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時間:2024-02-29 18:08: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盈利能力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概述
(一)盈利能力的含義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賺取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個相對的概念,即利潤相對于一定的資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潤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強;利潤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最終可通過企業的盈利能力來反映。盈利能力分析也是企業財務分析的重要內容,可以幫助財務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公司經營的問題,改善財務運行效率。
(二)評價企業資產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
評價企業資產盈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是總資產報酬率、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收益率。
1.總資產報酬率
總資產報酬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報酬總額與資產平均總額的比率。它表示企業包括凈資產和負債在內的全部資產的總體獲利能力,用以評價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總體獲利能力,是評價企業資產運營效益的重要指標.
計算公式: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總資產報酬率指標越高,表明企業投入產出的水平越好,企業的資產運營越有效。
2.營業利潤率
營業利潤率是指企業的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率的指標,反映了在不考慮非營業成本的情況下,企業管理者通過經營獲取利潤的能力。其中營業利潤取自利潤表,全部業務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營業收入)
計算公式: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凈額
營業利潤率越高,說明企業商品銷售額提供的營業利潤越多,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反之,此比率越低,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越弱。
影響營業利潤率因素有銷售數量、單位產品平均售價、單位產品制造成本、 控制管理費用的能力、控制營銷費用的能力。
3.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稅后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它彌補了每股稅后利潤指標的不足。例如。在公司對原有股東送紅股后,每股盈利將會下降,從而在投資者中造成錯覺,以為公司的獲利能力下降了,而事實上,公司的獲利能力并沒有發生變化,用凈資產收益率來分析公司獲利能力就比較適宜
計算公式: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2/(本年期初凈資產+本年期末凈資產)×100%
該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4.成本費用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
計算公式: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該項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5.資本收益率
資本收益率又稱資本利潤率,是指企業凈利潤(即稅后利潤)與平均資本(即資本性投入及其資本溢價)的比率。用以反映企業運用資本獲得收益的能力。也是財政部對企業經濟效益的一項評價指標。
計算公式:資本收益率=凈利潤/實收資本×100%
資本收益率越高,說明企業自有投資的經濟效益越好,投資者的風險越少,值得投資和繼續投資。對股份有限公司來說,就意味著股票升值。因此,它是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對企業經營者來說,如果資本收益率高于債務資金成本率,則適度負債經營對投資者來說是有利的;反之,如果資本收益率低于債務資金成本率,則過高的負債經營就將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二、敏方機械廠盈利能力分析
(一)行業概況
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是解決就業矛盾的重要領域,而對于仍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國而言,制造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今后10-15年內,中國制造業將會上升至世界第三位,雖然世界已進入了“信息時代”,但我國仍處于工
業化階段,經濟增長主要還是依靠工業,而中小型企業是經濟發展所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目前我國工業總產值占總GDP的50%,并且每年增長速度都比GDP增快2到3個百分點,制造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必然還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柱。而中小企業在我國制造業中占很大的比重。
(二)企業概況
敏方機械廠創辦于2008年,是一家新興的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00萬元.目前擁有職工人數23人.年產值30萬元,主要致力于各種機械零件的加工與制造。2008年至今,已得到相當規模的發展。敏方機械廠2008年--2010年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見附件。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歷史比較分析
2010年營業利潤率=2042515.02/381,284.88=5.3569
2009年營業利潤率=1486422.71/346784.57=4.2863
2008年營業利潤率=1183798.68/297698.65 =3.9765
2010年成本費用利潤率=2042515.02/1,656,411.00=1.2331
2009年成本費用利潤率=2820089.13/2035860.76=1.3852
2008年成本費用利潤率=2984743.67/2249872.98=1.3266
2010年總資產報酬率=(381,284.88/1,3551.4)*100%=28.1361
2009年總資產報酬率=(335670.28/23489.5)*100%=14.2902
2008年總資產報酬率=(245671.89/45672.6)*100%=5.379
2010年凈資產收益率=381284.88*2/(843,592.11+829,104.05) =0.4559
2009年凈資產收益率=248642.71*2/(782587.45+793768.05)=0.3155
2008年凈資產收益率=223798.68*2/(678456,32+714598.43)=0.3213
2010年資本收益率=381,284.88/1,000,000.00=0.3813
2009年資本收益率=248642.71/1000000=0.2486
2008年資本收益率=223798.68/1000000=0.2238
以上各項指標匯總整理如下表1。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敏方機械廠2008-2010年的總資產報酬率逐年提高,表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總體獲利能力在逐年增強,企業資產運營效益在逐年提高。特別是2010年企業的總體獲利能力比2009年翻了兩番,比2008年翻了近三番,表明企業以差不多的總資產獲得的營業額在2010年有了很大提高。2008-2010年的營業利潤率逐年平穩提高,說明企業商品銷售額提供的營業利潤逐年增多 。2010年的成本費用利潤率比上年度都低表明企業通過降低成本,充分利用投資得當,使企業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獲得盈利. 2010年的凈資產收益率比2008年和2009年度高, 表明企業自有投資的經濟效益越好,投資者的風險越少,值得投資和繼續投資。不過2009年和2008年沒有太大的差別,表明企業剛起步的時候遇到的困難較大。2010年的資本收益率比2008年和2009年的高,表明企業運用資本獲得收益的能力也在逐年增強。企業資本回收速度快管理效高資產流動性強。經過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敏方機械廠近幾年的資產運用狀況良好,發展趨勢良好。
2.同類行業比較分析
敏方機械廠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勝機械廠.創辦于2001年,主要生產汽車零部件及配件,摩托車零部件及配件,家用電器零部件及配件,通用機械零部件,電子元件的制造,銷售,已形成相當規模,產品主要在國內市場銷售。公司注冊資本為200萬元,目前擁有員工人數58人。年產值約150多萬余元。2010年營業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 總資產報酬率, 凈資產收益潤, 資本收益率示:
兩企業2010年各項資產周轉率整理如下表3列示: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敏方2010年的總資產報酬率與營業利潤率比美勝企業公司高,表明敏方比美勝利用全部資產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好,總資產運用效率高, 企業商品銷售額提供的營業利潤多,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強。2010年 成本費用率比美勝低, 說明敏方機械在盈利能力強的情況下,成本控制比美勝好。不過比敏方機械的凈資產收益率與資本收益率不如美勝機械, 表明企業運用資本獲得收益的能力不如美勝機械。
三、結論與建議
經過分析,可知敏方機械廠近幾發展情況良好。與本地區的同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勝機械廠相比,敏方機械廠2010年度的資產運用狀況總體超過美勝機械廠,但企業運用資本獲得收益的能力不如美勝機械。
提高敏方機械廠的盈利能力可從銷售、運營和資本結構、資產管理水平四個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銷售凈利率,一般主要提高銷售收入、減少各種費用等。
第二,加快總資產周轉率,結合銷售收入分析資產周轉狀況,分析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的比例是否合理、有無閑置資金
第三,權益乘數反映的是企業的財務杠桿情況,但單純提高權益乘數會加大財務風險,所以應該盡量使企業的資本結構合理化。
第四,敏方機械廠的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資產經營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熊楚熊.企業資產盈利能力分析[J].財務與會計,2009(24).
[2]趙榮榮.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經濟師,2009(01).
[3]劉穎.淺析企業盈利能力分析[J].現代商業,2011(50).
[4]楊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時代金融,2011(15).
篇2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獲取利潤的能力,通常表現為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以在一定的投入為前提賺取的利潤額。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僅客觀評價與預測企業的經營業績、投資價值以及發展前景,而且為投資者規避投資風險、獲取投資收益提供有效的幫助。因此,正確、公正地評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以及存在的問題,可以及時為各個利益相關者提供正確的財務決策依據[1]。
二、企業盈利的指標
(一)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是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之比。營業利潤率可以用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對于評價企業最終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營業利潤率越高,說明企業銷售商品賺取的營業利潤越多,表明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相反,營業利潤率越低,企業賺取的營業利潤越少,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弱[2]。
(二)成本費用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一定時期內企業的利潤總額與企業的成本費用總額和支出之和的比,能反映出企業發生的耗費和獲得的收益之間的信息。它可以反映企業每付出一元成本所獲得的利潤,讓投資者更好地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
(三)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是企業的凈利潤與資產總額的相比,反映了公司的管理者運用公司的資產來獲取利潤的能力和效率,反映了公司的經營情況,可以用來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該指標值越高,表明資產的回報率越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3]。分析總資產報酬率可以了解公司的獲利能力與投入產出狀況,評價企業總資產的運營效率,提高單位資產的收益水平。
(四)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的綜合性很強,也是證監會衡量上市公司配股、增發、特別處理的重要考核因素。凈資產收益率是公司稅后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績效越高。
(五)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利潤是指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后的,不包括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等因素。主營業務利潤是企業利潤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影響企業的整體經營成果。主營業務利潤越大,市場的競爭力越強,企業的發展潛力越大,企業的獲利水平就越高,信息使用者對企業越信賴。
三、分析杉杉控股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
(一)公司簡介。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在1996年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它是國內服裝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并漸漸成為服裝行業的龍頭企業。十余年來,杉杉公司不僅在服裝業取得輝煌成績,榮獲十多項行業第一的榮譽,成為了國內最好的時尚品牌運營商,還涉足鋰離子電池材料和投資行業當中來。此外,杉杉股份較早涉足的投資領域包括金融股權投資、類金融及創投業務等。杉杉股份一直秉承“正直、創新、奉獻、責任”的企業價值觀,創造價值為目標,注重企業的品牌,勇于創新,旨在建立一個富有生命力的企業。
(二)盈利能力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總資產報酬率整體上是增長的從09年的107013增長到2013年的143171,雖然中間的2011年到2012年稍微下降了一點但對總體不影響還是呈上升的趨勢,表明 資產運營最有效,資金周轉快,經營管理水平高,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總體獲利能力在逐年增強,企業資產運營效益在逐年提高[4]。營業利潤率從09年的43334增長到11年的60066,達到這五年中的最高,說明企業銷售商品賺取的營業利潤逐年增多,但在12年的時候下降直到13年降為41287為5年最低水平。成本費用利潤率從09年的61077下降到13年的47186,中間11年也有稍微的上升,但不影響其總的下降趨勢,13年降到最低47186,表明企業通過降低成本,使企業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獲得盈利[5]。凈資產收益率09年到13年呈上升的趨勢,表明企業自有投資的經濟效益越好,投資者的風險較小,適宜投資者投資。主營業務利潤從09年一直增長到13年,增長較大,13年較09年將近翻一番,獲利水平高,發展前景良好。總的來說,杉杉控股公司盈利能力較好,適宜投資者的投資。
四、盈利能力分析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會計政策的變更。會計政策變更要求企業關注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項,使它們及時按照國家的規定作出相應的調整,確保原來采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種會計政策的行為。一般情況下,企業應該在每一會計期間和前后各項采用的會計政策應當保持一致,并且不得隨意變更[6]。所以會計政策的改變對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其作用不可估量。一般認為,穩健的會計政策有助于保持公司的收益質量,保證盈利能力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更好地為廣大信息使用者提供根據。
篇3
關鍵詞:鋼鐵企業;盈利能力;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鋼鐵工業作為重要基礎產業,為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的鋼鐵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我國鋼鐵生產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都有了極大提高。然而,當前我國鋼鐵生產從總量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但從鋼鐵產品結構上來看,矛盾十分突出,傳統產品過剩,高附加值產品供不應求。因此,鋼鐵產品的競爭力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從盈利能力的角度出發,從經營盈利能力、資產盈利能力、資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質量四個方面分析了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現狀,使我國鋼鐵類上市企業對其盈利能力有正確的認識,從而為我國鋼鐵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二、數據來源與指標選取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自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的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至2010年的公司財務報表。
(二)指標選取
鑒于目前我國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不佳的現狀,本文選擇了經營盈利能力、資產盈利能力、資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質量等四個方面來分析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
三、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根據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報表,可以計算出上述四個指標,具體數值見表1。
表1:安陽鋼鐵盈利能力指標數據
(一)經營盈利能力分析
根據上表可以看出,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營業凈利率的平均值為3.81%,其中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7年的營業凈利率比較高;其它年份都比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遠遠低于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安陽鋼鐵的營業凈利率還是比較低,分布比較分散,最高者與最低者相差甚遠,自有資金積累能力不足。總之安陽鋼鐵以后應該著重改進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營盈利能力,加速自有資金的積累。
(二)資產盈利能力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總資產凈利率的平均值為7.17%,其中大部分年份比較高,2002年、2003年、2004年的總資產凈利率比較高;少數年份比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遠遠低于7.17%。總之安陽鋼鐵的大部分年份總資產凈利率還是比較高的,以后應該注意不要一味的追求資產規模而忽視資產的盈利能力。
(三)資本盈利能力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凈資產收益率的平均值為5.4%,其中大部分年份比較高,2002年、2003年的凈資產收益率比較高;少數年份比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遠遠低于5.4%。總之安陽鋼鐵的凈資產收益率還是不錯的,以后多注意資本結構的調整,權衡好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不斷提高股東價值。
(四)收益質量分析
一般來說,盈余現金保障倍數大于或者等于1時,說明企業的利潤具有現金流量保障。從上表可以看出,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盈余現金保障倍數的平均值為23.29,其中大部分年份大于1,2009年的盈余現金保障倍數高;少數年份比較低,尤其是2010年為負值。總之安陽鋼鐵整體的盈利結構是合理的,但是不太穩定,最高和最低相差甚遠。公司應該在提高盈利能力和實現現金均衡收付的同時,注意盈利結構的適當調整,保證企業盈利的穩定性。
四、盈利能力綜合分析
我們借助于spss16軟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安陽鋼鐵的盈利能力進行綜合分析。主成分分析是設法將原來眾多具有一定相關性(比如p個指標),重新組合成一組新的互相無關的綜合指標來代替原來的指標。我們將表1中的數據導入到spss16軟件中,就可以得到total variance explained(總方差解釋)、component matrix(主成分矩陣)和主成分得分排名表。
表2: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表3:component matrix
表4:主成分得分排名表 通過表2,我們提取的1個主成分對總方差的解釋程度為79.383%,也就是說,此次分析具有79.383%的可信度。通過表3,我們可以看出主成分是這4個指標的綜合反映,并且可以得出主成分的表達式,即y=0.989x1+0.99x2+0.99x3-0.487x4。最后我們將表1中的數據代入主成分表達式,就得到了主成分得分排名表。通過表4我們可以看出,安陽鋼鐵盈利能力最好的年份是2003年,其次是2002年和2004年,其它年份比較差。實際上,安陽鋼鐵被中聯資產評估公司、中聯財務顧問有限公司聯合國資委等部門組成的中國上市公司業績評估課題組評選為2002年度上市公司業績百強第9名、2003年度上市公司業績百強第1名。自從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受到美國次貸危機、供需矛盾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的影響,鋼鐵行業的利潤不斷下跌。因此,我們分析的結果與事實基本上相符。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安陽鋼鐵盈利能力分析,可以為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提供有益借鑒。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低,生產專業化程度低,尚不能達到規模經濟展望;鋼鐵企業平均技術裝備水平低,結構不合理,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任務十分艱巨;鋼鐵企業的集中度和專業化分工程度低,以及技術裝備水平落后等原因,導致我國鋼鐵產品生產成本高;鋼鐵產品質量偏低。上述種種因素造成了我國鋼鐵行業盈利能力呈下滑趨勢。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復蘇,我國鋼鐵行業應該不斷開拓市場空間,通過聯合重組、淘汰落后、節能減排、行業規范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促進鋼鐵行業平穩健康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4
(石家莊經濟學院,石家莊 050000)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摘要: 本文是基于數據包絡分析(DEA)模型對房地產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并從綜合效率,規模效率,技術效率,規模報酬四個方面對房地產進行綜合評價。
Abstract: Based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real estate companies and evaluates real estate from four aspects: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scale efficiency,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reward.
關鍵詞 : 數據包絡分析;盈利能力;房地產
Key word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profitability;real estate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6-0210-02
1 數據包絡分析原理
1.1 數據包絡分析概述 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一種基于線性規劃的用于評價同類型組織工作績效相對有效性的工具手段。這類組織例如學校、醫院、銀行的分支機構及各個連鎖機構組織等,各自具有相同的投入和相同的產出。衡量這類組織之間的績效高低,比如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金周轉能力、融資能力、現金支付能力等,通常采用投入產出比這個指標,當投入和產出可折算成統一單位時,很容易計算出各自的投入產出比并按其大小進行績效排序。在DEA中通常被衡量績效的組織為決策單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數據包絡分析(DEA)評價是基于對DMU工作績效有效性的判斷,DEA有效是指一個或多個組織機構的多項投入處于帕累托最優狀態,即不可能保持其中一項投入不便的情況下,減少另一項的投入水平。
1.2 數據包絡分析模型的建立 DEA是一個線形規劃模型,表示為產出對投入的比率。通過對一個特定單位的效率和一組提供相同服務的類似單位的績效的比較,使服務單位的效率最大化。現在要衡量某一決策單元K是否DEA有效,為此現構造一個由n個決策單元線性組合成的假想決策單元。如果這個假想單元的各項產出均不低于K決策單元的各項產出,它的各項投入均不高于K決策單元的各項投入,即有
模型得出的θ即是第k家被考察單元的總效率,而根據θ值等于或小于1可將決策單元分為有效和無效兩類。即θ=1,則決策單元k為DEA有效。此外,我們在選取評價指標和決策單元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DEA評價指標的選取:①宜少不宜多;宜簡不宜繁。②指標應具有獨立性。③指標具有代表性。④指標具有可行性。DMU的要求:一般認為,決策單元應具有以下三個特征:具有相同的任務和目標;具有相同的市場環境;具有相同的輸入和輸出。
2 房地產上市公司實證研究
2.1 數據選擇 本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萬科地產會年計份作為決策單元,選取近五年的合并財務報表數據來構建指標對其盈利能力運用DEA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另外,遵循上述指標的選取原則,選取4個投入指標:凈利潤,總資產,營業成本,營業收入;選取4個產出指標: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凈利潤率,營業成本率,營業凈利率。
2.2 DEA模型求解 運用DEAP-2.1軟件將上述調整后產出投入指標數據進行處理運算得到結果如表1所示。
2.2.1 評價結果分析 對于效率分析,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①綜合效率—最能顯示決策單元差異性;②技術效率—衡量企業資源配置的合理性;③規模效率—衡量企業是否已經達到規模經濟。三個效率評價指標中,相對有效值為1的則表明企業的該效率指標為DEA有效,即投入產出達到了有效平衡。效率指標小于1的則非DEA有效,即存在無效投入,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
由表2的評價結果可得萬科地產盈利能力在2009年-2010年DEA有效,2011-2013年的三個效率指標非DEA有效,還存在提升空間。尤其在2013年萬科地產綜合效率和技術效率偏低,無效投入嚴重。雖然規模效率和規模報酬是遞增的,但不代表著2011年至2013年的盈利能力達到高效。下面著重對2011-2013年DEA結果進行分析。
2.2.2 投入過量分析 通過DEA分析,可以得出各項投入指標的有效性,即企業的各項投入所占的有效比重。
從表3可以看出四個投入指標的無效投入比例逐年遞增,尤其2012年至2013年,4個投入指標的無效投入比更是高達50%以上。無效投入比例嚴重偏高,這應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合理配置資金,提高資金利用率。
2.2.3 產出不足分析 對于各項產出指標,DEA分析也能夠得出其不足部分,也就是企業應達到的目標產出與企業實際產出之間的差距,即企業提升空間。
從表4可以看出四個投入指標的無效投入比例逐年遞增,尤其2012年至2013年,4個投入指標的無效投入比更是高達50%以上。無效投入比例嚴重偏高,這應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合理配置資金,提高資金利用率。
2.2.4 產出不足分析 對于各項產出指標,DEA分析也能夠得出其不足部分,也就是企業應達到的目標產出與企業實際產出之間的差距,即企業提升空間。
3 結束語
在當前環境下,房地產企業的數量十分巨大,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獨特性,而且各地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等又有所不同。本文只是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萬科地產進行DEA分析。各房地產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生存與發展,還需要因地制宜,并結合自身優勢,制定相應的戰略與對策。DEA方法在相對效率評價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但是決策單元的數量限制了指標選取的范圍,從而使得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房地產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袁鋒.房地產上市公司的績效:基于DEA的2008年報數據分析[J].蘭州學刊,2011(1):124-126.
篇5
0 引言
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將逐步融入世界經濟的大循環和大競爭中。我國企業必須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充分利用各項經濟資源,搞好營運能力評估,提高營運能力。
1 企業營運能力的內涵及意義
企業營運能力是指企業在外部市場經濟環境的約束下,通過對企業內部生產資料的優化配置而對財務目標所產生作用。也是企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它可以用來評價企業對其擁有資源的利用程度和營運活動能力。營運能力通常通過企業經營資金周轉速度的有關指標反映出來,即企業的產出額與資產占用額之間的比率。
2 營運能力分析的意義
營運能力分析可以評價企業資產營運的效率,同時可以發現企業在資產營運中存在的問題,營運能力分析是盈利能力分析和償債能力分析的基礎與補充。
①評價企業的流動性。②評價企業資產利用效果。③確定合理的資產存貨規模。④促進企業各項資產的合理配置。⑤提高企業資產的使用效率。⑥挖掘企業資產利用潛力。
3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營運能力分析
3.1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財務指標分析
根據寶鋼集團2007―2009年的財務報表數,計算各項資產運用效率財務指標,進行歷史比較分析,該企業各指標整理一覽表見表1。
表1中對寶鋼集團2007-2009年三年財務指標進行了歷史縱向對比,下面具體從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3.1.1 總資產周轉率分析
從表1數據可看出,寶鋼集團在2007-2009年的總資產周轉率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0.05, 2009年比2008年下降了0.29。可以看出,總周轉額(銷售凈額)逐年呈下降趨勢,并且在2007年和2008年時,企業的總資產周轉額(銷售凈額)大于其平均總資產,然而到了2009年,總資產周轉額(銷售凈額)小于其平均總資產。表明企業在2008年,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進入了需求低增長、產物低價格的困難時期,導致總資產運用效率降低。對寶鋼2007-2009年流動資產周轉率的數據進行分析,表明總資產周轉率與流動資產率呈正相關,表1中,寶鋼三年的流動資產周轉率分別為2.24、2.22、1.59,也是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
3.1.2 流動資產周轉率分析
從表1數據可看出,寶鋼集團在2007年至2009年流動資產周轉率從2.24下降到1.59,降低了0.65,可以看出,流動資產過多,表明流動資產沒有充分進行經營活動,導致了資金的浪費。寶鋼在這近三年的時間里,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海內外市場需求急劇萎縮,鋼材價格大幅下跌導致業務收益隨之降低,致使其營業收入降低,呈現流動資產周轉率大幅度下降。
3.1.3 存貨周轉率分析
從表1數據可看出,寶鋼集團在2007年至2009年該指標呈逐步下降趨勢,存貨平均余額大,造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經濟蕭條,交易不活躍,導致了企業無法按計劃將生產出來的產品銷售出去,形成了存貨儲存過多,從而影響了存貨周轉的速度。
3.1.4 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
從表1數據看出,寶鋼集團在2007-2009年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呈現逐年遞減的態勢,從2007年的36.3下降到了2009年的27.41,這一幅度還是非常大的。下面,根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企業的應收賬款是逐年增加的,也就是說,企業的賒銷現象十分嚴重,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就是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各個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下降,很難實現“即買即付”這一狀態,從而導致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的下降。
3.1.5 固定資產周轉率分析
從表1數據可看出,寶鋼集團在2007年至2009年該指標呈逐步下降趨勢,兩年之內下降了1.1。固定資產凈值大,這是因為,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固定資產無法利用充分,所提供的生產成果并不多,導致累計折舊減少,固定資產凈值隨之增加。在此背景下,市場交易并不活躍,使得企業營業收入減少。在這兩方面的作用下,企業固定資產周轉率勢必降低,營運能力也隨之下降。
總的來說,2008年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寶鋼集團的資產營運能力受到影響,從而使2009年各項指標都低于2007年。
3.2 寶鋼集團與同行業營運能力比率比較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處于低迷狀態,鋼鐵行業也沒能逃過這一劫,在這一時期內,交易量大幅減少,致使整個行業銷售收入一路走低,影響了其資金運用,導致了企業的營運能力下降,從而降低了企業的盈利水平。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寶鋼集團的各項財務指標均低于同行業一般水平,尤其是應收賬款周轉率,寶鋼集團的這一指標與同行業一般水平差距甚大,充分體現出寶鋼集團在有關應收賬款的管理上出現了問題:第一,為了增加銷售收入,在銷售情況下,銷售人員沒有對客戶的信用等級進行評價,缺乏與客戶的溝通以及對客戶的了解;第二,負責催款的工作人員,沒有按實際還款期限收回應收賬款。從外部市場發面考慮,經濟危機很有可能導致寶鋼集團的債務人發生破產或倒閉,這樣就形成了一部分壞賬。
4 提高企業營運能力的措施
4.1 了解市場,提高銷售收入
寶鋼集團的流動資產周轉率比較低,這就是說明其銷售收入少,銷售收入如果可以提高,那么對企業的營運能力也起到促進作用。在現實中,可以分析調查市場來提高銷售收入,這樣可以了解市場的需求,以需求為依據,生產出被市場所接受的產品,銷售收入就會增加,流動資產周轉率也會隨之提高。
4.2 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寶鋼集團嚴重低于同行業一般水平的一項,就是應收賬款過多,這就要求企業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和催收工作,注重信用政策的調整,進一步分析企業采用的信用政策和應收賬款的賬齡,同時加強應收賬款的整合、加速對應收的款項的回收、合理計提應收賬款的折舊等,以提高資金的周轉速度。
4.3 加強對存貨的管理
企業應與供應商保持穩定的關系,將庫存移至供應商處存放;同時,對于滯銷或者存放于倉庫日期過久的產品,可以采取打折銷售方式及時處理。
4.4 提高資產利用程度
寶鋼集團營運能力偏低,從整體方面講,應該全面評估企業的現有資源,對無法提高利用率的,多余、閑置資產及時進行處理,以提高資產利用率。
篇6
關鍵詞:營運能力;財務比率;經營效率;局限性
如今對公司企業的資本和相關的經營管理的研究,事實上是對企業整體的經營效率的研究,即為企業的營運能力研究。由于資本周轉率和周轉的數額是表明一個企業營運能力的重要數據之一,因此這種企業營運能力的研究主要就是在企業在資本周轉和其具體的數額上的研究,它對于實現利潤的增長具有重要的作用。某方面來說,這種經營的能力是企業獲利能力的根本,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也是基于這點。所以,樹立完善的評估制度,運用正確的、科學的評測手段對于企業的經營來說意義重大,它能夠指導企業的運營方向,并發現和解決在經營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從而增強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并為債權人提供決策的憑借。
一、營運能力分析概述
企業營運能力主要是指在整個企業營運過程之中資產的效率與效益。從某方面來說,一個企業在資產營運過程中的效率主要是指資產的周轉率或周轉速度,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企業營運資產的效益往往是企業的產出額與資產占用額之間的比率。企業營運能力主要包括了生產管理能力、財務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等等,是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和經營水平的一個體現。具體在財務分析領域主要反映在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等方面。在現代企業發展中,營運能力往往被視作企業的重要核心競爭力,營運能力水平因而也是企業能否長遠、穩定發展的關鍵。
二、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合理的進行對一個企業營運能力的分析與評價,是對整個企業資源完成良好安排,保障企業持續經營的主要手段。事實上,現階段對于企業營運能力的評價與分析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1.相關數據存在一定局限性。現階段有關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有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就是往往習慣于把損益表數據與企業資產負債表數據二者進行捆綁分析研究。在對一個企業之中的某項資產投資,所形成的銷售收入進行分析計算。通過計算,對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與比較,最終達到計算企業在分配各項經濟資源中所擁有的效率情況。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上,在對企業進行營運資產分析時,計算相關資產的周轉的比率雖然能夠對企業資產所實現的利潤狀況進行衡量。但是由于四個比率的存在,即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都是通過資產負債表的數據與損益表的數據相比計算而得的,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時點值,而損益表反映的是時期值,正是因為這種狀況的出現,使得二者之間進行比較恐怕存在不相同的情況。
2.對應收賬款計算公式的應用并不到位。在現階段企業營運能力的分析之中,應收賬款周轉率的計算往往是對銷售賒銷凈額和應用賬款平均余額進行簡單的比對,并沒有充分考慮企業的一些其他情況。在一些較為復雜的情況下,通過計算從而算出的結果往往與實際并不準確。與此同時,對于企業的營運能力應收賬款周轉率的計算公式上,分子是賒銷凈額,但在實際的計算之中,出于各種原因,企業公開的會計資料往往很少的表露出賒銷凈額,往往習慣用銷售金額來替代賒銷凈額的方式。但是,如果企業采取這樣的方式,就導致了對于企業的營運能力的分析會出現誤差,會高估應收賬款的周轉率或縮短應收賬款的回收天數。
3.缺乏完善的無形資產評估。對于企業營運能力分析中,通常往往只對有形資產進行評估,而缺乏對于企業無形資產的評估,在這種評估體系下做出的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結果,并不能真實反映出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很多企業由于經營模式不同,其無形資產價值可能要遠遠高于有形資產價值,如企業的品牌價值、市場渠道、技術創新能力等等。而這些無形資產由于很難被量化,無法進行較好的定量分析,因而在財務分析中也就不被受到重視,并且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會造成評估結果的不準確。
4.財務人員分析水平局限性。在企業營運能力財務分析中,財務人員分析水平的局限性也是限制運營能力分析結果可靠性、真實性、全面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當前的企業財務分析中,往往重視盈利能力分析而不重視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可以通過相關的財務指標較為簡單、直觀的分析出來,而營運能力分析則更加全面、更加復雜。很多財務人員受限于自身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很難進行較好的營運能力分析,在營運能力分析指標構建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并且使得營運能力分析還停留在較為低級的層次階段,缺乏深入的、本質的分析。
三、完善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建議
現階段我國企業營運能力的計算,從映射企業營運能力指標的會計內涵相關來看,如果要使計算結果更加便于增強企業資產周轉率,便只能依靠有效的調整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固定資產周轉率的比重來進行。如果單一的依靠存貨周轉率或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分析,這樣并不能完全反映營運能力的好壞。還要從多方面進行全面準確的分析,如通過分析反映公司營運能力指標的經濟內涵,以此來提高對財務比率的分析判斷能力。從經濟角度分析應收賬款周轉率,該指標是反映金融企業的營運能力的主要指標,通過其高低反映應收賬款的質量和流動性的高低。一般認為,應收賬款周轉率高,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則小,其質量就高,如果處于機制健全、發育完善的資本市場,公司在資金短缺時可以立即實現貼現,否則相反。在分析公司營運能力時,每一級財務比率指標的選用不應追求單一的最優,而應該是相關指標的組合最優
1.增強企業資產經營數據的統計,避免數據出現局限性。通過強化經營的資金數據管理使得在企業營運能力的分析之中分析結果較為全面與準確。對于經營數據包括了: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現金周轉、存貨以及應收賬款等等,人們要確確實實的想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了解,單單的將目光與注意力單純的放在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各項資產的相對關系上是遠遠不行的。正是因為如此,企業在計算營運能力分析的時候,需要加強對企業數據的統計力度,對數據進行盡可能的公開,以此來保證營運數據的準確無誤。
2.合理使用應收賬款周轉率公式。事實上、在現階段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的計算之中,現行計算公式是通過對銷售收入和平均應收賬款的比值,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表明企業回收賬款能力越強。但是應當注意的是,應收賬款周轉率中的周轉天數并非越少越好,很多企業在營運能力分析中,可能會把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作為評價應收賬款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標。然而應收賬款往往是由于企業采取了賒銷策略引起的,在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賒銷策略的利弊有所不同,如果在某一時期企業采取賒銷策略利大于弊,優勢大于現銷策略時,那么就不能僅僅把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而應當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評估機制,在此基礎上優化應收賬款周轉率公式的使用。
3.完善無形資產評估。對于無形資產的評估可以使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基于無形資產分析在企業營運能力分析中的重要地位,應當提高對于無形資產評估的重視。可以建立起相關的無形資產分析模型,將企業的品牌價值、市場渠道優勢、技術創新能力等等進行定量分析,并且結合定性分析來彌補定量分析中的不足,應當盡量消除定性分析中的主觀因素影響。
4.提高財務人員專業素質。為了提高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真實性、可靠性、全面性,應當做好完善的人才保障,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質水平,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培養。積極引進高素質的財務人才,提高財務分析能力,建設相應的財務管理團隊,能夠較好的完成企業營運能力分析工作。并且還應當通過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發現當前企業營運能力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提出相關的改正建議。
四、結論
如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在經濟繁榮的同時市場的競爭也不斷增加,現在也有許多的企業加入進來未來也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這個大市場當中,想要在這個大背景下獲得相應的企業利益,就必須要時刻注意企業所處的外部市場環境。正是針對于此,一個全面的、合理的、科學的、有效的企業經營分析則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企業想要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實力就必須要加強對企業營運能力的分析,從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尋找自己的經營方向和策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從而保證企業能夠積極穩健的進行利潤的創造以及收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俞宏.關于完善我國企業財務評價指標的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0(27).
[2]李濤,陳佳萍.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民營上市公司財務評價指標研究[J].中國產業,2010(07).
[3]王忠帥,張運建.淺談企業營運能力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1(33).
[4]顏炳英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探討[J].現代商業,2013(18).
篇7
關鍵詞:營運能力 營運能力評價指標 局限性 優化對策
一、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相關概述
企業營運能力就是企業經營運作的能力,是企業為了得到更好的生存發展從而對已有資源進行優化利用的能力。能力越強,表明企業對自身資源優化配置的效率越高,同時企業的獲利能力就越強。具備良好的營運能力是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謀求長足發展的基礎。
而營運能力分析則是對企業這種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的深入解讀,企業試圖通過營運能力分析發現、解決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判斷運營狀況對企業當前和未來發展的影響。它為企業管理者對資本收益能力、保全程度、風險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提供了更好的評價依據。目前的企業營運能力分析一般是通過對相關財務數據的采集、整理、計算從而形成一定的評價指標,然后依據現有的行業平均值進行參照對比分析,從而判斷企業營運能力水平的高低。
二、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一)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內在局限性
1.差異化的會計核算方法影響了評價指標的準確性和可比性。根據現行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企業可以依據自身的特點和經營發展需要選擇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而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則會產生差異化的財務數據,這會使評價指標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受到影響,還會使會計核算方法的可比性受到影響。例如在計算企業的存貨周轉率時,如果企業采取了不同的存貨成本計算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進而影響指標的準確性。存貨成本計算方法的不同對銷售成本和期末存貨價值的計算有著直接的聯系,采用“后進先出法”計算的存貨周轉率會因為該方法中存貨的數值大于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的數值,從而使得存貨周轉率虛增,其準確性和可比性下降。
2.數據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來源的單一性。通常情況下企業進行營運能力分析時所采用的數據僅僅局限于從企業財務報表中獲得的數據,而財務報表中的數據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數據自身的局限性會被隨即轉嫁到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過程中,導致相關評價指標也具有了相應的局限性。例如在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時,數據來源于企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進行對比得出數據。但是財務報表中一般只列示期初、期末余額,而我們一般會取兩者的平均值,這就會忽視那些銷售易受季節影響、經營波動較大的企業。除此之外,現有的企業營\能力評價指標往往都是將企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的相關數據進行捆綁式的分析,然而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特定日期的時點值,利潤表反映的是某一經營周期內的時期值,而這一時點值可能是整個經營周期的一個低點。所以利用這種捆綁式評價指標分析出的數據可能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的營運能力水平。
3.缺乏較為科學的指標評價基準。在我國現有的營運能力分析體系中,通常使用行業平均值作為衡量企業營運能力水平的參照物,但是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企業自身的營運能力和企業外部環境始終處于變化之中,一味地采用行業平均值作為衡量標準其實并不科學。例如當整個行業或者行業內大多數企業經營狀況趨于下滑時,行業平均值將不足以用來佐證分析結果。此外,在進行跨行業企業營運能力分析比較時,行業平均值的實用性也會相對降低,企業之間的可比性也會削弱。
4.部分人為因素的存在影響了評價指標的真實性。例如:某些企業會通過期末減少采購或者期末之前接受大筆訂單等手段人為地提高存貨周轉率。還有企業為了得到較高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可能會采取緊縮型的信用政策,而長期使用緊縮型信用政策將不利于企業規模的擴大和長期發展。所以在被人為因素影響下得到的分析結果難以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
(二)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外在局限性
1.管理者缺乏重視,導致營運能力分析地位下降。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在財務分析過程中,企業管理者更加傾向于注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而對企業的營運能力分析卻缺乏重視,這種短視行為使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難以在企業中深入開展和廣泛應用。
2.財務人員專業分析水平有限,難以滿足營運能力分析的需要。企業的營運能力分析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分析過程,這要求財務人員對企業的資產狀況、營運周期、銷售狀況等方面有一個很好的掌控。目前許多中小型企業財務分析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還無法滿足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需要,其工作側重點更多地集中在企業賬務處理方面,在進行財務分析特別是營運能力分析方面的經驗較少,只是停留在較低的層次,如進行一些簡單的指標計算等,難以深入開展和發掘深層次的內容。
三、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優化對策
(一)選擇一致的會計核算方法
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使得分析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的準確性和可比性受到影響,這就需要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選擇一致的會計核算方法,不要隨意、頻繁地進行更換。企業可以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意識,使其在某一經營周期或者較長時間內采取統一的會計核算方法。但是,企業管理者在選擇會計核算方法時也需要充分考慮到外部社會環境的因素,適當變動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使其更加適合市場標準,從而在與其他企業進行營運能力對比分析時,可以保證其相關指標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二)加強相關數據的采集整理工作,拓寬數據來源
在對企業營運能力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數據來源一般僅限于財務報表,然而由于報表數據本身的局限性,可能會導致評價決策出現誤差。這就需要相關財務人員加強數據的采集整理工作,拓寬數據來源。獲取數據的方式,不能僅限于財務報表,還應該加強對企業日常運營過程中的數據采集,通過加強對資金、存貨、應收賬款等方面的關注來獲取數據。例如在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時,財務報表只列示了期初和期末余額,我們可以通過加強數據統計力度,將期初、期末應收賬款平均余額更換成月度應收賬款平均余額。這樣可以得到更加均衡、準確、真實的數據分析結果。
(三)制定科學合理的指標評價基準
制定科學合理的指標評價標準有利于企業找出自身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企業制定更加明確的企業目標和方向。制定科學合理的指標評價基準需要分析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各個經營時期各個營運指標的變化,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和所屬社會經濟環境的不同,總結出企業營運能力發展的趨勢及速度等數據,從而制定出適合企業的營運能力評價指標基準,而不是在每次進行營運能力分析時僅僅只依據行業平均值,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企業營運能力分析。
(四)引入非財務性指標,豐富評價形式
因為部分人為因素的存在,可能會導致企業原有財務評價指標失真,所以企業在進行營運能力分析時還可以引入非財務指標,例如客戶滿意度、客戶投訴量、員工滿意度和保持力等。將非財務性指標融入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制中,可以從多個層次、不同角度更加全面真實地進行數據分析。此外,相關數據使用者在評價企業營運能力水平時也不能僅僅一味地依賴評價指標,還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企業的運營情況,挖掘背后的因素。
(五)加大管理者的重視程度,提高營運能力分析在財務分析中的地位
營運能力分析作為企業財務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獲利能力有著較大影響,企業管理者不可以也不能夠忽視該分析對企業的作用。首先,企業管理者可以將營運能力分析指標與業績考核、人員升遷、工資變動相結合,以此來刺激相關人員對營運能力分析的重視程度。其次,在企業的日常管理和財務分析過程中,企業決策者要加大營業能力分析重要性的宣傳,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提高其在財務分析中的地位。
(六)提高財務人員專業素養,加強企業財務隊伍建設
從當前來看,缺乏專業素質的財務人員是我國許多企業在進行營運能力分析時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之一。想要提高財務人員財務分析能力,必須做好以下幾點:首先,企業應該對相關財務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和財務分析水平。其次,企業應積極開展相關交流活動,鼓勵財務人員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技能。例如組織專題講座、專業技能競賽等,調動員工投身學習的積極性。再有,企業還應該積極吸收高素質、綜合性財務人才,建立一支高效率的財務管理團隊,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孫哲.創新對中心微企業營運能力的影響分析――基于南京地區企業調研數據的實證研究[J].金融經濟,2016,(12).
[2]董育,金晶.湖北上市公司營運能力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4).
[3]劉賢昌.基于財務比率的企業營運能力淺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14,(04).
[4]楊有紅,成曉翠.O2O商業模式、盈利能與風險管控:以攜程為例[J].商業會計,2016,(21).
作者簡介:
篇8
摘 要 現實企業對營運能力的研究,實際上就是企業在資產管理方面所表現的效率研究。營運能力決定著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而且是整個財務分析物核心。推行科學、合理、有效的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有助于正確引導企業經營行為,促進企業加強各項資產的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 營運能力 缺陷及改進
一、營運能力的概念
營運能力是指企業的經營運行能力,即企業運用各項資產以賺取利潤的能力。它是社會生產力在企業中的微觀表現,是企業各項經濟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生產資料資源、財務資源、技術信息資源和管理資源等,基于環境約束與價值增值目標,通過配置組合與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動企業運行的物質能量。廣義的營運能力是企業所有要素所能發揮的營運作用;狹義的營運能力是指企業資產的營運效率,不直接體現人力資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
二、營運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業營運能力分析就是要通過對反映企業資產營運效率與效益的指標進行計算與分析,評價企業的營運能力,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指明方向。進行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1.評價企業資產的流動性。企業經營的基本動機是獲取預期的收益。從一定意義上講,流動性是比收益性更重要的概念。企業的營運能力越強,資產的流動性越高,企業獲得預期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2.評價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益。提高企業資產的流動性是企業利用資產進行經營活動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提高企業資產的利用的效益。通過企業產出額與占用額的對比分析,可以評價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益,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指明方向。
3.挖掘企業資產利用的潛力。企業的營運能力分析可以幫助企業了解自身資源利用的情況,發現經營中出現的問題,進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業資產營運能力。
三、營運能力分析的內容
企業營運能力的財務分析比率有: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周期、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這些比率揭示了企業資金運營周轉的情況,反映了企業對經濟資源管理、運用的效率高低。企業資產周轉越快,流動性越高,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資產獲取利潤的速度就越快。
(一)流動資產周轉情況分析
反映流動資產周轉情況的指標主要有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
(1)應收帳款周轉率
應收帳款周轉率(Receivable Turnover)是反映應收帳款周轉速度的指標,它是一定時期內賒銷收入凈額與應收帳款平均余額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應收帳款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應收帳款余額
其中:平均應收帳款余額=(應收帳款余額年初數+應收帳款余額年末數)/2。
應收帳款周轉率有兩種表示萬法。一種是應收帳款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的周轉次數,另一種是應收帳款的周轉天數即所謂應收帳款帳齡(Age of Receivable)。
在一定時期內應收帳款周轉的次數越多,表明應收帳款回收速度越快,企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2)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Inventory Turnover)是一定時期內企業銷貨成本與存貨平均余額間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存貨平均余額*100%
它是反映企業銷售能力和流動資產流動性的一個指標,也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中存貨運營效率的一個綜合性指標。
在一般情況下,存貨周轉率越高越好。存貨周轉率越高,表明企業的銷貨成本數額增多,產品銷售的數量增長,企業的銷售能力加強。反之,則銷售能力不強。存貨周轉率不僅可以反映企業的銷售能力,而且能用以衡量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各有關方面運用和管理存貨的工作水平。
存貨周轉率還可以衡量存貨的儲存是否適當,是否能保證生產不間斷地進行和產品有秩序的銷售。存貨既不能儲存過少,造成生產中斷或銷售緊張;又不能儲存過多形成呆滯、積壓。存貨周轉率也反映存貸結構合理與質量合格的狀況。因為只有結構合理,才能保證生產和銷售任務正常、順利地進行只有質量合格,才能有效地流動,從而達到存貨周轉率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貨的質量和流動性對企業的流動比率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并進而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存貨周轉率的這些重要作用,使其成為綜合評價企業營運能力的一項重要的財務比率。
(3)流動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Current Assets Turnover)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周轉速度的指標。它是流動資產的平均占用額與流動資產在一定時期所完成的周轉額之間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周轉率(次)=主營業務收入/平均流動資產總額X100%
在一定時期內,流動資產周轉次數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動資產完成的周轉額越多,流動資產利用的效果越好。流動資產周轉率用周轉天數表示時,周轉一次所需要的天數越少,表明流動資產在經歷生產和銷售各階段時占用的時間越短,周轉越快。
(二)固定資產周轉情況分析
固定資產周轉率(Fixed Assets Turnover),是指企業年銷售收入凈額與固定資產平均凈值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周轉率 = 銷售收入 / 平均固定資產凈值
固定資產平均凈值=(期初凈值+期末凈值)÷2
它是反映企業固定資產周轉情況,從而衡量固定資產利用效率的一項指標。
固定資產周轉率高;表明企業固定資產利用充分,同時也能表明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得當,固定資產結構合理,能夠充分發揮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資產周轉率不高,則表明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產成果不多,企業的營運能力不強。
篇9
關鍵詞: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6―0028―02
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中國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要發展我國經濟,提高競爭力,必須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
1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
截至2013年底,我國私營企業達到1253.9萬戶,增長15.5%,注冊資金39.3萬億元,吸納就業1.25億人,增長10.85%,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突出。但由于受傳統體制的影響,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環境尚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制約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1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區域分布不均
2006年至2013年,我國累計授予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專利權595.7萬件,年均增長25.5%。我國自主創新的70%,新產品的80%和國內發明專利的67%都來自民營企業。2012年民營企業500強專利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明顯提升,共擁有國內有效專利90891項,國外有效專利11215項。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29928項專利總量繼續位列首位,其中發明專利占比高達88%。但也要看到我國不同地區的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分布很不均勻。201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東部地區數量為375家,而西部地區為60家,中部地區數量55家,持續呈現“東強西弱”的格局。東部沿海地區的創新能力較高,而西部地區的創新能力較低,中部地區的創新能力處于兩者之間。東部技術創新綜合能力遠遠高于西部、中部,其主要表現在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上,企業已經成為東部地區技術創新的主體。中部地區也有類似傾向。而在西部地區,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表現并不突出。
1.2市場化創新環境不完善
當前市場化創新環境的缺失和政府管理方式的錯位是制約我國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重要障礙。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主體。技術創新需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但目前我國計劃經濟的思維和管理方式依然存在,以政府各個部門的項目主導的管理方式廣泛存在,國內缺乏支持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市場化創新環境。技術創新本質上是市場行為,需要有市場機制。政府主導實施的技術研發項目、技術創新工程往往只能集中在少數高新技術企業、少數高校、研究院所,而同樣需要支持的千萬家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得不到充分的支持,市場化創新環境仍不完善。
1.3缺乏技術創新的戰略管理
技術創新管理是企業后繼發展的倍增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開始重視技術創新管理,但由于受傳統體制的影響,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管理環境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發展。改革開放至今,民營企業在發展高科技及其產業化上取得了許多成果,技術創新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的來說,技術創新管理對經濟增長發揮的促進作用還遠遠不夠,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管理能力不強、創新管理效率不高、技術成果轉化率低。造成這種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主技術創新管理主體、技術創新管理人才培養滯后。
1.4技術創新動力、資金投入不足
一般情況下,當一個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低于3%時,企業將失去競爭力,而低于1%時,企業通常就難以生存。目前,大多數民營企業還沒有設立專項研發基金。企業的研發機構過少,R&D資源配置不當、經費投入總量不足,短期行為嚴重,直接導致技術開發、改造的投入不足,缺乏可持續性發展的長遠規劃。究其原因,要么是企業缺錢,要么是不能有效融資,制約了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企業“無力”主動推進企業技術創新、轉型升級。即使是目前發展相對較好的民營企業,在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不完善、缺乏社會化的研發服務平臺、激勵機制不完善等的情況下,也不愿意主動開展技術創新,創新動力明顯不足。
1.5技術創新人才匱乏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人才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資本。當前,高素質人才缺乏是我國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對于廣大處在二、三圈層的民營中小企業,更是留不住高素質人才。相比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更難吸引高新技術人才。這既有民營企業內部原因,例如對技術創新人才的重視不夠,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由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不愿花高薪聘請高新技術人才;人力資源通常無系統無規劃,專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自身創新開發能力有限;創新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對創新人才的培訓還不重視等。
2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策略
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水平及能力的提高,需要政府、企業、服務機構及科研院所的大力協作。
2.1把握戰略方向,選擇合適的技術創新模式
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可以有多種選擇:自主創新、模仿創新、合作創新等。雖然三種模式間存在若干差異,但也存在某些共性和互動性。技術創新模式的選擇要與市場機會、企業本身的技術實力、技術市場發育程度等相匹配。但選擇的原則是以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的,根據技術創新能力的變動和市場競爭狀況及時調整創新主導戰略。民營企業由于其自身的規模、創新能力、所處市場等的不同,技術創新模式不能固守某一種。對不同性質與特點的企業,應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技術創新模式,常常不是選擇某種單一的創新模式,而是三種模式的結合,并且確定主導創新模式。民營企業應根據經營目標和技術創新資源,面向市場,結合實際,確定技術創新方向。在了解并掌握國內外科技發展動態的基礎上,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瞄準國內外先進水平,確定科研攻關項目和吸收引進先進技術,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
2.2加強聯合攻關,實現成果加速轉化
產、學、研結合是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方向。企業、科研單位與高校通過發揮各自的優勢,使知識資本和生產要素形成新的優化組合。加強產、學、研之間的互動,形成相應的互動機制。只有積極組織多方溝通合作,實施大科技戰略,聯合攻關,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同時還可節省用于技術開發方面的支出。作為煤炭企業,長期過分依賴資源,忽視技術進步。隨著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經濟的激烈競爭,需要在技術創新上不斷開辟新的道路,而產、學、研合作正是加快技術創新的現實途徑。借助多層次,全方位的產、學、研合作,通過有效配置科研院所的人才、高等院校、技術信息優勢,不斷為技術創新拓寬道路,切實提高民營企業對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和轉化能力,這是加快企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選擇。
2.3推進文化建設,形成以創新為核心價值的企業文化
創新不是單純的科技概念,應與時俱進植入新元素,把創新思維、創新文化滲透到生產經營各環節。企業必須突破發展策略中的慣性思維與常規思維,才能維持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形成創新思維,這首先得從企業文化的創新開始。創新者總是能夠探索與創造機遇,引領市場發展的潮流,使自己在市場中總是處于有利地位。它不僅將創新作為一種核心價值觀滲透到企業的發展戰略、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中去,而且形成一種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和戰略思維,推動企業創新的持續進行。比如企業可以在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常抓不懈,激勵員工緊緊依靠科技進步,積極開發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不斷優化產品結構,使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不斷開發出來。最終實現技術不斷提升、產品結構不斷調整、產品檔次不斷提高。創新企業文化,實行名牌戰略,塑造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親合力,這些都體現以創新為核心價值的企業文化。
2.4擴大對外開放,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
我國技術創新水平還遠遠不如發達國家。對民營企業而言,應該時刻與外界保持信息互通,及時調整自身,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水平。企業發展與技術創新都需要貼近國際國內市場,民營企業應該具備靈敏的市場嗅覺,并依靠國際交流活動及時獲得市場信息并從中得到啟發,最終在其他有利條件的配合下,展開各種創新活動。為了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強化技術創新,實現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與產業化過程中,必須擴大對外開放,廣泛進行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強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創新的緊密結合。首先,要主動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縮短民營企業與國外先進企業之間的差距。其次,要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及進一步的開發工作。在技術引進中要加強宏觀管理,防止盲目引進、低水平引進和重復引進。對一些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國家應該統一引進,先組織產學研進行聯合消化吸收,然后再轉移到企業。第三,企業應把自主研發與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相結合。在制定創新戰略時,處理好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的關系,以提高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
2.5重視技術創新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
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是選好人才,用好人才。技術創新不僅需要一批熟悉國內外市場與前沿技術、思想意識開放的專業技術人才,而且需要各種各樣的管理人才,還需要生產技術工人。因此,吸引、培養和留住技術創新人才是進行技術創新的根本保證。首先,需要企業努力改善自身內部條件,形成企業經營者重視技術創新,每個員工關心技術創新的氛圍。企業可以通過外聘短期專家和經營顧問提高技術、改善經營;或通過招聘專業人才,加強企業的科研力量,成立研究開發小組。其次,建立多層次的、有企業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人才培訓,開發人才資源,健全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科技隊伍管理體制;大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職業技能人才。第三,在企業內部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讓核心技術人才持股成為民營企業的共識。讓員工擁有企業產權是一種長期的激勵機制。股權激勵從實質上實現了對技術人才的激勵與約束的雙重功效,既降低他們離職可能性和短期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又體現了人才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褚珊.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現狀、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1,(11):82-83.
篇10
可持續競爭能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近年來對競爭力的研究越來越引起經濟界和管理界的廣泛興趣和重視。盡管由于競爭能力的復雜性使得對其研究很難形成一致公認的理論分析框架和結論,但是這并不妨礙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形成有價值的成果。在本文中,筆者從企業競爭優勢理論出發,對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的定義和性質作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和闡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可持續競爭能力三層次論的觀點。
一、企業競爭優勢的理論溯源
企業競爭優勢理論是企業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從企業競爭優勢理論研究的發展來看,相關的研究存在著企業經濟學分析、企業能力研究和企業戰略管理三個理論分析傳統,它們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對企業競爭優勢的“源”、“內在邏輯”和“可持續性”進行了分析與闡釋。必須指出的是,盡管在不同的研究傳統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對技術過程或創新過程都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并且,這種傾向在目前的理論研究中正不斷加強。
(一)經濟學對企業競爭優勢的闡釋
在企業競爭優勢的經濟學分析當中,“企業異質性”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大量的研究分析把著眼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異質性的成因,二是企業異質性及其它一些相關特性與企業競爭優勢之間存在的關聯。
“交易費用”經濟學的創始人科斯在其“企業的性質”(1937)一文中明確提到,“……所以,當資源的導向依賴于企業家時,由一些關系系統構成的企業就開始出現了”。與此同時,交易費用的存在也使得一些能力要素在一些企業管理決策層的效用大為降低。而且,對企業資源或能力要素的有效管理會使其組織成本大大提高,從而有可能阻止了一些企業內生發展能力要素的決策和努力。
企業競爭優勢的資源觀經濟學著重研究企業資源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聯性,以及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及其成因。B·溫納費爾特(B.Werner-felt)于1984年在《戰略管理雜志》上發表了“企業的資源觀”這篇文獻,奠定了企業資源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被企業界所接受和開始關注則是在1990年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G·漢默爾(G.Hamel)的“公司的核心能力”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之后。這個研究流派中有大量文獻對企業異質性進行了分析和闡釋。M·A·彼得拉夫(MA.Peteraf)認為,由于資源市場的不完全性和企業在發展和配置資源的管理決策上的差異,企業在其控制的資源和能力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異質性。對于管理者而言,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就是辨識、開發、保護和配置企業的資源和能力以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那些與競爭對手相比具有獨特性或優越性的資源如果與企業的外部環境機會匹配得當的話,它們將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
(二)企業能力研究對企業競爭優勢的闡述
與其它研究流派相比,企業能力研究與企業競爭優勢之間的關系顯得更為密切,它著重從企業能力要素的角度對企業競爭優勢的成因進行分析。這主要是因為企業能力研究基本上都接受如下的邏輯假定,即企業因所擁有的資源和內部能力的不同而產生了企業間的異質性,這些與競爭對手相比占優的或特異的資源或內部能力如果與環境機會恰當地匹配的話,它們將構成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即便是在產業競爭動態發生變化時,企業能力也是企業保持其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企業核心能力研究自從八十年代后期以來,一直受到許多學者和政策機構的重視。作為戰略管理研究和實踐領域的一個重要范疇,許多研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企業核心能力進行了界定。事實上,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意義就是可以有效地穿透競爭對手,通過一些獨占性的機制建立起競爭壁壘。企業獲得經濟租不僅是因為它擁有更好的資源,而且因為它更好地使用這些資源的能力,這種能力被稱之為“特殊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ce)。這也是企業核心能力概念的源頭。
(三)企業戰略管理研究對企業競爭優勢的闡述
著名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頗具影響的經典著作《競爭優勢》一書中寫道,“競爭優勢是競爭性市場中企業績效的核心,然而經過幾十年蓬勃的擴張和繁榮,很多企業在追求瘋狂的增長和多角化經營的過程中,將競爭優勢拋于腦后”。而事實上,“企業長時間維持優于產業平均水平的經營業績,其根本基礎是持續競爭優勢”這充分表明了企業戰略管理研究對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關注。
傳統企業戰略理論的靜態分析方法以及對產業特性的忽視對于闡釋企業競爭優勢及其持續性存在較大缺陷。基于此,波特通過把產業組織分析和價值鏈方法引入了企業戰略研究,提出了“競爭戰略”理論。“一個企業所具有的優勢或劣勢的顯著性最終取決于企業能在多大程度上對相對成本和特異性有所作為。而成本優勢和特異性又是由產業結構所左右的。這些優勢源于企業具有比它的對手更有效地處理那五種作用力的能力”。可以看出,波特的企業競爭優勢分析究其根本是基于對企業產品的成本及產品的特異性的。
二、關于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的定義和分析
(一)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的定義
經過上面我們對企業競爭優勢理論發展的回顧,我們認為,企業擁有持續的競爭能力是指在競爭性市場中一個企業內部與外部各種資源之間的均衡和協調,具有的能夠持續地比其他企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消費者,包括生產性消費者)提品或服務,并獲得贏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
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包含五個基本含義:第一,從戰略的角度來講,企業擁有的可持續競爭能力應該是以可預見的未來作為時間跨度的。“可預見的”說明企業可持續發展所涉及的時間是有限期的。這一時間的跨度在企業經營中是可控的;第二,企業要統籌兼顧。這里所說的統籌兼顧不僅包括在時間上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相互協調,而且還要在空間上充分考慮到企業在某一發展時期各方面之間的相互協調;第三,企業競爭力所涉及的產業,是競爭的和開放的市場,在壟斷和封閉的市場中,談不上企業競爭力;第四,企業競爭體現在消費者價值(市場占有和消費者滿意)和企業自身利益(盈利和發展)兩個方面。而且,這兩個方面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從動態的和長期的角度看,兩者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第五,企業可持續競爭力決定了企業的長期存在狀態,因此它具有長期性和非偶然性的特點。影響企業經營狀態的一些短期的和偶然的因素可能同企業競爭力沒有直接關系,盡管一些偶然因素之所以會發生作用往往有企業競爭力方面的深刻原因,各種因素都不是分別孤立存在的,它們總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對企業的存在狀態發生作用。
(二)企業競爭力的“寬度”和“密度”
研究企業可持續競爭力必須首先確定企業競爭力的產業“寬度”和“密度”,即有關企業在多大的產業范圍中具有競爭力。因此,在企業競爭力分析比較中,“產業定義”(即確定市場細分化的程度)是一個重要前提。例如:當我們以市場占有率作為評價競爭力指標時,只有確定了“市場”或者“產業”的范圍,才能計算市場占有率的高低,在領域很廣的產業或市場(例如“電腦業”、“汽車業”。“家用電器業”、“機床制造業”等)中,即使是規模很大的企業其市場占有率也不會很高;而對于一個高度細分化的產業或市場(例如“家用電腦硬盤”、“醫用CT機應用軟件”、“數控精密磨床”、“傘型齒輪制造”等)中,一個規模不很大的企業也可能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
企業競爭力所體現的產業(市場)面越寬,即企業能夠在很寬的產品系列中表現其競爭力,我們認為其競爭力的寬度就越高;企業競爭力所體現的市場細分化越高,即企業在產品系列中的某些細分化的市場中集中表現其競爭力,我們認為其競爭力的密度越高。企業競爭力寬度越高,通常表明企業規模實力越大,越具有范圍經濟的市場勢力;企業競爭力密度越高,則通常表明企業專業化能力越強,越具有差異化的市場勢力。
三、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的三層次觀點
由于對企業競爭力的定義可能含有主觀因素,決定企業競爭力強弱的因素也可以有多種分類方式,各種分類方式中所采用的概念之間并無絕對的分界。但是,像其他科學研究一樣,企業競爭力研究最終還是要構建一個具有簡明邏輯構造的概念體系和理論框架,將復雜的事物排列組合為可以把握的因素,并且對這些因素及其相互間的聯系進行合乎邏輯的解釋。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筆者認為可以把企業競爭力的要素分為三類,或者三個層次:
第一類因素,企業在競爭過程中所發生的或者可以形成的各種“關系”。廣義的“關系”包括有關各方面的“環境”。企業競爭力研究所涉及的關系可以包括:
①經濟社會及政策環境,包括本企業所在地的技術創新環境、金融環境、人文治安環境、產權安全環境、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等。
②企業所在產業的狀況,是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還是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新興產業、成熟產業還是夕陽產業?是高盈利產業、高增長產業還是低盈利、低增長產業?例如,一般認為,中國的紡織、玩具、家用電器等產業中的企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而化工、航空等產業中的企業國際競爭力較弱,主要的理由就是,前者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后者則是中國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第二類因素,是企業在產品市場中所體現出來的競爭優勢。產品市場的競爭優勢是企業現有超額利潤的來源,表現為企業的潛在競爭力。它是企業競爭能力的各要素之間有機結合已形成并表現出來的整體實力,反映了企業實際的創造財富并獲得財富的能力,包括財務類、盈利類、增長類等各項指標。
第三類因素,是企業內部所擁有的或者可以獲得的各種“資源”的能力,是企業的核心能力。企業的資源是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基礎,同時也是企業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是一種潛在的競爭能力。這種潛在的競爭能力是指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演化的結果,它是增強從而最終提高企業創造并獲得財富能力的潛在實力。
企業核心能力研究自從八十年代后期以來,一直受到許多學者和政策機構的重視。其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企業是能力的集合體;核心能力是企業擁有的主要資源或資產,是能為人們共同感受到的社會智力資本,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能力是無形的,基于知識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擴展其用途、表現其價值;能力不僅包括企業的技術訣竅,更包括了企業的組織文化、學習、革新和企業家精神。
因此,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其核心能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研究與開發能力,按照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定義,R&D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三個方面,其中基礎研究既能擴大科學知識領域,又能為新技術的發明創造奠定基礎,因此從長遠發展角度看應重視基礎研究,大公司尤其如此;應用研究是為獲得新知識而進行的有明確目的性的創造性研究,是連接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的橋梁;技術開發則是利用前述的知識和研究,為生產新的材料、產品,建立新的工藝和系統,以及對已有生產和建立的上述工作進行實質性改進等而進行的系統性科技活動。
②企業戰略規劃的能力,包括企業戰略目標、企業文化、戰略性共識、經營戰略與技術戰略整合程度以及長期化行為傾向等。
③組織協調能力及應變能力,涉及企業的組織結構、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能有效地配置資源,并保證企業能對客觀變化的環境做出應對策略,從而能在變化莫測的環境里隨機應變,抓住機遇,發展自己。
④企業制度,包括產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等。企業制度是我國上市公司普遍比較薄弱的環節,但它又極其重要,只有建立了規范的企業制度才能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
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的層次分析圖如圖1所示:
- 上一篇:學校勞動教育計劃
- 下一篇:高中數學學期教學總結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業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