等因素綜合考慮各類學校的均衡分布。
(2)就近入學
在偏遠山區、城鄉結合部、農村等地方,學生上學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上下學所耗費的時間和金錢。由于家庭與學校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較遠,學生浪費了很多不必要的精力。中小學空間布局應該在最大程度上覆蓋有接受教育需求人群所存在的地方,讓學生可以方便地接受教育,這樣也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既要考慮人民群眾接受優質教育的要求,又要方便學生入學,不給家長和學生帶來過多過大的困難。
(3)安全入學原則
中小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條件是確保其安全地上下學,因此,學校的空間布局應該充分考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影響,避開主要的交通干道和人流車流較多的地方,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4)環境適宜原則
中小學的布局應該結合學校本身的特點來確定,應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環境宜人、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遠離污染源的地段,避開較為喧鬧嘈雜的環境,創造適宜中小學生學習的條件。
(5)集約化原則
中小學校建設應保證一定的規模,考慮到周邊人口基數的影響,以及區位、經濟等因素,設置合理的學校服務半徑,最大限度的利用教育資源,避免重復建設,節約社會成本。
(6)綜合性原則
中小學的空間布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口、經濟、交通等方面,不能偏廢其中的任何一個因素,只有綜合全面地制定發展規劃,才利于中小學發揮空間利用的最大化效益。
3 教育公平引導下的中小學空間布局規劃策略建議
麻城市市區各街道辦事處的中小學空間布局較不均衡,建議分街辦或者片區進行中小學規劃布局,不同街辦或片區具體對待。完整的中小學校空間網點布局,是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基礎。然而受城市發展進程影響,中小學??臻g布局是受不同城市地域的用地發展限制的。如城市新區往往用地條件比較寬裕,而老城區一般用地比較緊張。因此,規劃對于老城區――鼓樓街辦、龍池橋街辦的學校首先滿足空間布局的要求,對“麻雀”學校進行撤并改造;對于新區――黃金橋街辦,由于用地寬裕,從長遠規劃考慮,可以提高學校的建設標準。
中小學校的發展是一個客觀的過程,存在過渡時期,在制定規劃指標時,既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范執行,又要考慮實際需求與可能,帶有適度的彈性。小城市由于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有限,對比大中城市而言,中小學校的空間布局有自己的特點,規劃時要因地制宜。遠期中小學校考慮到長遠的發展,注重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及中小學發展趨勢,規劃應該具有一定的彈性,以為將來城市總體發展及基礎教育的調整留有余地。
(1)基礎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中小學的規劃發展影響著城市未來的很多方面,因此,中小學的空間布局規劃應該引起規劃者的重視,將其作為城市規劃中不可忽視的環節,這樣才能保證基礎教育的長遠、健康發展。
(2)合理調整師資分布,提高非重點學校教育水平。政府可制定相關的政策和利用多種途徑調整師資分布,例如,可大力倡導青年志愿者組織開展對偏遠學校的教育扶貧;提高非重點學校的教師待遇水平;提升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從硬件、軟件條件著手,吸引優秀人才的到來。
(3)通過各方面的綜合努力,包括國家政策、社會、個人等多方投入,加大學校建設的資金籌措力度,加強市場化運作,努力改善優秀教育資源較為集中的局面,保證中小學校能夠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讓更多的學生能夠享有優質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劉貴利.中小城市總體規劃研究[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2]姜濤,馮敏,劉莉丹.中小城市中小學校布局規劃探究――以淄博市中心區為例[C]//《規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中冊)》.城市公共設施規劃建設:736-741.
[3]孔云峰.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之空間可達性分析――以河南省鞏義市初級中學為例[J].遙感學報,2008,9,12(5):801.
[4]黃漢如,羅增雄.關于中小學校布局調整的思考[J]. 當代教育論壇,2006,(3).
[5]周保源.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可行性分析及對策研究[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6:19.
篇8
一、基于課程價值落實需要,確定研修主題
課程改革已經進行多年,但大多數教師對于課程的理解仍然是知識或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老師主要忙于“教教材”,如語文教學立足于把課文教深、教透,把課文的思想內容分析透。為此,濰坊市中新雙語學校的李蓓蓓老師在沈大安、吳忠豪、李秀偉等專家的指導下,將“閱讀課教學流程”確定為自己的研究主題,從“文本解讀”過程走向“閱讀能力培養”過程,為我們從“教課文”走向“教語文”、從“教課文內容”轉變為“教課程內容”起到了示范作用。
奎文區幸福街小學的孫云霄老師確定的研究主題是“小學生詩詞鑒賞結構研究”,主題的確定源于她對新課標中詩詞教學要求的深刻解讀。她在《怎一個“美”字了得?――課例研修反思》中寫道:“新的課程標準進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地位,小學生古詩詞閱讀材料不論從數量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擴展。那么詩詞教學僅僅是背誦與積累嗎?詩詞的閱讀與欣賞應當跨入美學領域,我們應當用心靈去捕捉詩的意象和境界。我們應在準確認識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重要地位與意義基礎上,用美的尺度來觀照教學,緊緊抓住小學古詩詞的特點,從文本分析入手,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進行研究,以讓學生感受音韻美、感受畫面美、領悟意境美為具體目標,力求全面地多維度地探索古詩詞的最佳教學模式。”正是因為有了如此深刻的解讀,她才確定了這個主題。
同樣,濰坊市育華學校的裴志星老師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這一闡述,運用“教育人本論”“建構主義理論”“現代教學論”等理論進行了深入解讀。他認識到在初中數學學科教學中應該運用“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實效作用。于是,他將研修主題定為“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二、基于學生發展的需要,確定研修主題
(一)從培養學生學科能力出發確定研修主題
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與素養是校本研修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么學生的哪些學科素養與能力已經形成,哪些亟需養成,我們又該從培養哪種能力入手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膮^圣榮小學的語文老師們針對“一二年級學生亟需培養的學科能力有哪些?”這個問題開展了頭腦風暴活動,共從聽說讀寫等7個方面找出了26種學生亟需培養的語文學科能力,然后每個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把這26種亟需培養學科能力進行排序,匯總結果。經過分析,確定將“不愛讀書,不會讀書”、“讀書拖長聲,唱讀,沒有感情”作為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將“有感情朗讀課文指導”確定為研究主題。
(二)從關注學生學習經驗入手確立研修主題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濰坊市德潤國際雙語學校的孫曉燕老師發現當前學生學習物理難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課余時間多被各種輔導、電視、網絡游戲占用,而對生活中的現象缺乏基本的觀察,造成了感性認識的缺失,使學生失去了物理學科的學習基礎與經驗。為此,她將研修主題就定為“生活觀察課程的開發和課堂實施策略”。
三、基于學校研究的需要,確定研修主題
學校、教師是以研究的方式進入專業領域的,面對學校各個層面、各個層次的大小課題,可以轉化為研修主題,從而啟動校本研修,實現研修與教育科研內在的偕同。
小課題研究對于幫助教師解決日常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提高研究實效,很多學校教師就將小課題研究與校本研修活動相結合,根據小課題研究的需要確立研修主題。如奎文區教育局的陳朝老師和十三中的譚瑋老師就根據小課題研究的需要確立了自己的研修主題。
小課題如此,學校承擔的各級課題也可以通過校本研修來落實,從而實現校本研修課題化,課題研究校本化,有效地解決校本研修和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使研修目標更具針對性,研修過程更具參與性和生成性,研修效果更具連續性與漸進性。
四、基于教師發展的需要,確定研修主題
(一)從幫助解決新教師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出發確定研修主題
新入職教師由于教學實踐不足,經驗匱乏,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遇到許多令他們覺得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為他們快速成長的最大障礙。為此,奎文區圣榮小學組織本校新教師就“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這一主題開展了一次頭腦風暴活動,共梳理出30個問題,老師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各選擇一個最困擾自己的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主題,開展課例研究。研究主題如下:英語課堂教學氛圍營造、學生注意力培養、小學中年級閱讀能力的提高方法等。每位教師通過3次以上的課例打磨與研究,都找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與方法,解決了困擾自己成長的難題,實現了較快地成長。
(二)從幫助走向成熟的教師打造屬于自己的教學特色出發確定研修主題
逐步走向成熟的教師已經初步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但是在繼續成長的路上,瓶頸問題使他們的教學特色難以形成。例如,濰坊市育華學校的趙楠老師在教學中發現自己走進了模式,卻走不出模式,不能形成具有自己風格的教學特色。為此,她和她的團隊把“小學英語單詞課文新授課模式流程研究”作為研修主題,從最基礎的課堂入手,通過不斷打磨實踐,研究出教學環節新穎、學生興趣濃厚的“單詞課文課”新模式。
(三)從幫助走向名師的教師尋找創新點出發確定研修主題
對于那些已經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師來說,如何找到創新點,突破自我,跨入名師行列是困擾他們的一個難題。校本研修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好辦法,濰坊市育華學校的姜美玲老師的成功驗證了這一點。
2011年4月,姜美玲老師被選中代表奎文區參加濰坊市組織的首屆課堂大賽活動。為了能從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在與團隊成員研討之后,她把這次講課的創新點放在“文章內涵的挖掘”上。經過精心的課例打磨、研討,最后這節課榮獲濰坊市首屆課堂大賽初中語文學科一等獎,姜老師也因此踏入名師行列。
(四)從幫助個性教師發揮引領作用出發確定研修主題
奎文區幸福街小學的王安存老師是奎文區第一批“個性化教師”,她的研究專長是“經典誦讀教學”,為了讓更多的老師加入到推廣經典誦讀的隊伍中來,她號召語文教師們一起開展了主題為“如何引領小學生誦讀經典作品”的校本研修活動。她的示范引領和教師們的模仿與創新,營造了良好的誦讀氛圍,學生成為經典誦讀的最大受益者,學校的經典誦讀活動搞得扎實、有效,學校被評為“奎文區特色學?!?。
五、基于學校發展的需要,確定研修主題
濰坊市育華學校是一所居于城鄉結合部的新建學校,面臨著教師年齡老化、結構性缺編等多種發展問題,學校以校本研修為突破口,提升了教師
篇9
筆者承擔全國教育科學重點課題《中小學生態文明校園的構建策略研究》的研究任務,在理論和實踐中就生態校園的構建進行了探討和研究,現將研究成果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為什么要構建生態文明校園
首先,構建生態校園是科學發展觀在學校建設上的具體體現。黨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戰略思想。建設生態校園就是科學發展觀在學校的具體實踐。
其次,構建生態校園是落實素質教育思想和新課改的內在要求。盡管以關注人的發展為靈魂的素質教育已經實施多年,教育領域卻仍存在著“重應試、輕素質”的功利化現象。生態教育倡導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和諧相處,倡導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倡導事物之間良性循環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新課改的具體行動。
最后,構建生態校園是區域教育現狀的現實需求。復興區位于邯鄲市主城區西部的城鄉結合部,由于歷史原因,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受社會及教師慣性思想的影響,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依然根深蒂固。如何提升區內學校的辦學水平,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糾正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是當前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是生態校園構建策略研究的重要內容。
構建生態校園的基本理念是,學校作為生態社會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必然受到生態社會系統的影響,又反作用于生態社會系統,只有構建生態校園,學校才能融入生態社會系統。生態校園環境是生態人才成長的土壤,師生既是生態校園建設的主體,又是生態校園的受益者。
二、構建生態文明校園的策略
參與課題研究的實驗學校的具體要求是:從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生態管理、生態環境、生態課堂和生態德育四個方面人手,建立師生共享、和諧相處、快樂學習、幸福成長的現代教育新生活。
首先,生態環境是生態校園構建的基礎。優美的的校園環境對師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廣大師生共同創造的人文生態環境,又是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我區從實際情況出發,在生態環境構建方面經歷了“三化一上墻”、教育功能園與節能環保設施建設、特色人文環境構建的幾個階段?!叭簧蠅Α?校園的綠化、美化、凈化,學生作品上墻),旨在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最初階段。在此基礎上,構建生態教育功能園,強化環境的育人功能。利用校園的某個角落,在建設優美景觀的同時使其具有鮮明的人文氣息,使師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文化熏陶與感染。這標志著校園文化開始向內涵方向發展,體現了由外在向內涵的推進。接著,提出“社團”和特色學校建設的思路。我區共組建4大類38種近300個社團,并且每年開展優秀社團和精品社團的評比,學生素質得到極大的提升。經過兩年多的研究與構建,我區每一所實驗學校都提煉出符合自己學校特色的核心文化和思想,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人文生態環境。
其次,生態管理是生態校園的保障。生態管理是根據生態系統的一般規律,通過一系列協調性活動,有效地整合、利用校內外各種教育資源來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形成學校組織文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
我區每學期的第一個月實施教研員和教師同備課、同上課的教研機制。該機制提高了教研管理的效益,拉近了教研員和師生的距離,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達到了動態管理、和諧管理、高效管理的目的。我區各實驗學校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體系。如百花小學的“三級交叉式扁平化管理”。即校長、副校長為決策層,下設教學督導組和教育督導組。教學督導組下設學科主任,負責開展各學科教研活動,備課、聽評課等工作;教育督導組下設年級主任,負責本年級組教師上課、常規管理等工作:課堂效益“驗評小組”對教師課堂的評價以其達到的“滿意度”為主要標準,每天晨會反饋,及時解決課堂問題。這樣的管理機制讓每一個人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把制度約束變成自覺的行動。
我區各實驗學校都建立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體系從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創新與發現、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七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并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同時,各學校還創新各種評優、評先方法,如先鋒學校開展“雙十佳評先”。即班級、學生各十個榮譽名稱,每個班級和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優點、特長參加以上評先活動。特殊情況還可以自已命名榮譽名稱,最后經學校審批,期末進行表彰。這些評價都堅持了以生為本的理念。促進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終身發展。
生態管理具有人本性、主體性和社會性的特點,形成了一種人人想干事業、個個爭做貢獻、處處團結和諧、事事心情愉快的良好育人環境,從而促進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再次,生態課堂是生態校園的核心。生態課堂是以生為本、和諧、系統、可持續發展的課堂形式。它追求自然、活躍、和諧、有序的教學環境,鼓勵教師充滿智慧地教和學生自主探究地學,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努力實現師生共同成長。生態課堂一改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僵化模式,解放了教師的手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課堂氣氛。許多家長反映:“孩子這一年更愛說話了,回家說課堂上的事情,說自己在學校表現的事情多了。”這正是生態課堂的效果。
最后,生態德育是生態校園的靈魂。生態德育倡導“德育來源于生活,德育為了生活”的思想,以生活化活動為突破口,積極有效地開展系列生活化德育活動,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為了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尋找德育的突破口,我區開展了“陽光大課間”活動。“陽光大課間”是根據教育部提出的學生在校體育活動時間每天不少于一小時的要求而開展的,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三十分鐘的大課間活動。努力構建“體育與藝術相結合,體育與文化相結合”的陽光體育大課間生態教育活動,不僅增強了師生的體魄,也陶冶了師生的性情,融洽了師生關系,培養了師生的品格,錘煉了師生的意志,激揚起生命成長的活力與激情,讓生命在生態的教育環境中綻放出美麗的色彩。
另外,各學校的特色德育活動豐富了學生的交流途徑,促進了學生的思想發展。如嶺南路小學的“美德銀行”,將美德作為儲蓄資本,將品德教育化無形為有形,使學生看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點滴進步,感受成長的快樂。人民小學的“跳蚤市場”以“分享你的快樂,獻出我的愛心”為口號,本著“您的多余,我的需要”的理念,使學生在模擬市場中體驗生活的樂趣以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幸福。前進小學的“紅領巾電視臺”,主編、主播、主導均由學生擔任,為學生的體驗活動搭建了平臺。一系列貼近生活的生態德育活動在各實驗學校蔚然成風,真正達到了育人的目的,成為生態校園的靈魂。
篇10
近年來,國際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我國類似事件也逐漸增多。個別施暴手段惡劣,引發社會熱議,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校園和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校園欺凌使學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身體傷害,學校管理面臨諸多挑戰。遏制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和蔓延,構建和諧校園,成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提升學校治理能力,促進社會治理升級的重要課題。
1.校園欺凌的出現、演變及現狀
“欺凌”在《辭?!方忉尀椋骸捌圬?,?!蹦壳埃@欺凌大致分為三種:一是校外不法人員對在校學生實施欺凌;二是學生間相互實施欺凌;三是師生間實施欺凌。本報告主要探討的是第二種,即在中小學發生的同學間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行為。欺凌具備以下三個特征:重復發生性、傷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
校園欺凌由來已久,不僅存于在中國校園,西方國家同樣如此。但是,為什么近幾年校園欺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呢?
(1)呈現蔓延趨勢
2015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顯示,日本校園欺凌現象普遍,近九成學生曾遭遇校園欺凌。從2007年小學四年級到2013年初中三年級的6年間,只有13%的學生表示從未遭受校園欺凌,從未欺負過他人的學生只占12.7%。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媒體曝光的內地校園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海珠區“青年地帶”項目2014年對廣州1447名初一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5.2%的初一新生表示曾經遭受同學言語上的惡意騷擾,有29.6%的被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個月遭受過同學故意拳打腳踢或者推撞。
(2)暴力傾向加重
欺凌者的行為性質越發惡劣,并借助網絡的傳播對受害人造成二次傷害。從毆打發展到更嚴重且殘酷的施暴行為,并有意拍照錄像記錄炫耀其過程。如某縣級中學8名女生對一名初一女生進行群毆,她們模仿網絡中的打人視頻,將過程拍攝下來并上傳網絡。某市一名初中生被高年級學生索要錢物,拒絕后遭到毆打,對方用手機拍下毆打和侮辱的過程并發送給其他學生和學生家長。
(3)欺凌方式翻新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網絡欺凌呈高發態勢。日本兵庫地方教育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10%的日本高中生曾經收到來自電子郵件、網頁、博客的騷擾和威嚇。2013年11月,粵港澳相關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73.7%的受訪者曾于過去一年間目睹過網絡欺凌行為,17%曾欺凌其他人,63.7%則曾被欺凌。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發生過多起因網絡欺凌導致兒童自殺的慘劇。
近年來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從涉事群體的角度看,表現出一系列新特點。首先,呈現低齡化趨勢。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以2015年1至5月媒體曝光的40起校園欺凌事件為例進行分析,發現75%發生在中學生之間,其中初中生占42.5%。其次,女生頻頻成為“主角”。近年來女生參與校園欺凌的案例越來越多。最后,在流動、留守兒童密集的地方,欺凌事件往往呈高發態勢。
2.校園欺凌的原因分析
產生校園欺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校園欺凌頻發,與家庭教育缺失有很大關系。華中師范大學針對中小學校園欺凌的研究顯示,90%以上的暴力少年在家庭教育上均存在缺失。從地域和群體上看,在縣城、農村、城鄉結合部等地方,在單親家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校園暴力易發、高發,這表明家庭教育的缺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二是學校育人環境單一。一些中學為了升學率不惜減少學生們的休息時間,不開或者少開德、體、美、勞等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用文化成績給學生排名,致使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產生心理失衡,出現焦慮、報復、暴力等心理傾向。
三是教師關愛缺位。在現實生活中,中小學生往往會在交往需要與是非善惡之間產生迷惘,引起心理沖突;在人生需要與人生目標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心理壓力;在升學壓力與學習能力之間產生矛盾,引起心理對抗。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化解,再加上教師教育方法簡單,態度粗暴,那么有些學生將會由懼怕、壓抑過渡到暴力對抗,最終導致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四是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社會文化環境是復雜多變的,既有積極、健康、向上的,也有消極、落后、腐朽的,這些社會文化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作用更多、更快、更直接。當前社會上的一些消極惡劣現象,如黑惡勢力欺行霸市、恃強凌弱,某些影視片對欺凌、暴力場面的過度渲染,也強化了一些學生的欺凌意識。
五是干預機制滯后。校園欺凌的干預滯后和低犯罪成本,使得欺凌事件出現了愈演愈烈的趨勢。很多校園暴力案件雖有警方介入,但依據現行法律,對未滿14歲的未成年人不追究刑事責任,此類事件多以批評教育作結。2015年6月在美國洛杉磯發生的一起三名中國學生欺凌一名同班中國學生的暴力事件,引起了中美關于如何處理校園暴力事件的討論,在美國,往往通過校園警察、公共安全官員或司法程序處理;而在中國,往往作為違紀處理。
另外,就被欺凌的學生而言,也有在性格方面的明顯弱點。如有些學生性格懦弱,逆來順受,缺乏同學間交往的靈活應對能力;有些學生性格孤僻,不合群,又對同學的言行過分敏感。
二、政策措施與國際借鑒
1.政策措施
(1)有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的人身保護、安全教育、預防犯罪等從法律層面予以規定與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指出:對于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學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互相配合加以管教;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將其送專門學校繼續接受教育?!吨腥A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3年修正本)》對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學校、家庭等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上的職責、教育、預防、矯治、法律責任以及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范等進行了明確,要求各方面共同參與,各負其責,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2)教育部有關政策
2006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教基〔2006〕13號),要求(班主任)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潛能,善于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學習、身體、心理的發展狀況,科學、綜合地看待學生的全面發展,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理可能出現不良后果的問題。2012年,教育部修訂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立足教育和發展,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挖掘他們的心理潛能,注重預防和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在應急和突發事件中及時進行危機干預。
(3)各部門聯合出臺政策
2006年,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3號)指出,(學校)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的,應當及時告誡、制止,并與學生監護人溝通。2011年,文化部、教育部等八部委印發《“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實施方案》(文市發〔2011〕6號)提出,養成積極健康的游戲心態,克服攀比、炫耀、仇恨和報復等心理,避免形成欺凌弱小、搶劫他人等不良網絡行為習慣。2013年,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見》(教政法〔2013〕12號)要求,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家庭、學校有針對性地對有不良行為學生開展法制教育。
2.國際借鑒
(1)日本
日本校園欺凌現象較為嚴重,也較早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2013年6月,日本參議院審議通過《防止欺凌對策推進法》,要求文部科學大臣與有關行政機關密切協作,制定出有助于防止校園欺凌的綜合且有效果的基本方針。學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制定本校的欺凌防止對策。地方自治體成立由學校、教育委員會、兒童咨詢機關、法務局、警察等機關組成的“欺凌對策聯絡協議會”。
(2)美國
在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加強立法,通過制定欺凌行為認定標準和嚴懲欺凌行為,遏制校園暴力。美國政府規定,對未滿18歲的校園欺凌涉案者,法院通常以輔導警告等方式處置。但如果后果嚴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當做成人刑事案件審理,按成人標準定罪量刑。2015年洛杉磯當地時間6月18日,3名中國留學生因校園霸凌被控酷刑折磨罪、綁架罪等6項刑事重罪,已分別被判6年、10年、13年監禁。
(3)德國
德國特別重視從根源上尋找問題解決之道,幼兒園和小學從一開始就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國兒童接受人生啟蒙的第一課。德國把網絡欺凌和校園欺凌結合起來并案處置,將道德教育滲透于各項實踐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了校園欺凌及網絡欺凌的蔓延。
三、治理對策及建議
在對國內外相關研究分析與整理后,就校園欺凌當前的發展態勢,提出如下治理建議。
一是構建學校有效干預機制。建立起校園欺凌的程序化處理,包括早期預警、及時上報、事中處理以及事后心理干預等全方位機制。學校成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構建應急機制, 對于嚴重違反校紀校規、擾亂正常的校園秩序、暴力情節嚴重的學生,應遵照相關規定嚴厲懲戒,對校園欺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
二是創設和諧的校園環境和良好的班集體。首先,應加強培育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其次,建設溫馨和諧的班集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為同學間的交往創造良好的機會,形成團結向上、互助友愛、和諧的人際交往氛圍,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后,正確處理欺凌行為。對學生間發生的輕微欺凌行為,應采用合理方法,切忌當眾訓斥、武斷批評,多發揮榜樣引領作用,從而減少學生欺凌行為的發生。
三是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應將法制教育納入課程計劃,利用文化長廊,開辟法制教育專欄,開展普法知識講座、競賽、模擬法庭等,切實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自我防范的意識與能力,逐漸養成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良好習慣,更好地防治校園欺凌事件。
四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倡賞識教育。教師要多夸獎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減少學生因受挫或缺乏自信心而產生的欺負行為。推進自我教育。中小學生要自信、自強、自尊、自愛,對自己的未來要充滿信心,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正確面對未來以及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加強心理輔導。學校要配備心理健康教師,建好心理輔導室,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及早排查學生的心理障礙。
五是開發交際交往的校本課程?,F代社會的重要特征就是交際、交往、交流,讓學生學會與他人交往,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梢詮慕㈥P系、維持關系、沖突解決三個方面開發系列校本課程,不斷增進學生的人際交往與處事能力,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學會自我調節,避免激化矛盾,從而防止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六是探索開展學校社會工作。探索引進專業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給學生特別是處于困境的學生提供專業的服務。社會工作者主要通過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某些問題,包括對學生個體欺凌行為的修正,對學生群體的預防教育,協調家庭、學校和社區之間的關系,有效實現教育功能,以減少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
七是加強師資培訓。要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尊重、關心每一個學生,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疏導心理問題,以防患于未然。要加強包括防治校園欺凌技能在內的師資培訓,在職前教師教育標準中要突出教師在紀律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對在職教師進行反校園欺凌方面的專業培訓,幫助教師掌握識別校園欺凌和進行早期干預和行為矯正的方法。
八是重視家庭教育方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模式。要發揮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恰當的方式關愛孩子,做到不溺愛、不專制,指導和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學校要辦好家長學校,設立家庭教育咨詢機構,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提高家教水平。
- 上一篇:土地出讓辦法管理條例
- 下一篇:青年工作調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