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教育基地感受范文

時間:2023-04-12 08:24: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紅色教育基地感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紅色教育基地感受

篇1

關鍵詞 紅色文化課程資源;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8-0076-02

近幾年來,各地紅色文化課程資源得以充分挖掘并進入公眾視野,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但缺少有關遵義紅色文化課程資源的報導。筆者作為一名遵義籍教育工作者,希望遵義的紅色文化課程資源在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應有作用。為此,結合當今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問題,在充分利用遵義紅色文化課程資源的優勢基礎上,提出強化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對策,使之成為加強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財富。

1 當前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多元文化影響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相互滲透,出現良莠不齊的態勢。特別是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各種腐蝕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信息乘虛而入,嚴重地侵害著青少年的靈魂。因此,社會生活中屢現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現象,個別青少年缺乏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經受不住委屈和打擊,有的行為失范,出現暴力傾向,欺侮同學等。此類現象觸目驚心,家長擔心,教育工作者痛心,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加強青少年教育刻不容緩,利用紅色文化課程資源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重要的路徑之一。

2 利用遵義紅色文化課程資源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

1)讓紅色文化資源占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首先,要有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意識,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課程資源;其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研究與開發紅色文化課程資源,構建以紅色道路、紅色革命文化、紅色革命精神為主線的遺跡、事件和人物等內容體系;第三,科學整合、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整體效應;第四,結合時代特征,進行民族精神教育,如利用精神、精神教育學生,使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深刻認識。

2)匯編遵義革命傳統教材,形成紅色地方課程資源讀本。是中國革命的歷史轉折點,遵義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通過查閱黨史資料,訪談革命前輩,匯集資料圖片,組織編寫地方教材“遵義紅色文化教育讀本”,內容以揚宏精神和精神等作為主線,以革命先烈、革命前輩的事跡作為主要內容,以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激勵青少年為建設家鄉而勤奮學習為目的,培養青少年不怕困難、勇于奉獻的優秀品德,繼承先烈優良革命傳統。

3)在青少年社會活動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內容,營造紅色文化傳播與教育的氛圍。校園文化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利用紅色文化教育學生,可以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為此,可采取多樣化的形式進行,讓紅色資源教育從課堂教學延伸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實踐中。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展覽,開展紅色旅游,體驗生活,重溫紅色歷史,還可開設“紅色網站”,出紅色文化專欄,開展紅色音樂進校園、紅色文化知識競賽活動等,營造“紅色書香校園”,使之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寓教于樂中接受教育,以充實精神生活,升華思想道德境界。

4)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遵義以紅色旅游為主要內容的愛國主義基地比較多,為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豐富便利條件,現有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個,省級教育基地10余個。可利用紀念日,在中小學生入隊、入團和入黨時,組織青少年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開展夏令營活動,使遵義的紅色資源在青少年中產生深遠影響,留下深刻烙印,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揮教育作用。考慮到青少年安全和經濟性原則,各地的中小學就近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要在為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上下工夫,各校要成立專職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講解員、輔導員隊伍,為青少年提供優質思想道德教育服務。

5)用遵義紅色資源充實課堂教學,打造紅色文化課程資源教育窗口。首先,創新性地開發紅色文化資源,體現紅色文化的時代特色,展示紅色文化精神的自足能力。如在語文、政治、歷史課程中增加紅色文化教育內容:語文課程開設對詩詞《憶秦娥·婁山關》賞析,感受老一輩革命家、思想家和詩人高瞻遠矚的遠見卓識;政治課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利用精神、精神教育素材,對青少年進行艱苦奮斗、克服困難和責任感教育,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歷史課教學利用紅色經典故事,如遵義的“菩薩傳奇”、習水的“女故事”等,拓展地方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課程資源的廣闊渠道。其次,通過深度開發紅色文化資源,把紅色文化資源納入到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專題教育和其他相關課程體系中。如把“紅色主題教育”作為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課,使文史類課程具有豐富的革命歷史背景和充足的“紅色論據”。第三,構建紅色文化校園,用紅色課程資源豐富青少年學生校園生活。大力提倡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紅色文化資源廣泛地走進校園生活,校園景觀要蘊含紅色文化的物質形態,借助于紅色文化傳播載體,打造紅色校園。

篇2

 

1、打造理治德育品牌。著力發掘無產階級革命家朱理治的思想內涵和優秀品質凸顯理治教育主題逐漸形成理治精神、“理小”品牌。開展“理治精神,薪火相傳”主題教育,師生代表與朱佳木院長一起游世博活動,“我去北京看升旗”活動。編寫理治教育校本課程,進行理治光輝歷程和精神培訓活動。開展校園校園藝術節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2、創建科普特色學校。學校形成了立足科學課堂,編好用好校本課程《我愛科學》,抓好科普實踐基地——二甲藍印花布廠、海忠葡萄園,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為特色的科普教育體系。常規活動有“三模”競賽、科技夏令營和各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等形式。節日活動有“科普宣傳周活動”、“世界環境日活動”“愛鳥周”和“科技月活動”等。強調科技活動與班隊活動相結合也要與第二課堂相結,更要與社會相結。開展方法有組織講座,征文、科普閱讀、小制作、小發明、考察、調查、實驗、競賽等。每一次活動都能認真制訂計劃,認真實施。3、著力建設綠色校園。將校園綠化建設與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開展師生為學校捐樹、植樹活動,成立養樹、護樹小組;舉辦環保、低碳知識講座;開展環保知識宣傳、競賽活動;在活動的熏染中,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養成愛綠護綠的自覺行為。

近一年多來學校獲得“南通市二十二屆科普宣傳周活動先進集體” “2010年度效能建設先進集體”“***區第四批廉政文化示范點” “南通市***區師德‘雙心’先進集體”“***區特色學校”“南通市青少年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南通市綠色學校”的榮譽稱號,科普劇《新白骨精》獲“2010年度優秀科普項目”。 

 

今后社科普及工作規劃

(1)做好“理學向上,治身向善”的校訓解讀,以及各大樓命名含義的解讀宣傳。

(2)加強對朱理治的解讀宣傳。每月一期的板報要專門辟出陣地加以宣傳。要通過故事會、演講比賽、“理治班”評選等多種形式,宣傳朱理治。

(3)提煉理治精神。讓學生能夠從提煉的理治精神中詮釋朱理治“愛國、忠誠、進取”的故事。

(4)拓寬德育渠道。把理治精神教育與紅色經典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把紅色經典教育與綠色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讓“紅色”與“綠色”呼應,不斷豐富德育文化內涵。

(5)開展“理治精神伴我行”系列活動。

(6)建立“中草藥”長廊。組織學生學習、了解、使用中草藥,感受中醫的博大、精深。

篇3

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那么,作為資源短缺、相對封閉的農村中學能否突破自身局限,將地域文化中所包含的優秀品格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拓展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來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呢?

我們將當地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深入探究整理,從紅色文化、歷史人文、孝老傳統、古村落保護四個層面開展德育工作,通過實踐探究活動、開展志愿服務、開設校本課程、校園文化育人等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形成了彰顯地域文化、貼近學生生活的特色德育體系。

我校地處風景秀麗的淄川東南山區的馬鞍山腳下、淄河河畔,學校所轄區域位于古齊魯兩國交界處,擁有豐厚的歷史人文資源,馬鞍山抗戰遺址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資源得天獨厚。因此,我們結合本地地域文化特色,著眼于德育活動的目標、活動內容和實施方法三個維度進行設計。

一、依托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學生愛國情感和改革創新精神。紅色抗戰文化是革命先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以此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教材,更具教育意義。淄河中學依托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馬鞍山抗戰遺址,將“弘揚馬鞍山抗戰精神,做英雄傳人”作為學校德育主題。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感受革命前輩不畏強敵的革命斗志和英勇獻身的無私精神。每年的清明節,學校都組織學生到馬鞍山抗戰紀念館舉行緬懷革命先烈的儀式。學生通過參觀展室、聽取講解、敬獻花圈、活動感受征文等形式接受教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學校還聘請了當地駐軍參與學校國防教育。通過軍訓、參觀軍營等活動,優化了行為習慣,增強了紀律意識,加深了愛國情感。

二、挖掘人文資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淄河地區民風淳樸,人文歷史厚重,地處古齊魯兩國交界處,其轄域內存有大量古齊長城等遺跡,民間流傳有“孟姜女哭長城”、“孫臏夢泉”等傳說。淄河地區是被專家認證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的起源地,而孟姜女哭長城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這些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人文資源,是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的天然寶庫,有豐厚的群眾基礎。淄河中學深入挖掘整理這些資源,編寫校本教材《魅力淄河》,建立校園地域文化系列文化長廊。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及開展“孟姜女小調傳唱”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通過耳聞目染,讓學生感受地域文化、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學校還聘請了山東理工大學齊文化專家鞏曰國教授為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講座。

三、巧用孝老文化資源,進行孝老美德教育

淄河地區自然居住環境好,民間多有長壽者,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曾報道淄河地區多有長壽老人,這與當地良好的自然環境有關,也與當地孝老敬老的美德傳承有關。“孟姜女”、“順天姑”孝老愛親的民間傳說在當地廣為流傳,學校將這些民間故事等進一步挖掘,編入校本課程《魅力淄河》,并配以開展“關愛老人――走進敬老院”、“青年志愿者慰問孤寡老人”等活動。使孝老愛親這一傳統美德在淄河中學蔚然成風。

學校每學期都組織學生赴淄河敬老院開展慰問老人活動。為老人們打掃房間,用自己的零用錢為老人們買樣慰問品成為同學們的學期必修課。同學們怕老人們外出走失,還為老人們定制了印有電話的特制“證件”。淄河中學校外德育基地在淄河敬老院掛牌,孝老敬老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對于散居在各村的孤寡老人,由學校政教處牽頭,分片分組組織學生開展志愿活動。

四、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進行熱愛家鄉教育

2014年,山東省住建廳等三部門聯合評選出的山東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中,我市共有16個,學校所在的太河鎮就有9個村落榜上有名。這些傳統村落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如何引導學生積極認識到這些價值,從而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傳統村落文化,學校做了各種形式的探索。

學校成立探究小組和古村文化志愿保護團隊。引導學生對轄域內的古樹、古碑、古井、古橋、古廟等古跡進行探究和保護,將探究和了解到的情況匯總形成調查報告,并查閱和尋求保護措施。通過古樹、古碑等調查保護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環保意識。

篇4

參觀楊根思教育基地心得體會

為切實抓好公安機關教育整頓的成果,繼承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革命傳統,不斷提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3月23日,許昌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民警,走進楊根思部隊,開展了教育整頓主題黨日活動,接受軍營紅色教育,感受正能量的熏陶。

走進旅史館,隨著講解員的娓娓講述,全體民警通過一張張紀實的圖片、一件件傳奇的實物、一段段精彩的視頻,真實了解了楊根思部隊的光榮歷史和當代軍營的精神風貌,對楊根思連隊“三不相信”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大家留下了激動的淚水。

在楊根思廣場和楊根思連隊榮譽室,連隊講解員地向大家詳細講述了楊根思連的命名由來、連隊昨日輝煌以及今日雄風,大家專注聆聽,深受啟發與教育。在連隊“三不相信”精神和楊樹鵬烈士的遺物前,大家駐足不前,深切感受到“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 人民軍隊的戰斗精神。

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使大家親身感受到部隊的優良作風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和踐行楊根思連的“三不相信”精神,把部隊的良好品質和革命精神帶回到本職工作中去,進一步增強對黨忠誠的思想自覺和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爭做忠誠干凈擔當的合格黨員干部。尤其在接下來的全國公安機關教育整頓的契機中,圍繞“五個過硬”要求,突出“四項任務”,抓好“三個環節”,全面正風肅紀、反腐強警,爭當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篇5

一、活動主題

傳播紅色文化·歡度金色年華

二、活動內容

1.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月”活動:一是通過座談研討、主題征文、參觀見學、文藝展演等形式,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二是認真組織好“中小學生走進愛國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地”活動,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學生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2. 開展2017年“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結合建軍90周年、紀念全民抗戰爆發80周年、慶祝祖國20周年等時段,通過“小小百家講壇”“墨香書法展示”“尋訪紅色足跡”“小小傳承人”等載體,在暑期集中行動,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聚焦于家風傳美德、社風揚美德,引導廣大中小學生從參與身體力行的活動起步,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感,汲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力量。

3. 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舉辦“我愛經典”征文和親子誦讀活動,大力營造學習經典、親近經典的社會氛圍。

4. 開展“誠信伴我成長”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開展誠信文化主題征文等活動,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誠信內涵,引導學生樹立誠實守信的價值準則,養成講誠信、重信譽的好品德,切實提高學生誠信道德認知水平,促進“信用xx”建設。

5. 開展“傳播紅色文化·歡度金色年華”暑期讀書活動:以親子閱讀的方式為主,將閱讀活動與xx市組織的“紅色印象”夏令營、“走進綠色軍營”、“愛xx”隨手拍等活動結合起來,邊活動邊閱讀,提高閱讀效果。

6. 開展2017年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利用好校內外現有教育資源,爭取家庭、學校、社會多方聯動,深入推進師生、生生結對幫扶、關愛服務等行動,積極關愛留守學生。

7. 開展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了解國情社情,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實踐能力。

8. 開展“文明家庭我先行”家政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家務勞動,承擔家庭成員責任,在活動中增進家人感情,密切家庭關系。

9. 開展暑期夏令營和家庭親子旅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活動中接受集體主義教育和感恩教育。

10. 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引導學生每天堅持鍛煉身體一小時,積極參加體育、藝術類興趣活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體藝特長。

三、工作要求

1. 結合實際,務實安排。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暑假活動方案,推進活動有序開展。

2. 加強管理,夯實過程。認真抓好督查與指導,堅持“安全、自愿、就近、便捷”的原則,將集體活動與個人意愿、學校活動與親子活動有機結合。提倡中學生自主參加活動,小學生在家長帶領下開展活動,學校可以結合校情適當組織小規模的集體活動。

3. 認真總結,形成經驗。及時收集整理活動資料,認真總結本校假期活動的工作經驗,利用xx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xx區中小學德育群(網)、各街(校)博客等媒介加大宣傳力度。2017年秋季開學初要做好暑期活動總結,評選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作品。

篇6

關鍵詞:旅游資源;教育旅游;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近年來,教育旅游發展迅速,成為當前最有吸引力和市場前景的新旅游資源之一。天津教育旅游資源豐富,但開發不足,本文就天津教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提出一些想法,以供參考。

一、教育旅游的興起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旅游資源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內容越來越豐富。從現代旅游業來看,凡是對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發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具備一定旅游功能和價值,可以為旅游業所利用,并由此產生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因素和條件即為旅游資源。在蓬勃發展的旅游業中,教育旅游成為新的旅游亮點而備受關注。

教育旅游成為目前最有發展前途和最具使命感的新旅游品牌,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及歷史文化教育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旅游實現了教育與休閑的有機結合,“游中學,學中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天津,發展教育旅游,是打造天津特色旅游品牌、繁榮天津旅游經濟的重要內容,是弘揚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戰略工程,是展示時代風貌的重要途徑,更是提升天津整體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天津教育旅游現狀

1、豐富的教育旅游資源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津展現了近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和教育,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具有豐富的教育旅游資源。天津是學生了解中國近代史、見證中國百年滄桑的最好的課堂。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是學生了解中國、見證偉人豐功偉績和高尚品德的最好的宣傳。百年南開和北洋大學堂是學生了解中國教育、感受大學人文精神的最好的資源。“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濱海新區”,飛躍發展的天津經濟,日新月異,是見證改革開放成就、感受中國發展變化的最好的實踐教育基地。

2、旺盛的教育旅游需求

當前,教育旅游需求旺盛,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接受教育的大中小學生已經超過4億人,還有家長和教師,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潛在的旅游市場。教育旅游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是青年學生普遍喜歡參與的時尚型、文化性的高層次的生活消費活動,家長和學生都期望通過教育旅游來增加閱歷,振奮精神,得到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和達到學校無法實現的教育效果。近年來,天津市教育旅游不斷升溫,據天津市旅游部門統計,2012年10月份以來,各紅色旅游場館景區日均接待人數超萬人次。

3、存在的問題

天津雖然有豐富的教育旅游資源和旺盛的教育旅游需求。但是教育旅游開發卻存在不少的問題。首先,沒有形成準確的教育旅游品牌,規模小,內容單調,吸引力低。其次,再次,結構不合理,以觀光型旅游產品為主,教育功能開發不突出,很難對旅游者形成強烈的心理震撼力,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再次,教育旅游市場不健全,各自為戰,缺乏統籌規劃,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

三、開發措施

1、突出教育特色,發揮教育功能。

教育旅游產品開發,要以教育為主題,提供具有教育特色的產品或服務,把教育或學習作為主要目的,把觀光旅游與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

針對教育旅游特殊的消費群體,教育旅游產品的開發要注重實踐教育效果。旅游產品的內容應結合書本學過的知識,讓學生在實際了解中消化課堂所學內容,同時,還要增加課外知識,通過舉辦一些講座及參觀,為學生開發思路,指導學生思考,在思想和見識上得到進步,提高他們的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學生、家長和教師不僅可以領略天津的魅力,還可以在輕松愉快的參與性活動中,在瞻仰革命先烈遺跡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對旅游者形成強烈的心理震撼力,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旅游中,通過文明宣傳,還可以提高公民旅游文明素質,將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將說教教育為實踐教育。

2、深度開發,挖掘內涵。

教育旅游品牌開發要了解教師、學生及家長的心理,教師、學生的活動要有學校的參觀和交流,要貫穿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學習,而不能僅僅停留在旅游產品的解說上,要更深層次地挖掘內涵。例如對南開大學參觀考察的旅游項目,不僅僅是游覽校園,傾聽解說,還要攜手南開學子,感悟南開精神,領略南開風采,才能對教育者起到震撼的教育作用。

教育旅游品牌要適應學生特點,融娛樂性、參與性、知識性為一體,要把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提高學生交際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乏味和官方化的解說,會逐漸消磨掉學生旅游的積極性。天津歷史博物館和科技館的旅游開發,可舉辦知識競賽方式,讓旅游者參與其中,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3、多方合作,共同開發。

天津教育旅游要向專業化、正規化方向發展,組建教育旅游集團,教育部門和旅游部門共同配合,同舟共濟,共同打造教育旅游品牌。

教育旅游的最終目的是為教育服務,教育旅游品牌開發和建設,需要旅游部門、教育部門、旅行社等的多方合作,共同開發,各個部門之間開展業務上的合作,實現教育——旅游一條龍。旅行社在接待師生方面最有優勢。高校師生的職業道德、素質水平和經營理念的優勢,是其他任何旅游接待部門無法比擬的。充分發揮部門自身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共同合作,打造天津教育旅游品牌。根據天津的教育旅游資源,可以開發幾條不同內容的特色產品,例如科普知識游,大學學府游,紅色景區游,歷史文化游,建設成果游等。

縱觀天津教育旅游,是打造天津特色旅游品牌、提升天津整體形象的重要窗口。天津教育旅游資源豐富,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其開發上,要注重教育功能,深度挖掘,更需要各方配合,共同打造天津教育旅游品牌。

參考文獻

鄧宇凡:《教育旅游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2期

范方志,林澎:《簡論紅色旅游的發展》,《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9月,第5卷第3期。

張彬彬:《都市地區的“紅色旅游”開發——以上海為例》,《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2期。

殷盈:《試論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篇7

——商城高中“七氣”立校

如果把商城高中比喻成一個“人”的話,那么他一定是個充滿勇氣、充滿活力、積極向上,具有強健體魄的人;是個充滿朝氣、充滿銳氣、透著靈氣,具有智慧的人;是個具有感染力、具有影響力、聲名遠揚的“名人”。也難怪有人發出“信陽教育數商城,商城教育數商高”的贊譽。全河南省本科進線率在32%左右,而商城高中連續6年本科進線率一直在82%以上,高出河南省整整50個百分點。

校長之于學校,猶如靈魂之于軀體

校長是教壇的指揮、校園的旗手,是學校的靈魂和精神。

作為商城高中校長,王正剛既是一位專家型的教育管理者,又是一位教育理論的踐行者。他不斷在教育內容、方法和手段的創新上下工夫,推動教育創新,提升辦學品位;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全局,實現制度管理、精細化管理、科學民主型管理;把德育教育貫穿于教學、管理全過程,真正體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宗旨。將商城高中打造成為“育人的圣地,人才的搖籃”。

“七氣”立校 厚德載物

抓思想樹正氣。“揚正氣,促和諧。”只有正氣才能凝聚人心,統一思想。沒有正氣,必然會心猿意馬,不思進取,誤人子弟,教師是一種清苦的堅守,幾十年如一日,正如梁啟超說的“人生最苦的事莫過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也正因為這種責任,老師的生活可以清貧,但精神必須富有;外表可以平凡,但靈魂必須高尚!老師可以在社會中默默無聞,但在學生面前必須熠熠生輝。通過學習,倡導全體教師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講師德、鑄師魂、讓全體教師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講臺,受得住贊譽,扛得住壓力。

抓作風立和氣。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一切技巧、能力都會蕩然無存。抓作風,就是抓“心往一往想、勁往一處使”的工作作風,就是抓求實務實、顧全大局的作風。從領導開始落實,從細節上開始實施,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全部實行值日制度,真正參與到學校管理,說了就辦,定了就干,每周一小結,每月一總結,衛生、紀律、教研等都以簡報的形式公開,接受全校教師的監督。嚴肅紀律觀念,雷厲風行。在全校形成一種安心做事、顧全大局的良好作風。

抓課堂注底氣。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保障,是立校之本。有了好成績,才有底氣。課堂教學,力求實效四兩撥千斤。學校領導全部深入班級,深入課堂, 聽課評課,參加教研教改,督促教師研究學生,抓住教學主陣地,精心備課,考前優質輔導,考后優質點評,對精效課堂全校大會公開表揚,讓其他老師在折服之余,又多了一份自律和自勉。實行學生打分測評制度,老師教得好不好,定期開展問卷調查讓學生來打分,激勵每位老師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教學,保障每一節課都有亮點,每一節課都是精品。

抓培優揚銳氣。商城高中作為商城縣高中教育的領頭羊,社會輿論既關心考上多少本科,更關心考上幾個北大、清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尖子生更能代表學校的辦學水平。對尖子生,除了課堂教學外,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輔導小組,磨尖尖子生。學校的理念是“低起點,小步走,多鼓勵,快反饋”,既吃好“正餐”,又輔之以“加餐”,注重一輪復習的基礎性,“重敲錘”與“響鼓勵”并重,鍛造他們“寵辱不驚”的心理承受能力。

抓宣傳促朝氣。確立“七氣”立校:用正氣樹立形象,用骨氣挺起脊梁,用朝氣迎接希望,用志氣實現理想,用和氣凝聚力量,用人氣團結興旺,用銳氣劈荊斬浪。校園文化,以人為本,使校園其樂融融,朝氣蓬勃。其一,以榜樣促優。樹“學習之星” 、“進步之星”、“道德之星”,在校園內張貼大紅榜,以榜樣促先進。其二,以標語助夢。每個班都有勵志的口號,讓教室不再是一個枯燥的學習場所,而是一個升值文化與增強信心的精神樂園。其三,以關懷暖心。學校推行“三個一”溫暖工程:每天送給學生一個微笑,每天說一句鼓勵學生的話,每天找一名學生談話。給學習、生活、心理、家庭有困難的同學一個微笑,一些關懷。其四,以情感明責。抓住節日,推行德育。利用國慶節、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推行愛國教育、責任教育、感恩教育,讓學生由感恩而明責,將愛國的熱情、盡孝的親情、感恩的真情化為學習的無窮動力。

特色立校 內涵發展

商城高中秉承 “誠信、求實、勤奮”的校訓,鑄就了“自信自強、艱苦奮斗、務實創新、樂于奉獻”的精神,形成了“以育時代新人為目的,以挖掘學生潛力、開發學生智力為主線,以培養健全人格和立身本領為基礎”的辦學理念。這種傳統與精神凝聚和融注了歷代商城高中人的心血和智慧,是商城高中創業歷史的精華和積淀,她引領著歷代師生追求真知、取精用弘、自強不息,也已成為學校應對挑戰、開創未來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動力。

——建設生態校園、人文校園、書香校園,創環境育人之特色。校園內叢叢青草,株株花木,朝暉夕陰,昭示天地人和諧相處;曲徑通幽,花香鳥語,云光樹影,相伴學海無涯樂渡。

——關注成長、關注生命,堅持改革,創人本管理之特色。在教師管理工作中,商城高中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關心人、尊重人、激勵人、解放人、發展人,運用有效的策略和機制,激發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校本培訓、同伴互助、實踐反思,創群體研究、共同成長之特色。商城高中在建立合理公平的物質激勵制度的同時,更加重視激揚每一個教師的生命活力,引領教師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和職業境界,讓教師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感受職業的尊嚴和價值,獲得生命的愉悅和滿足。

篇8

筆者參加了區里的一個教研活動。對其中的一課《畫觸覺》進行二次重構。時隔一個星期,筆者同樣也執教了二年級美術《畫觸覺》這一課,課后,受到了校領導和其他老師的好評。應該說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但筆者卻始終因為一句話而耿耿于懷。

那是在課堂最后的評價環節。在黑板上眾多的學生作品中,有一個學生用藍色的塊面、白色的點,再加上用直尺蘸取顏料后刮出的線創作出了一件作品,我覺得很有意思,然后就想問問這位學生。

筆者問:“xx,你畫得是什么感覺呢?”

學生答:“我畫得是涼涼的、冷冷的感覺!”

筆者問:“你為什么要用藍色呢!”

學生回答:“因為水是藍色的!”

筆者說:“其實,水不是藍色的,它是無色透明的。因為天空是藍色的,所以它看上去才會是藍色的!”

學生明白地點了點頭。

課還是順利地上完了,可是,我卻是平靜不下來。我該不該打斷這個孩子,該不該把這個水是無色透明的,科學上水的概念講給二年級孩子來聽呢?事后想想,我是在不經意間犯了錯。

一、談科學上的“水”

水在百度百科中的含義是這么說的。水(化學式:H2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而在小學三年級科學課上也講到了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液體。看來似乎筆者是糾正對了,可那是在科學上,而在美術上呢?是不是等同的呢?有必要把這個“水”的概念灌輸給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嗎?

二、談藝術家筆下的“水”

筆者不禁在想,藝術家筆下的水怎樣的呢?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些名家名作。

他們的筆下,水不但可以是藍色的、白色的,甚至還可以是紅色的、綠色的、黃色的等等。

因此,那種認為樹是綠色,花是紅色的觀念,顯然阻礙了、框住了學生的思維,應該尊重學生的感受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

三、由錯誤產生的思考

1.彰顯美術課堂的愉悅性

《義務教育美術新程標準》談到:美術課程強調愉悅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感,表達個性和創意,增強自信心,養成健康人格。

同樣是一件作品,每個人欣賞后,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與一個人的生活閱歷、文化素養、年齡階段都是密切相關的。一般情況下,成人對兒童繪畫表現的認識是以自己的眼光來對待的,即以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物形態為標準來判斷。作為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和知識灌輸給學生。對于二年級的孩子,還沒有接觸到三年級的科學。他的認識范圍,還沒有達到“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的程度。他們有的是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因為在它們看來,水就是藍色的,天空就是藍色的。他們的眼里世界就是彩色的。畢竟,小學生對世界、對事物、對人生的看法或感受與我們成年人不同。我們的思想、思維方式和小學生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何必把成人的看法強加給學生呢?

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多彩的、豐富的,是充滿詩意的。如果哪天他們把水畫成紅色的,一定也有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相反的是,我們這些老師和大人們,缺少了那份純真和幻想。

2.鼓勵學生表達真實的看法和觀點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要想在美術課堂上很好地激發和保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除了形成良好的積極課堂環境之外,讓學生能夠以主人翁的態度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真實的看法和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校的美術教學,并不是培養畫家的訓練基地。《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顯然,學生有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權利。首先,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表示自己的意愿;其次,他的意愿可以得到同學和老師的尊重,這樣的做法,使學生感到課堂和家庭有了更多的相似之處,對課堂有了親切感和歸屬感,自己真正成了課堂上的主人,因此,更好地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是學生的舞臺,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孩子能夠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是我們每個老師都應該做的。

3.讓孩子在美術課堂上張揚個性

美術重在對學生的個性培養以及對個性的張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美術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開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而張揚學生的個性,重在教師。

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寬松、開放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表達真實的看法和觀點。

教師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以及教師本身的思維、行為和語言,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筆者一次參加了區級觀摩活動,課題是《畫觸覺》。在欣賞感知環節中,教師出示了很多圖片。同樣一張圖片,有同學說是冷冰冰的感覺,還有說硬硬的感覺……而最后老師公布了正確的答案,課件上明確地出示了冷冰冰的感覺。難道說硬硬的感覺的學生就是說“錯”了嗎?冰的感覺不同時也是硬的感覺嗎?教研室要求每個觀摩的老師都要在學校進行重建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我就是重建了這一課。

總之,教師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整個課堂,尊重學生的感受,多點耐心,多問“為什么”;努力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最后,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張揚個性,實現美育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陳洛加.外國美術史綱要.第五章.印象主義藝術.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42-162.

篇9

中國―東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訓基地成立于2008年12月,其前身為廣西東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在廣西區內的廣西民族大學和桂林旅游學院(原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兩校掛牌,依托兩校承擔面向東盟地區的旅游人才援外培訓項目。基地旨在充分發揮廣西區在中國與東盟合作交往中的區位和教育資源優勢,為東盟旅游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更好地服務于中國面向東盟地區的整體戰略。基地成立以來,已成功舉辦了16期培訓班,共培訓了489名來自越南,老撾,柬埔寨等東盟國家的旅游行政管理人員及導游服務人員。面向東盟國家學員開設的培訓課程,主要內容有以“旅游管理”“出境和導游業務”、“中國文化”等為主題的20多門課程。以“中國文化”為主題開設的課程有《漢字的起源與流變看中國文化的美學意蘊》、《中國常用社交禮儀》、《中國美食文化及廣西特色餐飲》、《陶藝文化》等課程。

一、在東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訓中開設中國文化體驗課程的必要性

(一)中國文化課程在東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訓中的重要性

中國文化以其獨特魅力和旺盛生命力,在世界各國掀起中國熱,隨著中國文化的升溫,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喜歡中國文化,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廣西與東盟旅游合作往來是一種跨越國界的文化交流和體驗。從以往的在東盟旅游教育培訓基地開展的東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訓課程體系看出,有關中國文化方面的課程占到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并且從培訓質量調查來看,課程的設計及教學受到學員的普遍歡迎,東盟學員對中國文化課程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很多人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對中國的文化了解不多,因此,都希望在短期內對中國文化有個直觀的了解。

(二)手工體驗課程有助于外國學員理解中國文化

在培訓過程中,開設代表中國人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相關的手工體驗課,可以幫助他們很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如在我校開設的陶藝體驗課,學員在觀摩陶藝老師的介紹演示之后,自己動手制作陶藝,整個課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員通過這樣的體驗感受到中國陶藝文化的魅力,并且通過老師的講解,了解到中國陶藝所傳遞的中國文化元素。在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欣賞的同時也能營造學習氛圍,拉近外國學員和中國文化的距離。學員在手工制作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其他課程難以具備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如何在東盟旅游教育培訓中開設更多的承載著中國文化的體驗課程,讓學員能夠更直觀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這是中國文化課教學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課題之一。筆者以為,傳遞中國文化把剪紙體驗課納入培訓體系中,是個不錯的選擇。

二、在東盟旅游教育培訓中開設剪紙體驗課程的優勢

(一)剪紙體驗課可以幫助外國學員很好地領會中國文化

剪紙是廣泛流傳于中國民間的鏤空藝術,通過剪刀在紙張上游走,創造出精美的圖形,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從南北朝時期發展至今,剪紙早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中國傳統民俗生活中的必要文化元素。

2006年民間剪紙被納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剪紙體現了豐富的中國民間文化。(1)節慶文化:例如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中國人有在春節剪窗花的習俗,窗花的圖案可以是“春”字、“福”字,可以是寓意吉祥的花鳥蟲魚;(2)福壽文化:在老人過生日時,送上一幅“壽”字剪紙或松鶴圖案的剪紙,則是表示祝福老人健康長壽;(3)婚慶文化: 中國人的婚禮上, 貼“幀保表示雙喜臨門,婚姻中男女雙方共同迎接喜慶的一天,表達婚禮喜慶的氣氛和大家對新人的祝福。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的剪紙, 它代表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態度,表現純樸、鮮活的民族創造精神。

在對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包含豐富中國文化的民間剪紙藝術,以她最美的形式,展現她的親和力。據何紅一教授在她的論文《中國民間藝術走進美國當代社會――親歷與思考》中介紹,她在美國期間,曾在十所大學進行過民間剪紙藝術的交流,深深感到美國大學生對中國這門獨特的傳統民間手工藝的厚愛,在剪“春”字時,她向外國學生介紹了春節是中國最大的、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象征著生命和希望,是一個從造型到內涵都十分美麗的中國文字。通過講解與創作,他們了解到相關的文化知識。一位教西班牙文化的教授Fred寫信向她述說他的感受:“我很欣賞你們通過美麗的剪紙來介紹中國文化的方式,在這難忘的夜晚,我的心真的像花一樣開了!”

(二)剪紙簡單易學,材料普通易得

剪紙的工具和材料普通易得,通常,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可以進行剪紙這種手工活動了。另外剪紙簡單易學,常常在懂得剪紙的人指導下,只需要掌握紙張的折疊,再經過三刀兩剪,便可產生栩栩如生的圖案了。因此它成為當代文化交流中簡捷、靈便、具有親和力和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的優勢也不斷地凸現。學習剪紙是一次創作與欣賞的過程,如能使剪紙進入東盟旅游教育培訓教學體系,幫助初來乍到中國的外國學員對中國民間藝術文化的認識,讓他們解中國的傳統風俗習慣、審美觀念,有助于傳播中國文化,增強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競爭力。

三、以剪紙為例談中國文化體驗課教學設計

教學對象:來自東盟國家的中國―東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學員。

教學目標:通過老師的展示介紹及學員的參與制作剪紙,使學員了解與中剪紙藝術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文化內涵;同時掌握一些簡單的剪紙技能,能夠制作簡單的剪紙帶回去留作紀念。

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內容:春節民俗剪紙(通過剪紙介紹春節習俗文化 示范剪紙 剪紙體驗)。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播放視頻《春節習俗.貼窗花》,引入教學內容,向學員介紹中國的春節剪紙即窗花,并向學員展示有關春節主題的剪紙圖片――“福”字,告訴學員,在中國,福字的含義是“福氣”,“福運”,“幸福”的意思,春節貼“福”,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γ籃妹魈斕淖T浮!案!弊終著貼表示“福臨門”的意思,福字還可以倒著貼,表示“福到了”。“福”字和五只蝙蝠組成的團花剪紙寓意是“五福臨門”的意思;牡丹是中國的國花,在中國,蝴蝶因為產卵多,是多子的象征,所以,蝴蝶牡丹組和的剪紙寓意“花開富貴,多子多福”。

(二)示范剪紙

1.介紹剪紙工具和材料:出示剪刀、鉛筆(在紙上構圖用)、紅紙(介紹中國剪紙多以紅色為主,因為紅色在中國代表喜慶,好運的意思)

2.介紹簡單的窗花剪紙有對稱剪紙和團花剪紙等等,剪紙有自己的語言符號如:月牙紋,鋸齒紋等等。

3.示范剪紙:剪“春”字,向學員介紹這是左右對稱剪紙,并告訴大家“春”象征著生命和希望,代表欣欣向榮的意思,是一個從造型到內涵都十分美麗的中國文字。春節是中國最大的、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再讓大家了解春字的構成,會寫就會剪。示范六折團花剪紙,先示范紙張的折疊,并告訴學員,在中國,“六”表示順利的意思,所以選擇了六折,祝愿大家順順利利。然后在折疊好的紙上繪圖,由于制作的是新年窗花,所以以“魚”為主題,“魚”和“余”諧音,魚組成的團花寓意“連年有余”,表示人們對富足美滿生活的向往。(三)剪紙體驗

1.學員按4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擬定一個主題如“花開富貴”,“連年有余”,“吉祥如意”,“春滿人間”等等,創作一個或多個剪紙,可以是對稱剪紙,可以是團花剪紙。

2.在創作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互相商量,互相借鑒,也可以到其他小組觀摩學習。老師給予每一組具體的指導。

3.課程結束前10分鐘,每個小組評選出本組最滿意的作品,然后小組之間進行互評,選出最佳手藝獎,最佳創意獎,最具內涵獎。

4.老師對獲獎作品進行頒獎,并對每一個小組的作品進行恰當的點評。

5.學員們通過實際操作剪紙對中國的春節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師可以請學員談談在具體體驗中的收獲,通過相互交流并再一次總結剪紙向我們傳遞的春節習俗。

四、結語

篇10

一、融合校本課程,讓文化生活課程更有“活性”

新課改的要求之一是:“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課程資源。”為此我十分注重校本課程的運用,并將《文化生活》教材與校本課程資源相融合,把《文化生活》當做一種有價值的文化資本和精神食糧,用于熏陶學生的心靈。我校先后開發了《入學教育》《文明禮儀知識讀本》《紅色精神銀行》等系列校本教材。這些校本課程可以和《文化生活》的第二課“文化塑造人生”、第七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第十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等內容相融合,增強教材的“活性”。《入學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校園文化,通過開學初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校園對自己的影響,讓校園文化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文明禮儀知識讀本》在讓學生感悟傳統禮儀思想,了解現代文明禮儀知識的同時,也在發揮文化對人潛移默化和深入持久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感悟到文化的力量, 從而自覺地內強素質,外塑形象。

二、開展調查研究,讓文化生活課程彰顯“活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會注重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充分利用公共設施和社會資源,運用有利的校內外人力資源,讓學生在觀察、調研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咀嚼文化、發現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如:針對我市做大做強旅游事業的要求,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調查研究,課題為“如何發揮文化在我市旅游產業中的作用”。這是一堂超越45分鐘的拓展型和研究性課堂,學生積極性很高,通過網上搜尋和實地探訪,先后寫出了諸如《發揮新余歷史名人的吸引作用》《打造仙女文化,增強仙女湖的魅力》《以崇圣寺廟佛文化為依托壯大仰天崗風景區》等研究性學習成果,雖然有些觀點不是很切合實際,還很稚嫩,但此次調研增加了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接觸的機會,學生充滿了興趣,調研的過程也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學以致用的過程,是讓文化生活課程彰顯“活力”的過程。這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開展此次調研可以運用《文化生活》的第一課“文化與經濟”、第四課“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第五課“文化創新的作用”等相關知識。

三、進行精神體驗,讓文化生活課程充滿“活泛”

文化是思維的源泉,價值觀是文化的凝聚。只有讓學生經過精神的體驗,才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校利用建黨90周年之際,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基地――“紅色精神銀行”。將紅色資源文化納入課堂教學,轉化為教育資源,讓學生接受精神洗禮,提升《文化生活》的教學效果。抓住學校開展評選“道德標兵”活動的機遇,讓學生讀出每個道德標兵背后感人的故事,從中感受人們心靈中道德的光芒和人性的光輝,進而影響自己的行為,達到教育的目的。在四川、青海等地遇見震災之際,組織學生真情捐款、開展主題班會、學唱抗災歌曲,學生不僅獲得了文化知識的教育,更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升華,是文化對精神的震撼和洗滌。組織開展這些活動,和《文化生活》的第二課“感受文化影響”、第七課“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第九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第十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等相印證,增強學生對優秀文化的精神體驗,提升了課程的“活泛”度。

四、巧用網絡資源,讓文化生活課堂得以“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