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原文全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10:34: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字經原文全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如何才能達到上述目標呢?在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故事引路,輕松學習內容
古詩文在結構和詞語方面和今天的語言形式有一定的差別。古詩文語言凝練,時過境遷,難于理解,學生學起來感到為難,在古詩文的教學中教師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來理解詩文的意思,因而可選擇一些進行趣味講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學習古詩詞,如李白的《靜夜思》,老師可以編一個李白在外求學思鄉的小故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聽著聽著就會走進古詩的意境,從而輕輕松松的背下了這首古詩。杜甫的《絕句》也可以和這樣的故事相聯系:據說有個窮書生用兩個雞蛋招待客人,卻使客人非常高興,是什么緣故呢?原來他用兩個蛋黃襯了幾根青菜絲,做成一道菜叫“兩個黃鸝鳴翠柳”;把蛋白切成長方形放在襯有菜葉的盤子里,叫“一行白鷺上青天”;用菜葉剪個框放在白色的盤子里,是“窗含西嶺千秋雪”;用蛋殼做一盆湯,叫“門泊東吳萬里船”。兩個雞蛋,做成三菜一湯,巧妙地借用杜甫的《絕句》做菜名,客人品出的自然是意境,是情趣,而學生呢,自然會發揮想象力或聯想,在頭腦中形成詩情畫意。有意有境,這詩讀起來才有味。在詩情畫意中,學生會而且還會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產生學習古詩文的樂趣,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之情。因此,在古詩文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在有興趣的基礎上多讀,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品味古詩文的意境和其中的內涵。
二、引領誦讀,品味語言魅力
古詩文的語言極富特色,字字經典、內涵豐富、有著獨特的韻律美、意境美。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特色。
1.感受修辭魅力
古詩文中多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簡單的幾個字就描繪出豐富的畫面、壯美的景象,讀起來讓人叫絕。這樣極具藝術特色的語言,值得欣賞、品味。比如《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運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了廬山瀑布磅礴的氣勢。再如《江雪》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簡單的十個字就描繪了大雪時山中無飛鳥、路上無行人的景象。兩行詩對仗整齊,韻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又使人產生無限想象。在誦讀的時候教師稍做引導,就能使學生體會這些寫作手法的妙處。
2.領悟佳句美妙
古詩文中有不少佳句流傳千古,至今還經常被人們引用。這些都是精品古詩文中的經典之處,更要引導學生好好品味。《游園不值》這首詩中“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樣的千古佳句,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體會它的不朽之處。這里邊是作者看到了探出墻來的一枝紅杏,想象到了院內春景,想象到了春天生氣勃勃的力量,(當然也可能是看到的)而且寫出了自己雖“游園不值”卻并不覺掃興的心情。由一點寫到了整個花園,寫出了整個春天,這是多么絕妙的寫法呀。《山行》中的“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更是經常被人引用,而且賦予了更豐富的意義。
有了這些了解,學生會深刻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自然而然在內心深處產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產生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三、豐富積累傳統滋潤童心
在教學中營造一種積極的氛圍,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作用。告訴學生:一個中國人無論走在哪里,不管是南極還是北極,也不管是地球還是月球,只要你會背幾句唐詩宋詞,你就會立刻被人認出你是正宗的中國人,是從詩的國度來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大量閱讀、積累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能力一定會有提高。課本中的《三字經》是節選原文的一段,我們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試著背一背全文。引導學生搜集一些與《三字經》類似的古文,比如《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三十六計》等,通過小組賽等有趣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學習古詩文的文化氛圍。還可以啟發學生結合學校實際試著寫一寫“新三字經”。在學習古詩時也可以引導學生這樣做:把不同朝代、不同詩人同一題材的詩總結在一起。比如:總結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寫月亮的詩,寫愛祖國愛家鄉的詩等等。還可以把寫同一事物的詩放在一起來記誦、比較。比如:李賀的“馬詩”就有23首,可以搜集來作比較讀。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不但會增加學生的積累,還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久而久之,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學生的文化修養也會逐步的形成。
另外語文課本中選編的古詩文都是中華誦讀精品,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小的影響。把這些詩文的重要影響介紹給學生,更能激發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比如《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從問世起,以難以比擬的魅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精粹之一,并且早已走出中國,傳向世界。它不僅廣泛流傳于海外華人中間,而且被譯成英、日、朝等多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這些內容我們一定要向學生介紹。還可以引導學生再多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可以想象,當學生知道自己學習的內容有這樣大的影響力時,學習熱情一定倍增,而且會產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里的一朵奇葩,它艷麗芬芳,獨領,醉倒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在今天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讓孩子誦讀古詩文,其作用絕不僅是學習語言,而是擔當了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篇2
那么,如何讓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語文呢?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幾點嘗試:
一、 感受學語文之樂
葉圣陶曾經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成功的真正秘訣就是興趣。”興趣是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推動力。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學習語文更是如此。要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必須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我們可以進行了這樣幾方面的嘗試性教學。
1. 精心設計導語,在課初造樂
生動形象的導語,能在課堂開始就引起學生的注意,帶領學生走進一個與本堂課有關的情境。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時,我是這樣來設計導語的:一個雙目失明的孩子獨自坐在花園邊,雙手撐著下巴,盡情享受著花的芬芳,聆聽樹梢鳥兒的高歌,想象著花的顏色,鳥兒的模樣。這時,一群孩子追逐打鬧著向這邊跑來,但沒有一個孩子過來和他說話,和他做游戲。陪伴他的只有孤獨寂寞,還有他的影子。同學們,如果你看到這樣的情境,遇到這個盲孩子,你會怎么做呢?這的情境導入就喚醒了學生內心深處的關愛和同情,有的學生說要作他心靈的守護者,還有的說要陪盲孩子說話,作他的傾聽者……學生的興致很高,此時,我趁熱打鐵:同學們都很有愛心,懂得分享,相信如果盲孩子有你們這樣的朋友,他一定會感到很幸福,很快樂。好人有好報,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看看影子是如何幫助盲孩子的,影子又得到了什么回報。這樣,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就被激發了,他們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認真地讀起課文來,自覺去比較影子的幫助方式與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變被動地聽為主動地讀,變記錄答案為獨立思考。這樣達到了預期目標。
除了情境導入,還有問題導入、謎語導入、故事導入等方法。在語文這門學科上,根據文體的不同,內容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只要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就可采用。正所謂:教無定法。
2.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快樂彌漫課堂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所以,教師應當快樂地去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效應,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學習過程中來,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盡情發揮,去討論,去表演,去朗誦,采用自己的方式來展示學習成果。如在教學《兩小兒變日》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去通讀全文,感知課文大意,強調了重點詞語和重點語句的釋義后,就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可以背誦課文,可以談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可以談談對文中人物的認識,也可以編排課本劇。經過一刻鐘的準備后,有三個學生自告奮勇地為大家表演。兩個學生蹲在地上,各自揮著右手(好像在割草),還在一起辯論,爭得面紅耳赤,這時一位“老人”捋著長長的“胡子”,來到兩個都孩子的面前,聽了他們的爭論后,臉上顯現出茫然的神色……表演得可以說是繪聲繪色,全班同學忍不住一齊獎勵這三人雷鳴的掌聲。這確實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課堂的快樂。在表演中,在掌聲中,在快樂中輕松掌握學習內容。其他同學有的背誦了全文,有的續寫了孔子后來更努力治學了……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找到了學習的快樂
3. 意猶未盡,回味學語文的快樂。
要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語文是快樂的,不僅要使他們感受到語文課堂的快樂,還要能讓他們課后感到意猶未盡,時時回味著學習語文的快樂。
在教學《論語十則》時,我給學生介紹了古時候私塾里的孩子背書,特別是背三字經的情景,然后學生就學著自己在電視里看到的樣子去讀、去背、搖頭晃腦,興致很高,當堂就把十則全背完了。下課了,有的學生還在教室走廊里搖頭晃腦地背著:“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在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有的學生說:老師,這是王菲的歌。于是我順勢說:“那同學們會唱這首歌嗎?”“會!”“那我們一起來唱,好不好?”學生此時興致高昂,大聲唱了起來,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背誦出來了,而且此后很長時間,學生都哼著王菲的這首“歌”這就是快樂的延伸。
二、 尋求學習語文之樂
有人說:一個好老師,交給學生的不是頭腦中的所有知識,而是尋求知識的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所以光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是不夠的,還要教會學生自己去尋求學習語文的快樂。
語文是一門聽說讀寫并重的學科,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快樂地聽、高興地說,還要讓學生在課后快樂地閱讀、快樂地寫作,在讀和寫中找樂。
1. 快樂地讀
古人云:“文貴自得,書忌再傳。”著名文學詩人郁達夫年輕時,每天在閱覽室就要看五個小時以上的書,這在他以后的文學創作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只有利用一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才有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讀書的樂趣。
(1)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閱讀
未成年的孩子們大多數都有極強的好奇心,而且喜歡聽故事,我呢,又是一喜歡看小說、故事,擅長講故事,隨著我聲情并茂、娓娓動聽的講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學生津津垂聽,情感交迭、期待大結局之際,我嘎然收聲告訴學生:這時候,再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相關讀物,甚至把自己的心得體會拿來與同學交流,或者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還會改編故事的結局。實踐中表明,這一些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給學生樹立榜樣,使其樂于讀書
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得自己心中有陽光。”鑒于這一點,我經常利用時機和學生談自己初中時的閱讀經歷,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并把自己喜歡的書目推薦給學生,還講述自己閱讀后收獲和休會。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我的做法激起了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他們從圖書室借出自己喜歡的讀物,如饑似渴,勁頭十足地讀起來。
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好的書目,比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可向學生推薦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可向他們推薦《安徒生童話選》,讓學生明白,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的擴展,要用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使課堂學到的知識在課外活動中得到復習、補充,加深認識和實際運用;課外閱讀活動中培養自學能力和獲得廣泛知識,也為課堂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3) 給學生傳授讀書方法,使其享受讀書之樂
大多數學生想讀書,喜歡讀書,但不知如何讀才是有效地讀。所以,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讀書的方法很多,如:略讀法、精讀法、默讀法,摘抄評價法、寫心得體會法等。我重點談談摘抄評價法。
這種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把有關的詞、句、段,甚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詮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寫作素材庫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常寫讀后感,把自己讀后的感想、見解記錄下來,有機會可與同學交流。
這樣,獲取語文知識就不是冗長枯燥的了,而是高速的、有效的,學生得到了一種成就感,就能在快樂中輕松學語文。
2. 激勵學生快樂地寫
俗話說,巧媳難為無米之炊。僅僅傳授寫作知識和寫作技法是不夠的,要指導學生利用課余多涉獵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其他科學藝術品。蘇軾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活水”指的就是豐富的社會生活,因此,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出學校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指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準備寫作素材,豐富充實自己的寫作素材庫,然后再指導學生寫作,自改,抄正,這樣,因為“胸中有竹”,學生就不怕寫作了。
在作文批改上,要分層次地給予鼓勵性評價,對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要鼓勵地他們向報刊、雜志投稿,增強寫作信心,更有利于激發其寫作興趣;對于不善寫作的學生,要循序漸進地給予鼓勵性評價,比如:這次習作書寫很工整,這方面做得很好,如果下次習作能做到首尾呼應就更好了,這樣下次作文時,這個學生一定會注意開頭與結尾的照應,這就是一次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