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建設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8: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鄉一體化建設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因此,城鄉一體化戰略作為城市—鄉村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作為城鄉復合系統發展的需要,作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需要成為了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系統工程。目前,城鄉一體化建設在緊鑼密鼓的展開,遇到了不少頑疾,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
1、農村莊園化。
大力發展莊園經濟是農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我國農民人均占有資源太少是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根本原因,農業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資源密集型產業,然而我國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1/2,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的1/4。我國農民人均耕地約為世界農村人均耕地的1/3。由于農戶經營規模太小,糧食和許多大宗農產品,如棉花、油料等生產費用高,使得我國大多數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過高,純收益率太低。要增加農民的收入就要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穩步推進城市化,減少農民數量,增加農民人均占有資源量,這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同時,莊園經濟有助于保護區域農產品的經濟優勢,能夠統籌人力、科技、政策等資源,讓農民們樹立“依山靠山富于山,依水靠水富于水”的意識。切實的保護好環境,避免農村盲目發展其他產業帶來的巨大污染的問題。最后,莊園經濟有助于農業產業鏈的構建,以前的農民都是單純的出售農產品,有附加值的很少,更別說全球眼光了。莊園經濟通過嚴密的組織,通過宣傳、策劃、加工、營銷,把簡單的農產品變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品牌產品,有效地遏制了“谷賤傷農”。
2、城市園林化。
怎樣有效解決好城市的環境惡化是一個長期問題,城市郊區的科學規劃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環節。這里應該成為一個緩沖帶,城市的設計上就應該以園林化為主,對入駐企業實行嚴格要求。主要以低污染低能耗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高科技農林生產企業,各大職業學校和科研機構為主。一來吸引更多的剩余勞動力在這里就業和學習到技能、專業知識,同時將有資金和技術的城市人口引向農村市場。現代經濟中農業和工業聯系日益增強,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協作,使城鄉生產力優化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園林化對城市的綠化程度,產業布局和環保意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有效促進了城鄉文化上和生態上的協調發展,同時對農村草坪、苗木、花卉市場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動力,促進了農業產業的多元化。
3、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統一政策制度。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市委關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工作部署,以事關我市民政事業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主要內容,按照聯系實際出題目、深入基層搞調研、求真務實出成果的要求,進行專題調研,使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真正成為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過程,為促進我市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真實可靠的決策參考依據。
二、調研時間
2009年4月8日---5月20日。
三、調研課題與安排
開展“問計求智大調研”活動。由局領導班子成員定題,分別帶領有關科室人員組成6個專題調研組,圍繞加強社會養老機構建設、關注老年群體需求、行政區劃體制改革、推進城鄉社區建設、加快行業協會發展、建立退役軍人維穩機制等專題,結合2009年度民政工作,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并對以上幾個方面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經驗教訓、解決思路等進行分析,結合貫徹科學發展觀,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召開專門會議,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研討交流,以進一步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和實踐探索,搞好調研成果的交流與運用。
1、調研課題:關注老年群體,構建和諧社會
調研內容:通過調查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現狀,提出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政策措施,努力使全市老年群體老有所學、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共建和諧義烏。
2、調研課題:健全制度規范程序全面提升社會救助水平
*
調研內容:通過調查了解我市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一體化、內容系列化、組織網絡化、管理社會化、保障法制化的多層次、廣覆蓋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
3、調研課題:穩步推進我市行政區劃體制改革
*
調研內容:圍繞城鄉規劃、建設、發展和管理一體化,科學合理調整鎮、街道的行政區劃,穩步推進鎮改街道的體制改革,減少管理層階,逐步實現鎮村體制向街道社區體制轉變;推進行政村撤并的體制改革,整合農村資源,實現城鄉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調研課題:加強農村社區建設的探討
*
調研內容:通過調查了解我市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加強開展農村社區建設方法及途徑。
5、調研課題:新形勢下我市退役軍人維穩工作的特點,成因和對策
*
調研內容:著眼新形勢下退役軍人維穩工作的特點,成因,提出建立退伍軍人維穩工作的新機制。
6、調研課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行業協會發展
*
調研內容:調查分析當前我市行業協會在市場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對策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行業協會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大政府職能向行業協會轉移力度,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關系,要加快行業協會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健全行業協會發展的管理服務機構。
四、幾點要求
這次專題調研活動是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實在在成效的關鍵環節,是提高黨員干部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強我市民政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局領導班子和參加調研的科室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積極參與,確保專題調研活動順利進行,取得實效。
(一)領導帶頭,率先垂范。課題責任領導要親自擬定調研提綱,聽取匯報和群眾意見,親自分析解剖問題,親自撰寫調研報告。
(二)作風扎實,深入基層。參加調研的人員要根據調研課題的需要,深入基層,通過聽取匯報、座談討論、實地察看等多種形式,盡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資料。
篇3
[關鍵詞]城鄉公交一體化 和諧交通建設 建議
一、城鄉公交一體化的概述
城鄉公交一體化就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區域內,在地方政府主導和市場化運作的情況下,引導農村的客運向以公益性為主的農村公共交通形式轉變,即城市的公交服務逐步延伸到農村、與農村的公交相互融合,完善城鄉公交的基礎設施、使公交路線有效銜接,達到最終形成布局合理、暢通有序、資源共享、方便快捷的城鄉一體化公交服務體系。城鄉公交一體化具有系統性、動態性和協調性特點,即城鄉公交一體化是建立在完善道路網基礎上的各種運輸資源要素的有效整合,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具體涉及領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各種要素在系統中的功能和作用也會與以往有所不同,從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外部環境及內部要素來看,各種運輸組織形式必須服從整體要求。
二、城鄉公交一體化的成因及主要目標
1、城鄉公交一體化形成的原因
政府部門之所以提出加快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就是要為了整合全市的公共交通資源,完善公交市場運營機制,構筑功能完備的公交網絡,形成高效、暢達、舒適、便捷的公交服務體系,不斷推進城鄉公交的現代化,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發展和市民的出行需要。
城鄉公交一體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就有明確的要求,要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為經濟發展時期縮短城鄉差距,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金鑰匙”。然而,城鄉公交一體化成為交通客運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經濟也需要一定的發展。為了能夠盡快達到城鄉經濟一體化,農村在提高自己經濟能力的同時,更需要接受來自城市經濟的副射。城鄉公交一體化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謂“公交”,顧名思義就是公眾共同的交通工具。所以,公交企業只有通過為人民群眾提供滿意的交通服務,才能實現自身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實施,戰略性的調整了城市功能,使城市形態逐步的向科學化演變。城鄉資源的優勢組合,必將降低城鄉往返的費用,提高公交車出行率,促進城鄉交流,方便鄉鎮的居民進城采購、游玩,也更便于城區的居民去鄉間旅游消費,使城鄉群眾充分享受公交的滿意服務,大大提升對公交出行的滿意度和信賴度,使人不分城鄉都能充分享受現代文明生活,創造平等統一的新型城鄉關系。
2、城鄉公交一體化的發展目標及其做法
(1)城鄉公交一體化的發展目標
城鄉公交一體化是交通服務部門現實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制定出了城鄉公交一體化的發展目標:集中所有力量在合適的時間范圍內,全面完成對公車公營的改造,調整和完善公交線路網絡,努力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適性,讓乘坐公交出行成為公民的第一選擇。
(2)如何做好城鄉公交一體化工作
做好城鄉公交一體化工作需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具體如下:
第一,深化公交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的改革。在精心準備的基礎上,首先要重點做兩件事:一是要在管理體制上做到打破城鄉分割,實行資源共享,將城市公交和城鄉客運合為一體。二是在經營機制上,將原來的承包經營改革為公車公營。明確公共交通公司為公交客運的經營主體,實行“集約化經營,員工化管理,公司化運作”的公車公營模式,使公交線路、運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營運效率與服務質量,實行規范化經營。切實解決“散、小、多、亂、差”的承包租賃這種落后的經營機制。
第二,合理布局公交線網和場站。按照《公共客運交通規劃》的要求,構建“線路功能明確,等級結構優化,與城市化進度和道路建設相適應”的公交線網體系。
第三,加強公交線路的運力投放管理。一方面要加強公交線路經營權管理。建立起規范有序、競爭適度的市場機制,維護公共交通秩序,確保公交事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是要努力優化公交車輛結構。
第四,全面提高公交行業與企業的經營服務水平。一要強化和規范公交行業的內部管理。對投訴電話進行公布,設立投訴信箱,向社會公開承諾服務質量,接受群眾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的服務質量投訴和監督。二要實行公交一體化、智能化和數字化的調度管理。利用GPS衛星定位系統及通信設備,幫助主管部門與營運企業提供規劃出行路線、導航、信息查詢、話務指揮,隨時掌握公交車行駛路線、位置、速度,以及控制車輛上的ECU(電腦)、油路、電路、車門、燈光等等,提供先進、便捷的服務,提高管理效率,同時方便乘客及時了解本線路車輛離到站的情況,縮短乘客與公交系統的“距離”。
三、 推動和諧交通建設的幾點思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原則。交通部門在發展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同時還應考慮如何推動和諧交通建設的問題:城鄉公交一體化的發展實施給之前承包經營人員帶來了經濟上的損害,因此要考慮對農村客運人員的聘用。其次,要以實現職工的勞動權益為中心,保障和諧勞動關系的建立等方方面的一些思考。
綜上所述,由于交通行業的工種比較多,分工比較細,具有線長、點多、面廣、流動分散的特點,地區之間、單位之間的經濟基礎、物質條件和職工利益訴求各不相同。在構建和諧交通的進程中,我們要立足于不同地區和條件的實際,研究城鄉公交的普遍性和差異性,有針對性地確定目標和任務,使各級交通行業人員都能量力而行,盡力所為,發揮特色優勢,抓好落實。努力促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推動和諧的交通建設。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廣州;城鄉一體化;發展對策
基金項目:2015年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生態城鎮化發展的廣州城鄉一體化思路與對策研究”(項目批準號:15G69)。
1 引言
城鄉關系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本關系,整個社會都會隨著城鄉關系的改變而改變。城鄉一體化是城鄉關系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必然趨勢,而城鄉二元結構是城鄉關系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1]。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從城鄉割裂發展轉向城鄉統籌的一體化發展是城鎮化加速時期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和目標。
廣州是我國東南部最發達的省會城市,在農村城鎮化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績。但是,在廣州市農村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城鎮化發展質量不高、環境污染嚴重,資源代價大等突出問題。城鄉一體化強調的是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生態等全方位的協調發展,其本質在于統籌城鄉發展、消除城鄉對立,賦予城鄉居民平等的國民待遇和社會權利[2]。本文研究廣州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為廣州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科學的對策,對廣州城鄉發展破除二元結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2 廣州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2.1廣州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作為廣東省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廣州在工業化進程中拔得頭籌,其城市化也進展迅速。據統計,截止 2015 年,廣州各區、縣總面積 7434.4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263 萬人,設街道辦事處 155個,鎮 34 個。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81萬億元,“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10.1%,比2010年凈增7352.13億元,連續27年居國內城市第三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實現了新的跨越,廣州正在從一個區域性的中心城市向國際化大都市轉變。
然而,作為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大背景下的經濟體,廣州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我國經濟轉型的典型產物――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存在的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制約著廣州經濟的健康發展,二元結構帶來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政府資源投入差距越來越引起公眾的關注,也易引發種種社會問題。城鄉一體化是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改善社會結構的必經之路。搞好鄉村城鎮化建設,是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戰略選擇。
2.2廣州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規劃落實不到位,建設的隨意性過強
雖然廣州在小城鎮總體規劃修編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是,城鄉建設中不執行規劃和無規劃可執行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各項建設行為缺少控規的約束和指導,因此城鎮建設無論在宏觀控制上還是在建設特色上均出現了零亂和隨意的感覺。不少農村城鎮照搬大城市模式,規劃、建設、管理的職能不突出,市場機制和政府服務雙雙不足,導致公共產品服務短缺,小城鎮利用市場機制實行市政公用設施市場化運營尚未起步,市場機制的作用尚無法充分顯現。再者重復破壞建設現象嚴重。由于缺少供水、供氣等專項規劃,導致這些行業在建設中沒有規矩可循,出現了大量的行業間重復開挖路段、重復建設等現象,破壞了城鎮基礎設施,影響了城鎮建設的健康發展。
2)建設資金不足、規劃建設用地缺口大
有關研究表明,建設一個 20 萬人口的新城,僅對外聯系交通設施、水、電、氣、通訊設施、環衛設施、公共安全設施等市政基礎設施就要投入資金 30 億元。目前,廣州農村城鎮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鎮建設的機制還未形成,廣州農村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滯后,致使每個農村城鎮能夠運用的就是每年投入的1500萬元,這給農村城鎮起步階段的建設帶來很大的困難。同時,規劃過多的開發區,大量占用耕地導致中心鎮用地不足。同時有些中心鎮開始追求“現代化”,盲目拷貝大城市,形象工程太多太亂,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和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3)城市化水平明顯落后于工業化水平
廣州市農村城鎮教育、科技、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規劃建設相對滯后。調查顯示,目前各城鎮幾乎沒有針對科技發展的任何規劃與管理。省科技廳的調研報告也表明,廣州農村城鎮多項城市化指數在全省排名滯后:社會保障覆蓋率排名第 16,是單項排名第一的深圳評估值的 25%;千人衛生技術人員數排名第 17,是單項排名第一的梅州的 42%;人均綠地面積排名第 15,第一名肇慶市是它的三倍多。以城鎮公共綠地建設指標為例,2005 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在廣州市 15 個重點建設的中心鎮中,人均共同綠地面積平均值為 2.3 平方米,其中,太和鎮 9.35 的人均共同綠地面積還是基于太和鎮森林覆蓋率較高的基礎上。
4)不公平的戶籍管理制度
自從1958年我國以法律形式將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固定下來之后,便衍生出就業、稅費、教育、醫療、社保、電力、土地、國資、人才、金融、組織(城市有工會,農村無農會)等等諸多二元制度。由戶籍制度演化而成的“城鄉分治,一城兩策,一地兩民,一事兩制”的管理體制,不僅限制了農民人身自由,也阻礙了經濟社會的良性運行,制約了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農民要想改變自己的身份,成為城鎮人口,成本太大。農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遭受“二等公民”的惡劣待遇,對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影響。即使農民工在城市打工和居住多年,仍然擁有不了城市戶口,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待遇。
3 廣州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城鄉統籌和區域統籌發展,突出城鎮規劃優先原則
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扶持發展農村服務業和鄉鎮企業,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業流動。推進區域統籌,勢必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和行政區劃界限,要加強對各區縣的協調,要建立跨行政區域的規劃建設協調機制,協調全市經濟發展和生產力布局、城鎮與區域建設、重大設施共享、區域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利用、產業合作循環,避免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提高管理效能。
規劃是城鎮化發展的先導,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基礎工作,只有規劃好未來城鎮建設,才能科學的建設好。城鎮規劃要完善功能、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各自的自然條件、資源優勢、文化傳統,對城鎮發展進行準確定位,充分保護和挖掘地方文化,展現城鎮特色面貌,防止千鎮一面、馬路城鎮的呆板現象,避免“各自為政,遍地開花”無序的城鎮擴張。
3.2完善農村城鎮發展金融支持體系
政府應致力于改善市場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局限性,構建并完善農村農業發展金融支持體系,加大財政支農力度,調整財政支農資金分配結構,“以城促鄉、以工哺農”。
建立和發展農村城鎮金融服務體系,引導資金向農村城鎮傾斜。扶持建立多層次的農村城鎮金融機構網絡,幫助定位各農村城鎮金融機構職能,健全農村城鎮保險體系,以此加大信貸資金對農村城鎮建設的支持力度。
3.3 突出生態環保優先的建設原則
廣州市應圍繞建設生態友好型城鎮,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放在推行新型城鎮化的突出位置,徹底杜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在城鎮建設中努力做到先保護后開發,先配套后施工。為此一要突出抓好節能減排,積極構建城市節能減排產業體系,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加快重點能源消耗企業的節能技術改造。二要努力改善生態環境,結合城鎮規劃,根據功能定位以及生態環境容量,對城鎮建設規模、發展形態和開發方式進行分區控制;加強城鎮濕地生態系統、綠地生態系統和城鎮綠化建設,著重抓好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護,搬遷生態敏感區有污染的工礦企業。
3.4 推動二元戶籍結構改革,突破城鄉戶籍束縛
以二元戶籍結構為基礎的城鄉二元管理體制是城鄉發展統籌的最大障礙,必須深化戶籍配套改革。改革城鄉二元體制就是在實行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基礎上,全面放開中小城市、縣域、城鎮的戶口遷移政策,以合法固定住所為基本落戶條件,鼓勵農村勞動力就近有房轉移[3]。同時逐步剝離城鄉二元體制附加給戶籍制度的各種職能,要使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加快其市民化進程。戶籍改革是基礎,就業、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相配套的措施是內生性核心。要創造條件為進城務工的農民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按照低費率、廣覆蓋、可轉移、保障水平適當、確保待遇發放的原則,推行以個人賬戶為核心的養老、醫療保險辦法。教育資源要在中心城市和小城鎮對農民工無條件開放。通過完善保障機制等,降低農民進城的成本和門檻。
參考文獻
[1] 李剛.城鄉一體化內涵及動力機制[J]. 勒海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2] 何雄偉. 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J].企業經濟,2014年01期.
[3] 張桂文.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促進城鄉二元結構轉型[J].當代經濟研究,2014年3月.
篇5
自《城鄉規劃法》實施以來,規劃學科由過去重視“城”轉變為協調城鄉空間布局與發展、帶動周圍農村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規范農村農民建設活動,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城鄉統籌的新型城鄉關系。我國城鄉規劃學科經過數十年的不斷完善,對其體系本身的發展規律與實踐認識已經日臻完善。鑒于本校創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指導思想,結合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城鄉規劃專業學科生源,就業等相關實際問題前提下,提出“模擬工作流程”的村莊規劃設計教學實踐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全程記錄實踐過程,并進行經驗總結。村莊規劃在實際規劃設計工作中占有較高的地位。其次村莊規劃在工作量、設計深度、設計廣度、設計難度上來講,相對適中,能夠較好的使同學們掌握相關城市規劃與設計的編制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二、主要內容與步驟
1.教學計劃與教學組織
根據本校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鄉村規劃設計》作為專業設計課安排在第六學期,前置課程為《城市規劃原理》、《社會調查方法論》。希望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得學生的鄉村規劃與設計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各方面專業技能與能力得到初步鍛煉,為將來工作做一個提前的模擬演練。進度安排如表1。
2.村莊選擇
村莊選擇時盡量符合一下的幾個基本條件:1村莊規模人口方面保持在300-500戶即1000人左右的村莊,大小控制在2KM2以內,方便初學者快速掌握村莊規劃的內容與要求。2位置方面盡量選擇離學校較近的村莊,或者公共交通系統直達的村莊,方便學生前往調查。3村莊內涵盡量豐富,例如選擇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村莊,文物古跡保存較多較完好的村莊,或是自然資源條件特點突出,有部分鄉村企業、問題較為突出的村莊選擇。即方便學生在進行規劃時抓住村莊的主要矛盾,也利于后期村莊特色的規劃與展示。
3.前期準備工作
前期準備工作非常必要,主要包括理論知識的學習,相關法律法規規范知識。任課老師需要提前布置相關任務,要求學生先期閱讀。(1)閱讀與學習“村莊規劃”課程的理論書籍,彌補理論深度不足、細節不詳盡問題。做到應知盡知,為后一步的村莊規劃與設計做好理論鋪墊。(2)閱讀國家與所在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條例、辦法,特別是河南省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標準、國務院村莊和集鎮建設規劃管理條例等相關條例與規范。培養加強學生們查閱規范條例、閱讀規范條例、使用規范條例的思維意識和能力。(3)查找閱讀村莊的上位規劃,包括城市、區縣、鄉鎮的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重點閱讀與村莊規劃相關的文本內容。一來使得同學們正確理接上位規劃的規劃意圖與要求;二來使得同學們能夠學會并收集相關資料的方法與途徑。
4.村莊實地調研與資料收集整理
調研是做好一切規劃設計工作的基礎,我們模仿實際工作過程中的鄉村調研環節,首先在課下做好基礎資料收集,如閱讀地方志,網絡收集村莊概況。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在了解村莊概況前提下,采取單個小組專題調研,共享調研成果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調研準備、完成分專題調研報告與圖紙。具體小組內容分工如表25.村莊規劃設計與圖冊文本制作在進行完村莊現狀調研基礎上,進行村莊規劃設計工作。按小組分工形式,確定每位同學的圖冊與說明書的工作量。主要包括:現狀問題歸納與分析、村莊定位、村域空間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修規總平面、公共設施規劃、市政管線綜合規劃、公建住宅設計等部分。
三、總結
通過以上“模擬工作流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們從鄉村規劃理論學習、資料查詢收集、規范標準執行、村莊調查分析、村莊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文本說明書撰寫、方案演示與講評、團隊協作等方面得到了較為全面的鍛煉,對盡快適應鄉村規劃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要點與溝通技巧,做了一次提前模擬演練。全過程地完成一次規劃模擬訓練,不僅使學生們初步掌握了規劃編制的方法流程與基本要點,而且使同學們對于平時課本上較為枯燥的理論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理論聯系實踐”的意識更加印象深刻。通過上述《村莊規劃設計》課程的實踐,是在結合本校建校方針的前提下,結合本校生源特點與市場需求而提出的課程改革,隨著課程教學經驗的不斷豐富與發展,還需逐步完。我們希望本課程可以為本專業的其他課程提供一個較好的實驗平臺,不斷加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使他們早日成為合格的規劃人才。
作者:高鵬 劉賺 倪樂平 單位:安陽工學院土建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悅.《鄉存調查與規劃設計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南方建筑,2009(4).
篇6
關于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的調研報告
統籌城鄉發展的破題之舉
農業人口比重大,如何促使更多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盡快實現農民向市民的轉變,減少農民,富裕農民,進而推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已成為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面臨的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重大課題。
一、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突破口
隨著社會轉型的加速演進,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城市勞務市場主要是農民工的“兩個趨勢”不可逆轉。順應新形勢,暢通農民進城“管道”,既能開拓農民創業途徑,又能提高土地等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形成“三化”互促聯動的良性機制,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1、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客觀需要。新型工業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逾越的階段。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落實“工業強市”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全市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6億元,增長19.7%,其中工業增加值40.25億元,增幅達23.8%。一批新崛起的農民企業家和大量的農民工,進入城鎮創辦企業或到中小企業務工,已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用全市人均8795元的gdp、三次產業27:33:40的結構和工業15%以下的就業率三大標志性指標,對照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我市正處在調整產業結構,加速大上工業,讓農民進入城鎮發展創業的最佳時期。遵循客觀規律,乘勢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已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客觀之需。
2、加速發展城鎮化的有效途徑。農民進城不但直接轉變為城鎮的生產者,而且能帶動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的增長,成為推進城鎮化的直接動力。據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gdp提高0.15個百分點,就業率提高0.33個百分點。近來,盡管全市以擴容提質為核心的城鎮建設快速推進,農村向城鎮轉移人口大幅增加,每年城鎮化率以1.5%的速度增長,但全市的城鎮化率仍然比全國的45.6%低14.6個百分點,比全省的40.6%低9.6個百分點。目前,市內進城務工農民10.3萬人,其中相當一批農民在城市生活多年,卻難以享受市民待遇,游離于城鎮化的邊緣和“門外”,如果能讓這部分人整戶進城居住,那么全市城鎮化率就能再提高約11個百分點。將有條件的農民工及其家屬轉變為城鎮人口,進而盤活農村土地及宅基地資源,擴大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無疑是提高全市城鎮化水平的一條捷徑。
3、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破解“三農”問題,既要在農外下功夫,也要在農內找出路。就農內而言,就是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型農民,使留在農村的部分專業農民,規模集約經營土地,實現土地產出效益的最大化。全市農村人口265.71萬,常用耕地面積287.2萬畝,人均只有1.08畝左右,戶均經營耕地4.5畝;97.2萬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按集約經營計算只需50萬,還有47萬多處于富余狀態;農民人均純收入2770元,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由的3057元擴大到7380元。農村人多地少、經營分散、效益不高和收入偏低的問題十分突出。只有千方百計促進農民進城,將大量剩余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騰出有限的耕地資源,通過流轉的形式,讓有實力、有技術的產業大戶和龍頭企業規模集約經營,才能實現農業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進而邁向農業現代化。
二、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的戰略舉措
就業是民生之本,居住是民生之托,收入是民生之基。這也是農民進城所要解決的必具條件。從我市現階段特征出發,更應堅持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確立和推進大工業、大城鎮、大轉移聯動發展戰略,為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創造基本條件。
1、發展大工業為農民提供創業就業條件。充分的創業就業環境,是農民進城立足的前提。從整體上看,全市工業經濟比重較少,企業規模偏小,產業鏈條太短,產業集群尚未形成,難以吸納更多的勞動力。目前城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08萬個,鄉鎮企業二產從業者11.6萬人,工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比較有限。只有大辦工業、辦成大工業,才能為農民進城創業就業提供條件。一是做強大產業。以新型工業化為引擎,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制造等重點產業,集中力量打造培育產業鏈條,不斷擴大就業崗位。二是打造大園區。市上著力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成產業領先高地、市場投資洼地,吸引各類資源涌入,帶動全市開發一批市場容量大、經濟效益高、競爭能力強的新產業、新產品,開拓就業增容空間。三是興辦大企業。大力引進和發展產值過億、過十億、過百億的大型企業,注重發展勞動密集性企業,對現有規模以下企業,通過資本聯合、技術改造、擴大產能等辦法,逐步向規模企業邁進,提高工業的整體水平。力爭到2020年,全市工業新增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使其真正成為接納農村勞動力的主渠道。
2、建設大城鎮優化農民進城定居環境。農民為了尋求更好的 致富途徑、更優的子女教育和生活環境,進城務工創業定居已成趨勢。堅持發展大城鎮戰略,同步解決農民進城住房問題,是推進城鎮化的首要任務。第一,突出規劃“龍頭”。充分發揮規劃在城鎮建設中的調控作用,高起點地從空間布局、城鎮規模、土地利用、基礎設施等方面做好城鎮發展規劃,擴大城鎮空間,提高增容能力。第二,構建城鎮體系。按照中心城市、小城鎮、新農村集鎮“三個100萬”人口布局目標,加快建設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三級城鎮體系。采取重點突破、分步實施、強勢推進辦法,到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由現在的32萬達到55萬,向大城市邁進;小城鎮人口由現在的40萬達到65萬,向達標小城鎮邁進;新農村集鎮由現在的20萬達到40萬,向集鎮社區邁進,形成快速吸納農民進入城鎮的格局。第三,完善功能設施。加快以教育、醫療為首要的城鎮基礎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盡快緩解農民進城帶來的子女上學和就醫設施壓力,為農民進入城鎮創造良好的環境。力爭到2020年,全市城鎮人口達到160萬人左右,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
3、實施大轉移增加農民收入。只有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全市目前大約尚有近50萬農村剩余勞動力,實施大轉移,讓多數農民從土地中徹底解放出來,走出農村,走向城鎮,進軍非農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選擇。應堅持異地輸出、就地轉移、返鄉創業三措并舉,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實現農民轉移數量突破、質量提升。一是異地輸出。建立勞務基地,強化定單對接,打造勞務品牌,不斷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和務工效益。二是就地轉移。對接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需要,著力在工業、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拓就業渠道,制定轉移規劃,擴大轉移規模,實現有序轉移。三是返鄉創業。完善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加大幫扶力度,創造優惠條件,優化創業環境,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力爭到2020年,全市轉移農民到市內市外城鎮就業90萬人,其中市內就地轉移就業由現在的10萬人增加到30萬人左右。
三、建立促進農民進城創業定居的政策機制
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急需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瓶頸,進行制度創新。但這項工作涉及面廣,情況復雜,應制定扶持政策進行引導,提供轉移崗位進行安置,完善社會保障進行解難。
1、制定鼓勵農民進城創業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培訓體系。打破“專業雷同、縣縣都辦”的職教思維定式,制定統一規劃,整合培訓資源,以職業技術學院為中心,在全市范圍內分專業、按區域布局發展職業技術學校,啟動實施“素質+技能+創業”工程,推廣“一個不能少”的培訓模式,尤其應鼓勵引導農村初中畢業生選擇職業技校,加大免費培訓力度,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素質高的創業型農民,確保能進城、穩得住、會發展。二是加大資金支持。政府應多方籌資建立創業基金,主要用于為農民創業提供貸款補貼和貸款擔保。鼓勵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創新貸款服務品種,積極推行以土地經營權、林權、大型農機具和農村房產作為抵押物的貸款業務,完善聯戶擔保貸款模式,加大小額貸款扶持力度。對農民新創辦的成功企業,政府可給予一次性獎勵。三是加強創業服務。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務工創業服務市場,在信息咨詢、職業介紹、維權服務等方面大開綠燈,提供個性化、保姆式服務,降低進入門檻,簡化各種手續,優惠減免稅費,廢除歧視差別,加強權益保護,營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平臺和服務環境,真正讓務工者滿意、讓創業者放心。
篇7
一年來,教育股全體同志齊心協力,以飽滿的熱情投赴工作,堅持“改革、管理、質量、特色”的基本思路,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較好地完成了年初預定的各項工作目標。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協助起草全縣教育工作政策性文稿,為教育工作的騰飛保駕護航
1、圍繞中心工作,參與起草了《定南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定南縣關于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意見》、《定南縣貫徹落實〈江西省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實施意見》、《定南縣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建立統籌城鄉教育新型體系的實施細則》,起草了3個教育工作情況報告。
2、配合市人大調研起草了《定南縣人民政府關于職業教育工作情況的匯報》,配合縣人大調研起草了《定南縣學前教育工作情況匯報》。
3、根據市教育局《關于做好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課題研究工作的通知》(贛市教規劃字〔2011〕19號),起草了《定南縣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調研報告》。
4、為規范城區小學招生秩序,確保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起草了《定南縣2011年秋季城區小學招生辦法》。
二、以構建德育管理特色為目標,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
5、加強德育隊伍的培訓力度。3月11日,召開了2011年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認真總結2010年工作并研究部署2011年德育工作。會議還安排了定南二中、定南三中、定南一小、定南二小作工作交流,介紹工作亮點及特色,增強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暑假期間,與進修學校聯合舉辦了全縣政教主任和班主任培訓,并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6、配合“三城同創”活動,開展了“講文明、講衛生、守秩序”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爭做文明小市民”的行為規范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積極參與“我做文明小志士”實踐活動,切實影響和增強了全體市民的責任感,樹立了“講文明人人努力”的觀念,有效調動了廣大師生參與文明禮儀宣傳教育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
7、為深入貫徹落實第六次全國少代會和全國少工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探索新時期少先隊工作的有效載體,著力夯實基層基礎,樹立工作品牌,推薦了定南縣第二小學、鵝公鎮中心小學參與“江西省少先隊工作示范學校”創建活動,力爭通過發揮示范學校的帶動作用,促進全縣少先隊工作規范發展。
8、圍繞重大事件開展活動。一是圍繞建黨90周年,開展了“學黨史、知黨情、頌黨恩、跟黨走”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結合公民道德建設月,以推進青少年思想引導為抓手,通過開展“黨在我心中”演講比賽和征文比賽、“童心向黨”歌詠比賽、“永遠跟黨走”青春歌會、與信仰對話、黨史講座等系列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二是為迎接建國、建隊62周年,以突出對少年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為目的,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為重點,組織開展了寓教于樂、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使全縣的少年兒童度過了一年快樂而健康的節日。
9、為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廉政文化與學校德育相結合、與校園文化相結合、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校務公開相結合、與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達到了純正校風的目的,形成了良好的廉潔自律氛圍,促使廣大師生樹立了“崇廉憎腐”的價值觀念。
10、抓生命安全教育,促進學生生命安全意識的提高。一是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請他們到學校上法制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增強法制教育的實效。二是認真開展認識生命、挑戰生命等主題教育,使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到了生命的歷程,認識到母愛的偉大,達到教育的目的。三是協同有關部門加大學校內部治安防范和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力度,禁止學生進入營業性的歌舞廳和網吧等不良場所。四是切實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在第25個國際禁毒宣傳日到來之際,根據市教育局《轉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我們拒絕’2011青少年禁毒宣傳教育行動”的通知〉的通知》(贛市教基字〔2011〕42號)文件精神,在全縣中小學開展了禁毒宣傳教育活動。實現了“學生不吸毒,校園無”的中小學生預防教育目標。五是強化防震減災教育。組織開展了“5·12防災減災日”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各校充分利用校刊、黑板報、圖片展、班隊課等進行集中宣傳。六是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深入開展“青春健康教育進行校園”活動。針對獨生子女的個性特征,不斷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聘請心理專家在定中、二中開展高考心理減壓系列活動。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程計劃之中,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幼兒心理特點,有計劃開展各種心理健康輔導講座。
11、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暑假期間,開展“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并在活動結束時開展讀后感征文評比;還開展了“實踐與創新”征文活動。
12、認真開展了評優表模活動。評選了省、市、縣三好學生與優秀學生干部,還與團縣委配合評選了市、縣優秀少先隊員活動和優秀輔導員,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
三、常規工作常抓不懈
13、學生的轉入、轉出和休學手續的備案工作。
14、畢業證審核與驗印工作。
15、開學工作的督查工作。
16、秋季教材征訂工作。
篇8
一、基本做法及成效
(一)建立了統籌城鄉衛生均衡發展工作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意見》精神,制定衛生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24個子方案。按照“一個制度、四項分開、四個體系”的思路,推進醫療體制、醫保體制、醫藥流通體制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改革的四個聯動,提出了大衛生、醫學中心、醫學城、市級醫療機構東西南北中發展目標、縣級醫療機構資源整合發展意見。
(二)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條件。223所鄉鎮公立衛生院、2396個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目前,鄉鎮公立衛生院新增床位XX張,固定資產總值新增78%,門診人次平均增加32%,住院人次平均增加23%以上,而每門診人次費用、住院人均費用下降了12%以上。
(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初步形成“四個體系、三個機制、二個模式”,即政策支撐、基本醫療保障、服務網絡、服務機構“八統一”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體系;創新了“六大健康社區行”健康促進和服務模式。繼續開展醫院管理年和醫德醫風規范化建設。啟動“衛生支農快車”行動。12家市級醫療機構對口幫扶30家重點鄉鎮衛生院和10家縣級醫療機構。確定成都市惠民醫院、市級醫院和14家縣級綜合醫院為見義勇為特約定點醫院。健全產科三級急救網絡,實施出生缺陷三級干預,孕產婦死亡率為19.34/10萬,嬰兒死亡率為7.28‰。
(四)建立了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率先在全國建成《成都市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送和分析處理系統》。狠抓艾滋病、結核病、霍亂等重大疾病防治;連續三年全市霍亂零發病;提前實現結核病防治規劃三大目標,免疫接種率10年保持在95%以上,流動兒童納入常駐兒童免疫規劃系統管理;蒲江、邛崍、大邑提前實現了國家、省、市下達的血防、瘧疾工作任務,全市實現了瘧疾基本消滅的奮斗目標。全面推行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
(五)中醫工作得到加強。制定《成都中醫藥發展規劃(XX-2015)》和《成都市中醫藥發展xxx規劃》,召開了全市中醫藥發展工作會議;100%的鄉鎮公立衛生院和中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了中醫科,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服務量達30%以上。建成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1個,省、市級中醫重點專科24個,培育省市級名中醫87人。
(六)深化了愛國衛生工作。創建市級衛生村28個。全年新建農房無害化衛生廁所達100%。建成市級農村改廁示范村6個、建成社區健康教育示范區2個。積極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示范縣建設。全市自來水普及率達75.60%,衛生戶廁覆蓋率達72.07%。
(七)深化了人才隊伍建設。培訓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2600多人次。對3項適宜技術進行推廣,實施與蒙比利埃市醫學院醫療衛生合作項目。共獲國家級科研課題2項,省級113項,市級17項,局級90項。鑒定成果75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市科技進步獎47項,省醫學科技獎6項。
(八)深化了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對衛生改革與發展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總結和探索,形成調研報告4篇。加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力度,系統文明單位達95%,文明行業達40%。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治理商業賄賂、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等工作,促進黨風廉政建設。
篇9
關鍵詞: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管理對策建議
Abstract:In order to chang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enhances the city image,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in the national various big or mediasized cities like a raging fire development.The Rongcheng peoples government sizes up the situation,along the whole city development study practice science development east wind,is carrying out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life trash integration to process the experiment site work positively.How does this article utilize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on Rongcheng,analyzes the Rongcheng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oroughly,in line with “the experiment site,boosts first” the principle,carries out 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to process the experiment site work positively.In this foundation,proposed “the synthesis improvement,the villagers autonomous,the facility plan,act as circumstances permit,the government lead,the consummation mechanism,the marketability reform” manage the new pattern for the cor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1.榮成市城鄉環境衛生管理現狀
1.1環衛機構體制現狀。榮成市總面積為1392平方公里,轄兩城區(崖頭、石島)、12個鎮、10個街道、853個行政村、97個居委會。市區崖頭、石島和各開發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機構,物業管理機構,鎮人民政府,居民委員會及村民委員會,按各自管轄范圍負責市容和環境衛生的監督管理工作。工商、公安、交通、衛生、房管、環境保護等部門應按各自的職責,積極協助搞好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其中崖頭中心城區內設環境衛生管理處,歸口市建設局,僅負責中心城區市政界內的環境衛生工作,市政界外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分工負責。石島區的環境衛生由石島環衛處管理,石島環衛處歸口石島管理區建設環保局管理。
1.2環衛人員和清掃保潔現狀。崖頭現從事環衛工作的職工約436人,占服務人口的0.34‰,其中在編職工33人,臨時聘用清掃工或其他人員共計403人,占從事環衛工作人員的92.3%,專業技術人員相對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員378人,占86.6%。榮成建成區清掃保潔352萬平方米,主要以人工為主,有2輛清掃車,機動車主干道機械化清掃率25%。
石島現從事環衛工作的職工約306人,占服務人口的031‰,其中在編職工22人,臨時聘用清掃工或其他人員共計284人,占從事環衛工作人員的92.2%,專業技術人員相對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員人,占90%。石島市區的道路清掃保潔主要以人工為主,有1輛清掃車,機動車主干道機械化清掃率25%。
村鎮道路的清掃保潔形式不一,有的村鎮有專人打掃,有的沒有專人打掃,全部采用人工方式。
1.3生活垃圾收集運輸現狀。崖頭和石島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目前均實行混合收集、混合運輸。使用的收集運輸車輛主要有壓縮車,還有全封閉自卸車等。
目前榮成市垃圾收集運輸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二目前占80%。
方式一: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鐵垃圾方箱垃圾運輸車生活垃圾處理場
注:垃圾運輸車指密閉式運輸車等
方式二: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密閉塑料垃圾桶配套壓縮車生活垃圾處理場
生活垃圾收集后,直接運往生活垃圾處理場進行填埋,不經過大型垃圾轉運站二次轉運。目前建成區內共有35個城中村,其中委托環衛有償清運的有16個,4個城中村自行清運,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實現了無害化處理,15個城中村未實行有償清運,生活垃圾未實現無害化處理。石島管理區有6個居委會未納入生活垃圾一體化管理。企事業單位的生活垃圾部分由環衛部門有償代運,部分未進入衛生填埋場,傾倒在附近的低洼地,城鄉結合部尤為突出。
垃圾收集方式主要以垃圾箱和垃圾桶收集為主,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運,近年來雖然逐步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少數村鎮實行垃圾固定點收集方式。村鎮的垃圾運輸方式主要是拖拉機運輸,僅成山鎮配有一輛垃圾壓縮車。各鎮統一安排環衛工人定期對垃圾進行收集,并將垃圾集中處理,送填埋場進行簡易填埋。各鎮由于缺乏長遠的統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資金投入量不足;加之農戶衛生意識不強,仍將生活垃圾沿溝、渠隨處丟棄亂扔、亂倒。造成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多元化,收集、處理處于不能及時清運現狀。
1.4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1.4.1崖頭生活垃圾處理。目前崖頭的生活垃圾主要送往孔家生活垃圾處理廠,規劃總占地32萬m2,總庫容為268.79 萬m3,規劃總投資為9023萬元,使用年限在30年以上。該工程分兩期進行建設,其中一期填埋區占地8.57萬m2,填埋容量為120萬m3,設計填埋能力為250噸/日,污水處理能力為120噸/日,可滿足市區15年生活垃圾的處理要求。
目前,崖頭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衛生填埋,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有效改善了城區環境,提高了城市整體生活質量以及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1.4.2石島生活垃圾處理。石島目前使用的生活垃圾處理場地處石島牧云路南,煙墩至碼頭公路東,規劃占地面積為50畝,工程投資350萬元,現已使用面積40畝,填埋高度為6米,滲瀝液排放到污水處理站處理。場內有達到一級排放標準的日處理量5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站一座,共投資250萬元。
目前,石島的生活垃圾全部在該處理場進行處理,但由于該處理場已經接近使用年限,因此需要建設新的生活垃圾處理場。目前新垃圾場正在建設過程中。
1.4.3各村鎮的生活垃圾處理。各村鎮的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是簡易填埋,這些生活垃圾不經處理,常年露天堆積,通過雨水徑流進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經對環境造成污染。
1.5糞便清運處理狀況。目前,榮成市區(包括石島)所有水沖式廁所實現了管道化排放,糞便進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同生活污水一起處理。無單獨的糞便處理廠。所有旱廁和農村的糞便經簡單處理后進入農用。
1.6環境衛生設施及機具現狀。全市共有公共廁所101座,其中二類公廁22 座,三類公廁63 座,移動公廁16座,部分對外承包,全部由專人管理。其中,崖頭城區61座,環衛管理的公廁二類公廁免費開放,石島區11座,其他各鄉鎮共29座,全部屬于三類公廁。全市共有果皮箱或垃圾桶(箱)6337個,其中崖頭3540個,石島區2100個,其他各鄉鎮共787個,有些村鎮根本沒有垃圾收集容器。全市環境衛生專用機具共57部,其中市環衛處23部,石島環衛18部,其他各鄉鎮共16部,運輸車輛基本是拖拉機。
2.榮成城鄉環境衛生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分析
從榮成市的城市面貌的變化及近幾年環衛工作取得的工作成績可以反映出,榮成市環境衛生部門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從榮成市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情況看,對榮成市的環境衛生有了更高的水準要求,現狀還沒有達到應有的要求,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對城市環境質量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政府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管理體制尚未理順,基礎管理薄弱。一是多年來,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政策取向,導致環境衛生管理范圍只是覆蓋在建成區,農村環境衛生未納入政府的公共服務體系中來,政府的主導作用發揮不充分。二是環境衛生行政主管機構分散,市級的環衛統籌管理方面,宏觀管理能力較弱。三是城郊涉農街道辦事處和鄉鎮的環衛管理網絡不健全,機構出現斷層,且按屬地管理原則各自為政,導致農村環衛管理工作執行和推進十分困難。市級環衛機構與這些部門無上下關系,因此對執行工作情況的監督和落實就顯得非常有限,這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推動市容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進程完全不相適應。
2.2垃圾收運處理體系不完善,沒有做到城鄉統一規劃,缺少區域統籌。按照城鄉一體,區域共享原則,榮成市的鄉村環境衛生工作沒有納入鄉鎮統一建設中,實現城鄉環衛建設一體化。農村和鄉鎮環境衛生較差,沒有建立相應的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各區、鎮之間“各行其是”,垃圾處理設施往往以各自行政區為單位進行規劃和建設,沒有考慮垃圾處理設施的區域統籌和城鄉統籌,造成資源的浪費。
2.3規劃設計更新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一是公共廁所數量不足,遠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每平方公里不低于3座的要求。在城區存在找廁所難的問題,現有公廁等級較低、衛生設施不完善,衛生條件很差,基本沒有設置專為殘疾人和行動不便者使用的設備,不利于公廁作為公共衛生設施功能的發揮。二是缺少正規的糞便處理廠,城鄉清淘的糞便直接排入城區管網或農田,嚴重污染環境。三是生活垃圾處理水平較低,方式單一,難以達到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要求。目前,崖頭和石島的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方式為衛生填埋,由于垃圾填埋場容量有限、處理方式單一,沒有進行垃圾處理的資源化,某些種類的垃圾(如餐廚垃圾)沒有合適的處理方式。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出發,應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廠、垃圾焚燒處理廠等垃圾處理設施,拓寬垃圾處理渠道,使榮成市的垃圾處理真正達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要求。村鎮生活垃圾主要進行簡易填埋,已經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四是鎮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數量不足。各鄉鎮公廁數量嚴重不足,絕大多數廁所不達標,城鄉結合部地區廁所檔次偏低,無防蠅設施,蚊蠅密度大,異味大。且80%的廁所清掃、清掏不能及時到位。五是鎮村環衛裝備更新周期長,機械化作業程度低,多處于陳舊老化狀況,大部分使用的是農用車、拖拉機,甚至人力車。部分車況較差,安全隱患大,由于未能密閉運輸,垃圾滲漏液沿路灑滴,車輛一過異味熏天。城鄉保潔發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區和外圍區域保潔力度不同,道路機械化清掃率比較低。
2.4意識觀念落后,工作經費決口較大。一是由于鎮村遠離市區,較多群眾對按照高標準、嚴要求建設和管理城市環境整體觀念認識上,還存在誤區,把環境管理看成可有可無或毫不關已的事情,不主動積極配合參與進行相關管理,或是認為反正基礎設施就這樣差,再怎么管理也趕不上市區水平,且后一種思想甚至突出存在于部分鎮村干部頭腦中,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消極落后。同時由于村民長年形成的生活習慣,普遍對環境意識不高,使垃圾量劇增,導致鎮村內私搭亂建,環境臟亂等形成惡性循環。二是隨著推動城鎮化進程因拆遷等原因,鎮村特別是城鄉結合部村的土地收益和集體經濟實體逐步銳減,收入萎縮,沒有了原來擁有土地的優勢,無力承擔公益事業的經費支出。再者,收取垃圾處理費或清掃保潔費困難重重,按現行相關政策規定,其收費不涉及農民和農轉非人員,致使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經費保障難以維系,鎮村均感經濟壓力倍增。還有各鎮市容(環衛)站(所)把有限資金用在了低水平日常維護上,環衛工人工資待遇低,嚴重挫傷了一線環衛工人的積極性。
2.5投資渠道單一,科研和科技開發建設投入不足,宣傳力度薄弱。一是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費用絕大部分來源于財政撥款和城市維護費,投資渠道單一,投入不足,歷史欠賬較多。雖已制定了相應的垃圾處理收費方案,但保障措施缺乏,收集困難,從總體上說,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還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對于鎮村來說,地方財政投入更是微乎其微。二是隨著環衛事業的發展和先進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和科技力量薄弱的問題日益突出,環衛專業隊伍中工作人員老齡化程度高,固定工比例少,文化素質低,也使環衛專業隊伍不穩定,業務水平較低,遠遠滿足不了環衛事業快速發展的需求。三是宣傳力度薄弱,市民或村民對垃圾的危害程度認識不足。
3.目前榮成市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的工作內容
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榮成市按照“村(居)收集、鎮(街道)轉運、市(區)處理”的要求,本著“先試點、后推開”的原則,確定全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依托市區、石島、成山三大生活垃圾處理場要分階段實施。榮成建成區先期要在崖頭城區及周邊鎮、街道推行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工作試點,實施的范圍包括崖頭街道尚未納入市區孔家生活垃圾場集中處理的村莊,尋山街道、嶗山街道、城西街道、滕家鎮部分村莊,石島城區及周邊街道推行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試點工作,由石島管理區管委會負責組織實施。就目前而言,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要以完善城鄉環衛基礎設施,建立健全工作運行機制為重點,主要工作內容有:
3.1建設垃圾處理設施。市環衛處、石島環衛處及成山環衛處,要各自按照各自的行政區劃,做好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市環衛處應做好孔家生活垃圾場的續建和投入使用工作,確保垃圾正常處理。石島環衛處應加快新建垃圾場的施工,確保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正常開展。成山環衛應對擬建垃圾場的場址進行選擇,完成環評及其他各項準備工作。同時為真正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要求,建議走填埋與焚燒相結合之路,以減輕垃圾填埋場壓力。垃圾場的建設投資應根據行政區劃,由當地財政投資。
3.2建設垃圾中轉站點。根據城市各功能區塊發展特點,規劃建設一批新的中轉站點,并加快鄉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的建設,盡快啟動運行,完善垃圾中轉網絡,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鎮(街道)垃圾中轉站的建設由市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補助。目前石島管理區已完成了6座中轉站的建設,崖頭周邊有尋山、嶗山、城西、滕家正在進行垃圾中轉站的建設。
3.3配置中轉站壓縮、除臭等設備,購置大型垃圾轉運車輛。所需的資金應有市財政一次性撥付。垃圾轉運站的運行管理和垃圾轉運、處理由市級環衛處負責,費用由市財政投資。
3.4建設村級垃圾收集點,村級要配置收集容器和垃圾收運車輛。按照人口分布狀況,根據有關標準統一設計,每個行政村建設3座以上垃圾收集點,收集點的建設、垃圾容器、收運車輛的配置應由各鎮(街道)負責投資。鎮(街道)和村莊向垃圾中轉站收集、運送生活垃圾所需的一切費用,由各鎮(街道)或村莊負責。
3.5各鎮(街道)成立組織領導機構和專業保潔清運隊伍。根據各行政村大小、人口規模以及經濟實力,合理配備村級保潔員,建立工作運行機制和規章制度,確保垃圾清掃、清運的正常進行。
3.6各鎮(街道)負責組織各村全面清理鎮村周邊、道路兩旁、河道庫塘、山野田間等區域積存的各種垃圾,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取締轄區內私設的垃圾場。
4.加快推進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幾點對策
4.1加大全民宣教力度,切實轉變思想觀念。要把優化整合各方面資源,發揮各方面優勢,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作為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開展的重要保證。充分利用農村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的意義,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充分發揮輿論的導向作用,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新聞媒介開設專欄的形式和渠道,分步驟、有針對性地大力向廣大群眾宣傳與其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衛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切實使城鄉居民增強文明和環境秩序意識,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規的自覺性,形成市容環境衛生管理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4.2結合環境整治創建,實現村民自治。為推行城鄉環境衛生管理一體化,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大環境綜合整治創建活動,徹底清除各鄉鎮或村內常年積存的衛生死角,樹立環境衛生規范管理的“樣板”,使農民們見到實效,為推行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管理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環境綜合整治創建活動要包括如下內容:一是清理垃圾,改善環境的臟、亂、差。設置標準垃圾箱、落實保潔員,建立衛生保潔長效管理機制,全面進入管護狀態。二是清潔渠道,加強水環境治理和飲用水源保護。各鄉鎮、村制訂長效管護措施,同時發動群眾,以有獎舉報的方式,進行監督。三是清潔生產,深入開展農村工業污染防治。開展不法排污企業專項整治,特別是鄉鎮化工、印染、造紙、電鍍等污染較重的企業進行集中整治。四是清潔村莊,狠抓“六亂”(即: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整治。要把整治“六亂”作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首要任務。五是積極開展創建衛生村鎮和單位活動,各鎮(街道)設定獎項,鼓勵開展創建國家級衛生鎮、衛生村、衛生單位活動。同時在實施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鎮(街道)各村或各居委會普遍召開村民大會,制訂《村民環境衛生公約》,專門安排監督員每天監督環境衛生清理情況,約束村民遵守公約,保證環境衛生管理體制改革的效果。還可以在中小學開展“環境衛生小標兵”活動,動員中小學生宣講環境衛生常識,幫助家長提高文明意識。為了使環境衛生公約隨時起到警示作用,每一個村莊都要設置村務公開欄,對環境衛生遵守情況進行張貼懸掛。
4.3科學制定環衛基礎設施規劃,因地制宜減量處理。根據新編制的《榮成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統籌考慮榮成市城鄉環衛設施發展相對不平衡的實際情意,逐步完善市、鎮、村環衛基礎設施。一是把城鄉市容環境衛生一體化工作與農村現實狀況結合起來實施,根據鄉鎮經濟發展水平、距離城區遠近,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環衛設施規劃。有經濟實力的,對基礎設施、設備、人員實行一步到位,實現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城鄉一體化;經濟實力不足的,在現有設施設備的基礎上,逐步推進。隨著經濟的發展,再逐步完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設施和服務網絡。二是把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在對城郊的國有土地進行開發前,必須合理規劃,優先保證公廁、垃圾中轉站等環衛硬件設施的經費和用地,可按照人口的密集程度預先安排環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提高鄉鎮、村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標準,落實環衛配套設施。三是把城郊及鄉鎮的環境衛生納入全市環境衛生管理體系,增加對農村環衛設施建設的投入,市(區)和鎮(街道)兩級政府將環衛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依據屬地建設需要劃定經費。也可由市財政統一核撥市環境衛生主管部門,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或以獎代撥等形式多給予經費傾斜,保障必要的環衛設施投入。四是采取垃圾綜合處理技術路線,合理配置和規劃垃圾處理設施。垃圾填埋技術、垃圾焚燒技術和堆肥技術要合理搭配,努力構建循環經濟。
4.4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健全工作網絡。首先,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是推行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管理的核心。按照中國的體制機制,采用政治性手段,來完成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推行環境衛生一體化就要實行政府統一領導,并建立公共財政為主導的投資結構。其次,健全工作網絡是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的保障。市、鎮兩級必須加強領導,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專門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協調,把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工作目標和考核內容。最后,理順城鄉管理體制,是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措施。要逐步實行市(區)、鎮(街道)、村三位一體的三級環衛管理體制,分級負責城鄉生活垃圾的清掃、收集、運輸、處理,打破城鄉環衛管理二元結構,走村收集、鎮(街道)中轉、市(區)集中處理的一體化之路,逐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網絡,實現長效管理。要強化街道辦事處和鄉鎮的職權,理順與市、區職能部門的關系,保證“以塊為主”功能的實現。城郊要穩步推進撤村建居委會,通過建立試點村,推行農村社區管理模式,條件成熟時再逐步擴大,并直接納入城市社區管理。
4.5構建完善保障機制。一是構建以公共財政為主導的投資結構。為提高基層單位做好環境衛生工作的積極性,構建合理的投機保障機制是非常必要的。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經費按照“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市(區)里補一點、鎮(街道)里貼一點、村(戶)和企事業單位出一點”的辦法籌集。各村委會負責垃圾的收集清運,收集、運送到垃圾中轉站的一切費用由村負責。各村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和收運垃圾車輛購置配備由各鎮(街道)負責投資。各鎮負責轄區內垃圾中轉站建設、配套車輛以及生活垃圾運到中轉站,費用由鎮負責。各鎮(街道)垃圾中轉站建設由市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補助。中轉站后的清運、處理等運行、維護經費由市級財政保障。同時各鎮(街道)垃圾中轉站工程設計、壓縮設備及其配套的市環衛部門專用清運車輛購置由市財政負責。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經費用于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對建成村級垃圾收集點的行政村,經驗收合格后,市、鎮實行以獎代補。由以公共財政為主導的投資結構的建立,將會大大調動農村基層組織的積極性。二是構建運行管理機制,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主要是加強鎮垃圾收集清運管理。各鎮要制訂出臺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建立垃圾清掃、收集、轉運保潔管理責任制,制定規范和標準以村為單位,做到定人員、定任務、定報酬,不留空白。三是完善督查考核機制,實現長效管理。制訂城鄉環衛一體化考核辦法,分解落實工作任務,并將其納入年度考核內容。
4.6穩步推進環衛市場化改革。既要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慮環衛事業改革作為城市公用事業改革的特殊性,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要求,以“保證質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轉移風險”為目標,按照“監督管理與環衛作業”相分離的原則,逐步把環衛作業服務中經營性和競爭性項目推向市場,吸引社會資金投向環衛事業,分階段有序推進環衛體制改革。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和行之有效的考評獎罰體系,防止出現因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而忽視公共利益,使“臟、亂、差”現象反彈。其次是合理引入競爭機制,以鎮或村為單位或劃塊分片,把清掃保潔推向市場,向社會公開招標,實施扁平化運作模式,以實現環衛保潔的全覆蓋。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可由專業物業保潔公司承擔,提高環境衛生專業化管理水平,同時通過市(區)、鎮(街道)、村委會三級監督考核體系,根據考核結果對專業清潔公司實行獎罰,撥付承包費用。最后,積極探索,逐步建立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加快形成穩定的收入、投入機制,培育垃圾處理市場主體,推動城鄉環衛保潔工作的企業化運作、市場化經營、產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榮成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Z].榮成市人民政府,1997-7-28
[2]榮成市環境衛生專業規劃(2008—2020)[Z].青島市環境衛生科研所,2008
[3]榮成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市政界限的通知[Z].榮成市人民政府,2004-7-26
[4]王樹春,李海洋.淺談城市市容環境衛生體制改革[J].科技經濟市場,2007,(3)
[5]關于2009年推行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Z].榮成市人民政府,2009-3-27
[6]張國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推動市容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進程[EB/OL].cgjl.org/show.aspx?id=1711&cid=78,2009-3-2
[7]廈門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創新市容環衛管理制度推動市容環衛管理城鄉一體化[J].中國城市環境衛生,2008(6)
[8]朱建平.淺談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管理模式[EB/OL].jsjsj.com.cn/djw/ReadNews.asp?NewsID=621,2008-6-18
篇10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參考模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1
一、小城鎮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立通區位和資源優勢,堅持“規劃先行、突出重點、統籌推進”的原則,全面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一是科學規劃,合理定位小城鎮功能。按照高檔次、高標準、超前規劃的總體思路,投資8萬元,邀請北京北方設計研究所編制完成了鎮域總體規劃,為小城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二是統籌協調,全面抓實繁榮發展明珠商城工作。重點實施了陳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級改造工程。陳庚街南延工程全長268米,寬12米,正在進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現已硬化完畢,沿路兩側建成商鋪150間,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所有商鋪已全部預售完畢。杏林街南延工程拆遷工作正與相關單位積極協調,施工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明珠路升級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鋪設便道3500平方米,安裝路燈14盞,中華燈2座。三是示范引導,統籌推進新農村社區建設。目前,占地60余畝的明珠社區一期工程1—5號住宅樓已交付使用;6—8號樓已完成100套單元房主體工程建設,目前正在掃尾。9—13號樓共270套單元房,第五層正在封頂。道路硬化、地熱供暖、給排水、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建設已經完成。
二、存在問題
1、基礎設施陳舊,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僅靠鎮財政投入難度較大。
2、市場管理機制不健全,自我運行能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會作用發揮不明顯。
3、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難以建立。
4、明珠商城無鮮明特色,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明顯。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設規劃,避免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分類清晰、功能完善、形成規模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2、由鎮黨委、政府牽頭,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機構,吸收部分商戶業主共同參與,加強市場日常管理。
3、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商城內交通、排水、照明、衛生等基礎條件。
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吸引外地客商投資,打造規模化專業市場。
5、進一步整合商城內閑置土地,合理開發利用,避免資源浪費。
6、引導商戶經營項目集群發展,科學分行劃市,建設多條特色經營街道。
四、幾點建議
1、縣委、縣政府協調有關職能部門積極向上爭取小城鎮建設配套資金,解決資金投入難題。
2、加大對非法、違章建筑打擊力度,賦予鄉鎮執法權限。同時,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資格的基礎上,賦予鄉鎮辦理開工建設證明、規劃許可證權限,為商城內土地開發、設施建設提供便利條件。
3、協調物價部門為鄉鎮辦理執法證明,為建立環境衛生治理長效機制提供法律依據。
關于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2
一、加快推進xx小城市建設的背景分析
把xx作為我縣經濟社會副中心、東部區域中心來建設,充分發揮xx區位優勢,主動接受沿海大開發和鹽城大市區的輻射,拉動我縣包括岡東、岡西、草堰口等三個鎮在內的東部區域發展,形成我縣經濟發展的又一增長極。我們認為縣委提出這一戰略構想,主要基于以下三點考慮:
一是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十五”期間,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財政收入增長近兩倍,固定資產增長三倍,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省市的位次進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縣全面小康建設的決戰階段,又是為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階段。而我縣地域狹小,資源貧乏,產業層次低,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總體競爭能力較弱,面臨著較大的發展壓力,要在新一輪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優勢,必須創新思維,采取超常舉措,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縣東部四鎮總面積3 3.4平方公里,占全縣27.2%;總人口 9.3萬人,占全縣24%;而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5.5億元,財政收入53 萬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9.8億元,工業用電量3 64萬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了6.29億元,分別占全縣 5. %、6. %、9. %、7.2%、 3.4%,從以上數據來看,東部四鎮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縣所占份額,與土地及人口資源占有量不相符,明顯偏低。因此,縣委經過充分考慮,認真分析東部四鎮發展現狀,結合實際,適時提出這一戰略,著力推進超常發展、跨越發展,全面拓展建湖經濟增長新空間。
二是從策應沿海大開發戰略的角度來考慮。沿海開發是我省“十一五”生產力布局“四沿”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線占全省的56%,擁有海岸線資源的地區只有響水、濱海、射陽、東臺和大豐五個縣(市)。隨著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區位優勢日益顯現,具有巨大潛力的沿海開發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里“以工興港、以港興海、集約開發、保護生態”的總體要求,進行沿海發展戰略研究。我市考慮到區域開發的整體性和經濟發展的關聯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區發展優勢,將市區和建湖、阜寧都納入規劃范圍,這為我縣、尤其是東部四鎮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縣的東部地區處于射陽、阜寧、亭湖和建湖四縣(區)交界,大致以xx年來,我市圍繞“一城三區(市直、鹽都、亭湖、市開發區)”率先發展、跨越發展和聯動發展的目標,積極實施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戰略,大市區正在成為全市跨越式發展的龍頭,對全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我縣東部區域與市區相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xx鎮南部與亭湖的新興、永豐相接,集鎮距市中心僅xx年,xx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億元,財政總收入2533萬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6.6億元,工業用電量2 8 萬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59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7.8%、58.3%、33.4%、47.3%、42.8%、7.8%。工業經濟占全鎮經濟總量的65%以上,現有各類企業 00多家,初步形成紡織服裝、機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鉀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該公司是江蘇最大的同類產品出口企業,年實現產值3億元,稅收超千萬元。紡織服裝產業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達、龍成、海天等一批紡織業項目,與金順昌服飾、利達制衣等服裝加工項目,進一步壯大了主體經濟。機械加工具有一定產業基礎,企業眾多,門類齊全,有板材機械、礦山機械、油田機械、涂裝機械、液壓機械等,發展空間廣闊。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先后建成岡南大棚蔬菜、南莊苗禽炕孵等基地,興辦了恒祥食品廠、東昌牧業場等龍頭加工企業,成功注冊“范堤牌”商標,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獲得省級認定。服務業發展迅速,商貿大街縱橫交錯;xx招商場被評為江蘇省百強市場和全國農村大型市場,成為鄰近市縣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產等專業市場十分繁榮;賓館、休閑、文化游樂等現代服務設施齊全。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4萬人。 9xx年被確定為全國和江蘇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9xx年被省命名為新型小示范小城鎮, 9xx年又被確定為全省30家重點中心鎮之一。社會事業較大進步,被評為省文化工作先進鎮、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教育、體育、衛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黨校等工作多次獲得省市縣表彰。
近幾年,xx鎮經過克難求進,拼搏爭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縱比有不小的進步,但由于所處的區位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擁有的資源條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自我發展的潛力沒有充分挖掘出來,發展速度跟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縣西南各鎮相比慢了;跟縣外市內原有基礎差不多、甚至趕不上的一些中心鎮橫向比較,差距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速度相對不快。從自身進行比較,xx年,xx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這兩項主要經濟指標分別比xx年增長57.5%、50. %。與東部地區其他三鎮進行比較,岡東、岡西、草堰口鎮地區生產總值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82.2%、75.4%、96.7%;財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 27.5%、 52%、68.5%,增幅均快于xx。與縣外周邊及重點中心鎮比較,新興、益林、新坍、長蕩、富安、龍岡、大岡七鎮的地區生產總值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 03.9%、65.9%、 04. %、 3 %、 24.9%、 52.5%、82%;新興、溝墩、益林、新坍、富安、龍岡、大岡七鎮的財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別增長73.3%、55.3%、77.9%、82.9%、60.5%、 43.8%、68.9%,大多數鎮的增幅遠遠超過xx。
二是產業特色不夠明顯。工業上的紡織服裝、食品化工、機械加工等產業雖具有一定基礎,但總量規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能力較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業上的蔬菜種植僅以岡南為主、苗禽炕孵仍處于一家一戶傳統作坊操作,特色優勢沒有形成。服務業仍以商貿、餐飲等傳統項目為主,生產性、新興服務業份額很小。益林的玻璃工藝品、富安的繭絲綢、大岡的制鞋機械、鹽東的紡織、三倉的西瓜等特色鮮明,壯大一方經濟。
三是項目推進亮點不多。近年來,全鎮引進各類企業xx年,xx就被確定為全國和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然而建設步伐不快,到目前僅4.5平方公里,規劃起點不高,實施隨意性較大,特色不夠鮮明,經營城鎮的理念不夠超前,管理措施落實不力,環境不夠整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形象。我們參觀學習的益林鎮總面積42.8平方公里,占xx的一半還不足,集鎮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超過xx .5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4萬人,非農人口占總人口75%以上。該鎮堅持工業集聚區與小城鎮建設兩手抓,相互促進,優勢互補,走出一條既建區,又造城,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促進新型工業化的新路子,鎮內東鎮區、玻璃工藝、紡織工業、輕工食品、民營科技“一城四園”,既是經濟增長點又是城鎮亮麗點。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把中心村建設大部分放在鎮郊村,已建成豪華別墅型的王樓中心村、經濟商住型的大東中心村、居民實用型的倪東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東三個居民集中居住區,使中心村建設與小城鎮區建設形成眾星捧月新格局。該鎮現為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創建文明鎮工作先進鎮、省市文明鎮。
2、岡東、岡西、草堰口三鎮基本情況及分析。
岡東、岡西、草堰口位于xx北部,呈半月環抱狀,鎮域面積分別為82.4、68. 、60.9平方公里,總人口都在3.7萬人左右。三鎮各項經濟指標都比較接近,xx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3.2、2.7、2.6億元,分別占全縣3. %、2.7%、2.5%;財政總收入分別為853、867、 058萬元,分別約占全縣的 %、 %、 .2%;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岡西與草堰口都是 .2億元,岡西略低為0.9億元;工業用電量分別為304、244、435萬度,都占全縣的 %還不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都在 .2億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岡西與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岡東4800元。三鎮的區位條件,草堰口鎮優勢明顯,南接xx,北連阜寧,xx年招商引資來看,草堰口鎮新上的項目多一些,發展后勁比岡東、岡西鎮強勁。三鎮的主導產業,農業方面十分相近,工業方面各有特色。工業上,岡東已培植了紡織服裝、機械加工、化工涂料、電線電纜等產業,天成液壓件公司榮獲“江蘇省明星企業”稱號,縣軋花廠、星宇、宇盛紡織公司等一批企業落戶境內。岡西鎮以土工器材產業為主,全鎮現有排水板生產企業xx年產銷排水板3億米,全國市場占有率70%以上,年創稅收500多萬元,占全鎮工業稅收60%以上;近年還引進坤泰、龍華紡織、外貿箱包、機械鑄造等項目,主體經濟不斷壯大。草堰口鎮近幾年充分利用國道優勢,引進新上銀海氣紡、鑫業、鑫龍紡織、金龍發紙業等一批項目,紡織基礎初步形成;建筑業進一步鞏固,年均實現建安產值5億元。農業上,三個鎮都以優質糧棉種植為主,岡西與草堰口鎮草雞養殖業在縣內外較有影響,尤其岡西鎮年飼養草雞300萬只以上,市級龍頭企業方圓公司牽頭組建的“鹽阜”草雞協會被評為省級優秀農民合作組織。岡東鎮常年植棉30xx公頃,年產皮棉40xx噸左右,是我市產棉大鎮之一;蔬菜種植面積 0xx公頃,年產辣根等各類蔬菜5萬多噸。三鎮的集鎮建設,都已形成一定規模,建成區面積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礎設施基本配套,環境不斷改善,集鎮人口逐年增加,服務業快速發展,比重明顯增加。
綜合以上分析,我縣東部區域四鎮尤其是xx鎮在上一輪全市經濟大發展的過程中,與縣內外一些重點中心鎮相比,發展速度相對不快,岡東、岡西、草堰口三鎮由于過去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現在經濟總量仍偏小。縣委提出加快推進xx小城市建設,全力打造全縣經濟社會副中心、東部區域中心,拉動整個東部區域發展這一戰略,是十分及時必要的。東部四鎮更應積極主動搶抓機遇,全力以赴,同心協力,采取超常舉措,不斷加快自身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事業大跨越。
關于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3
一、基本現狀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鎮今年小城鎮建設效果顯著。主要表現為:一是集鎮衛生環境顯著改善,“臟、亂、差”現象初步得到遏制。調查中,無論是路上的行人、商販還是集鎮街道兩邊的居民,都一致的認為的街道較先前干凈、整潔。今年以來,街道居民積極響應鎮政府號召,配合政府及時拆除違章建筑、廠篷,鎮容鎮貌煥然一新。二是城鎮管理進一步規范。先后建立和健全了《門前三包制度》、《環境衛生檢查評比制度》、《鎮“戶外廣告”管理辦法》等一整套制度,對車輛亂停、攤點亂擺等突出問題進行長效管理。每條街道增設了垃圾池,成立城管中隊,定時清掃收集清運垃圾,保持鎮區內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潔衛生。三是居民環境衛生意識不斷增強。通過書寫宣傳標語、出動宣傳車、發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廣泛宣傳城鄉衛生同治的重要意義和具體做法,全鎮掀起了城鄉衛生同治的。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中看,我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兩點:
(一)規劃滯后,跟不上發展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房屋建設出現了任其自由發展,一派無序、雜亂、不協調、缺乏科學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規劃水平較低,缺乏城鎮體系規劃和詳細規劃,跟不上建設發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現就是建筑房屋參差不齊,各自為陣,缺乏統一、協調。
(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配套性差
1目前集鎮市場規模過小
這是在調查中居民反映最強烈的一個問題。由于目前的集鎮市場規模偏小,許多小商販便占道經營、隨地擺攤、隨意搭建廠篷,由此成為集鎮環境衛生“臟、亂、差”的根源。街道兩邊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滿意一些商販在門前占道經營,許多商販也飽受“臟、亂、差”之苦,迫切需要政府來來統一劃線。
2道路設施配套性差
(1)道路高低不平,等級低,路況差。
從鎮政府至集鎮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
(2)綠化覆蓋率低,綠化樹不足,分布零亂。
在我鎮城管中隊制定的《鎮區“綠化”管理辦法》中規定鎮區居民戶新建房屋實行自主綠化,綠化的樹種必須一致,但綠化的樹種并未做統一規定,而且執行效果不明顯。
(3)電線桿新舊并立,參差不齊;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分布無序。
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使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吸納社會資本、人才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我鎮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一)高度重視前期規劃
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龍頭。規劃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小城鎮建設的層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視和尊重。與其它鄉鎮相比,我鎮在規劃設計上稍顯落后。當前,全國正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市委、縣委也非常重視小城鎮建設,應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依據本地條件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小城鎮戰略發展規劃,把規劃設計與城鄉同治結合起來,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開拓小城鎮建設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工業生產、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功能作用發揮的前提,也是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的根本保證。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小城鎮基礎設施重點主要應做好以下建設工程: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集鎮農貿市場;硬化鎮區內的主街道;改造電線桿和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托新建中的文化樓,配套建設宣傳專欄、閱報欄,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樓建設成為一個服務民眾,擴大宣傳的輿論陣地。
(三)積極籌措建設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