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0 00:49: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文化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家和萬事興”是一條治家格言。孔子以“和”作為人文精神的核心?!墩撜Z》中云:“禮之用,和為貴?!薄熬雍投煌?,小人同而不和?!薄昂汀钡目少F之處,不僅在家庭,更在社會。
企業是社會組織的一部分,企業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是保障企業有序運行的規則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構建和諧人生。構建和諧人生,需要和諧的內心世界。同樣,構建和諧企業,需要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一個企業沒有文化就等于沒有靈魂。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中所形成的,為企業多數成員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基本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
一、電建企業以和為本的企業文化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和諧是中國數千年來人們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和諧是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統一而出現的一種狀態,它標志著自然界內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諸多元素實現了均衡、穩定、共榮和有序。和諧最本質的內涵就是文明、公正、公平。
__電建二公司作為一個五十年歷史的基建企業,具有人員流動性大、施工點多、面廣的特點,企業生產活動工作內容繁雜、涉及面廣,內容包含了生產、安全、質量、經營、物資、機具、勞動保護、文體宣傳、勞動爭議、女工工作、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職工隊伍素質提高等各項工作。作為一個走過五十年風雨的電建企業,從無到有經過五十年的探索和發展,創造了__乃至電建行業無數個奇跡,也孕育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其中,以和為本的企業文化思想道德企業文化成為在工程建設中創造了無數的奇跡,打破了多項電建紀錄最核心的價值觀。
二、電建企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形勢
__電建二公司作為一個以電建項目建設為發展契機的企業,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前進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和坎坷,公司也將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目前面臨著施工項目減少的困境,管理的執行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依然低下,輔助崗位人員偏多,項目分散,點多面廣,工期不一,機具、人員、材料調配頻繁等特點。特別是前段時間,公司有員工辭職,職工眾說紛紜。在種種不利因素下,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將對企業的發展和工程的建設起到了導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勵作用。
三、電建企業以和為本的企業文化內涵思考
面對各種嚴峻考驗,__電建二公司提出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南網方略統攬全局,堅持對__電網負責,為業主用戶服務的宗旨,繼續轉變觀念,轉換機制,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推進思維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夯實管理基礎,構建以和為本的電建企業文化,迎接挑戰。
筆者認為,構建以和為本的電建企業文化具有三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和諧。和諧是什么?和諧就像團隊。團隊者,集體之謂也。單一,不是和諧;單打,不是和諧;孤高,也不是和諧。和諧又像優化團隊,靠著協調,靠著溝通,靠著天時,靠著地利,靠著不同特長的搭配組合,使團隊這個集體上下和悅,左右和睦。和諧不是沒有矛盾,沒有相異?!安淮虿幌嘧R”,矛盾生動力,動力促發展。因為任何一種組織里面總是充滿著各種矛盾,怎樣把這些矛盾和諧地統一到一起,就不能只強調某一方面,而要強調整體的協調。一句話,“和而不同”。
第二層含義是平和。和諧始于內心,和諧離不開豁達。溝通互動出和諧,寬裕大度成和諧。每個人都應該用平和的心態對待事業,才能夠抵制誘惑。公司有員工辭職,這是一種正?,F象,應該樹立一種正確的認識觀,公司和員工都應平和待之。其實,“聚散皆有緣”,不管是留在公司或離開,每個曾經與公司戰斗過的人,都應將與公司一同走過的歷程作為職業生涯的一段美好旅程,當作生命中最甜美的歲月和記憶之一。以平和的心態,讓員工了解企業的歷史、企業的宗旨、企業的精神、企業的發展目標、經營哲學等,從而最終明確:企業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應該以什么樣的精神風貌投入工作,應以什么樣的態度待人接物,怎樣做一名優秀職工。
第三層含義是互應,一唱一和的意思。只有一種聲音,就成不了氣勢宏偉的交響;只有一種味道,就成不了耐人尋味的盛宴;只有一種物質,就成不了形形的大千世界。不雜難叫眾,不眾就無所謂和與諧。只有具備了眾多性、多元性,和諧才有必要性、重要性。這就是保持與員工的互動,保持與外部環境的互動。重點放在培養員工歸屬感。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就是員工對企業從思想、感情和心理上產生的認同、依附、參與和投入,是對企業的忠誠和責任感。歸屬感是培養出來的。
四、結束語
篇2
xxxx市民營文化企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xxxx市文化局)
根據省文化廳(xx文計函[2006]66號)文件要求,我局就我市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狀況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工作,現報告如下:
近年來,隨著文化市場的日益發展,xxxx市的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形成了以文化娛樂業、音像業、演出業、印刷業、文化旅游業和藝術教育業為主體的文化產業群體。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全市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市場趨向持續高速發展態勢,已經成為xxxx市市場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xxxx市民營文化企業以靈活的經營機制和強大的市場擴張能力異軍突起,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也獲得了豐厚的市場回報。隨著民營文化企業的不斷擴大,所占的市場份額也日益增多,表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正逐步成為一支“生力軍”。這些民營文化企業不僅豐富、活躍了全市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進xxxx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擴大就業、涵養稅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為xxxx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基本情況
(一)市場構成。我市民營文化企業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電影和演出為主,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已形成了一個以娛樂、演出、音像、電影、書報刊、藝術攝影、培訓、網絡、印刷等項目為主的綜合市場體系。截至目前,共有各類民營文化產業單位700余家,其中歌舞廳67家,占總數的9.6%;網吧163家,占總數的23.3%;電子游戲廳116家,占總數的16.6%;圖書發行零售142家,占總數的20%;圖書vcd出租88家,占總數的12%;打字復印社120家,占總數的17%;婚紗攝影14家,占總數的2%,從業人員近萬人,年營業收入約1.5億元。另外,民營藝術培訓業近年來發展迅猛,初步摸底約有30家以上,大多是家庭式培訓,少有規模性。對這一領域,目前我市工商、文化等部門尚未管理起來。全市還有上百個民間藝術表演團體和40余家流動電影放映隊,主要活躍于農村鄉鎮,大多數是業余性質、家庭作坊式,基本沒有工商注冊。
(二)企業構成。此次調查全市共發放調查問卷表120張,回收116張。民營文化企業注冊時間在3年以下的有45家,占總數的38.8%,注冊時間在3—5年的有36家,占總數的31.1%,注冊時間在6—10年的有34家,占總數的29.3%,另有1家注冊時間在10年以上的,占總數的0.86%。本次調查的民營文化企業大多數為個體性質,有85家,占總數的73.3%,私營獨資有25家,占總數的21.6%,股份有限公司有6家,占總數的5.2%。
(三)地域分布。我市民營文化企業大多集中在市區、城區及靠礦區的集鎮。這些地區的文化企業起步早,發展也較快,偏遠鄉鎮的文化企業相對就很少,發展也較慢。但是也涌現出了如臨渙鎮、百善鎮、劉橋鎮、南坪鎮等民營文化企業發展較快的亮點,主要是依靠自身特長,發展民間演出業。調查顯示,文化產業發展與地區經濟發展成正比,文化產業發展的差距,充分說明和反映了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總體分析,我市民營文化企業在近5年左右的時間內發展迅速,新注冊的企業占總數的70%以上,主要集中于市區和城區,在偏遠地區和農村相對較少,分布也不均衡。民營文化企業大多注冊資本、營業收入在50萬元以下,基本都是家庭式個體經營,尚無法律意義上的治理機構,企業自主創新情況還有待發展。但是,近年來新注冊的民營文化企業也有部分投入大、起點高的新型文化企業,大多集中在ktv量販等歌舞娛樂場所,如阿里巴巴飚歌城、翡翠明珠娛樂會所、聚富圣會自助卡拉ok等,投入規模在400萬以上,單個文化企業吸納就業人員近百人,年營業收入在500萬-800萬元左右。
在調查中,大多數的民營文化企業業主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持悲觀的態度,民營企業業主對未來企業發展持“一般”、“不佳”、“不好說”的態度分別占29.3%、27.6%和15.5%,對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僅占18.1%。
二、企業融資和資本運營
我市民營文化企業的融資方式目前主要集中在自身積累(86.4%)和民間借貸(74.6%)上,銀行借貸的比率僅為18.2%。民營文化企業存在較大的融資困難,有部分民營文化企業認為是企業資本金不足,找不到擔保人,但大多數認為是管理不規范。所有接受調查的民營企業業主都認為各級政府都應該為民營文化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包括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由于民營文化企業自身規模小,大多未介入國有文化企業改制,全市僅有原市電影公司由于企業改制為私營企業,由原公司人員買斷經營。
三、企業發展環境
有近八成的民營企業業主對企業發展環境總體評價尚可(很好類占12%,較好類占18%,一般類占66%,較差和差類為0)。但是民營文化企業與國有文化企業相比,在土地使用、專業技術職評、社會保障及勞動用工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在稅費方面還存在有關稅收減免、獎勵不能兌現,地方配套資金不能到位和多頭收費負擔較重等問題,稅費壓力較大,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增加,加之市場準入、融資難和人才匱乏等問題制約了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當民營企業遇到麻煩時,首選的解決途徑也是找當地政府及主管部門或工商聯,僅有2.91%的業主選擇打官司來解決問題,法制觀念淡薄。社會化服務方面主要集中在人才培訓(占總數的62%)、信息咨詢服務(占總數的42%)、技術服務(占總數的42%)和創業輔導(占總數的42%)。最希望政府部門在政策扶持(占總數的8%)、減少審批(占總數的42%)、人才培養(占總數的34%)、禁止“三亂”(占總數的24%)和提供信息咨詢(占總數的20%)等方面提供服務。
就目前調查的狀況看,民營企業對當前的社會化服務滿意度尚可,較滿意率達85%以上。此外,民營企業普遍存在對政府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了解少、信息閉塞等問題。有85%以上的企業認為2005年4月13日公布的《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對企業發展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
四、存在問題
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產力,促進了文藝繁榮。但是,從我市民營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來看,總體上處于起步階段和較低水平,與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狀還不協調,與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與“率先崛起”的發展戰略還不適應。
首先是觀念陳舊,對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文化產業的地位、作用和認識還不夠到位,沒有從文化與經濟社會的相互聯系上來把握文化產業。
二是民營文化企業經營散、規模小。全市文化經營單位雖有700余家,但投資大多在50萬元以下,投資100萬元以上的經營單位為數甚少,缺少大規模,連鎖化的民營文化企業龍頭。經營項目與內容單一,文化企業處于經營散、投向亂、規模小、水平低的狀態。
三是從結構上看,傳統文化產業占較大比重,現代新興文化產業發展較慢,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科技含量低,競爭力差,經營項目與內容競相模仿,大多停留在價格、硬件設施等低層次競爭上,缺乏服務內容的創新。
四是從區域上看,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區域不均衡,城市中扎堆,偏遠鄉鎮斷檔,除部分發展較快的鄉鎮外,其他偏遠鄉鎮的文化產業發展還未起步,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比較匱乏。
五是融資難。文化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創意產業”,文化藝術行業人士常常有很多好的創意和想法,但總是缺少資金去實行或包裝。大的企業可以繼續發展得很好,但更多小企業處在艱難生存的狀態,銀行的大門幾乎不向他們敞開,故民營文化企業只能靠“滾雪球”的辦法來壯大自己的企業,這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文化企業的發展。
六是文化產業人才缺乏。目前,民營文化企業經營者大多是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大專以上的學歷占比例很少,學文化經營和經濟管理專業的幾乎沒有,加之員工流動性大,影響了民營文化企業的快速發展。
七是信息閉塞。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政府缺乏對民營文化企業的指導和引導,使得民營文化企業對政府出臺的扶持政策法規了解甚少。加之文化產業是新興的產業類型,對新技術和新科技的依存性較大,信息閉塞導致家庭作坊式的文化企業比比皆是。
五、意見和建議
第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發展和壯大民營文化企業必須打破傳統的束縛,要樹立文化經濟化理念,把文化產業的發展緊密地同經濟社會的進步結合起來,與xxxx在安徽率先崛起結合起來,充分認識“開發文化力,發展生產力”的巨大作用,全面發展我市各項文化產業。
第二、進一步優化民營文化產業發展環境。首先,要建設良好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發展民營文化產業的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文化產業、共同發展文化產業的良好氛圍。其次,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鼓勵發展文化產業的文件精神,結合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盡快制定出臺新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和推動民營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從政策上保證民營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和民營文化企業的“國民待遇”,推動民營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三是在市場環境方面,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長效機制,堅決打擊盜版、造假等侵權行為,有效保護知識產權,整頓和規范文化產業市場秩序。
第三,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蓪⒚駹I文化企業所得稅地方分得部分,設立專項資金,創立“民營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重點民辦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項目。運用政策性貸款扶持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每年由政府安排的政策性貸款(低息貸款、貼息貸款),將一定比例用于扶持民營文化產業的發展。除了由政府的固定投入外,還可吸引那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個人、企業,甚至國外的資本投資入股。
第四、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研究制定xxxx市發展文化產業的規劃中將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納入其中。整合文化資源,使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積極推動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的結合,運用現代市場信息傳播營銷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促進文化產品的流通。著力用高新技術手段改造傳統文化產業,開發新型文化產業。加強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推動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數字化、網絡化建設。
第五、構建文化產業的發展平臺。堅持改革與創新并舉,培育良性互動的文化市場環境。要加快文化產業要素市場建設,促進文化領域資本、人力、信息、生產資料等集聚,為民營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在文化要素市場中,發展文化中介市場尤為重要,要積極培育立足市場、面向社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和與文化管理部門無直接行政隸屬關系的獨立經濟實體,在政策上積極支持集體、個人及非文化性質的企業參與文化中介機構的組建。
篇3
[關鍵詞]員工流失 人力資源管理 企業文化
一、企業員工流失的現狀
1. 企業面臨員工高流失率的挑戰
全球管理咨詢企業Hay(合益)集團在2011年在上海的一份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雇員的平均離職率為19%,其中自愿離職率為15%;而2009年,該組數據分別為14.5%和11%。據國內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的《2012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顯示,2011年各行業企業的員工平均離職率達到18.9%,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求職者的跳槽意愿度仍保持在一個高點,有近8成職場人都表示如有機會,就會“思動”。
圖1 我國2007-2011年企業員工年平均離職率
數據來源:前程無憂的《2012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員工的合理流動能夠給社會帶來活力,但是,兩位數的離職率對企業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目前,很多企業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人才流失問題。這些人才的流失對于企業來說可謂是切膚之痛,給企業的戰略實施和正常運營帶來巨大的挑戰。
2.企業員工流失的不利影響
企業員工流失直接造成企業顯性成本的損失。著名的人力資源會計研究學者弗萊姆霍爾茨(Flalnholtz)推出了一個測算人才更替成本的模型:員工流失給企業所帶來的顯性成本包括在員工招聘、篩選、錄用和培訓中而產生的“初始成本”以及企業由于人才流失需要新員工來替補而產生的“更替成本”,如支付給員工的離職成本和因員工離職帶來的損失。美國《財富》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員工離職后,從找到新員工到順利入職,僅是替換成本就高達離職員工年薪的1.5倍。進一步,離職的如果是企業的核心員工,這一損失就會更大。
員工流失另一方面也會給企業帶來難以量化的隱性損失。這些隱性損失有:①打擊企業人力資源對人力資源投資的積極性;②削弱企業競爭優勢,影響企業發展戰略;③破壞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④損害企業形象。員工流失給企業所帶來的隱性損失將嚴重影響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
二、企業員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本文結合企業經營的實踐情況、社會權威機構的數據情況,從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對企業員工流失的原因進行分析。
1. 物質層面原因
(1)企業薪酬福利不能滿足員工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求包括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任何人工作首先是為了生存,為了滿足最基本的需要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2011年,FESCO針對企業員工離職狀況開展調研,調研報告顯示,由于薪酬水平問題離職的占到54%。員工的薪酬實際上是企業對員工市場價值的評估,反映企業對員工的重視程度,如果這種評估與員工的實際價值不符,將影響著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認可度。
(2)企業對人力資源培訓投入不足。面對越來越激烈的人才競爭,員工更加關注職業生涯規劃,從而自發的產生了對培訓的需求,期望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我國企業,尤其是一些民營企業,在人資源方面的投資明顯不足。如果員工發現在企業不能滿足員工對培訓的需求,無法實現個人的職業發展計劃,員工就可能跳槽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其他企業去。
2.制度層面原因
(1)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內容包括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工作分析與崗位設計、員工招聘與甄選、績效管理、培訓與開發、薪酬管理、職業管理等。這些制度的不完善會導致員工權責不清,一方面加大了員工的工作強度,同時也會使企業內部管理變得混亂。從而導致工作邊界不清晰,致使員工因工作分配不合理而產生不滿,增加離職傾向。
(2)內部溝通機制不健全。根據馬斯諾需求層次理論,員工都希望自己的意見得到回應和尊重。員工的真實想法如果因為企業內部溝通機制不健全而不能及時地反映到管理者那里,可能就會造成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矛盾層出不窮。員工的訴求長期不能得到重視,會產生普遍的過渡心態和短期打工的想法,高流動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3.精神層次原因
(1)企業價值觀缺失。企業價值觀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價值觀念,用于指導企業的運行,規范企業的行為,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它從不同的角度對員工產生影響。企業價值觀的缺失或者不能一以貫之的去堅持企業價值觀,企業雖倡導企業文化建設,但卻僅僅流于形式,不能對員工形成強有力的吸引力。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不強,往往造成企業內人際關系冷漠、緊張,成為員工流失的誘因。
(2)企業缺乏愿景。企業愿景為員工描繪了企業未來的藍圖,它張揚的是一種精神。當這種共同愿景成為企業全體成員一種執著的追求和內心強烈的信念時,它就成了企業凝聚力、動力和創造力的源泉。企業如果缺乏愿景,沒有長遠的戰略目標,企業經營目標的短期化傾向就會很明顯。企業經營的短期性使企業員工看不到企業的未來,對企業未來的缺乏信心,從而產生不安全感,最終導致企業人才流向其它企業。
三、企業員工流失問題管理對策
篇4
【關鍵詞】私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調研報告
筆者于2013年8月對云南省景谷縣大有為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走訪調查。該私營企業成立至今,持續20年屹立不倒并再創佳績,與其“以質取勝、誠信為本”的企業態度不無關系。作為普洱市創辦最早、發展最穩健的果汁飲料龍頭企業,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如何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動企業的發展,也成為該企業繼續穩步前進的重大課題。
一、公司概況
云南省景谷大有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占地面積9900多平方米,資產總額4972萬元以上,以生產熱帶純天然果汁飲料為主,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私營企業,擁有景谷、元江兩個飲料廠5條生產線,近20個品種,果汁年生產能力在2萬噸以上,年均銷售額2313萬元,年均利潤200多萬元,年均繳稅金額115萬元,是該縣納稅大戶之一。公司設有辦公室、銷售部、采購部、財務部、生產車間、文化建設站等多個部門,固定在職員工80多人,其中高中學歷占60%,大專學歷占30%,本科學歷占10%。
公司曾榮獲“95年度中國昆明科技成果暨新技術、新產品展覽會”金獎和銀獎、“第八屆云南省消費者喜愛商品”、“中國著名品牌”、“中國消費者滿意特優品牌”等多項榮譽稱號。大有為有牢固的文化建設:每周有例會報告近況;每月有固定“員工課堂”,講授相關企業知識和心靈休養提高課程;每季度有政府相關文件學習活動;每年有企業對內、對外交流的各類大小型文體活動。年終總結評選優秀員工,優秀黨員等模范員工。企業生產制度、衛生制度、員工守則、獎懲制度等多項企業相關制度齊全且責權分明。
二、有關公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調查內容及分析
公司董事長楊元富對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肯定態度,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他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公司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一)公司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與實施情況
公司董事長楊元富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不僅是事實,更應是公司內在的自我約束。大有為高度重視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企業文化之中。
一是訂立目標,堅信理念。公司科學發展的標準:企業管理嚴、員工素質高、產品質量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質量理念:要有強烈的食品安全責任感,質量第一,衛生第一,消費者健康第一。正是“大有為”向每一個員工傳達著這樣的信念與目標,嚴格員工管理制度,嚴格產品質量把關,把消費者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才得以穩步向前。
二是思想重視,態度積極。在管理層傳達“三學習三提高”主題實踐活動精神,學習科學發展觀,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學習業務技能,提高領導班子多方能力。董事長楊元富一直強調,公司每個員工都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自己,逐一解決公司在決策、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不科學的問題,提高公司決策和經營管理的科學性,使公司逐步進入良性發展。
三是形式多樣,教學結合。大有為食品有限公司專門設有文化建設站,主要負責企業宣傳網站建設,企業新聞撰稿,企業文化宣傳欄布置、企業詩詞、歌曲寫作等企業文化建設?!敖虒W結合”即教:企業經常外聘相關心靈講師對員工進行團隊意識培養,生活常識教育等知識講座。學:結合員工思想道德建設手冊,員工自我學習、自我總結,提高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和企業向心力與團隊凝聚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公司發展的影響及作用
一是重視民主決策。每項改革,每個項目,全體管理人員參會研究充分權衡利弊,聽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見,保證決策的科學性。二是進行內部體制改革。大有為嚴格深化企業內部體制改革,明確上下層職權,分權到部門、到個人,企業內部職權分明并不斷優化;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公司對原有制度進行了改革:明確了各職能部門崗位的職能職責,任務目標和獎懲標準,設立了專職的制度監察人員,依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對各部門崗位進行實時監督和考核獎懲。四是凝聚人心的企業理念:勇于創新,是企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礎,是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時刻虛心學習、大膽創新,是每一個員工的職責。
三、加強私營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企業管理制度,靈活員工職責分配
陳舊的制度導致員工工作缺乏工作動力,固有的體制實行起來不能靈活應對,涉及范圍太窄。很多員工認為自己在公司的發展空間小,不能夠很好的體現自身的價值?,F有市場發展迅速,對于制度應給予相應的改善使之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比如可以融入績效工資制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二)建立雙向溝通的模式,讓員工與企業間形成良好溝通
企業對于自身企業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對于員工要給予人性化的管理,不定期了解員工對于企業的看法,并認真的考慮或接納意見。企業應給予員工更多積極的關注,可以公開的鼓勵員工,挖掘他們的潛在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與合作方能使企業內部運作順暢,增加企業效益。
(三)共生共榮,建立員工相互幫扶制度
大有為公司人員構成層次相對不平衡,面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企業員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有教“有”類,根據員工接受能力,分層次進行教育??梢酝瑫r創造企業文化特色如:人本文化特色、整體文化特色等,讓員工參與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企業文化深入人心。
調研中筆者深刻認識到企業文化實質是以企業管理哲學和企業精神為核心,凝聚員工歸屬感、提高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企業文化運作的一部分,應以人為本、以價值觀塑造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對人的管理與對物的管理的有機結合。一個企業具有良好的企業文化才能真正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組.江蘇省非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調研報告[J].河海大學學報,2004,(12)
篇5
一、 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素質
通過公司精心安排、組織的新員工培訓,充分了解公司的基本狀況。結合自己工作崗位,通過公司內部網、互聯網以及領導、同事的介紹,學習相關行業知識、公司成功案例等,為以后的實際工作做準備。期間,在部門領導的指導下,編寫了《淺議市場營銷與管理咨詢》,并作為項目組成員參與編寫了《xx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項目建議書》、《xx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項目調研方案及調研提綱》、《xx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項目調研報告提綱》等相關文件。
二、 改變思想,轉換角色,嚴于律己
一位優秀的管理咨詢顧問,不僅要掌握各行各業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還必須能從中提煉出其精華之所在,同時結合客戶的實際狀況,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自身角度考慮,一要改變思想,采取“空杯理論”的工作態度,不斷提高;二要轉換角色,盡快的進入工作狀態;三要嚴于律己,不僅要遵守各種規章制度,也要把公司的企業精神、工作作風融入日常工作,并嚴格執行。
三、 體會與感悟
篇6
摘 要:“店長”是門店管理的核心,店長的職業素質和管理能力是門店效益提升的關鍵,店長的職業培訓成為企業提升店長工作業績的主要手段。本文應某連鎖企業需求,對企業門店店長進行全面調研,結合門店走訪交流,完成本次調研報告,全面反饋店長培訓需求,為進一步的店長培訓體系設計做好充分準備。
關鍵詞:店長;培訓需求;調研
連鎖企業是近幾年隨經濟發展較快的行業,連鎖企業發展的本質要求是門店的不斷擴張,所以門店員工和店長是企業急需的人才。盡管幾年的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已經為企業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員,但還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企業還存在著大量的非專業人才,還有著一大批專業技術和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的“老店長”。同時互聯網技術、移動商務技術等新科技對連鎖商業服務業的發展沖擊較大,技術的與日更新更需要作為連鎖企業基層管理者的店長,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才能肩負起門店發展的重任。連鎖企業門店的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消費者需求變化呈現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給門店店長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戰。為提升店長工作能力,保證企業店長培訓的專業性和針對性,特應××企業(時尚品牌專賣店)需求,完成此次調研報告 。
一、調研研究的意義
1.全面了解店長工作內容和培訓需求。
2.結合企業發展實際,構建滿足企業需求的職業店長培訓體系。
3.探索連鎖企業店長的職業發展軌跡,完善在校生的專業培養。
二、調研研究設計
1.樣本分布
此次調研企業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調研對象選擇了大連、沈陽、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39家門店,對企業店長進行問卷調研,所有問卷有效,實現了最初調研目標,具體樣本分布詳見表1。
2.研究方式
課題研究主要采用問卷、實地走訪和企業管理者溝通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店長培訓”的實際環節,與店長互動交流,在廣泛查閱相關研究文獻、結合連鎖企業客觀發展實際,充分依托問卷統計數據得出最終研究成果。
三、研究結果
1.店長培訓現狀分析
所有接受調研的店長,對企業現有的培訓評價良好,49%的受訪者認為店長培訓較充分,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培訓還可以,但店長在問卷中都反饋出對進一步的培訓需求的迫切愿望,達到總調查比例的87%。近一半店長(41%)自己主動學習時候較少、計劃性不強、堅持效果不佳,也需要企業有計劃、循序漸進的開展培訓,以滿足店長職業成長的需要。具體店長培訓現狀調研數據詳見表2。
目前企業店長主要培訓內容如下。
(1)企業文化、員工成長與晉升培訓
和所有企業一樣,該企業將企業文化培訓放在首位,店長的主要工作職責、店長的成長與晉升等內容也是常規性培訓內容。
(2)店長技能培訓
店長是一店之長,同時也是門店的具體運營人員和員工操作的指導者和培訓師,所以企業安排了系統的店長技能培訓,具體包括鞋子知識、服裝知識、陳列技巧、服務禮儀和安全知識等專業技能。
(3)管理能力培訓
店長的管理能力培訓包括店長角色、基本溝通技巧、門店訓練系統等,內容系統性較差、培訓時間短,是店長培訓體系的薄弱環節。
2.店長工作內容分析
店長培訓需求分析的基礎是全面了解店長的主要工作狀態和內容,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在調研問卷的基礎上,進行實地門店溝通走訪。通過走訪,企業店內員工工作井然有序,收銀員工作較忙,一邊結賬,一邊耐心回答顧客詢問,并仔細包裝,給顧客留下良好印象;店員都能各司其職,在自己服務區域內忙碌著,幫顧客取拿商品,講解商品特色和保養知識,熱情周到細致;店員間合作較順利,并可以第一時間求助店長。店員對店內服務細則都能即刻解答。
在走訪中發現,企業服務人員較年輕、樸實,靈活應變能力較弱,對商品深層次知識了解較少,對競爭企業類似商品了解較少,對商品的相對特色了解較少。
通過溝通了解到店長的主要工作職責包括人員管理、商品管理、環境管理、服務管理和績效管理等五項,具體內容詳見表3(資料來自企業內部)。
3.店長培訓需求分析
通過問卷統計,了解到店長工作中主要欠缺的是“調動員工工作激情”的能力,占到總調研比例的38%;其次為“店鋪銷售數據分析”能力,占到總調研比例的30%,排在第三位的是“同業市場競爭發展趨勢分析”能力;排名較靠前的還有“員工工作分配與協調”、“制定有效的促銷策略”;“如何有效管理庫存”等,都占到總比例的23%左右。通過上述數據的統計,可推斷店長首先認為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其次應該是店鋪發展的策略,第三位的才是店鋪運營的各種專業技能,詳見圖表1。
店長工作中主要面臨的挑戰包括“員工的積極性和執行力有待加強、激勵員工技巧有待加強、服務及服務質量出現下滑、個人溝通技巧有待加強“等,詳見表4。歸根結底,店長認為員工的管理是其工作的重點與難點。
店長最想學習的是“如何提升門店的銷售業績”,占比高達74%,其次是“如何改善服務意識及服務品質、如何改善員工績效表現、如何進行團隊熔煉和如何處理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并希望通過培訓實現銷售業績提升和個人管理能力提高,詳見表5。店長希望培訓實實在在,能真正提升門店的效益和自己的管理效率。
除問卷,與店長的溝通,也了解到店長普遍反映,很苦惱不會管理團隊,不能較好地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所以銷售業績上不去,自身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在店長選擇的“培訓方式和培訓時間”的問卷中反饋,店長希望通過案例研究法、參觀考察法和情景模擬等方法,由“實戰性強,豐富的案例輔助”的講師來完成,以達到訓練的目的。店長最喜歡的培訓形式是“內部講師主題內訓”,占到總調研比例的69%,其次為“外派公開課和外聘講師的主題內訓”。對于單次培訓的時間選擇,店長普遍贊成1天的長度,對于更長時間的選擇(2天以上)沒有店長選擇,詳見表6。
四、研究結論
此次所調研的企業是年輕的企業,也是非常具有活力的企業,高層管理者非常重視員工的職業培訓與發展。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全國所有區域的培訓,形成了較完善的培訓體系及培訓資料,但在以下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在即將完成的“店長培訓體系”設計中進一步完善。
1.培訓講師來源和培訓形式單一。擔任企業店長培訓的講師主要是兩種類型,一是人力資源部專職培訓人員,二是上一級管理者。這些培訓講師基本上是企業自己培養出來的優秀員工,培訓講師來源單一,培訓內容“近親”效應明顯,培訓形式集中在講授方式上,較單一。
篇7
關鍵詞: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構建
一、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的內涵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兩個主體之間構建的一種合作模式,屬于辦學層面的范疇。加強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培養質量,有利于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雙主體的積極性,有利于學校關注學生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的表現情況,有利于整合學校與企業資源,實現信息共享的“雙贏”局面。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是屬于人才培養模式的范疇。構建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合川職教中心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能力為本位的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構建的意義
(一)實現學校的育人使命
育人是學校的使命。培養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是中職學校的使命。重慶市合川職業教育中心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社會需求、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技能型人才。為實現這一育人使命,我校改革辦學模式,改革培養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多渠道,全方位的與企業加強合作,實現學校的育人使命。
(二)促進學生的成才
重慶市合川職教中心堅持以生為本,大力發展校企合作,促進學生的成才。通過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運行機制,學生在企業實踐的時間大大增加,有利于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加深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識,提高他們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社會實踐,學生能夠加深對社會的認知,能夠體會到與同事建立合作關系的重要性;同時學生經受實際工作的鍛煉,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責任心和自我判斷能力,使他們變得更加成熟。
(三)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的運行能夠促進學生技能提升,能夠認同企業的企業文化,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能夠使學生第一時間融入企業,為企業提供合適的人才,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構建的途徑
(一)完善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制度有利于對工作的開展進行指導和規范。重慶市合川職教中心通過認真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重慶市合川職業教育中心校企合作實施方案、校企合作具體實施細則、校企合作章程、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十二五規劃、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等,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有利的指導我校校企合作的開展。
(二)完善運行機制
1、開展行業企業調研,撰寫人才培養方案
重慶市合川職業教育中心教師利用寒暑假深入開展行業企業調研。在2012年暑假期間,四個重點建設專業共組建12支調研小組,深入合川及周邊區縣共計100多家企業進行調研活動,跟企業的領導、管理干部、一線職工進行零距離接觸,了解行業的現狀以及對畢業生的要求等,共撰寫近15萬字的調研報告,構建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為學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具有理論基礎和現實基礎的指導意見。
2、開展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構建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是面向就業的教育。為深入分析專業的就業方向,構建合理、科學的課程體系,四個重點建設專業分別開展了典型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分析會,共邀請行業企業的領導、管理干部以及能工巧匠60余人,開展了對本專業所面向的職業崗位及所需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探討,共構建了20課程體系,為課程標準的制定、教材的編寫奠定了基礎。
3、開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構建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
重慶市合川職教中心堅持以生為本,在推進教學模式改革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從學中做、做中學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先后在學校真實生產教學情境中推行項目教學、體驗式教學、雙真教學等中職生活教學方法,構建了“項目+任務”教學模式、“三點式”教學模式、“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雙真”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充分體現了我校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了有效的生活教學課堂,真正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形成了生活教學特色課堂。同時引進企業文化,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企業文化、認同企業文化,為日后進入企業融入企業打下基礎。
4、加大實訓基地建設,建立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堅持職教集團辦學
我校以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項目建設為契機,2012年秋期以來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了校內實訓設施設備,為學生創造了更優越的實訓條件。數控技術應用、建筑工程施工、計算機應用、會計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成效尤為顯著,成為各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中的亮點。四個重點建設專業成立校企合作委員會加強指導,同時,我校牽頭組建了重慶市合川職教集團,區委區府已經授牌,輻射渝、川中高職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為服務國家成渝經濟帶腹地建設戰略作出了貢獻。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比例。
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學校通過建立企業教師工作站、行業企業實踐等途徑,加強教師的技能水平,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構建了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四、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構建的思考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應該貫穿于學校的每一個層面,在辦學模式、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生活德育等每個層面都應該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才能真正的實現育人的使命。
參考文獻
篇8
1.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片面重視職業技能提高。
職業院校特征決定了其素質教育應該突出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一名員工的素質就像一座冰山,呈現在人們視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八分之一,而在水面以下的八分之七是看不到的。我們能見到的八分之一是其知識、資質和技能行為;見不到的八分之七則是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麥克萊蘭認為,如果員工的顯性素質和隱性素質都能夠得到足夠的培育,那么對員工的素質提升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F在,許多高職學院的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習一定的基礎和專業知識外,更多的時間是在接受職業技能的訓練,專門針對隱性素質的培養和鍛煉明顯不足。然而,從前面蒙牛乳業以及許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用人之道中可以看出,企業選人、用人更重視的是隱性素質,這種矛盾是導致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學生素質滿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2.高職院校素質教育活動方式及內容未充分體現職業性。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開展的素質教育活動職業特性不強。在高職院校現在普遍開展的活動中,除“職業規劃大賽”等少數活動可以體現職業性外,其余開展的大多是以提高學生基本綜合素質為主的各類文體活動(如:文藝演出、體育競賽、主持人或演講比賽、板報制作)以及遵紀守法、文明禮儀、愛心慰問等活動,而這些素質教育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大多是各個高職院校學院學生處、團員以及學生會,或是同系統、同地區大學聯合開展,其參與者當然主要是院校師生。因此,這些文化活動無論從活動主體還是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和普通院校甚至與普通高中、初中的素質教育活動相差不大,均未體現出職業院校素質教育應有的職業化特征。
3.高職院校校園缺乏企業文化氛圍。
調查發現,許多高職院校學生真正近距離接觸和感受企業文化是在畢業環節的企業頂崗實習,這個階段的學生大多數在進入企業完成頂崗實習任務后便不再回到校園直接就業。而許多高校校園內則企業文化“空氣”稀薄,使學生在校期間無法隨處看到企業的“痕跡”,聽到企業的“聲音”,聞到企業的“氣息”。因此,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未能通過與企業的近距離接觸,置身于企業文化的氛圍的熏陶之中,也就難以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完成由青年學生向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
二、高職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對接的思路與對策
高職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對接是高職院校通過引進企業文化實現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提升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其目標是學生素質的提高。而任何文化對人的素質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企業文化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提高的影響也必須通過學生長時間、多角度、近距離地“接觸”企業文化才能更好地實現。本文主要從具體可操作的角度提出實現高職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對接的措施和建議。
1.建立高職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對接的機構與制度。
要長期有效地實現高職院校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對接就必須在高職院校設立相應的機構和制度。高職院校可在其學生管理部門下設企業文化中心等機構,設專人負責相關工作,并組建由專業系部及優秀學生參與的工作團隊,同時明確團隊及其成員的工作職責和任務;以專業系部為單位與相關行業知名企業(最好是本地區企業)鑒定校企合作協議,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制定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對接工作的工作目標及考核制度,保證相關工作落到實處,產生實效。
2.開設高職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對接的相關課程。
高職院校應加大職業素質中隱形素質教育的課程比例,除了需要開設德育、體育、文化等提高學生基本綜合素質的課程外,還應開設突出職業特色的職業素質訓練、創業與就業指導、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等課程。其課程中企業文化部分就可以真實的合作企業為案例背景,使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真實地體會和感悟企業的精神文化,了解和認識企業制度文化,領略和感受企業物質文化的影響及作用,使學生在校園內就能夠接觸并了解企業理念、制度和行為規范,提高學生步入企業后的適應能力。
3.開展高職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對接的校園文化活動。
①企業文化進校園開展素質教育活動,將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請進校園宣講企業文化及企業的用人之道,幫學生明確職業目標、樹立職業理想;將企業的先進人物和英雄人物請進校園,通過報告會、故事會等形式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意識;將本學院校畢業的企業優秀員工請回校園與在校學生座談交流,讓在校學生真實感受成功就在自己身邊,而良好的職業素質是事業發展和成功的必要條件,使學生在樹立信心的同時明確努力方向。以專業系部及其合作企業為單位,建立企業文化墻,將展示企業使命、奮斗目標、企業精神、價值觀、經營管理理念的口號標語、企業物質文化圖片等作為固定的內容放上去,同時與企業同步不斷更新公司動態、活動消息、新獲榮譽、先進人物事跡等的內容,使學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且動態地接受企業文化的影響。②學生深入企業接受企業文化熏陶,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應充分利用學生頂崗實習機會,在學生企業頂崗實習考核環節中增設企業文化調研的內容,通過要求學生上交企業文化調研報告等形式促進學生有意識地深入了解企業的企業文化,體會企業文化對企業員工職業素養的作用及要求,更快地融入到企業環境中去。此外,還應組織在校學生開展以企業文化為主題的企業參觀活動,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展示企業發展與成就的展覽室等物質文化建設成果,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進對企業及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拓寬學生的眼界;積極組織參與企業宣傳及慶典等活動;配合開展以企業文化為主題的有獎征文、演講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在校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和理解。③校企合作開展活動共建校園及企業文化,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共同制定校企文化活動計劃,聯合開展文藝、體育、娛樂、宣傳、競賽等多種方式的活動;也可以組織學院學生或企業員工參與對方的文化活動(例如:企業可以組隊參與到學院定期舉辦的體育運動會、新生匯演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傳播學校和企業的組織文化,增強組織凝聚力,豐富企業員工和學院學生的文化生活,還能更好地培養參與者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等良好的素質品質,提升學院學生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篇9
關鍵詞: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目標;方法;經驗
中圖分類號:F270.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9-0202-03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解決當前中國勞動力結構性的短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以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培養和提高中國勞動者的政治、文化素質,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知識水平,為促進社會和諧和國民經濟持續穩定高速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淀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成果,它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世界觀的樹立、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傳承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企業經營理念、價值觀念、管理方式、行為準則。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可以看出來,企業文化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近幾年來,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積極引入企業文化,進一步夯實校園文化的基礎,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為載體,幫助大學生重構人格,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發揮企業文化在培養員工的行為規范、責任感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優勢,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建立在生動的職業基礎之上,校園文化充滿生機活力,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進一步發揮了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工作目標與思路
融合企業文化建設高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要著眼于企業文化對職業人的要求,立足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在企業文化與高校校園文化的交匯點上,建設具有時代特征、高職特色和本校特點的校園文化,服務于促進大學生走向社會、適應企業的進程。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交匯點就是兩種文化對接的接口,是連結兩種文化并使之順利過渡的橋梁。通過兩種文化的有效對接, 使學生加深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對企業的認同,使高校畢業生具備現代職業人的基本素質,為高校培養與企業和社會無縫對接的人才服務。
(一)建設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校園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作為文化的客觀載體,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高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不僅要考慮到美化校園、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弘揚光榮傳統、發揚奮發向上精神的主旨作用,還應注意到學生未來職業的特點,加強企業文化所要求的職業環境的布置和氛圍的渲染,努力使學生接觸到與以后的實際工作崗位、生產現場十分相似的職業環境和氛圍。建設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校園物質文化,可以從兩個層面入手:一是整體的物質文化規劃,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積極吸收企業文化的有機成分,如企業對職工的行為規范、質量理念和體現企業文化精神的經典標語,引入校園文化,加以張貼、宣傳和運用;二是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過程中,建設帶生產性的實訓或生產基地,把企業的操作規程、勞動安全制度等引入基地,建設一批具備企業文化特點的教學實訓基地。通過精心設計高職校園物質文化,注意營造濃郁的企業文化氛圍,構建突顯職業教育的學院校園物質文化。
(二)建設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校園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包括各種規范要求和規章制度,我們在進行學院校園制度文化的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嚴格完整的規章制度和組織紀律對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培養和鍛煉學生嚴謹治學精神等的作用,而且要考慮到高職校園制度文化與企業制度文化的配套與內容的銜接,強化各項規章制度的權威性和強制性,為學生畢業后適應更嚴格的企業制度做好心理準備。也就是說,校園制度文化的建設要結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和考核辦法,建設一整套與企業接軌的、科學的大學生管理規范和評價體系,將制度內化為學生的信念、覺悟和習慣。
(三)建設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校園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兩種文化對接的關鍵。絕大多數企業對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識和技能,而是敬業精神、團隊意識、吃苦耐勞精神、責任感等職業道德素質。高職院校企業文化的建設首先要以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大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科學的價值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質。同時要主動吸企業的經營觀念、企業精神、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等企業精神文化,形成一套以現實社會和企業需要為參照系的價值標準、道德和行為準則,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社會責任感、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二、方法與路徑
近幾年來,我們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立足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積極探索結合企業文化來構建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子,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大學生的職業能力素質培養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開展區域企業文化調研,整合企業文化資源
顯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融合企業文化,首先要對企業的文化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和認識,這就要求我們要從企業文化的調研和學習入手。高等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目的主要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是以適應相關崗位群為依據的,因此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地區性和行業性特點較為明顯,近二年來,我們在珠三角地區分行業進行企業文化調研,并在這個基礎上對行業的企業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注:這里所指的企業文化整合,就是指有意識地對同一地區或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的文化傾向或文化因素通過有效地整理,將其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過程,是文化主張、文化意識一體化的過程)。目前已初步完成了服裝、動漫、物流等行業的企業文化的調研報告。
(二)初步建成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校園物質文化
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非常重視引入企業的物質文化,重點是在兩個方面進行實現:一是將企業對職工要求的行為規范、質量理念和體現企業文化精神的經典標語張貼在校園里,如“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告訴學生工作精益求精的重要意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則為學生揭示了工作中發揚團隊協作精神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在校園的各個角落中耳聞目睹,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二是在專業實驗實訓室的環境布置上,模擬企業實際生產流程,將企業生產現場要求的操作規程、勞動安全制度上墻等,通過精心設計,注意營造濃郁的企業文化氛圍,達到環境育人之效,如我院的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服裝設計與生產基地、物流基地、計算機軟件實訓基地等。
(三)初步建成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大學生管理制度
對大學生的管理,是通過大學生對學校的辦學理念、管理制度、行為規范的認同,并內化為自己生活、學習、為人處事的準則來實現的。我們積極探索和引入企業文化來創新大學生的管理模式:以大學生的行為規范作為切入點,參照企業員工的管理模式,制定班級規章制度,對學生的衣著、舉止、出勤等做出大家認同的規范并嚴格執行;重新評估大學生的評價體系,參照企業對員工的評價辦法,制定大學生個人業績表,從德、能、職、勤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過程評價;學習企業在用工制度上的競爭機制,在學生干部的選拔、獎、助、貸等方面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通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已建立并實施一整套大學生管理及評價體系。
(四)融合企業文化,提高工學結合的水平
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目的就是要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企業生產過程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直接體驗企業的生產氛圍,掌握崗位技能。很明顯,要達到工學結合的教學效果,在各種形式的工學結合實施過程中,融合企業文化就非常重要,因為只有融合企業文化,才能使工學結合的全過程與企業實際的生產過程不單形像,更加神像,從而提高工學結合的水平。近年來,在開展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特別重視企業文化的融匯:一是對各類實訓或實習基地的軟環境建設,充分利用企業文化的調研成果,聘請企業有關專家,精心進行規劃和設計,引入企業的精神文化,力求建設一個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學院所有的實訓基地都張貼有安全生產、管理格言、企業口號、名言警句等宣傳標語或教育圖片,如“安全生產是企業的生命線”、“強化管理,精益求精,鑄造品質”、“忠于公司、忠于職業、忠于人格”、“團隊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等等。二是大力加強實踐性教學改革,學院成立實踐教學辦公室加強管理,積極引入企業的管理文化,進入基地實訓的大學生,實施“準員工”身份管理;對于任務驅動或項目導向的課堂教學,借鑒企業的團隊管理方法,引進企業的目標責任制和員工考核辦法。三是“筑巢引企”,先后將廣州百越動漫有限公司研發部、環球旅游公司,福田服裝公司引入學院,企業的研發部、生產設備和正式員工進入學校,也直接地把企業的文化帶進校園。
(五)在大學生的二課堂活動中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
近年來,學院和各系積極拓展大學生二課堂活動,通過企業贊助、校企聯合、科技文化下企業等形式,大力開展各種文藝演出、產品、節日聯歡會、演講比賽、技能競賽等大學生二課堂活動,滲透企業文化氣息,建立了一批行業或企業參與或冠名的校內大學生的品牌二課堂活動或社團活動,如服裝展演、口語大賽、金牌導游大賽、禮儀隊等,在大學生的二課堂中彰顯企業文化。
三、經驗總結
(一)融合企業文化是建設高職特色校園文化的必然要求
校園文化是高校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淀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成果,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企業經營理念、價值觀念、管理方式、行為準則,企業文化就像一只無形的手,凝聚全體員工的力量,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企業得以生存和不斷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適應現代企事業單位要求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要求我們要牢固樹立與經濟社會保持緊密聯系的辦學理念,積極了解和引進現化企業先進的生產管理理念,并融合到大學校園文化中來,使我們的校園文化具備大學精神和濃厚的區域經濟的氣息,形成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校園文化。
(二)引進企業文化是提高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水平的必然選擇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流模式,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改革,結合企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把企業文化結合進來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才有了靈魂,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否則,沒有文化,沒了企業的味道,人才培養模式只是換湯不換藥,工學結合就只是一句空話,教育教學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工學結合的各個環節,主動引進企業文化,既能對學生進行崗位專業技能培養,同時通過企業文化的熏陶,加深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識,了解相關行業企業的文化特點,認同企業文化,增強了高職大學生對企業環境和職業崗位群的適應能力。
(三)借鑒企業文化是培養高職大學生職業能力素質的有力保障
高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際上就是大學生的職業能力素質,大學生的職業能力素質培養,不但要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為載體,幫助大學生重構人格,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同時也要積極吸納企業文化,發揮企業文化在培養員工的行為規范、責任感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優勢,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在生動的職業基礎之上,促進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的職業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需要指出的是,大學生管理融合企業文化,并不是不要學校的規章制度,而是我們在制定規章制度和實現管理的過程中要積極吸納企業文化的好的經驗和方法,使大學生的管理模式生動化,人性化和具體化,在管理中育人,在管理中接受具有企業特色文化的教育,這對于高職大學生從“大學生―準職業人―企業人”的角色轉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話[N].人民日報,2005-11-14(2).
[2][美]斯坦利?M.戴維斯.企業文化治理與改造[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3][日]松本厚治.企業主義[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97.
[4]余祖光,李術蕊.職業院校文化發展的新動向[J].教育與職業,2005,(12).
[5]段偉.大學生素質教育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篇10
首先我代表*集團董事長*、總經理*以及5000名職工向各位領導親臨*調研指導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
我們*集團創建于*年,是全國獨立*行業的“旗艦企業”,是全國民營企業納稅第一大戶,是*省政府確立的三大方陣企業之一,已形成集“原煤洗選、煉*工、自備發電、物流商貿、鐵路發運、煤氣外供、自營出口”等為產業鏈條的大型煤*加工企業。企業的產業規模、技術裝備、社會貢獻、環保建設、管理水平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為運城、*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企業廉潔建設文化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企業核心經營理念的重要體現。加強企業廉政建設工作,建立企業廉潔文化,不僅僅是企業生產經營的現實需要,更是一個企業實現健康有效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動力保障。*集團作為*省的大型民營企業,作為有著30年發展歷史的大型企業。要想科學持續、穩健和諧地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抓好企業廉政建設工作,積極發揮廉潔文化的基礎作用。下面我就公司廉政建設方面的工作向大家做簡要匯報。
近年來,我公司在廉政建設工作中,始終緊緊圍繞“加強思想作風建設,保障企業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積極有效地探索非公有制企業的廉潔文化建設之路,通過實施“三大舉措”,深入推進黨內紀律教育和機關作風建設,有效地促進了黨風政風好轉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為加快建設“百年*、和諧家園”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和作風保障。
所謂“三大舉措”:
一是完善機構,健全制度。20*年,公司就組建成立了監察審計部和黨委紀委組織機構,配備了專業管理人員,強化管理職能,加強企業內部監察審計。先后制定了《廉政建設六項規定》、《三級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制度》、《員工思想教育制度》、《領導班子建設規定》、《管理干部誡勉談話制度》、《監察審計制度》、《廠務公開制度》等。
比如,我們從管理程序入手,對涉及人事、采購、營銷、質量等容易滋生腐敗、違規違紀的關鍵崗位,實施重點防范,嚴把“選好人、用好人、激勵人”三道關,不斷強化監督,理順程序,規范流程。針對這些重要崗位的員工在考核上崗時,堅決要求做到“作風正派、公私分明、熱愛*、嚴格自律”。從人員素質、規章制度到監督考核都做到了全方位、立體化的保障,筑起一道道企業反腐倡廉的“防火墻”,有效預防和管控了企業的內部腐敗。
二是以人為本,宣傳造勢。建立良好的廉政文化,需要堅持廉潔自律,弘揚正氣,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文化支撐。*事業走過了30年的發展歷史,我們始終倡導并發揚“廉潔奉公、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20*年,圍繞“以人為本,構建百年和諧*”企業愿景,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廉政文化納入企業文化之中,提出了“事前預防、照章督察、懲前毖后”的監察理念,防微杜漸地開展員工廉政文化教育工作。由此不斷增強企業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增強員工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促進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全面發展。公司充分利用《*之窗》內刊、《*之聲》廣播、網絡、宣傳欄、黑板報等媒介對廉政文化、規章制度進行廣泛宣傳。通過舉辦各類廉政文化演講比賽、紅歌會等健康向上、積極有益的活動,營造氛圍,弘揚正氣。還比如,我們每年都組織黨員干部和各單位、各部室領導班子到河津及運城、延安的革命教育基地、黨建先進單位、廉政建設警示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使廉政文化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最佳效果,這些生動活潑、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廉政文化建設活動,不僅豐富了企業職工的文化生活,又提升了企業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把黨關于廉政建設的要求,融入到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和員工的日常生活中,從而在職工隊伍中營造出了“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優良文化習俗。
其次公司在廉政建設上,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杜絕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堅持走群眾路線,建立并實施了舉報獎勵制度、管理干部提拔任用、民主推薦、公開選拔制度和工段長競選上崗制度,通過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監督體制,堅持年中、年末兩次領導干部民主測評制度,把各項管理工作始終置于員工的監督之下,使公司管理經營始終處于“*作業”,為扼制違法違紀的行為,弘揚*的廉政文化構建起了良好的制度平臺。
比如,為了加強廉政建設、人員自律,確保公司各項經營活動規范運作,提高關鍵崗位人員的自律能力,每年公司都要求廠部、車間、科級三級領導干部層層簽訂《廉政建設責任書》,重要崗位員工人人寫出《廉潔自律保證書》,一般員工做到有廉潔承諾。通過個人保證和責任承諾,有效加強隊伍建設,強化了內部管理,防止因管理失控、行為失范而發生違法、違紀、違規行為,從源頭上杜絕腐敗行為。
三是深入調研,問計于民。近年來,我們每年開展一次“管理干部下基層調研活動”,通過深入一線,體驗生活,面對面與職工交流溝通,向基層職工廣泛征求意見建議,不斷改進管理干部的工作作風,增強大家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尤其是在今年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公司黨委組織全體黨員和科級以上干部,深入車間、工段生產一線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并針對企業實際擬定了20個課題,要求運用科學發展觀研究探討企業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破解生產經營中的難題。共寫出調研報告120多份,內容涉及企業發展思路、結構調整、企業管理、生產經營以及員工思想作風建設等各個方面,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決策參考。
我公司經過近年來的積極推進,企業的廉政文化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公司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識不斷深化,工作氛圍逐步形成,成效逐步顯現。雖然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是非公企業的廉政文化建設還屬于探索階段,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問題,還請各位領導對我們的工作給予批評和指正。
- 上一篇:公共資源交易調研報告
- 下一篇: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報告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業償債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