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范文

時間:2023-03-24 11:34: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們這農村里的中秋節,沒有都市圈人那般節日的狂歡,沒有他們那手挽手漫步般的浪漫情調,亦沒有他們心中的夢想頂端般的絢麗。可是我卻是自豪地仄歪著頭,很高興地說出:“這兒風景獨好!”

兒時中秋的回憶已經如同夢境,那時候,搶走大哥哥們烤熟了的番薯,還沾沾自喜地蹦跳著,那時候,為了那不值一提的月餅糖塊,竟然放聲大哭大鬧,那時候,不明白中秋有關于嫦娥與吳剛的故事,以為中秋節就是一個可以大飽口福的“六一”……

“曼,跟弟弟一塊出去玩吧!”老媽的話把我的思緒拉回了現實。

“哦!這個中秋玩什么好呢?媽。”我苦苦思量著是否去堤壩上,遷帶著那一份愜意之情?

“小型的煙火,怎樣?”媽詭異地看著我,像是看看我的反應是歡是悲。

操場上,除了幾戶人家早早地擺上了拜月的桌子之外,便是一群坐在那里納涼的祖嬸嬸和她們的小孫子。霖把它們一個個安置好后,膽怯地拿著一枝香燭,捂著耳朵去點燃。我在一旁的角落里嘲笑著:“哈哈哈,膽小鬼!”其實我說這話的時候,自己也是捂著耳朵的蛤!

奇怪的是,點燃了線,沒有那一種“啪”的聲響,而是竄起了一米高的煙火。給昏黑的天空注上了新的元素,只不過不一會兒便消聲隱跡了。在一旁當著“烏龜觀眾”,手癢癢的,卻又不敢靠近。點完了,只剩下那三歲小孩還可以玩的東東。媽忽然對我說:“這一種你應該不怕的,給你玩。”“啊???”我大呼--Oh,my gad!哭笑不得誒。“不玩就這樣浪費掉啊?丫頭?”我沖她吐了吐舌頭:“別被那一群小孩子笑話啊,我可是大姐姐了嘛。”

篇2

?教學目標

1.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個科幻故事。

2.能將頭腦中天馬行空的想象有條理地記錄下來。

?教學重難點

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個科幻故事。

?教學策略

1.習作前:創設習作情境。

2.習作中:搭建寫作框架。

3.習作后:注重交流評價。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交流印象最深的科幻故事,感知科幻故事的特點。

2.大膽設想故事,描述神奇的科幻世界。

3.將頭腦中天馬行空的想象有條理地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一、

交流導入,暢談故事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老師曾看過一部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書中作者葉永烈幻想的事物,有的現在已經變為現實了。如小說中提到的下棋機器人,現在已經有了。

課件出示:

2.回憶交流,暢談故事。

(1)提出問題:你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是什么?故事里寫了哪些現實中并不存在,卻看起來令人信服的科學技術?這些科學技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用《小靈通漫游未來》中寫到的下棋機器人導入,無疑會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接著,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為后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打開思路,大膽想象

1.熱身練習,引導想象。

(1)提出問題:如果你的大腦可以直接從書上拷貝知識,如果你擁有一個背包飛行器,如果你用時光機穿越時空回到恐龍時代……你會做些什么?

(2)讓學生選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展開想象。課件出示思維導圖:

課件出示:

過渡語:讓我們寫一個科幻故事,把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記錄下來。

2.討論交流,大膽想象。

(1)提問:在你的筆下,人物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他們可能運用了哪些不可思議的科學技術?這些科學技術使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怎樣的奇特經歷?

(2)提示:放飛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議的科學技術?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課件出示:

(3)鼓勵學生打開思路,大膽想象:人物有怎樣奇特的經歷呢?課件出示例子: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有了熱身練習的基礎,這個環節就讓學生天馬行空地自由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議的科學技術?老師依然采用思維導圖,拓展學生的思維。每一個聯結點都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無數個關節點。例如,假如擁有恒溫衣服,接下來的奇特經歷可能是火場救人、去南極探險、潛水、登珠穆朗瑪峰等。學生打開了思路,想象的世界便無限廣闊。

三、

讀寫結合,領悟寫法

1.了解科幻故事的基本特點。

(1)回顧學過的課文《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思考:科幻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明確:科學、幻想、小說,對應的就是科學性、預言性、文學性。

科幻故事和科幻小說有很多相同之處,我們推測一下:科幻故事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確:科學、幻想、故事是其三要素,即科學性、預言性、故事性。

(2)重點講述科幻故事的“故事性”:強調故事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

課件出示:

科學——科學性:基于現實

幻想——預言性:大膽幻想

故事——故事性:生動和連貫的情節

2.引導學生回憶課外閱讀的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說,領悟寫法。

(1)引導學生回憶:同學們在課外一定閱讀過科幻小說或科幻故事,想一想:哪篇故事的寫法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相機從“科學性”“預言性”“故事性”等方面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首先,回顧學過的課文《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意在促進知識遷移。接著,引導學生回憶其他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說,領悟寫法。

四、

范文賞析,編寫提綱

1.課件出示提綱及范文:

設下懸念,引人入勝。

第一次乘坐飄行車

葉永烈

“小燕也會開汽車?”我可真的不敢相信了。

“這汽車,誰都會開。小靈通,你只要跟我學一分鐘,保證會。”小虎子說道,“在我們這兒,飄行車簡直像鞋子一樣普遍,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飄行車,每個人都會開這玩意兒。”

“小靈通,你還是先跟我學吧!”小燕讓我看她面前的操縱板,說道,“你看看這操縱板,就明白一大半了。”

運用插敘,襯托這輛車的先進性與智能化。

提到小虎子在看電視,既照應了前文,又寫到了高科技產品“小盒子電視機”。

我湊近一看,只見淺綠色的塑料操縱板上,寫著:開關、速度、高度……

小燕告訴我:“開車的時候,你把第一個開關朝左一推,車子就開動起來了。你再調節好速度和高度。以后,就只要管管方向盤了,向左拐彎時,把方向盤朝左轉,往右轉彎時,將方向盤往右轉。”

往常,我愛坐在司機旁邊,想學學開汽車。可是,司機的座位旁邊,總是寫著“開車時請勿與司機談話”。所以,一開車,我就靜靜地坐在司機旁邊,不敢問一句話。可小燕開車時,只顧跟我講話,我真擔心,車子可別出事故。

正想著,迎面來了一輛飄行車,與我們的飄行車頭對頭,幾乎要撞上了。我大吃一驚,還沒來得及喊出口,那輛飄行車從我們的頭頂上飛過去了。

小燕笑著告訴我:“你只管放心,一百個放心!坐飄行車,非常安全。即使司機閉上眼睛開車,也不會闖禍。因為飄行車裝有自動避撞裝置,一遇上對面有車子開來,它就會自動向左拐,而對方的車子也會自動向左拐,不會撞上。有時,突然對面出現一輛高速行駛的飄行車,來不及躲開,其中的一輛飄行車就會自動加大氣流,從另一輛飄行車上面飛過去。”

“如果飄行車掉到河里或者撞到山上,怎么辦呢?”我還是有點擔心。

“沒關系,飄行車在水上也能飄行,還能爬山。”小燕一邊說著,一邊故意讓飄行車離開了公路,開進一條小河,然后再沿著河岸爬上去,重新回到公路上。

我跟小燕很快就熟悉起來。我發現,她現在也像小虎子似的,很喜歡講話。只不過她在陌生人面前,才一言不發罷了。

這時,我想起了小虎子,他怎么一聲不響呢?回頭一看,原來他在用那小盒子電視機收看文藝節目,正看得津津有味呢。

結尾描寫了飄行車的透明車殼,以及車內的空調。

語言描寫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

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讓氛圍緊張起來。

通過實驗,二手煙的危害顯而易見。

不愧是殺手锏,一招“制敵”,也看到了爸爸對家人的關愛。

飄行車的整個車殼,像水晶一樣透明。坐在車里,外邊的景色像放電影似的,從身邊溜過去。太陽光雖然透過透明的車殼,直射到我的臉上,卻并不覺得熱,大約那車殼是用會吸熱的透明塑料做的。車里還裝有小型冷氣機,非常涼爽。

總評:故事以“我”第一次乘坐飄行車的內心變化為行文的線索,條理清晰。故事的語言描寫出色,“我”、小燕和小虎子之間的對話體現了人物的特點,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2.學生編寫提綱,寫好提綱后,同桌互相交流、評議:是否體現了科幻故事的三要素(科學、幻想、故事)?

【設計意圖】古人繪畫,有“胸有成竹”之說,我們寫作文前也應該做到胸有成竹。出示提綱和范文,讓學生欣賞,接著讓學生學習列提綱,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寫作文前做到心中有數。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生根據提綱完成作文。

2.展示習作,師生評議。

3.修改習作。

4.和同學交流,看看誰寫的科幻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教學重點

學會欣賞作文并進行自我修改。

?教學過程

一、

動筆起草

1.啟發談話:作文時,有了提綱的約束,按“計劃”行事,寫起文章來就容易做到一氣呵成,寫出的文章就容易達到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等要求。

2.學生獨立完成習作,教師巡視,相機對寫作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3.提醒已經完成習作的同學嘗試修改習作,其他的同學加快寫作的速度。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會有所不同,我們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寫作有困難的同學予以指導,對速度慢的同學加以提醒,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

指導修改

1.啟發談話。

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托爾斯泰說過:“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這還不夠。”古往今來,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過功夫。習作初稿寫好以后,我們還要反復修改完善。

2.指導自改,提示修改方法。

課件出示:

修改步驟:

l

自讀。

l

自改:“換”拗口、意義不明確的語句,“調”前后紊亂的語序,“添”一些具體內容,“刪”多余的內容。

l

自查:對照本課的習作要求,看內容是否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3.互改習作。

同桌之間或小組內同學之間互相修改。

4.課堂交流。

(1)說一說修改自己作文的過程和體會。

(2)講一講修改他人作文的過程和理由。

【設計意圖】“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5、6年級)提出的關于習作的目標。本環節要著重注意兩點:一是指導修改方法,讓學生知道怎么修改作文;二是通過自改、互改、交流,培養學生自覺修改作文的習慣。

三、

評價欣賞

1.交流展示。

教師引導:你的習作通過自己幾次修改,一定有許多精彩之處。請你將自己習作中的精彩之處讀給同桌或小組里的同學聽聽,和他們一起分享你的成果。還要簡單說一說這些句段好在哪里。

2.班級評賞。

(1)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優秀習作或片段組織學生評賞。

將習作展示在多媒體課件上,讓學生念出來。組織學生評一評,并說明理由。

(2)分組交流自評,暢談習作收獲,分享習作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發現作文的精彩之處,并念給大家聽,增強寫作自信。在班級展示學生的優秀習作或片段,讓學生體驗習作的樂趣,并熱愛寫作文,從而更加努力地寫好作文。

四、

課后展示

1.將優秀習作裝訂成冊,并傳閱。

2.將優秀習作張貼在“作文園地”,供大家欣賞和學習。

3.將優秀習作推薦給少兒報刊,爭取發表。

4.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習作向學校廣播站或學校文化長廊投稿,力爭展示。

5.鼓勵學生把這篇作文編入自己的優秀習作集。

【設計意圖】學生寫完了作文,并不等于作文課已結束。還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提供更多的平臺展示學生習作。課后的作文展示是作文課的必要延伸,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的習作得到發表或展示,他(她)就十分自豪和自信,從而更加努力地閱讀和寫作,寫出更好的作文。同時,對其他的同學又是一種鞭策。

?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習作目標是“展開想象,寫科幻故事”,下面就從兩個方面來談本次教學設計如何達成單元習作目標:

1.如何展開想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學生的興趣,勝過說教無數遍。首先,用學生感興趣的科幻故事引入,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的濃厚興趣。接著,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最后,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相互啟發,從而展開豐富而奇特的想象。

篇3

為什么笑呢?是因為女兒和兒子說起他們小時候的事,有的我都已經忘了,卻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從不打孩子,但有時批評起來很嚴厲,女兒說起小時候,有一次,她做錯了什么事,我批評她特別厲害,她申辯:“就這么一點事兒,你就把我罵得狗血噴頭啊!”我情急中反駁:“胡說!我這叫人血噴狗!”這么一來,批評不下去了,我們都禁不住大笑起來。

兒女小的時候,我們家的經濟不寬裕,但生活里卻總充滿著笑聲。禮拜天是一家人盼望的好日子。一早起來,我拆被子、洗衣服,去菜場買菜。周末,要給孩子們改善改善伙食,孩子們也早盼著這一天了。下午爸爸會帶他們去公園玩兒,我則在家打掃打掃房間,用縫紉機給他們補補衣服,然后收被子收衣服,再做一桌子好吃的,他們回來就能美美吃上一頓。為了省錢,爸爸帶他們出去的時候總是不買什么零食,連買個棒冰都難得,回到家媽媽卻使出渾身解數變出一桌美食,所以孩子們做了個總結:爸爸光走不吃,媽媽光吃不走。

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跟我父母對我的影響也有關吧。我出生在一個銀行職員的家庭,家里7個孩子,就我一個女孩兒,但是父母從不因此溺愛我。我也不溺愛我的孩子,雖然心里很愛他們,但從不把“哎喲我的小乖乖”之類掛在嘴上。孩子們都說,要得到媽媽的肯定是很難的。他們取得成績的時候,我不過說一句:“不錯,挺好。”可是當他們做錯什么的時候,我也不會一棍子打死。對不捧過頭,錯不打到底。

有一次我們把餃子餡和好了放在窗臺上,就去上班了。下班回來看到孩子們已經拿著搟面杖包將起來,可能是饞了想早點吃,可能想幫父母做點家務,總之本意是好的,可是孩子頑皮,拿著搟面杖追打起來,一下子把掛得很低的燈泡給打碎了,碎玻璃掉到了餃子陷里,眼看一鍋餃子就不能吃了。孩子一看闖了禍,嚇得要命,可是我并沒有責備他們,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我們帶孩子到門口的小飯館吃了飯,老馬還讓女兒自己點一個菜。女兒說,這件事她一直都記得,等大了以后回憶起來,覺得受益無窮。

兒子也記得類似的事情。80年代的時候,牛仔褲可是精貴的好東西。他爸爸去香港演出,給兒子帶了一條。兒子早上穿著牛仔褲高高興興去上學,可回來膝蓋上就破了兩個洞。我實在是很氣的,那么好的東西,他爸爸千里迢迢給他帶回來,可是這孩子這么不知道珍惜。但發怒前,我還是記得問了問原因。原來,兒子在一個水果攤邊看到有人偷水果,沖上去抓小偷,結果小偷沒抓到,自己在陰溝旁摔了一大跤。這么一說,我就不生氣了,說:“趕快脫下來,媽給你補補。”要是到今天,這樣的牛仔褲還是流行的式樣呢,對不對?

說起補褲子,還有好多有趣的故事。那時候工資低,上有3個老人,下有兩個孩子,每到月底就囊中空空,要靠賣點廢紙舊書度日,有時還要當幾件衣服,到發工資再贖回來。很多文藝界的朋友都笑我“總差5天的工資花”。所以,我們的生活是很節儉的。一條咔嘰布褲子,我穿得膝蓋起毛了,就把它反過來,把新鮮的顏色露在外面,改一改給女兒穿,褲腿長出來的就可以截下來補補破洞,貼上個小花圖案啊什么的,還挺漂亮的,就是門襟要反一反。兒子比女兒小10歲,等到了兒子,又反一反、補一補,中間開個洞。兒子說不好看不要緊,關鍵是讓他穿著男不男女不女的褲子,讓他“無法在公眾面前出現”,上廁所都要避著人。兒子長大后學了美術,他畫的一組漫畫“童年回憶”里還講了這件事,題目幽默的叫做“旁門左道”。

篇4

孩子們為楊振寧戴上了紅領巾,并用六張獎狀勾勒出這位科學家的求學經歷。楊振寧也回憶起自己在成志學校(附小的前身)的快樂童年,“那時的我,老師評價為‘粗心’,因為經常打破墨水瓶,將試卷弄得一塌糊涂”。喜歡唱歌的他,在小朋友的邀請下,哼唱起至今難忘的童謠:“蝴蝶姑娘我問你,你的家住在哪里……”

在附小的圖書館里,小朋友們圍坐在楊振寧身邊,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就此展開。

面對大科學家,附小的小朋友有許多問題要問。

一位小男生站起來,聲音洪亮,贏得了現場鼓勵的掌聲。他有禮貌地問道:“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您小時候崇拜誰,我想您崇拜的那個人肯定很厲害,所以我想向他學習一下;第二個問題是,我也想得諾貝爾獎,您能告訴我怎樣才能做到呢?”

楊振寧的回答讓人頗感意外:“你問我小時候崇拜誰,我想是趙云。”

小男生小聲地說:“我知道,是《三國演義》里面的。”

至于怎樣獲得諾貝爾獎,楊振寧這樣回答:“我想這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能天天想著去得獎,整天想著就可能入魔了要發神經病一樣,這不好。可是呢,你對你所做的事情發生興趣,將來就可能會有很好的成績。”

小朋友們有備而來,他們事前了解了這位知名校友的童年經歷,有的小朋友知道楊振寧在成志學校時很會爬樹,于是問楊振寧爬的是哪幾棵樹,還想要以他的名字命名這些樹。

從楊爺爺的回答中,他們進一步了解到,原來喜歡爬樹僅僅是為了養蠶。“我們小朋友都喜歡養蠶,養蠶的話你得給蠶吃桑葉,所以呢,每年春天我們都要去采桑葉。最嫩的桑葉蠶最愛吃,最嫩的桑葉長在桑樹的上面,所以看到頂上桑葉長得好,就爬上去摘幾片桑葉,那時候就很會爬樹。”正因為活潑好動,才養成了楊振寧健康的體魄。

學習習慣上,楊振寧給小朋友們兩條建議。

一個是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到了我今天這個年紀,很后悔小時候沒有寫日記,很多我同時代的朋友,他們有人寫日記,到了老年的時候,把這些日記整理起來就可以發表了。今天看起來這些日記很有價值,這是值得寫的道理之一;還有一個道理是寫日記就是練習寫文章,寫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不管你將來做什么,做老師也好,做研究也好,帶兵打仗,到銀行做職員,寫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個建議是充分利用好學校的圖書館。

楊振寧回憶上成志學校時,學校很小,沒有圖書館。畢業后進了宣武門附近的崇德中學。正是在這所中學的圖書館里,少年楊振寧發現了物理學的奇妙之處。“我就是在那間小屋子里頭看到了一本名著,一個英國人寫的,翻譯成中文,書名叫《神秘的宇宙》。你們的圖書館里也許有這本書,算起來這本書有100多年了。它用通俗的語言把20世紀頭30年物理學的大發展通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描述了一下。我看那本書時是中學二年級,覺得這本書真是奧秘無窮,那個時候我第一次對物理學發生了興趣。”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開卷有益,就是把書打開看看就有益處。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希望你們好好利用這個圖書館。”

孩子們對楊振寧為何從事物理學研究很感興趣,他們更好奇楊爺爺小時候是不是門門功課都很厲害。

楊振寧在成志學校念了四年小學,從三年級到六年級,他覺得自己的課“一般念得還可以”,念得不好的,他認為是音樂和繪畫,“我喜歡唱歌,可老師說我唱得音不對,繪畫也不行,我畫出來的東西都不像”。

楊振寧有一個同班同學熊秉明,也是他的終身密友,熊父和楊父都是清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熊秉明后來成為了著名的藝術學家。這在楊振寧看來,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為“事實上,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聽老師跟家長說,他將來是要學藝術的,楊振寧將來是學科學的”。

由此引出了興趣的話題,楊振寧言辭懇切地對小朋友們說:“我想,每個小朋友在很小的時候,尤其是小學快畢業的時候,都有一些方向了。喜歡做或者是做得好的,如果有這樣的現象,值得你們自己跟父母、老師注意一下,因為一個小孩子對某個東西喜歡的話,常常代表他對那個方向有點才干,如果對這個才干多一些培養,多澆一些水,多給一些養料,就可能將來開花結果。”

關于小朋友問“物理學習有沒有竅門”,楊振寧認為沒有竅門,他仍然強調興趣,“你得對這類東西發生興趣,每個小孩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我建議你們對自己發生興趣的東西多注意”。

為什么要強調對興趣的注意,楊振寧給小朋友們舉了個例子。“比如說集郵,好像是個小事情,但是北京大學有位退休的教授,從小就喜歡集郵,成了物理學教授后仍然對集郵發生興趣。后來,他想這世界上的郵票非常多,這樣下去也不可能把所有郵票都收集全。于是他開始想辦法專門收集跟物理學有關的郵票,比如德國的愛因斯坦郵票,波蘭的郵票,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于是他就收集波蘭的居里夫人郵票。這樣收來收去,就有了幾百張與物理學有關系的郵票,然后他寫了一本書,把郵票印上去,再解釋每張郵票背后的故事,這本書變得非常有趣,還得了一個獎。”

“這就代表一個人從最早發現興趣,然后自己注意培養,持之以恒在上面加一些想法,加一些新的發展方向,就可能出來很多有益處的結果。”

相應地,對于教師而言,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興趣最為重要。

楊振寧認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世界上的每一行都很重要。因此從老師的立場上,最重要的是讓每個小孩都走到他能夠發展的方向上去。

“假如有的小孩長得特別高,有可能成為籃球健將,所以我想第一是行行出狀元,尤其是今天;第二,如果一個小孩對某個方面特別有興趣,我想老師和家長就應該多給他一些鼓勵和培養的機會。”

篇5

面對繁重的學業,生活顯得有些枯燥、無味。每天的生活都以學習起而終。難得的假日,一家人選擇回外婆家看望老人,散散心。一條林陰小道,通向遠方,走過無人管理的草叢中,雜草扎得人癢癢。干凈的褲腿上,不時沾上青綠色的汁液。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天空,但不再是愛蹦愛跳的小女孩,而是一個即將獲取第一個旅程碑的初三學子。兒時的情景歷歷在目,想到小時候與小伙伴們的玩耍,想到外婆陪伴著我的歲月……

到家了,外婆外公迎了出來。歲月的痕跡無情地爬上他們的眉梢,我長大了,他們老了。外婆挽著我的手,將我拉到飯桌前,興奮地說:“瞧,這些是你最愛吃的,快,快坐下,嘗嘗外婆的手藝退步了沒。”滿桌菜香撲鼻而來,外婆一個勁地夾菜給我,她慈祥的目光如冬日的陽光般溫暖,充滿著愛意。我張大嘴巴,不停地埋頭吃菜。或許對他們來說,看到我開心地吃光飯菜是最為幸福,而現在我所能做的,就是美美地吃完它們。看到他們幸福,我也幸福。

一天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外婆聽到我們要走顯得有些沮喪,但她并沒有挽留我們。“走吧,都走吧,工作、學習要緊,不必惦記我們。”二老披了件衣裳執意要送我們,我們答應了。晚風吹拂,外婆的絲絲銀發在空中飄舞,失去光澤的臉沒有陽光的照射顯得瘦削暗黃,皮膚褶紋粗糙,但她的雙眼是如此明亮,散發著光芒。我們勸他們不用送了,他們停下了,但沒有離開。第一次回頭,他們在,第二次回頭,他們在,他們就如兩尊雕像屹立不倒,不同的只是外婆臉上掛著的不舍與淚光。第三次……心糾結在一起,第一次嘗到心痛的感覺,淚水模糊視線……我們在小路的這頭,他們在那頭,愛把我們相連,不論分隔多遠。因為有愛,天空變得更藍,因為有愛,天堂不再遙遠,外婆的愛是我堅強的后盾,我會為了所有愛我的人做的更好。我從來沒有這么幸福過!

小時候的幸福就是可以天天黏在媽媽身邊,霸占著媽媽,感覺媽媽只屬于自己;長大了的幸福,就是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去經歷許多有趣的事;那么現在的幸福呢?我還在尋找。

唉,又迎來了我即將到來的一年一度的生日,本該高興得嘴角都咧到耳邊的我,心里卻犯愁了:今年爸媽似乎忙得很,基本上我一早起來他們就已經去上班了,每晚都是我們三姐弟睡熟了他們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既然他們這么忙,我真不知道該不該叫他們陪我過生日。

早晨睜開眼,揉著朦朧的眼望著窗外明媚的陽光,卻怎么也提不起興趣。走出房門,看了看鐘表,8:30。還早著呢,應該可以和爸媽打聲招呼吧?可是偏偏,眼角瞥見茶幾上擺著一張刺眼的字條,我慢慢地挪了過去,瞇著半近視的眼,只見上面清晰的寫著幾個字:爸爸媽媽去上班了,自己在家小心點。哦,已經去上班啦,唉,難道我的生日真的被爸爸媽媽忘了嗎?心中的委屈和難過剎那間涌上心頭,總覺得好像有東西抵在喉嚨,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這本該受到我喜愛的的日子似乎也察覺到了什么,悄悄的從我身旁逃開了。我躺在沙發上,雙眸定定的望著天花板,我想,這必定是我過得最無味的生日了。算了,自己給自己過吧。就在我自我慶生的時候,一陣刺耳的門鈴聲響了起來,我覺得煩極了,拿起身邊的抱枕搭在頭上,“叮咚叮咚。。。。。。”擾人耳目的鈴聲還在不停地響著,好像一定要和我作對似的,非得要我去開門一樣。無奈,我邁著軟趴趴的雙腿,走到了大門,伸出無力的右手打開了大門,“嘭”,隨著一聲“巨響”,一大堆一大堆的禮花似的東西調皮的蹦上我的頭發、衣服,伴隨著我錯愕的表情,我看到我的面前站著兩個平凡但卻全身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的人,爸爸!媽媽!就在我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時,我聽到了震耳欲聾的響聲“生日快樂”錯愕的表情瞬間變成了感動,淚水也跟著不爭氣的落了下來。真的,我從來沒有這么開心,這么幸福過!

也許是剛剛太震驚了,我在剛剛才發現在爸爸媽媽的身后好有好多親朋好友,他們急急忙忙的為我插上11根蠟燭,并催我趕快許愿,我想若不是我要許愿,可能這會已經大雨傾盆了吧。他們真誠地為我唱著生日歌,和我一起把蠟燭吹滅,爭著搶奶油最多的蛋糕,我看著兩個弟弟和爸爸媽媽嬉笑玩鬧,猛地發現,幾條細小的皺紋已爬上了他們的臉頰,想起小時候和爸媽一起照的相,那時的他們,可還有著大好青春的啊。思緒一下回到了以前,記得那時候我很粗心大意,吃魚也不會吐骨頭,吃一次就中招了,一根5厘米長的魚刺卡在了我的喉嚨里,敏銳的媽媽似乎察覺到了什么,一抬頭,發現我用手摳著自己的嘴巴,說不出話,她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打電話給醫生,等醫生到了,就馬上采取了措施,媽媽也聽從安排,媽媽給我倒了一杯水,醫生叫我喝了它,要大口大口的喝才有效,我捧起杯子,卻發現媽媽坐在我背后,輕輕的拍著我的后背,別的事我不記得了,只記得當時喝了有6杯左右的水才把魚刺吞了下去。事后媽媽借口去了個洗手間,那個醫生和我說:“你的媽媽,是一個堅強的媽媽,她很鎮定呢。”可是,事后我卻發現媽媽從廁所出來時,她的雙眼是通紅的,我知道,媽媽她其實哭了。只是不想讓我看到吧。。。。。。

我望著爸媽眼角的皺紋,心不由的觸動了一下,他們為了我過生日,放下了手中的活,我真的好幸福,真的,我從來沒有這樣幸福過!

篇6

回首,往事匆匆,昔人已去,淚空留。仰面見伊,攜我手,驅散陰霾,若清風。自此,我身上像籠罩了陽光,我的每一步成長都有她的支持,我的每一次進步都有她的肯定。有她在的日子里,是我需要永遠珍藏的記憶。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珍藏的記憶作文6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珍藏的記憶作文600字1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時間匆匆流逝,留給我的只有那些值得珍藏的記憶。在我記憶的百味瓶中,有一件事令我格外記憶深刻。每次回想起來,都提醒、教育著我。

那是初中軍訓的第三天。“加油!一二一,一二,再來一遍就休息了!”訓練場上,教官一邊喊著口號,一邊鼓勵著我們。今天的太陽似乎比往日更加毒辣,炎熱地灼燒著我們的皮膚,但我們還是咬著牙堅持做完了最后一遍動作。終于,教官宣布休息十分鐘。我們向著休息的地點走去。

“你們班也休息一下吧,都訓練了一個小時了。”一道聲音傳來,原來是另外一個教官,他沖我們班的教官笑了笑。教官也報以微笑。這個教官真是說出了我們的心聲啊!可偏偏就是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一句極其不和諧的“就是!”不知從誰的嘴邊溜了出來。而這句話又偏偏被我們的教官的那雙靈敏的“狗耳朵”捕捉到了。

教官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了,這就像一個人在大笑著,卻突然被凍住了。這幅表情著實有點滑稽,可我們都笑不出來,應為這幅表情往往象征著教官的爆發。只見教官緩慢的掃視過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的身體仿佛被釘在了原地,就像是在觸電的同時看見了一匹狼。

教官用一種冰冷的、絲毫不帶感情的語氣開口了:“全體隊友,軍姿立定十分鐘。”他頓了一下,又問。“你們已經是初中生了,難道還不能做到自覺嗎”

炎炎的烈日照射著我們,教官的話像一記警鐘一樣敲進了我們的心里。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教官的話都教育著我:只有做到自覺與自律,才是真正的成長。

珍藏的記憶作文600字2光陰似箭,一去不復返。轉眼間六年小學生活轉瞬即逝。我也即將要向天真爛漫的小學時光揮手告別了。

六年中,是可愛的同學們。一同經歷了無數的挫折,感傷,也一起度過了快樂的時光,才因此感情深厚,難舍難分。幸福美好的童年將離我們遠去,迎接我們到來的是那氣風發的少年時代。所以,別離固然感傷,可是我們依舊要微笑面對。

回望六年匆匆時光,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去珍藏和保存。我不僅交到了許多好朋友,而且學校還為我們舉行了許多有趣的活動,比如合唱比賽,朗讀比賽,包餃子包粽子等等,都讓我難以忘懷。但其中最讓我印象深的還要數那幾種。

其一:星海快樂日。星海快樂日可以說,是在六年時光里我生活的最快樂的一天。上午,各班老師都帶領著本班學生到籃球場,排球場以及操場上活動,而且學校還特意安排了幾場比賽,讓上午的游戲玩的更加有意義,每個人的臉上都笑逐顏開。下午,經過甜美的午睡后,老師們拿著燒烤工具到乒乓球臺上開始燒烤了。看,在烤好的東西上,有這香氣撲鼻的烤肉,上面撒著火紅的辣椒粉和常常令人贊不絕口孜然粉,讓原本就好吃的烤肉的味道更上一層樓。還有脆脆的饃干,但饃干雖然好吃,卻是最難做的。不過在老師和學生同心協力的作用下,饃干還是成功做成了。吃著各種各樣的美味,再玩個紙牌游戲,那滋味絕對是上帝也享受不了的。當天晚上,我們坐在椅子上,看著精彩的電影,那感覺就一個字:爽!

其二:中秋游園會。如果說星海快樂日是非常高興的,那中秋游園會就是十分有意義的。首先,我們在午自習的時間內包上月餅,又把各種燈謎卡紙掛在上面。睡完午覺之后,中秋游園會就開始了。我們班共分為五個小組,在各組隊長的帶領下,都沖向了燈謎區。我眼疾手快,看到了五張很簡單的燈謎,于是三步變兩步一下就拿到了,然后就興致勃勃去前面領獎了。接著,我便開始了超常發揮,見哪個就抓哪個,最后便滿載而歸。我這時看到我組員垂頭喪氣的樣子,“唉,別提了,我們剛走到一個地方,那里簡單的題就都不知道被哪個人搶光了,只能拿幾個難得蒙一蒙。”只見他們嘆著氣說,我心里一笑,他們說的不就是我嗎。把手中剩余的部分都分給他們說:“我就大發慈悲給你們幾個吧。”只見他們高興地收下了,還不時地對我說著:“謝謝。”

其三:巧手拼圖。這是一非常有趣的數學活動,每個人用平面圖形拼成一幅畫。于是我們便決定做一個保護世界的機器人。經過大半天的勞累,終于成功了,看著這個機器,我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小學里快樂的點點滴滴就如同浩瀚天河中的點點繁星,真是數也數不清,我會永遠把他們存儲在記憶的深處,若干年后,再拿出來慢慢回味!就要要畢業了!讓我們懷著殷切的期盼暫時放下離別的傷痛,一起迎接畢業的到來吧!

珍藏的記憶作文600字3記憶從我很小的時候便有了延續,它就像一片浩瀚的星空,每一顆都亮得那么璀璨,那么迷人,那么獨特。

奶奶今年快六十六啦,本來應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由于我家要修房子,需要大量資金。為了減輕父母親的負擔,年邁的奶奶也出門在長沙謀得一份工作,掙點生活費貼補家用。我和奶奶現在已經有一個多月沒聯系了,想起小時候的事情,我是滿滿的感動。

我在一歲多就被奶奶接到膝下撫養,是奶奶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帶大,給我灌輸做人的道理。

在我讀三年級的某個星期日,本來我是一個人坐校車到寄宿的地方,碰巧那天是家鄉趕集的日子,我奶奶就和我一起到了集鎮。

我們走到柑橘市場,穿梭于人群中,逛這家店那家鋪,時間悄悄流逝在與販賣商的討價中,與熟人的噓寒問暖中,等我們回神的時候,已經到了下午。“奶奶,我要到易老師那里去了。”我吸著糖葫蘆說到。

奶奶看著天空,又看看我,說道:“嗯,你一個人可以去嗎?饒爹爹就要到了,晚了就沒車了。”

我其實想說不行,可是看著奶奶的臉,原本到口的話就變了,“當然,我現在長大了,再說這條路我都走了不知道多少回!”說完,我就在前面走,奶奶就一直跟在后面,走著走著,就到了小巷口。我轉過頭,看到了帶著絲絲憂傷的黃昏,看到奶奶的一絲白發,看到了奶奶布滿粗繭的手,看到了被壓低了身的肩,看到了在她肩膀上堆得滿滿的擔子。有那么一瞬間,我感覺我的眼睛有了濕度,我再轉身,笑了,笑得很燦爛。奶奶揮了揮手,對我說:“走吧,我就送到這里。”我跟奶奶揮手告別。太陽光照在我的身上,雖然是黃昏時間,但我依然感覺很暖,我再也忍不住,淚就任它流了。

現在和奶奶好久沒聯系,就是因為我好面子,我對奶奶感到很抱歉。

現在想起那時候,仍記憶猶新,感覺那時候是那么幸福、快樂,我與奶奶的時光,不止這一次,還有很多次,悲傷的,快樂的,生氣的……這些記憶都值得我用一生去珍藏。

珍藏的記憶作文600字4我寄觀心與明月,隨風送到你身邊。

——題記

“真的嗎?”我的淚水不禁簌簌地涌了出來,鼻尖的酸澀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心中的郁悶一下子解開了——————因為外出工作的媽媽終于回來了。我又沖出門外,仰望那深藍的天空。總覺得那明月釋放出的光芒比往常更亮些,月光照射在水溝里,又勾起了那些耐人尋味的往事。

我總聽身邊的人說:“我媽媽對我可好了,經常給我買新衣服,新玩具,給我很多很多的零用錢…………”是啊,這是有錢人家的媽媽所能給子女的愛,一種無私給予的愛。有時,我真的在想:為什么我的父母是窮人,是生活在農村的窮人。每當我在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時,媽媽似乎能聽到我的心聲,她總會鼓勵我:別人擁有的,你不必羨慕,因為你也會有。你擁有的,你也不必炫耀,因為別人也會有。當我的朋友們在一起炫富時,我總想上去插上一句,但想起自己的家境的她們的冷眼旁觀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我便想起媽媽的話:今日你對我愛搭不理,明日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句話,一直鼓勵著我,直到現在以至將來。

還有一件事,我也記憶猶新。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放學回家時與同學發生爭吵,被推進了一條小河,那時的我已成了一只“大冰棍”,灰溜溜地跑到家中,一進家門,媽媽像丟了魂似的,趕緊去燒熱水讓我洗澡。然后問東問西,我心里正煩躁,隨口丟上一句:“關你屁事,要你管!”然后沖進了房間。當我冷靜下來時,總覺得自己做錯了,可我也沒能出去。媽媽在門外叫了半天,后來聲音漸漸消失了。半夜,我開始發燒,媽媽聽到動靜,趕緊過來,把我背到火爐旁,然后跑到醫生家去叫門。可夜太深,他們一家睡得太沉,媽媽只好徒勞地回來了。到家里翻出一些藥暫時控制病情。大概凌晨兩點,媽媽在煮粥給我吃。這時,在昏暗的燈光下,我看到了她忙碌的身影,不知所措的雙手,緊鎖的眉頭,無助的眼神,我的心不禁一陣陣抽痛起來……

過了約一個小時,她把粥端到我面前,用她粗糙而又溫暖的手把我緊緊的摟在她懷里。然后一口一口的喂給我吃。這份愛,那么平淡又那么深刻。我吃完后,細細的品味著那種味道,傻傻地看著窗外:

夜,很靜很靜……

粥,很醇很醇……

愛,很濃很濃……

情,很深很深……

珍藏的記憶作文600字5記憶都會慢慢的、一點點的從腦海中消失,從而忘記。但在黑暗的天空,總有一兩顆仍然閃爍著的星星,永遠不會暗淡。

小的時候,我總是玩攀巖,慢慢的就成了攀巖高手。一次放暑假時,我們去延安科技館玩,一到目的地我就直奔攀巖的地方,那鋪著厚厚的墊子,足足有兩米。攀巖的高度,只不過才是我玩過的那些更高、更險得攀巖的四分之一。我想:這種小程度的攀巖,也想困住像我這樣的高手?想都別想。讓我這種級別的高手玩是你的榮幸。想著我就準備爬,看到旁邊的安全繩,我只翻了一個白眼,這么低還用得著安全繩,喜歡你。想著我便開始爬。

我動作嫻熟的左一蹬,右一蹬,甚至閉上眼睛往上爬,完全不把它放在眼里了。在我登頂時,得意的跳起舞來,在準備往下跳時,我往下一蹲,將力都用在腳上,“3,2,1,起跳!”我自言自語道。說著雙腳一蹬,在往下墜落時,我做著優美的動作,似乎得了冠軍似的。突然我想起了什么,下跳時候不能腳先著地,不然……可這都已經晚了,我的腳已經落地了,猛然間我感覺腳好痛,這種感覺剛開始只是覺得腳很麻,后來感覺腳很痛,甚至覺得腳已經失去知覺。以前這樣也沒怎樣,我沒把這當回事,我想站起來,但怎么也站不起來,感覺一點力氣也沒有。我試圖使用各種方法,但都無法站起來。終于,我抓著網繩一點一點地站了起來,但腳越來越疼,每走一步就像刀插入了腳,那種痛無法用任何語言來形容。

篇7

楊洋的專訪是“排除萬難”做下來的。當天是東方衛視安排在浦江游輪上的宣傳活動,因為必須在規定的時間里靠岸下船,在所有必須的流程之后,只剩30分鐘的時間。在這之前,楊洋還得為新劇錄數十條ID,明顯有點疲憊的他仍然挺直著上身,快速地完成了工作。一聽說我們的采訪不用拍攝,他立刻癱躺在沙發里,“就這么聊天?太好了!”從《微微一笑很傾城》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再到《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楊洋在一年里不間斷地將自己貢獻給了劇組。“肖奈”大神圈粉無數,不少粉絲已經開始期待“夜華”的出現,加上此前的《盜墓筆記》《旋風少女》等劇,楊洋在這兩年里承包了不少熱門IP,同時他也倍感“身體被掏空”,直言今年的生日愿望就是身體健康。爆紅之后,經歷了幾部戲的沉淀,他自覺越來越成熟,“到了30歲,我應該可以演大叔了。”

校草肖奈是“極品” “以前寫過肉麻的情書”

《微微一笑很傾城》才播到第四集的時候,楊洋版的肖奈成功地“蘇炸”了。社交網絡里瘋傳傾城夫婦的“摸頭殺”“捏臉殺”“擁吻殺”甜膩又美好,一大波微信號正在垂涎楊洋的“盛世美顏”。媒體人孟大明白說,他長著一張“初戀臉”。

楊洋對肖奈大神的形容是“極品”,這個極品無所不能,有著校園男神該具備的一切光環,功課上是學霸,打游戲是本服第一高手,擅長籃球和游泳,年紀輕輕就自己創業,用楊洋的話說“他高情商高智商,樣樣精通,又有心愛的人陪在身邊,我都非常崇拜他。”他理解的肖奈有點腹黑,隨便一句話都能把身邊的人給噎住,但如此高冷的性格在對待愛情的時候又百般柔情,“看劇本各種吻戲,我自己都覺得甜到不行。”

演校園男神對楊洋來說駕輕就熟,連他自己都不謙虛地說:“其實已經習慣了,因為小的時候就是這樣……雖然自己說自己也不太好。”事實上,他的確是學校里的風云人物。他回憶那個時候不管是師姐師妹,在他畢業考的時候都趕回來看他的表演,“平時也會有很多人來圍觀,從小師妹的身邊走過的時候,大家就會哇!楊洋楊洋!真的是跟我們這個戲里面一樣的。”他笑著說。

楊洋的遺憾是沒有經歷大學生活,這是他認為自己跟肖奈最大的反差,“他真正體會過這樣的青春,而我沒有。所以我借著這部戲感受一下大學生活是什么狀態。”劇中很多場景在松江大學城拍攝,時不時也會勾起楊洋的校園記憶,“會想起身邊的那些室友,其實在學校,同宿舍人在一起的那種搞怪斗嘴啊這些,都感同身受。”

可是同為校草,楊洋卻坦言從來沒有收到過情書,“可能那個時候的女孩都很矜持吧。”而班里的男生都在寫情書,楊洋也寫,對象是“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那種類型的,“寫完就慢慢觀察那個女生,其實我那時候寫情書可能也不是真正喜歡上一個人。”被問及情書的文風,他顯得不好意思起來,“我現在想起來就很肉麻,反而長大了很多話都會覺得說不出來,很少能夠說那些甜言蜜語。現在看那時候雖然幼稚,但是確實挺可愛的。” 從夜華到茅十八

“嘗試一下不洗頭是什么感覺”

楊洋的“盛世美顏”還將體現在另一個角色里,那是更讓無數粉絲追捧的男神“夜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為楊洋的首部古裝電影,意義重大,他和劉亦菲的合作從最開始就吸引著所有媒體和粉絲的關注。而即將在國慶檔和觀眾見面的“茅十八”則更加不同,在那么多被偶像光環加身的角色之后,茅十八讓楊洋感覺終于“下地走了一走”。從夜華跳躍到茅十八,楊洋的畫風分裂,“一個是天上的神仙,虛幻到不行;而茅十八就在生活里,需要完全放下自己。”為了飾演這個純真的理工男,楊洋在戲里戴了一個特別大的眼鏡,想在形象上達到角色邋遢隨意、不修邊幅的感覺。在拍的時候,他也不像以往那樣注意自己的形象了,甚至會連頭都不洗,“嘗試一下不洗頭什么感覺,每天早上起來睡成什么樣就直接去做造型。雖然是夏天,但是澡是必須得洗的。”處女座的楊洋為自己的“潔癖”做了最后一絲掙扎的解釋。

演了太多讓少女們直呼想撲倒的角色,這次接演《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茅十八,楊洋說想讓大家看到不同面的自己,“很多人都會覺得你都演男神啊,就老是那個樣子,一個勁兒。我希望可以挑戰不同的角色。所以茅十八這次會讓觀眾對我有個全新的認識吧,知道楊洋還是有可塑性的。”他說。而且角色的畫風突變也并沒有讓他覺得太難掌控,“其實我生活中自己的性格,就是能萌就萌,能高冷就高冷這種狀態。”

在《全世界》殺青前不久,鄧超在網上曬出自己和楊洋、白百何、岳云鵬的合照,四個人的表情實力演繹了什么叫“放飛自己”,不少粉絲說楊洋讓超哥給帶跑偏了。楊洋自己認為,這次在戲里和鄧超、小岳岳合作,也沾染了點逗比的畫風,在片場常常秒變“哈哈黨”,“小岳岳會說他們講相聲的一些段子。超哥更是會講很多有趣的,他是一個樂于分享的人。本來覺得不能輕易放下偶像包袱,結果一見到他們,沒辦法,直接畫風就變了。雖然我不是段子手,但是我成為了一個哈哈黨。”

接演IP,“我有這個資本”

角色撞車是“奇妙的緣分”

“肖奈”大神圈粉無數,不少粉絲已經開始期待“夜華”的出現,加上此前的《盜墓筆記》《旋風少女》等,楊洋在這兩年里承包了不少熱門IP。在他看來,這只是“在什么樣的狀態做什么樣的事情”,“我正好是這個年齡,為什么不去演一些大家喜歡看的青春片或者偶像劇呢,因為我有這個資本。”他也沒有要刻意去平衡接地氣的和容易圈粉的角色,“正好如今就是IP風行,我也處在這個時期,這一兩年可以說踏上了偶像的階梯。” 楊洋坦言,最開始在演戲的時候,自己就沒有想象過要走偶像路線,“我想說一定是走實力路線的,所以那個時候還演過戰爭戲、民國戲之類的。等到再過幾年的話,我慢慢長大了,還會有更多的戲路。”

也正是因為IP風行,市場上同名作品扎堆,楊洋的角色幾度撞車,和井柏然就撞過張起靈和肖奈,未來還要和趙又廷撞上夜華。楊洋笑著回應:“真的好有緣哦。”他認為撞角色是件挺好的事,而影視作品拍出不同的版本,最后受益的會是觀眾,“對觀眾來說,可能電視劇中不是他想象的那樣,但是電影是他想象的那樣,這是一個挺好的事。”對于做演員的自己來說,“只要好好地去把這個人物按照原著中的那個狀態去演出來就可以了。可能我自己挺有自信的吧,內心也比較強大了,很多東西都不重要了。”楊洋在乎的是,大家會認可自己的表現,從而“有更多的人來找我,那我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會有更多不同的角色去嘗試。”

去年,在接受我刊專訪的時候,楊洋坦言自己想搜集各種類型的角色,如今離這個目標“還差得遠、差多了”。他嚴肅正經地說,“我覺得一個真正的演員,其實我現在才剛剛開始,好多角色都是我非常想去嘗試,也是可以完成的。”說完,他想了一下,“比如像大叔,像戰爭題材的那種兄弟之間的感情,都很想演。” 工作滿檔喘不過氣

“最大的心愿是身體健康”

從《微微一笑很傾城》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再到《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楊洋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不間斷地將自己貢獻給了劇組。他都算不過來一年到底有多少時間是在劇組度過的,“沒有具體算過,就是總覺得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在迎接著自己。”楊洋身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狀態最不好的時候,是從《微微一笑》過渡到《三生三世》。當時《旋風少女》和《花兒與少年》播完不久他就開啟了瘋狂工作模式,“一直沒有停過,將近一年多沒有休息,那陣子經常感冒咳嗽,而且那段時間又是廣告最多的時候,拍完廣告再拍戲,所有工作串聯,休息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真的沒有辦法,只能堅持。”在經紀人眼里,處女座的楊洋哪怕再累,對工作也反反復復做到讓自己滿意,“我們有的時候覺得可以收工了,他自己還得一遍遍看,想再來一條,這是我們最心疼他的時候。”

《微微一笑》在上海組織媒體探班的時候,那場“下棋戲”是肖奈大神的出場,當天楊洋重感冒,狀態不佳,他現在回憶起來仍覺得特別遺憾,“那場戲對于我來說很重要,如果還有機會的話,真的不想那個時候生病。”他說接連不斷的工作不只讓自己喘不過氣,有時候感覺自己身體都快垮掉了。“在冬天的時候,覺得有點扛不住了。所以拍《三生三世》也生病了,就咳得特別厲害,精神狀態真的特別不好,很想放松一下,不想每天都是這樣的高強度。”9月要過25歲生日的楊洋說,“今年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可以身體健康。”

但是為了宣傳《微微一笑》,楊洋的工作也照樣滿檔,經紀人對記者透露,片方安排的通告他們幾乎都沒有拒絕,“畢竟好一段時間我們沒有戲播出,一直都在拍戲和工作,所以還是很想做大量的采訪和曝光”。去上海宣傳的前幾天,楊洋也是拍廣告加做采訪,“你們會看到他看上去有點累,但這就是目前工作的常態。”

楊洋說,特別累的時候,會靠玩游戲和運動來排解壓力,“玩槍戰游戲,殺人,發泄。或者就游泳,我很喜歡游泳。”遇到工作人員給自己安排太多的工作,他一般都會自己消化,“有時候自己就貪心嘛,想休息,就會給他們施壓,他們就會很頭疼地去想辦法讓我休息,有的時候就會生氣,就不理他們了,他們就拿我沒有辦法。”楊洋描述著和小伙伴相愛相殺的日常,工作人員都笑著看向他。 變得更加成熟自信

對“中二”標簽是拒絕的

讓記者意外的是,被問及“覺不覺得自己是個中二的人”,楊洋竟然顯得有點詫異,還轉頭反問工作人員,“我中二嗎?”她們都搖搖頭。“還好吧,中二是小時候的事了,”之后楊洋又松口說,“可能打游戲的時候是挺中二的。”

他調整了坐姿,又拿出嚴肅的態度,“其實我成熟了,并沒有這么中二。”他回憶起去年的時候,自己雖然已經歷了爆紅的階段,但是面對媒體“還是不敢說話呀,或者是不知道該說什么,我現在已經可以慢慢去適應了,雖然我不是段子手,我在臺上話沒有那么多,但是我是很真誠地去和大家溝通的。”

讓他的自信逐漸增強的原因是人氣的增長,“去年的時候剛開始,沒有那么多人認識我,換到現在來說的話,真的是有很多的人認識我了。”如今作為偶像的楊洋,在不全副武裝或者是邋里邋遢的形象時,根本不敢走出去,“這種自信就是我身邊的人給我的,任何的事情都敢去做了,更勇敢了。”

篇8

1976年,他在香港創辦《號外》雜志,一萬份創刊號只訂出兩三千份,賣出三四百份,卻一直堅持下去,直至成為香港著名的文化雜志。1994年到1997年,他與三聯書店合作,在香港和臺灣出版了30期《讀書》繁體字版。

似乎從陳冠中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漂泊。他說他出生于上海,但祖籍在寧波,所以更準確地說是寧波人。直到他4歲到香港后才開始學廣東話,可是學得也不地道。他回憶說:“到了之后跟當時大房東的傭人學廣東話的。剛開始學的話我以為是廣東話,其實也不是,她是廣東番禺口音的廣東話。”現在的他定居北京。

聽陳冠中談論對文化的看法,也是一種反省與自省的方式,讓我們對自己,對他城與他人,都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號外,號外!

《南風窗》:您24歲時,怎么會想起創辦《號外》這樣一本非常理想化的雜志?

陳冠中:1976年我在香港一份英文小報做記者。在小報什么都要做,我除了體育沒報道過,其他什么都報道過,軟文都寫了,到那時候覺得差不多該離開了。

我之前在美國讀了新聞,看到當時有名的雜志,繼承了美國與主流抗衡的反文化傳統,最出名的是紐約的《春生》――波士頓也有兩份這樣的報紙。我就覺得這種媒體很有趣,因為它們并不是按興趣來分類的,比如體育雜志、娛樂雜志、知識分子雜志,它不是這樣分。它差不多就是給60年代成長的那批大學生看的,他們的品位、趣味和上一代人有點不一樣。

我很能理解這樣的媒體的出現。在我上學的時候也有兩份報紙:一個叫《中國學生周報》,這當時雖然是給中學生看的,但有談到存在主義、麥田守望者、法國新浪潮,水平也都很高;另外一份是70年代初,我還在大學的時候,民間有一本名字叫《七零雙周刊》的刊物,這本是年輕人刊物,和大家所熟悉的《七零年代月刊》不一樣,后者是知識分子刊物。《七零雙周刊》態度很激進很反叛很大膽。但這兩份刊物在70年代中就停掉了。我在波士頓的時候看到,美國人也是這樣做啊,但是我們香港就沒有這樣的雜志。于是我就想創立一份周報或報紙形式的刊物。

所以最早《號外》是雙周的報紙,是以我自己成長過程中、同代人的趣味為標準,甚至是同代人中東西方文化都有所了解的一批人的趣味為標準。《號外》的內容從歐洲電影談到政治,從生活到關注社會,都有。我們希望把一代人所有的新東西都放在里面,這和當時其它的刊物有點不一樣了,那時高級的知識分子刊物和通俗的娛樂刊物分得比較清楚,我們的刊物是分得不清不楚的,也看不出是男性刊物還是女性刊物。

《南風窗》:出版之后的反響如何?

陳冠中:開始的時候很辛苦,沒辦法跟廣告商介紹這是一份怎么樣的刊物,他們不理解,對這些新興的文化,他們有時候連題目都看不懂,覺得很奇怪。我們行文之中帶入了許多口語,其實是一個很小的圈子。我當時錯以為像我這樣的人會很多,因為我也不是一個很特殊的人,我也就是香港一個普通的學生,我想我感興趣的東西他們也會感興趣,但是《號外》剛出來的時候反應確實沒有特別好。

不過,雖然銷量不大,但是喜歡的人都反應特別強烈。一下子,同一類的人都聚過來,他們各行各業的都有,他們玩電影、玩藝術,以前都很孤獨,現在發現《號外》就是一個平臺,這些奇奇怪怪的人都聚到《號外》來了。現在看來,70年代中后期也確實是香港各方面開始起飛的時候,不光是電影這種大媒體,小到現代音樂、舞蹈、表演都開始注入生機。《號外》只是說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才被讀者所喜愛。不過其實它的銷路還是很窄的,從來不是大眾刊物,發行量也不大。當時還有些人不談收入地幫我們做了很多事情,因為他們覺得《號外》是香港唯一的一份。

就這樣,慢慢地,我們奇跡般地熬過了頭5年,廣告也出現了。廣告商也開始看到,這些人其實是有消費力的。這一代人開始在大學教書,在公司任職,他們的消費力不容小覷,很多新的產品正好也要推給他們,所以《號外》在商業上就算站穩了腳跟。《號外》最早的5年、10年,在文化上沖擊力比較大,后來就漸漸變成生活時尚雜志了。

《南風窗》:您編這樣一份知識分子的、相對文藝的雜志跟您在美國接受到的新思想有關系嗎?

陳冠中:非常有關系。當時我們不承認自己是知識分子刊物,但是現在看起來,起碼知識水平比較高的才會去買《號外》。但我們只是新一代的文化人,并沒那么大的使命感。很多年輕人的刊物在創刊號上會刊登宣言性質的文章,但是我們什么都沒有。我們只想做一種感覺、新一代的感覺。美國的經歷讓我覺得可以做,因為美國也有這樣的刊物。其實當時香港同類的刊物是有的。當時做給年輕人的刊物,主要針對的人群是初中生。我們是做給大學畢業生看的,大學畢業頭5年到社會做事的人是我們最基本的讀者。

“我沒有北京戶口”

《南風窗》:2000年您定居北京,怎么會想從香港移居北京?

陳冠中:其實我1992年就已經進入內地了。1992年的時候,香港《明報》的老板于品海做不同的投資,其中也有到內地投資的想法,我幫他做文化上的投資。所以1992年到1994年我都在北京。1994年我去了臺北,創辦了超級電視臺,1994年到2000年我一直都在臺北。直到2000年,我才覺得我該走了。因為當時電視臺也轉手了,雖然臺北是一個非常好的移居城市,但是世界好像要把臺北遺忘了一樣。大陸只有兩個地方我想去,上海和北京,最后還是選擇了北京,一直到現在都住在北京。

《南風窗》:作為一個香港人住在北京,生活環境還是有點不一樣,身體方面還適應么?

陳冠中:1992年剛來的時候,不適應,氣候太干。現在倒是反過來了。到香港去反而不適應。北京現在的生活資源也可以了,可能不及香港那么方便。而且我也不常出門,都是在家做事,每天要出門是很累人的。

《南風窗》:您現在有北京戶口了嗎?

陳冠中:我沒有北京戶口,住在北京的香港人要到派出所登記,不需要暫住證。國家對于長期居住在內地的香港人和臺灣人有一些優待,我們在這里置業,只是需要登記而已。

《南風窗》:香港和臺北在文化上有什么不同呢?

陳冠中:香港在1949年之前,廣東以外的外省人并不多。太平洋戰爭前,這里才是一個100多萬人的城市。1949年之后,外省人來到香港,而且他們大都是文化界的人,香港的文化氛圍就不一樣了。這一批“南來文人”對于建立香港的文化有很大功勞。不管怎么說,香港和臺灣都保留了很多中國傳統的東西。臺灣更多中國的傳統,香港更多英國的傳統。

《南風窗》:北京很多文化,像搖滾、藝術、詩歌等,您如何看待?

陳冠中:北京那些文人思維很強,從新詩到搖滾,比較多樣化,連生活的藝術也重視起來,和上海有點接近。娛樂的東西也起來了。有了賀歲片,軟性搖滾摩登天空,后海酒吧街的改建,

798也成了旅游休閑生活區,生活態度的藝術就更多了。

《南風窗》:可不可以說這是時尚化的表現,大家都更務實了?

陳冠中:有這個傾向,確實是更時尚化了,我覺得這是需要的。1949年之后,北京的文化是非常陽剛的,現在多了一些柔性的東西。其實北京文化本來是柔的,1949年前,北京旗人的也不是那么剛性的,《紅樓夢》里那些故事,說明北京也不是一直都雄赳赳,那么剛性的。

《南風窗》:那現在您在北京常去什么地方?

陳冠中:如果有朋友來,就去798(北京東北部一個以上個世紀50年代建成的工廠命名的藝術區),不管怎么說那都是北京一張大名片,對文藝感興趣的人不會說不想去798看看的。書店方面我挺喜歡的是北京西邊的一家書店叫萬圣書園,那里常有一些別的地方沒有的書。但是因為交通不太方便,所以去得其實也不多,如果沒有外地朋友來,我一般不會去,就在樓下小區里面走走。不過我前后在北京到底住了10幾年,北京的東南西北幾乎都去過了。

香港需要新故事

《南風窗》:您現在居住在北京,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香港有什么變化?

陳冠中:我2003年到了北京之后寫了很多有關香港的東西,原因之一就是在內地看了很多文章對我很有啟發。內地的東西有時太宏大,香港的有時太瑣碎,內地宏大的東西可以調整我對香港的論述。另外在2003年之后,香港也有很大的變化,但只是還沒形成一個故事。所以大家一提起香港,印象還停留在1997年前,那是英國殖民地皇冠上的明珠。那個故事說完了,沒人再說了。其實香港也在發展。也正因為大家不再關注香港,香港人也感到失落,也在研究香港。所以我在這一段時間里更多地思考香港,香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1997前反而沒有這樣的思考。1997年的時候雖然也有很多人寫關于香港的文章,但是遠沒有1997之后大家的思考來得深入。大家對香港的思考比以前清楚了很多,以前傻乎乎地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現在開始沒有那么自大。

《南風窗》:香港娛樂工業原來是非常發達的,被內地人看起來像神話一樣的,但是近10余年,尤其是張國榮自殺后,下滑得非常厲害,您覺得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陳冠中:香港的媒體周期也到了,電影電視流行音樂都下來了,內地反而在騰飛。所以內地的朋友對香港的興趣大大降低,有太多地方可以把吸引力拉走,香港失去了獨占的能力。張國榮的自殺真的是一個非常具有象征性的事件。香港整個城市似乎已經失去了想象力,梅艷芳走了,張國榮也走了,香港就好像可以被紙包起來當作文物一樣觀賞。不光是外國人,內地人也這樣想。所以我說香港需要想象,而且還不是小的想象,一定要大的想象。

《南風窗》:您在臺北也住過10年,流行音樂在臺北還是有很好的發展,像周杰倫、蔡依林。

篇9

參與進這部劇集的具體情況是什么樣的?

Angus Wall: 兩年前,曾經跟我們一起為HBO的《Carnivàle》,《Rom》,和其他一些劇集的主字幕工作的Carolyn Strauss給我打了個電話。她是我的朋友,也是這部劇集的聯合執行制片人。我們討論了對于《權利的游戲》的故事并不是真實發生我們所在世界的顧慮。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書里才存在的世界。所以,跟那些奇幻書籍封面的圖例或者地圖的效果相似,她覺得應該給這部劇集也制作個地圖。

在起初的試播片劇本中,Dan Weiss和Dave Benioff ,寫了一個片頭的概念劇本,是一只信鴉從君臨飛到臨冬城。我們根據這個主意,畫了些概念速寫,但是當試播片開始拍攝的時候,他們給我們打電話說,觀眾們覺得很迷惑,他們不知道那些經過的地方都是哪兒。你們能不能做個地圖什么的?不是片頭字幕,是一個可以明確告訴我們現在我們身處何處,然后又要到哪里去的地圖。于是我們制作了,5幅風格化的地圖鏡頭,每個鏡頭剪輯都會展現當前所在地和即將前往的目的地的地名。

從各個方面的反饋來說,這個地圖的效果真的特別好,但是它卻打斷了劇集的敘事流。我們閱覽了第一季的大綱,發現他們想要在全部十集中都插播這些鏡頭,但是因為這有確確實實地影響了敘事的流暢性,整個地圖的構思又都被退回到片頭字幕中了。

從這方面來說,我們把需要構建的地點列了個清單。隨后我們再研究這一場景我們到底需要制作多少個不同的場景,這個想法是讓片頭字幕可以展示給觀眾在全部10集中將出現的全部地點。然我們把它細分成了四個不同的版本,每個版本都有細微的變化。

片頭字幕可以有很多的作用,除了帶著觀眾走上觀影之路外,還可以提供大量有關接下來即將看到的東西的信息。這就可以讓我們得以創建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小世界了。HBO和這部劇集的制作者放手讓我們實現這個構思,我們也想去做一些真正與眾不同的東西。我們可不想去制作什么早就被觀眾熟悉的東西,就好像抄襲《Harry Potter》或者《Lord of the Rings》似的。這兩部電影是偉大的電影,但是我們想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在試播階段,當你們著手制作那張貫穿整部劇集的地圖時,就已經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最終成品的那種風格了嗎?

Angus Wall: 不是的,一開始的時候是非常簡單的,沒有任何動畫,所有東西都是平面的。早期我們所意識到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幾部能讓抬起機位朝向遠處,因為那將帶來一個問題,地圖外面是什么?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有足夠的錢和全世界的能工巧匠,可以做任何一件想做的時候,那時候,我應該要怎么辦呢?在我的腦海里,會制作一副前所未見,并且都難以想象的最復雜、最精美的地圖。既然有了世界上最好的能工巧匠,那么就給他們所需的材料然后給他們5年時間來讓制作這個瘋狂、會動的、細節超級豐富的微縮模型吧!

那么就是說要跟Martin 寫一本書的時間花的時間一樣啦?(《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在最新的一本小說上已經花了將近6年時間了,此處調侃耗時久。)

Angus Wall: (大笑)完全正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復制點什么看起來和動起來都像真實物體的東西。美術總監Rob Feng參考了達芬奇一個具有永恒設計感的機械。我們想要這個片頭字幕成為整部劇集的根基,雖然技術上來講是一個質樸自然的地方,但是一樣也需要有一種富有生命氣息的復雜性。當然了,這東西不可能是現代的!所有的東西都是用木頭、金屬、皮革,和羽毛等等自然界的材料制成的,從這些東西中你可以看出手工敲打成形并塑造模型的痕跡。

那么在這方面,誰參與進這項工作了呢?

Angus Wall: 制片人Hameed Shaukat,美術總監Rob Feng,CG總監Kirk Shintani,還有我,我們一起討論其中各種東西應該呈現的樣子。有很多的方案都是很務實的。實際上,我想要的是,機位可以任意移動,讓我們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這個世界必須跟現實一樣存在于一個星球上,不過這個讓我們花了很久才來解決。我起初想,好吧,這個東西的形狀想象著他是一個中世紀的塔樓,有修士看守著它。這還得是個可以活動的物體,一個30英尺直徑的大球形,然后這些人看守著它,就好像看守著凱爾斯經似的,它們是這幅地圖的守護者。很快我就意識到我們馬上就要去拍攝這幅地圖了,所以接下來我就想如果把兩個碗狀物放一起是什么效果呢?是一個球體。下一個問題就是,光源怎么辦,這就很明顯了,如果整個世界是在圓形的星球上,那么其中會有什么呢?太陽啊!也沒準這個世界會給這個整個世界光源起個別的名字的也說不定。

你嘗試著為這些問題找到答案倒是很有意思,因為這些東西最終還是用電腦來制作的。你還是在考慮一些問題比如,t如果穿過地平線是什么?難道是一間房子?不!所以讓我們來制作的球體吧。?或者t光源怎么辦?,而不是簡單地說t找個光源吧。?

Angus Wall: 想要讓它感覺起來像真實的東西的話,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把CG當作某種魔法攝像機。我考慮這些是根據用運動控制攝像機的實景拍攝情況來決定的。因為狹窄視野的景深限制和機器移動范圍的限制,我想所有的東西都必須要要用運動控制拍攝來完成,但是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讓它感覺起來很真實。早些時候,我們給君臨成的主要建筑紅堡做了一次測試渲染。我們把完全渲染的模型放置在一個包裹了漂亮的碎裂木板外皮的CG平臺上,然后給高層展示。有人說,我怎么不知道你們居然還有這樣的一個工坊車間呢。從那時候起,我們知道我們已經開始有所斬獲了,那就是為這個場景工作的藝術家們已經悄然不知地開始制作一些非凡的東西了!

嗯,你的觀點是對的。你知道那將是一個戴森球風格的星球,并且會有光線來照明。你要怎么實現呢?(戴森球是天體物理學家杰夫戴森設想的一種的設備,圍繞恒星的帶狀物,用于吸收恒星發出的能量)

Angus Wall: 一旦這個世界的形狀確定下來了,我們就開始做概念設計了,把那些看起來我們周遭世界真實存在的地方進行豐富地細節化:它們由木頭和石頭建成,有一定的體積大小。我們擁有幾位非常有天賦的概念藝術設計師,他們負責這個工作。同時,我們在預覽中建立了這個世界,然后大略地勾畫出整個場景。看起來做故事版是一件徒勞的事情,因為他們并不會移動,而且在我的腦海里整個場景就是相當動態的。鏡頭必須一直保持移動,帶領廣眾踏上一段旅途。所以我們粗略地制作了那些較大的動作,就是那些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的,然后再著重在如何展現這些不同的地點,以及他們如何從地圖的表面上浮現出來。

當我們完成最終的概念藝術設計的時候,我們馬上就交給建模師用Maya處理。這些人太了不起了,我們畫點速寫,他們就可以做出模型,并在整個過程中添加進無數他們自己富有創造性的細節。然后這些模型都輪流完成,再放回視頻中。非常遺憾的是這段片頭只有90秒長,我們有太多細節不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展現了。

如果想要去創造一個世界,為了保證它讓人不覺得奇怪,就必須要保證這些零零碎碎的細節感。當穿過其中,空氣中有灰塵微粒,所有的齒輪也都自己的運動原理。這些齒輪實際上是在地圖的表面下的,可以在模型和整個世界的地面之間縫隙勉強看到這些齒輪。你要認真看哦。

這是一個非常有組織的過程。基本上來回往復,不論什么時候,我們給這個世界添加了新的模型,我們就會相應地改善整個畫面效果。

幾乎是馬上就有粉絲的回饋說有些地方不是很精確。你當時詳細地審查過嗎?

Angus Wall: 老實講,我還真的沒有看過這樣的反饋。不過我知道這里面肯定會有些問題。基本上,我們使用的是確實成型的官方地圖,并且復印了一個地圖的手繪版,這兩個地圖都是作者喬治·馬丁本人完成的。然后我就把這倆地圖放進Photoshop,調整他們的比例,直到他們可以完美對齊。實際的大小,地點和他們的布局,還有不同的地形,都是嚴格喬治·馬丁的地圖來完成的。對于我們來說,跟原著保持高度的貼合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小說有很多超級粉絲。

馬丁本人以某種形式參與進這個工作了嗎?他有看過你們制作的任何東西嗎?

Angus Wall: 他所寫的小說和他繪制的地圖就是我們工作的基礎。劇集首映之前他都沒有看過這段片頭,不過他看過之后對我們的片頭非常滿意,這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在這個項目上你們花了多久時間?

Angus Wall: 我們大概在這個項目上工作了5到6個月的時間,期間團隊規模也一直在變化,但是第一次跟Carolyn Strauss接觸是在大約2年半以前。

你提到了團隊的規模。多大?多小?

Angus Wall: 我想我們一共有20到25人在這個項目上工作過。技術水平讓人驚嘆。

公司規模有多大?

Angus Wall: 這就視情況而定了。我們有些固定成員,我們也會應為需要相應的技巧而聘請一些自由職業者。Rock Paper Scissors,a52,還有Elastic加在一起有超過100人。

那相當多了啊!

Angus Wall: 是的,這就是有些我凌晨2:15會帶著晨間恐懼從夢中驚醒的原因

的合作怎么樣?

Angus Wall: 非常好!他們是一家合作起來超級棒的公司,因為他們總是嘗試讓各種構思更好。我想不管什么情況下你嘗試做些創意性的東西的話,我需要全部精力投入其中,跟HBO一起的話, 每個人都想著做那些對劇集有益的事情,當然也包括后來的這些片頭字幕工作。

這次有沒有和以前一起合作過的人再度聯手呢?還是說每次劇集制作都會不一樣?

Angus Wall: 這次有以很多我曾經一起共事的人再次成為同事,非常好。他們對我所做的工作都非常非常非常地支持。我們談論之一的一件事情是天體光帶,就是那些圍繞著太陽的光帶。我們演示了3段這些光帶的特寫,以浮雕的形式講述了這個世界的史前故事,就是關于龍族攻擊Westeros的事情。它們還講述了Westeros不同的家族是如何聚集在一起打敗那些龍族的,以及這些家族的族徽代表動物,是怎么樣恭敬地排列Baretheon家族雄鹿的周圍的。

我們一開始有5中這樣的刻畫,但是后來發現即使只用3個,我們也能恰好可以理解想要表達所發生的事,我很喜歡這樣。我喜歡那種讓人會想到我不確定我不是能夠領會本該領會的全部涵義的感覺。觀眾會在第一季中看到這一段場景十次,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留有足夠的空降,讓觀眾每次看的時候,都有新發現。

有沒有任何關于劇中角色應該是片頭字幕的重點這樣討論?

Angus Wall: 我想那是劇集的任務。一共才有90秒的時間留給開頭字幕,為什么不用這段時間來做點劇集不能做的事情呢?如果制作成功的話,我們這個就是,就會讓所有的角色從你觀看劇集時候的印象中自己顯現出來。

看起來在這段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幾乎是不標準的剪輯。這些看起來并不像是媒體通常會為了接下來的鏡頭所做出的剪輯選擇。

Angus Wall: 是的,我不想讓這一切都那么容易被人猜到。我想我想要的是在徹底迷惑之前來推進故事。雖然有一個版本中的一個剪輯我們做的是180度反轉鏡頭的剪輯,不過我們后來還是談論過很多次,覺得這個鏡頭有點讓人搞不明白了。但是我自己還是蠻喜歡這類東西的。我喜歡那種讓人暫時回不過神兒來的東西。當然不是那種讓你徹底就不知所謂的,是那那種你會覺得哇,這是怎么回事兒?,然后你可以自己調整明白的東西。我喜歡有這種感覺的電影,總是走在觀眾的前面。可以讓自己的鏡頭構建更富有冒險性,在開頭字幕階段展現一些暗示,并且開展故事布局。我只是不想要它感覺起來像過分預先編定的一樣。在鏡頭的構建方面確實有些局限,是的,他們是按照一個場景來設計的,但是它也同樣是按照一個很不錯的單獨的鏡頭來設計的。

那么,你的思維方式是怎樣影響你這么多不同的工作頭銜的呢?另一方面來說,你是一位奧斯卡獲獎剪輯師,但是你同時還做字幕設計。

Angus Wall: 我想人民不管怎樣都喜歡將一個人定論,如果你在某個項目上得了個獎,大家就會認為你就是做那行的。那我自己來說,我是一個導演。我做過導演,攝影導演,制片助理,剪輯師,還做過設計,做過動畫和實景拍攝。我也喜歡制作片頭字幕。其實它們都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方面而已了,如果從電影學院畢業的話,你可以現在也已經有這些各種各樣的頭銜了。

我們在《Dexter》那篇文章里面采訪了Eric Anderson,他對一個t設計流程?問題的回答是t我稱之為創意流程,是因為我并不是設計師,我是一個導演。?聽起來是不是也適用在你的身上呢?

Angus Wall: 是的,我的意思是它們都是相互影響的。比如我現在開始為一些我接收的商業廣告做最終的顏色校正。這讓我對拍攝現場所能的各種決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現在感受到壓力了嗎?考慮到你在工作中有多種頭銜,而且你還憑借各種各樣的工作成為奧斯卡和艾美獎得主。你有壓力嗎?如果有的話,你是怎樣保持讓自己集中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的呢?

Angus Wall: 給我壓力的是人們給我貼上標簽。大概就是,嗯,好吧,這就是那個家伙應該做的啊。我想這是人類的一種本性吧。我們因為可以讓自己覺得舒服些,所以在識別事物的同時還要給他們分類,并且還會讓我們覺得富有對這個世界的控制感。但是我想那是一種典型的20世紀觀念,這就是那個家伙應該做的啊。從壓力的角度來說,我想應該告訴自己可能會失敗,而且是公開的、盡人皆知的失敗。但是確不能畏懼,如果必須要重頭再來的話,就不能畏懼要重頭再來。每次失敗一定要去面對。但是也不能把自己禁錮在你上面說的那些事情上,如果因為可能會失敗我就不去嘗試的話,那我也同樣不會有機會取得成功。

篇10

從小到大,我就挺能寫,沒事就喜歡琢磨文字。小學是寫日記、寫板報。初中,我一提筆就洋洋灑灑地寫好幾頁。我的語文老師是個有點逗的老頭兒,有一次下課,老頭兒把我叫到辦公室,一本正經地說:“郭蔚臻啊,你這么愛寫東西,以后去讀北大中文系,然后名正言順地當個作家。現在,你要應付中考,乖乖寫 800字就收筆,考試的作文超了字數得倒扣分的”老師這么一說,我對北大中文系有那么點向往了――當個作家多好!正風靡一時的韓寒的《三重門》可是把我的老姐迷得神魂顛倒的。高中,更不得了,語文教科書的封面就印著北京大學中文系,我當時就神游:若是有一天能進北大中文系

高三,北大對我而言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可是高考時的神勇發揮,讓我和北大有了交集。我記得是2009年6月23日的下午,我剛剛忐忑地查完高考成績,知道自己考得還挺好,正在琢磨能上什么學校,北大的招生老師便打電話給我了。我說,想上北大中文系。老師很爽快地說,好啊,那我們簽約吧。于是,我就進了北大中文系。

18年從未離家的我,來到北大,開始面對獨自一人的生活。有一天,我在洗衣房里洗衣服,和身邊一個長得挺秀氣的女生聊了起來。都是新生,總會從“你是什么院的?”聊起。我很傲嬌地說,中文系。她淡淡地說,她是經濟學院的。然后,女生很直接地說:“我真的不太明白了。你們學中文的,還有什么歷史的、考古的、哲學的是要干嘛用的,現在這些都沒多少人愿意學了吧”心氣兒挺高的我,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默默地搓著衣服,我好像明白招生老師為什么這么爽快地答應了簽約。

我對北大中文系充滿向往,我原本以為是培養作家或者新聞媒體人,入學后沒多久,我開始質疑自己的選擇。

大一只有兩門必修課,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我興沖沖地跑到北大的教材中心買了教科書,上了一個月的課后,我有苦說不出。我發現自己把中文系想得太美好了,錯誤地以為這里是培養小文青的花圃。我清楚記得,沈陽老師的現代漢語課,我們是從漢語拼音聲母表開始學起的。話說聲母表,我的記憶還停留在小學一二年級,那位長得蠻可愛的語文老師教我們的bpmf的發音誰能想到,經過高考的奮斗到了北大,還得再學一遍聲母表,而且要記住每一個聲母的學名和標法。比如“b”有一個特別文藝的名字叫做“雙唇不送氣清塞音”,“ f”叫做“唇齒清擦音”我不僅要痛苦地理清聲母的發音,還要記住那些詭異的學名。

從那時起,我的內心對中文系有了陌生的距離感。因為,我覺得中文系是學習如何創作的。比如我小時候很喜歡讀北大中文系的曹文軒老師寫的故事,因此對北大中文系充滿向往,認為讀完北大中文系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一名作家,然而學著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知識,我真心苦惱,這哪里是我要的中文系啊!后來,我還發現我那么喜歡的曹文軒老師,講課時比較學術化,聽得我直犯困。

古代漢語課讓我有種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邵永海老師從古代漢語的“六書”開始講起,一個會意字娓娓道來地講了一個星期我當時就琢磨著,這個甲骨文我們現在社會里又用不上,學這個東西干嘛用呢?

大一開始時,課業不重,我常在QQ空間里琢磨著寫文字。半個學期后,為了應付各種課程,我荒廢了空間里的日記。學了半年,美麗的“作家夢”嘩啦啦碎了一地。如果不當作家的話,學中文可以干嘛呢?我心生疑惑,反復問自己。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就像蔫了的草兒一樣不得勁兒。第一個學期結束,我的平均成績80出頭,在110多個同學里排第70名。我仍然清楚地記得,我忐忑不安地找教務看自己的成績。成績是按照排名來的,我翻了一頁又一頁,在第三頁上找到了我的名字。看到排名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內心好蒼白啊,曾經以全省第六名的資格錄取到北大中文系的人居然在中文系墮落了我備受打擊,心想,如果再不好好學習中文,我會不會成為最后一名?即便不喜歡中文,也要硬著頭皮去啃書。事實上,這個排名直接決定了我未來三年必須非常非常努力,才有可能迎頭趕上別的同學,也決定了我未來三年必須泡在書的世界里,才有機會爭取保研。

大一下學期開始,我制定好每天必須學習至少六個小時的計劃。于是,高三三點一線式的學習節奏又在北大光榮上演了。現在想來,若不是自己還有喜歡鍛煉的一點點嗜好,一天的日子是重復而單調的。

不當作家,當老師也挺棒

2012年,我已經是大三的老油條了。想著自己一直悶在書里,可能和社會有點脫節,于是就想去社會上鍛煉一下。學習任務比較重,所以我不敢輕易放下學業去公司實習,就想到做點兼職工作。學姐建議我去未名BBS上找找,學中文的做做課外輔導多好,容易上手。

一開始,我想找家教,也就是在學生家一對一輔導。我比較擅長初中、高中的語文和英語,所以在BBS上找的家教,是瞄準了那些需要英語和語文老師的帖子。一般來說,只要把簡歷發送到家長留下的郵箱后耐心等待就好。

以前,我覺得勤工儉學是件很上不得臺面的事情。父母是知識分子,家風一向很嚴,爸爸媽媽從來不讓我去勤工儉學,他們總說:“管好你的學習,把成績拉上去就好,到時候好好保研,在北大繼續讀書,不然你學這個專業找工作會比較麻煩。”后來我發現,要做好兼職必須先學會看淡“勤工儉學”這個詞,我很感謝自己從勤工儉學開始積累經驗,教了很多的學生,走了很多地方,懂了很多道理。

各種陰差陽錯之下,北大青鳥聯系到我,讓我去參加面試。我非常忐忑,畢竟沒有實踐經驗。因為自己對高考和自主招生的題型多有研究,所以我順利獲得了在機構授課的機會。可以說,2012年暑假起,我成長得很快。

當時機構和浙江的幾所重點高中有合作的項目,于是派了老師到浙江去給準高三的學生上課,內容主要是兩大板塊,一是針對高考,二是針對自主招生。我被派去上課。第一次面對講臺下的100多個高中生,我非常緊張,一緊張我就轉過身去寫黑板。我連續上了一周的課,雖然前期準備了一個月,但我對自己的第一次表現并不滿意,覺得知識點都只是點到為止,太淺了。第二次是給幾個準備北大和清華的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講課,他們專程從外地趕到北京來集訓。北大中文系的自主招生考題大部分取自北大中文系的本科生課程,而中文系的保研資料里系統地梳理了四年的本科課程。為了教好這幾個學生,我把中文系的保研資料仔仔細細地啃了一遍,然后把這些大學的知識一點點地傳授給那些學生。

北大中文系的學生,如果好好學習的話,能夠把中國文學、語言學、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等很多的東西串聯起來,因為初中和高中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中學生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所以對于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名家課本外的信息他們并不了解。此外,北大的招生考試喜歡用一些很靈活的語言學的知識來刁難高中生。我能夠恰到好處地把語言學的知識運用到授課當中。比如,有一年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試出的試題是:血和鴨兩個字在古代讀入聲,請問下面哪一個字不讀入聲?①甲②鳥③恤。這道題非常有趣,它考察學生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古代漢語六書的知識。一般來說,高中生知道漢字的六書包括――象形字、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轉注字和假借字,然而六書對漢字的字形結構和字體源流的分析遠遠不夠。這道題考的是如何去分析形聲字。在題目中,鴨是一個形聲字,甲是聲旁,鳥是形旁。恤也是形聲字,豎心旁是形旁,血是聲旁。因此,如果“血”和“鴨”是入聲字,那么,恤、甲也必定是入聲字,只有鳥字作為形旁,為非入聲字。

這道題,很多學生是用猜的,沒有聯系到自己平常所學到的知識,往往不能夠得出正確答案。每當我和學生們分析這道題的解題思路的時候,我發現他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讓我覺得十分的滿足。

就這樣,我當起了老師。北京、浙江、山東、吉林、陜西,每次出門遠行的時候我會害怕,但是慢慢去克服。五年多來,感覺自己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是和這些高中生們共同進步、一起成長。

做課外輔導越來越有把握后,如何讓傳統冷門的中文系熱起來,是我一直在琢磨著要告訴那些孩子們的。每次我把一種語言學的東西講得和數學一樣,就像剛才舉例那樣去推導,我就看到一群孩子開始是看到題時大呼“什么鬼”,然后是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大喊“原來如此”,看到他們的變化,我的心里笑開了花。我發現,很多高中生愿意去了解漢語的奧妙,而不是被動地學習。當我從漢語的構詞的角度分析媽媽和奶奶這兩個詞,分析維他命和吉普同時作為外來詞卻是不同的依

北大中文系很特別,雖然是一個古老的院系,但十分強調創新,中文系的老師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新點子,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想法。

據,告訴他們挖深了存在兩種理解的時候,我會很開心。(注:在現代漢語的構詞上講,“媽媽”是一個重疊式合成詞,“奶奶”是一個疊音詞,所以我們可以單獨說“媽”,但是不可以說“奶”;維他命是一個兼有譯音和譯意的詞,而吉普是純譯音詞,所以維他命和吉普是不同的構詞。)其實,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也是自己成長的過程。上大課的時候,因為我長得顯小,所以學生一開始總想表現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或者說傲嬌的樣子。我得想方設法hold住,所以在反復的訓練中,我慢慢學會去發現不同學生的脾氣和性格,盡量讓課堂充滿鮮活的氣息。

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我發現,中文系畢業后不當作家,當個老師也是非常棒的!因為如果你講得足夠好,會有一群學生粉總是在QQ和微信上不定時地“騷擾”你,讓你忙得樂此不疲!

刷港劇寫論文,不亦樂乎!

大四,我沒有特別辛苦地刷夜學習。放輕松的心態讓我的績點一度達到了3.90。

其實,北大中文系很特別,雖然是一個古老的院系,但十分強調創新,中文系的老師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新點子,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想法。因為想保研,前三年我的壓力比較大,所以不論是論文還是考試始終比較保守,成績也就一直比較一般。當我確定保研武大后,壓力沒那么大了,我敢于放手嘗試新的解讀視角,成績就好了一些。

那時候,我上了北大中文系當代文學教研室李楊老師的《大眾文藝與文化研究》。一開始,我覺得當代文學所講的大約是關于延安文學新方向、十年以及改革開放后的各種文學形態的解讀,后來發現這是一門非常有趣的課。因為,李楊老師的分析是各種有意思的電影,比如周星馳的《大話西游》,曾風靡一時的《海角七號》,溫情脈脈的《北京遇上西雅圖》,勵志的《中國合伙人》,懷舊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等。老師的課不僅僅是停留在文本的解讀層面,他把圖像和文本結合起來,這種方式顛覆了我多年來對中文系是“磕書”的院系的想法。我從小就是個港臺劇粉,1994年開始追劇。所以,我在課后大膽地跑去問老師,我可不可以研究臺劇和港劇。老師說方向很好,可以作為前沿的領域去研究。但是,我心里只覺得遺憾,因為我要離開北大了。李楊老師只是把我領進門,其他的還要靠自己來琢磨。

到武大讀研究生后,我堅持了對港劇的研究。當代西方文論中有一種方向叫做文化研究。發表資格論文的時候,我寫的是港劇《原來愛上賊》。研二開題,我定好了自己研究港劇的方向――香港無線金牌監制戚其義的港劇研究(注:戚其義乃香港金牌監制,曾經導演了著名的“天地三部曲”,即《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和《創世紀》,另外港劇《金枝欲孽》《珠光寶氣》《妙手仁心》也出自戚其義的妙手)。研三,我一邊準備考博,一邊申請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一邊準備畢業論文。港劇在中國一直有著一群鐵桿粉絲,大家對古天樂、宣萱、佘詩曼、張智霖和袁詠儀等港劇紅人耳熟能詳。香港的流行文化,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知名高校已經作為一門文化研究的課程來開設,比如香港中文大學的新聞傳播學院、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學院等,然而這些前沿的研究更多集中在香港電影的研究,而港劇的研究相對冷門一些。比起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國內的高校并沒有專門設立文化研究系,對香港流行文化的研究更是寥寥無幾。我總有一種感覺,如果我能在大學教書的話,我希望未來的自己可以把港劇研究引進中國高校的課堂,讓學生們用一種嚴謹的學術視角來解讀香港的流行文化。考博的時候,每一個考生都需要提交一份未來的研究計劃,在面試的時候,考官會根據研究計劃來提問和考察你的研究潛力。我提交的研究計劃,就是和港劇的研究緊密相關的主題,面試官們挺喜歡并且肯定了這個研究方向,這讓我對港劇的研究又多了一些自信。

研究生的最后一年讀下來,我嘗盡了“熬”的滋味兒。

武大的考博時間很晚,大約是在研三下半學期的期中,也就是5月中旬,因此考博這事兒拖拖拉拉的也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申請后的審核周期持續 6~8個月左右的時間,等待過程令人煎熬。

2016年5月20日,我收到了武漢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入學通知。煞費苦心的考博,然后經過N進4的初試,外加三次4進2的復試,我終于是浴火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