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里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03 08:2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字經里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通過誦讀《三字經》選段,感受《三字經》語言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
2.通過對“學貴以恒”部分內容的學習,感受古人的勤奮好學,對學習應持有的態(tài)度與方法有更積極的認識。感受學習《三字經》的趣與樂。
3.了解《三字經》的歷史地位與內涵,能在學習過程中有一點思辨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誦讀積累《三字經》,了解經文內容,懂得學貴以恒,勤奮的精神永遠是可貴的。
【誦讀指導】
一、課前交流,拍節(jié)奏
初步感受節(jié)奏和韻律所帶來的快樂。
二、走進《三字經》—— 一個故事一句話
1.師結合圖片講述仲尼師項橐的故事
師:這么長的一個故事,其實可以縮成這樣短短的一句話。(出示句子,指名讀)
引導學生把句子讀得有味道一些。如:用上手勢,把第一個字的讀音拉長,再讀慢一點……
2.師生對讀,逐漸引背
師:知道這句話出自哪里嗎?對,《三字經》。熟悉嗎?誰來背一背?
三、誦讀《三字經》—— 一個主題一段話
1.誦讀“披蒲編……學不輟”
(1)師:這幾句你們會背嗎?(出示相關內容)那就來讀一讀吧。(生自由讀)
(2)師:都說《三字經》一句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想走進這些故事嗎?(生自由閱讀教材相關內容)
(3)看圖猜故事。師:差不多看完了吧,句子中的故事了解了嗎?那我們來做個搶答題。看到這幅畫,會想到哪三個字呢?
(4)理解思辨。師:發(fā)現了嗎,畫中這些人物共同的特點是勤奮、好學、刻苦。(相機板書)你最佩服誰?有誰的做法是你不太贊成的?
(5)引讀:是的,我明白了——
我們不一定要……但一定要……
我們不需要……但佩服他……
我們也不必……但要學習他……
(6)師: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吧,你想讀哪句就讀哪句。(指名幾人讀,評價,男女生對讀,齊讀,配樂讀)
(7)試背。用填空形式引背。師:瞧,不知不覺差不多會背了,這就是熟讀成誦。
2.誦讀“蘇老泉,二十七……爾幼學,當效之”
(1)師:從《三字經》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學習,要勤奮刻苦。同學們,如果把人的一生分為幼年、青年、老年,那么,學習應該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呢?看看《三字經》又給我們怎樣的答案呢。(出示內容自由讀,并交流)看來,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需要學習。
(2)師:那么,哪個階段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呢?《三字經》是這樣告訴我們的。(顯紅句子“爾小生,宜早思……爾小生,宜立志……爾幼學,當效之“。生齊讀)
師:“爾小生”,說的就是在座的你們。齊讀這六句《三字經》。
(3)師:《三字經》,可以讀得很有味道,也可以讀得很有意思。來,跟我學。(師帶領學生用各種形式變換節(jié)奏讀)好玩嗎?我們來合作讀。(師生合作,變換形式與節(jié)奏誦讀兩個回合)
(4)師:你們還有哪些既有意思又好聽的讀法呢?快試一試吧,一會請你們來展示噢。(生自由讀讀,展示讀)
3.唱《三字經》
師:《三字經》讀起來有意思嗎?是呀,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不僅能讀,還能唱。(請學生用學過的歌曲《捉迷藏》的旋律,唱《三字經》)
四、綜觀《三字經》 —— 一本書來一席話
師:讀了《三字經》,唱了《三字經》。《三字經》給你怎樣的感覺?
師:是的,《三字經》包含了一個個道理一個個故事,可謂包羅萬象。今天,我們只是在“學貴以恒”的板塊里采擷了幾個片段,其實《三字經》中還包含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變遷,還有對人生、道德、倫理名物常識的教育都盡在其中……愿大家與經典相伴。(課件演示一本打開又歸于合上的《三字經》)
篇2
道德是對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道德是以善惡和榮辱觀念來評價人們的社會行為,是人們之間以及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一種社會規(guī)范。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自古就把“德”作為評價一個人的首要俗肌!耙緣賂禾臁薄“春秋決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觀念和事實,都表明了道德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尊老愛幼、兄弟和睦、孝敬父母等傳統道德觀念,至今仍然是人們信奉的美德。
因此,我校開展了《傳統文化背景下的農村小學道德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的教研活動,而我以《三字經》為教學內容,開展了如何在《三字經》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的研究。
一、在大聲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教育
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我國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有關朗讀、背誦的佳話,要扎實提 高語文素養(yǎng),非要養(yǎng)成朗讀背誦的習慣不可。
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賢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我給學生安排定時、定量的誦讀內容,使學生日有所讀,日有所獲,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習慣。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雖然孩子們年齡尚淺,但三字經中有些字面往往在孩子們一遍遍的朗讀中,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潛移默化的深入到孩子們的稚嫩心里。縱觀《三字經》涉及的品德培養(yǎng)和生活倫理等方面的內容也很多,如“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說的就是著名的孔融讓梨的故事;“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首孝第,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都是強調尊老愛幼、為人處事的道理的,和我們現在提倡的“先做人、后做事”是一個道理。
古典文學有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課堂教學中,本人指導學生讀好《三字經》中的詩文,我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講演,讓學生誦讀,并做賞析評價,并將《三字經》的內容抄寫下來歸類整理。有時我把名家的配樂朗讀展示給學生欣賞,有時我會把視頻畫面情景和音樂誦讀播放給學生,讓他們接受經典美文的藝術熏陶。小組之間也可組織配樂詩朗誦比賽、三字經背誦比誦。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提升了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思想素養(yǎng),這些反復訓練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就會成為推動我們教學的強大的動力。
二、在理解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豐富學生的道德思想
傳統文化《三字經》中“曰仁義、禮智信”“親師友、習禮儀”、培養(yǎng)孩子的禮儀仁義之心等,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其學習、成長,為人處世的準則,也是對榮辱觀進行教育的起點。傳統文化中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的核心要求,與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的最基本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通性。除了仁愛教育,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禮儀教育、中華歷史教育等。
(二)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社會主義榮辱觀批判地吸收了人類社會榮辱觀念的積極因素,又與以往一切剝削階級的榮辱觀念有著本質的區(qū),它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集中體現,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的界限決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在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三字經》的土壤,只要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傳統文化,就應該加以繼承和發(fā)揚。如。
三、在拓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
《三字經》中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如《黃香溫席》《孔融讓梨》《李沁賦棋》《孔子相師》等,這些故事,不僅內容有趣,而且有著豐富的道德內涵,在聽、說、講、評的各種相關活動中,學生能夠愛到相應的道德教育,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給孩子講三字經故事可以讓孩子了解大千世界的神奇,人類歷史的偉大,宇宙的博大,人類的真善美與假丑惡,感受人言語聆聽人類文明等,可以激發(fā)思維,豐富詞匯,提高語言能力,感受親情的溫馨,體驗幸福……孩子從聽到講,從講到看,從看到閱讀習慣的形成。孩子受到人文精神的熏淘,神秘世界的吸引,前人勇敢、忠信義、睿智等良好品質的感染。不想讓孩子喜歡三字經都難。還可以在教學中觀看《三字經》的相關動畫等視頻,豐富學生的課堂內容,也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和道德行為的強化。動畫片是專門為低幼孩子量身制作的,充滿友好、團結的氣氛,世界一片明媚,正是小朋友們想要的。許多的三字經動畫片都有教育孩子的作用,作為教師可以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對孩子作適當的引導,從而讓孩子向真善美的方向的發(fā)展。幾分鐘的動畫看下來,孩子們對動畫中的人物,故事梗概有了大致的了解,讓他們講一講,他們會非常樂意的去講。
四、在活動中深化學生的道德行為
“人之成德乃在于力行。”理論是空洞的,只有付之于實踐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道德行為就是指人在一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驅使下采取的實際行動。它是人的品德的一個重要的外部表現,是衡量人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衡量一個人的品德如何,不僅僅要聽其言,而且還要觀其行。只有在履行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活動中,才能深化道德認識和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提高道德評價能力,從而使行為主體的品德得到發(fā)展。
篇3
據調查,大部分學生對祖國與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識嚴重不足。而在弘揚傳統美德方
面也不盡人意,對一些基本的社會公德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由此,我校最近幾年的校本活動是誦讀國學
。我班校本活動的內容是誦讀《三字經》,活動中我驚喜的發(fā)現:《三字經》的內容豐富,不僅貯積豐富
的知識,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韻,字里行間處處流淌著中國文化濃濃的鮮活的血液。活動中我結合學生
和教材實際,挖掘有關民族文化信息,挖掘優(yōu)秀的傳統美德,挖掘相關文化背景、哲理境界等。誦讀中,
《三字經》的內容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素養(yǎng),現將自己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誦讀《三字經》,繼承了祖國的傳統美德
在市場經濟消極因素的影響下,拜金主義思想有所抬頭,享樂主義思想有所表現:如比富斗闊,怕苦
怕累等。此外,極端個人主義思想有所滋長,集體主義觀念消弱,個人至上,指責別人多,反省自己少,
為自己想得多,為他人想的少,講索取多,講奉獻少。缺乏社會公德,同學間也缺乏友愛精神等。社會中
的這些現象,歸根結底是教育問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學生的思想基礎教育十分重要,《三字經》是一本
很好的實施德育教育的素材。
《三字經》有這樣一段:"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其中《黃香溫席》《薛包盡心事后母》《漢文帝孝母》《虞舜孝親》等故事都讓學生深受感動和教育。不
僅知道孝順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知道怎樣做才是對長輩的孝順。此外,孔融讓梨的故事
,竇禹鈞的浪子回頭使五個兒子相繼中了進士,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歉遜好學的董遇(東漢末年的著名
學者)惜時的故事等等都讓學生不由得反思自己的言行,為自己的行為,不思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不敢承認
錯誤,改正錯誤的思想等而羞愧。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學生每天誦讀這民族傳承
的優(yōu)秀文化,教師精彩的點撥以及適當地故事拓展,學生一定能獲得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只有學會做人,這樣擁有了知識才能造福人類,否則,知識越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所以,塑造學生
的靈魂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誦讀《三字經》,培養(yǎng)了學生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誦讀三字經,我要求學生天天誦讀,要持之以恒,活動的本身就是對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的一種培養(yǎng)
。尤其是中文有許多歷史上勤奮好學的典故,這些人物的思想及行為,他們那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都潛
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例如:教學中,我結合學習內容,給學生講坡背《漢書》的故事。長達一百二
十卷的巨著,坡倒背如流,學生聽的驚訝不已。又如,"蘇洵焚稿"的故事中說道:蘇洵二十七歲時才
開始發(fā)奮學習,學了一年就去考進士、茂才,結果都沒有考中。他這時才認識到,學習并不容易,要成功
非下苦功夫不可。于是,蘇洵燒掉自己過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決心從頭開始。從此,他謝絕賓客,閉門
攻讀。如此發(fā)憤了五六年,終于文采大進,下筆如有神。還有,李白從老婆婆要把鐵棒磨成繡花針這件事
中受到啟發(fā),發(fā)奮學習,終于成了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大詩人。。此外,編蒲抄書,負荊苦讀的朱買臣等故
事都給學生無窮的力量。激發(fā)他們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
三、誦讀《三字經》,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三字經》的內容豐富,覆蓋面也極為廣泛,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蕓蕓眾生,包羅世
間萬象。例如:學生在誦讀"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到"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這部分內容時,了解到古時的孩子所學習的內容,不僅學文,還要學識數,明六谷、六畜等。又如,文中
從"自羲農,至黃帝"到"朝于斯,夕于斯"這部分內容概括了古代歷史的發(fā)展過程。學生誦讀后,會大致了
解古代歷史,了解各朝代的建立與滅亡以及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等。
此外,學生從誦讀中能認識數學家祖沖之,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東晉書法家王獻之,還有魯迅、坡
、趙匡胤、劉邦等等。這些內容豐富了學生大腦中的資料庫,雖然有好多東西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
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的提高,總有一天,孩子會融會貫通地理解自己曾背下的東西。事實證明,一
個人記憶庫存越多,他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就越強。
篇4
可是小臭一直叫,喊著想在聽三字經的故事,總覺著心里比較愧疚,畢竟愛學習的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渴望擁有的,小臭這么愛學習,我真的不應該因為掏錢而打擊他的積極性,閑來無事,只好在百度上搜一下有沒有免費的?
經過我的層層搜索之下,還發(fā)現真的有免費的,是一個公眾號,經過公眾號進入,再加上一個百度微盤,儲存,最后解壓縮就可以了,雖然廢了點勁,到最后也真能能聽了,雖然聲音沒有凱叔APP上面那么清晰,好歹也能夠聽得清楚故事的內容,小臭也聽得津津有味的,對我來說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安慰吧!
一個是需要花費好幾十小100塊錢的會員加付費收聽,另外一個是只需要花三塊錢買一個積分就可以了,相比之下,現實的我還是選擇了三塊錢的那個,雖然我也知道盜版的跟正版的之間有一些區(qū)別,但只要里面的故事內容是真實的,音質什么的對,目前自己來說,還是不要追求了。
記得學生時代的我們老師總教育我們,需要支持正版,打擊盜版,可是好像這么多年來我從來沒有看過什么特別正版的書,對一些感興趣的書,總是想著哪里能搜到便宜的或者免費的?看一看得了。
如今遇到自己的孩子,其實內心深處我也想給他高質量的生活,我也想讓他聽正版的故事,我也想讓他做所有他感興趣的事情,其實再沒有他之前,我確實想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給他,在正版和盜版之間,我肯定會義無反顧的選擇正版,對孩子總得給最好的。
篇5
《三字經》最經典的臺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意思是:人生下來,天性都是好的,只是后來由于各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不同。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它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qū)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特別是讀到:“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時。”我真的很感動,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自己就吃小的。而現在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自以為是。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黃香和孔融的高尚品德,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明白了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那樣老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為。俗話說的好:“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使我知道了玉不經過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
篇6
關鍵詞:全球化;國學;小學教育
隨著“地球村”的建立,全球化的潮流不光發(fā)生在政治、經濟領域,也發(fā)生在教育領域。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內容在帶給我們全新啟示的同時,也帶給我們一些擔憂,比如西方的文化影響力是否會高于本土?它的流行是否會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xù)和傳承?筆者認為,我們需要從教育入手,從教育著眼,以小學教育為切入點,弘揚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一方面,增加文化軟實力靠的是人才,而良好的國學啟蒙教育對從小形成傳統文化信念、培養(yǎng)愛國情感有幫助。另一方面,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理應隨環(huán)境而變,不斷修正,以達到教育目標。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多元、有競爭力同時又有傳統文化功底和現代技術運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國學啟蒙教育進入小學教育意義重大。通常意義上的國學啟蒙教育,是指用國學經典來啟蒙孩子的教育方式。包括《論語》《大學》《詩經》《弟子規(guī)》《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經典書籍,影響孩子的年齡層可以從幼兒到少兒。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舉例書籍為《三字經》。
一、道德教育的啟蒙角色
國學啟蒙教育應用到小學教育中應該是一種德育實踐,也就是一種“做人的教育”,對小學時期的孩子品德具有奠基作用。比如《三字經》中會教孩子怎么對待家人、師長、朋友、上司,比如“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告訴孩子們要孝敬親人、恭敬兄長、友愛兄弟姐妹,通過講故事、講道理這樣循循善誘的方式,規(guī)范孩子的品行,健全孩子的人格。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和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內心純真,接受力和想象力特別強。比如在教學實踐課給孩子們講《三字經》時“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這一段的時候,提問孩子們“夏代為什么會滅亡呀?”會聽到“因為他們朝代的君主不好,所以就下崗了”這樣孩子氣又成熟的答案。然后追問“那什么樣的君主才算好君王呢?”有的孩子就搶答說“受人們愛戴的,德才兼?zhèn)涞娜司褪呛镁酢!边@說明,孩子們的思想和理解潛力都超過成人想象。所以我們應該意識到國學經典讀物可以引發(fā)孩子們的思考,并且是修正他們道德觀的好機會。比如“首孝悌、次見聞”強調“百善也要孝為先”,“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寫出了應該遵守的道德順序,在這樣的講解中,把好的道德價值觀樹立起來,讓孩子們在朗讀和思考中潛移默化的習得,就會起非常大的作用。從上面的實踐案例可以看到,開展國學啟蒙教育,從近處說,可以幫助孩子們讀書識字,提高記憶能力和文學接受能力;從長遠看,可以協助他們培養(yǎng)福德,增長智慧,求取人生幸福,進而肩負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神圣使命。這種國學經典的熏陶能“養(yǎng)正氣,養(yǎng)心”,啟發(fā)孩子心里“真善美”的本性,使他們成為道德價值觀端正、知識廣博、行為優(yōu)雅的人。通過幾千字的精煉概述來“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二、通識教育的傳遞角色
國學啟蒙教育從知識的層面上看是一種通識教育。因為《三字經》寫于宋代,歷經了數個朝代的更替,帝王君主的治國興衰,囊括了很多內容,人文自然都有,深入淺出的介紹了很多知識和故事;對其他學科比如歷史、地理都有鋪墊,同時也沒有遺漏地滲透了生活常識,如五色五味五行、六谷六畜、七情……首先是典故多,比如孟母三遷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把孟母為了教導兒子,三次搬遷,為了督促兒子學習,用剪刀剪斷機杼上的織布的例子,用十二個字概括,簡潔明了,好理解,也讓孩子們能夠意識到母親勸學的用心良苦,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武王伐紂的故事“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刻苦學習的囊螢讀書,程門立雪的典故———“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諸多典故的作用,一是傳遞知識,告訴孩子們歷史上出現過的經典人物;二是說理授課,讓孩子們了解歷史故事背后的道理。上到為人處事“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下到朝代更迭,“始春秋,終戰(zhàn)國,五霸強,七雄出。”從天地到人到四時到萬物,按照時間順序排列,都是怎么發(fā)展變化的。其次是地理知識的講述。比如“曰春夏,曰秋冬”,讓孩子們知道四季是什么,“此四時,運無窮”進一步說了,四季是循環(huán)往復的,“曰南北,曰西東”展示了地理方位。
三、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角色
語言功底是進行所有學習的基石,包括積累和表達兩個部分。根據科學實驗,孩子的語言能力養(yǎng)成,14歲前是關鍵時期,也就是小學畢業(yè)之前的時期。那么這個階段培養(yǎng)語感就顯得非常重要。《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guī)》這樣的國學經典啟蒙讀物大多是三五成組,易誦讀易記憶,朗朗上口。經常聽到和朗讀“融四歲,能讓梨”的孩子自然能夠潛移默化地形成謙讓的意識,而語言詞匯和故事積累的豐富,也會使孩子在向他人講述時能夠“引經據典”,博學多識。
四、思維能力的訓練角色
通過誦讀傳統文化典籍,不光是可以親近我們的祖先,了解他們的故事,同時也是鍛煉思考能力的一種途徑。比如夏是怎么由“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商紂王為什么成了亡國君?他的貢獻又是什么?周武王是怎么維護八百載的統治的?被任用的賢才譬如姜尚又是怎么被發(fā)現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倡“從做中學”,結合到思維領域就是從思考中成長。通常思維的理解習慣是按順序,按邏輯,由少到多,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三字經》這樣朗朗上口的淺近教材入手,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了解生活習俗、傳統禮儀、待人接物的基本禮節(jié),進而理解作品大意,體會其意境情感,思考事情發(fā)展的線索和變遷規(guī)律,對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建構,確是一種有效的鍛煉。以上幾種角色體現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學啟蒙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過去就有的、好的德育啟蒙功能和通識教育傳遞功能應該保留,新的多媒體形式也可以適當采用,諸如聽書、PPT文檔展示、電子書等形式……也就是說,傳統國學的內容+現代科技的手段。當然我們也要辯證的考慮問題,比如不能過度擴大化國學啟蒙教育的德育功能,不能忽視先進設備把有溫度的文化變得冰冷,失去它原本的韻味……
參考文獻:
[1]王應麟.三字經[M].氣象出版社,2005.
[2]張雪琳,施肩吾撰,李竦編.西山群仙會真記[M].
[3]龔偉.義務教育階段(7~9年級)科學學科能力測評框架構建及應用研究[J].學科教育,2014(3).
篇7
一、營造一個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環(huán)境氛圍
我們的做法是:讓幼兒與環(huán)境“對話”。走進柏廬幼兒園,有傳統的古井石橋、竹園草房、昆山三寶、朱子家訓、昆劇介紹。慢步走進校園:班牌、家園共育、走廊、樓梯、盥洗室,等等,隨處可以看到傳統文化和幼兒園環(huán)境的有機結合:唐詩宋詞,圣賢名句,成語故事,幼兒創(chuàng)作,字畫相承,既有古韻,又具現代氣息,集美、雅、趣為一體,視覺環(huán)境給人賞心悅目之感,充分發(fā)揮了每一寸空間的教育價值,使教育環(huán)境真正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如:小班開辟的“古詩天地”;中班首創(chuàng)的“三字經”專欄;大班獨創(chuàng)的“朱子家訓”墻飾,體現的是各年齡階段的班級特色活動。特別是大班,把朱子家訓中的“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經典名句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于樓梯墻面上,幼兒每走一步都有經典相伴……極具情趣、耳濡目染,每天只要讀一讀,經典自然而然就背下來了。
二、在經典誦讀中領略傳統文化之精髓
古典詩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在新世紀中,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父母注重對孩子進行各種技能的培養(yǎng),但僅有這些技能是不夠的,必須特別注重孩子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因為它是培養(yǎng)孩子優(yōu)良性格、健全人格的基礎。所以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不同類型的經典誦讀活動,傳承文化,提升品位。
1.從古典詩詞中讓幼兒感受如畫般的意境
為使幼兒充分接受古典熏陶,全方位地感受、欣賞、領略古典文學的精美意境和博深道理,我們讓小班的孩子以欣賞古詩詞誦讀,激發(fā)興趣為主,如《春曉》、《靜夜思》、《詠鵝》、《憫農》等,一開始,孩子們可能不解其中意韻,但通過反復引導孩子不斷吟詠,如詩如畫般的意境就展現在孩子面前。
2.從三字經中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
中國的啟蒙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而在眾多的啟蒙教學教材中,《三字經》當居首位,是中國古代流傳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作品,尤其其中的勸學、勤學部分使用著名的典故,便于幼兒學習理解。全文以三言形式出現,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讀起來輕松愉快,更符合兒歌的特點。因此,我們嘗試在中班開展三字經誦讀,我們將《三字經》分段講述,每次記背前都依據所講內容選擇一個故事,用“量經定做”的故事讓兒童加深對經詩的理解,讓幼兒以形象、輕松的方式了解歷史上著名人物和傳統文化領域的基本常識。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四句,我們?yōu)閮和v了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我們選擇了北宋仲永從神童到平凡的故事,在一個個經典的故事中使孩子們悟出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3.從朱子家訓中繼承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美德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是被世界上其他國家所稱道的一種美德。《朱子家訓》告誡人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是教人要節(jié)儉。所以我們在大班開展了朱子家訓誦讀活動,因為有些句子比較難懂、難記,老師就把這些句子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引導幼兒背誦,還有的老師自己給它譜曲,用歌唱的形式唱出來,也別有一番情趣,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幼兒接受了勤儉節(jié)約的教育。
4.各類經典誦讀展示演出
每個班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經典誦讀的成果,將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現代元素相結合,讓經典在舞臺上得到更好展示。小班以古詩為主,就連小小班的小不點也能吟誦《詠鵝》、《憫農》、《春曉》,真為他們感到驕傲;中班的孩子則以歌舞的形式把三字經演繹得淋漓盡致;大班的哥哥姐姐更是不容易,雖然朱子家訓有點難懂、難記,但他們也毫不示弱,有的唱有的念,讓我們深感欣慰。
三、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在教學活動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是對幼兒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最主要內容,我們把一切符合幼兒興趣的內容滲透進教學,如傳統美德、傳統佳節(jié)、傳統工藝、傳統音樂、民間故事、民間游戲,等等。
首先,在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美德。我們利用一些民間故事、童謠、圖片等幫助幼兒理解什么是“孝敬父母,尊師重道、團結友愛、謙虛禮貌、勤勞節(jié)儉、自強不息”等,如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等德育故事,還有數量眾多的成語故事。并將這些美德滲透在一日活動中,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從小樹立健康的道德觀。
其次,利用傳統節(jié)日使幼兒感受傳統文化的多彩。傳統佳節(jié)是我國區(qū)別于其他民族及國家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們在幼兒教育中強調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意義,根據節(jié)日習俗設計教室環(huán)境布置、開展主題活動,例如在元宵節(jié)組織幼兒做元宵、猜燈謎,在端午節(jié)組織幼兒吃粽子、佩香囊,等等。
再次,組織幼兒玩中國傳統民間游戲與玩具等。我國的傳統游戲源遠流長,傳統游戲是中華民族文化優(yōu)秀傳統的組成部分,很具有民族特色,如放風箏、跳繩、踢毽子、丟手絹,等等,我們在教學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具體實施。如春暖花開之時帶領幼兒去公園里放風箏;戶外活動中組織幼兒玩丟手絹的游戲;寒冷的冬天里,帶領幼兒踢毽子、跳繩等。
最后,使幼兒了解其他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老師無法全部掌握,所以我們將一部分傳統工藝、傳統藝術等文化知識展示給幼兒。比如,我們讓幼兒欣賞國畫、剪紙、臉譜、皮影、花燈、民族樂器、民族舞蹈;讓幼兒聆聽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并在區(qū)域游戲中一起剪紙,感受剪紙這一傳統文化的無窮的樂趣,結合主題和孩子一起制作臉譜,了解臉譜的特征,在看看、做做、戴戴的過程中使孩子了解傳統文化。
四、將傳統文化教育與現代教育相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
中國現代幼兒教育是在19世紀中葉后逐步從西方引進的,它比中國傳統幼兒教育更先進、更科學。因此,我們在幼兒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時利用科學的形式把傳統文化同現實生活相結合,用科學的現代幼兒教育方法向幼兒們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篇8
她不是喜歡拿媽媽當惡作劇的對象嗎?那我就當她的“開心果”。
既然女兒一進自己的臥室,一坐在她的書桌旁,就無精打采哈欠連連,那么,就在她喜歡的客廳里學吧。
開頭的話語出自一位媽媽之口,和所有的母親一樣,她全身心地呵護著孩子,網名也是以女兒林克來命名叫――“林克媽媽”。林克是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孩子的學習無疑是媽媽最大的牽掛。3年前,因為英語成績不佳且多方嘗試無果,從事英語教學研究工作的林克媽媽決定自己教孩子。在她和女兒展開的“教與不學”的戰(zhàn)爭中,媽媽節(jié)節(jié)敗退,她只得徹底放棄原有的教育理念,徹底對女兒“投其所好”,于是,就有了開篇的感嘆。經過幾年的努力,林克媽媽用愛心、耐心和才智幫助女兒一步步走出了英語學習的惡性循環(huán),不僅成績飛速進步,而且讓林克發(fā)自內心的喜歡上了英語學習,自信心也不斷提升。
近日,林克媽媽為女兒特別編寫的“私家”英語教材已經結集出版,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下其中的精彩篇章。
告別“體力活”
林克媽媽認為,如果把英語句子比作高樓大廈,那“單詞拼寫”就是一塊塊必不可少的磚瓦,“聽說”能力是蓋房子所需的技能。如果有好的運輸工具,“磚瓦”
很容易搞定。運輸方法有多種,如最原始的由運輸者徒手搬運,到用汽車運、用火車皮運等等。
那么,在英語學習中,孩子們是怎樣背單詞的呢?
很遺憾,大部分的孩子使用的是第一種最原始、最低效、最枯燥的方法,即一個字母、一個單詞地背誦。從他們進入小學接觸英語開始,就用瘦弱的肩膀“背”起一塊塊沉重的“磚瓦”(單詞),在日復
一日地艱苦勞作中,漸漸失去了對高樓大廈的憧憬。現實中,如果有誰讓您年幼的孩子去干這樣的重體力活,所有的家長都會暴跳如雷。但是,面對同樣辛苦、枯燥的“背”單詞,家長們卻成了監(jiān)工,監(jiān)督著孩子日夜“做苦力”。
林克媽媽也曾是其中一員,但她很快就發(fā)現這樣非常低效、非常枯燥,而且感覺到再這樣發(fā)展下去,女兒剛剛激發(fā)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就要消失殆盡。于是,她開始反省,開始四處尋找力大無比而舒適的能夠運輸單詞的“火車”,把“做苦力”變成享受。
功夫不負有心人,林克媽媽終于找到了。
“英文三字經”
林克媽媽所說的“火車”,就是將英語單詞按發(fā)音規(guī)律加以分類,加入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編成有趣的口訣,以此來記住一系列單詞;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用兩個漢字和一個單詞串聯編成的短口訣,林克媽媽稱之為“英文三字經”。
林克讀三年級時的一天晚上,媽媽幫林克聽寫英語單詞,其中有rice(米)和goose(鵝)。林克把rice寫成rise,把goose寫成guce、guse。讓林克改正后,又反復教她很多遍還是沒記住。為此,林克媽媽和爸爸甚至爭吵起來。冷靜下來,靈感突現,一句詼諧而簡潔的口訣掠過林克媽媽的腦海:rice(米)的price(價格)又rise(上漲)。對了,就是它!
為了加深林克對rice的印象,徹底區(qū)別rice和rise,媽媽還給她編了一個“英文三字經”,她就不信孩子還記不住:
當媽媽把上面的成果展現給林克的時候,林克樂了,無比驚訝地說:“媽媽,太棒了!再讓我背一個吧!”然后,林克自己讀了幾遍,用不了兩分鐘,就把上面6個單詞全都記住了。那么,怎樣才能讓林克記住英文的“鵝”是goose,而不是guseguce呢?林克媽媽的答案是:一個小偷想去超市偷東西,你猜他想出什么絕招?他呀,故意穿了件很寬松的(loose)衣服,假裝在挑挑揀揀(choose)的,趁人不注意的時候呀,把一只鵝(goose)偷偷地塞進了衣服里。寫成“英文三字經”即:
林克讀完后,猛然明白原來媽媽是通過故事教她記單詞呢。“媽媽,太妙了,虧你想得出!再來一個!”林克大聲叫道。更多有趣的口訣,請您關注最近已正式出版的、林克媽媽編寫的新書《英文三字經》。
學英語,從聽說開始
篇9
然而寶寶在床上輾轉反側,就是不肯睡。直到我忍無可忍,拿出手機一看,已是凌晨2:09。問他是不是餓了,他擺擺手。問他是不是因為沒有讀書所以睡不著,他說:“是的!”
這就是我那3歲的書蟲兒子,無書不能成眠!在很多媽媽為寶寶不愛看書而頭疼的時候,我有時卻要為如何讓他不看書而頭疼!不過,讓寶寶迷上看書的罪魁禍首,還不正是我自己嗎?
從懷孕初期,在寶寶還沒有聽力的時候(據說胎兒6個月才開始有聽力),我就堅持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讀書給他聽。那個時候,給肚子里的寶寶讀的是《詩經》以及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
等寶寶生下來,在屈指可數的吃母乳的日子,我靠在床上喂他,把他橫著擱在我的腿上,手上卻捧著一本書,他吃多久的奶,我就讀多久的書。
寶寶1~3個月大,我讀的書是從書柜里信手拈來的唐詩宋詞或是《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之類的英文童話,以至于這個時候,我一開口背誦李清照的詞,寶寶就樂呵呵地往書柜的方向看。那個時候,他還不滿三個月啊。
寶寶3個月以前,我沒有專門為他買過書,但是通過雜七雜八的閱讀,甚至還談不上親子閱讀,使寶寶習慣了聽媽媽讀書。
寶寶4個月大時,我們的閱讀重頭戲是《三字經》。這是我專門為寶寶買的第一本書。從一開始,寶寶就對《三字經》著了魔似的,每天都要求我至少從頭到尾讀一遍,有時甚至是兩遍。對《三字經》的喜愛,一直持續(xù)到寶寶1歲多。
這段時間,除了《三字經》外,《米菲的雙語故事書》、《可愛的鼠小弟》系列、吉林美術出版社的《小小孩大開眼界》、莫尼卡的《無字書》等都是寶寶的最愛。每天總有一段時間,寶寶安靜地坐在我懷里,專注地盯著我手上的書,凝神傾聽我的閱讀。通過這樣的閱讀,寶寶七八個月大就學會了自己翻書。
篇10
那時,我們的小學校是日本人占領太原時蓋的,房子是一排一排的,一排里有5、6間教室,前面是一條長長的走廊。由西向東,我們一個教室一個教室的走過,其中有在絨板上粘著用黃色毛頭紙剪的幾頭牛,下一行粘著用白色毛頭紙剪的幾只羊,老師先問你這是什么?再讓你數數各有幾只?另一個教室里,絨板上粘著用彩色毛頭紙剪的天安門、火車、汽車、輪船和飛機等。
老師問:“這是什么?”
我答:“天安門。”
問:“在什么地方?”
我答:“在北京。”
老師又問:“這是什么?在什么地方跑?”
我逐一答道:“火車,在鐵道上跑;汽車,在馬路上跑;輪船,在水里跑;飛機,在天上飛。”
到了最后一間教室,老師問我:“叫什么名字?幾歲了?”
“7歲。”
“屬什么的?”
“屬狗。”
老師說:“你不是去年屬豬,今年屬狗嗎?”
這次我堅定地說:“不是,我屬狗。”
過了10多天,聽說學校貼出紅榜來了,我撒腿就向學校跑去,學校的墻上貼著錄取新生的大紅紙,上面寫滿了名字,其中第一個名字就是我。于是我從6周歲開始上學,而且學習很努力,一上就是十七年,讀到大學畢業(yè),當了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
我的同事小孟是個護士,她是上世紀60年代上的小學,那時趕上全國,誰家也沒有電視、電腦等傳媒工具,只有一些宣傳畫,她家墻上就貼著一張“飛馬”的畫。在小孟報考小學時,老師考她:“什么東西會飛?”,小孟馬上興奮地答道:“馬!馬會飛。”老師又問:“誰種的糧食?”小孟答:“我爸”老師又問:“你爸什么時候種的糧食?”小孟答:“我爸休息的時候種的。”原來小孟家住的是平房,門前有一小塊空地,她父親是個工人,休息時就在門前種了一些玉米、向日葵之類的作物。在小孟的的影響下,別的小孩也都爭先恐后地搶答:“是她爸在上二班的時候種的。”原來她爸在車間里倒三班。接著老師又指著墻上總司令穿軍裝、戴大沿帽的照片問道:“這是誰?”小孟說:“警察。”就這樣,小孟上了一年級。可見,環(huán)境和宣傳、哪怕就是一張宣傳畫兒,對孩子的影響多么大。
去年夏天,我一對兒雙胞胎孫子飛飛和越越該上小學了,我領他倆到離我家近的一個小學去報名,老師先是拿著一張寫滿10以內加減法題的紙,讓他倆口算,他們爭先恐后地都答對了。老師又拿了一本小圖書讓他們讀,沒成想,兩個孩子一字不錯地讀了一整頁。老師又問他們會不會背“三字經”,兩人說:“不會。”老師說:“好了,回去背背三字經。”。完后老師拿出一張紙,讓我把他們的名字寫上去。老大飛飛興奮地擠到桌子前說:“我自己寫。”老師說:“好啊。”把筆給了他。只見這小家伙拿起筆,從字的最下端開始起筆、往上,像畫畫一樣曲里拐彎地寫完了自己的名字,老師坐在前面看著,先是說:“哎、哎、怎么這樣?”后來見寫成了就說:“這也行啊!這是你的名字?”因為他們倆沒上過學前班,也沒學過字的筆畫,只是按照幼兒啟蒙教育的畫兒和識字卡片學的,完全是“自學成才”。
誰知,第二天,他媽媽又給他們報了一所離他家近的小學,這個學校的老師沒考“三字經”,完后把他倆送到我家,午飯后,我想小睡一會,躺在床上只聽見他倆不住的撥電話,一個報號,一個撥。我坐起來問:“你們給誰打電話?”老二越越認真地跟我說:“給我爸爸打電話,我們有事呢。”“有什么事?”我問。“我們不去昨天的小學了,問問爸爸還用不用背三字經?”我想,還真不能小看這些孩子,他們是那么的認真。
更有趣的是,上了小學才一個月,孩子們說:“老師讓交紅領巾的錢。”就要入少先隊了。我問他們兩個小家伙:“什么時候老師給戴紅領巾?”老大飛飛卻急迫地問我:“奶奶,戴紅領巾是不是就是打鬼子?”你看,這絕對是電視里抗戰(zhàn)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