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研究
時間:2022-11-21 10:17:58
導語:美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等美術院校因專業性比較強,多年來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重視度不夠。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力度的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來越成為黨建工作和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分析紅色文化的推廣和傳播,同時結合美術專業特點,以期探索一條適合美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我國一種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資源形態,特別是在提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之后,需要政府和文化部門充分挖掘、合理保護及整合開發紅色文化資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積極分析和研究、立項著述及傳播推廣。特別是在高等美術院校教學體系中,若能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專業創作有效結合,再充分發揮專業院校視覺藝術的特長,將紅色文化資源中的人物、事件、場所通過藝術化再現與升華,促進人們對紅色文化的進一步研究,從而建立較為完善的紅色文化資源體系,以直觀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大眾所接受和理解,使紅色文化資源成為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1.遺址類紅色文化資源
中國共產黨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不斷奮斗的歷程中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革命遺跡。革命老區、紅色根據地、革命遺址、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名人故居等都記錄了那段崢嶸歲月,這些地方也成為了革命者為了革命事業英勇奉獻和鑄就歷史的見證。如嘉興南湖上的一條游船,因其見證了黨的成立而被載入史冊。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從大革命、土地革命階段到抗日戰爭、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再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等階段,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建了無數個革命根據地,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革命的過程中,還留下了如洛川會議舊址、廬山會議舊址、志丹縣八路軍辦事處舊址、六盤山長征紀念亭、豫旺堡紅軍西征指揮部舊址等一系記載著革命重要事件的遺址。在革命過程中涌現出來的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革命烈士的舊居、紀念館等,如同志故居、董必武同志舊居、陳云故居、楊靖宇將軍故居、紅十四軍紀念館、照金紀念館、各地革命烈士陵園等,這些有形的紅色資源不但為我們的黨史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研究資料,同時也讓后來者能追憶當年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戰斗的場景,強化了后來者熱愛祖國的信念,堅定了他們擁護黨的決心。
2.精神類紅色文化資源
中國共產黨在馬列主義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革命實際,形成了適合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革命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系列理論指導了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及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等,找到了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凝聚成革命的英雄主義和奮斗的民族精神,進而升華成為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精神體現了革命者高尚的情懷和氣節。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百廢待興,黨中央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真理大討論,促使了改革開放的到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基礎在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把“三個代表”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繼往開來。十八大之后,黨中央審時度勢,不斷總結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的寶貴經驗和歷史教訓,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制定順應時代要求和滿足人民美好愿望的行動綱領及大政方針,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擼起袖子加油干。
3.藝術類紅色文化資源
好的藝術作品能夠帶給人最強烈的視覺、聽覺和認知沖擊力。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先進典型等都通過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音樂作品和文學作品在廣大的人民群眾中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和動員,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保證了黨和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壯大。之后,由魯迅先生倡導的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在反文化“圍剿”中起到了廣泛的宣傳作用,藝術家以藝術作為戰斗武器,使其與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緊密聯系起來,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命運聯系起來創作了一批黑白木刻版畫作品,在思想教育戰線上發揮了巨大作用。抗日戰爭時期,以上海“一八藝社”為代表的眾多木刻藝術社團以木刻藝術形式制作抗日傳單,油印抗日畫報張貼街頭,擴大宣傳,形成了強大的輿論之勢,號召全國上下一致抗日。抗日救亡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松花江上》《畢業歌》等都成為膾炙人口的歌曲,激勵著廣大青年學子保家衛國。新中國成立后,《義勇軍進行曲》因其革命性強、流傳廣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文學創作領域,反映井岡山精神的小說《浴血井岡山》、反映長征精神的小說《長征》、反映北大荒精神的小說《北大荒》等也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寶貴的精神食糧。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在西方思潮不斷入侵、互聯網時代魚龍混雜、社會矛盾依然存在的大背景下,如何將積極健康、正能量滿滿的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緊迫而現實的重大課題。現在高校本科學生以獨生子女為主要群體,他們出生在和平年代,恰逢中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時代,而高等教育階段是他們接受教育最為關鍵的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逐步形成,在這一特殊的成長階段,青年學子除了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外,能否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個體的成長發展及國家與民族未來的振興與發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不斷發掘紅色文化,運用真實的、有說服力的紅色文化教育素材,使青年學生通過與紅色革命事實對話,與革命前輩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對話,在深刻的思想內涵和令人信服的事實面前自我感知、自我體驗。增強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課堂中的吸引力和說服力,避免空洞乏味的理論說教,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少年強則國強,青年學子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有生力量,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紅色文化的傳承者。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紅色文化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寶貴財富,首先應在青年學子中,在高校思政課堂中得到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作風、共同信念、共同精神品質和思維方式等,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真正有力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利用好我們的第一課堂,精心設計,大力弘揚,使紅色文化在眾多的文化中脫穎而出,從而始終保持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和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的應用路徑高等美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分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以思修課、時事政策課、馬克思主義原理等為主干課程的第一課堂發揮著主渠道作用,以理論分析、史實回顧、時事討論等教學方法將相關理論講通講透,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第二課堂一般以校園活動為載體,以五四紀念日、建黨紀念日等重大節日為契機,策劃組織以“弘揚愛國奮斗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教育實踐活動,有效發揮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使思政教育課上課下相互呼應,真正達到入心入腦。借助紅色文化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課的教學和實踐效果,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思考和探索下去的一個課題。
1.發揮好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將紅色文化講通講透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發展歷程中凝結的寶貴歷史文化,具有真實可感的思想引領作用。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在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化過程中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特別是在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系列必修課程中不斷滲入紅色文化歷史發展和理論形成過程,引導學生了解相關歷史知識,正確認識當下的國情、黨情、社情,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可觀可感的生動史實樹立起青年學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青年學子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2.利用好第二課堂的輔助功能,將紅色文化入腦入心
高校思政教育課堂目前仍普遍存在重灌輸輕內化、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這就需要思政教育者和思政管理者相互配合,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使大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紅色遺址,體驗紅色精神,創造紅色藝術等,通過親眼看、親耳聽、親手做等環節將課堂所學理論與現實進行對照,培養他們自覺發現問題、主動分析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發揮第二課堂辯論賽、演講比賽、學術沙龍、主題班會、假期社會實踐等典型活動的作用,使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使紅色文化入腦入心。
3.將紅色文化有效融入專業學習過程中,激發正能量創作熱情
藝術創作是高等美術學院專業學習的一個關鍵環節。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西方反社會主義思潮和異化理論不斷入侵,青年學生知識獲取、思想交流多來源于網絡,生活與互聯網已高度融合。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特別是藝術類青年學子大多感性、敏感、自我意識強,重專業輕意識形態,若要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專業學習、藝術創作相結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自覺創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作品,就要有效發揮專業教師的思想引領作用,策劃如“為勞模塑像”“改革發展功勛主題攝影”“紅色基地景觀規劃設計”等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的項目,帶領學生完成專業項目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培養與塑造。
參考文獻:
[1]張新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鄂州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第26-28頁。
[2]任文剛、馬兆興、羅海英:《文化自信背景下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0卷第2期,第30-33頁。
[3]陳詩師:《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探究》,《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年第2期,第59-61頁。
[4]趙建國:《紅色文化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傳承》,《大眾文藝》2019年第1期,第220-221頁。
[5]陳韻:《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三個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12月26日,第10版。
[6]渠長根:《紅色文化概論》,紅旗出版社,2017。
[7]薛正昌:《根脈與記憶——寧夏歷史文化遺產》,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
[8]胡鄭麗:《文化資源學》,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
[9]王愛華:《紅色文化與思想教育》,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周園 單位:西安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
- 上一篇:勞動者工傷認定問題及對策解析
-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