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00:34: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思政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作者:梁會蘭 戴如蓮 杜錦文 單位:遵義師范學院馬列部
師范院校的思想政治課長期以來都不受廣大學生的歡迎,究其原因,還是由于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重視不夠,建設不足,管理不嚴”的現象。要想改變這種現狀,讓思想政治課真正成為學生所喜愛并且終身受益的課程,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加強對思想政治課堂的建設和管理,合理配置課程資源,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堅守思想政治課堂主陣地的基礎上,充分做好學生業余時間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工作首先,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滲透要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在滲透形式上,可以組織一些活動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既要不拘一格,又要讓大學生喜聞樂見。具體可以按以下方式來操作。積極組織學生進行一些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當地的歷史文化古跡和革命文物遺跡資源,對學生開展一些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例如在每年的清明節、“五四”青年節等節日,組織團員青年祭掃烈士陵園、舉行入團宣誓儀式等愛國主義教育專題活動,積極引領大學生的精神生活,使之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規范和價值追求。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我培養的重要課堂,同時也是學生成長的第二集體,是當代大學生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重要載體和依托。因此,學院應該支持幫助團員青年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
積極組織一些校園文化藝術類的活動。豐富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時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大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健康的生活態度,激勵學生對美的追求和向往,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其次,面向基礎教育的師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范圍上要積極面向社會開放,并且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滲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指在校園內,還應該走出校園,積極面向社會開放,創造機會讓大學生參與到廣泛而深入的社會實踐中去,接收到書本以外的學習體驗。最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總結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并且充分分析和認識這些問題,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加以彌補。(1) 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應堅持真理當前一些高校所開展的課堂教學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大多比較浮泛,很少能夠顧及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量實踐證明,當前面向基礎教育的師范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順應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廣大學生的積極響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在教育形式上注意形散而神不散學生的業余生涯本身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在學生的業余生活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讓學生覺得形式零散,這就要求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重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做到在教育形式上形散而神不散,充分保證教育的內在主旨和內涵,增強各種活動的主題性和針對性。
對當前面向基礎教育的師范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先進的教學手段和互聯網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盵2]根據這些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新途徑,師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工具的作用,使互聯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推廣載體,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篇2
教師是目前思想政治課堂的主動施教者,而學生卻是被動接受者。普遍存在的教師權威性使學生對教師存有畏懼感,因而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交往不多,僅限于提問、回答的簡單交流,而且這種簡單的交往往往也只限于教師與優等生間的活動,或者說是極少一些學生的交流,大多數學生往往處于被冷落地位。因此,也就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對策
(一)落實充滿人本思想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注意教學目標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時機,對于教學目標的展示,要采用書寫、口述等靈活的方式。作為一門德育課,中學生政治教學除了要落實好知識目標之外,更要注重教學的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不僅增長了知識,而且能夠使自身的能力獲得提高,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擺正自己作為社會主義公民的姿態,樹立立正確的價值觀體系。中學政治老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實際的對性,有目的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通過對所學理論知識的運用,加深認識,并不斷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中學政治所講授的內容,有很大一部分理論性強,和學生的生活距離比較遠,給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形成了一定的障礙,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運用各種素材,把課本上的知識點和學生生活中的事例有機結合起來,使我們的課堂生活化,這才是打造高效課堂,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有效途徑。一些教師在講課時,只注重講解理論知識,而忽視了理論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這樣的課堂僅僅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也只是機械的記憶知識點,幾乎都沒有參與到課堂中去,這樣只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營造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敢于創新良好的心境和情緒積極的情感對學生的發展有相當重要的積極作用。如果學生感覺課堂氣氛不安全,生怕說錯話,擔心發言被扣帽子、被譏笑、被訓斥,那么學生就不敢敞開胸懷,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妨礙學生的獨立思考,妨礙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甚至會使學生封閉自己的心靈,更談不上創新。因此,開展創新教育首先要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會讓學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極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狀態流露出來。一位教育家說得好,“不怕學生觀點錯,就怕學生沒有觀點?!苯處熞e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就應鼓勵學生敢于突破權威,敢于“質疑”,要充分肯定學生“標新立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熱情。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在課堂中“標新立異”雖然會得到老師的鼓勵和稱贊,但他們也擔心被同學看成出風頭,怕答錯被同學譏笑而壓制自己的表現欲望。因此,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見解,觀察每一個學生的表現,既要注意把創新機會留給每一位學生,又要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互相臺作,鼓勵、喚醒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盡可能地化解、消除學生之間存在的對立、抵觸、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緒,把注意力轉移到共同學習上。
篇3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加強媒介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許多學者在研究媒介素養教育時,都將著力點放在培養媒介使用能力上。然而,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從根本上應更注重“思想”教育,應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因為,如何應對媒介傳播的大量關涉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內容,進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積極作用,理應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客觀需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是發動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起著基礎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媒介素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壞。在傳統的大眾傳媒體系下,信息傳播具有單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信息占有上具有絕對的優勢,牢牢把握了話語權,體現了較強的權威性。教育者可以按照教學大綱和預先設計好的教案對學生實行既定的思想灌輸,而不會遭到學生的反感和質疑。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在信息占有上擁有了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平等的地位,甚至對新興媒體的利用能力要高于教育者,并逐漸在網絡中形成了自己的群體語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體不具有較高的媒介素養,不了解各大眾傳媒的屬性,就無法對海量的信息進行正確的篩選和解讀,不能透過信息看到其背后隱藏的意識形態滲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在此意義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媒介素養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必然要求。(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迫切要求。在我國,當代社會大學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大學生尚處于心智成長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尚未成熟,極易受到大眾傳媒不良信息的吸引和誘惑,不利于其健康成長成才。具體來說,現代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消極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大眾傳媒濃重的商業化傾向易引發大學生的消費主義觀念。其次,多元的大眾傳播渠道易導致大學生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次,大眾傳媒即時傳播的海量信息易導致大學生思維的膚淺和混亂。綜上所述,大眾傳媒之所以能對大學生產生如此深刻的負面影響,是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不高分不開的。要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急需對其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提高其媒介道德規范和自律能力。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媒介素養教育具有共同的內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過對大學生施加意識形態的影響,達到轉變大學生的思想,進而指導大學生的社會行為的目的,在這個意義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就是一個思想傳播過程,是一個以意識形態的觀點為內容,以大學生為對象的傳播過程?!?〕因此,媒介素養教育中必然要涉及意識形態和政治因素。無論是對信息進行選擇,還是對信息進行解讀,都需要一定的價值觀作為判斷的標準,而這種價值觀的培養就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養教育共同關乎的問題??梢哉f,二者之間具有了本質上的必然聯系。(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媒介素養教育的實施方法具有共通性。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開設專門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二是將媒介素養教育的內容貫穿于其他相關課程之中;三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注意發揮大眾傳媒、家庭和社會等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動該項活動的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的長期關注和共同努力。與此相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樣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構建的教育體系,且其展開渠道也主要是課堂教學與課外的實踐活動。這說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養教育在實施方法上首先具有了融合的契合點,如可以在現有的大學生思想理論課堂教學中單獨設立一個章節進行媒介素養教育,這是很容易實現的。
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媒介素養教育的新體系
篇4
1.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施“項目教學法”既符合
高職教育的育人目標,又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特別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的這一人才培養目標與普通本科院校以培養科研型人才的目標是明顯不一樣的,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始終圍繞著這一思路在進行。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承載著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的目標任務。因而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改革也應體現這一基本宗旨與目標,以項目教學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為輔助,并通過完成具體的項目活動來組織教學,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統一,使得學生在完成項目活動的過程中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極大提升,這與高職教育的育人目標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2.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施“項目教學法”有利于
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自主創新能力等職業核心競爭力。高職院校的生源特點和職教特色,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一直以來對理論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這樣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公共基礎課沒有明顯興趣,課堂教學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開展時,如果以項目教學法為主要教學方法的話,那么學生要完成實踐教學項目就必須參與其中,親自制定項目目標和計劃,且一般項目都會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來進行,要完成該項目就必須與學習小組的成員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在項目完成的過程中,養成了與其他同學互利合作的習慣,團隊合作精神和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得到極大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倍增,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也會極大提升。
3.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施“項目教學法”有利于
提升教師能力,培養教師的綜合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講授法等一系列常規教學方法,教師只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即可。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實施“項目教學法”的話,雖然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輔助作用,但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首先應具備良好的組織與協調能力,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也應給學生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與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也應當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與經驗。同時為了增強實踐教學效果,教師必然也會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方法,平時會主動加強業務學習,為了應對這一具有挑戰性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水平與能力也會有較大提升。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項目設計的基本原則
項目教學法在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其運用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時始終存在著一個困惑,那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專業課,在其教學內容中很難找到一個具體的工作任務,因此在進行項目設計時覺得有很大難度。但是如果我們深入研究項目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就不難發現,雖然項目教學法強調以項目完成來實現學生知識的獲取,但是關鍵并不在項目本身,而在于項目實現過程中學生獲取知識的自主性與學習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專業課程在這方面是一致的,也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他們的道德素養與法律素質,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完全可以開展項目教學法的,只是其在項目設計時應把握一定的原則。
1.項目設計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與時效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施項目教學法是為了將課堂教學中的抽象理論具體化和形象化,通過開展項目活動真正打動、感染和說服學生,進而讓他們對自身及社會存在的問題能夠正確地認識與反思,因此在進行項目設計時應覆蓋教材中理論教學的內容并進行整合,體現理論教學的成果。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強調新成果的“三進”,因此在實踐教學項目設計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將國內外的新形勢和新動向、黨在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理論新成果融入到項目當中來。
2.項目設計應具有可操作性和自主性
實踐教學項目是在老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因此項目設置應難易程度適中,符合大一新生的能力水平;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讓他們能夠合理分配和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分工合作來完成。項目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項目完成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形成健全獨立的人格。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應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可為學生提供選擇實踐項目的決策機會,讓大學生真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實踐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每位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過程、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位同學的能力大小有所區別,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會有差異,教師作為實踐項目的引導者不應規定統一標準答案,讓每位學生自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來完成實踐教學項目,其間可能會有許多挫折與彎路,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仍然應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做到充分鼓勵和正確引導即可。
3.項目設計的數量要合理且可以量化評分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程,兩門課程的實踐教學時數一般為16節。如果每一章都設計一個實踐教學項目明顯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現實的,因此每門課程的實踐教學項目的數量應與教學時數相吻合,每門課程四到五個項目即可。實踐教學項目的開展雖然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創新能力,且在項目實現過程中注重分工與合作,但活動開展的效果最終還是要納入課程的考核體系計算總評成績的。因此項目的設計要科學合理,對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表現有比較客觀的評價指標體系,能夠量化評分。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
1.組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學習興趣小組
在第一次課程介紹時就給學生闡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理念,讓每位學生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由四到五個項目構成的,每位學生都必須參與到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來,因此以大班為教學單位肯定是不可行的。在第一次課時就可根據教學班級的規模,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實踐教學學習興趣小組,并通過自薦與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選出各興趣小組的小組長負責本組的實踐教學活動。
2.設定實踐教學項目
高職院校現階段主要開設兩門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負責人應在開學前設計制作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報告書,根據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設計四到五個實踐教學項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一共有八章,可根據各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將這八章的內容整合為五個教學模塊。緒論部分單獨構成大學生的新生適應這一教學模塊,第一章、第二章共同構成大學生的理想教學模塊,第三章單獨構成大學生的人生觀教學模塊,第四章單獨構成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教學模塊,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共同構成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教學模塊。將理論教學整合為這五大模塊后,實踐教學可設計與之相對應的教學項目。如第一模塊可以設計重塑自我、放飛夢想演講比賽,第二模塊可設計激情唱響勵志歌曲大賽,第三模塊可設計人生的價值辯論大賽,第四模塊可設計隨手拍———尋找身邊的道德模范攝影大賽,第五模塊可設計以案說法—法律情景劇大賽。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一共十二章,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共同構成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教學模塊,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共同構成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教學模塊,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實踐教學模塊,第九章、第十章共同構成祖國統一與國際戰略教學模塊。將理論教學內容重新整合為四大教學模塊后可設計四個實踐教學項目。第一模塊可設計觀看記錄片觀后感交流會,第二模塊可設計詩詞鑒賞大賽,第三模塊可設計關注兩會———我是人大代表模擬提案大賽,第四模塊可設計我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獻計獻策專題研討會。
3.項目實施與情況說明
項目實施是項目教學法的核心教學環節,教師應要求每組制定項目計劃書,明確項目實施步驟與小組成員的分工。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密切關注各小組項目進程,監督項目實施嚴格按計劃執行,確保每位同學都參與到項目活動中來。各小組成員之間要多交流與溝通,遇到問題時共同解決,碰到困難時向老師尋求建議與幫助。項目完成后應形成書面成果與材料,由每位小組委托一位成員來進行情況說明。本小組實踐教學項目的開展思路是怎樣的,具體做法是什么,將該項目開展過程中優異的表現和成功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存在的不足與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請其他同學和老師賜教。
4.項目評價與考核
篇5
1.兩種愛國觀的起源
狹隘民族主義的國家是通過暴力掠奪和征服而來的,需要有集中的權力來維持統治和存在,同時,本民族國家和其他民族國家之間是對立的關系,相互斗爭而產生更為強大的民族國家是宣揚狹隘民族主義的統治者的主要觀念。統治者一方面需要人民維護本民族的生存和利益,對外采取各種偏激的行動來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感。另一方面統治者也借此控制人民的思想,在內部鞏固其統治地位。從歷史上看,只要有暴力和征服,就勢必出現狹隘民族主義這樣的意識形態,這是統治者用以侵略和維持統治的外衣,而人民則在不知覺中成為被掌控的對象。不同的愛國觀通過教育傳播,最終在人民的意識中形成,因此不同的教育觀念,也會對人們愛國觀產生重大影響。
2.自由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愛國觀下的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觀念
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活動,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比起遺傳素質和自發的社會環境的影響,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影響力要大得多,教育把遺傳提供的可能性與環境所提供的后天條件充分結合起來,促進人意識的形成與發展。針對大學生處于青年價值觀和認識觀的關鍵階段,高校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結合兩種愛國觀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自由主義者在教育觀念上依舊強調人的自由。其中典型的教育理論有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以及建構主義的教育理念。人本主義者認為,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應該是個性充分發展的人,是自主發展的人。教育并非是指導性的,而是幫助和促進型的,教育的作用是為受教育的對象提供資源,由教育對象自主選擇、自由發展。建構主義者則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教育不能把概念作為預先決定了的東西交給受教育者,不以社會性的權威去壓服教育對象,受教育者對知識概念的接收,只能由他們自己以自身經驗為背景,來分析知識的合理性。故此,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中,人民愛國情感也是自主選擇的。人民不受政府宣傳的“主流思想”左右,而是理性客觀地看待個體和國家的關系,根據自身的體驗來決定個體對國家的情感。而狹隘民族主義者則要求牢牢掌控國家的學校教育。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政治功能是其一項重要的功能。與社會中其他影響因素相比,學校中所傳播的政治文化一般是社會中的主流政治文化,即統治階級的政治文化。受這種政治文化的影響,人們容易形成與統治階級相一致的思想意識,從而自覺地維護民族國家所謂的整體利益。狹隘民族主義正是看中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對人民灌輸以“愛國”概念,同化民眾思想,打著“愛國”旗號掩蔽其統治的本質。更有統治者實行“愚民”政策,隔絕外來的文化和知識,使民眾置身于無從選擇的境地。教育本是使人能更好、更全面地發展,而推行狹隘民族主義的國家卻完全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利用教育推行其所謂的“愛國觀”宣傳,達到維護統治者地位的目的。此時,教育已成了統治人民的手段,而非服務人民的方式。
二、自由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愛國觀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導
1.自由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愛國觀的比較
自由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同為意識形態,都是政治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都反映一定經濟和社會關系以及階級或階層的根本利益,以哲學、宗教、政治、法律和經濟思想等形式表現出來。這兩種意識形態之下愛國觀作為政治意識在基本性質方面也有相同之處,它們同是時代的產物,是在一個國家特定的文化和歷史中誕生的,具有時代性。其次,這兩種愛國觀皆會對社會成員的思想、行為產生重大影響,具有調整性和指導性。但是,兩種愛國觀也有著根本不同。自由主義的愛國觀以公民個人為出發點,將國家視為契約條件下的工具,強調公民在私人財產和利益得以充分保護的前提下,自發維護國家的安定團結。狹隘民族主義的愛國觀以民族國家為出發點,將國家視為民族的象征,強調民族國家的利益,成員被民族意志統一情感,被要求對國家絕對忠誠。
2.兩種愛國觀對現實問題的態度
篇6
關鍵詞: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適應能力
目前,我國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激烈,這使得人們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到心理健康。這種狀況也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發展,嚴重影響了中學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的形成,因而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實踐證明,利用學科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行之有效、工效持久的好方法。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筆者認為,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用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指導方法
現代教育教學觀指出,教育應以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正確的價值觀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做到:
(一)樹立正確人才觀。社會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只要在某一領域有所創新,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都是人才。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長,都有缺點、優點,只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是一個優秀的學生。
(二)樹立現代學生觀。學生是有尊嚴、有潛力的人,決不是會作簡單工作的機器,他們的心理正處于不斷發展、逐漸成熟期,他們需要鼓勵、理解和支持。我們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把學生當作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不僅要以自己的智慧來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還要用自己的感情和人格塑造學生的健康的情感和人格。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良好的心理環境是融洽的、和諧的、活躍的,其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將產生深遠影響。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思想政治課進行心理教育的關鍵。
(一)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的精神力量,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環境的重要因素。教師的人格魅力來自于高尚的道德休養,來自于深厚的知識積累,來自于優良的性格品質。積極進取,笑口常開,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產生不可抵御的吸引力。
(二)營造融洽的師生情感氛圍?!敖逃娜繆W秘就在于愛護兒童?!苯逃菒鄣氖聵I,愛的靈魂。課堂上,教師的態度與語氣要和藹親切,要用“請回答”、“請坐”、“好”、“很好”等禮貌用語和激勵性的評價。激勵的話語能拉進師生情感上的距離,增加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
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的許多顯性和隱形的心理健康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在學習初中政治“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時,可以利用《憲法》的規定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權力觀,正確認識“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培養正確行使權力,自覺履行義務的公民意識,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學會與他人與社會的正常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學習“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時,可以通過對我國當前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的了解,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愛護環境的意識。
四、培養學生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當今社會被稱為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其基本特征是變化快,發展快。這就要求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必須跟上這一時代步伐,否則,就難以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和生存。因而,必須大力加強對中學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培養和訓練的方法,可以通過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在教學中,要教育學生懂得:社會總是在變革中前進的,人也是在不斷適應的過程中成熟起來的。其次,要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努力使自己的要求與社會實際相結合,使自己的思想和心理與社會環境相協調,使自己的各種行為與社會的共同規范相一致。學會與他人相處,與社會相處。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雖是思想政治課的主要任務,但其他學科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就需要每位教師都應該成為學生的心理醫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五、創造樂學環境,促使學生保持最佳心理狀態
篇7
受眾是高職校報信息實現價值的歸宿。高職校報通常是院校內部發行,并贈閱與院校關系密切的業務單位、合作的企業、兄弟院校。因而,其受眾主要由高職院校的學生、教師、管理人員、教輔人員組成。這一部分受眾群體龐大,占到了普通高校師生的一半,當前全國在校的高職學生約有1000萬之多,教職工約有近百萬。此外,與高職院校密切相關的行業和單位人員也構成受眾的一部分。與一般社會媒介受眾的廣泛性、混雜性、隱蔽性、分散性相比,高職校報的受眾群體構成穩定、層次清晰,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職業素養。高職校報與社會媒介不同,它除了信息傳播,還擔負著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高職校報的上述受眾中,在校高職學生是其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占到校報思政教育對象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高職教師及院校的管理人員和教輔人員也是校報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他們作為高職院校的工作人員,亦可通過校報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培養高職師生優秀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于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高職師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高職學生普遍關心時政和社會發展,有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和就業觀,努力學習,勇于進取。不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多元文化的影響,高職學生的思想深處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功利意識增強、集體意識變淡、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不高、人文素質下降、部分學生心理壓力較大等。[1]此外,還不同程度存在思想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欠缺、享樂主義滋生等問題。廣大高職教師及管理、教輔人員對高職教育事業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但部分人員身上也存在愛崗敬業精神不強、教書育人意識淡薄、人格表率作用較差的問題。[2]如上所述,高職學生和高職院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與教輔人員都是高職校報的受眾,并且是高職校報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高職校報應針對學生、教師、管理及教輔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結合校報的優勢和特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教育新聞,建設校園文化,實施文化育人。
二、高職校報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1)報道育人。校報首先是校園新聞媒體,新聞報道要占據校報約一半的版面,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聞報道是校報發揮育人功能的首要途徑。在新聞報道中,校報要正確地引導輿論,把握主旋律,宣傳健康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倡導奮發向上、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揚明禮誠信的社會公德、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傳播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當然,校報對主旋律的宣傳,不可采取機械、枯燥的方式,而應該將上述理念與報道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校報的報道形式靈活多樣,包括消息、通訊、述評等等,不同的題材和體裁,有不同的報道角度和思政教育方式。校報團隊要認真策劃,既可根據校園重大事件挖掘思政政治教育價值,也可圍繞主題尋找有教育價值的報道對象,對于較為復雜的新聞事件或現象,校報可引導師生開展討論,以明辨是非。以我院校報為例,每一期都通過報道學院重要新聞和舉措,引導師生理解學院的工作重點和職業教育的前進方向,從而為學院和職業教育的發展努力前行;此外,還精心策劃“感動校園十大學子”的評選等校園專題活動和“科學發展系列訪談”等專題報道,并發掘報道對象所體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給師生讀者以積極向上的影響。
(2)專欄育人。專欄是由若干篇具有共性的所組成的自成格局的局部版面。專欄是好報紙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具有整合關聯信息、形成宣傳強勢、匯聚讀者群體、彰顯文化特色的作用。[3]專欄是高職校報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式。開設思想政治教育專欄要遵循針對性(針對師生思想政治素質狀況)、時效性(結合新聞事件和現象及時編發專欄稿件)、豐富性(形式和內容都要多樣,忌單一呆板)等原則。高職校報大都是四開四版,應根據版面特點設置專欄,譬如,頭版可設置熱點評論的專欄,對時政熱點和校園熱點進行評論,宣揚理想信念,培養道德品質;二版可設置專業欄目和人物欄目,通過專業建設與校園優秀師生的通訊報道,發揮榜樣的力量,倡導優良的學風教風,提升專業與職業素質;三版可設置校園生活欄目,諸如主題征文、心理咨詢等欄目,前者可展示學生理論與實踐的成果,后者可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四版可設置人文與美育專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美學修養,這一點將在下文“副刊育人”詳述。
(3)副刊育人。高職院校尤其是工科類高職院校,往往注重“實用”,人文性相對較為欠缺。高職校報作為文化陣地,應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有所作為,增強人文性,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和審美能力。高職校報要提高文學藝術副刊版面的質量,豐富其形式,把副刊辦“新”、辦“雅”、辦“趣”、辦“活”、辦“美”。既有文藝新聞,更有文藝作品;既有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也有書法、美術、攝影等藝術作品。編輯要對來稿精選細編,確保副刊作品富有思想、情感和藝術性。另外,副刊版面尤其注重排版美觀,文、圖、面、塊、條、點、線要科學組合,版面要在端莊大方、多彩多姿中體現出清新、活潑、大方、氣派的視覺效果,通過美的形式讓讀者領略到其中的思想和精神。好的副刊會讓讀者“愛上”,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而實現弘揚文化、滋養心靈、豐富情感、啟迪智慧的育人功能。
(4)隊伍育人。高職校報是校園大眾傳媒,光靠幾個編輯人員是無法及時完成全校的新聞和信息采編的,需要一支來自各部門和教學單位的通訊員的支持,及時提供報道線索和提供稿件。此外,學生記者更是校報的“生力軍”,他們來自各年級各專業,活躍在校園里,能及時捕捉校園的新事物,反映師生新動態。學生記者多為學生中的才俊,有朝氣有熱情有潛力和創造性,是發掘校園新聞和建設校園文化的寶貴資源。高職校報建立了通訊員和學生記者隊伍后,要對他們進行務實有效的培養。通訊員和學生記者隊伍通常有較好的文字能力,但畢竟非專業采編人員,因而要采取措施幫助他們提高政治思想素質和新聞業務素質。開展專家講座、業務研討、組織采訪、寫稿評稿等活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時,建立通訊員與學生記者的管理制度和績效獎勵方法,激勵他們出成果求進步。隊伍建設是校報育人功能的直接體現。
三、高職校報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評估與效果提升策略
(1)效果評估辦法。對高職校報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評估,根據其校園媒體的特點,可采用以下方法:第一,調查評估法。既可通過專項調查問卷,也可通過專場座談會的方式,了解調查讀報率、讀者對校報的滿意度、讀者對思政文章和欄目的接受和喜愛程度等等。第二,動態評估法。通過經常性的編讀互動,對校報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進行評估。譬如開辟校報網絡版的讀者評論功能,實施網絡實時互動;還可開辟編讀往來郵箱,虛心聽取讀者反饋意見;征文也是校報的一個好方式,以校報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為主題開展征文,便于相對集中完整地收集到反饋信息。第三,行為評估,即考察讀者在看了校報之后,其行為是否得到改善,這一點的操作是比較難,也是較為復雜的,可以通過讀者自我評估、教師評估和學生觀察評估來實施。由于校報持續發行的特點和讀者的廣泛性,可設立觀察實驗小組作為行為追蹤評估的對象。第四,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通常采用定性評估,不過定性評估可與定量評估結合,如結合調查評估、動態評估和行為評估,得出相關數據并給予量化分析,更有助于清晰的認識和評估。
(2)效果提升策略。如何提升高職校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如下策略可供參考:第一,增強受眾意識。高職校報是院校黨委和行政的機關報,由于有固定的經費、穩定的發行渠道和讀者群,校報編輯人員較多習慣于單向灌輸的信息傳播模式,受眾意識較為淡薄,在采編過程中較少考慮受眾的需要,以致受眾逐漸流失。校報雖然免費發行,但讀者興趣較淡,有的干脆不看。高職校報的讀者文化層次較高,思維活躍,在當前社會媒介和校園網絡媒介都較為豐富的情形下,他們會選擇那些契合自身需求的媒體。校報編輯要增強受眾意識,心中裝著讀者,重視信息反饋和受眾調查,及時調整版面內容和欄目設置,滿足讀者需要。第二,提高校報質量。高職校報應優化內容,關注“三點”。關注校園重點、熱點和焦點話題,努力貼近校園生活、貼近廣大師生、貼近學校實際,增加校報的信息量,創新新聞寫作手法,提高新聞和副刊版面的稿件和排版質量。第三,增加編讀互動。如前所述,通過問卷、訪談、網絡實時互動、主題征文等方式,增加編讀往來互動,校報編輯可了解讀者需求,及時調整編輯的內容與形式,提高校報的可讀性。第四,提升有效傳播。要提高高職校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須擴大有效傳播。一是鞏固現有的讀者群,讓校報深入學生宿舍和班級、教職工辦公室。二是擴大校報的贈閱范圍,學生家長、合作企業、畢業生和校友、兄弟院校、業務往來機構都可以進入贈閱范圍,擴大校報的影響力。三是與網絡媒體合作,或開辟校報網絡版,形成校報的二次傳播。
篇8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不到位《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獨立學院認為自己與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因此要不走尋常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顯得相對散漫,不夠重視,所以落實起來效果并不顯著。
2.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綜合素質較低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問題。但是目前的現狀是,很多獨立學院還沒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無法保證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這對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是一大硬傷。
3.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設置不盡合理很多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都定位在培養社會所需的應用型專業人才上。然而現實中,某些利益相關部門把這一“有利條件”視為直接獲利的途徑。所以,獨立學院更多的傾向于關注數字,關注畢業生的就業率,這樣就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設置的合理性,不利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氛圍不濃厚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具備濃厚的校園環境氛圍,才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優良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并且起到相互感染、熏陶和激勵的作用。這對獨立學院來說就是一個軟環境的建設,但很多忽視了這一點,顯然這也是一個不足之處。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鑒于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加強改善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迫在眉睫,建議對策如下:
(一)大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獨立學院要加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大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搭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平臺,對改進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意義重大。廣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這一新工具,在校園貼吧、BBS以及博客等載體上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工隊伍一個相對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應當包括獨立學院的相關黨政負責人、共青團干部、輔導員、“兩課”教師(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以及班主任等,他們是一個相對龐大的群體,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因此,獨立學院必須加緊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工隊伍,這樣才能勝任這一教育工作。具體來說,可以從輔導員隊伍著手,首先做好班級輔導員的選拔和培養工作,然后逐漸建設起一支專兼結合的輔導員隊伍,從而不斷夯實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
(三)切實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考慮課程內容設置的合理性,它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影響到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所以,筆者認為,獨立學院應當加強相關方面的調查研究,分析內容設置不合理的癥結所在并找出解決辦法,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繼續開展。其次,要切實做到創新教學模式,切忌紙上談兵。教師應從現實生活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真正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入耳、入腦、入心,真正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機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機制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保障。在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初步形成后,就要不斷地在教育實踐中總結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機制,這對獨立學院后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長足進步意義重大。
三、結語
篇9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不僅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更是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具體實施包括以下四個環節。
(一)學生自由選擇課堂和任課教師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沒有選擇課堂和教師的自由,上課時間、上課地點和任課教師都是由教務部門事先統一安排確定,學生必須按規定的時間、地點,去接受規定的教師授課。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則給予學生相當大的自主性,對課程的講授人、時間和地點都可以進行自主選擇,也就是給予學生選課堂和選教師的自由。選課堂和選教師的自主性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自覺性,為學生提供更多安排個人學習的機會,也讓教師在壓力狀態下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授課質量,從而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效果。在實踐操作中,學生選課堂、選教師的自由,并不是盲目和毫無邊際的選擇,而是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的。首先,選課堂、選教師是建立在有課可選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承擔課程的學院和教務部門,要按照教學計劃和課程總體安排,提前確立并在教務網公布下一學期所要開設的相關課程和年級。第二,設定課堂的規模人數、上課地點和任課教師,并把教師的相關信息在教務網上公示,供學生理性選擇。第三,設定選課的最后時間,下達教學任務。在選課堂、選教師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因故漏選的學生,以及沒有達到選課學生最低人數的課堂和教師的調劑工作。比如,在實踐中,對于學生很少選擇的教師,學院應當派督導組聽課,了解原因,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
(二)學生自主選擇部分教學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一般的課程,它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肩負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重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這就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體系、課時和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統一性。在實踐中,則是由教育部統一規定和組織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使命決定了其體系和教材具有相對穩定性和滯后于現實的特點。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又需要時時更新:一方面,黨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和精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新鮮經驗和鮮活實例有必要及時充實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中;另一方面,要增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吸引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把教材內容與教材以外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即把大學生不知道卻又想知道、弄不清楚卻又想弄清楚的問題穿插在課堂教學內容中。讓學生自主地選擇一些教學內容,教師結合課程相關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講授,使課程教學真正深入學生的心坎,產生共鳴,解決其思想深處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選擇部分教學內容的操作辦法有很多。比如,每次課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出1~5個自己最關心、最關注、最想弄明白的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分類,選擇共同關注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或者由教師進行專門解答。這種解答式教學法在實踐中效果較好:首先,培養了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碧岢鰡栴}本身就是一個思考問題的過程。其次,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就是解決學生理想、信念以及思想上的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他們社會主義信仰信念,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和解答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再次,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教學氛圍。讓學生選擇部分教學內容,通過課堂討論和師生互動等形式,在師與生、教與學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產生思想的共鳴,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自覺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同時,通過學生的提問,將許多教材來不及涵蓋、教師疏于關注的內容添加進課堂,更新和豐富了教學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部分教學內容時,需要注意幾點:一是選擇部分教學內容前要有引導。由于課堂學生多,學生關注的問題也很多,因此,在學生提問的環節,需要引導學生提出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具有重要價值且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提高問題的質量。只有這樣的問題才能使學生選擇的內容與課程教學內容相符合,起到教材與自主選擇內容相互補充的效果。二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進行整理,選擇其中有價值的內容,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并進行正面引導和解答。三是對個別學生提出的偏激極端的問題,不宜在課堂上公開批評,而應該在私下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幫助學生樹立理性客觀思考分析問題的方式。對一些有嚴重思想和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多加關注,必要時要與其所在院系輔導員進行溝通。
(三)學生自動參與教學活動
在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中,課堂紀律、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是核心環節。通過學生自動參與到這些教學環節,能充分發揮其能動性。首先,遵守課堂紀律的能動性。課堂紀律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課堂紀律不好不僅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也影響教師和部分學生的情緒。曠課、遲到、早退、講話和玩手機等,是當前課堂紀律中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現象。傳統的維持紀律的方式主要靠點名、叫學生回答問題和批評等,不僅加速了師生間的不信任感,也影響了教學進度。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強調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能動性,如通過排列位置等他律措施與學生自律相結合,使學生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其次,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能動性。針對當代大學生有較強的個人表現欲和張揚個性的特點,在課堂中多開展一些討論、演講和辯論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選題、內容、形式和規章等,全部由學生自己商定。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能動性能夠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第三,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動性。實踐教學是最受大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方式。目前由于經費、場地、交通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絕大多數學校和課程只能選擇大實踐的方式,即把外出參觀、假期調查、聽學術報告、參加社會活動以及第二課堂等都納入實踐教學活動的范圍。盡管如此,這種開放式的實踐教學,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了其能動性。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課程教學內容選擇實踐的內容和方式,強調實踐活動目標的實現,同時還要有評價和考核的機制,包括榮譽獎勵或者課堂表揚,使學生們在此過程中有成就感,激勵更多的學生參加。
(四)學生自覺進行教學考核考評
考核考評是教學的一個環節,也是檢驗教學成效的一種方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雖然考核考評的具體方式可以多樣化,但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是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參與的方式。這種考核考評方式,導致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對考試,很難使學生養成自覺能動的學習習慣。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強調自覺進行考核考評,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發揮學生在考核考評中的能動作用,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考試,自覺地進行考核考評。首先,考試紀律上的自律。在許多課程的考試中,無論是開卷考查,還是閉卷考試,總是安排監考教師,并動用監控手段,以保證考試的紀律。在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中,實行無監考化考試,讓學生通過平時學習奠定的實力和充分備考的信心,以及道德的自我約束,在沒有任何監督的環境中完成考試。其次,自覺選擇考試內容和方式。在傳統教學模式的考試評價中,一般都是由教師確定考試方式、題型和內容,并嚴格保密,學生無選擇性。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全校學生在同一學期、由眾多教師同時授課并參加統一的考試,所以即便是任課教師在考試的內容上也無選擇性。這種模式固然保證了公平公正,可也養成了學生為了應試被動學習的心理和行為。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中強調考試自覺性,就是打破統一的命題和組織考試,由教師主導考試范圍,由學生自覺選擇考試的內容和方式。在操作中,不再是一次性的考試,而是多次考試;不再是統一命題,而是讓學生選擇題目。比如,對期中考查作業、期末考試或平時作業,不設定統一的題目,只劃定考核的范圍,讓學生自主命題并自主完成。再次,自覺進行考試成績評定。在傳統的考試制度下,平時、期中和期末成績由教師統一評分。這種做法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且不能保證公平。比如,由于學生數量多,教師在評定平時成績時,很可能對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習情況并沒有真正了解,導致評價的公正性無法得到保證。同時,少數同學向老師要高分的事情常有發生。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強調考試成績評定的自覺性,就是不由教師評定而是由學生自我評定成績。在操作上,平時成績由學生自己打分,同學互相打分,或者學生干部組織的評分小組打分;而試卷的成績評定,由教師公布標準答案,學生自己改卷、同學交叉改卷和教師進行抽查復查等方式來完成。強調讓學生自覺進行教學考核考評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推卸教師責任,反而要求教師提前縝密設定考試內容,讓學生在設定的范圍內進行考核評定。在考核方式上,在有利于測出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大膽創新,通過組合成績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如筆試和面試、討論和實踐成績、理論和實踐成績、平時和期末成績。但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其自覺性,教師則起發揮主導和監督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近些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改革中,涌現出了案例教學、研討性教學、實踐教學和情景教學等教學模式,應該承認這些教學模式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但它們往往側重單一方面的教學方法改革,受課程性質、內容體系、教學重點、課時的限制,有些教學模式不能適用于所有的課程。比如案例教學,基礎課、概論課可以實施,但對理論性、邏輯性很強的原理課程,就難以實施,或者難以有好的效果。又如,問題切入式或討論式的教學,對課時有限、大班教學的課堂,也不具有實施的可能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改革,必須遵循總體改進的理念,才能保證一種教學模式在不同課程、不同班級的廣泛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則是一種不同于上述教學模式的新的教學模式,它從根本上打破了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是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是一個具有顛覆性的、全新的教學模式。與任何其他新生事物一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仍處于探索的初始階段,其成熟建立和廣泛推行,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探索過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比如教師主體性喪失的問題、學生的選擇偏離課程內容的問題等。針對在實踐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特提出以下應當注意的事項。
(一)正確處理好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
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要明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要把握好學生主體性地位和作用。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這一弊端提出的”,這種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選課、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等各個環節的組織實施,應以學生主體地位為基本,要想盡辦法維持這種自主、自由、自覺、自動性。另一方面,也要確定教師的主導性地位和作用。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在糾正傳統教學模式忽略學生主體性的偏頗的同時,往往又會忽視或抑制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影響了教師的作用。其實,在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中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進行引導、組織和鼓勵,“雖然受教育者的主動性不單取決于教育者的影響,就教育過程而論,調動學生主動性實是衡量教師主導作用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開展得是否成功,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得如何,關鍵還在于教師的引導和設計。因此,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不是降低了對教師的要求,而是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要求教師在高屋建瓴地把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具備與學生深度溝通,激發起學生的主體性,嫻熟駕馭互動式課堂的素質。因此,要處理好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關系。
(二)正確處理好“四位一體”的關系
任何教學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完成課程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八奈灰惑w”的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也是如此。自由選擇課堂和教師、自主選擇部分教學內容、自動參與教學活動和自覺進行教學考核考評是一個整體的要求,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的目標,“四位”要緊緊圍繞著“一體”來展開和進行,而不能游離于這一目標之外,為了改革而改革。
(三)正確處理好中心和補充的關系
篇10
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性質、特點決定了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這門課教學中的基本原則,它貫穿于這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決定著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方向和質量,其他教學原則都是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補充和具體化。因此,依據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從整體來看,應該分為以下兩大步驟:
第一步:是指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在思想政治課中,的基本理論知識是通過一系列的概念、原理來表達的,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政治課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沒有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就談不上用科學理論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然而這些基本概念、基本又大多比較抽象、難懂,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啟發,為了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接受,適當的舉例是我們政治課教學中常用的也是比較主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如:初三年級思想政治課教材的第五課中講以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由于他們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要理解這個原理就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學中不妨采用腳與鞋的關系加以例證,在生活中他們清楚地知道,有多大的腳就要穿多大的鞋,鞋的大小應隨著腳的生長而加以更換,否則,鞋太大或太小,不僅穿著不舒服,而且是既站不穩也跑不快。這個例子通俗易懂,使得學生很快地就能準確全面地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這一原理。
第二步,是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提高認識能力和思想政治覺悟的目的。這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最重要的階段和最后的歸宿。如:高二年級思想政治課教材第二課中講到:物質世界不僅是普遍聯系的、變化發展的,而且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規律又是客觀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為了幫助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對98年入夏以來,我國長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長江流域洪水泛濫與生態環境的惡化是相互聯系的,加強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的綜合冶理,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按客觀規律辦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既是我們在洪水退卻后的深刻反思的結論,也是我國在今后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必須落到實處的問題。
舉例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舉例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舉例還是一項教學藝術,為了更好地發揮舉例在教學過程的作用,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真實性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探求真理的學科,來不得半點虛假。所謂真實,就是說事例材料本身不論是國事、家事、大事、小事都必須是確有其人,確有此事。只有真實的材料,才具有說服力。所以,舉例一定要真實無誤,決不可胡編亂造、道聽途說或者是經不起推敲,否則就有背于思想政治課的科學性和嚴肅性。
二、接近性
所謂接近性有二層含義:一是指空間上的接近,要求盡量做到就地取材,離學生生活、學習環境近一些,離他們的心理近一些,最好是能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經歷、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舉例,這樣學生感到可親可信。二是指時間上的接近性,就是說所舉例一定要新鮮,過于陳舊的材料學生是不感興趣的,最好是近期發生的,且含有一定的新知識、新信息的,貼近時代的材料,這樣才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三、精典性
在教學中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知識內容可以用多個材料、事例加以例證、說明,但課堂教學的時間又是有限的,怎么辦|我們只能精心選材,力求少而精,使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以起以畫龍點睛之功效,因為典型的事例能集中地反映同類事物的共同本質,它既能使學生較為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屬性,又便于學生確切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實質。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做到舉例少而精,決不能抓住一些相關事例一古腦兒搬到課堂,將政治課變成了故事會,這樣做勢必會造成喧賓奪主,本末倒至。
四、結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