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義對紅色文化的推動與發展
時間:2022-05-26 15:13:48
導語:新民主主義對紅色文化的推動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學習吸收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獨特的紅色文化精神,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推動了社會發展。出版業是社會主義紅色文化不可或缺的傳播者,在推動紅色文化持續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出版應推陳出新,承擔起繁榮紅色文化發展的歷史重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
關鍵詞:新民主主義革命;紅色文化;出版
一、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紅色文化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應運而生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是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1919年五四運動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中國紅色文化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的紅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基本指導思想。隨著十月革命的洗禮,中國人民尤其是先進知識分子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為當時的中國社會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和有志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并將其運用于中國的具體革命實踐,從而指導中國革命道路,逐步改變了中國被壓迫的局面。當時,在國內革命形勢的影響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的領導人意識到文化不能獨立于時代而存在,不能就文化論文化,應將其放到革命事業全局中統籌考慮。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指出“文化應該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國共產黨開始逐步意識到要將馬克思主義與工農群眾相結合,將馬克思主義作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從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建立了共產主義理想。
(二)紅色文化在革命中發展成長
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進一步傳播。中國共產黨著力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工農群眾相結合,對文化制度產生了深刻影響,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基本指導的紅色文化得到發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色文化的發展各有側重,體現出強烈的時代性和使命感。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創了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標志的紅色革命根據地,使紅色文化迅速成長。在這一時期,毛主席撰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為紅色文化的發展注入了強烈的時代特色,對推動當06時的紅色文化發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將文化與教育相結合,提倡通過各種教育方式向民眾普及革命思想,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色,進而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井岡山文化。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創造性地將革命文藝進行了闡釋,認為文藝對中國革命運動具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即革命文藝是“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紅色文化作為強大的“精神武器”,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抵抗外國侵略者、反對內戰的有力支撐。這一時期,形成了以延安精神為主要內涵的延安紅色文化。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中提到:“中國應當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學的、人民大眾的新文化和新教育。”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對紅色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認為文化是中國革命實踐的重要主推力量,應當采取適當的方式對民眾進行文化宣傳,使他們獲得新思想、新觀點,而出版恰好能夠承擔起這一文化宣傳重任。比如,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等反映社會變遷的紅色經典作品,立足中國實際,進一步推進了紅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這一時期,西柏坡精神成為紅色文化的代表。歷經了不同戰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使紅色文化實現了質的飛躍,標志著紅色文化的成熟。
(一)主動擔當起書寫歷史、反映時代聲音的重任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革命文化,對于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在特定年代的思想和精神訴求,深刻記錄和反映了時代聲音。1938年4月,毛澤東等人發起成立魯迅藝術學院(以下簡稱“魯藝”),創造性地將文化與革命結合起來,擔負起宣傳和推動革命發展的重任。這一時期,出版成為革命宣傳的重要武器。1932年,蘇聯首次公開發表馬克思、恩格斯論述文藝的信件。瞿秋白迅速對其進行整理并翻譯出版了《現實———馬克思主義文藝論文集》,成為我國文化運用的實踐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的第一本論著。此時的出版物作品還有:夏衍等人編著的《野草叢書》、中蘇文化協會主編的《蘇聯文藝叢書》《抗戰文藝叢書》等;《列寧選集》《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等馬列主義著作。此時,宣傳刊物也有百余種,其中,《新華日報》《救亡日報》《新中華報》《中華文化》都是影響較大的重要文化宣傳陣地。
(二)站在民族復興的高度展現使命擔當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1921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辦了人民出版社,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出版機構。為了更好地宣傳革命思想,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成為首批出版圖書。1921年11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局通告》要求:“中央局宣傳部在明年7月以前,必須出書(關于純粹的共產主義者)20種以上。”僅數月時間,人民出版社出版書籍12種,各印3000冊;后來又出版了列寧《勞農會之建設》等著作以及“共產主義叢書”5種。出版書籍成為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中最有利的武器,有效推動了紅色文化的發展。1931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任務》明確闡釋:建立無產階級文學首先需要文化的大眾化,這是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接受革命思想,也是為了“把為人類更好的將來而斗爭的精神灌輸給讀者”。無產階級文化發展需要“更多更好的課本和一般讀物”。1938年,《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法蘭西內戰》《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著作被相繼翻譯出版;1939年,《斯大林全集》(5卷本)出版,此時,出版機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中共地方出版發行部、解放社、大眾讀物社、抗日軍政大學編譯科和馬列學院編譯部等出版機構陸續成立,出版了大量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為革命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上的講話》提出“立場問題、態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工作問題和學習問題”,對當時引領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馬克思主義淺說》《列寧主義概論》《共產黨和共產黨員》就是代表性圖書。1944年5月,晉察冀日報社出版的《毛澤東選集》,被稱贊為“全國第一本系統編選毛澤東同志著作的選讀本,為傳播毛澤東思想作出了貢獻”,這是中國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澤東選集》。與此同時,抗戰文藝作品、軍政干部培養教材、解放區建設論述和傳播生產經驗等書籍紛紛涌現,其中,《抗戰與教育》《二萬五千里長征記》就彰顯了服務革命、服務宣傳、服務人民的出版傳統和特性。革命戰爭期間,出版格局的多元化對團結政治力量、維護和鞏固統一戰線、高效有力地宣傳抗戰具有積極意義。
三、推陳出新,承擔起繁榮紅色文化的歷史重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從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史來看,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紅色文化的思想源泉,紅色文化傳承和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源,優秀的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長久以來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國紅色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在革命實踐中對兩者的再凝聚、再提升。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百年革命中的萌芽、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利蘭.新民主主義文化是中國革命文化的主流[J].商洛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1):17.
[2]黃亞萌.中國共產黨引領革命文化創造的歷史考察[D].鄭州大學,2019.
作者:李艾蕾 單位:山東省出版產品質量檢驗中心
- 上一篇:新時代教師創新素養培養路徑
- 下一篇:小學體育課立定跳遠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