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9 01:0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企業報告

篇1

近日,FYSE(Foundation for Youth Social Entrepreneurship)了《2012中國社會企業報告》,力圖通過一系列調查和訪談,來呈現自2010年以來,中國國內社會企業領域的現狀、規模、表現以及所面臨的挑戰。

這份報告是由多名行業專家、學者以及投資經理等共同編撰,該報告于2010年12月和2011年12月- 2012年1月期間,以中文和英語兩種語言對52個中國社會企業總部發放了網上調查問卷,收集到有效數據; 同時,采訪了代表12個支持中國社會企業家組織的行業專家。FYSE研究會旨在通過這份報告,對社會公益領域作全面深入的剖析,以指導FYSE項目的執行和進一步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的繁榮發展。

《2012年城市空氣質量信息公開指數(AQTI)評價報告》

10月23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小顆粒,大突破——2012年城市空氣質量信息公開指數(AQTI)評價報告》,此次AQTI評價遴選出中國城市空氣質量信息公開程度最高的前十位的城市,它們分別是:廣州、深圳、東莞、中山、北京、佛山、珠海、南京、蘇州、寧波。

此次評選范圍涉及國內113個城市,選取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揮發性有機物、鉛等污染源作為評價指標,再根據健康危害程度、污染物環境負荷量等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同時,也暴露出多數城市的空氣質量信息公開依然非常有限,污染天氣應急計劃有待制定和落實。同時,公開的數據也突顯出一批城市空氣污染狀況比預期更為嚴峻。

《為時尚清污》紡織業調研報告

近年來,中國紡織出口份額有所下降,但在以印染、整理為主的紡織原材料加工環節,仍占據世界最主要地位,這個環節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但水耗、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大。

10月8日,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達爾問、環友科技和南京綠石五家環保NGO在北京聯合第二期紡織業調研報告。今年4月,他們曾《為時尚清污》I期報告,并與49家中外服裝品牌展開對話,詢問其是否了解供應鏈的環境表現。

截至2012年10月7日,30家企業對此進行了回復。其中H&M、NIKE、李維斯、阿迪達斯、GAP 等一批品牌作出積極跟進,主動識別供應鏈上的污染記錄,推動200余家紡織和皮革供應商企業對違規問題和后續整改做出了公開說明。但瑪莎百貨、迪士尼、J.C.Penny、Polo Ralph Lauren和Tommy Hilfiger等22家品牌或者消極回復,或者不予回復。

《2012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

篇2

關鍵詞:企業;年檢制度;年度報告

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具有一定經濟規模的社會組織;主要形式有:獨資、合伙、公司;是現代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為了維護市場的有效秩序,現代國家一般對企業在市場中的進入、運行、退出都有一定的監管。對企業運行的監管則視企業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而不同,前者需要執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后者的要求則低很多。我國自1983 年以來,對非上市企業實行的都是年度檢驗制度,這項制度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完善貢獻頗多,但自2014年2月國務院了《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企業實行年度報告制度,標志著實施了三十多年的年檢制度正式退出歷史的舞臺。

一、年度報告公示制度

企業年度報告制度是指企業依法向登記機關定期、如實上報年度登記事項執行情況和經營情況的法定制度。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理應由市場決定其進入、發展、退出,政府只需維護市場的有效、合理,兼顧公共利益的保護即可。基于有限政府的思想,自20 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已經普遍的放松了對于企業經營的管制。而我國由于計劃經濟的慣性思維,國家干預意識過強,使得政府職能混亂、資源浪費、監管不當。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在我國呼吁已久,終于國務院與2014年2月批準《方案》,部署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將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公示制度。

《方案》自3月1日起實施,企業年度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公司股東(發起人)繳納出資情況、資產狀況等,企業對年度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對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內容進行抽查。而基于《方案》以及國家工商總局的通知[1],此次改革涉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非公司企業法人、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及其分支機構、來華從事經營活動的外國(地區)企業,以及其他經營單位的企業。

二、年檢制度

企業年度檢驗是企業登記機關依法按年度根據企業提交的年檢材料,對與企業登記事項有關的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的監督管理制度。1982 年,國家工商局制定了《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條例》,規定年檢對象只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企業,公司形式的市場主體尚未包含在內;這是年檢制度的首次入法;隨后幾經修改,2006年2 月24日再次修訂的《企業年度檢驗辦法》最終確定了我國現代意義上的企業年檢制度[2]。伴隨著我國經濟管理體制轉型,企業年度檢驗制度在監督管理中發揮過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三、與年檢制度相比,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的特點

(一)監管方式轉變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備受詬病的原因之一便是行政權力對市場的干預太強。從政府的角度出發,我國之前的年檢制度受傳統的政府監管方式的影響雖進行了多次改革,但仍以直接干預為主,市場發展一直依靠政府的宏觀調控,政府監管權太強、負擔較重、尋租厲害。而《方案》中出臺的年度報告制度,則將政府的直接檢查,變為督促市場主體及時、準確的報告公開信息的間接監管,突出政府的服務職能、弱化政府的管理職責,雖然政府仍保留了抽查的權力,但相對前者,政府已在轉變監管方式,還市場更多的自由。

(二)提出信用信息公示體系的構建

《方案》中強調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的建設,將違信公示作為企業違之之懲罰。其規定:一、構建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體系,完善信息公示制度,將企業登記備案、監管、年度報告、資質資格等信息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予以公示;二、大力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將有違規行為的市場主體向社會公布,使其"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將年度報告與信用建設相結合,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制約"的運行模式,增加企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業的信用意識,更有利于社會公眾對企業行為的監督[3]。

(三)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為企業減負

《方案》提出年度公示制度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采取網上申報的方式,便于企業按時申報;且強化了企業的義務,要求其向社會公示年報信息,供社會公眾查詢。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在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來查詢企業的有關信息。對企業來說,無需每年到工商部門提交檢查、如實公布即可,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增強企業披露信息的主動性。

四、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的不足

(一)規定年度報告制度的文件位階太低

《方案》全稱是《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雖由國務院批準,但其法律位階卻比部門規章還要低。將現行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這一重要的措施由這樣一個方案的形式確立,本身是否存在不當。且這本是政府在企業管理思路上的一個轉變,其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市場,但這樣一個意味政府行政職能轉變的方案卻以行政指導立法的形式展開,是否有點矛盾。自今年3月1日開始,這一制度便正式實施,這彰顯了我國當前的行政權力的強大和行政效力的便捷。

(二)規定內容太過抽象

《方案》對于年度報告制度的規定只有一段,卻規定了報告單位、報告內容、審查方式等內容。雖已將年度報告制度的輪廓勾勒了出來,但內容改過具體,操作性差。如規定的報告內容事項太少,難以達到監管的目的;報告時間、報告方式都未有明確規定;如何抽查、怎樣抽查亦未詳盡;懲罰措施只有依法處罰加信譽公示通告、操作空間太大、尋租容易。

(三)審點依然是企業的登記情況

《方案》中規定的報告內容:公司股東(發起人)繳納出資情況、資產狀況等,企業對年度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故而,現行的企業年度報告制度與之前的年檢制度一樣,審查的重點依然是企業的登記情況,而非企業的財務狀況。這一點則與國外年度報告制度相差較遠,國外的年度報告制度即對公司的登記事項監督檢查,亦強調對公司財務狀況的知悉和掌握[4]。因此,現行的年度報告制度只是政府審查方式的轉變,而實質需審查的內容依然未變。

(四)未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

無論是企業年檢還是年度報告都是政府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管,我國之前的年檢制度是管理有之、引導不夠,而今的年度報告制度顯然矯枉過正,僅僅一工商部門之抽查,對企業提供資料即無實質審查亦無形式審查,兼之以未完善的信用體系,又未賦予公眾監督權力,如此單一的監管體系,恐難履行好其監管職能。

五、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的完善

年度報告制度雖在國外已實行多年,但在國內畢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自然存在諸多未盡之處。比之國外經驗、以及國內多年實施企業年檢制度的總結,對于剛剛啟程的年度報告制度建議如下:

(一)完善法律法規

《方案》只是一個改革的大綱,具體制度的建立仍需詳細的法律法規保駕護航。相對于《方案》的簡單概括,后續法律法規,首先、需要明確管理部門的權力和責任,管理部門有哪些監管權力、措施、怎樣監管;其次、明確企業報送年度報告的責任、義務,怎樣報送、以什么格式報送;最后、需建立明確的法律責任、統一的處罰幅度以及相應的救濟措施。任何規定不透明的地方往往即是管理機構尋租的腐敗區。《方案》可以簡單概括,但后續的法律法規必須明確,管理機構的職能以及企業的義務與權利。

(二)完善多層次監管體系

1、嚴格的稅收制度

稅收與企業息息相關,是最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稅收制度的完善不僅可以保證國家的有效收入,更可以實現政府對市場的監管。政府可以通過對稅收信息的統計、分析,很快掌握市場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可借稅收制度的適當調整,實現對經濟的宏觀。完善稅收制度,發揮稅收的調控職能,構成對企業的多次監管,維護市場的有效、安全。

2、完善企業信用體系

市場的誠信建設也是現代經濟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之一,且其運行成本低,能有效節約了社會資源。故《方案》提出通過完善信用約束機制等監管措施來推動實現"嚴管"。目前條件下,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為依托,通過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實現協同監管,是一個可行而有效的手段。

3、加強社會監督

企業年度信息報告公示制度,要求企業相關信息的公開,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查詢。對于信息的直接利益主體,只有一個查詢權,基本是對社會監督力量的浪費,這部分群體即是公開信息的受眾,亦是公開信息的利益相關者,他們是最可能受到公開信息的影響、也是最容易發現企業公開信息存在問題的主體。由于管理部門對于企業報告信息只是抽查,故而作為利益驅動型的企業報告很有可能存在違法問題,如此疏落的政府監管很難維持報告的真實、準確,賦予公眾監督權,即可補上監管的空缺,亦可節約行政成本。

(三)完善處罰措施

1、明確行政處罰措施

《方案》中規定的處罰措施太過具體。應當明確處罰的原由、處罰措施、救濟方式等。鑒于之前的處罰措施只是: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罰款的操作空間太大,吊銷執照的處罰太重。故而對于企業年檢制度的違法處罰,應該首先明文規定,法無規定即無授權不可罰;其次依法處罰,行政處罰要適當、合理;再次、要引入新的懲處措施,如警告、公告;最后、慎用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

2、加重個人責任

《方案》雖引入了對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的處罰措施,但只是通報有關部門、產生信用約束。企業雖是獨立主體,但其行為都是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的意思表示。企業年度報告違法,處罰企業無可厚非,但做出報告的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也難辭其咎。加重對于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的刑事、行政處罰才能起到法律的威懾作用,使這班人不敢實施類似行為。

3、強化司法救濟和刑事懲治

司法機關的民事救濟和刑事懲治是對合法民事權利的保護和對嚴重違法行為的懲罰,對維護經濟社會秩序穩定具有基礎性的作用。依法懲處各種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是有效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手段。

企業年度報告制度自今年3月1日開始實施,這項政策雖然還不完善,但其是政府轉變管理思維的開始,意義重大。企業作為商主體終究是市場中的活動者,應由市場決定其生死成敗,政府做好監管職責、服務職能即可。總之,企業年度報告制度是企業監督管理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年度報告制度存在的問題,也會隨著企業登記注冊監督管理改革的逐步成熟一一解決。

參考文獻:

[1]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63號][EB/OL]國家工商總局網,http://,2014-02-20.

[2]洪婷婷.關于企業年檢制度的探索與思考-兼與國外公司年度報告制度比較與借鑒[J].法制建設,2013,(10).

[3]江蘇省工商局企業處.建立企業年度報告制的幾點思考[J].工商行政管理,2004,(18).

篇3

[關鍵詞]分部報告立足點質量特征披露原則披露內容分部分析

一、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企業的活動范圍已不再受到國家和地區的限制而走向全球化。為了抵御風險,搶占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了多元化的經營道路。加之信息技術、交通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為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經營提供了條件。對于從事多種業務的企業來說,有關各種業務的信息,常常與有關企業整體的信息一樣重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上就出現了有關分部信息披露的制度規定。英、美是最早提出分部財務報告要求的國家。1965年英國的股票交易所率先要求上市公司編制分部財務報告,1967年英國公司法首次做出公司應披露分部信息的法律規定,1990年英國原會計準則委員會了SSAP第25號《分部報告》;1976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SFAS14"企業分部財務報告",1997年FASB對此進行了修訂,并了新的SFAS131"分部報告";1981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了IAS14"按分部編制財務資料",并于1997年重新進行了修訂。1994年以來,我國的證監會、財政部也陸續了一些分部報告方面的規定,但總體上說,這些規定比較零散,操作性也不強。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范企業分部報告的編制和分部信息的提供,我國財政部于2001年11月印發了《企業會計準則--分部報告》(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基本上與國際會計準則保持了一致,有利于同國際會計慣例接軌。本文擬從理論上和實務上對分部報告做一些簡要的探討。

二、關于分部報告的立足點和目標

信息使用者對跨行業、跨國界集團公司財務信息的需求,導致了合并會計報表與分部報告的產生和規范。從各國的實踐情況來看,對合并會計報表編制、披露的相關制度規定早于對分部報告的有關規定。合并會計報表通過對集團內企業間的內部交易進行抵消,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整個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合并會計報表的缺點在于盡管它可以展示出集團的全貌,但它所表達的集團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僅是對各個經營分部的盈利水平、增長趨勢和風險情況的簡均,未能反映出集團對各個經營分部的依賴程度,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對集團整體風險與報酬進行更精確的預測。正因如此,作為對合并會計報表解釋與補充的分部報告就應運而生了。合并會計報表與分部報告之間是一種綜合-分解-再綜合的關系。首先是合并會計報表在抵消內部交易的基礎上對各個經營分部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進行簡單綜合,接著是分部報告按風險與報酬標準(IASC的做法)或內部管理框架(FASB的做法)對合并會計報表進行分解,最后是信息使用者在分部分析的基礎上綜合形成對企業整體經營情況、未來前景的判斷。從這一意義上說,企業集團的合并會計報表是企業分部報告的立足點[]。明確了這一立足點,我們就能更好的理解征求意見稿的相關內容。這些內容包括征求意見稿第3條"如果母公司的會計報表和合并會計報表一并提供,則只需在合并會計報表的基礎上提供分部報告信息"以及第23條"企業應列示按報告分部披露的信息和在合并會計報表或企業會計報表中的總額信息之間的調節情況";明確了這一立足點,也有利于我們更準確地把握企業分步報告的目標,即企業分部報告的編制和披露要建立在對整個企業作出更合理判斷的基礎上,分部及可報告分布的確定、分部報告主要項目的確認與計量、分部信息的披露等都只是作為一個過程、一種手段而存在,分部報告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對整個企業集團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發展趨勢作出更好的評估。

三、關于分部報告的信息質量特征和披露原則

分部信息涉及的最主要質量特征是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對于相關性,IASC的看法是"當資料通過幫助使用者評估過去、現在或未來的事件或者通過確證或糾正使用者過去的評價,影響到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時,資料就具相關性"。我國對相關性的定義比較寬泛,CPA輔導教材《會計》對相關性是這樣定義的:"相關性原則所說的相關,是指與決策有關,有助于決策,如果會計信息提供以后,對經濟決策沒有什么作用,就不具有相關性"。對于信息的可靠性,FASB認為是可證實性和如實描述。可靠性原則在我國又稱為客觀性原則。對于可比性,FASB認為它包含三個方面的意思,一是企業之間的可比性,二是各期間的一貫性,三是報表項目間的一致性。而我國一般所講的可比性僅包括第一個含義。保持各期間的一貫性在我國稱為一貫性原則。至于報表項目的一致性,目前還未納入到我國的會計信息的一般原則中去。一般說來,信息的有用性是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的效用函數。在該效用函數中,相關性、可靠性與可比性并非是相互獨立的變量,因此,為了保證效用最大化,人們不得不經常在這三者之間進行權衡,作出取舍。分部報告準則制訂者和信息使用者也同樣面臨這一問題。最初分部劃分是參照政府或其它權威機?怪貧ǖ謀曜夾幸禱蠆販擲嘟械模悸塹酵恍幸搗縵蘸捅ǔ甏籩孿嗤畔⑹褂謎咭材艽庸ど壇靄鎩⒄臣譜柿系戎謝袢⌒幸底純齙男畔ⅲ虼耍庵只直曜加欣笠導浣斜冉希殺刃越锨俊5捎諦幸當曜紀矸海賈鹿竟芾淼本衷諢址植渴貝嬖諍艽笞災魅ǎ現ASB也承認"盡管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分類有多種體系,產業分布的確定主要還是依賴于管理當局的判斷",分部信息可比性的提高是以降低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作為代價的。為此,1997年FASB了SFAS131,要求對分部的劃分采用"管理法",即讓企業分部報告與內部報告保持一致,企業在對外報告中所劃分的分部,應該與向企業高層管理部門(或董事會)報告時所做的劃分相一致。FASB認為"管理法"能夠提高投資者對公司經營活動中出現的風險和報酬的洞察力,能夠"直面"企業經營者是如何進行經營管理、如何有效利用資源、如何抵御風險的,即提高了分部信息的相關性。同時,以企業內部管理框架作為劃分標準也保證了信息的可靠性。盡管"管理法"可能降低了分部信息在不同企業間的可比性,但它仍然可以做到:各期間的一貫性、報表項目間的一致性及分部間的可比性。兩相權衡,"管理法"?撓諾閌敲饗緣摹T詵植康幕直曜忌希琁ASC及我國的征求意見稿采用了"風險和報酬法",即按業務或地區承擔的不同風險和報酬作為劃分依據。"風險和報酬法"也兼顧了企業的內部管理框架,"企業的內部組織和管理結構及其內部對董事會和總經理報告的制度,通常是確定企業面臨的風險的主要來源和性質以及不同的收益率的基礎,從而也是確定哪種報告形式是主要的,哪種報告是次要的基礎"(IAS14,1997,第27段)。筆者認為,"風險和報酬法"理論上雖然較完美,但可行性較低。實務中,企業很難界定各種業務或各個地區的風險和報酬,分部的劃分依賴于管理層的主觀判斷。而且,審計師也無可操作的標準對分部的風險和報酬進行驗證,使得企業能以"不同的風險和報酬"為借口而任意操縱分部的劃分,從而降低了分部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同時,若按"風險和報酬法"劃分的分部與企業內部報告所做的劃分不一致,則將提高分部報告的編制和提供成本,武斷的分配和估計可能進一步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明顯的,沒有可靠性和相關性為基礎的可比性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我國目前會計人員素質普遍較低及會計信息失真較為嚴重的情況下,采用"風險和報酬法"可能得不償失。此外,要引起注意的是,國際會計準則主要是用來協調各國會計準則的,它本身并不直接用于指導企業會計處理,因此,國際會計準則更多強調可比性而不是可操作性。相比之下,FASB的財務會計準則操作性要更強一些。

分部信息的披露受制于"效益大于成本"原則。FASB認為,有效信息的收益包括資本配置和計價的優化與信息使用者保護兩方面。有效信息的成本包括處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訴訟成本和競爭劣勢。各國在對分部信息披露進行規范時,都努力使有效信息的凈效益(信息收益減信息成本)最大化。如為了減少信息披露的競爭劣勢,英國在其SSAP25《分部報告》中規定:"根據董事會意見,如果這些信息的披露將會對公司的利益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那么這些信息可不必披露,但這些信息沒有披露的事實必須予于聲明。"FASB在采用"管理法"對分部進行劃分時,也部分地出于對"效益大于成本"原則的考慮,認為"公司內部設立的利潤中心對分部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很有幫助,有利于降低信息的生產成本"。而我國的征求意見稿在分部披露信息的內容上雖然較好地做到了"簡明扼要"和"充分披露"相結合,但"效益大于成本原則"體現并不明顯,企業為分部信息披露的成本很大,這可能會不利于分部會計準則的實施。進一步講,美國70年代開始的一些實證研究表明,對信息進行管制的結果并不一定具有帕累托法則意義上的社會福利最優(本斯頓,1973;周,1983)。管制的成本是巨大的,而沒有證據表明管制的效益明顯(巴斯塔波,1977)。因此,無論是從分部報告準則的更好實施,還是從信息的凈效益最大出發,分部報告準則的制訂都應該多從愛護企業角度出發,降低企業遵守準則的成本。例如,規定企業在特殊情況下就分部信息披露的免責條款等。

重要性是分部信息披露的另一個約束原則。FASB對重要性的定義是"根據周圍的環境,會計信息的遺漏或錯報很可能會改變或影響依賴這一信息的理性人的判斷"(1980)。重要性原則同信息相關性、可靠性關系很密切。在會計中,一般認為重要性原則是財務會計的一個限制性或修正性慣例。根據重要性原則的要求制訂具體的重要性標準是會計規范的重要內容。各國以及IASC在對企業可報告分部的確認上,都對分部的重要性做出了量化的規定。例如,FASB規定,當分部的營業收入、損益或可辨認資產只要有一項達到了企業集團的10%上,就應確認為一個可報告分部;IASC及我國征求意見稿規定,所有報告分部的外銷收入合計應不低于整個合并收入的75%,否則,應增加可報告分部的數量,但同時又規定可報告分部的數量以不超過10個為限。這些都是重要性原則具體的量化指標。

分部報告的信息披露原則和質量特征是一種制約和反映的關系,具體見下圖:

普遍性約束條件效益大于成本

分部信息的質量特征—相關性——————|——————可靠性—

||||||

||||||

業風報|如可

績險酬|實驗

理評預|反證

解估測|映性

可比性

———————|———————

|||

|||

分部間可比前后期一貫分部報告項目一致

-------------------------------

"確認"的界限-----------重要性------

-----------

四、關于分部報告的披露內容

征求意見稿要求企業應就報告分部分別主要報告形式和次要報告形式進行披露。其中主要報告信息披露的內容包括分部收入、分部費用、分部利潤、分部資產和分部負債,還包括分部信息與公司合并數字之間的調節情況、分部會計政策及分部間轉移交易及定價基礎等項目。從定義及構成內容上看,分部收入、分部費用、分部資產和分部負債在確認和計量上保持了一致,例如,征求意見稿規定,若利息收入未計入分部收入,則利息費用也不應計入分部費用,相應的利息資產或利息負債也不能計入分部資產或分部負債。這樣就滿足了可比性的第三個含義"報表項目間的一致性",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正確理解和分析分部信息。

在分部費用的構成內容上,財政部關于《企業會計準則--分部報告》(征求意見稿)的說明中認為:"營業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是與分部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費用,因此宜將其計入分部費用"以及"發生的營業費用有的可以直接計入,有的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分攤計入"。征求意見稿沒有指出若營業費用沒有合理分攤基礎時的解決辦法。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中的營業費用指"企業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以及………"。由于營業費用構成內容比較廣泛,有些項目可能不宜計入分部費用,例如廣告費。實務中,企業經常為整個集團的品牌而支付巨額的廣告費用,這些費用若強行分配給各分部,必然導致主觀、武斷或不為財務報表外部使用者理解等情況[1]。因此,筆者認為,若沒有合理的分攤基礎,應該允許企業分部費用中不包括營業費用,但企業應就該事實提供說明。

五、關于分部報告的財務分析

對分部報告進行分析無疑是必要的。信息使用者必須十分了解有關報告基礎的定義、共同收入與成本的分配方法、內部轉移價格的定價方式等情況,否則,他們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分析分部報告的前提是正確理解分部報告。分析分部報告的目的一般是為了評價企業的經營和財務風險、利潤的來源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分部報告的財務分析應結合"管理當局分析和討論(MD&A)",并在對各報告分部經營業績單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由于對分部的分析主要是為了評價企業整體的風險和報酬,分析方法應以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為主。具體的分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通過對各報告分部的外銷收入與內銷收入的比較分析,了解各個分部的收入對外部客戶的依賴程度。

2.計算各個分部的外銷收入、外銷利潤對整個企業銷售與利潤的貢獻大小,以確定各個分部的相對重要性。

3.計算和比較各個分部的收入、利潤及資產增長率水平,揭示整個企業增長率變動原因。

4.計算和比較各個分部的資產收益率與銷售利潤率,以確定各分部的相對獲利能力,并同企業整體獲利能力進行比較。

5.通過計算企業總資產在各個分部的百分比分布及各個分部資產變動趨勢的分析,更好地理解企業管理層有關的資本配置決策和各分部的重要性。

6.應用百分比分布分析各個分部的本年新增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支出,以及計算各分部的資本支出對折舊費、攤消費的比例,更好地了解企業有關資本的投向情況、企業對各個分部的支持力度和各分部資本支出現狀與需求。

7.計算和比較各個分部的資產周轉率,以確定每一分部資產管理效率以及各個分部對整個企業資產管理效率的影響。

8.利用因素分析法對分部的資產收益率進行分解,以分別確定分部銷售利潤率和資產周轉率對資產收益率的影響,并解釋各個分部對企業整體資產收益率的影響。

此外,上述分析還應結合各分部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區域經濟條件、產品生命周期、主要客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甚至國內外的政治發展情況等各種因素,以確定這些環境因素對各分部發展前景以及對整個企業的預期報酬與承擔的風險產生的影響。僅僅利用企業定期的財務報告是不夠的。

分部報告的編制、利用在我國還處于不斷摸索階段。可以預見,隨著《企業會計準則--分部報告》的實施[1],分部信息披露將對促進社會主義資源配置起到積極作用,但也會在具體實施中暴露一些問題,這些需要得到廣大會計理論與實務工作者及證券監管部門的重視,并在實踐中逐漸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FASB-131,IASC-14(1981),IASC-14(1997),SSAP25

2、《企業會計準則--分部報告》(征求意見稿).江蘇財經信息網.2001.11

3、《分部信息披露:制度比較與會計難點》.丁兆軍、盧文彬.《會計研究》.1998.10

4、《關于企業分部財務報告》.桑士俊.《會計研究》.2000.2

5、《國際會計準則第14號的新舊比較》.朱海林.《會計研究》.1999.2

6、《論改進企業報告》.陳毓圭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年

7、《會計準則研究--借鑒與反思》.曲曉輝等著.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年

8、《企業會計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

9、《現代西方財務會計理論》.葛家澍、林志軍著.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

釋義:

[]若報告企業無下屬子公司,則應以企業財務報表為分部報告立足點。但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一般均有子公司。

篇4

一、施工企業財務報告的概論

財務報表指的是以日常會計核算資料為基礎,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方法來確定指標,內容主要是綜合反映企業在某個特定時間內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狀況等。而施工企業的財務報告則是指公司專門的財務人員制作能夠展現企業一段時間內工程施工方面的具體財務情況,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較為明晰的企業財務狀況和發展情況。在當前的法律框架之下,通過分析施工企業的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來提高財務報表在實際使用中的效率,使之能真正為企業管理者做出正確決策而效力。

施工企業制作財務報告,主要就是為了分析一段時間內企業的資金流向等具體財務狀況,以及通過這些報表數據來分析未來的發展趨勢,使得使用報表的人能夠清楚明白地了解整個發展和走向。

為了制作好科學規范的財務報告,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比較法以及因素分解法來分析比較財務狀況,制作財務報告。

二、施工企業財務報告的重要性

毫無疑問,施工企業的財務報告是極其重要的。對于施工企業經營而言,財務報告是對于工程具體實施過程中一段時間的財務分析報告,能夠具有針對性地對近期企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觀測資金在工程中的使用和流失,加強對于財務的管理,從而更好地把握在建設過程中成本的控制制和風險的規避。無論是工程建設前期的財政管理和成本把控,還是建設過程中的風險規避,后期對工程的成果建設和穩定過渡,以及對工程完成后的投資評判,這些環節和財務管理緊密相關。而當財務管理出現問題時,會對工程產生較大的影響,而財務報告的具體分析有利于對工程建設過程中實際財務狀況的掌握,以及發現過程中存在的偏差和錯誤,并加以及時的糾正。此外,實施工程施工的財務報告分析還可以加強企業對財務的分析能力,了解資本市場的需求,加強對資本的反映速度,從而有利于企業的生產和發展。

因此,做好施工企業的財務報告十分有必要。我們首先要認識到工程施工財務報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會去具體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針對具體問題找到解決措施。

三、施工企業財務報告中存在的問題

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由于建設資金的持續投入,勢必得加強對建設各個階段的財務管理,做好相應的財務報告。然而在目前,施工企業財務報告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可能一方面是我國工程施工這一行業的發展歷史較短的限制,工業往往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對財務報告分析指標的整體系統的把握和認知。并且,施工過程隨著經濟時代的發展而越來越具有復雜性,現實就是工程施工行業使用了其他行業的指標體系并沒有形成其自身的標準體系,這也是施工企業報告中存在的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施工企業財務報告中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財務報告分析過程其實是一個具有很強專業性的工作,一旦出現分析錯誤就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也會導致工程風險的增加。而事實上,現在很多工程施工公司沒有對財務部門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從業的財務人員的技術性不夠強,只能完成簡單的報表和財務核算活動。并且,企業對財務報告的認知錯誤,認為數量很重要而忽視質量也是影響財務報告優質性的原因之一。

四、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針對以上工程中財務報告存在的種種問題,需要我們思考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現階段,總體而言,我國施工企業最常采用的財務報告分析方法有因素分析法和比較法。由于每個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和背景,財務報告又是基于不同的工程,可以有公路建設,也有水壩建設等等,因此我們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情況和對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在因素分析法和比較法進行取舍,一方面是便于工程的順利進行,一方面也是為了公司的發展前景。所以說,重點不在于哪種方法更具有優勢性,而是要根據自身特點結合實際情況來做更好的選擇和措施。

針對施工企業報告分析缺乏專門的分析體系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從施工企業整體行業的特征出發,不局限于對數據的分析,而是從各個方面出發,綜合其中各項財務指標,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施工企業財務報告分析體系。

此外,由于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參差不齊,因此十分有必要提高財務報告分析制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并且在具體分析的過程中要對財務報告的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而不是單純只注重數據分析,更應該從財務報告的整體性出發進行具體的分析,運用科學合理的財務報告分析的審計技術和方法,跟上新興技術的發展,使財務報告的分析制作更簡單易行也更便于理解。同時,不能只注重財務報告的數量而忽視其質量,更要認識到“質量”的重要性,讓企業獲得長久發展的能力。同時,還要切實提高施工企業的財務報告的審計水平,更新管理觀念,權責分明,制定出相對于的審計辦法。

五、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施工企業而言,財務報告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目前我國施工企業的財務報告還存在很大的不足,缺乏需要的系統性指標體系,對財務報告內容的認識不夠深刻,對質量的忽視以及專業從事人員的專業素質存在不足等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加以改進和完善,從而真正做到高質量和專業性的施工企業財務報告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影.淺談工程建筑的財務報告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10:108-109.

篇5

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連續第二年該研究報告。報告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完整性、實質性、可比性、可讀性、平衡性和創新性等六大指標為評價維度,對中國2012年的885份報告進行逐一評價、打分,得出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得分、排名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展階段特征。

《白皮書》顯示,整體來看,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平均得分由去年的29.8分上升為31.7分,整體由一星級(起步階段)步入二星級(發展階段),但仍有57.3%的企業報告只有一星,處在起步階段。

研究還顯示,各行業社會社會責任報告質量差距較大。在重點研究的25個行業中,特種設備制造業、通信服務業、電力供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綜合得分超過60分,處于三星半水平,明顯領先于其他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與加工業、銀行業等15個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綜合得分位于30-50分之間,處于二星級(發展)水平;非金屬礦物制造業、建筑業、電子產品及電子元器件制造業和房地產開發業等7個行業得分低于30分,處于一星水平,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得分最低,僅為19.3分。

其次,《白皮書》顯示,國有企業領先于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具體數據為:國有企業(35.9分)高于外資企業(29.7分)和民營企業(24.2分)得分,處于發展(二星級)階段,外資企業與民營企業報告尚處于(一星級)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國有企業中的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綜合得分為65.4分,處于良好(三星半)水平。

篇6

本文在分析2002年以來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概況的基礎上,依據“金蜜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估體系2010”(簡稱GBEE-CRAS 2010),對2011年外資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分析,總結在華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一、在華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現狀

(一)數量

在華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數量近年明顯增長,但占中國報告比率整體呈下降趨勢。

表1顯示,自2002年朝日啤酒集團《與環境對話書》(中文版)以來,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呈持續增長趨勢。201 1年前10個月外資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為77份,接近2010年全年報告的數量。在外資企業報告數量持續增加的同時,外資企業報告占中國報告的比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在2004之前,外資企業報告占中國報告的比率均在50%以上,之后不斷下降,自2009年以來在10%上下浮動。

(二)評估樣本概況

本次研究樣本選取原則為在華外資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綜合性披露企業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績效信息的報告。最終符合要求并納入評估范圍的報告共有43份,作為本次研究的評估樣本。

1.報告主體的地域分布

在評估樣本中,最多的是日資企業,占40%以上,其次是美資企業和港澳臺地區投資企業,排在第三位的是來自歐洲的投資企業。

圖1顯示,日資企業、港澳臺企業、美資企業在報告的外資企業中居前三位,占外資企業報告的比率接近80%。歐洲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占11.90%,也是社會責任報告的重要群體。另外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韓國等國家的在華外資企業也了社會責任報告。

2.報告的次數

在評估樣本中,多次的社會責任報告占主體。

圖2顯示,75%以上的報告是企業第三次及以上,其中次數為5次及以上的報告占35.7%。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多數報告在責任信息披露方面具有較好的延續性。

5.報告篇幅

報告的篇幅長短不一,大多數報告篇幅超過30頁。

圖3顯示,73.8%的報告篇幅在30頁以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報告篇幅超過50頁。這表明報告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比較豐富,能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外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狀況。

4.行業分布

本研究根據國家統計局行業分類標準,對所評報告行業分布進行統計。

圖4顯示,報告的外資企業行業分布比較集中,其中制造業占83%,金融保險、信息技術等行業也是報告相對較多的行業。

5.報告性質

所報告中,國別報告占主體。

圖5顯示,所評報告中,國別報告有37份,占評估樣本的86%;非國別報告有6份,占評估樣本的14%。

二、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分析

本研究依據GBEE-CRAS 2010,從報告的完整I陛、可信性、可讀性、績效可比性、創新性和內容實質性六個維度對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進行評估。

(一)結構完整性

結構完整性包括公司概況、報告參數、戰略與治理、高管聲明、利益相關方、風險機遇分析、實踐內容、計劃內容八個方面。所評報告的結構完整性平均得分率為57.16%,下面是各指標的平均得分率情況。

圖6顯示,報告在公司概況、高管聲明、實踐內容等方面披露較為全面,平均得分率均在75%以上,其中在實踐內容方面,平均得分率超過90%;對戰略治理、風險機遇分析和計劃內容等方面的披露相對不足,得分率相對較低。總體來說,多數報告結構比較完整,能夠對企業信息、報告信息、履責信息均做較為全面的披露,但對機構戰略、風險和機遇分析進行了披露的報告仍只占少數,同時在披露企業社會責任計劃方面,大多僅限于對社會責任規劃做整體描述,只有部分報告顯示出企業在經濟責任、環境責任、社會責任的詳細計劃。

(二)報告可信性

報告可信性包括表述客觀性、利益相關方評價、CSR專家評價、第三方審驗和信息來源五個方面。所評報告可信性平均得分率為41.19%,下面是各指標的平均得分率情況。

圖7顯示,97.62%以上的報告包含了利益相關方的評價,表明外資報告重視和利益相關方溝通,期望在中國樹立良好的形象以及營造有利于公司發展的氛圍,65%以上的報告能夠做到對履責信息進行客觀表述。總體來看,報告信息表達較為客觀可信,重視引入利益相關方評價,部分報告還通過第三方審驗和標注信息來源,增強信息的可信性。

(三)報告可讀性

報告可讀性包括信息清晰定位、信息清晰表達、信息飽和度、色彩、版式五個方面。所評報告的可讀性平均得分率為74.76%,下面是各指標平均得分率情況。

圖8顯示,可讀性的各個指標的平均得分率均在50%以上。其中,信息清晰表達方面的平均得分率超過90%,85%以上的報告能夠做到版式布局合理。總體來看,所評報告能夠應用圖片、表格等方式更為清晰地表達信息,做到圖文并茂、色彩搭配和諧、排版精美,具有較好的可讀性。

(四)績效可比性

績效可比性包括縱向可比、行業內可比、跨行業可比三個方面。所評報告的績效可比性平均得分率為33.82%,下面是各指標的平均得分率情況。

圖9顯示,在縱向可比指標的平均得分率超過70%,而在行業可比和跨行業可比指標的平均得分率均不足30%。多數報告在披露績效數據時通常會同前幾年數據做跨年度對比,使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績效的縱向變化,但較少有報告能夠利用行業或國家標準做自身定位。總體來看,所評報告具有較好的績效縱向可比性,但應進一步增強績效行業和跨行業可比性,對績效進行更加全面直觀的披露。

(五)報告創新性

報告創新性包括理念創新、結構創新、形式創新三個層面的內容。所評報告在創新性方面平均得分率為29.05%,下面是各指標的平均得分率情況。

圖10顯示,理念創新平均得分率達到50%以上,而結構創新和形式創新平均得分率均未超過20%。外資企業普遍注重樹立并宣傳貼合自身發展特點的社會責任理念,而在報告結構方面則相對缺乏行業特色和企業特色,報告形式也多以平敘為主。值得指出的是,東芝集團報告采用ISO 26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中的7大社會責任議題作為報告框架,反映出ISO 26000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影響的趨勢。

(六)內容實質性

內容實質性包括識別利益相關方、利益相關方要求期望、溝通的渠道和方式等八個方面,其中每個方面都涉及到出資人、員工、客戶、環境、社區、政府、供應商、同

行、社會組織、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等十二個利益相關方。所評報告在內容實質性方面平均得分率為44.38%,下面是報告在內容實質性方面的指標覆蓋情況。

圖11顯示,所評報告在利益相關方群體識別、利益相關方內容、議題披露和責任績效方面有著相對較高的指標覆蓋率,而在利益相關方要求和期望、責任理念和戰略相關等方面指標覆蓋率較低。

圖12顯示,所評報告在員工、客戶、環境、社區等基本利益相關方的指標覆蓋率較高,但對出資人的履責信息披露相對不足。對政府、供應商、媒體和社會組織等利益相關方的披露相對全面,但對同行、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等利益相關方的披露較少。

從評估結果來看,所評報告在披露對各利益相關方的履責信息方面呈現兩個特點:其一,對基本利益相關方中的員工、客戶、環境等履責信息披露比較全面,例如對員工勞資問題、安全生產措施、培訓發展等均做了較為全面的描述,但對出資人的履責信息披露較少,只有部分報告顯示了企業盈利狀況;其二,對除了基本利益相關方的其它利益相關方責任在識別、溝通等方面信息披露較少。另外,有些報告顯示企業選取利益相關方最關注并且與公司發展密切相關的議題作為責任實踐的重點,有效提高了履責績效。

(七)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對比分析

從2011年、2010年對比的情況來看,外資企業報告在各維度的得分情況有一定程度的變化。

表2顯示,201 1年在外資企業的報告整體得分率比2010年上升了2.27%,具體在各個維度的變化不一。一是報告的完整性、可信性和可讀性平均得分率均有一定的增長,其中報告可信性和可讀性得分率均增加了10%以上;二是績效可比性、報告創新性和實質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績效可比性得分率下降了9.62%。

總體來看,2011年外資企業報告與2010年相比,整體水平有所提高,尤其在完整性、可信性和可讀性方面,這表現出報告主體越來越重視報告的結構和形式,并且注重參考社會責任報告規范不斷提升報告質量。但報告同2010年的報告相比,在結構創新、形式創新、社會責任績效的行業可比和跨行業可比性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三,主要結論和建議

(一)主要結論

1.報告數量呈明顯增長趨勢,發展空間巨大

從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數量來看,外資企業報告數量增長較快,但是占中國報告比率整體上呈下降趨勢。2011年上半年中國外資實體企業為44.19萬家,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不足外資企業總數的萬分之二,社會責任報告的外資企業仍然是鳳毛麟角。其中,跨國公司500強在華投資已經達到470多家,了中國區社會責任報告的有25家。這一定程度顯示出外資企業在社會責任報告方面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2.以國別報告為主,具有較好的針對性

研究樣本中國別報告占86%,是外資企業在華報告的主流。國別報告比例高緣于中國市場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反映中國市場對外資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這一客觀情況,同時也能反映出外資企業對在中國發展的戰略意識。國別報告作為外資企業與中國區各利益相關方交流的重要工具,對企業在中國區的社會責任實踐信息做了比較系統的披露,便于中國區各利益相關方更全面地了解外資企業社會責任及持續發展理念、行動和績效等信息,有利于企業推進社會責任本土化進程。國別報告的增加也是外資報告質量逐步提升的重要因素。

3.報告內容具有較好的實質性,但對經濟績效披露相對欠缺

報告普遍對關于員工、客戶、環境、社區等基本利益相關方的責任實踐信息作了較為系統全面的披露,尤其對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環境保護等與公司業務相關和利益相關方密切關注的議題進行全面的介紹。部分報告還對相關責任績效作了詳細披露,總體上內容具有較好的實質性。部分外資企業結合自身發展階段,對關系各利益相關方的議題進行評估,有效地提高了報告的信息披露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報告普遍對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效益和市場貢獻等企業經濟績效影響信息缺乏明確的披露,比如企業營收狀況、對出資人履責信息等,而這些也是利益相關方期望了解的重要信息。

4.報告結構普遍比較完整,與母公司風格保持一致

報告的整體框架普遍包含公司概況、高管聲明、利益相關方、責任實踐內容及責任規劃等內容,較為完整地披露了公司的社會責任理念、措施和績效;報告篇幅適中,涵蓋了經濟、社會和環境三方面的責任實踐信息。大部分報告能夠延續母公司的社會責任理念和社會責任報告的基本框架,保持了整體風格上的一致性。

(二)建議

1.深化對社會責任報告價值的認識,積極中文版社會責任報告。2008年金融危機后,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在全球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上升,外資企業在華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作為中國經濟的貢獻者和受益者,外資企業應加強對報告認識,積極中國區報告。現在中國正處在經濟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許多外資企業都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進一步根植中國,在新的發展時期與中國實現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戰略和計劃。與中國各利益相關方的充分溝通,傾聽利益相關方的關切和期望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中國的利益相關方的中文社會責任報告對內外利益相關方的溝通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一方面針對利益相關方關注并對企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核心議題進行披露,以獲得各利益相關方的認知認同和支持;另一方面在社會責任報告編制過程中,及時總結和發現企業管理的優點和不足,以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篇7

關鍵詞: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利益相關者價值創造

引言

20世紀80年代后,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20世紀90年代至今,全球范圍內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數量逐漸增加,質量不斷提高。截至2009年底,我國A股上市公司共CSR報告446份。但是根據企業社會責任網2009年的調查,我國77%上市公司的CSR報告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彭韶兵(2009)抽取了92份上市公司2008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進行分析,指出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定量信息少、質量低以及第三方審驗缺失等特征。張富龍(2010)采用Sustainability評分標準對24家A股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進行了質量評價,歸納了報告的質量問題,并從企業自身、利益相關者以及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角度給出建議。探究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差的深層原因并提出相關的改進措施,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

質量問題

結構不完整

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結構的完整性,主要從公司概況、報告參數、戰略與治理、高管聲明、利益相關方、風險及與分析、時間內容、計劃內容等八個方面進行評價。現階段國內大部分報告都較好地涵蓋了“經濟責任、社會責任、環境責任”等內容,但是缺乏對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所面臨風險或機遇的披露。

可信度低

可信性決定了報告的公信力。據統計,2007年,國際上有29%的報告包含了獨立審核報告;另根據畢馬威(KPMG)在2005年的調查,全球250強和各國100強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附有獨立審核報告的分別為30%和33%。其中由大型會計公司進行的審核占將近60%。然而,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普遍沒有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審驗或CSR專家評價,可信性還需加強。

可讀性差

可讀性要求報告提供的信息便于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理解,結構上重點突出,文字上少用專業術語。目前,多數報告注重設計,圖文并茂,但是也有些報告全篇沒有任何圖表,只有文字贅述, 缺少定量信息。另一方面,有些極端的企業又把報告設計的過于花哨, 堆砌大量案例,但缺乏針對性的分析。而且,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喜不報憂”的現象非常嚴重。大部分報告花費大量筆墨表彰其成績,充斥著很多口號式的內容,對于負面信息則閉口不談,未能結合企業實際和行業特征來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問題。

缺少實質性內容

報告內容的實質性通過利益相關方群體識別、利益相關方的要求與期望等八個方面得以反映,其中每個方面都涉及所有者、員工、客戶、環境、社區、政府、供應商、同行、行業組織和NGO等利益相關方,覆蓋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大領域。國內大部分報告都較好地覆蓋了上述內容,也都具備一定的利益相關方反饋渠道,但是對于利益相關方的要求與期望、利益相關方理念與機構戰略沒有進行足夠的披露。

原因分析

(一)驅動力不足,利益相關者意識淡薄

政策引導下的多方推動所形成的合力是促進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對這一合力進行分解,我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的驅動力大致可分為社會驅動力、市場驅動力、政治驅動力和管理驅動力。在當前國內的社會環境下,政治因素是最有效的推動力:根據《價值發現之旅2008》的研究,超過50%的企業認為遵守法律法規是促使公司報告的首要因素。

上述四類驅動因素還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公司形象、企業領導者意識、支持政府政策、輿論壓力、公眾意識等。位于遵守法律法規之后的是領導者意識、當地社區、公眾意識、公司的形象,消費者的壓力也已經引起了企業的重視。而其他利益相關方,如投資者、非政府組織等尚未對企業的報告行為形成足夠的壓力。事實上,利益相關者才是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概念。企業不但要注重維護利益相關方的利益,積極回應利益相關方期望和要求,還要確定與利益相關方合作創造綜合價值的體制機制和具體策略,讓利益相關者參與企業經營決策來推動公司發展。然而大部分中國企業往往更注重報告本身,單純地從支持政府政策或者提升自身形象出發,忽略了報告促進與利益相關方對話的作用,的報告只是在迎合政府文件,表彰自身的成績。

就利益相關方本身而言,他們對報告的關注度也較低,有些甚至無披露要求。大部分的利益相關方并不會深入閱讀和分析報告的內容并從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更不會有效地使用這些信息,也不會采取積極的態度與企業進行對話來表達自己對信息披露的要求。因此,利益相關者無法對企業報告形成足夠的壓力,企業也無法從利益相關者獲得關于報告的反饋。企業編制報告的驅動力很局限,利益相關者對編制報告的激勵作用不明顯,無法形成良性循環,無法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健康發展。

企業對報告根本價值的認識存在偏差

報告的價值可以分為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兩個方面。對內,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可以幫助企業量化非財務績效,發現企業經營所面臨的各種風險與機會,從而制定更有針對性、更可操作的持續改進計劃,最終達到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改進效率、增強抗風險能力和軟實力的目標。對外,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能夠促進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從而提升品牌價值,贏得消費者、投資者等群體的支持,最終達到刺激銷售、增加企業無形資產的目標。總之,對企業而言,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根本價值是增強企業實力。

但是大部分企業未能完全認識清楚企業可持續發展發展報告的潛在價值,他們認為報告為企業帶來的三大收益分別為提升企業社會形象、刺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加強與外部的信息溝通。可見,多數企業對報告的認識還局限于報告外在價值,尤其是企業的品牌形象,而忽略了報告內在價值。這種認識上的偏差主要體現在報告的編輯過程及內容取舍上:編輯過程更像是資料的堆砌和剪輯,缺乏嚴謹的戰略分析;內容以褒揚敘述為主,缺乏自我解剖過程和客觀量化數據,這樣的報告自然算不上優秀的報告,企業也無法從報告過程中獲取最大的價值。只有當企業把編制報告當成是一個發現價值的過程,才能通過編制報告來促進企業管理,最大限度發揮企業的價值。只有將可持續發展報告和責任管理有機融合在一起,報告才可能取得實質性的進步。

總結與建議

總書記在APEC會議上明確指出,企業應該自覺將社會責任納入經營戰略,遵守所在國法律和國際通行的商業習慣,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在政府部門、民間團體、新聞媒體等多方形成的合力促進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我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根據上文的分析不難發現,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還處在發展初期,質量問題不容忽視。編制報告的驅動力不足、利益相關者意識淡薄和對報告根本價值認識不清是導致質量問題的根本原因。針對這些問題,應加強輿論導向,形成全民社會責任理念;報告的編制者應加強社會責任意識、正確認識報告的根本價值、完善報告的編制與管理機制,促進報告的中肯性、準確性及清晰性;從報告的監管者角度來看,我國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制定統一的報告框架和指標體系、規范第三方審核制度,促進報告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中國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將逐漸深入,在報告編制依據的選擇、報告負面信息的披露、報告的外觀設計等方面會更加務實,加強與利益相關者的對話,以中立、客觀的態度披露企業的社會責任績效。社會責任報告將回歸其本源,為提升企業透明度、完善責任管理體系、促進履責行動和績效的持續改進,為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重要的支持,使社會責任報告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參考文獻:

[1]彭韶兵.我國上市公司2008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分析[J].財會月刊,2009

篇8

世界各國(或地區)中小企業界定的標準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以單一從業人數作為界定標準,如意大利和法國;二類是既可以用從業人數作為界定標準又可以用資本額或營業額作為界定標準,如日本;三類是同時采用從業人員和營業額作為界定標準,但不同行業具體要求不同,如美國。

1999年底,由國家計委牽頭,國家統計局、國家經貿委和財政部共同修訂了《大中小型企業劃分標準》。新的劃分標準,不再沿用舊標準中各行各業分別使用的行業標準,而是統一按銷售收入、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的多少歸類,主要的考察指標是銷售收入和資產總額,劃分的標準為:大型企業年銷售收入和資產總額均在5億元及以上,其中,特大型企業為年銷售收入和資產總額均在50億元及以上;中型企業為年銷售收入和資產總額均在5000萬元以上;其余的均為小型企業。

按新的劃分標準(依據1998年的統計數據),在國家統計局目前掌握的40多萬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合計為10177家,比原標準的24120家減少了13493家,減少57.8%,其中大型企業為991家,比原標準的7223家減少了6232家;特大型企業62家,比原標準的268家減少了206家;小型企業為458329家。按新標準,大、中、小型企業占全部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的比例分別為0.21%、1.96%和97.83%。

小企業可以采用不同的分類標準,這取決于分類的目的。中小企業的順利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支持。無論是工業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對中小企業都沒有任其自生自滅,而是把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政策。很多國家在確定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時都把便于扶持中小企業作為一個重要因素考慮在內。

財務會計意義上的“小企業”

第一部分所介紹的劃分標準都是為了便于劃分市場結構和實施經濟管理政策而設定,我們研究財務會計中的小企業問題,應該予以批判地借鑒,而不是全盤采用。

從財務會計角度研究小企業問題,其目的是在充分挖掘小企業財務會計特殊對象和服務目標的前提下,制定出一套有效率的會計處理以及財務報告模式。因此,我們必須從誰是會計信息使用者及其需要什么樣的信息出發,將那些不但規模上較小(符合一般的劃分標準),而且真正存在特殊會計需求的企業歸入我們的考慮范圍。與大型企業相比,會計信息需求者在小企業中發生了變化:首先,稅務部門的納稅管理需求成為最主要的外部需求;其次,投資者的決策需求和管理者的管理需求合二為一;最后,銀行的貸款管理需求比較薄弱。

目前,我國工業中中小企業共有790萬個,占全國工業企業總數的99.7%;其中,中小企業中的77.7%是個體、私營企業,20.1%是集體企業。在應用現行會計模式和財務報告模式方面都存在哪些弊端?值得我們去思考。首先,隨著時間推移,企業的規模可能發生變化,從而引起企業類型劃分和會計需求改變;其次,企業的資本結構和融資渠道可能在企業規模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發生變化,也會引起會計需求改變。因此,財務會計意義上的“小企業”的劃分,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只能以會計需求的特殊性為基準,給予企業適當的選擇權。

鑒于會計信息需求上的變化,我們改革小企業財務會計,主要問題是會計核算如何滿足納稅需求、如何滿足業主對企業現金流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如何適應小型企業的銀行融資薄弱的現狀。

制定小企業財務會計和財務報告規范的幾點設想

《企業會計制度》第一章第二條規定:除不對外籌集資金和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以及金融保險企業以外,其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執行本制度。“不對外籌集資金和經營規模較小”的小企業在財務會計需求上與我們上一部分所探討的基本一致。

我們在制定小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和財務報告規范時,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則:第一,外部信息使用者中,稅務部門占據主導地位;第二,企業業主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集中體現在會計系統的控制作用和現金流量狀況;第三,會計方法要簡單、易懂,便于使用;第四,會計制度和財務報告盡可能標準化;第五;適應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并且足夠靈活,以便能夠適應小企業的成長。就此具體談幾點設想:

1、稅務導向

目前,企業的納稅申報表是依托財務會計報表調整而來,我們改進小企業會計處理和財務報告規則,涉及如何與稅務要求協調一致的問題。小企業的財務報告采用稅務導向,也就是以稅務報表(納稅申報表)的模式進行報告。在小企業,稅務會計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傳統的財務會計。

稅務導向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主要差別表現在:(1)目標不同。財務會計的目標是向企業的一切財務利害關系人,包括債權人、投資人,也包括經營管理當局,提供公開的財務信息;而稅務會計的目標,則是依據稅法的要求,計算應納稅額,正確申報納稅,提供企業稅務活動的信息。(2)法律依據不同。財務會計依據企業會計準則;而稅務會計依據稅收法規。(3)核算原則不同。稅法規則與企業會計準則存在某些差別,其中主要的差別在于收益確認的時間和費用扣減的項目上。因為稅法要求有“支付能力”觀念和“征收管理方便”觀念,所以,在采用發生制的同時,也采用收付實現制或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混合制,而征收當期收益的必要性與財務會計的配比原則是有矛盾的,這便是應納稅年度自身存在獨立性的傾向。(4)計算損益的內容不同。稅法強調的應稅收益與財務會計核算的會計收益不同,前者包括了修正一般收益的概念,剔除了一些稅法不準扣除的項目,調整了一些準予免稅的項目。此外,財務會計重視可預見的費用或者損失,并實行預提損失準備,可稅務會計依照稅法的規定,或者不承認預提損失,或者只承認有限標準的預提損失。

當前,無論是英美模式會計,還是日本和中國模式會計,都存在財務會計核算與稅務會計核算要求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了計算應納稅款要進行一系列復雜的調整。由于小企業的稅務會計沒有必要單獨設置一套獨立于財務會計之外的賬、證、表體系,只要在編制納稅申報表時,根據稅法規定調整有關財務會計收益的內容即可,所以,為了能夠準確反映和監督應稅收益與差異,以及方便查詢,可以設置輔助賬簿進行詳細記錄。這套輔助賬簿可以設置一個“總差異”賬戶,用以反映總的差異額,下面可以分設兩個明細賬戶——“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分別對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項目進行詳細登記。于是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通過輔助賬簿的差異調整得到銜接,同時避免差錯。

2、現金制或混合制的應用

對現金流的反映和控制應該是小企業財務會計的一個重要目標。現金流量對小企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權責發生制下的凈利潤。小企業財務會計可以由權責發生制為主轉向現金制或者混合制,這樣,既滿足了企業控制現金流的需要,也方便了現金流量表的編制需要。日本的多數小企業都在會計核算中采用現金制。

收付實現制的優點,在于較準確地反映了稅法的“支付能力”觀念及其應用簡便。因為事實上,收付實現制原則允許納稅人根據賬簿記錄來確定納稅收益。應該強調的是,收付實現制所指的現金流入,不一定非得表現為現款或者銀行存款的形式,而是根據現金等價論的觀點,納稅人所收到的現金等價物,都列為收益。

收付實現制的缺點,是采用該項原則的納稅人對收益和費用的確認時間有很強的控制力,從而實現以避稅為目的的人為調整。為此我們認為,對小企業而言,混合制的應用有很大的好處。

混合制原則,亦稱聯合基礎,指聯合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兩種原則兼收并用。平時業務采用收付實現制原則處理,按實收實付情況登記入賬;期末決算時,再按權責發生制原則,就損益歸屬期加以調賬,計算稅基。也有的納稅人采用相反的程序,平時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賬務處理,到期末決算時再依收付實現制原則加以調整。這種原則的優點,可使平時的會計記錄簡化,同時也兼顧了其中損益計算的正確性,故而受一些中小企業的歡迎。

3、簡化財務報表及信息報露

從會計的重要性原則來看,某項會計信息在會計報表中是被詳盡、充分地披露還是被簡要、粗略地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們做出滿意的決策。某些對大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的會計信息,可能在小企業的信息使用者那里變得毫無意義。由于國家目前退出對小企業的所有權的控制,以及小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重合使得小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基本上不存在,從而小企業對外提供會計信息的主要目標是滿足納稅的需要,稅務部門并不需要小企業提供類似于大型企業及上市公司所必須對外提供的對投資者經濟決策有用的信息。

筆者對小企業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內容設想如下:

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現金×××應付賬款及票據×××

應收賬款×××其他應付款×××

應收票據×××流動負債合計×××

存貨×××長期負債×××

其他流動資產×××負債合計×××

流動資產合計×××

長期投資×××所有者權益

固定資產凈值×××業主投資×××

無形資產凈值×××所有者權益合計×××

遞延資產×××

資產合計×××負債有業益合計×××

利潤表

應稅收入×××

減:可抵減成本×××

應稅利潤×××

加:調整項目×××

會計稅前利潤×××

減:所得稅費用×××

本年凈利潤×××

對小企業的報表附注也盡可能使用報表旁注,如所使用的會計政策,已抵押的資產,債權人的優先抵押權等都可以旁注方式揭示。報表底注則主要揭示會計政策變動,以及該變動對當年利潤的影響。至于或有項目和期后事項只在企業有向銀行貸款的情況下才需揭示。

4、財務報表的審計

小企業的財務報表應可免于審計。如前所述,小企業的外部報表使用者基本上只有稅務機關。稅務審計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目的是不同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目的是對被審計單位的報表公允性發表意見,其依據是公認會計準則,而稅務機關所要求的是以稅法為依據的稅務審計,目的在于確保企業依法納稅。眾所周知,公認會計準則與稅法對利潤的定義是不同的。這種差異源于兩種體系的不同目標。公認會計準則更關心的是如何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而稅法則有兩個目標:提高財政收入及引導納稅人的行為。因此,在注冊會計師審計不能滿足稅務機關監督企業依法納稅要求的情況下,關于小企業的財務報表是否審計問題對于作為小企業報表主要使用者稅務機關并沒有影響。

如果小企業有銀行貸款的話,則其外部報表使用者也可能包括銀行。即便如此,由于小企業本身就具有規模小,應變能力差,風險大的特點,銀行在做出貸款決策時往往要求要有資產擔保或信譽好的其他企業的信用擔保。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小企業所提交的財務報表是否已經過審計對于銀行的貸款決策并沒有影響。事實上,如確有需要,銀行可單獨要求企業進行專項審計。

篇9

2010年11月2日開始了我們為期兩周的實習生活,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包鋼企業集團,收獲良多。

包鋼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稀土生產、科研基地,是最大的工業企業。1954年建廠,1998年改制為公司制企業。公司總部位于包頭市河西工業區,中心廠區占地面積36平方公里。包鋼擁有“包鋼股份”和“包鋼稀土”兩個上市公司。2010年,包鋼經濟總量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銷售收入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達到432.64億元,同比增加100億元以上,增長31.7%;鋼產量達到983.9萬噸,同比增加100萬噸,增長11.32%;上繳稅金達到37.96億元,同比增加10億元以上,增長38.8%,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包鋼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包鋼白云鄂博礦是舉世矚目的鐵、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礦,是西北地區儲量最大的鐵礦,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鈮儲量居世界第二位,包頭也因白云鄂博礦而被譽為“世界稀土之都”。

包鋼已經進入我國千萬噸級鋼鐵企業行列。擁有具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冷軋和熱軋薄板及寬厚板、無縫鋼管、重軌及大型材、線棒生產線,是我國主要鋼軌生產基地之一、品種規格最齊全的無縫鋼管生產基地之一、西北地區最大的薄板生產基地。

包鋼稀土產業在國內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稀土氧化物總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40%以上,釹鐵硼、負極粉、拋光粉等功能材料產能占全國市場份額20%以上,稀土金屬鐠釹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0%。擁有我國的權威稀土科研機構——包鋼稀土研究院、“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國家工程中心”,曾為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阿爾法磁譜儀、我國“神舟”飛船運載火箭和“嫦娥一號”運載火箭提供重要磁性材料。

包鋼始終致力于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csp和高速鋼軌領域的兩項技術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德國西馬克公司亞洲第一家、世界第二家csp技術培訓基地,是意大利pomini公司在中國唯一的磨床培訓中心,薄板的生產、管理和無縫管生產技術等實現對國外輸出。

包鋼始終致力于提高品質和打造名牌。熱軋薄板、無縫鋼管等產品通過國際權威機構認證,鋼軌和無縫鋼管被授予“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無縫鋼管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免檢產品”,“白云鄂博”牌稀土系列產品享譽國內外。

包鋼始終以寬廣的胸懷推進開放合作、共贏發展。與寶鋼簽署戰略聯盟框架協議,不斷加強與國內外原燃料供應商的戰略伙伴關系。產品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各地,在13個省市設有包鋼的銷售分公司或售后服務網點,在日本、美國等國家設有銷售分支機構。

包鋼始終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在行業內首家實現高爐全干法除塵,率先建設全國示范生態工業園區,被列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之一,在我國XX年年首次評比的“中國能源綠色企業50佳”中,包鋼位列第一。

包鋼秉承“堅韌不拔,超越自我”的企業精神,“十一五”末計劃實現銷售收入和資產總值雙百億美元。我們將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實現由側重規模向“精品+規模”提升并重的轉變;堅持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實現由初見成效向全面系統改進轉變。

在我國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的進程中,包鋼愿以大草原特有的熱情和開放結交四海朋友,共創美好未來。

二、實習內容

1、包鋼煉鋼廠

11月5日我們到煉鋼廠參觀。包鋼煉鋼廠是包鋼下屬的重要二級工廠之一,不僅生產各種市場需要的鋼材,同時也承擔著為包鋼其他二級廠礦提供原始坯料的任務。

進了廠房后我們登上樓梯便看見了兩個大型轉爐,包鋼現有兩臺210噸轉爐,210轉爐煉鋼工程是國家“九五”重點建設項目,是包鋼薄板坯連鑄連軋項目的配套工程,它承擔著為包鋼新建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提供優質鋼水的任務。據介紹,該工程所采用的轉爐設備是1994年首鋼為建設山東齊魯鋼鐵公司而引進的美國設備,因山東項目取消而轉讓于包鋼。包鋼轉爐是一套高科技轉爐設備,其中包鋼轉爐干法除塵工程具有明顯的節能環保效果,使包鋼的循環經濟建設又邁出了新的步伐。包鋼薄板廠建成投產時,煉鋼工藝除塵方式采用濕法除塵,隨著國際鋼鐵業,企業環保意識的增強,濕法除塵能耗大、環保效果不理想等弱點逐步暴露出來,并逐步被成熟的干法除塵技術所取代。

包鋼煉鋼廠1954年建廠,最初由前蘇聯引進專家和技術,有三座平爐和三座轉爐。XX年底,該廠停止了最后一臺平爐煉鋼,并于3年前拆除了所有的平爐,全部使用轉爐煉鋼。現共有7座轉爐。5臺連鑄機。現主要鋼產品為:重軌用鋼、石油套管用鋼等。主要鑄鋼坯有:大方坯、大圓坯、小方坯、小圓坯、鋼水澆注方式除連鑄外,還根據客戶或實際需要采用部分型鑄。煉鋼原理就是在高溫條件下,用氧氣或鐵的氧化物把生鐵中所含的過量的碳和其它雜質轉為氣體或爐渣而除去。把生鐵冶煉成鋼的實質,就是適當地降低生鐵里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有害雜質,調整鋼里合金元素含量到規定范圍之內。煉鋼的主要反應原理,也是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在高溫下,用氧化劑把生鐵里過多的碳和其它雜質氧化成為氣體或爐渣除去。因此,煉鋼和煉鐵雖然都是利用的氧化還原反應,但是煉鐵主要是用還原劑把鐵從鐵礦石里還原出來,而煉鋼主要是用氧化劑把生鐵里過多的碳和其它雜質氧化而除去。

煉鋼工藝的流程大致如下:

前期:鐵礦石礦石煉鐵

煉鋼:鐵水鋼廠熔煉鋼水澆注鋼坯

轉爐煉鋼法:這種煉鋼法使用的氧化劑是氧氣。把空氣鼓入熔融的生鐵里,使雜質硅、錳等氧化。在氧化的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含1%的硅可使生鐵的溫度升高200攝氏度),可使爐內達到足夠高的溫度。因此轉爐煉鋼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轉爐煉鋼是在轉爐里進行。轉爐的外形就像個梨,內壁有耐火磚,爐側有許多小孔(風口),壓縮空氣從這些小孔里吹爐內,又叫做側吹轉爐。開始時,轉爐處于水平,向內注入1300攝氏度的液態生鐵,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氣并轉動轉爐使它直立起來。這時液態生鐵表面劇烈的反應,使鐵、硅、錳氧化 (feo,sio2 , mno,) 生成爐渣,利用熔化的鋼鐵和爐渣的對流作用,使反應遍及整個爐內。幾分鐘后,當鋼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與錳時,碳開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熱)使鋼液劇烈沸騰。爐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燒而出現巨大的火焰。最后,磷也發生氧化并進一步生成磷酸亞鐵。磷酸亞鐵再跟生石灰反應生成穩定的磷酸鈣和硫化鈣,一起成為爐渣。 當磷于硫逐漸減少,火焰退落,爐口出現四氧化三鐵的褐色蒸汽時,表明鋼已煉成。這時應立即停止鼓風,并把轉爐轉到水平位置,把鋼水傾至鋼水包里,再加脫氧劑進行脫氧。整個過程只需15分鐘左右。如果空氣是從爐低吹入,那就是低吹轉爐。 隨著制氧技術的發展,現在已普遍使用氧氣頂吹轉爐(也有側吹轉爐)。這種轉爐吹如的是高壓工業純氧,反應更為劇烈,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鋼的質量。

2、包鋼棒材廠

篇10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們在成長,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收獲頗豐,是時候仔細的寫一份述職報告了。你還在為寫述職報告而苦惱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工企業班長述職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工企業班長述職報告范文1

20xx年已接近尾聲,在這一年里AHF車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產量、質量、安全環保等方面都取得了進步。在集團、公司的統一部署和在車間的正確領導嚴格管理下,我們AHF車間一段甲班嚴抓安全生產,切實落實“雙增雙降”部署,嚴格工藝控制,保質量、增產量、降消耗,取得了應有的成績。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也認識到班組工作還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

20xx年即將開始,在新的一年里,我決心從我做起,重新開始,在勞動紀律、安全環保、現場管理、工藝控制等方面深下功夫,嚴格管理:

(一)安全環保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現在安全環保已上升到特別的高度,從上到下對于安全環保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班組生產中要特別重視。預防為主,緊抓安全,時刻把安全生產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不能保證安全的事情堅決不做,不利于安全的事情堅決不做;落實環保要求,杜絕爐頭爐尾跑冒,杜絕殘渣中和不到位帶氣出倉,杜絕各設備管路跑冒滴漏現象。

(二)以身作則,從我做起,嚴抓勞動紀律。

嚴格的勞動紀律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沒有良好的勞動紀律一切都無從談起。作為班長,要從自身抓起,以身作則,不能再有“老好人”主義,從嚴管理,一視同仁,增強班組成員的紀律意識,時刻牢記勞動紀律。在這一方面我還有一定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應多下功夫。

(三)嚴格工藝紀律,嚴抓工藝控制。

帶領班組成員加強工藝學習,嚴格工藝控制,在增產量、保質量、降消耗等方面多下功夫。20xx年的精餾再沸器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降低了蒸汽消耗。這項技改的成功更堅定了我們加強工藝學習的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學習,多思考,為“雙增雙減”獻計獻策。

(四)搞好現場管理。

帶領班組成員做好生產現場、分管樓面、分管設備的整理、整頓、清理、清掃工作。做到分管樓面及時清理,特別是除塵風機附近,揚塵大,臟的快,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大注意;檢修現場、爐尾馬路等也要做到及時清理。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班組將從以上四個方面重點抓起,嚴格管理,嚴格落實,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使班組工作更上一層樓。

化工企業班長述職報告范文2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今天,我很高興站在這里向大家述職,以接受大家對我的監督和幫助,促進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嚴格的要求自己,能與xxxxxxxx廠全體人員共同進步。我作為生產車間xxx班班長,在過去的一年里,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積極工作,在xxxxx班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車間下達的各項生產目標任務。

20xx年是xxxxxx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三周年,我們xxx班在努力適應xxx廠的快速變革與發展,以xxx廠年度生產計劃為工作主線,在車間領導的正確領導和指引下,全班員工緊密團結、努力奮斗,以“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為工作追求目標,以人員素質管理為突破口,切實轉變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發展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大力推動班組基礎管理更上一個新的臺階。較為圓滿地完成了本年度廠、車間下達的各項生產任務。能積極有序地開展各項工作,班組建設也得到提高。現將一年來xxx班及我所開展的主要工作后匯報如下:

1、原材料制備

xxxx是xxxx生產的源頭,合格的xxx是保證xxxx的生產乃至成品生產的關鍵之一。xxx班xx制備小組組長為本班員工xxx,我在管理xxx班各項工作的同時,協助xxx進行生產用xxxx。在成員僅有兩人的情況下xxx制備小組20xx年1—11月份共制備生產xxxx52批次,共計xxxx。在生產中,我們嚴格執行《xxxxx管理制度》對xxxx管理實行雙人雙鎖,建立建全xxx管理記錄和領用記錄。對xxxx的制備與領用實行嚴格控制管理。

2、半成品生產

xxx生產是整個生產工序的中間環節,其品質對后續生產工藝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xxx班各個原輔小組在貫徹執行xx規范和xxx標準操作的原則下,根據車間下達的.半成品生產工序指令單生產各型xxxxxxxxxxxxxxxx。其中xxxxxxx型xxxxx萬毫升,xxxxxx型xxxxxxx萬毫升,xxxxxx型xxxxxxxx萬毫升。充分保證了成品xxxx生產的xxx需求,對整個xxxxx生產工序起到了鋪磚墊瓦的作用。

3、人員、物料管理

科學化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小至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小組都離不開規范化的管理。xxx班在積極推行“三化”管理活動中,對人員的配置、器材、物料的合理調配作了一定的改革和嘗試,力求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在人員的管理上,xxx班每個工作小組的組成都是擇人而定、優化組合,各個工作小組雖然分工職責不同,但在工作中卻是相互協作,靈活互動的一個整體。要求每一個操作工序嚴格按照xxx規范和xxx標準執行。

這充分提高了全班員工的整體操作技能和效率,達到了來之能戰的效果;在器材、物料方面,要求做到生產前對原輔材料和物料名稱、批號、數量的核對,器材、設備的狀態檢查。

化工企業班長述職報告范文3

我是x廠x車間班長xxx,x年畢業于x一中,xx文化。x年招工到化工廠參加工作,分配到xx車間xx崗位,從事崗位操作,x年任xx車間xx崗位班長,同年被評為廠級勞動模范,從事工藝管理工作,不斷摸索工藝運行條件,在擔任班長期間,堅持從細節入手,觀察條件的細微變化進行及時的調整,對化工原料消耗實行每小時一結算和控制,消耗降低明顯,期間緊緊圍繞節能降耗,安全穩定經濟運行這條主線扎實有效的開展工作。現將幾年來的工作情況匯總如下:

1、安全生產方面:

牢固實力安全第一的主導思想,堅持事前策劃,周密部署,嚴格對方案進行評審,注意細節,確保工藝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在實際生產運行中對工藝進行不斷改進,杜絕工藝安全事故的發生。

2、工藝管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