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幼兒學朗讀范文
時間:2023-04-12 14:25: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字經幼兒學朗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幼兒 誦讀 口語表達能力
在我們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經典古詩詞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映射著中國文化的文學之美,而且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胸懷、風骨、智慧、情趣。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過:“經典古詩詞能使孩子們漸漸懂得“人倫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藝術,懂得人生進入“文學”化的境界?!弊尯⒆觽儚男〗佑|古書經典,受到傳統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我園開展經典誦讀兩年多時間的教研,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大方面來進行:
一、選擇適宜的古典文學內容
古典文學內容浩瀚廣闊,包羅萬象,但不是所有的都適合幼兒,要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必須設法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使幼兒心情舒暢,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首先,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怎樣,教師都應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對少言寡語的幼兒,更應給予關心和幫助。同時應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和條件。要真正讓古典文學精華滲入幼兒心靈,傳遞中華民族氣息,內容選擇是十分重要的,遵循循序漸進和難易適度原則,我們首先確定各年齡段的內容:
1.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小班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因此我們選擇生動有趣的兒歌童謠為研究內容,中班幼兒選擇古詩詞誦讀為研究內容,古詩文內容難易差別較大,教授時我們主要選擇語義淺顯、用字自然、感染力強的古詩,如《小兒垂釣》《江雪》等,幼兒可以理解接受,學習興趣自然會濃厚。大班幼兒的理解力、記憶力較強,選擇三字經誦讀為研究內容。
2.含有豐富的教育性:教育性是選擇內容的重要要素,如小班的兒歌童謠《好娃娃》《摘星》,中班的古詩《憫農》《游子吟》等作品,潛移默化滋潤陶冶了幼兒的心靈,深得幼兒的喜愛。大班幼兒認知理解能力更強,三字經中蘊含許多人文故事,教師利用形象的解釋,把難懂語言化為淺顯的道理教給幼兒,動情描述,栩栩如生,抓住幼兒注意,幫助他們了解意義。通過三字經的誦讀學習,使幼兒在快樂愉悅中得到更多生活啟迪和為人做事啟蒙道理。
3.貼近幼兒的生活:使幼兒在生活中學會發現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如何既滿足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又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并理解其中的內容,在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滿足孩子的需要。如大一班在開展主題活動“我會玩”時,教師選擇了三字經中人的七情一段“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俱”重點讓孩子們了解人與生俱來的七種感情,學會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表情圖,心情樹,快樂包旅行記、心情速遞等游戲讓幼兒在快樂輕松的環境中,學習三字經,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大班結合幼兒即將上小學之際,選擇三字經中“頭懸梁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一段,培養幼兒勤奮好學的學習習慣。幼兒通過理解古時候有作為的人家境貧寒還不忘學習的小故事,深深的懂得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對幼兒三字經的教育不是讓孩子們機械地誦讀規定的內容,而是要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讓幼兒在感受三字經的同時表達自己的情感,讓他們發現三字經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這對孩子的一生將會非常重要。
二、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美妙流動的畫面有利于幼兒對古詩詞的內容感知,結合圖片、文字、音樂等許多措施進行教學,可以直觀生動的表現出內容,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特別是利用多媒體教育手段,用VCD進行教學,聲形并茂,把美好情景展示給幼兒,給他們美的感受,這樣幼兒更能理解掌握。教師據幼兒的知識經驗來確定談話的主題幼兒的知識經驗越多,談話的內容便越豐富。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概括力、記憶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與藝術表現相結合
古詩詞、三字經與繪畫相結合,聲音、畫面、音樂相互交融、相輔相承,使幼兒獲得情感經驗、審美能力提高,如在組織幼兒學習古詩《江南春絕句》時,教師先把詩詞朗誦給幼兒,“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讓幼兒想象,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后說出:我看到柳樹下飛過燕子,春風吹過花兒香等,感受想象后再欣賞美好春光景色畫面,在音樂旋律中學習欣賞詩詞、跟誦、朗讀,把古詩配上音樂和幼兒一起演唱、最后在課余時間畫一畫。學習古詩妙趣橫生,不僅詩歌的情感、意義自然被幼兒接受理解,還大大提高了幼兒的藝術表現力。中班的幼兒每人都有一本小小的圖畫本,將所學到的古詩畫出來。
3.融入游戲表演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表演可以有效調動幼兒各種感覺進行學習。在小班“兒歌童謠”的學習中,幼兒戴上頭飾,拿上道具做游戲、表演兒歌童謠,幼兒學得更投入。如在學習兒歌童謠《不倒翁》時,幼兒模仿不倒翁東倒西歪的樣子,可愛極了,在區角游戲中為幼兒提供表演的舞臺,讓幼兒自由地表演兒歌童謠,古詩,看《唐詩三百首》等,游戲表演增強了幼兒對兒歌童謠、古詩的理解喜愛,營造出學習的快樂氛圍。在中班的古詩學習中,老師們還將古詩自編成歌曲讓幼兒唱出來,提高了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發展幼兒多方面能力
篇2
1998年,中國青年基金會啟動的“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就倡導孩子要“從小沉浸于中華文化這最深切、最久遠的人文關懷之中”。學前教育雖然在此方面沒有明確的要求,但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表述“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中,仍可以深切感受到幼兒接觸、感受經典古詩文的必要性。
但如何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選擇適合的、有效的內容和方法,更好地凸顯經典誦讀活動的價值等方面還有待研究和解決。我園開展《幼兒園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園本研究》課題研究,著重對“活動實施的策略”進行探索,從選材、環境創設、教學手段等方面展開了研討。
二、中華文化經典誦讀的實施策略
1.內容選擇:“百花齊放春滿園”
我國的經典古詩文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在教材的選擇上要做到不主觀臆斷;要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科學地、多層次地選取經典教材。
(1)教育性及品質培養
一些經典小故事往往蘊含許多教育寓意,結合《我們都是好朋友》《親親熱熱一家人》《準備做小學生》等主題活動,通過聽經典故事誦讀三字一句兩字一句的《弟子規》,吟誦諸如《游子吟》等古詩,讓幼兒獲得更多生活啟迪和為人做事的啟蒙道理。
(2)從傳統節日入手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其有趣的典故、獨特的風俗。同時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傳統節日習俗的發揚。于是,我們將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古詩誦讀結合起來,如春節選擇古詩《元日》、清明節時選擇古詩《清明》、重陽節時選擇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多層次地選擇經典教材,使得經典誦讀內容“百花齊放春滿園”。將經典詩文滲透于孩子的一日活動中,使其所蘊含的人文內涵能潛移默化地浸潤幼兒心田。
2.環境營造:“一樹梅花萬首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每個幼兒提供學習與表現的機會?!杯h境創設得好可以使活動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為了讓家長和孩子在經典中浸潤,在詩海中徜徉,我們要做到誦讀活動環境的多方位營造。
(1)幼兒園誦讀大環境的創設
在樓道中布置了詩配畫,以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方式向幼兒時時展示經典誦讀的內容,吸引了幼兒和家長的眼球。每天上下樓梯時老師會有意識地帶領幼兒讀一讀,認一認,學一學。家長在接送幼兒時常常會停下腳步朗讀畫板上的古詩文給幼兒聽,讓幼兒處處沉浸在經典詩文的熏陶之中。
(2)班級誦讀區域環境的創設
老師對班級小環境也要巧花心思進行創設。在活動室的角角落落為幼兒創設豐富的活動環境。如“經典誦讀屋”“經典圖書角”“經典對對碰”“經典小舞臺”等。我們在這些區域里擺放自制的《三字經》故事書、唐詩棋譜,三字經接龍卡、表演道具頭飾……環境的創設可以激發幼兒參與經典誦讀活動的興趣。在區域里,幼兒自由、愉快地玩樂,沉浸在濃濃的藝術氛圍中。
“一樹梅花萬首詩”,誦讀環境的多方位營造,讓每個幼兒和家長都能在不同的環境中參與經典誦讀活動,使大家置身在詩意盎然的溫潤氛圍中,隨時受到經典的熏陶和感染,感受到“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
3.教法探索:“教無定法,因材施教”
孔子的教育觀點注重“因材施教”。而現代教育思想也認為“教無定法”。特別是對于幼兒,經典古詩文中精煉的語言、深邃的意境、深奧的內容,非生活經驗少、認知水平低的幼兒所能理解。幼兒剛開始接觸,出于新奇,他們會很認真。但若一直按一種固定的模式去活動,隨著時間的延長,他們難免會產生厭倦情緒。只有順應幼兒年齡特點,創設多樣性、游戲性的活動,才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
(1)故事表演法:多方位參與、寓教于樂
故事是幼兒百聽不厭的,為了讓幼兒能理解經典詩文所表達的意思,教師可以將經典內容編成一個個貼近幼兒生活、道理淺顯易懂的小故事。如:在教授《三字經》片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時,教師融入了“周處改過”的故事,并添加了人物對話,讓幼兒一聽就明白了是非對錯。
(2)愉快誦讀法:你方唱罷我登場
誦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建立在學生感受體驗基礎上的藝術形象再創造活動,在學習古詩文的基礎上,我們可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幼兒誦讀,一方面可以鞏固幼兒學習內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兒的節奏韻律感。在誦讀中我們還可以采用有節奏誦讀、配樂誦讀,兩個幼兒對讀,接句誦讀,接字誦讀等方法有效地調動幼兒讀的積極性,營造“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誦讀氛圍,漸漸地,“古詩文誦讀接龍”“古詩文配樂誦讀”“誦讀打擂臺”將成為幼兒喜歡參與、愉快參與的活動。在教學方法的探索上要做到多角度、多手段,做到“教無定法,因材施教”,讓幼兒在生動的情境中,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領略古詩的內涵與意境,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經典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
篇3
海量閱讀 熏習于雅
“幼兒學,壯兒行”。誦讀經典,就是要引導孩子從小親近中國傳統文化之根,將民族自豪感根植于心。
近年來,中鋒小學以誦讀中華古代經典詩文為主,力圖采摘其中精髓,把它們送給不同年級的學生,多渠道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讓其天天熏習,受用一生。
走進 中鋒小學校園,是一片古詩文的海洋!每一面墻壁,都洋溢著詩情畫意;每一處櫥窗,都蘊籍著書韻書香?!耙还P一劃寫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知識就是力量、健康就是財富”等名言警句和治學格言,印射著文化的光芒,凈化著師生的心靈。操場上,“五愛”、“五心”、“四學會”等組畫相映成趣;走廊間,《弟子規》、《千字文》等噴繪讓師生感受書香律動。學校希望,以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學校文化之根,在傳承中創新,將經典誦讀全面融入師生的校園生活,提升師生的文化品味和內涵。
學校大力開展“捐一本看百本”讀書活動,以學生自愿籌集為主,學校圖書室定期提供為輔,組建班級圖書角。使每班形成“好書都來讀,我來讀好書”的濃厚氛圍。同時,學校積極倡導同學間、年級間的圖書相互交換,使老師與學生的“海量閱讀”得以實現。
天天誦讀,時時溫習。每天早上,學校均安排20分鐘讀書課,中午則安排30分鐘讀書時間。同時,輔以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同過一個節——讀書節”,每學期期中前后開展一次師生全員參與的讀書節活動,內容包括詩歌、朗誦、演講、講故事等;開辟“廣播讀書欄目”,播放師生讀書學習心得,給學生以創作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生讀書、學習、寫作的興趣。
在開展讀書活動實踐中,學校還根據學生實際,把向學生推薦的書目進行分類,形成了低、中、高三個年段:低年級以注重童話、寓言、兒歌童謠為主;中年級以兒童小說、科幻作品、歷史及科普讀物為主;高年級則有文學作品、民間故事、名家名篇和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通過閱讀,孩子們愛上了經典,也愛上了讀書。每天中午,學校的教室、走廊隨處可見聚精會神閱讀的身影,孩子們陶醉在書的世界里分外可愛。
讀書明理 德育創新
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使學生的文學修養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從經典詩文中吸取了大量的精神養料,更利于啟德。
學校將讀書活動融入德育教育,與時俱進開展德育工作。將培養學生愛心、孝心、寬容心、誠信心、責任心、公德心、抗挫心等行動德育作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舉措,全面開展以“愛心在行動中成長,責任在行動中培養”為主題的行動德育系列活動。
學校從養成教育入手,圍繞“學生發展三年規劃”、“美德伴我成長”,將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貫穿到日常教育中,每周一重點,每月一主題。如學校通過開展“文明禮貌月”、“感恩月”、“誠信月”、“勤儉節約月”等主題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公德教育、誠信教育和責任教育。
為推進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學校還結合《三字經》的特有韻律,創編德育校本教材。其內容包括行為規范三字經、交通安全三字經、樓道出行三字經、學習習慣三字經……使學生在每天的朗讀背誦中不知不覺養成良好的習慣。
篇4
關鍵詞: 經典誦讀 校園文化 國學課堂 多樣活動
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薄?—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提出:“我們需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充分理解累積效應?!痹谟變弘A段開展經典教學的意義不僅在于激發幼兒學習誦讀的興趣,從中感受經典文化的千古之美,對幼兒陶冶性情、涵養氣質和形成良好的禮儀規范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亮環境營造,融經典誦讀于校園文化之中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要讓幼兒喜歡上經典,愛上經典,環境的營造尤為重要。我園歷來重視環境的營造,努力把創設優美的環境放在首位,從建設設施、花草樹木到物品色彩、排列搭配,以及幼兒園的一草一木、一個版面設計、一條長廊布局無一不體現教師的別具匠心。
1.園所環境潤無聲。為了讓孩子們在充滿濃厚國學氛圍的環境中學習,潛移默化地受到經典熏陶,我園借新園搬遷之際,將國學經典內容納入環境,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讓每一個角落都充滿啟迪:一樓墻面的國學經典故事浸潤幼兒的童心,每個樓梯口的轉彎處的“寬轉彎、勿觸棱”,讓幼兒將學到的經典與生活相結合,過道長廊中一幅巨大的古樸的《弟子規》竹簡畫卷:“置冠服,有定位”、“衣貴潔,不貴華”、“用人物,須明求”“借人物,及時還”……這些經典原文規范著幼兒的行為。國學啟蒙教室,真正讓你感受到“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的意境。
2.班級區域顯特色。班級閱讀角的創設顯得更為童趣一些,當你踏進教室會立刻被國學經典的海洋包圍,滿目都是飄散著墨香的優秀詩文。每個班級都根據各自年齡班的幼兒的特點,有主題鮮明的經典童話、有鼓舞人心的成語故事、有圖文并茂的經典原文……這些小角落的裝飾、渲染讓人禁不住去看、去讀。孩子們在這濃濃的經典詩文氣氛中,受到感染熏陶,營造濃厚的國學氛圍于細致無聲中。
二、重教學滲透,融經典誦讀于國學課堂
1.內容選定,激發興趣。開展經典教學,并不是通篇進行朗讀,我們在選擇經典內容時,將幼兒的經典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下便是我園選擇經典誦讀教學內容的幾條依據。
(1)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經典內容豐富多彩,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用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的經典原文,就易懂而且感興趣。如《三字經》中的“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段經典原文,通過幼兒熟悉的小動物的特征,培養從小愛學習的好習慣。我們采用開火車誦讀、接龍誦讀、拍手誦讀的不同誦讀方式,讓幼兒學習并懂得其中蘊含的道理。
(2)具有教育意義。《三字經》、《弟子規》中不乏抒情、情景交融的經典原文。如《弟子規》中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通過學習這段經典原文,告訴幼兒:愛的意思就是關愛、愛護、愛心、相親相愛。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愛,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居住在同一片土地上。幼兒從《黃香溫席》中知道孝的含義;從《孔融讓梨》中懂得了謙讓……通過這些有教育意義的經典原文,幼兒必定會樹立孝、愛的意識,并轉化為行動。
2.多樣誦讀,提高實效。誦讀是學習經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學習經典原文的基礎上,我們在實踐中設計、總結了很多實用、簡單的游戲,如欣賞吟唱法、動作表演法、圖示、圖文結合法、講述故事等,一方面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鞏固學習內容。在誦讀中我們總結了幾種誦讀方式,如開火車誦讀、男女幼兒對讀、分組誦讀等方法有效調動幼兒誦讀的積極性。同時可借助多元表現手段,豐富多彩的形式,調動幼兒誦讀的積極性,比如創編韻律操、武術操、編成歌舞與游戲相結合等,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三、勤實踐感悟,融經典誦讀于多樣活動
一日生活皆教學,我們將經典教學活動融入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發動家長參與,通過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活動,讓幼兒和家長們真正領略中華經典詩文的無窮魅力。
1.日常活動,滲透經典。在幼兒掌握了一定的經典原文過后,在一日活動中教師便組織幼兒進行自主誦讀,如點心前、午餐后、午睡起床時都是誦讀的好機會,同時,還可以播放一些誦讀的MP3,讓幼兒聽誦經典,感受其韻律美。在組織形式上,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掌握程度,組織幼兒集體朗誦、分組朗誦、個人表演誦等,使幼兒徜徉于經典的海洋之中,潛移默化地積淀文化底蘊。
2.家庭參與,經典熏陶。為了讓經典進校園,促進經典教學活動深入開展,我們開展了“小小讀書之星”、“誦讀經典小詩人”等活動,讓經典走進每個幼兒的家庭。結合經典的熏陶,家長不斷校正幼兒認識上的一些偏頗及行為習慣上的一些差錯,家庭的參與、評價和幼兒園的評價,甚至社區的評價相結合,讓經典促進幼兒知行合一,經典教學活動對幼兒的行為習慣、學習生活有積極的作用。
經典文化久經歲月沉淀的思想精華,閃爍著民族的光輝。在開展經典教學活動的時候不僅僅是讓幼兒學習朗誦,更重要的是感受經典詩文優美的意境。我們期待,有效的教學讓經典之花顯然綻放,讓幼兒領略經典的魅力。
篇5
中華文化經典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誦讀中華經典的教育活動,是對學生開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活動,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中華文化,宣傳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形式,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幼專院校承載著傳承中華文化的重任。目前大學國學教育中過多注重理論層面、思想層面、精神層面的研究,偏重于浩如煙海的文獻研究與思想學術剖析。雖國學的大眾化推廣正逐漸成為國學研究的熱點,也有很多的學者專家進行國學知識大眾化推廣,但很顯然國學與當代生活的息息相關,國學除了知識層面的價值外,還有著生活化、日常化、藝術化、實踐化的特點。我校結合學前教育的特點開設了《國學經典誦讀》這門課程。這門課程以中華人文經典書籍為素材,以培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基礎,以經典文本為呈現形式,以高職高專學生為對象,闡釋最具民族性、人文性的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對于學前教育的師范生而言,國學課程無論是從自身素質的提高還是從教師素質的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經過高考的洗禮升入我校的,從上學期的《文學欣賞》課程來看,學生顯示出了較為豐富的文學知識基礎,但普遍存在著理論性強、實踐性差的特點。為此,筆者在課前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提前預習,了解每節課的相關典故,課上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分組講授。
一、安排課前練講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學前教育的關鍵是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首先應該提高的是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即語言運用能力和設計教學的能力。為此,對學前專業的學生進行課前練講這一環節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筆者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選一名負責人。每組的任務是中華傳統文化介紹。要求學生制作ppt課件,利用課前10分鐘,選取兩名代表把研究成果進行全班性的匯報。練講全程要求脫稿完成。課前練講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及組織語言的能力,在設計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學會了主動搜集材料和整理材料,同時也提高了學生運用多媒體和制作課件的能力。
二、每課誦讀經典
清代古文家談到自己的誦讀體會時說:“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展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眹鴮W經典要從誦讀中體會內容的深意。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語言成為世界文化瑰寶,誦讀中華文化經典可以積累語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通過大量、反復的誦讀可以提高學生對經典的認識和感悟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語文素養。教學中安排“經典每課”這一環節。學生誦讀古人經典,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大學》、《中庸》等。國學經典的蒙學篇目中《三字經》濃縮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精髓,從南宋開始成為歷代兒童的啟蒙讀本,對后世影響深遠持久?!度纸洝凡捎萌忠痪?,句子短小,形式整齊,隔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教學中,筆者以誦讀貫穿課堂始終。通過播放《三字經》圖文朗誦,創設情境,帶領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學習中,在誦讀環節中,筆者讓個別學生帶領全班同學齊讀,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筆者采用聽讀、范讀、個讀、齊讀等不同誦讀方式,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充分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熱點問題討論
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呂淑湘曾說過:“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苯處煹慕虒W風格也應該具有藝術性和靈活性。在教學中應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形成具有本校專業特色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這樣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大多采用教師一言堂的方式,師生互動很少,學生被動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好。在教學中,筆者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結合啟發式、討論式、小組合作探究式等教學方法,結合熱點問題進行德育滲透,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學生關心他人、關注社會的良好品質。如在《弟子規》中有“凡出言,信為先”。結合現代社會誠信的缺失,筆者讓學生圍繞“誠信”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并分析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學生們都能積極地參與,討論熱烈,教學效果很好。
四、設計實訓環節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設計教學內容的能力。為此,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筆者都會設計實訓環節,讓學生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這一安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主動參與進來,主動思考,并展示自己的設計思路。如在解讀《三字經》的“孝悌”部分時,學生設計的教學中滲透了感恩教育,他們注意引導幼兒感恩父母。教學中引入經典小故事,并配上圖畫講解,這樣的設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國學經典誦讀》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所選篇目為學生設計誦讀比賽、感悟演講、情景表演、歌曲編唱、辯論模擬等多種活動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國學的興趣和熱情。
五、完善考核方式
期末考核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如果僅重視期末成績而忽視學生平時成績就無法全面、真實地反映出學生一學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為此,教師應該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平時表現。
為了能公平公正地檢查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效果,筆者等將《國學經典誦讀》這門課程的考核分為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部分。設定平時成績滿分100分,占期末總成績的50%,期末考試滿分100分,占期末總成績的50%。具體實施過程:
(一)過程性考核成績:課堂表現占10%,包括回答問題是否積極、出勤等,考查學生上課狀態;課前練講占30%,在匯報時根據內容準備的是否充分、課件是否清晰美觀、語言是否自然流暢,教師最后以小組合作綜合完成情況及每人分工情況給定成績、評定成績;課堂筆記、作業、小測驗占10%,根據完成質量評定成績。
(二)終結性考試成績:采取期末經典誦讀匯報的形式進行。結合本學期所學內容,要求學生根據匯報內容進行創新設計,占30%。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檢查學生積累國學經典篇目的背誦情況占20%。通過檢查學生的背誦培養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篇目的自主意識。
以上環節的實踐教學能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國學素養,激發學生學習國學、傳承傳統文化的熱情,真正將國學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融入今后的職業生涯中。
([基金項目]本文為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文化傳承視閾下的《國學經典誦讀》課程實踐體系研究成果。編號:HYZC2014-7)
參考文獻:
[1]吳鐸.德育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程建忠.傳承傳統文化 創新國學教育——關于“國學經典導論”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
[3]張介凡.博采智慧,情志育人——高職教育中的國學教學實踐探析[J].廣州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
篇6
【關鍵詞】專心有恒;朗讀;用心讀;開心讀;詩心讀
“專心有恒 ”是孟子一直遵循的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所謂專心有恒,就要做到專心致志和持之以恒。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辯證統一的過程,教是為學服務,學是教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動參加者,具有主觀能動性,而對于剛入學的低年級兒童而言,如何做到專心學習則是整個起始階段最重要的的一個教學環節,而對于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課堂,我們該如何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讓學生能夠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將注意力集中在所學的東西上,做到專心讀,讀中學。低年級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剛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階段,心理上,習慣上都存在幼兒時期的散漫行,活躍但卻難管理,課堂的氣氛常常出現過分的“活躍”。各種不過良習慣一一存在,特別是在語文的朗讀過程中就出現唱讀,拖沓,混讀等情況。一些孩子膽子小的則讀不出聲,一些孩子不認真看課文,往往出現想當然混讀,囫圇吞棗,更有一些雖然大聲朗讀卻常常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讀完以后對課文中的漢字沒有掌握,完全不認識。所以在這我總結幾點如何正確指導學生專心朗讀課文的方法。
一、用心讀,尋找朗讀的樂趣
古人早就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在朗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學生有出現唱讀的現象,而造成這個現象的本身是來自幼兒階段的學習習慣有關,在幼兒階段學生往往學習的是兒歌和詩歌,教師不需要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只要會讀愿意讀就好,于是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往往是“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而現在的朗讀教學不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為了讀懂而讀,為了讀透而讀,所以在讀的時候要讓孩子把“心”放進去。在教學的過程中,記得學習一年級課文《北京》一文中,有許多優美詞句,在朗讀教學前,我現在埋下伏筆,讓學生觀看北京的部分視頻,并在視頻中出示文中的相關成語,綠樹成蔭,川流不息,名勝古跡……在孩子的大腦中形成初步的認知,于是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會與剛剛的畫面想結合,做到讀而有心。而孩子對于課文枯燥朗讀相對的是比較排斥的,所以在朗讀的過程中還必須讓學生找到朗讀的樂趣。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文時,由于福建地區方言的影響,學生在H,F的發音上容易混淆,一開始朗讀句子“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在這朗讀的時候,孩子很容易讀錯,但是如果是一味的糾正批評就失去了學習的樂趣,于是我就叫了班級中一個容易讀錯的孩子起來朗讀,讀完以后同學們則哄堂大笑,而我并沒有批評讀錯的孩子,反而還表揚他有勇氣,雖然錯了但讀的很響亮,而再要求其他的孩子將準確的讀音讀好,然后全班一起糾正這個孩子的讀音,并告訴其如何準確發音,而后讓孩子帶著剛剛喜悅熱鬧的氣氛去朗讀課文的下一個自然段,迎接的到來。語文課堂的教學應該是一個有趣而豐富的過程,在朗讀教學中,更應該讓學生敢于讀,用心讀,發現讀的樂趣,從而讀中學,樂中學。
二、開心讀,感受母語的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钡湍昙壍拈喿x教學中,讀的位置尤為重要,我們常常有誤區就是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只要把我會認的字掌握好就可以,而忽視了文本其實是很好的鍛煉學生認真學習的一個很好的參照物。所以在這里筆者要強調讀就要專心讀,讀得字正腔圓。在朗讀教學中,課文中的一字一頓都要做到準確,特別是低年級階段剛剛接觸漢語拼音,在朗讀教學中可以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教學。同時,由于地區的差異,孩子的普通話水準也有所不同,準確地朗讀課文對于糾正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也有很好的作用。而在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強調孩子發音要清楚,響亮,培養學生讀的自信心。在低年級教學階段,我常常會遇到一些孩子,性格內向,發言總是支支吾吾,而如何改變孩子讀不出聲,讀的太小聲的習慣,這就需要在課文朗讀的過程中鍛煉學生讀的自信。曾經班級中有一個孩子,來自四川農村,每說一句話都帶著方言,于是語言的學習就是她最大的障礙,她不愿意讀,不愿意溝通,這樣阻礙了她學習語文的能力。面對這個孩子,我找了與她來自同一個地區的同學做她的同桌,一個字一個字的和她一起練習,在課堂上,我盡可能的選擇一些簡單易讀的字,詞,句開始訓練她大聲讀,一個字讀準確了,大聲了,就能讀出這個字的組詞,再讀出含有這個詞的文中的句子。做到由淺入深,鼓勵學生讀準確,大聲讀。而面對全體學生,我則及教育孩子們要有正確的朗讀的姿勢和發音方法,人要做端正,不提高嗓門的嘶喊,而是把課文的朗讀當做是一堂有趣的發音練習課,讓孩子們能聽到自己清脆的聲音,字正腔圓的曲調,感受到朗讀的獨特魅力。
篇7
關鍵詞:傳統文化;內容;親子互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幼兒一入園要經歷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的時間逐漸開始適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幼兒在每天飯后就進入了一日學習的開始,正是思維比較活躍的時候,幼兒教師可以安排經典誦讀,幼兒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帶讀把幼兒引入朗讀的意境中,雖然幼兒可能并不理解朗讀的內容,但朗朗上口的經典誦讀仍然會使幼兒樂不思蜀,模仿、跟隨幼兒教師有板有眼地朗讀成誦。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酒令、歇后語等,我在這里說的傳統文化主要指古文、詩、詞。針對幼兒傳統文化教學展開全面的探索和研究。結合近幾年在幼兒中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情況,我認為幼兒園組織傳統文化教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開展和實施。
一、合理選擇傳統文化的內容
在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傳統文化的內容,傳統文化中各種經典誦讀分門別類且數量很多,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幼兒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學習需求選擇適合幼兒朗讀、背誦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教學,所以,幼兒教師為幼兒選擇合適的內容是日常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的環節。比如,小班幼兒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詩,《憫農》就比較適合小班幼兒背誦,并且在背誦后幼兒教師可以把這首古詩的大意、作者的生活背景、寫作背景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給幼兒。尤其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兩句詩可以在幼兒挑食、厭食、不好好吃飯、不珍惜糧食的時候給他們吟誦,讓他們自己吟誦,使他們在吟誦過程中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再如,中班幼兒智力發育較小班時候增長了很多,幼兒教師可以為幼兒挑選比較好的《三字經》作為學期目標,帶領幼兒朗誦、記憶,在遇到經典語句時可以適當讓幼兒講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在讀到“融四歲,能讓梨”時就可以為學生講述這個故事,并且融道德教育于故事中,這樣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創設情境于傳統文化教學過程中
在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好動。所以,幼兒教師要注重情境教學法的開展和滲透。情境教學法即在傳統文化教學時融入能調動幼兒興趣的情境,在幼兒感興趣的情境引導之下,將比較拗口的語言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教學方法還是比較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認知心理的。比如,在教學《江南》這首詩歌時,我就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先用多媒體將荷花、蓮葉等圖片呈現出來,讓學生欣賞這些圖片,學生不時發出的驚嘆已經表明激起了他們的興趣。此時,我又播放了《荷塘月色》,幼兒一邊感受著動聽的旋律,一邊欣賞著優美的圖片,仿佛置身于一片美麗的荷塘,此時我給出詩歌:“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币簿退角闪?。
三、親子互動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在啟蒙教育階段,家庭教育的作用舉足輕重。但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教育孩子就是老師的事情了;家長只需要關注孩子的生活方面,比如,飲食問題等。還有一部分家長自己省吃儉用,但在孩子花銷方面卻很大方,孩子想吃的食物、想要的玩具都滿足孩子的要求。其實作為家長,除了重視幼兒的物質方面要求外,更要重視幼兒精神方面的培養。在幼兒園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中,幼兒教師要注重親子教育的重要作用,每天要提醒家長,幼兒回家后要與幼兒一起背誦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的傳統文化知識。父母也可以將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詩詞與幼兒一起分享,讓孩子和父母共同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精美絕倫。比如,春天的時候,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公園,一同感受《詠鵝》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谤Z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家長可以一邊觀賞池塘中嬉戲玩耍的白鵝,一邊和孩子誦讀這首詩。幼兒有了視覺感受,對詩歌的記憶也就更深刻了。因為課堂授課的時間比較有限,要想從小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還得依靠家長對幼兒的引導和拓展。
總而言之,在傳統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運用一切有利因素,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愛上傳統文化知識。讓傳統文化散發出教育內涵和教學魅力。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搖籃中的瑰寶,無論是對于幼兒的行為習慣,還是性格養成,抑或德育素養,都有著積極的價值和意義。幼兒教師要善于洞察學生的心理需求,特別是在啟蒙教育階段的開展中播種適合幼兒發展的種子,我們知道播種什么,就會收獲什么,讓幼兒的傳統文化教育在教師的三尺講臺上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篇8
朱永新教授指出: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目前,學校和家庭都十分重視培養兒童的早期閱讀興趣,各種課外閱讀指導課、讀書交流會等活動豐富了兒童的閱讀生活,有效地激發了兒童的閱讀興趣。但是,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再豐富的活動、再熱烈的交流、再頻繁的互動,其實最終的閱讀都將定格為自能、靜心、獨立閱讀。興趣固然重要,而能力也不可忽視。四五歲的兒童進入閱讀敏感期,開始“癡迷”各種帶文字或圖片的東西,包括各類圖書、報紙、廣告牌、宣傳畫,甚至合同書。閱讀時,他們不再單純停留在圖畫書多彩而有趣的圖畫上,對圖畫上的文字也產生濃厚的興趣。然而,當兒童興致勃勃地開始閱讀后,如果被大量的漢字“攔路虎”阻擋,他們的興趣勢必瞬間減退。因此,識字量決定了兒童早期自能閱讀的進程,縮短識字時間、提高識字效率是開啟兒童自能閱讀樂章的優美前奏和必要協奏。
按照現行教材,兒童普遍要到二年級結束時才能識得1600字,“先識”的時間過長,“多識”的量仍然偏少。這樣,兒童在早期閱讀中,只能閱讀字數少、表達簡單的短文。識字量制約了自能閱讀的內容,拖了語言發展的后腿,影響了兒童思維的健康發展。如果不能在兒童語言和思維發展的最佳時期,在大量識字的基礎上開展與思維和語言同水平的閱讀活動,只能讓兒童的發展“原地打轉”。如何才能改變這種低效的狀況呢?筆者在多年的小學教學中,嘗試創建“音頻識字法”來突破這一難關,將聽讀與識字結合起來,縮短識字時間,為兒童的自能閱讀保駕護航。
開創信息化時代的識字新途徑
所謂“音頻識字法”,就是借助電子播放器,反復播放兒童喜聞樂見的音頻材料,在充分記憶的基礎上,通過兒童指讀材料,形成音形義一一對應的認識,從而輕松識記生字的一種識字方法。它是對傳統“聽讀識字法”的改進與創新。
從1984年開始,天津教育科學院谷錦屏老師率先研究“聽讀識字法”。此后,類似的識字法研究者眾多,每一種識字方法都各有優勢。在教育改革日新月異的今天,“音頻識字法”賦予了“聽讀識字法”以新的內涵和形式。用音頻播放器播放優質電子材料,可以充分挖掘各種網絡音頻資源的教育功能;可以讓兒童接觸最規范的語音內容,獲得美的享受,為日后的朗讀、表達打下基礎;還可以解決一些家長因為忙碌而沒有時間為孩子一遍又一遍朗讀材料的現實問題。音頻識字的這些優勢超越了普通聽讀法,突破了識字的時空限制,達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效果。
架設符合科學規律的識字流水線
20世紀60年代,世界著名心理學家特瑞赤拉在說明人類的記憶與感官之間的關系時指出:人們一般可以記住自己閱讀到的10%,自己聽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既看到又聽到的50%。他的結論說明了從記憶角度考慮,在學習過程中同時使用聽覺和視覺,能明顯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記憶效果。
音頻識字的操作路徑是“聽—記—讀—認”。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兒童的學習經歷了一個以聽覺支持的“整體輸入”、“無意識記”為起點,以目視指讀的自發模仿為橋梁,最后通過音形義的一一對應實現意義建構為終點的過程。讓學生同時使用視覺和聽覺來學習,符合兒童的記憶規律和認知特點,其簡單易行的操作程序如同一條高效流水線,悄悄地改變著兒童的認知結構。
1.音頻資源是“整體輸入”取之不盡的素材源泉
兒童喜歡聽故事、兒歌,且有“百聽不厭”的特點。當兒童總能從一個內容中獲取新的發現時,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地反復聆聽同樣的內容。依據兒童的這一特點開展“音頻識字法”,可謂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1)精心選擇音頻材料
通過網絡搜集和選擇音頻材料是識字的第一步。要根據兒童的興趣愛好,從多如繁星的網絡音頻資源中進行遴選,并循序漸進地傳遞給他們。如果兒童年齡小,可以選擇短小精悍的兒童詩歌;如果年齡較大,則可以選擇詩歌、國學、童話等篇目。
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所選材料一定要能找到相匹配的文本和音頻材料。有的是在購買文本材料時配套贈送光盤;有的在書籍上會注明音頻下載網址或微信公眾號,如《聰明豆》系列童話故事等圖書;有的是內容比較固定的篇目,如《三字經》、《百家姓》,可以從互聯網上查詢到相關音頻下載。另外,所選的音頻材料一定要是正規錄制的,語音準確、表述規范、形式優美,真正能發揮示范作用。教師或家長要做搜集材料的有心人,在學校里,可以通過教研組合作搜集、集體共享的方式來形成音頻識字資源庫。
(2)持之以恒實現“輸入”
“整體輸入”的關鍵在于堅持和專一。堅持指的是每天堅持、時間固定。依據兒童喜好和習慣定好時間,可以是在早晨他們賴床的時間,也可以在晚上入睡前。一旦定下時間,就要持之以恒、專時專用,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細心的家長在播放音頻時,會營造合適的傾聽環境,不讓周圍的光線、聲響等因素分散兒童的注意力,如:拉上窗簾、調暗燈光、調小音量,讓孩子在寧靜安詳的環境下集中注意力聆聽。
專一指的是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充分使用一個材料,直至認字完成之后再使用第二個,一股腦兒給孩子聽太多的材料,會打亂孩子的思維,影響聽記的效果。
2.音頻復播產生“無意識記”的神奇效應
從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研究大腦發育水平的結果可以看出,4歲兒童的大腦成熟度已達50%,8歲兒童則為80%。兒童的記憶是成年人無法想象的,當我們每天在固定時間給他們播放他們喜歡的固定內容時,大腦就如同錄音機一樣一點點記錄下來。從兒童開始聆聽起,成年人每周或每月記錄一次兒童背誦情況,在文本中記錄下具體時間。按照記憶的規律來看,兒童的背誦是分段逐步實現的,可能是先背下最前面的一些,接著又背出一些,隨后又增加一些。當兒童背不下去時就停止,并且給予真誠的贊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自信與樂趣。
筆者在研究初期,曾讓兒童每晚在入睡前躺在床上靜靜地聆聽配有古箏音樂的《三字經》音頻材料一遍,在舒緩的樂聲和輕柔的朗誦聲中,兒童漸漸進入夢境。筆者起初擔心兒童在半睡眠狀態能否記住如此長的篇目。但事實證明,這種擔憂是多余的。經過兩個多月的持續聆聽,兒童分階段背誦出了全文,背誦的曲線呈上升狀態,即起初聽的時間長,到了兩周時才開始背出一些內容,且篇幅不長,但隨后的幾周里,一周甚至三五天就有新背出來的內容,每次增加的內容越來越多。所以在聽記階段要充分相信兒童,多鼓勵、多贊揚。
3.音頻示范形成“自發模仿”的積極狀態
古人云: “ 熟讀唐詩三百首, 不會寫詩也會吟?!薄耙纛l識字法”的中心環節是“指讀”,主要靠“讀”來搭建“聽”與“認”的橋梁。成年人指導兒童用右手食指指著文本上的文字,字字入目地讀,建立起頭腦中的讀音與文本中的文字一一對應的關系,在兒童的潛意識里感知每個符號的名稱。
通過聽記過程,學習材料已經深深地印刻在了兒童的腦海中。這時,讓兒童讀這些材料,他們會煞有介事地“讀”起來。其實,這時候的“讀”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認識字而朗讀,而是在依據記憶線索進行自發模仿。處于閱讀敏感期的兒童非常熱衷于這種自發模仿,因此即便文本與聽記的內容略有不同,兒童也會按照聽記的內容來讀。所以音頻與文本務必相同,否則在識字早期兒童一旦“張冠李戴”,以后就很難糾正。
需要說明的是,在日常指導兒童閱讀和朗讀時,教師是不建議兒童指讀文本的,要讓兒童的目光以線性路線移動,追隨文字,一目十行。在“音頻識字法”中的指讀是特例,目的是讓音和形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只在聽讀過程中使用,一旦兒童的識字量增加,就不要再指讀了。
4.多次往復實現常用漢字的“意義建構”
語文學習要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規律。與“集中識字法”不同的是,“音頻識字法”始終借助音頻搭設的語境支持,使每個漢字并非孤立存在,在與前后文的銜接中已經呈現出與語境對應的意思,音形義同步對接,建構意義便水到渠成。
在反復指讀之后,將所讀材料的文字打亂順序,制作成字表,讓兒童認讀,這是真正檢驗他們識字效果的階段。字表的字號、行距、字間距都要大,字體要規范,一般使用楷體或宋體,便于兒童辨認。在認讀過程中可以組織游戲活動來激發兒童的興趣,如“把認識的字寶寶送回家”,“看看你有多少漢字朋友”等,邊玩邊標出兒童的識字量。梳理出還不認識的字作為后期指讀的重點,在文本材料中做出醒目的標記,在繼續的指讀中逐步地識記。這樣,在“讀”和“認”的多次循環往復之后,兒童的識字量會呈井噴式提升。
時間短、收益高,給識字教學賦予綜合內涵在與一些識字方法的對比研究中,“音頻識字法”的高效便捷顯而易見。
1.與集中識字比較
以歸類識字為主的先集中識字后閱讀的識字方法收效快、識字量大,影響非常廣泛。但是因為在識字過程中更加注重漢字的個體歸類,將漢字從文本中剝離,低年級學生缺乏閱讀能力,當面對由這些生字組合成的文章時,仍然會出現陌生迷離的感覺。“音頻識字法”從“整體輸入”到“意義建構”始終圍繞完整的文本,對于生字的學習是“從閱讀中來,回到閱讀中去”的過程,因此更加有助于后期的閱讀和運用。
2.與先學拼音后學漢字比較
先學拼音后學漢字是學生自主學習漢字的重要途徑,由此延伸的同類識字方法眾多。在學生不識字或識字量少的情況下,借助拼音引導學生提前大量讀寫,為兒童的語言發展提供了極為有效的路徑。但是事實證明,在兒童機械識記最佳的階段輸入拼音,兒童對讀音的認識強于對字形的概念,讀寫都借助拼音,雖然語言得到了發展,但在漢字運用時會出現嚴重的同音替代現象。“能力遞減法則”認為:人的記憶方法大致分為推理式的記憶和機械式的記憶兩種,機械式的記憶能力以零至三歲之間為最強,過了三歲便逐漸減退。照此法則,應讓一年級學生盡量多識字,學生不會感到記憶負擔很重?!耙纛l識字法”讓兒童直接聽音、看形,不需要拼音的拐杖,在較短時間里記住漢字讀音,憑借文本閱讀感悟字義,更加強調的是音形義的直接對接,因此效率相對更高。
3.與先學簡單漢字再學復雜漢字比較
用過于簡單的漢字組合而成的文章,限制同步閱讀的水準,影響思維和語言的發展。“音頻識字法”依據音頻材料的難易程度給兒童呈現漢字,只要文本是兒童能夠聽懂、讀懂的,那么學會了這些音頻材料里的文字,就可以閱讀符合他們認知水平的讀物,對語言和思維的發展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
4.音頻識字在增加識字量的同時豐富語文綜合積累研究數據顯示,借助“音頻識字法”,僅五六歲的兒童就能夠在半年內不知不覺地識記1500多個漢字,從而開展正常的自能閱讀活動,并且積累諸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經典篇目三篇以上。這樣,不僅為小學低段的學生節約出了四分之三的時間,讓大量閱讀提前成為現實,而且在識字的同時,學生因為大量的記誦,變得“滿腹經綸”,這是其他識字方法望塵莫及的。
篇9
重視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考題外,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一年級下冊蘇教版語文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1一、班情分析:
我班現有學生34人,一年級孩子正處于學習啟蒙階段,通過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漢語拼音的讀寫,以及正確地拼讀音節、學讀輕聲;在讀寫分開、多人少寫的原則上,學生已會認250個生字,會寫100個字;能根據一定的情境或看圖,用普通話講清一件簡單的事;在閱讀方面也能正確地朗讀、背誦指定課文,能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認識了句號、感嘆號、問號,并能讀出陳述、疑問、感嘆的語氣。同學們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能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并養成了愛惜學習用品的良好習慣。在本學期中我們應該繼續保護孩子學習語文的欲望和好奇心,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培養孩子樂于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八個專題,分別為: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八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每組包括1課識字、4——5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包括詞語、三字經、對對子、謎語、諺語、詩歌等多種形式。課文共34篇,內容豐富多彩。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系,在雙向互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的舞臺。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本冊共有250個要求會認的字,200個要求會寫的字,要相信學生能夠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學習這些生字,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2、重視朗讀的指導。
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自讀、自得,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3、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有表達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進行口語交際,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4、繼續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5、積累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詩歌、諺語等。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以及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2、教學難點是:
(1)在進行課文教學時,要重視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考題外,還要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2)學生與別人能大膽、自信的交流。
(3)增強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五、突破重、難點措施:
1、在語言環境中把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2、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和實物,把識字和認識事物有機結合起來。
3、采用多種形式,注意加強生字的復習與鞏固。
4、在閱讀教學中要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指導,而是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如給畫面配音,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等。
5、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六、教學措施:
1、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多介紹一些課外閱讀書籍供他們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想象空間,讓他們發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2、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要因材施教,不用一把尺子衡量他們,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樂于學習。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2一、教學方面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8名。經過第一學期的學習,部分學生能認漢字500字左右,其中極少數同學能認800—1000字左右。每生能寫漢字100字—150字之間,少數能寫200字左右。漢語拼音鞏固比較好,音序清晰,這為本冊的音序查字典法打下了基礎。寫字姿勢正確,有個別學生的握筆姿勢還需要提醒改正。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較好,閱讀時不出聲、不指讀。本學期將繼續進行每天晚自習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再加大閱讀量。部分學生已經能獨立寫一、二句的拼音作文(不會寫的字用拼音),孩子有了初步的寫話興趣。本學期將重點加強學生的寫字訓練以及寫話興趣的培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8個單元2個專題,分為8組8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每個專題內涵都必將寬泛,避免了教材內容的局限性。
每組包括4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包括詞語、三字經、對對子、謎語、諺語、詩歌等多種形式。課文共32篇,內容豐富多彩?!罢Z文園地”包括4個欄目:趣味識字,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詞句運用—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書寫提示-積累識字,學會正確的筆畫順序書寫。日積月累-積累各類詞語與文學作品,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系,在雙向互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的舞臺。
本冊識字的編排,繼續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會寫200個認識的字。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練習里有標明。此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認識的字。書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冊要認識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冊要求會寫的字。
(三)教學總目標(聽說讀寫能力的安排)
1、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2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初步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2、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5)閱讀淺近的童話、語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系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6)誦讀兒歌、童謠、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8)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或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詞文15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萬字。
3、寫話
對寫話有興趣,能簡單寫自己想說的話
4、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用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同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5、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如何鞏固認識的550字,會寫的250字。
難點:如何正確的閱讀。
(五)教學措施
1、識字與寫字
(1)相信學生能夠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學習本冊生字,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識字??梢圆捎枚喾N方式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當小老師等。
(2)采用多種形式,注意加強生字的復習和鞏固,防止回生。
(3)加強寫字指導,不但要寫對,更要寫好。每節課上都讓學生寫幾個字,切實保證寫字質量。
(4)學期中組織學生開展“漢語拼音聽寫大賽”“生字找茬游戲”,鞏固孩子拼音的讀寫和生字的認讀,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2、閱讀教學
(1)重視朗讀的指導。
(2)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方式,如給畫面配音,分角色朗讀等,引導學生朗讀。
(3)重視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考題外,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4)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選擇好的讀物。
3、口語交際教學
(1)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入情入景地進行口語交際。
(2)重視日常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活動。
(3)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時間活動,增強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3一、指導思想:
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以馬列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二、本學期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學期一年級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多個,會寫116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
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于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信心。
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學生基本情況簡要分析
一年級全班70人。學生在幼兒園就已經初步接觸過漢語拼音,但不系統、不規范、發音不夠準確。加之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個別學生在幼兒時期就已經認識了許多漢字,具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大部分學生能認少量漢字;個別學生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確書寫。部分學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個別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而部分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愿的表達較為模糊。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掌握漢語拼音。
2、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
低年級學生容易記住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有顏色的材料,所以在識字的教學中,將加強形象化、直觀性,引導學生去學。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加上豐富的意象,學生就能掌握所學的漢字。
3、在教學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勤于質疑發問,在問題、求解答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同時,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豐富,并有一定的懸念,可以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給學生創造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去說。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4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第一學期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漢字積累量,不過對偏旁部首的認識還不熟。漢語拼音鞏固率一般,音序清晰,這為本冊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礎。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較好。本學期將進行每天中午半小時學生的自由閱讀時間,再加大閱量。
二、教材分析
一年級下冊教材包括兩個識字單元和六個閱讀單元,識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單元,穿插在閱讀單元之間。在第一單元之后,安排了“快樂讀書吧”。在全書最后,安排了幾個附表:識字表、寫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稱表。每個單元內部的具體安排如下:課文3-4篇、口語交際(間隔安排)、語文園地: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我的發現/展示臺、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
三、教學總目標(聽說讀寫能力的安排):
1.識字寫字
(1)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漢字200個。
(2)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
(3)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學習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偏旁,能按筆順規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
(5)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2.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4)學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6)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3.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能記住并講述主要內容。
(4)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5)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漢字200個。
難點: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教學措施:
(一)識字教學:
1.字理識字。
從漢字的構字特點來看,文字學上有“六書”之說。其中的象形、會意與形聲較容易為學生理解,教材對此作了相應的安排。一年級上冊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展示象形、會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記憶。
2.開拓多種識字渠道,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3.以趣味性知識(主要是事物歸類)和豐富的活動設計,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求知欲。
如《春夏秋冬》《猜字謎》。
(二)閱讀教學:
1.重視朗讀的指導。
2.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方式。
3.重視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考題外,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4.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
引導學生選擇好的讀物。
(三)口語交際教學:
1.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入情入景地進行口語交際。
2.重視日常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活動。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5一、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培養專心傾聽、勇于發言的良好習慣。
(3)繼續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漢語拼音。
(1)鞏固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和學習普通話。
(2)能正確抄寫聲母,在四線格上寫得正確、工整。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識441個生字。
(2)掌握本冊課本安排的70個偏旁。
(3)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265個,做到書寫正確、規范、姿勢端正,卷面整潔。
4、口語交際。
(1)能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能聽懂老師提問和同學的回答。
(2)能看圖說一句完整的話或幾句連貫的話。
(3)能按照要求用幾句連貫的話講一件簡單的事情。
5、閱讀。
(1)能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2)認識句號、問號、感嘆號,能讀出陳述、疑問、感嘆等不同的語氣。能正確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頓。
(3)朗讀、背誦指定的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4)正確地復述課文,語氣連貫。
(5)能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4名,其中男生31名,女生13名。大多數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比較端正,課堂動腦積極,發言熱烈,回答問題思路嚴密,表達完整;作業認真,沒有拖拉作業的現象;書寫認真,字寫得端正。但也有個別同學的學習習慣有待加強,特別是課堂遵守紀律方面,這學期要注意嚴格要求。
三、教學措施
1、結合實際,進行反復嚴格的訓練。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姿勢正確是讀書寫字的基本功的重要組成部分。
2、教學內容由淺入深,有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并利用直觀教學使學生吸收更多的知識。
3、利用漢語拼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符合拼讀規則和直呼音節的方法。
4、注意低幼銜接,注意發展語言,發展思維,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有很大的提高。
篇10
關鍵字:《龍文鞭影》特點 教育啟示
一.作者及成書
《龍文鞭影》原名《蒙養故事》,是明代萬歷時的蕭良有編撰的。蕭良有,字以占,號漢沖,漢陽人。歷史記載其“生而穎異。以神童名。萬歷中會試第一。進修撰。領國子祭酒。在史局十五年。負公輔之望,自閣部卿寺以至臺省。凡關國家大計。靡不咨詢。給事中葉繼美劫良有侵六部權。遂再章乞歸。有《玉堂遺稿》?!笨梢娝麖男【秃苈敺f,有神童的美譽,長大后也學識淵博,在當時的朝廷上也相當有聲望。這樣的人還能潛心編寫蒙學教材,可以看得出當時人們對蒙學教育的重視。
后來這部書經過了楊巨錚的補充訂正,把書名改為了《龍文鞭影》。何謂“龍文鞭影”很多人不理解。其實“龍文”是指古代的良馬。因見到鞭影就會疾馳,不需要鞭打。其含義就是說,讀這本書是能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的。到了清末,李恩綬認為這本書雖風行已久,但有謬誤之處,于是又經過了一番校對增刪,于光緒年間付梓刊行。后來清人李暉吉、徐瓚,仿照《龍文鞭影》的體例,合編了一部《龍文鞭影二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龍文鞭影》多半是經過了上述一些人的不斷增補、訂正、充實后的本子,應該說是比蕭的原作要更完美。
二.《龍文鞭影》的特點
(一)通俗實用性
蒙學教材能否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是其成敗的關鍵?!栋偌倚铡泛汀睹锩汕蟆返瘸蔀閺V為使用的蒙學用書,就在于其方便實用?!洱埼谋抻啊吩谖覈蓪W教材史上是就一本不可多得的精品。古代兒童學習文化知識。大多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這些識字書籍開始的。但接下來。如果讓兒童直接學習《四書》、《五經》、《史記》等一些經學造詣深奧的書籍。從簡單的識字一下上升到理論性很強的儒學經典,對兒童來說很有困難。這時候《龍文鞭影》的出現在這中間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識字的基礎之上,又能“明淺理,識小體”,所以《龍文鞭影》是兒童進一步學習的最佳選擇?!洱埼谋抻啊肥杖×?000多個故事,這些故事內容包括了我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著名的人物故事、歷史故事、神話、寓言故事等。涉及到了政治、軍事、文化、外交、文學、藝術、濡林、方術、習俗、風尚、倫理、品行、怪異、迷信等各個方面。同時,在以“德”為本的中國古時社會,《龍文鞭影》中也有大量與“德”相關的內容。對剛剛識字的孩童來說。一些淺顯的倫理道德和處世之道能使兒童在“明理”上也更進一步。
(二)倫理教化性
“倫理道德”一直都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旋律,這種文化在教育上的必然體現就是要求其具有很強的教化作用。古人在很早就意識到,孩童時期所接受的內容對幼兒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知識教學為主的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的內容。比如,《三字經》本是以識字為主的綜合性字書。但是在內容的安排上卻加進了大量的道德知識,例如“香九齡,能溫習。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薄洱埼谋抻啊烦蓵诿鞔?,在其書中自然會反映當時統治階級的思想意識,在這些思想里面有封建糟粕,但也有些積極的思想,例如“重華大孝,武穆精忠”教化兒童要孝敬父母,要忠于君主和國家,“溫公警枕、董子下帷”、“鄭虔貯柿。懷素種蕉”等則是激勵教化兒童要以古人為榜樣,刻苦學習,發奮讀書。從這些句子中就可以看出《龍文鞭影》有著很強的教化性,是很符合封建倫理道德的一本書,兒童在接受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也受到了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這也是這本書的一大特點。
(三)易誦易學性
私塾等蒙學機構在教學過程中長期奉行熟讀多練的原則。蒙學教師根據兒童記憶力強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熟讀牢記。宋學家程頤說:“勿謂小兒無記性。所歷事皆不能忘。”朱熹也說:“讀多自然曉”?!白x書千遍,其義自見”。古人之所以強調背書,并不完全是因為書本內容有多么重要,而是把背誦當成鞏固學習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蒙學教材的便于朗誦性也是其追求的特點。《龍文鞭影》》正文都為四言。上下兩句對偶成聯,逐聯押韻,全書按韻部編排,是一部使用韻語的典型蒙書。其書的正文的上下兩句是對偶的,各講一個典故。在內容上有的是意思對照相近,比如“能詩杜甫,嗜酒劉伶”,有的則是對比反襯,比如“邊名菩薩,包號閏羅”。因此這上下兩句都有一定的內在聯系。非常便于上下聯想和記憶。在聲音上,上下兩句對偶中講究聲調上的平仄和諧。誦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入耳,既有音律美,又有節奏感,十分利于兒童的朗讀和記憶學習。
三.《龍文鞭影》的教育啟示
(一)編排體例的借鑒價值
《龍文鞭影》的編排方式很值得當前兒童教育借鑒。古代兒童從小學習“三、百、千”教材,這些教材雖然整齊押韻,易誦易記,但是沒有注釋文字,老師如果不給講解其內容,學生也只能死記硬背。之后出現的進一步識字教育的韻語知識讀物,大部分都增加了注釋文字。這一方面是因為讀物本身的知識程度加深了,需要注釋;另一方面從教學上考慮,有了注釋更便于教和學。兒童憑借這些簡明的注釋文字也可以理解其中人物、事件的大意,明白典故的出處。這樣兒童就能夠在閱讀中揣摩、思考,就會逐步提高其自讀能力,養成自讀習慣。與“三、百、千”相比,《龍文鞭影》在編寫體例上是一大進步。另外,使用注釋還能夠培養兒童對文言文的語感能力。因為注釋的語言是介于古代口語與文言之間的古白話,兒童在閱讀注釋理解內容的同時,還可以逐步認識和熟悉文言的特點,培養對文言的感知能力。因此,注釋文字可以幫助兒童跨越古代口語與文言這條鴻溝,讓學習更加有效率。
(二)德智并進的規范訓練
當前的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寵溺嬌慣,很多孩子都缺乏較好的道德品質。市面上的很多兒童讀物中的道德教育也大多是以說教為主,但是兒童天性好動,喜歡玩耍嬉戲,單純的道德說教、利益規范是很難被兒童接受的,尤其是儒家的綱常禮教,非??贪褰┯?,要使兒童接受,就必須采取多樣形式。中國傳統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能在知識教育的教材中進行道德教育。《龍文鞭影》這本蒙學讀物采用對偶句形式,廣泛采用格言語錄、典故軼事,使兒童在歡聲笑語中接受教育,非常輕松的讓學生同時完成知識學習和道德教育,達到了德智并舉的雙重目標。儒家思想能夠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深入人心,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特別是讀書人的立身之本,有效地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應該說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這一類蒙學讀物的倫理教化功能。
《龍文鞭影》中的智德并進,養智益德的教學思想,對提高中華民族的文明道德水平曾經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面臨著今天兒童道德教育的各種困惑等實際問題,我們應該能從中吸取有價值的理念。
(三)人文性的積極熏陶
當前社會流行著嚴重的重理輕文的思想,很多家長從小就讓孩子不停的上奧數班,英語班等,對于人文學科卻極為忽略,這就導致許多孩子對歷史上的知名人物,重大歷史事件等毫無概念,在寫作文時也就很自然地資料貧乏,言之無物?!洱埼谋抻啊啡氖杖×?000多個故事。這些故事內容包括了我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著名的人物故事、歷史故事、神話、寓言故事等。我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科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的故事幾乎都從不同側面選錄進來。如“孔門十哲,殷室三仁”、“漢家三杰,晉室七賢”、“孔明流馬,田單火?!?、“操誅呂布,殯殺龐涓”、“蔡倫造紙,劉向校書”等語句,介紹了這些歷史人物的突出事跡和主要特點。在諸多歷史人物故事中,文學家的故事也選了不少,如“枚皋敏捷,司馬淹遲”、“賈島推敲”、“左思三賦”等,這不僅增長了兒童的文學史知識,而且培養了兒童從小熱愛文學的感情。
因此,《龍文鞭影》對于當前的中國教育過于重視應試,很多家長過分注重學習知識卻忽略了態度、價值、責任等人文內涵的培養給予很好的啟示,啟示我們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教會學生做人,教兒童該做什么樣的人,又該如何去做。并且這些還為當前教育中那些缺乏個人追求、信仰、責任和價值取向等一系列問題提供了參考借鑒。
(四)想象力思辨力的培養
中國教育目前是應試教育,為了考入好大學,家長、老師等從小就向孩子灌輸各種有利于提高成績的知識,極為忽略對孩子基本素養的培養,與西方的兒童教育相比,我們尤其缺失的就是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