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技術范文
時間:2023-03-18 15:41: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翻譯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計算機輔助翻譯 翻譯教學 機器翻譯
計算機輔助翻譯起源于機器翻譯,在學術界通常將其發展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初始期、沉寂期和繁榮期。美國科學家韋弗和英國工程師布斯率在1946年,即電子計算機發明出來后不久,首先提出應用用計算機進行翻譯,隨后其他一些西方國家紛紛建立相關的研究機構和設施,召開國際會議。美國語言自動處理咨詢委員會(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簡稱ALPAC)在1966年的報告,認為機器翻譯的嘗試是失敗的,認為其沒有發展前景,機器翻譯由此邁入蕭條期。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語料庫等其他新興研究方法的出現,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邁入一個新時期。
1、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
計算機輔助翻譯綜合運用了語法分析式翻譯、機器記憶式翻譯和人際交互式翻譯等多種翻譯手段,把譯者從機械、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譯者便可將主要精力投入翻譯工作本身,不必再做排版等繁瑣工作。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在國外發展時間較長,從事相關翻譯記憶軟件開發工作的廠家很多,比如Trados、IBM Translation Manager、TransStar Déjà V、WordFisher等。其中被廣大翻譯公司廣泛使用,在中國高校翻譯實踐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是德國的TRADOS(塔多思)。與國外翻譯軟件行業相比,在中國國內CAT的概念還不被大家廣為接受,特別是在高校中,很多人還停留在對翻譯行業的最初理解中,不了解翻譯行業的最新動態及行業從業人員的相關技術要求,人才培養方面存在閉門造車的現象。國內從事CAT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的機構并不多。翻譯軟件無疑會幫助譯者提高翻譯效率,有人做過計算,一名中級譯者平均每天的翻譯量大約為5000字左右,但是如果譯者可以熟練使用主流的翻譯軟件的話,其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一倍,達到每天10000字的翻譯量,但前提是譯者必須掌握相關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并熟練操作常用辦公軟件,掌握網絡資源的檢索和獲取等相關知識。CAT雖說為翻譯提供了平臺,但其自身存在諸多不足。比如對文學翻譯便顯得束手無策,CAT的翻譯對象要求是相對程式化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效率。CAT只是譯者進行翻譯工作的一個輔助工具,翻譯的主體仍然是譯者,最終決定翻譯質量的仍然是譯者,在這一點上與傳統翻譯一樣。
目前我國的翻譯教學注重理論教學,理路與實踐脫節現象嚴重,沒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因為翻譯本身是一件實踐性較強的工作,沒有翻譯實踐實際就是紙上談兵,對于學生將來走上翻譯工作崗位來說是巨大的損失。較大規模翻譯公司對自己的從業人員的要求是掌握幾種主流的翻譯軟件,如果高校翻譯專業,特別是筆譯專業畢業生不能達到相關要求,對于其就業來說有較大的影響。與此同時,翻譯軟件中的絕大部分是由從事計算機專業的相關人員研發出來的,其對翻譯工作本身缺乏了解,由此導致翻譯軟件的一些功能在其設置上還不太實用,不能很好地滿足譯者的需求,產品的開發與最終用戶的需求之間有縫隙,二者之間的結合不盡完美。
2、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國際上從事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比較成功的大學,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僅從事包括機器翻譯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研究,而且高度重視對翻譯技術和翻譯工具使用的教授。與之相比,中國的高校在其所開設的翻譯課程中很少涉及一些新技術、新工具的使用,或者因為缺少相關師資或設備無法開展相關教學。在一些高校機器翻譯和翻譯技術的教學依然是一個相對比較陌生的概念,有的學校為了招生,在不具備開設先關課程的情況下盲目開設專業,導致從事相關教學的教師盲目上馬,甚至現學現賣。中國的一些高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資金的瓶頸。購買一整套最新版的SdlTrados翻譯服務軟件需要花費上萬元,另外要購買相關的服務器等相關產品,綜合起來一套能滿足十名學生同時上課的教學設備的軟件話費就需要幾十萬元,這對很多學校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翻譯軟件需要不斷升級,那么學校的設備和軟件就要持續升級和維護,這會產生一筆不小的費用。而現在所面臨的實際情況是計算機輔助翻譯專業相對來說不受重視,資金得不到保證。
近年來高校與翻譯公司的往來變得更密切,高校邀請翻譯公司的人才走進高校,為翻譯專業的學生講授相關翻譯技術及行業最新動態的課程,使翻頁教學工作緊跟時代步伐。高校可以成為翻譯公司的人才培養基地甚至是合作伙伴,利用高校的人才優勢為客戶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務。承擔翻譯教學任務的教師除了教學工作之外,往往還有各自的科研項目,教授CAT課程需要兼通語言文化、信息技術及行業管理等專業知識,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從事CAT教學的教師有相當一部分并沒有接受過相關的教育,也沒有相關的從業經驗。這就要求我們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以使其盡快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同時要邀請既有實戰經驗又有翻譯能力的專家對師資隊伍作必要的補充。
參考文獻:
[1]呂立松,穆雷.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與翻譯教學[J].外語界,2007(3):35-43.
[2]張政.計算機翻譯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篇2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3―0045―02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和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以及對外合作與交流的不斷發展,市場對翻譯的水平、速度與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人工翻譯往往進行大量重復工作,耗時耗力,難以實現翻譯行為的高效率與高質量。上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的進步推動著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長足發展。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今時代,便捷有效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簡稱CAT)已經成為翻譯市場的寵兒,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作用。
然而,傳統的翻譯教學嚴重脫離了當前的翻譯市場需求,學生沒有機會了解和應用CAT技術并進行實踐訓練。為了實現準確高效的翻譯,學生應該熟練應用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由此,翻譯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優勢
計算機輔助翻譯主要通過術語管理系統來規范術語,建立譯員使用的術語庫、資料庫等,以避免重復勞動,減少勞動強度與翻譯時間,保持術語翻譯的一致性與規范性,顯著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輔助翻譯強調人機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即在計算機翻譯轉換過程中,遇到語言結構歧義時,允許人的介入。譯員根據中英文語言差異進行后期編輯與語言潤色優化,使譯文更為精準。
當前,翻譯公司更加重視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如Trados、Wordfast、雅信等主流翻譯軟件)的應用,要求譯員熟練掌握該技術的操作與工作流程,實現統一的翻譯協作,確保翻譯質量與效率。
(一)節省時間與人力
翻譯記憶庫(Translation Memory)是計算機輔助翻譯發展中成效最為顯著的技術。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的累積爆炸式擴展,單薄的人力難以在極短時間限制之內完成極為龐大的翻譯任務,此時翻譯記憶庫的作用就彰顯出來。翻譯記憶庫建立用戶自定義的語料庫,該語料庫可以自動存儲譯員翻譯后的內容。當遇到重復或高度相似的短語、句型和篇章時,翻譯記憶庫則會搜索已保存的翻譯,然后根據計算機輔助匹配技術(Computer Aided Match)自動提示用戶循環使用記憶庫中最接近的譯法,給出相應的翻譯文本供譯者參考,譯者可以根據需要采納、編輯或舍棄計算機提供的參考譯文。
翻譯記憶庫不斷存儲新的翻譯內容,重復利用已有的翻譯,節省了翻譯時間,避免了重復工作,極大地提升了翻譯效率與速度,為譯者提供了更為靈活的空間,也為譯員高效、準確、保質保量地完成翻譯任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同時,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使譯者利用網絡囊括無限資訊的優勢,獲取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即時了解和把握各類學科術語的意義,找到相應的翻譯對等用詞,進而節省大量的時間與勞動。翻譯工作中重復性的機械勞動交由計算機處理,譯稿最終由譯員根據篇章整體要求進行取舍與定奪。
(二)實現翻譯協作
若想在規定時間內,在擁有充足人力資源的條件下,對龐大的翻譯文本進行保質保量的翻譯活動,必須依賴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對整個翻譯行為實施先進科學的分析整合。傳統人工的翻譯協作弊端不言而喻,其表現為翻譯過程很難做到量化分析,術語翻譯的統一性難以實現,翻譯質量無法監控,翻譯標準難以規范,使得翻譯協作中的譯稿整合耗時耗力,最終影響翻譯項目的時效性與質量。
翻譯記憶技術能夠對翻譯項目進行管理與分配,有利于多名譯者基于術語庫進行翻譯合作管理,實現多人術語翻譯標準的統一與規范,使翻譯協作達到理想效果。在計算機輔助翻譯協作模式下,翻譯輔助軟件設置的局域網為多名譯員提供共享記憶庫,對不同譯員的翻譯風格進行協調,并加強譯員間的資源共享與合作交流,確保術語的統一與標準化,進行高效的翻譯項目管理與合作翻譯。
現在的翻譯技術還處于輔助人工翻譯的階段,雖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翻譯效率與質量,但在文體、風格、語言差異等方面,還存在局限性,難以達到人工翻譯細致入微的精準翻譯水平。因此,計算機技術僅僅提供翻譯記憶庫與術語庫共享,無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譯。但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計算機輔助翻譯瑕不掩瑜,有利于規范和統一譯文,自動監控翻譯質量,實現專業術語翻譯的準確與嚴謹性。隨著計算機翻譯軟件的不斷更新與完善,翻譯過程得到細化,翻譯標準得以規范,輔助翻譯技術將成為翻譯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提升譯員翻譯質量與速度。
二、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探索
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早已受到翻譯市場的歡迎與應用,能否熟練操作翻譯軟件成為了翻譯專業畢業生成功步入翻譯行業的必要條件之一。然而,在實際翻譯教學中,由于教學理念的落后,教師要么重翻譯理論學習輕翻譯實踐,要么過于重視文學翻譯而使得翻譯教學內容缺乏時效性。學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與實踐,畢業后無法滿足市場的要求,他們對于翻譯任務難以處理得當,雖然耗時耗力,但翻譯質量卻不盡如人意。
翻譯市場的需求決定了翻譯人才的培養方法與評價標準。引入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模式,建立更為完善的校企合作培養機制,提高學生的翻譯實踐應用能力和專業素質,最終培養創新型翻譯人才,推動翻譯行業的繁榮發展。學校可以將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納入翻譯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聘請資深翻譯技術人員對翻譯專業學生進行培訓,使其熟練掌握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相關的術語管理和翻譯技術。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實現資源互補,設立計算機輔助翻譯平臺體系和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熟練操作翻譯技術的能力,提高翻譯實踐水平。學校應該制定詳細的合作方案,確保實訓基地的翻譯實踐活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為學生向職業角色轉換提供必要的鍛煉環境。同時,應保證人才培養目標與行業需求相匹配,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為畢業后進入翻譯行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翻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可以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的需要,結合翻譯行業市場運作模式,為學生創造真實的翻譯工作機會,使其在實踐中了解必須具備的素質要求,感受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在翻譯管理方面的卓越功效。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專業技能,而且在翻譯協作、組織應變能力、團隊意識、職業道德等方面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培養出過硬的譯員素質與職業能力,在將來的翻譯工作崗位上發揮出良好的水平。
在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中,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翻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有利于學生拓展翻譯實踐能力,把握翻譯行業發展趨勢,在實踐中發現自身不足之處,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翻譯行業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保質保量、快捷有效的翻譯是當今社會的迫切需求,效率與質量成為翻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純粹的人工翻譯耗時耗力,難以協調統一協作翻譯行為,無法應對日益增長的翻譯需求,由此,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成為不可替代的重要翻譯工具,減少了重復勞動,確保了翻譯的高效與質量。為保證人才培養目標與行業需求相一致,本科院校在翻譯教學中應該重視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計算機輔助翻譯實訓基地,不斷推動翻譯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彬,郭紅梅,國曉立.21世紀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J].山東外語教學,2007(04).
[2]靳光灑.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論析[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0(06).
[3]陳誼,范姣蓮.計算機輔助翻譯――新世紀翻譯的趨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12).
篇3
關鍵詞: MTI 翻譯技術 翻譯技術課程 現狀與思考
1.引言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交流的不斷增長,不少企業和研究機構動輒提出百萬字的翻譯項目已是常事,一個人、一支筆、幾本字典的小作坊已經完全無法滿足要求,翻譯市場迫切需要精通信息技術的翻譯人才。根據王華樹(2012)對國內三大招聘網20家語言服務公司相關翻譯招聘的調查,專職翻譯除了要有過硬的語言技能之外,還要熟練使用計算機及各種辦公軟件,熟練使用Trados等CAT工具。苗菊、王少爽(2010)在對60家翻譯公司的招聘信息調查中也發現,86.67%的公司要求翻譯人員具備嫻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而國際上早已如此,Reuther(1999)在對歐洲翻譯市場的調查報告中提到,翻譯市場缺乏合格的信息技術人才,翻譯人員在學校中很少能學到和掌握有關語言的信息處理技術,主要依靠在工作中積累,企業對翻譯人員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變得必不可少。
如果說高等學校對人才的培養要緊跟市場的發展變化,那么在市場看來,我國翻譯人才的培養不容樂觀。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求,200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宣布設置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簡稱MTI)。而在2009年,教育部決定擴大應屆本科畢業生全日制攻讀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學位范圍,最終要實現與學術型研究生互為50%,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提供了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黃友義,2010)。從2007至今已有相當數量的MTI畢業生進入了職業翻譯市場,那么社會對這批MTI畢業生是否認可呢?王建國、彭云(2012)的調查發現,被調查者中認為通過MTI培養出的高級翻譯人才所占比例不超過20%,50%的翻譯用人單位負責人認為MTI畢業生的主要問題是實踐能力不夠,總的來說,社會對MTI畢業生的認可度還有待提高。實踐能力不夠,究其原因,除了翻譯教學中對細分行業(如科技、法律、經貿等)翻譯訓練不足之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高校對翻譯相關信息技術,即翻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MTI畢業生對在翻譯現代化的新環境中開展翻譯、審校、質量管理、項目管理、本地化服務等的流程了解不夠,認識不清,不會借助信息技術提高翻譯效率。要求企業對其進行二次培訓,又會增加運營成本。我國MTI教育中之所以會出現翻譯技術課程落后于市場的現象,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筆者將結合所在學校和其他高校MTI教育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思考對策。
2. MTI教育中翻譯技術課程的地位
截至2013年,全國具備MTI學位授予權的高校單位一共有159所,其中第一批培養單位15所(2007年),第二批25所(2009年),第三批118所(2010年),后來吉林華橋外語學院也獲批加入其中。《關于轉發的通知》(學位辦[2007]78號文)的附件《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以下簡稱《培養方案》)中對MTI的課程給出了指導性建議,計算機輔助翻譯(翻譯技術)被列為選修課,即各培養單位可根據自己的培養目標與師資特色確定。截至2009年,40所高校中開設翻譯技術課程的不過五六家(張霄軍,2010)。截至目前,筆者瀏覽了多家具備MTI授予資質院校的網站,發現在其公布的MTI培養方案中均提供了翻譯技術課程,但多遵照《培養方案》規定為選修課,只有北京大學將翻譯技術實踐基礎課程規定為限定選修課,南京大學雖然將語言與翻譯技術課程規定為必修課,但只針對語言學和翻譯研究方向的碩士及博士生開設。課程的開課時間也有先有后,如筆者所在學校規定第一學期開始選修翻譯技術課程,山東大學規定秋季開課,同濟大學規定春秋季開課,而南京大學在MTI課程設置中則規定在了第五學期。
從整體來看,MTI教育與MA教育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同質化,MTI沒有體現其應有的特色和初衷,最大的表現就是仍將翻譯專業理論課程作為必修課,而將翻譯技術等翻譯實踐課程作為選修課,人為地讓本該成為MTI核心特征的課程降低了身份。從根源來看,提供MTI教育的機構多為各高校的外語學院,這些院校多年以來一直保持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傳統,觀念一時無法迅速轉變,與社會有脫節現象,較少關注當前翻譯行業的新變化,導致翻譯技術這一類翻譯相關的實踐課程開設不足,即使已經開設也并不引導學生選修,因此很多MTI畢業生連翻譯技術的定義也不甚明了。
事實上,國外高校在翻譯技術教學方面一直居于前列,許多高校均對翻譯類研究生和博士生開設了翻譯技術課程,如英國的利茲大學、斯旺西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和諾丁漢大學,其中利茲大學研究生培養計劃要求學生至少掌握一種翻譯軟件,計算機輔助翻譯開課時間跨兩個學期,且為必修課,另外還開設了其他翻譯技術的選修課程(張霄軍,2010)。可喜的是,國內北京大學利用其特殊優勢走在了其他高校的前面,專門開設了CAT碩士專業,將翻譯技術提高到了學位高度。
既然翻譯技術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翻譯行業的必然趨勢,正如國際作家集團的主要創始人 Jost Zetzsche博士在第世界翻譯大會首場發言中強調的那樣,計算機雖然不會代替人工翻譯,但后者將會被計算機與人的組合所取代,那么我們的MTI教育就應該有足夠的前瞻性,培養學生對翻譯技術的興趣和認識,鼓勵他們熟練掌握翻譯相關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使其緊跟翻譯技術的發展,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就業籌碼,又可以降低用人單位的培訓成本。如果說過去翻譯行業的主要要求是“準”的話,那么現代翻譯行業的新要求就是“快”、“準”、“穩”,反映在翻譯教學中,就是通過增加翻譯技術課程實現(如圖1所示)。《培養方案》畢竟為指導性方案,各高校不必照搬,而應多聯系翻譯產業實際,突出培養職業能力,注重實用性課程的設置,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穆雷、王巍巍,2011)。筆者認為翻譯技術課程應該仿效北京大學規定為限定類選修課,甚至必修課,提高其課程地位,至少也應該鼓勵引導學生重視和選修這類課程。
3.翻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材)
翻譯技術課程在我國剛剛起步,還處于探索階段,教學經驗不足,教學內容不系統。首先對于翻譯技術的概念,一直沒有統一的定義,似乎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計算機技術或信息技術都可以歸類于翻譯技術,如機器翻譯、翻譯記憶、術語管理、本地化工程、電子詞典、語料庫、雙語對齊、桌面排版、CAT工具,等等。國內外學者曾經嘗試對翻譯技術進行了分類,如Hutchins與Somers(1992:148)按照機器和人的參與程度,將翻譯技術分為四類:全自動高質量(機器)翻譯(FAHQT/FAHQMT)、人助機譯(HAMT)、機助人譯(MAHT)和人類翻譯(HT)。但Quah(2008:20-21)認為,這四種分類的界限正隨著翻譯技術的發展而變得模糊。例如,作為主流CAT工具之一的 Trados已經集成了機器自動翻譯系統,如果其自身的翻譯記憶系統足夠強大,也可以視為人助機譯甚至全自動機器翻譯系統。這種分類在現在看來過于籠統,甚至過時,顯然不適合用于確定翻譯技術的教學內容。
國內王濤、鹿鵬(2008)將翻譯技術分為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 tools)、機器翻譯工具(computer translation tools)、一般工具(general tools)和電子資源(electronic resources),各個分類又可以分為若干子類。這種面向譯者的分類似乎更有利于確定翻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但是由于翻譯技術屬于信息技術這一特殊范疇,其飛速的發展同樣要求我們及時對各種具體分類和教學內容做出適當調整,即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翻譯技術課程教學的內容。另外教學內容也應該考慮到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學生能力、技術本身的難易程度等。
鑒于多數翻譯公司在招聘信息中均明確要求掌握至少一種CAT工具,而熟練掌握CAT工具也有一定難度,所以可以將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類作為翻譯技術的核心課程。該分類下的翻譯記憶系統、術語管理系統、對齊工具和軟件本地化輔助工具等已經成為某些CAT工具軟件的核心部件,可以結合某一軟件進行講解和演練(考慮到Trados的市場占有率、強大的功能和開發團隊,這里主要以Trados為主)。另外主流CAT工具軟件版本更新較快,要注意考查翻譯行業的使用情況,選擇較新且性能穩定的版本,例如Trados可以選擇最新的2011版,同時考慮到2007的用戶量,要對兩者進行比較和評析,而2009版由于性能不夠穩定可以忽略。軟件本地化工具、網頁本地化輔助工具、字幕輔助翻譯工具和桌面排版(DTP)工具實際上都屬于產品本地化工程的范疇,而且前兩者均要求較高的計算機能力,可以針對學生的能力和興趣選講。
機器翻譯工具目前雖然已經進入商業化,但是其可用性和適用范圍并不理想,學生只需要簡單了解其原理和現狀就可以了,而且目前主流的CAT工具軟件和一般工具中的電子詞典也已經集成機器翻譯功能,可以在前兩者的講解中介紹如何設置和利用機器自動翻譯功能。
一般工具類包含的工具軟件種類繁多,可以考慮經過翻譯實踐檢驗的常用軟件進行講解。這類軟件通常規模較小,功能較單一,隨著版本變化和大型軟件的擴展,有一些已經淘汰或者被其他軟件集成,如拼寫檢查工具、字數統計工具、光學文字識別工具,等等。
電子資源類主要包括電子詞典、電子百科全書、網絡搜索引擎、單雙語語料庫等。這一類工具主要是輔助翻譯查詢參考資料,通常以教授學生搜索翻譯相關信息資源的能力和技巧為主。談到語料庫,筆者認為只要讓學生知曉其概念和目前有利用價值的知名語料庫,明白它與翻譯記憶庫之間的關系,學會檢索語料庫的技巧,至于語料庫語言學理論、語料庫的創建與工具,以及其他應用,如幫助改進機器自動翻譯,利用語料庫研究翻譯語言特征、譯者風格、翻譯規范等,應該屬于學術研究范疇,初學者可以忽略。
圖2展示了筆者所在學校翻譯技術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考慮到本校學生絕大多數為文科背景學生,且計算機水平不高,筆者根據多年翻譯經驗對難度進行了調整:
最后要提到的是,國內可以見到的翻譯技術相關教材主要有三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引進的《譯者的電子工具》①,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引進的《翻譯與技術》②,以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輔助翻譯》③。教材的選擇范圍較小,而且由于教材編寫時間和信息技術更新換代,第一本所講述的內容多數已經過時,第二本側重于理論闡述,第三本是國內較為時鮮的綜合教材,遺憾的是其中介紹的不少軟件已經出現了多次更新,因此翻譯技術課程教材的編寫與更新永遠不會跟上技術的發展,教學內容不能完全依賴于現有教材,而要緊跟翻譯行業的新變化,這是對該課程提出的一大挑戰。
4.翻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
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院校對翻譯技術課程已經提出了一套比較系統教學模式,如北京大學配備了CMS教學平臺、翻譯技術實驗室,研究開發了計算機輔助譯員訓練平臺(CATTP)等,并與本校軟件與微電子學院、CAT軟件開發企業和知名語言服務企業開展了深度合作。這些對教學設施、師資水平、本地資源等均有較高的要求,一般院校在短期內難以實現。筆者將結合所在學校翻譯技術課程的教學情況談一談自己的經驗體會。
翻譯技術課程實踐性較強,教學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或簡化理論闡述,以實際操作演練為主,學生上機時間要保證至少占1/3的課時。教師可采用描述、演示和案例的形式,描述要簡練、演示要細致、案例要(接近)真實。課堂要有小組或集體討論時間,解決模擬或真實的翻譯情景問題。而考核也要采取上機測試加情景對策的組合形式。
要保證教學效果,翻譯技術課程對教學的軟硬件設施要求相對較高。教室內要為每位學生配備聯入互聯網的個人電腦,并提供局域網環境,如架設FTP、創建翻譯工作組、配置翻譯服務器等,模擬真實的企業環境。目前各外語院校都可以提供專門機房,硬件設施比較容易實現。軟件投入主要是CAT工具,但國外CAT工具軟件價格較高,像Trados動輒幾萬元的價格讓人卻步,國內同類軟件價格相對較低,如雪人CAT標價只有2000左右。不過多數軟件都提供了免費試用版,其功能也足以供教學使用。
翻譯技術的跨專業性質為外語學院的教師提出了不小的挑戰。他們多來自文科背景,長期以來多從事理論語言學或翻譯學的研究,在翻譯技術領域投入較少。在1996-2005十年期間,國內所發表的翻譯技術相關論文總共88篇,但大部分是有關機器翻譯評價的論文,共58篇,而翻譯技術教學探討的論文總共才有6篇,教學研究投入與市場發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呂立松、穆雷,2007)。有些學校外語學院只能從計算機學院抽調教師,但由于沒有像北京大學那樣開展深度合作,教學磨合并不理想。另外企業資深專家資源也因地區差異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現象。學校應該積極引導教師關注翻譯技術的發展與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補充新知識,拓寬翻譯研究的視野,積累經驗,探索新路。
5.結語
近幾年來,在國內一些知名高校和專家學者的推動下,翻譯技術正越來越受到高校師生的關注,大家對翻譯技術的興趣也日益高漲。從2012年起,北京大學就成功主辦了兩屆“北京高校計算機輔助翻譯與寫作邀請賽”,并且參賽高校由北京地區擴大到了天津和西安,預計將來會有更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參加這個賽事。雖然多數高校在翻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施、師資、資源等方面仍面臨著不小的阻力,但隨著我們的認識不斷提高,翻譯技術課程終將普及和完善。
注釋:
①《譯者的電子工具》.Frank Austermühl著.2001年由圣哲羅姆出版社出版發行,2006年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引進.
②《翻譯與技術》.Chiew Kin Quah著.2006年由麥克米蘭公司版社發行,2008年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引進。
③《計算機輔助翻譯》錢多秀主編.2011年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發行.
參考文獻:
[1]Ursula Reuther.LETRAC survey findings in the Industrial Context,Deliverable D2.2 April 1999[DB/OL].http://iai-sb.de/docs/D22.pdf.
[2]Hutchins,W.J.and H.L.Somers.An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M].London:Academic Press Limited.1992:148.
[3]Quah,C.K.Translation and Technolog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20-21.
[4]王華樹.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翻譯技術教學實踐[J].中國翻譯,2012(3):57-62.
[5]苗菊,王少爽.翻譯行業的職業趨向對翻譯碩士專業(MTI)教育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3):63-67.
[6]黃友義.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趨勢與要求[J].中國翻譯,2010,(1):49-50.
[7]王建國,彭云.MTI 教育的問題與解決建議[J].外語界,2012(4):44-51.
[8]張霄軍.英國高校的翻譯技術教學及其啟示[J].外語研究,2010(6):76-79.
[9]穆雷,王巍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特色培養模式[J].中國翻譯,2011(2):29-32.
篇4
關鍵詞:IPv6過渡; 翻譯技術; 應用場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several important IPv6 transition technologies based on translation. We describe the working principl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technique. We also discuss typical scenarios in which these techniques might be used. IPv6 transition technologies based on translation extend the lifetime of the IPv4 network and allow communication between IPv4 and IPv6. They protect network to the greatest possible extent, and ensure the smooth transition from IPv4 to IPv6. When choosing IPv6 transition technologies, many factors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Transition technologies must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network’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IPv6 transition; transl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cenarios
由于IPv4地址耗盡,2011年以來中國IPv4地址數量幾乎沒有新增,而三網融合、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又需要大量的IP地址。通過發展IPv6來解決這一問題,業界早已達成共識,但是IPv6地址和IPv4地址并不兼容,運營商網絡、業務平臺、終端以及內容提供商網絡都無法在短期內全面支持IPv6,并且運營商網絡基礎不同,不同區域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因此如何經濟、高效、平滑地過渡到IPv6是目前所面臨的難題。IPv6過渡技術方案眾多,但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大類:雙棧、隧道、翻譯。在向IPv6網絡演進初期,內容提供商和應用服務仍然以IPv4為主,如果新增用戶只采用IPv6地址,基于雙棧和隧道的過渡技術則不能解決IPv6用戶訪問IPv4 因特網的問題;若為新增用戶分配雙棧地址,又無法解決IPv4地址耗盡的問題;此外,由于全網均為雙棧僅為理論方案,因此在整個網絡向IPv6演進過程中,通過隧道或雙棧技術均無法實現IPv4和IPv6網絡的互訪互通,而基于翻譯的過渡技術可以解決此類關鍵問題。文章結合IPv6過渡技術開發與測試實際,探討基于翻譯的IPv6過渡關鍵技術,并分析各自特點,給出了典型部署,以及實際部署中應考慮的相關問題。
1 NAT444
NAT44是IPv4-IPv4的網絡地址轉換(NAT)技術,早在1994年已被提出(RFC1931)。當時NAT提出的背景是:在某一段時間內,一個局域網內只有少部分主機需要訪問外部網絡,大部分主機只需要訪問域內網絡,甚至有些主機從不訪問外部網絡。因此,在該局域網內可使用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IANA)預留的局部地址(RFC1918),此類地址在不同的局域網內可以重復使用。當域內某些主機需要訪問外部網絡時,通過NAT將局部地址轉換為全球唯一的全局地址,局域網只需要少量的全局地址。這些全局地址在不同的時刻可由域內不同的主機占用,極大地減少了對全局地址的占用,達到節省IPv4地址的目的。NAT44應用已非常普遍,是各類小型家用路由器的基本功能之一。
NAT444是指部署在運營商網絡內的NAT44設備,網絡模型如圖1所示。因特網服務提供商(ISP)網絡和用戶網絡均為IPv4網絡,服務提供商將IANA預留的局部地址分為兩類:用戶級局部地址和運營級局部地址。在用戶終端設備(CPE)和運營級設備各作一次NAT44,在用戶級將用戶級局部地址翻譯為運營級局部地址,在運營級再將運營級局部地址翻譯為全局公有地址。由于作了兩次NAT,因此把運營級NAT44稱之為NAT444,也稱為電信級NAT(CGN)或大規模NAT(LSN)。NAT444設備具有大容量、高性能的特點,可滿足高速數據吞吐需求;其機間或板間采用1:1或1:N安全備份,滿足電信級設備高可靠性要求;地址規劃與分配方式靈活多樣,用戶地址與端口號可預分配,與網管系統、AAA服務器、日志管理等配套可解決因引入NAT對用戶溯源、用戶行為分析等運維管理造成的影響。
NAT444主要優點為:
·NAT444實現了運營級IPv4地址復用與共享,可有效解決IPv4地址枯竭問題。
·用戶網絡和運營商接入網絡都可以保持現有IPv4網絡不變,只需在匯聚層或核心層增加NAT444設備即可,無需進行大規模設備替換,投資成本低、投資風險低。
·用戶和運營商網絡都為IPv4單棧,NAT444技術方案成熟,運維成本低。
·部署方式靈活,還可方便地和其他IPv6過渡技術配合使用,如IPv6快速部署(6RD)或雙棧。
因此NAT444不但適用于IPv6過渡初期,也可作為中長期演進方案。圖2給出了NAT444和6RD配合使用模型。圖3為NAT44和雙棧配合使用模型。
NAT444主要不足為:
·并未正真引入IPv6網絡,在過渡后期還需要進行設備更替。
·NAT破壞了IP網絡端對端通信的特點,對一些應用協議處理比較復雜。
·需對網管系統、行為分析系統等運維系統進行升級。
2 DS-LITE
雙棧指的是IPv4和IPv6協議棧,如果網絡節點支持雙棧,則該節點既可以處理IPv4分組,又可以處理IPv6分組。雙棧是理論上較完美的IPv6過渡方案,但實際中一方面全網雙棧是不現實的;另一方面對于新建網絡,若采用雙棧需同時占用IPv4和IPv6地址,并不能解決IPv4地址短缺的問題,若采用IPv6單棧,演進早期IPv6用戶無法訪問內容豐富的IPv4內容提供商網絡。輕量級雙棧(DS-LITE),旨在解決IPv4主機穿越運營商的純IPv6網絡(如接入網、匯聚網)訪問IPv4內容提供商網絡,以及通過IPv4-IPv4 NAT實現運營級IPv4地址復用,以解決IPv4地址匱乏問題[1]。
DS-LITE網絡模型如圖4所示,其中ISP 網絡為純IPv6網絡,用戶網絡中可能只有IPv4主機,也可能存在IPv6主機或雙棧主機(當雙棧主機用IPv6地址訪問網絡時可視為IPv6主機;反之可視為IPv4主機),為IPv4主機分配局部地址,對于IPv6主機地址分配和訪問IPv6網絡按照IPv6協議進行轉發與處理。B4(基于橋接的寬帶網關)和地址族過渡路由器(AFTR)是DS-LITE的兩個主要模塊,都支持雙棧。
B4是DS-LITE用戶接入模塊,存在于CPE或者直接駐留在終端設備中(如在無線應用場景中,無線終端不經CPE而直接接入ISP網絡),主要完成如下幾方面的功能:
·隧道建立,隧道封裝/解封裝
B4設備與AFTR之間建立多點對點的IPv4-in-IPv6(4in6)隧道,通過手動配置或DHCPv6等方式,B4可以獲取AFTR地址。對于來自IPv4主機的IPv4報文,B4完成隧道封裝;對于來自AFTR的4in6報文,B4完成隧道解封裝。
·分片和重組
封裝4in6隧道后報文長度可能會超過最大傳輸單元(MTU),通過路徑MTU發現協議(RFC1191)并不能可靠地解決這一問題。一種解決方法是增大B4與AFTR間鏈路的MTU值,另一種方法是采用分片與重組。B4需支持分片與重組,對于來自用戶的報文,封裝隧道后進行分片;對來自AFTR的4in6分片報文,在隧道解封裝前進行重組。
·DNS
運營商為B4僅分配IPv6地址,B4通過DHCPv6只能獲取到域名系統(DNS)服務器的IPv6地址,而不能獲取到IPv4地址,因此B4需要支持DNS,實現基于IPv4的DNS相關服務。
AFTR是ISP網絡中4in6隧道的匯聚點,主要可以完成如下幾方面的功能:
·隧道建立,隧道封裝/解封裝
AFTR與B4建立點對多點的IPv4-in-IPv6隧道,AFTR完成來自B4隧道報文的解封裝以及發往B4的IPv4報文的隧道封裝。
·分片和重組
與B4類似,AFTR需對來自B4的4in6分片報文先重組再解封裝;對發往B4的報文,封裝隧道后若超過MTU,需要進行分片。
·NAT44轉換
這是AFTR的主要功能,將IPv4局部地址轉換為IPv4全局地址,其轉換原理、轉換方式等與NAT44相同。但與NAT44不同的是:B4的IPv6地址(Softwire ID)也是NAT映射關系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B4下可以使用完全相同的IPv4局部地址。因此當兩個相同的IPv4局部地址所屬的Softwire ID不同時,所生成的NAT會話不同[2]。
DS-LITE 作為向IPv6演進的主要方案之一,主要優點為:
·剝離了ISP網絡、用戶網絡、因特網之間的耦合,ISP網絡發展IPv6網絡不受用戶網絡和因特網的影響,可獨立地直接演進到純IPv6網絡。
·為IPv4主機分配局部地址,不同B4下IPv4地址可完全相同,能夠有效解決IPv4地址短缺問題。
·用戶可以自主地決定是否采用IPv6網絡,并且當用戶過渡到IPv6時,對ISP網絡無額外要求。
·對于IPv6用戶直接按照IPv6協議處理,并且可以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
·4in6隧道可以在任意節點終結,AFTR部署靈活。
DS-LITE主要不足為:
·CPE等用戶接入設備需要更新升級,增加成本。
·因在AFTR需要做NAT44轉換,因此DS-LITE會繼承NAT44的一些不足。
·不能解決IPv6主機訪問IPv4網絡的問題。
3 NAT64
由于向IPv6網絡演進初期因特網仍然以IPv4為主,因此存在IPv6用戶無法訪問內容豐富的IPv4因特網問題。早在2000年因特網工程任務組(IETF)就提出IPv6-IPv4協議轉換的附帶協議轉換器的網絡地址轉換器(NAT-PT)技術(RFC2766),以解決這一問題。然而由于NAT-PT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如與DNS耦合太緊等諸多缺陷,IETF于2007年廢棄了NAT-PT(RFC4966),不再推薦使用,為此IEFT又推出了NAT64[2]。
NAT64是一種IPv6-IPv4間的AFT,是一種有狀態的網絡地址和協議轉換技術,因此NAT64又稱為Stateful NAT64或Stateful AFT[3]。
NAT64模型如圖5所示,IPv6客戶端和IPv4 服務器分別位于純IPv6、純IPv4網絡中。NAT64 至少有一個接口與IPv6網絡相接,一個接口與IPv4網絡相接,且支持雙棧。DNS64是將域名解析的A(32 bits IPv4地址)查詢記錄翻譯成AAAA(128 bits IPv6地址)查詢記錄,供IPv6客戶端使用,其中由A到AAAA的地址翻譯格式由RFC6205規定。
NAT64和DNS64配合,可實現IPv6 客戶端訪問IPv4 服務器,具體流程為:
(1)IPv6 客戶端向DNS64發起某WWW地址(不妨稱為X)的AAAA域名查詢請求。
(2)DNS64查詢本地域名系統,若X對應的AAAA存在,則向IPv6 客戶端返回AAAA;若本地域名系統不存在,DNS64發起X的A域名查詢請求,獲得A域名后將A記錄轉換為AAAA記錄,然后將AAAA記錄返回給IPv6 主機。
(3)IPv6 客戶端獲得IPv4服務器對應的AAAA后,向IPv4 服務器發起建鏈請求,該建鏈報文的SIPv6為IPv6 客戶端的IPv6地址,DIPv6為AAAA記錄對應的IPv6地址,在IPv6網絡內該報文必須路由到NAT64。
(4)NAT64對建鏈報文進行IPv6-IPv4轉轉,其中DIPv4是從IPv6報文的DIPv6中通過約定格式解析獲取(RFC6205),SIPv4是按既定的NAT64規則從NAT64 IP池中獲取一個IPv4公網地址,此外也可對源端口號等作相應的轉換。
(5)IPv4 服務器響應IPv6 客戶端的請求。
(6)NAT64對來自IPv4 服務器的報文通過查詢IPv6-IPv4轉換狀態(NAT64會話)進行IPv4-IPv6轉換,將IPv4報文轉換為IPv6報文;若NAT64未查詢IPv6-IPv4轉換狀態,則丟棄報文。
由上述過程可見,對于IPv6 客戶端和IPv4 服務器感知不到NAT64是否存在以及報文是否作了NAT64,對于IPv6 客戶端訪問IPv4 服務器的方式與訪問位于純IPv6網絡的IPv6 服務器的方式完全一樣,因此NAT64對客戶端和服務器端都不可見。
一般情況下,在NAT64的應用場景中需IPv6主機首先向IPv4主機發起通信,如圖6所示。但通過設定NAT64靜態映射規則等方式,也可實現IPv4主機首先向IPv6主機發起通信[4-5]。
NAT64主要優點為:
·IPv6用戶可以訪問內容豐富的IPv4 因特網,實現IPv6和IPv4網絡的互通互訪。
·可以為新增用戶直接分配IPv6地址,無需占用已枯竭的IPv4地址,網絡業務發展不受限于IPv4地址的枯竭。
·IPv6用戶可直接訪問純IPv6的網絡服務和應用。
·運營商網絡可以只支持IPv6單棧,無需支持IPv4。
·通常只能由IPv6主機發起通信,安全性高。
NAT64主要不足為:
·運營商需要升級DNS,以支持A記錄與AAAA記錄間的翻譯。
·NAT64同NAT44一樣為有狀態翻譯,因此同樣會存在因翻譯帶來的不足。
4 IVI
IVI是另一種基于翻譯的過渡技術,羅馬數字用IV表示4,用VI表示6,因此用IVI表示IPv6-IPv4翻譯,或IPv4/IPv6融合與互聯互通。IVI同NAT64一樣,是IPv6和IPv4協議族間的轉換,但由于IVI通過事先設定的算法來實現IPv6-IPv4轉換,無需在轉換設備上維護IPv6-IPv4的映射關系,是種無狀態的翻譯技術,因此IVI也稱為無狀態地址族轉換(Stateless AFT)或被稱為無狀態NAT64(Stateless NAT64)[6]。
IVI的基本思想是:將IPv6主機地址在IPv4網絡中映射的IPv4地址內嵌在IPv6主機的IPv6地址中,IVI通過對IPv6主機的IPv6地址解析,就可以直接獲取到與之對應的IPv4地址,即IPv6主機地址必須是可以翻譯出IPv4地址的IPv6地址,因此運營商需為IPv6 主機分配特殊的IPv6地址,可通過手動配置或DHCPv6動態分配。IPv4主機在IPv6網絡中映射的IPv6地址必須包含IPv4主機地址,即必須是由IPv4主機地址轉換得到的IPv6地址,通常由IVI DNS完成IPv4主機地址到IPv6地址的轉換,IVI DNS工作原理與DNS64相同,完成A記錄和AAAA記錄的相互轉換。IPv6主機地址格式、IPv4主機映射成的IPv6地址格式均由RFC6205規定,這兩類地址的前綴必須使用運營商的路由前綴。
IVI主要應用場景如圖7所示,它支持IPv6本地網絡(IPv6 Network)訪問IPv4因特網(IPv4 Internet)、IPv4因特網訪問IPv6本地網絡、IPv6本地網絡訪問IPv4本地網絡、IPv4本地網絡訪問IPv6本地網絡。但對于IPv4本地網絡與IPv6本地網絡的互訪,通常需二者為同一運營商所管理。IVI支持IPv6主機發起的通信,也支持從IPv4主機發起的通信。
IVI的主要優點為:
·運營商可直接部署純IPv6網絡,有利于IPv6發展。
·可實現IPv6網絡與IPv4網絡的互通互訪問。
·IVI為無狀態翻譯,IPv6和IPv4主機都可以首先發起通信。
·通常只需翻譯IP層,無需修改傳輸層,實現簡單效率高,例如安全備份無需相互同步狀態等。
·部署性價比高于NAT64。
IVI主要不足為:
·IPv6主機地址與IPv4地址的映射為1:1(在其他文獻中有IVI通過端口復用等方式實現1:N,但實現比較復雜并未出現在RFC6219),IVI并不能解決IPv4地址枯竭問題。
·運營商需要升級DNS,以支持A記錄與AAAA記錄的翻譯。
·盡管為IVI為無狀態,但仍需ALG支持某些應用協議。
·安全性不及NAT64。
5 基于翻譯的過渡技術部署
CGN(在此將NAT444、DS-LITE、NAT64、IVI等基于翻譯的過渡技術都稱為CGN)設備形態按照與既有設備的關系可分為獨立式和插卡式兩類,獨立式是指CGN設備與現有設備(如寬帶遠程接入服務器(BRAS)或核心路由器(CR)等相互獨立,以旁掛于現有設備的方式部署;插卡式指現有設備提供空閑插槽,CGN設備以板卡形式與現有設備融合部署。按照部署層面不同,CGN部署分為集中式部署和分布式部署,集中式指CGN設備部署在網絡流量出口,如城域網核心層或移動分組域承載CE層;分布式指CGN設備部署在業務控制層,如BRAS。表1列出CGN設備的4種典型部署。
下面以NAT444部署為例,說明CGN部署對現網的影響,網絡拓撲如圖8所示。NAT444部署在城域網業務控制層,其中寬帶用戶接入BRAS節點采用插卡分布式部署,大客戶業務路由器(SR)節點采用獨立分布式部署,提供大流量的NAT轉換,并與AAA服務器、日志服務器等配套系統一起解決用戶溯源、單點認證、行為分析等問題,實現運營級NAT 服務。
對于SR旁掛NAT444獨立部署,用戶上行流經SR通過策略路由把需要NAT的流導入NAT444獨立設備,并作NAT后再次返回SR經CR接入骨干網;然后再返回下行流通過路由引導到NAT444。此外,該場景中插卡式和獨立式部署都采用1:1安全備份,獨立設備采用機間備份、插卡式采用板間備份,當主設備M出現故障,自動切換到備設備S。
AAA服務器從網管系統接收用戶地址映射關系信息,存儲在本地并維護各NAT444的用戶映射關系。網管系統對NAT444統一管理,如統一生成用戶地址映射關系表以及地址池,端口塊大小等參數信息,通過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NMP)等協議下發配置信息到NAT444設備或AAA服務器。NAT444生成NAT日志,如每生成或老化一條NAT映射規則時則會產生一條日志信息,并及時上傳給日志服務器。日志服務器管理NAT日志信息,對日志信息分析統計,提供管理接口,響應用戶查詢日志信息。可見引入NAT需要對現網AAA服務器、網管系統等配套設備進行升級。此外,實際部署還需考慮安全管理、故障管理、性能需求以及機箱、線纜、環境等要素。
6 結束語
由于IPv4地址資源枯竭,過渡到IPv6 是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運營商網絡、業務平臺、終端以及內容提供商網絡都無法短期內全面支持IPv6,因此向IPv6過渡是長期的過程。基于翻譯的IPv6過渡技術可以延長IPv4使用期限、實現IPv6和IPv4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者利益,確保網絡平滑演進與過渡。此外,選擇何種過渡方案涉及很多因素,需根據網絡特點等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過渡技術。
參考文獻
[1] DURAND A, DROMS R, WOODYATT J. Dual-stack lite broadband deployments following IPv4 exhaustion[S] .IETF RFC 6333 .2011.
[2] 劉騰飛,秦雅娟,王利利. 移動IPv6下子網移動方案的實現與分析[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3):372-378.
[3] BAGNULO M, MATTHEWS P,VAN BEIJNUM I. Stateful NAT64: Network address and protocol translation from IPv6 clients to IPv4 servers[S]. IETF RFC 6146.2011.
[4] 吳大鵬. IPv6的發展與現狀[J]. 數字通信,2010(2):16-19.
篇5
關鍵詞:多媒體;翻譯;教學;作用;有效結合
1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教育的深入改革,傳統教學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好地滿足社會的發展以及需求,因此,為了更好地改善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很多教師開始選擇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課堂中來,進而實現多媒體技術與英語翻譯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我們都知道,多媒體技術本身就具有信息載體多樣性的特點,即將文字、文本、圖形、圖像、視頻、語音等多種媒體信息于一體。這種將書本上的文字以音頻、視頻或者圖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功能會使得我們的英語翻譯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2多媒體在英語翻譯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2.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教學環境下,教師大都是憑借書本上的知識照本宣科的進行講解。這種書本教學法雖然可以知識教學內容的講授,但是卻使得課堂教學變得十分單調、枯燥,進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我們都知道,多媒體技術具有將文本、文字、圖形、視頻以及音頻進行整合的功能,因此,教師可以將原本課本上的知識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現給大家,進而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以及活潑性。同時,這種生動的教學形式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傳統的教學環境下,教師為了節省課堂的教學時間,大都采用“滿堂灌”以及“一言堂”教學模式,與學生之間缺乏一定的互動,進而導致課堂的教學氛圍極其沉悶。我們都知道,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以及主動性的關鍵,沒有了好的學習氛圍,又何來學習效果的提升。而多媒體技術的參與恰好能改善這一問題。在多媒體技術的參與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情景設置教學以及師生互動教學,進而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調節課堂教學氛圍。
2.3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
有了多媒體技術的參與,教師可以隨時查閱資料,我們都知道不同于其他專業的課程教學,在英語翻譯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教授課本上的相關知識以外,學生還需要了解大量的課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能夠適應各個領域的翻譯工作。利用多媒體技術,我們則不必像傳統的教學一樣,需要翻閱大量的文本資料,而是直接利用互聯網進行查閱就可以了,進而減少大量的查閱資料的時間,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多媒體技術的參與也可以保證課堂教學氛圍的輕松、愉悅,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充滿積極性,從而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3多媒體技術與英語翻譯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結合的方法
3.1PPT課件教學法
我們可以在我們的英語翻譯課堂教學中采用PPT課件展示的方法進行教學,進而實現度媒體技術與翻譯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傳統的教學環境下,教師通常會將教學內容編制成教案,上課時,教師會按照教案上的內容進行講解,遇到重點以及難點的內容,教師會在黑板上進行板書,這樣雖然也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講授,但是由于教案在教師自己的手中,所以不能很好地了解教師的教學思路,稍微一溜神則可能導致教學內容的遺漏,同時,這種板書的形式也會耽誤大量的教學時間,進而降低教學效率。倘若我們可以將教學思路以及教學重難點以PPT課件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可謂一舉多得。
3.2情景設置教學法
傳統的教學環境下,教師大都直接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缺乏一定的導入環節。在多媒體技術的參與下,教師可以對學生采用情景設置的教學法。即在課堂教學活動正式開始之前,先利用多媒體軟件播放一段關于本節課教學內容或者是一些知名的翻譯視頻,進而將學生的思緒由課外的輕松、歡愉拉伸到翻譯教學的氛圍中來,進而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另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利用多媒體軟件隨機找出一段文字,找學生進行翻譯的方法進行情景設置,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起到教學導入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作用。
3.3開放式教學法
傳統教學環境下,大都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多媒體環境下,我們可以采用開放式教學法進行教學,即學生講、教師聽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講解一節新的教學內容之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每小組的學生需要完成課件制作、課堂講解以及課后習題設置等方面的內容,最后由教師進行講解,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還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學習印象。
4結語
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圖文并貌、音形兼備,它的使用能有效的促進英語課堂教學的多信息、大容量和高效率,因此在眾多教學媒體中具有它獨特的優勢,但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和服從教學目標需要的原則,要適時、適量,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幫助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取得的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石進芳.網絡環境下理工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一項基于元認知策略訓練的實證研究[J].中國外語,2010(02).
[2]邢夢琦.翻譯專業學生基于互聯網輔助翻譯學習的實驗[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3]陳海花.SLS任務驅動的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江西財經大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的研究與實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06).
篇6
【關鍵詞】翻譯的屬性;指導意義
一、引言
古往今來,翻譯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技巧及其方法的研究上,對于翻譯屬性的研究及其指導作用少之又少,然而筆者經過分析發現,翻譯的五個屬性分別從五個不同的方面分析了翻譯的特點,對于翻譯者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二、翻譯的屬性
翻譯活動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交流活動,而且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演變而不斷地豐富發展。
2.1翻譯的社會性
社會因素對翻譯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因而,翻譯具有社會性。翻譯的最終目的不是兩種語言的轉換,而是社會文化的交流,最終是要服務社會的。例如:清朝末年,中國自詡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不屑于與外國交好,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長期的獨立封閉導致中國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而后中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一些開明者認識到中國的落后,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其中主要的方式就是大量派遣留學生,翻譯外國書籍,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等。
2.2翻譯的文化性。翻譯與文化是息息相關的,翻譯不僅僅是兩國文字的對等翻譯,并且體現著文化上的差異。如果不考慮文化,單純的字面翻譯會鬧出很多笑話甚至不愉快。例如:黃色yellow在英語和漢語中的引申含義差別比較大。在英語中,yellow可以表示“膽小、卑怯、卑鄙”的意思。美國有些城市的出租車上標有“yellow”(而不是“taxi”)的字樣代表出租車。而漢語中“黃色”一詞有時有低級趣味之意,如黃、黃色書刊等等。這些名稱中的“黃”與英語中的“yellow”無關。能夠表示漢語中這些意思的詞匯應該是:vulgar(庸俗下流的)、obscene(猥褻的)等。然而,英語中另一個顏色詞 blue 卻常用來表示漢語中這類意思,如blue jokes(下流的玩笑)。又如“龍”在漢語與英語的含義也不同,中國人認為龍是地位身份的象征,達官貴人、古代帝王都穿帶有龍圖案的衣服,還有“望子成龍”的說法,然而,在美國“龍”被視為怪物,是邪惡的象征,所以望子成龍就不能單純的譯為“hope the son to be a dragon”而是“hope one’s childre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2.3翻譯的符號轉換性。顧名思義,翻譯的符號轉換性即是兩種語言符號的轉換,其實翻譯并不僅僅是簡單的符號轉換,翻譯中涉及文化歷史價值觀等等諸多因素,這些僅僅靠符號轉換是無法達到準確翻譯的。例如,當今比較流行的機器翻譯,在有的大學中已開設這一門專業學科。機器翻譯大大提高了翻譯的效率,但是至今也沒有取代人員翻譯,還是需要翻譯工作者,由此可見,翻譯具有符號轉換性,但是翻譯并不僅僅是符號轉換。
2.4翻譯的創造性。翻譯的創造性,也就是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即譯者在透徹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從多種表達方法中選擇一個最恰當的表現方式去再現原作的內容及風格、神態和意境。我認為創造性這一屬性,在詩詞方面的翻譯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例如: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I see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ar. (許淵中)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林語堂)
從許淵中和林語堂對這兩句古詩的翻譯可以看出,兩個版本是完全不同的,兩位翻譯家都自己進行了創作,許淵中的翻譯注重尾韻,讀起來很規整,而林語堂的翻譯版本則巧妙地運用了多個so,也表現了原詩的意境。
2.5翻譯的歷史性
翻譯活動是一種動態的活動,不同時期的翻譯作品受特定社會歷史、文化及意識形態的影響從而刻畫上時代的烙印。同樣,譯本在語言文字、思想內涵以及風格特色上也不可避免地體現出時代的特征。所以文本的意義不只是由作者最初的意圖決定的,它是由解釋者的歷史處境所決定的。理解主體不同的歷史背景使他們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從而產生不同的偏見,進而對文本做出不同的闡釋。
我們用和張愛玲翻譯愛默生的“Braha”,分析為什么翻譯必須考慮理解的歷史性,譯文如下:
殺人者自謂能死人,見殺者自謂死于人,兩者皆未深知吾所運用周行之大道也。老子日:“常有司考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晰。夫代大匠晰,希有不傷其手者。(譯,轉自孔慧怡,1999:83—84)
血污的殺人者若以為他殺了人,死者若是以為他已經被殺戮,他們是對我玄妙的道了解不深——我離去又折回的道路。(張愛玲譯,轉自孔慧怡,1999:85)
即使把兩種譯文放在一起,讀者恐怕也難以相信它們是出自同一原作的譯文。的譯本《大梵天》是1914年翻譯的,他用古文翻譯使譯文類似唐宋時期的佛偈,而張愛玲的譯本《大神》是上世紀60年代所譯。與張愛玲所處時代不同,譯文所體現出的語言風格及其意味也就大有不同,這點上就體現出了翻譯的歷史性。
三、由此可見,翻譯屬性對翻譯的指導意義很大,作為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來適應時展的要求
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是無止盡的,要想不被淘汰,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只有不斷學習和了解相關的新的知識,包括文化人文知識,才能勝任翻譯的工作,傳播最好、最先進的技術、知識。
第二,要有務實精神,腳踏實地,勤奮好學,不斷進取。翻譯是一種實踐活動。例如科技翻譯要熟練掌握和運用科技語言,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積累,不但要加強運用語言能力的修煉,還要加強專業知識的深造。
第三,要鍛煉邏輯思維的能力,通過邏輯思維分析所敘述的因果關系;對句子的理解要經過語義辨析、語法分析、邏輯分析三個方面的交互作用;對于科技新詞匯、新概念的引進產生“頓悟”等,無不與邏輯思維相關。只有增強邏輯思維的能力,掌握和運用好翻譯技巧,才能實現“信、達、雅”,譯出高質量的作品。
第四,要有創新意識。翻譯的過程實際包括了理解、轉換、表達三個環節,理解是分析“原碼”;轉換是運用多種方法,如口譯或筆譯的形式,對各類符號系統的選擇、組合,引申、濃縮等翻譯技巧的運用,將原碼所表達的信息轉換成譯碼中的等值信息;表達是用一種新的語言系統進行準確表達。創新體現在語言的轉換和表達上,就是要根據所傳達的對象,采用最佳的、適宜的表達方式;創新體現在手段上,就是要利用現代技術,如翻譯軟件等,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篇7
關鍵詞:科學性 理性簡約 系統綜合 文化交流 科學 藝術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c)-0244-01
中醫是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其科學性與西醫并不背道而馳,只是表述方式及處理疾病的方式與西醫不同而已。對其科學性的認識理應從歷史文化的角度進行。
中醫的科學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審視:術語的理性簡約;實踐指南的系統綜合。
1 理性簡約的術語范疇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先驅者以陰陽、五行、經絡、臟腑、氣血等觀念為核心構建起來的闡釋人體生理與病理現象的理性認識。這些核心范疇淵源于日常生活,與迷信盲從的觀念根本不同,是對人類生命現象與外在客觀世界細致觀察與哲理性思考的結果,“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于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1]中醫運用陰陽對立統一的觀念來闡述人體上下、內外各部分之間,以及人類生命同自然、社會這些外部環節之間的復雜聯系,陰陽對立統一關系的失調和破壞,則會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中醫的五行范疇是古代先人們為了便于掌握和說明客觀事物以及人體的生理與病理的變化規律,應用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五種物質,即木、火、土、金、水來闡述外在的客觀事物與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發展變化的帶有一定理想化色彩的學說,五行相生相克保持相對平衡與穩定;中醫的“經絡”被定義為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聯絡臟腑官竅、溝通上下內外、網絡全身的作用,盡管現代醫學大量實踐證明除了已知的神經、血管、淋巴等組織之外,中醫典籍中所描述的獨立的經絡系統似乎并不存在,然而綜合分析中醫古籍的論述,不難得出經絡正是古人對現代醫學中的血管循環系統、淋巴系統以及神經系統等已知和未知系統的理性而又簡約描述的結論。中醫術語理性簡約的科學特性淵源于人類社會發展早期對客觀世界及自身觀察手段的局限性,但其理性簡約的科學色彩不亞于西方科學理論體系中的原子、分子、蛋白質、基因等觀念形成發展的歷程,分析中醫術語的科學性必須要有歷史文化發展的視野。
2 實踐指南的系統綜合
與中醫術語理性簡約的科學特性密切相關的是中醫診斷和治療的系統綜合。望、聞、問、切作為中醫的四大診斷手段其系統綜合的鮮明特征說明任何疾病的產生,都不能孤立看待,應聯系四時氣候、生活習慣、體質強弱、年齡性別、性情好惡等,全面了解病情。而八綱辯證則通過對四診所取得的材料,進行綜合分析,用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這八類證候歸納說明病變的部位、性質以及病變過程中正邪雙方力量對比等情況。此外,中醫認為人體的臟腑,在相互依存、互相制約的情況下,各負其責,構成一個完整的機體。而且臟腑與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精神活動等息息相關,“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2]中醫系統綜合的實踐特征帶有顯著的哲學思辨色彩,誠如愛因斯坦所言:“科學必須建立各種經驗事實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使我們能夠根據已經經驗到的事實去預見以后要發生的事實……我們所尋求的是一個能把觀察到的事實聯結在一起的、可能的、最簡單的思想體系。”[3]
對中醫科學性的文化解讀是正確翻譯中醫術語的基礎與指南。依據中醫科學性的兩個重要特征,中醫術語的翻譯可以考慮如下兩個策略。
(1)文化交流策略。
翻譯中醫術語在忠實通順準則的基礎上,要有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戰略視野。中醫術語的翻譯涉及眾多帶有鮮明中華傳統文化色彩的觀念,上面涉及到的陰陽、五行、經絡、氣血等觀念就是典型的代表。陰陽的音譯表達“yin and yang”是現有的各類翻譯中傳遞陰陽文化內涵的較為有效的手段,其他諸如“positive and negative,opposing forces or principles”等詞匯所表達的意義都只能部分地傳遞出中醫陰陽范疇的內涵。中醫的五行范疇有本體與屬性相結合的特征,與陰陽范疇一樣,五行的音譯wuxing或wuxing—— five elements or phases是傳遞中醫文化內涵的妥當形式。中醫臟腑范疇有的術語“三焦”,常被譯為triple energizers 或者triple burners,用triple energizers或者triple burners來翻譯“三焦”,不僅僅是對中醫術語的誤讀,而且顯得滑稽可笑。綜合中醫古籍的論述,用“triple energizing systems”更能精準地傳遞出“三焦”術語的古今內涵,至于音譯三焦sanjiao或者three jiaos,從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也未嘗不可。中醫“經絡”的文化蘊含,如果用channel,path,passage,vein,network等詞匯表達都只能極為有限地傳遞出中醫經絡的文化涵義,至于用meridian和collateral來表達經絡的意思,除了傳遞出經絡詞匯古雅的色彩涵義外,并不比channel、path、passage、artery、network等詞匯在表述經絡涵義上更為全面和準確。從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經絡的音譯jingluo或者jing and luo是比較能夠全面反映中醫經絡范疇簡約而又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處理方式。
(2)科學與藝術相結合。
中醫是一門極富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科學,這門科學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樸素到精微、不斷擺脫原始神秘色彩到日益接近日常生活并服務日常生活的可驗證的發展過程。除此之外,中醫表述還是一門藝術,中醫的語言表述充滿著藝術手法,比類取象就是一個突出的特征,例如,“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4]。科學的語言注重精準,藝術的語言注重形象,兩相結合,中醫術語的翻譯在注重詞語精準選擇的同時應盡可能保留其形象化色彩,例如:竄痛scurrying pain、游走痛wandering pain、青蛇毒green-blue snake toxin sore、龜背tortoise back、雷頭風thunder head wind、七星針seven-star needle、滾刺針roller needle、肝火犯肺liver fire invading the lung、肝陽化風liver yang transforming wini等。當然西醫中的表述也是可以用來直接對譯的,例如,鵝掌風tinea manuum、貓眼瘡erythema multiforme等。
中醫理性簡約與系統綜合的科學特性千百年來為國人乃至世界其他眾多區域的療效相對顯著的治療方法與技術奠定了基礎,理解其科學特性是實踐中醫術語翻譯及評價其得當與否的重要準則。
參考文獻
[1] 黃帝內經.五臟別論[M].中醫古籍出版社,2000.
[2] 黃帝內經.調經論篇[M].中醫古籍出版社,2000.
篇8
雖然從未接觸過經典的紅頭缸蓋F20和K20發動機,但對于本田發動機的性能卻也有過深刻體驗。曾經開過一臺車齡十年以上的思域EH5,車況非常糟糕,但唯獨D16A發動機充滿了活力。這臺EH5的轉速表表底是9000rpm,而當3擋轉速踩到7000rpm紅線區時它并沒有聲嘶力竭,而是有持續的動力輸出,這次體驗讓我重新認識了本田。
不過駕駛樂趣卻并不是本田的全部,當全球汽車廠商都開始在新能源和減排上做出努力的時候,本田也在轉變著思路,而我們也應該對自己的駕駛方式提出檢討。在東京車展開幕前的幾天,我們有幸受邀來到櫪木賽車場體驗本田最新研發的動力技術成果,新車、新技術的確帶來了不同的駕駛體驗。
傳統內燃機的技術創新
本田這項名為“EARTH DREAM TECHNOLOGY”的龐大計劃實際上就是對現有動力、傳動技術的更新,以及對于新能源技術的驗證。計劃的重點還是在傳統的內燃機上,包括五個全新的汽油發動機系列,排量分別為0.66升(自然進氣與渦輪增壓)、1.3-1.5升系列、1.8-2.0升系列、2.4升系列和3.5升V6系列;另外還有一款全新的1.6升柴油機,以取代此前在歐洲使用的2.2升機型。傳動系統方面則推出了全新的CVT無級變速器和電子式SH-AWD系統,但后者目前還處于驗證階段。
最先受益的是一款名叫N BOX的新車,這款車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一款小面,不過它在日本屬于輕型乘用車,采用側滑門,并且只有四個座椅,發動機排量也被限制在0.66升。N BOX搭載了本田全新研發的直列三缸汽油機,機器的體積非常小,放在車頭里和富士REX(云雀)曾經使用的兩缸摩托車用發動機一般大小。不過在技術上這臺小機器卻毫不含糊,氣門液壓間隙調節器、低張力活塞環和兩段釋放油泵提高了工作效率,而DOHC+VTC(可變配氣相位控制)帶來同級車中的高功率和高扭矩。自然進氣版的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別為43kW、65Nm,渦輪增壓版則為47kW和104Nm。車子開起來動力表現十分平淡,但平順性卻非常好,與發動機搭檔的也是一臺全新CVT,它是本田此次推出的全新三款CVT產品中的一款,對應微型車,與4AT相比經濟性提高了10%。
體驗完N BOX,下車后朝著同行的媒體朋友聳聳肩,這臺車雖然好玩,但距離我們似乎太遙遠。別看排量小,它同樣配備了怠速停機功能,并且和新思域一樣,它也具備ECO經濟駕駛模式,和老款0.66升發動機相比經濟性也提升了10%。距離我們同樣遙遠的還有那臺配備1.6升柴油機的雅閣(國內名思鉑睿),這臺機器注重輕量化和小型化,采用鋁合金缸體和小型渦輪增壓器,具備怠速停機功能,與同級別機器相比燃油經濟性提升5%。
真正值得我們關注的還是1.3、1.5、1.8、2.0、2.4和3.5升這六款發動機,它們在國內市場上都有著不錯的表現。此次本田進行技術更新,主要是引入了缸內直噴技術和阿特金森循環,并且在四缸機上全面實現了DOHC+VTEC(氣門升程可變)+VTC的技術組合,其目的是實現高功率和低油耗,同時彌補城市駕駛的低轉速時的扭矩不足。在實現了缸內直噴之后,這些發動機的壓縮比都在11以上,同時為了減排,怠速啟停功能也成了標準配置。由于發動機的更新需要配合車型的改款或者換代來完成,對此本田承諾將在3年內陸續將新發動機投入市場。
接近量產的電動和混合動力技術
相比內燃機的更新,本田的電動車似乎會以更快的速度來到消費者的身邊。在2012年,本田將在日本國內和美國市場推出電動版飛度EV,在櫪木賽車場我們也有幸體驗到了這款車。盡管飛度EV不會在中國上市,但它卻早已在廣州市進行實地驗證了,試驗標準也符合中國目前的法規。這款飛度EV以普通版飛度為藍本,裝備變速器同軸電機,最大輸出功率92kW,最大扭矩256Nm,動力水平和國產大眾1.4TSI發動機接近。在儀表盤的右側有三個按鍵,分別是運動、正常和經濟模式,三種模式會以不同的儀表盤燈光展現。Sport無異于增壓模式,油門反應非常直接,加速瞬間后背像是被座椅推著走的感覺。
由于電池容量關系,飛度EV只能續行160公里,最高車速可到144km/h,電池由東芝公司提供,位于后排座椅下。如果需要充電,后備廂里配備了電源線,用200V電源花上6小時就可充滿。同樣需要充電的還有雅閣plug-in Hybrid車型,它配備全新的缸內直噴2.0升汽油機,另外還有兩臺電動機,一臺用以發電,而另一臺則負責驅動,最大輸出功率120kW,僅靠電力可行駛25km,如果是混合工況續行里程超過1000km。在靠電力驅動的時候,車內中控臺會有電池消耗量提示,車上配備的6kWh鋰電池由藍色能源公司制造,如果用200V電源充電,只需1.5小時就可搞定。這臺插電式混動雅閣開起來加速感好過汽油款,如果是在市區擁堵街道行駛,它大部分時間都可以用電動行駛,節油、減排雙管齊下。
篇9
論文摘要:文章在分析英漢法律術語特征的基礎上,提出要實現法律術語翻譯的準確性,譯文必須符合法律術語的特征和目標文本的語言習慣,并且在法律內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譯文最大程度地準確傳遞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在原始社會中,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是氏族,而調整社會關系的主要規范是風俗和習慣。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產生,階級出現,于是作為統治階級的國家就逐漸形成了,作為國家實現其職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法律作為治理社會的有效方法和機制之一,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律是人類社會階段性的政治制度、人類的精神高度、財富分配形態和方式、生產發展水平的體現。
法律翻譯由來已久,尤其是近幾年,隨著中國法制化進程加快,對外交往范圍的擴大,對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文獻被譯成外文。入世將我國納入國際一體化的大環境中,由于我國法律制度還沒有完全與國際接軌,為了更好的參與到國際社會的政治經濟活動中,我國開始也加快了向國際發達國家學習的步伐。這就要求大量翻譯外國的法律、法規,以便于學習借鑒。但是受法律翻譯人員專業水平和翻譯態度的影響,我國法律文件的翻譯質量不容樂觀。有些法律法規的翻譯,在詞匯層面并沒有盡最大的可能體現出法律文體同其他文體的差異,不符合法律詞匯特征的翻譯隨處可見。為了提高法律翻譯的質量,有必要在了解法律術語的特征的基礎上探討其翻譯的出路。
一、法律術語的特征分析
法律英語的專門術語是用來準確表達特有的法律概念的專門用語。法律術語為法學專業領域內的交流提供方便。由于法律工作自身的莊嚴性,使法律工作中的專門化的行業語一律具有科學技術語的精密、明確、語義單一等特點。法律語言專業詞匯數量大,應用范圍廣,總的來說法律術語具有以下特征。
1.法律術語詞義的單一性。法律語言的準確性是無庸置疑的,這既是立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條文得以實施與操作的前提,法律英語語言也同樣具有這種準確性。法律術語最突出的特點是詞義單一而固定,每個專業術語所表示的都是一個特定的法律概念,在使用時其他任何詞語都不能代替。法律英語的每一個專業詞匯都有自己特定的法律含義,絕對不能隨意更改,絕非普通意義的詞匯所能代替。另外,一個詞可能有多種意思,但作為術語,只能作特定理解。
2.法律術語詞義的相對模糊性。在現實中,法律語言總是存在相對的模糊性。有限的法律規范是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社會現象和關系的,同時,在法律活動中,由于人們的概念、認知背景、推理方法和對語言的使用和理解的不同,都會導致法律語言的模糊性,以此來使立法和法律的適用留有一定的余地。因此有些法律詞匯只能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下才能適用。而離開特定的語境和條件,就會產生歧義。法律模糊語言包括:模糊附加詞即附加在意義明確的表達形式之前后,可使本來意義明確的大概念變模糊的詞,如about,or so;模糊詞語,即有些詞和表達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如reasonable,good;模糊蘊涵,即有的詞概念清晰確含有模糊意義,如night在英國法律中指“日落后一小時至日出前一小時”,但是各地所處時區不一樣,實際上還是難以把握。
3.法律術語的對義性。詞語的對義性是指詞語的意義互相矛盾、互相對立,即詞語所表示的概念在邏輯上具有一種矛盾或對立的關系。如“一般”與“特殊”、“上面”與“下面”等。在民族共同語中,這類意義相反或對應的詞,屬于反義詞的范疇。在法律語言中,我們稱之為對義詞。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法律工作必須借助一組表示矛盾、對立的事物或表示對立的法律行為的詞語來表示各種互相對立的法律關系。在法律專業術語中,這一點英語和漢語有一致性。例如:plaintiff原告與defendant被告,right權力與obligation義務等等。法律專業術語這類對義現象是由法律工作本身的性質所賦予的。因為法律工作的對象往往是利害關系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如刑事案件中的行為人和受害人,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經濟合同中的甲方和乙方等。這就決定了法律專業術語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對義詞。
4.法律術語的嚴謹性。法律詞匯具有明顯的保守特征。由于法律英語的用詞正式,語義嚴謹,法律英語詞匯保留了大量的古英語和中古英語詞匯,這也是法律英語詞匯莊重肅穆的標志之一,只不過這些詞匯很久以來已經脫離了普通用法的意義。在各種法律文獻中,最常見的古體詞如aforesaid如前所述,hereinafter在下文,hereunder在…以下等常出現在法律條文中,它們能使語言精練,直觀,而現代英語的其他領域中,這類“文言文”用語已逐漸減少。古詞匯的使用大大增強了法律英語的正式性和嚴肅性,能避免重復,使句子結構緊湊精煉,并且使得法律英語與日常英語在詞匯方面輕易區別開來。法律語言有時采用幾個同義詞或者近義詞連用來表達統一的法律概念。這種表達的目的是使法律概念更加嚴密,表述更加準確,盡最大可能地避免歧義和疏漏。
眾所周知法律術語的翻譯是法律翻譯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法律翻譯涉及到兩個學科領域:法學和語言學。法學這個具有極強的專業性的領域要求其文本的翻譯者通曉原語言和目標語的不同的法律制度,了解由此而產生的法律概念的差異。在語言表述方面,由于法律文體明顯區別于其他文體,法律文本的語言表述必須表現其特殊性,這就要求譯者認真研究法律術語的語言特征,在翻譯實踐的過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翻譯質量。作為法律翻譯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術語的翻譯必須考慮到在語言風格、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的差異,尋求搭建這些差異的橋梁和通道,使譯文最大程度地準確傳遞原法律文本的信息。每個國家或地區法律有其自身的術語和潛在的概念結構,本身的分類規則,法律淵源及社會經濟原則。每個法律體系本身有其表達概念的詞匯,不同類別的規則,及解釋規則的方法。法律翻譯中術語的翻譯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術語翻譯的好壞、準確與否常常關系到翻譯質量的好壞。法律術語翻譯準確,即使在其他方面如文法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也許還過得去,不至于引起太大的誤解;而如果術語的翻譯錯了,就可能造成誤解,甚至釀成糾紛。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可能只注意到術語其中的某個含義,忽略了其他含義,或是只注意到其常用含義,忽略了其在特殊語境中所具有的特殊含義,或者是由于選擇用詞時把握不準確而造成了失誤。因此,提高法律術語的翻譯質量還有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由于法律語言的專業性和特殊性,其他語體的翻譯研究成果并不完全適用于法律翻譯。法律翻譯需要適合其自身專業特點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和其他文體的翻譯一樣,法律翻譯的基本要求也是“準確”,但是對“準確”度的要求更高。法律翻譯中的“準確”是指盡最大可能地再現原文本的所有法律信息,譯文所傳遞的法律信息沒有遺漏、添加和歧義,客觀上不令譯文讀者產生誤解和困惑,并且保持法律文本的語言特點。但是任何法律翻譯都面臨由于不同法律制度所產生的法律概念的差異,這使得譯文準確地反映原法律文本的信息并非易事,如果譯者在法律術語翻譯中充分考慮以下幾個原則,就可以使譯文最大程度和原文保持一致。
二、法律術語翻譯的原則
1.法律術語翻譯的公正性。法律的最重要準則是公正性,因此法律翻譯也必須體現這一原則。法律英語是以英語共同語為基礎,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動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專業特點的語言。因此,在法律英語中不僅有眾多的具有法律專門意義的特殊詞匯,而且由于規定人們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法令或契約等法律文書所表述的內容必須準確、嚴密、客觀和規范,不容許絲毫的引伸、推理或抒發和表達感情,在翻譯實踐中譯者必須考慮其屬于法律范疇的義項。因此譯文的語言必須反映出目標語中法律語言的特點。英語和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但在句子結構上畢竟還有相同點,大體上都具有是“主、謂、賓”的基本框架。只要英語句子可以按其原有的成分排列順序轉換成結構大體相同的漢語句子,翻譯時就應當照辦,而不能隨意偏離翻譯的基本原則,把翻譯當作釋義。例如一些法規將“但是”翻譯成“but”或者“however”,這樣的翻譯不符合法律英語的特點,應該改譯成更符合法律英語語體的“provided that”。另外,有些日常用語在法律語境下失去了原來的民族共同語義項,甚至與民族共同語義項大相徑庭。
2.法律術語翻譯的一致性。譯文在詞匯的選擇和表達形式上都必須符合目標語言的表達習慣,譯文只有符合目標語法律語言的詞匯特征,才能在目標語的讀者面前像原文本的讀者一樣保持法律的莊嚴和權威性。對于英文原法律文本中的同義詞或近義詞連用形式的翻譯,由于英漢語言的區別,并不是每一個在意義上有細微差別的英語同義詞或近義詞都有相應的漢語對等詞匯,因此,并沒有必要把原文中的每一個同義詞和近義詞都翻譯出來。法律語言間詞語使用的一致性,必須由使用法律語言的雙方認可,而且不像日常生活或自然科學中詞語的使用容易達到相同的理解。總的來說,人們并不需要追求完全等同的詞語,應該基于法律體系的框架尋找近似的詞語,這需要翻譯者做出詞語合適性的至關重要的判斷。并不是所有的法律用語都能根據字面意義直接翻譯成目標語,如果貿然直譯原法律文本中的詞匯,而譯文表達的法律概念卻在目標法律體系中根本不存在,或者恰巧和目標法律體系的某個法律表達吻合但卻表述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則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目標法律文本讀者對譯文產生困惑和誤解。解決這類問題的出路在于認真理解原法律文本術語內在的法律含義,用目標文本中帶有相同法律含義的法律術語翻譯。
3.法律術語翻譯的創新性。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同和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的發展,新的事物的產生要求用新的法律術語來表達。在洶涌的全球化和新的科學技術的影響下,原有的常規字詞已經不能確切表達許多最新發生的社會法律現象,因而法律英語中生成大量新的詞匯。新詞的形成可歸納為以下幾種形式:復合法、派生法、字義轉換、文法功能引申、縮略法、造新詞等。新詞的制造大部分出于新聞媒體記者的生花妙筆,少部分則出自學者專家的巧思,通過社會大眾的廣泛接受,正式成為“新詞”。對于發展的事物,可以采用已有的民族共同語但給其賦予新的法律含義,如“計劃生育”、“引渡”等;對于由于法律文化的差異而產生的新的法律概念可以借用外來語。但是創造新的法律術語必須謹慎,最好由法律翻譯權威機構制定統一的標準,以使新的法律術語的表達統一而規范。
三、法律術語翻譯的方法
專門的法律術語是法律英語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精確的翻譯法律術語是必需的。首先,正確理解原詞在上下文中的確切意義。專門術語的作用在于以最簡潔的詞或詞組敘述一項普遍接受的復雜的法律概念、學說,或法則,使法律工作者能用較簡潔的語言相互交流溝通,因此詞的內在意義通常要比起外在形式復雜得多。譯者如果單就字面意義直譯,或望文生義,就無法將詞的真正含義正確完整的表達出來。而且,詞的意義常隨上下文而變動。其次,盡量尋求在本國法律中與原詞對等或接近對等的專門術語。英語和漢語中的法律術語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義與效果,不可隨便改變形式。為了達到法律上的效果對等,譯者應盡量尋求在本國法律中與詞源對等或接近對等的正式用語而不是任意自創新詞,以免誤導讀者,引起歧義或解釋上的爭議。同時,由于法律制度的差異,英美法中許多術語所指涉的概念、原理或規范在本國制度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也無對等或接近的對等語,遇到此種情形,譯者不妨通過對原詞的意義與內涵作正確理解后將之譯為非法律專業用語的中性詞以免發生混淆。與此同時,英美法中有許多術語,雖有特定的意思,卻無明確的定義,其適用范圍也無清晰的界定,因而其確切含義不明確。法律及合同中的含混詞目的在于保持條文執行或履行時的靈活性。日后如果發生爭執,其最終解釋權屬于法院,譯者無權對此作任何解釋或澄清。因此,譯者在法律功能對等的前提下,對含混詞應采取的翻譯策略是以模糊對模糊。相反的,對于含義明確的原詞則應確切翻譯,以免造成不應有的模糊。總之,要實現法律術語翻譯的準確性,譯文必須符合法律術語的特征和目標文本的語言習慣,并且在法律內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譯文最大程度地準確傳遞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參考文獻:
1.趙寶河.法律語言的語言特征[J].池州師專學報,2005(2)
2.熊松.英語法律文書的文體特征及翻譯要領[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5(3)
篇10
一.反購的特殊條件(反購條件(1) (2) (3)) .
二.預購定單。
三.購貨定單。
四.向第三方發出的出售反購貨物的標準電傳報價。
五. 轉讓合同。
涉及的三方有:
_________方:賣方/反購方(稱X方或買方)
_________方:買方/反售方(稱Y方或賣方)
_________方:X方向Y方承擔的反購義務之受讓方。
一.反購的特殊條件(1)
本協議由__________方(買方)為一方和_______(賣方)為另一方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簽訂。
1 反購金額:
第____號合同/ 電傳項下由,買方購置的____________貨物的金額為由買方出售給賣方的貨物的金額,即______美元/
2 時間:
買方的反購義務務必于__________之前履行。
3 貨物:
賣方保證,在反購義務履約時限內,向買方提供下列貨物: _____________并予以交貨。
4 出售貨物的企業:
茲同意,買方可向下列出售貨物的企業采購,以履行其反購義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交貨:
(1) 交貨時間應準確無誤。
(2) 貨物可交至任一目的地,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外。
6 支付條款:
由買方購貨付款的條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違約條款:
買方未履行本合同項下采購貨物義務時,買方向賣方僅支付未履行反購義務部份的金額,以求補償。 買方不承擔上述未履約而引起直接的或間接的,可預見的或不可預見的或帶有后果性的損失或賠償金。
一.反購條件(2)
1 概述:
(1) 買方承擔的反購義務包括下列條件,除買方另有特別的書面變更,適用變更的條件外,賣方的報價或報價所陳述的出售條件,或在賣方銷售合同中所陳述的條件或賣方規定的其他條件不予以修改,若廢除反購條件需經買方書面同意。
(2) 貨物系指買方反購義務的全部或部分貨物。
2 讓與第三方:
買方可將其義務和權利轉讓給任何人,商號或公司。
3 反訴:
不論賣方對買方有何索賠要求,凡根據已簽合同中所規定的買方售給賣方的貨款應予以支付。
4 價格:
依據反購義務條款規定,買方所支付的價格應為市場價格且應考慮到交貨條件。
5 所有權的轉移:
貨物的所有權,或應在交貨時轉移,或應在付款時轉移。
6 貨物的特殊性質:
若貨物具有其特殊性質,賣方應立即用書面通知買方,向買方提供必要的應提供的信息,此信息系作為貨物說明書的組成部份。
7 合同和仲裁的法律:
(1) 凡適用所述條件的合同均應受___________法律的管轄。
(2) 無論何時,凡買賣雙方所涉及的條件,或相關的條件,或按所述條件書就的合同等,為此所引起的任何爭議應依照國際商會調解與仲裁規則所指定的三名仲裁員予以終局解決仲裁地點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反購條件(3)
1 所有權的轉移:
貨物的所有權,或應在交貨時轉移,或應在付款時轉移。
2 擔保:
(1) 貨物在交付給買方后30天內,若發現該貨物有任何缺陷,買方可用書面通知賣方,且買方有權按以下第 5條規定取消其安排。
(2) 賣方擔保貨物的規格與賣方的說明書的規格相一致。
3 不可抗力:
由于不可抗力或買方無法控制的任何原因,買方未接收,或未就貨物作出支付,買方沒有責任。
4 賠償損失:
由于賣方未能向買方出售貨物而導致未能履行其義務,賣方將保證買方免于受損失(不論是例外的,還是其他的損失)。
5 取消:
如果賣方未遵守或履行(不論是否由于不可抗力)其向買方出售貨物而承擔的義務(在不影響上述一般情況下,賣方沒有按時交貨或沒有按同意的質量交貨),或賣方不能 (不論是否由于不可抗力)遵守和履行上述的義務時,不論出于何種原因,買方應有下列權利:
(1) 向賣方退還已交付給買方的全部或任何一部份貨物 (不論所有權是否已轉給買方) ,風險由賣方承擔,和/ 或全部或部分取消給賣方的定單(不論取消時貨物是否已交付給買方,不論貨物的所有權是否已轉移給買方)。在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下,賣方為應買方的請求,立即將買方已支付給賣方的金額退還給買方,買方對賣方不應承擔任何義務。
(2) 對第5條不作任何限制的情況下,買方的反購義務將被取消,買方應按其退還貨物的金額解除其反購義務,和/ 或按全部或部份取消其貨物定單的金額解除反購義務。
(3) 第5條項下準予買方行使的任何權利不應損及或影響今后買方應采取的或將采取的行動或賠償。
6 侵犯專利權:
由于使用或出售貨物而侵犯或被訴侵犯專利證書,注冊設計,商標或貿易名稱權利而引起的向買方提出的任何法律行動,索賠,及所需費用,以及買方對這類侵權采取任何法律行動可能發生的全部費用和損失,賣方應向買方賠償損失。
二.預購定單今有___________公司的X方(買方)向____________公司的Y方(賣方)依照下列條件定購貨物:
1 貨物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
2 數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價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支付條款:___________________
5 包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交貨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
7 交貨條款:___________________按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1953(最新版)
8 技術性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賣方同意于__________與買方簽訂合同,向買方出售金額為________美元(即___________美元整)的_____________,并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貨。
10 貨物可交付至任一目的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外。
三.購貨定單 (反購定單)
今有__________公司的X方(買方)向_________公司的Y方(賣方)按下列條件定購下列貨物:
1 貨物名稱: 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數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價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支付條款:______________
5 包裝:__________________
6 交貨時間:______________
7 交貨條款和地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11953(最新版)
8 技術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購貨定單是按照第_____號合同內所含之反購義務制訂,并受____反購的全部條件的約束和管轄,該反購條件為本購貨定單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四.向第三方出售反購貨物標準電傳報價X方 (賣方) 向Z方 (買方) 提出下列報價,并依據下述條件出售:
1 貨物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數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價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支付條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包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交貨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交貨條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技術說明和擔保索賠:____________技術說明: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貨物在交付給買方后的30天內發現任何缺陷,買方應在這一時期內就其缺陷發出書面通知,我方在對此通知進行核實后,有權決定,或更換貨物,或部份或全部的將貨款退還買方。
9 所有權:在我方收到全部貨款前,所有權仍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拒絕:除第8條b規定的擔保或保證外,我方決不向買方承擔由于本報價所簽合同,有關違反義務所發生的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賠償金。
11 不可抗力:由于我方所無法控制的任何原因,使我方不可能以任何方式履行本報價所簽合同的任一部份,我方可向貴方發出書面通知取消本合同,在取消合同時將賣方已付的,但還未交貨的貨款退還貴方。
12 爭議:任何時候貴方與我方之間就本報價或本報價所簽的任何銷售合同所發生的爭議應遵照國際商會調解與仲裁規則指定的三名仲裁員予以最終的解決,仲裁地點在____________________本報價及其合同應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律管轄。
五.轉讓合同:
本合同由X方為一方和Y方為另一方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簽訂。
鑒于:
1 依據X方與Y方之間達成的第____號合同, X方有義務向Y方購買價值__________的貨物。
2 X方有權按其義務轉讓給第三方, X方和Z方特此同意如下:
(1) Z方同意接受轉讓,以履行X方反購義務,其金額達_______________.
(2) 一俟X方義務已履行證據出示后,X方將支付Z方代表X方購得貨物的________金額。
(3) X方義務已履行證據應附有下列全部文件的副本,方為有效:
1) 購貨合同,包括按上述合同號X方反購義務已履行的聲明。
2) 提單或其他交貨單據。
3) 貨物的付款證明。
3 為供貨方報價超過原合同價或未按購貨合同規定的日期交貨,則解除Z方履行合同的義務。如果價格過高,或未按商定的交貨日期交貨,妨礙義務的履行, Z方應詳告X方。
4 Z方同意,由于Z方違反其義務,則向X方賠償X方所遭受的全部損失和賠償金。
5 如果在______年前Z方還未履行其代表X方的反購義務, X方應有權重新談判和/或全部取消本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