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5 11:20: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紅色文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紅色文學

紅色文化藝術的歷史意義與價值

文化藝術通常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展示著一個國家發展的潛力和趨向,彰顯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內涵和人文素養,同時也是民族思想與審美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等功能,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容應對國際競爭和全球化浪潮是當代國人努力的方向之一,也是當前教育教學的任務之一。紅色文化藝術作為中國先進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雖然脫胎于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但其對于當下仍然有著重要的審美價值、社會價值和教化價值。

《紅色文化藝術的時代闡述》一書以遵義紅色詩詞和黔北作家的紅色文學創作為基礎,深入而系統地介紹了紅色文化藝術的形成發展、歷史意義及其當代重要的研究與應用價值,為紅色文化藝術的研究和傳承提供了翔實而深入的資料。筆者在開展201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共中央南方局支部工作的實踐及其當代價值研究”(項目編號:19XKS030)時對該書作了重點研讀。

全書根據文化藝術作品的類型及研究方式分為三個編目,分別為紅色文學的解讀與研究、紅色音樂的教學與研究、紅色美術的研究與開發。其中,第一編包含四個章節,涵蓋了遵義紅色詩詞的德育功能探究、黔北作家的紅色文學創作、紅色經典的闡釋空間與改編原則及“紅色經典”的語言表述特征研究四個主要命題,通過對有著豐富紅色資源的遵義詩詞及黔北紅色作家群的研究,深入論述了紅色文學的發展歷史、現實意義、闡釋空間及表述特征。第二編包含五、六兩個章節,分別闡釋了高校紅色經典音樂的傳承與教學互動模式研究,貴州高校紅色經典音樂的審美教育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這部分通過實地的調研,細致的考察,在切實把握紅色經典音樂的特殊背景和現實環境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將紅色音樂融入學校課堂的意義與方法,為進一步繼承紅色文化闡明了路徑與方法。第三編包含最后的七、八兩個章節,探討了以紅色美術為載體的紅色視覺藝術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以遵義會議相關題材的繪畫作品為例,分析了在遵循紅色文化價值實現的基本規律的前提下,如何實施建立相關紅色視覺文化資源庫、構建紅色景區產業鏈、實現產業開發、形成多元常規推廣以及重點打造紅色旅游品牌等多種途徑的社會實踐。

綜觀全書,作者通過對遵義文藝研究者和創作者等實例的探討和分析,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中國傳統文論及紅色文藝創作結合起來,并與當今紅色文化的研究成果相融合,加深了人們對紅色文化這一特殊文化類型本身的認知和把握,同時有利于進一步探索其變化規律,把握其內涵精髓,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紅色文化價值傳承的具體路徑和現實方案,以促進紅色文化精神在現代社會的弘揚與傳播。作者還綜合運用歷史學、哲學、社會學等學科背景知識,多視角、全方位地剖析了紅色文化藝術的歷史發展和現實表現,以增強本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作者:袁冬梅

查看全文

紅色經典與文化建設初探

在此種意義上,他認為“紅色文學”難以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學經典。當前“文學經典”的改編與再造消弭“紅色經典”精神,更多是以贏利為軸心的商業化操縱。陶東風在《當代中國文藝思潮與文化熱點》一書中談到“紅色經典”時說:“所謂‘道德的回歸’、‘理想主義的復活’只是表象或某些人一廂情愿的期許。事實是:在“紅色經典”改編中體現的文化、經濟、政治、倫理、市場、大眾、消費等元素在影像世界的奇妙融合中,消費主義與商業的邏輯無疑成了主導的或統帥的作用。”[4]他犀利地批判了《小兵張嘎》、《紅色娘子軍》、《林海雪原》等“紅色經典”改編后的“變味”,男女間的情愛被無限地放大,原有的教化功能自然瓦解了。毋容置疑,以上無不表明了學者們對“紅色經典”寄予關注,對其出現的弊端予以糾正。事實上,評價“紅色經典”的視角與尺度可以也應該是多元的。上世紀90年代后,關于“紅色經典”的論爭許多就是起因于視角與尺度的差異。陶東風在對世俗文化的評價中提出,首先必須有一種歷史主義的眼光,一種分析與審視當今社會文化問題的角度與方法。這一方法同樣適用于分析與評價“紅色經典”,也就是說不僅必須具有歷史分析的眼光,而且要將其放到具體的社會文化語境中加以定位和分析。

“紅色經典”與蘇區精神一脈相承

當今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取決于人的因素,而不是物的因素,因此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就日益凸顯出來。”[5]無疑,作為文化和文學的經典作品包括“紅色經典”的價值地位更為重大。就贛州而言,中國共產黨人在這片“紅色故都”上創建了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這片紅土地上,留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五次反“圍剿”和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的印跡。不過,上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市場化、商業化程度不斷加強,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和市場經濟改革浪潮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各種社會文化問題不斷突出,如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充斥,金錢利益的驅使,人們對物欲的熱切追求逐漸消釋著贛南人民在長期的歷難中形成的全民凝聚力和向心力,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贛州蘇區革命精神的某種缺失。而“紅色經典”有關“理想”、“終極關懷”、“神圣性價值”等內涵與贛南蘇區社會文化歷史語境中生成的蘇區精神一脈相承,合理看待“紅色經典”及其主要特征顯得尤為重要。“紅色經典”具有“紅色”和“經典”的二重性,即“紅色”凸顯了這類作品題材的共通性和自身的獨特性,“經典”表明這類題材作品價值的評價高度。“紅色”,是因這些文藝作品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歷史和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為題材,高揚著革命理想主義旗幟的無產階級文學作品。在文藝思想的引領下,在“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號召下,上自歷經“五四”的老輩文人,下至新中國培養起來的人民作家,凝合成一股巨大的“紅流”,追憶革命斗爭,歌頌工農兵,激勵工農兵,改造“階級敵人”。這些作品雖然深深地打上了時代和階級的烙印,然而,其“紅色”特質無不是特定時代下“作家個人獨特的世界觀滲透下不可重復的藝術世界的創造,能夠提供某種前人未曾提供過的審美經驗。”[6]“經典”,是因它們曾是那個時期整個中國人民的精神食糧。至于被改編和再造無不是因為它們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之深之遠。盡管存在著時代的階級的局限,但是這些獨特的文學藝術作品所體現的群體性“紅色”特征和所流露出來的包含著理想、崇高、集體主義等意涵的革命浪漫精神無不具有“經典”的內涵。這些作品真實地書寫了勞苦大眾在實現自身解放和社會解放的歷程中,在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中,依然堅守理想和信念并為之奮斗的熱情及其對犧牲精神、舍己為人等優秀品質的不懈追求。這無疑表明了“紅色經典”“既植根于時代,展示出鮮明的時代精神,具有歷史的現實的品格,又概括、揭示了深遠豐厚的文化內涵和人性的意蘊,具有超越的開放的品格。”[6]“紅色經典”是“中國式”的經典,有別于傳統的“四大名著”,有別于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鴻篇巨制,有別于充滿苦難精神的俄羅斯文學。“紅色經典”的“中國式”特色在于整體性地建構了關于中國革命歷史進程及其新中國初期社會斗爭和生活的歷史記憶。“紅色經典”從一定意義上說“在民族文學史上翻開了新篇章,具有’史’的價值。”[6]

贛州當代文化建設與紅色經典

對于“紅色經典”改編后的文化品位與審美格調低下的問題應當加以警惕,但歷史主義地肯定其意義是第一位的,不能抹殺“紅色經典”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史上的功績,不能低估它在文學史上的價值地位。我們應該以批判繼承的態度去借鑒和吸收它,以此來豐富和提升當代社會文化。對于贛州這片紅色故土而言,尤為重要。首先,“紅色經典”對于贛州親和力和社會凝聚力的重建,對于和諧贛州社會共同體的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當下,精神家園的重構和民族精神的弘揚,離不開對理想信仰的高揚。”[7]“紅色經典”表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壓迫、謀求生存、追求解放、追求幸福的偉大斗爭歷史,其中孕育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為理想奮斗不已的崇高精神及其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而這些正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這也與贛南蘇區精神一脈相承。所以,重溫“紅色經典”,重喚蘇區精神,是對血淚和苦難交織的贛南歷史的緬懷,并在蘇區精神的感召下,齊心協力建設創業、宜居、平安、生態、幸福贛州。其次,“紅色經典”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贛南人民的文化消費需求。“紅色經典”的再度走紅可以說是對當今時代日益商品化、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潮肆意猖獗的批判與反思,既切合了當下審美期待視野,也反映了當下社會文化心理的實際狀況。從某種程度上說,贛南人民期待重溫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期望復興紅色蘇區精神,并以此激勵大家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努力。再次,“紅色經典”有利于提升贛州紅色文化軟實力。要推動紅色文化創作,把紅色精神、紅色故事融入文學藝術中,打造一批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優秀作品。要廣泛開展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讀紅色經典等群眾性文化活動,使紅色文化融入群眾生活,成為時尚追求。這些無疑推動了贛州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并使贛州紅色文化軟實力建設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本文作者:許麗工作單位:贛南師范學院

查看全文

紅色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分析

摘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創造的先進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更好地保護與傳承。紅色文化的研究不僅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同時也要保護紅色文化的資源,與時俱進,從而保持紅色文化的傳承和進步,讓紅色文化歷久彌新。為此,文章圍繞紅色文化的內涵與意義進行研究,并針對紅色文化在弘揚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紅色文化;保護;發展;傳承

1紅色文化的內涵

紅色象征著革命和勝利,寄托著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紅色文化從廣義上講,是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進程中人們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所達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從狹義上講,是指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的解放與自由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中國的歷史實踐過程中凝結而成的觀念意識形式。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等工作中逐漸形成的一系列文化,蘊含著一定的時代精神和內涵。紅色文化主要包括井岡山精神、紅色精神和延安精神,具有民族性、人民性、時代性、開放性的特點,是大學生學習和發揚的重要精神文化[1]。

2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意義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強盛,需要用興盛的文化做支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更加需要對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展現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與傳統作風。傳承紅色文化,具有以下意義:1)紅色文化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貫穿于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紅色文化是愛國主義的集中體現,對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少年興則中國興,少年強則國家強”,大學生只有具有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濃厚的愛國激情,國家和社會才有希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偉業才能早日實現。2)紅色文化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是永葆青春、與時俱進的。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從未中斷,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紅色文化教育是我國獨特的文化,它激勵著一代一代人們不斷努力,不斷探索創新。3)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有利于引領民族文化前進的方向,增強民族文化的創造活力。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宣傳渠道,讓紅色文化不斷進入人們的視野,提升紅色文化自信[2]。

查看全文

教育教學紅色資源轉化思路

一、紅色資源內容的教育意蘊闡析

紅色資源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遺存,其內容蘊含深刻的思想性、厚重的文化性和鮮活的現實性,呈現三性合一的思想文化教育特性,具有十分豐富的教育意蘊:

(一)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內涵

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理論從形成到發展的全過程都產生大量紅色資源,可以說紅色資源與黨的思想政治理論相伴隨、相印證。紅色資源的思想政治理論內涵主要表現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及其理論形態的中國化范式展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思想政治理論主要是圍繞黨在各個時期的政治路線而展開,紅色的思想理論資源也在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過程中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及其成果———思想,是這個時期產生的主要紅色理論教育資源。這時期物化形態的紅色理論資源非常豐富,以紀念館、紀念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遵義會議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西柏坡紀念館、中國革命博物館等為代表,都是具有鮮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意義的紅色資源。這些紅色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還是精神形態的,都是內含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黨建理論、政治斗爭的路線和藝術、建軍思想和理論、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內容。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思想政治理論主要是圍繞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改革開放路線而展開,紅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資源也在實現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過程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其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這個時期產生的主要紅色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這時期物化形態的紅色資源并不多,主要有鳳陽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江西新建縣的“小平小道”、四川廣安的鄧小平故居、江蘇江陰的華西村、深圳的鄧小平塑像廣場等,然而精神形態的紅色資源卻十分豐富,如小崗精神、華西精神、張家港精神、深圳精神、浦東精神等。

(二)崇高的理想信念境界

紅色資源所蘊涵的理想信念教育,其內容重點體現在具有黨建教育意義的紅色資源上,它涵蓋著中國共產黨的光輝發展歷程及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無私獻身的英勇奮斗精神,展現著共產黨人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如重慶的渣滓洞白公館、貴州的息峰集中營、紅軍長征遺址等,是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鮮活教材;、遵義會議、抗日戰爭等所留下的遺址和文獻,是黨員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井岡山、大別山、西柏坡、大慶油田、抗美援朝等革命斗爭與經濟建設所留下的遺址,是黨紀教育和廉政教育的深刻教材。這些紅色資源無論是對黨員、師生,還是對廣大群眾,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黨性教育、黨紀教育和廉政教育時都會產生震撼人心的教育作用。當然,上述所列紅色資源的各項教育意義并非各自獨據,而是相互包含并統一于理想信念教育系列,都是紅色資源中最具典型意義的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利用紅色資源蘊涵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使青年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有助于培養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政治熱情、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查看全文

紅色資源在小學德育的應用

摘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對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利于促進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和家國情懷的培養。本文從小學德育入手,針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應用進行探究,給出了具體的實踐策略,并輔以案例佐證,希望能夠對小學德育活動的開展、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小學教育;融合教學;德育

紅色資源是在長時間紅色革命基礎上形成的紅色文化、紅色文學、紅色遺址遺跡等資源,探索紅色資源的開發和小學德育的改進和創新,能進一步彰顯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和德育引導作用,使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更具思想性和深入性,有助于在教育實踐中促進德育活動的科學發展。因此新時期結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小學教師在對德育指導工作進行創新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探索紅色資源的多元融合和系統應用,展現紅色資源服務小學德育工作的價值和效能,全面推動小學德育的科學組織規劃。

一、紅色資源與小學德育有機融合的原則

要想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和作用,就要在整合紅色資源的過程中,遵循特定的原則制定合理化的資源開發體系,保障紅色資源在德育教學指導中的應用能產生積極的影響,能夯實小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基礎。

(一)尊重小學生的成長需求

查看全文

新民主主義對紅色文化的推動與發展

摘要: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學習吸收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獨特的紅色文化精神,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推動了社會發展。出版業是社會主義紅色文化不可或缺的傳播者,在推動紅色文化持續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出版應推陳出新,承擔起繁榮紅色文化發展的歷史重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

關鍵詞:新民主主義革命;紅色文化;出版

一、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紅色文化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應運而生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是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1919年五四運動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中國紅色文化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的紅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基本指導思想。隨著十月革命的洗禮,中國人民尤其是先進知識分子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為當時的中國社會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和有志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并將其運用于中國的具體革命實踐,從而指導中國革命道路,逐步改變了中國被壓迫的局面。當時,在國內革命形勢的影響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的領導人意識到文化不能獨立于時代而存在,不能就文化論文化,應將其放到革命事業全局中統籌考慮。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指出“文化應該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國共產黨開始逐步意識到要將馬克思主義與工農群眾相結合,將馬克思主義作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從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建立了共產主義理想。

(二)紅色文化在革命中發展成長

查看全文

紅色文化史料整理保護思考

摘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者應加大力度收集、整理、保存紅色文化史料資源,以文化人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有效保護和傳承紅色文化。調研遵義紅色文化資源,針對其史料整理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紅色文化;整理保護;對策

需要自覺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準則,在繼承并弘揚革命文化的同時,立足于時代背景,著力構建并積極完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紅色文化是我們黨的根和魂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同時也是對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大力傳承與創新。作為我國第一批被正式確立的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在中國革命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被民眾親切地譽為革命圣地。在這里,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輝映。1935年1月,紅軍萬里長征經過遵義時留下了讓遵義百姓深感自豪的紅色文化印痕。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者應加大力度收集、整理、保存紅色文化史料資源,以文化人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筆者在調研遵義紅色文化資源后,對遵義紅色文化史料整理、保護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

1.遵義會議會址。位于遵義老城子尹路東側,目前已被正式確立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同時也將其認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此之外,還被授予了諸多其他稱號,比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5年初,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司令部率領工農紅軍抵達遵義后,即直接駐扎于此處。2.婁山關。其所處位置較為特殊,正好處于遵義縣與桐梓縣的交界地帶,有黔北第一險隘之稱,早在古代,就已成為軍事家必爭之地。目前已被正式確立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同時也將其認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此之外,還被授予了諸多其他稱號,比如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在此處的一塊石碑上,清晰整齊地鐫刻了創作的《憶秦娥•婁山關》,此詩向人們重現了婁山關戰斗的具體情況,該戰斗是紅軍長征之后首次取得的重大勝利,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3.紅軍烈士陵園。我國目前最大、最早的大型紅軍烈士陵園,位于遵義市小龍山上,氣勢雄偉壯觀,氛圍莊嚴肅穆。這里長眠著2.5萬余名紅軍烈士。紅軍烈士陵園現已列為全國烈士陵園重點保護單位,同時被確立為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我國首個為紀念“四渡赤水”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而專門修建的陵園,向世人清晰直觀地展示了“四渡赤水”長征文化的特殊性、全面性以及客觀性,向人們講述了戰役的殘酷性以及我軍的剛毅不屈。它位于赤水市城郊杉樹壩,是展現長征文化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習水青杠坡紅軍烈士陵園。位于習水縣土城鎮青杠坡村。1935年初,中央紅軍剛入駐遵義,數十萬國民黨軍向遵義地區發起圍攻,其主要意圖是防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且大范圍“圍殲”紅軍。遵義會議后,紅軍在習水發起青杠坡戰役,進行了長達62天的轉戰。這場戰役最終取得了勝利,正式開啟了紅軍四渡赤水的征程,在我黨我軍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二、遵義紅色文化元素多元厚重

查看全文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語專業課程研究

摘要:長期以來,高校英語教學僅僅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的培養及對西方文學文化的介紹,在傳承中國紅色文化方面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文章以遵義紅色文化為例,探討紅色文化引入英語課程的重要意義,并結合英語學科特點,針對目前存在的英語教師政治素養薄弱、教材不配套、評價體系欠科學等問題提出解決策略,探索高校外語類課程引入紅色文化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遵義;紅色文化;高校英語

高校外語教學也是一種文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大量的外國文化,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和對真善美的辨別能力,可能就會導致一些西方糟粕思想乘虛而入,甚至造成少數學生對其盲目崇拜。因此,在外語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介紹西方國家文化,注重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也要從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出發,兼顧本土文化。外語教育理應成為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最有效的途徑之一[1]。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語言和語言教育皆具有社會文化性的屬性,語言不僅僅是一種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工具,它還有著社會建構功能,并包含權力斗爭。高校學生的英語習得過程,除了涉及個人對語言知識的認知因素以外,還具有極其鮮明的社會性。隨著對目標語言的深入學習,高校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會對其自身文化價值及文化認同產生深刻的影響。如果將范圍擴大至整個國家,這種群體性的英語學習活動甚至能夠影響社會群體的思想發展變化。高校學生的年齡在18―22歲之間,他們正處在思想變化的敏感階段,必須給予其正確的引導。在英語教育中融入中國紅色文化,一方面,能夠讓高校學生在吸納外來文化的同時保持自身獨具特色、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能夠讓高校學生對自身文化價值予以充分肯定,并通過國際舞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一、遵義紅色文化

1.紅色文化的定義。紅色文化這一名詞為中國獨有,有學者將其定義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在領導或參與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幸福的革命斗爭中,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精神、制度和習俗等行為成果的總和,可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部分[2]。2.遵義獨特的紅色文化。遵義紅色文化是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革命文化,該文化是以遵義為核心地域的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解放與自由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遵義,是黔北地區的中心城市,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老區,紅色是遵義的底色。紅軍長征期間,在這里轉戰95天,為遵義兒女留下了影響中國革命勝利發展進程的著名會議——遵義會議以及出奇制勝的四渡赤水、澎湃走筆揮就的《憶秦娥•婁山關》等眾多豐富而又厚重的紅色文化,留下了衛生員“小紅”等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留下了586處革命遺址遺跡,2000余件遺物等豐富的紅色資源。2015年6月,到遵義考察,做出“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的重要指示。2016年12月,遵義第五次黨代會提出打造“紅色傳承精神高地”目標,將遵義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優勢轉化為推動遵義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強大力量,先后投入紅色資源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資金30多億,打造以遵義會議紀念館為龍頭的紅色紀念體系。而今,以“時代楷模”黃大發,排雷英雄杜富國為代表的遵義兒女,則向世人展現了新時代遵義人民的精神風貌,對外彰顯了“紅色基因代代傳”的城市品質。遵義紅色文化旅游作為遵義紅色文化的傳播載體,吸引了許多國外游客慕名而來。2017年6月,遵義市委宣傳部部長鄭欣在遵義文化旅游歐洲推介活動代表團赴英國、法國、瑞士開展旅游文化推介活動期間,將遵義紅色文化作為活動的重點之一進行推介。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遵義紅色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正在走向世界。歷史發展到今天,紅色文化作為遵義乃至整個貴州主流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當地高校學子的精神面貌和學習氛圍,都有著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

查看全文

美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研究

[摘要]高等美術院校因專業性比較強,多年來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重視度不夠。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力度的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來越成為黨建工作和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分析紅色文化的推廣和傳播,同時結合美術專業特點,以期探索一條適合美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我國一種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資源形態,特別是在提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之后,需要政府和文化部門充分挖掘、合理保護及整合開發紅色文化資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積極分析和研究、立項著述及傳播推廣。特別是在高等美術院校教學體系中,若能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專業創作有效結合,再充分發揮專業院校視覺藝術的特長,將紅色文化資源中的人物、事件、場所通過藝術化再現與升華,促進人們對紅色文化的進一步研究,從而建立較為完善的紅色文化資源體系,以直觀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大眾所接受和理解,使紅色文化資源成為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1.遺址類紅色文化資源

中國共產黨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不斷奮斗的歷程中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革命遺跡。革命老區、紅色根據地、革命遺址、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名人故居等都記錄了那段崢嶸歲月,這些地方也成為了革命者為了革命事業英勇奉獻和鑄就歷史的見證。如嘉興南湖上的一條游船,因其見證了黨的成立而被載入史冊。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從大革命、土地革命階段到抗日戰爭、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再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等階段,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建了無數個革命根據地,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革命的過程中,還留下了如洛川會議舊址、廬山會議舊址、志丹縣八路軍辦事處舊址、六盤山長征紀念亭、豫旺堡紅軍西征指揮部舊址等一系記載著革命重要事件的遺址。在革命過程中涌現出來的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革命烈士的舊居、紀念館等,如同志故居、董必武同志舊居、陳云故居、楊靖宇將軍故居、紅十四軍紀念館、照金紀念館、各地革命烈士陵園等,這些有形的紅色資源不但為我們的黨史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研究資料,同時也讓后來者能追憶當年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戰斗的場景,強化了后來者熱愛祖國的信念,堅定了他們擁護黨的決心。

2.精神類紅色文化資源

查看全文

紅色文化內涵及經濟價值研究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及其特征

紅色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深入了解和研究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鮮明特征,有利于我們挖掘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經濟價值,更好探索紅色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的科學路徑。(一)紅色文化的內涵。任何一種文化都是時代的產物,并影響著時代的走向;任何一種文化都源于人民的訴求,又據以滿足一定時代人民的訴求。隨著人民精神文化訴求的日益增加,紅色文化成為文化領域絢麗多彩的一道風景,部分理論工作者也對紅色文化的確切內涵進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紅色文化概念的界定,要從紅色文化形成的原因和過程開始研究。當井岡山上的革命軍民唱著“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歌謠時,紅色文化猶如星星之火,零星的點亮著中國的黑夜。隨著中國共產黨登上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舞臺,紅色文化這星星之火逐漸成燎原之勢,成為每個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心中的信仰之光。之后,隨著歷史的前進,紅色文化不斷豐富、發展,逐漸轉變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先進文化,繼續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總的來看,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振興中華民族、弘揚先進文化的進程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總結和提煉出來的先進文化。它孕育于中國不同時期的革命實踐中。因此,本文將紅色文化定義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從中國革命與建設實際情況出發,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民族自由、民族復興進程中形成且不斷豐富發展的進步文明的總和。(二)紅色文化的特征。1.具有鮮明的科學性。紅色文化的科學性體為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沂蒙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紅色文化資源無法自行轉化為紅色文化產品、紅色文化產業等,只有通過人類創造性的勞動才能產生各種效益。因此要了解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才能發揮其經濟效益。首先,紅色文化資源是一種戰略性的資源,它能夠通過產業化和資本化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次,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稀缺性,由于紅色文化資源是一定時代的產物,難以被制造和復制,具有不可再生性。這也為紅色文化資源的資本化轉變和產業化經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合理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有利于解決人民的就業問題,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四)紅色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社會的快速發展,豐富和完善了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和各種精神文化。同時,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使得文化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化產業決定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而紅色文化產業具有高市場需求、高經濟效益、高回報率、高融合性的特點,能夠有效聯系紅色文化與創新技術,塑造新的產業集群業態,更重要的是,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依賴于紅色文化內容、紅色文化載體、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和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一旦紅色文化產業發展起來,能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創新驅動力。當前,紅色文化產業滲透于產業經濟的各個角落,形成了一股紅色經濟的熱潮。其中,紅色影視和紅色旅游的發展勢頭強勁。紅色影視擁有廣泛的受眾群體,發展前景極其可觀。例如,紅色電影《建軍大業》上映三天,票房過億;《紅海行動》票房超過36億。在紅色影視如火如荼發展起來時,紅色旅游也表現出方興未艾。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2017年紅色旅游影響力報告》指出:“近三年全國紅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計達34.78億人次,綜合收入達9295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紅色旅游接待游客11.47億人次,同比增長11.7%,綜合收入達到3060.9億元,同比增長17.2%。”[3]炙手可熱的紅色旅游產業不僅帶動了旅游行業的發展,更是帶動了相關產品和產業的發展。如今,紅色影視、紅色旅游、紅色收藏、紅色出版、紅色餐飲等紅色文化產業,成為了第三產業的新興增長極,形成了強大的經濟推動力,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三、探索紅色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的科學路徑

文化興盛支撐著一個國家的崛起;區域的繁榮,也往往與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先進的思想觀念息息相關。但是,文化與經濟之間的發展步伐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個民族,只有其文化擁有比物質和資本更強大的力量時,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把文化的力量滲透和融合到經濟社會發展之中,擁有高水平、高質量、高創新的文化產業,這個民族的經濟社會發展才是高層次的發展。(一)提高紅色文化軟實力。一個國家的硬實力體現在其經濟發展水平,而文化、教育、價值觀、國民素養等則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紅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這一特定階段的客觀要求。指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精氣神的凝聚,“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4]1601.加強紅色文化在鞏固意識形態領域的作用是提高紅色文化軟實力的根本途徑。紅色文化是當前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載體,其具有的豐富形式和深刻內涵,對做好當前意識形態工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紅色文化在鞏固意識形態領域的作用,有利于廣大人民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有利于提高我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執政能力;有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的領導權。2.彰顯紅色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決定著當代中國文化的性質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要推動的文化繁榮興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不是其他社會主義的文化。形成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并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觀,必須突出紅色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作用。3.堅持紅色文化事業與紅色文化產業相統一。文化事業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而文化產業具有經營性和市場性。要提高紅色文化軟實力,必須大力繁榮和發展紅色文化事業,促進基本公共紅色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同時,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齊頭并進,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整體規劃、協同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紅色文化軟實力。(二)將紅色文化資源產業化,形成紅色文化產業鏈。要最大程度地釋放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必須要形成紅色文化產業鏈。首先,整合社會各種有效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對潛在的、尚未開發的紅色資源進行研究、開發、利用,通過一定的形式轉化為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新資源。其次,對于現有的、未開發完全的紅色文化資源的未知價值進行深入探索,發現其新價值,拓寬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領域。再次,把紅色文化資源零散的價值進行整合,有機結合其他寶貴資源,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在價值。最后,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產業化。將紅色文化資源運用到旅游、教育、餐飲、文學等行業之中,打造紅色文化產業集群,形成較為完整的紅色文化產業鏈,最大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作用。例如,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革命老區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淳樸的鄉土人情、鮮明的民族特色等進行有機結合和優化,從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入手,發展紅色旅游、紅色影視、紅色餐飲、紅色收藏、紅色出版等以紅色文化為媒介的產業,形成完整的紅色文化產業鏈。這不僅有助于繁榮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發展,還有利于實現革命老區振興,縮小區域差距。(三)建立紅色文化市場,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證明,實現紅色文化的經濟價值,離不開市場。只有遵循市場價值規律,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我國許多地方都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但是如果沒有遵循市場價值規律,就不能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首先,由于我國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時間較短,現今對于紅色文化產業的認知僅限于組織參觀學習,市場意識不夠強。因此,必須通過新聞媒體、互聯網宣傳等方式,引導人們深刻認識紅色文化產業的內在價值。其次,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業,對紅色文化產品進行精心策劃和包裝,增強紅色文化產業的基礎。第三,發揮國家實施紅色文化相關政策和紅色文化的“政治品牌”優勢,打造紅色文化產業的品牌效應,提高紅色文化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第四,在引領消費的同時,要讓紅色文化產業走過國門,以開放為翼,主動融入世界市場,吸引國外群眾了解紅色文化,擴大海外市場的消費需求,更好地實現紅色文化的經濟價值。

紅色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是實現紅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舉措。同時,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紅色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也有利于提升我國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增長的需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