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內涵及經濟價值研究
時間:2022-11-28 04:22:56
導語:紅色文化內涵及經濟價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深入了解和研究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鮮明特征,有利于我們挖掘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經濟價值,更好探索紅色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的科學路徑。(一)紅色文化的內涵。任何一種文化都是時代的產物,并影響著時代的走向;任何一種文化都源于人民的訴求,又據以滿足一定時代人民的訴求。隨著人民精神文化訴求的日益增加,紅色文化成為文化領域絢麗多彩的一道風景,部分理論工作者也對紅色文化的確切內涵進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紅色文化概念的界定,要從紅色文化形成的原因和過程開始研究。當井岡山上的革命軍民唱著“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歌謠時,紅色文化猶如星星之火,零星的點亮著中國的黑夜。隨著中國共產黨登上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舞臺,紅色文化這星星之火逐漸成燎原之勢,成為每個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心中的信仰之光。之后,隨著歷史的前進,紅色文化不斷豐富、發展,逐漸轉變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先進文化,繼續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總的來看,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振興中華民族、弘揚先進文化的進程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總結和提煉出來的先進文化。它孕育于中國不同時期的革命實踐中。因此,本文將紅色文化定義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從中國革命與建設實際情況出發,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民族自由、民族復興進程中形成且不斷豐富發展的進步文明的總和。(二)紅色文化的特征。1.具有鮮明的科學性。紅色文化的科學性體為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沂蒙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紅色文化資源無法自行轉化為紅色文化產品、紅色文化產業等,只有通過人類創造性的勞動才能產生各種效益。因此要了解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才能發揮其經濟效益。首先,紅色文化資源是一種戰略性的資源,它能夠通過產業化和資本化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次,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稀缺性,由于紅色文化資源是一定時代的產物,難以被制造和復制,具有不可再生性。這也為紅色文化資源的資本化轉變和產業化經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合理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有利于解決人民的就業問題,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四)紅色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社會的快速發展,豐富和完善了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和各種精神文化。同時,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使得文化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化產業決定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而紅色文化產業具有高市場需求、高經濟效益、高回報率、高融合性的特點,能夠有效聯系紅色文化與創新技術,塑造新的產業集群業態,更重要的是,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依賴于紅色文化內容、紅色文化載體、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和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一旦紅色文化產業發展起來,能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創新驅動力。當前,紅色文化產業滲透于產業經濟的各個角落,形成了一股紅色經濟的熱潮。其中,紅色影視和紅色旅游的發展勢頭強勁。紅色影視擁有廣泛的受眾群體,發展前景極其可觀。例如,紅色電影《建軍大業》上映三天,票房過億;《紅海行動》票房超過36億。在紅色影視如火如荼發展起來時,紅色旅游也表現出方興未艾。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2017年紅色旅游影響力報告》指出:“近三年全國紅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計達34.78億人次,綜合收入達9295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紅色旅游接待游客11.47億人次,同比增長11.7%,綜合收入達到3060.9億元,同比增長17.2%。”[3]炙手可熱的紅色旅游產業不僅帶動了旅游行業的發展,更是帶動了相關產品和產業的發展。如今,紅色影視、紅色旅游、紅色收藏、紅色出版、紅色餐飲等紅色文化產業,成為了第三產業的新興增長極,形成了強大的經濟推動力,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三、探索紅色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的科學路徑
文化興盛支撐著一個國家的崛起;區域的繁榮,也往往與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先進的思想觀念息息相關。但是,文化與經濟之間的發展步伐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個民族,只有其文化擁有比物質和資本更強大的力量時,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把文化的力量滲透和融合到經濟社會發展之中,擁有高水平、高質量、高創新的文化產業,這個民族的經濟社會發展才是高層次的發展。(一)提高紅色文化軟實力。一個國家的硬實力體現在其經濟發展水平,而文化、教育、價值觀、國民素養等則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紅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這一特定階段的客觀要求。指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精氣神的凝聚,“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4]1601.加強紅色文化在鞏固意識形態領域的作用是提高紅色文化軟實力的根本途徑。紅色文化是當前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載體,其具有的豐富形式和深刻內涵,對做好當前意識形態工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紅色文化在鞏固意識形態領域的作用,有利于廣大人民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有利于提高我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執政能力;有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的領導權。2.彰顯紅色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決定著當代中國文化的性質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要推動的文化繁榮興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不是其他社會主義的文化。形成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并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觀,必須突出紅色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作用。3.堅持紅色文化事業與紅色文化產業相統一。文化事業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而文化產業具有經營性和市場性。要提高紅色文化軟實力,必須大力繁榮和發展紅色文化事業,促進基本公共紅色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同時,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齊頭并進,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整體規劃、協同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紅色文化軟實力。(二)將紅色文化資源產業化,形成紅色文化產業鏈。要最大程度地釋放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必須要形成紅色文化產業鏈。首先,整合社會各種有效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對潛在的、尚未開發的紅色資源進行研究、開發、利用,通過一定的形式轉化為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新資源。其次,對于現有的、未開發完全的紅色文化資源的未知價值進行深入探索,發現其新價值,拓寬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領域。再次,把紅色文化資源零散的價值進行整合,有機結合其他寶貴資源,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在價值。最后,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產業化。將紅色文化資源運用到旅游、教育、餐飲、文學等行業之中,打造紅色文化產業集群,形成較為完整的紅色文化產業鏈,最大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作用。例如,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革命老區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淳樸的鄉土人情、鮮明的民族特色等進行有機結合和優化,從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入手,發展紅色旅游、紅色影視、紅色餐飲、紅色收藏、紅色出版等以紅色文化為媒介的產業,形成完整的紅色文化產業鏈。這不僅有助于繁榮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發展,還有利于實現革命老區振興,縮小區域差距。(三)建立紅色文化市場,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證明,實現紅色文化的經濟價值,離不開市場。只有遵循市場價值規律,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我國許多地方都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但是如果沒有遵循市場價值規律,就不能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首先,由于我國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時間較短,現今對于紅色文化產業的認知僅限于組織參觀學習,市場意識不夠強。因此,必須通過新聞媒體、互聯網宣傳等方式,引導人們深刻認識紅色文化產業的內在價值。其次,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業,對紅色文化產品進行精心策劃和包裝,增強紅色文化產業的基礎。第三,發揮國家實施紅色文化相關政策和紅色文化的“政治品牌”優勢,打造紅色文化產業的品牌效應,提高紅色文化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第四,在引領消費的同時,要讓紅色文化產業走過國門,以開放為翼,主動融入世界市場,吸引國外群眾了解紅色文化,擴大海外市場的消費需求,更好地實現紅色文化的經濟價值。
紅色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是實現紅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舉措。同時,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紅色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也有利于提升我國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增長的需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2017.
[2].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王曉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2017年紅色旅游影響力報告》[EB/OL].[2018-01-03].yuqing.people.com.cn/n1/2018/0131/c394872-29798399.html.
[4].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作者:陳堯 單位:廣東省委黨校
- 上一篇:鄉村學校食堂安全防控監管思考
- 下一篇:種子市場管理路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