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思維能力強的表現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1: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抽象思維能力強的表現,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重視形象思維,為抽象思維打好基礎。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運用形象。形象思維能促進學生的心理活動更加豐富,有助于他們更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研究表明,富有創造性的學生形象思維一般能達到較高水平。"動車過橋"問題是學生很難理解的一類行程問題,記得在教學時我信手拈來,很自然恰當地運用了教室里現在的物品進行操作演示:把講臺當做橋,一把米尺當成動車,來演示動車過橋,我先讓學生理解"過橋"并進行演示,通過演示明確"車頭上橋到車尾離橋"才叫"動車過橋",接著再弄清動車過橋所行的路程,通過演示學生很容易明白動車過橋所行的路程就是橋長加車身的長度。直觀可以讓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看得見的形象,可以降低學生思維的難度,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知識、建構知識。
其次,還應指導學生養成用直觀化策略解決問題的習慣。如小明和小軍去買同一本書,用小明的錢買這本書缺1.4元,用小軍的錢買這本書缺1.6元,如果把兩人的錢合并在一起買一本書則多2元,這本書單價是多少元?學生如果采用畫圖策略,那么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二、加強綜合練習,強化思維訓練。
強化思維訓練,啟發學生按照邏輯順序去思考問題,有助于迅速提高抽象思維能力。課堂中構建習題框架,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思維訓練法。如將有聯系的內容、易混淆的、有互逆關系的題目放在一起成組的出現,讓學生區別、辨認,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必須著眼于思維的各種品質。良好思維品質是衡量邏輯思維能力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思維品質的實質,就是人的思維能力差異的表現。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立性、敏捷性等。
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建立清晰的數學概念,可訓練學生思維的正確性。如教學"厘米的認識"時,讓學生抽象理解出1厘米的實際長短,當再要求學生在尺上尋找1厘米的刻度所表示的區域,學生的思維十分積極,認為0到1,1到2,5到6等兩個相鄰數字間的長度均表示1厘米。最后,學生還能畫出許多1厘米長的各種方向的線段。教學中,發展求異思維,可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又如解答題目從左往右數小東排在第3個,從右往左數,小東排在第6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經教師啟發,學生說出了很多解法:3+6-1;3-1+6;3+(6-1)等,思維發散了,思維靈活性顯而易見。在日常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深思,訓練思維的深刻性和獨創性。如:比較輕重時,有學生提出"老師重,×××小朋友輕,可是為什么×××小朋友與他人比較時,結果他又變重了呢?"可見比較中的辨證關系已引起學生的注意了。
其次,要尊重各個學生的差異,追求人人發展。小學生由于個體心理成熟的早晚、經驗積累的多少,尤其是家庭、學校影響,他們思維特征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在教學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施以正確而良好的教育,使每一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如為了培養每個學生的語言評判能力可注重以下做法:A.錯位法:即要求學生聽人發言時,假設"如果我來回答,我怎么說?";B.差異法:即思考他人發言與我差異是什么?"我會說的是哪一部分,我沒有想到的他人是如何思考的?""我有什么補充或糾正。";C.成功法:課堂中,把一些容易成功的機會讓給"后進生",能力強的學生予以補充。隨著日子的推移每個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原基礎上會發展的。又如評價標準上,不采取一刀切,而是因人而宜。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多思考幾種解答方式。反之,能力弱的學生學會一種解答也行。久而久之,每個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定成必然。事實也證明,嘗試尊重差異,施以良好培養方法后,成效明顯。
最后,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研究中教師要清楚地明白影響學生邏輯思維發展水平的因素很多,還必須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思維作為一個認識過程,總是與個體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密切聯系并受其制約的。興趣是智力開發的原動力,要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動機,使學生始終帶著愉快而滿足的情緒進行智力活動,有效地促進其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動手實踐,向抽象思維活動發展
篇2
一、學習地理,讓學生充分發揮形象思維
學習地理,最主要的是要求學生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質,培養地理學習的形象思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這種理念要存在于每一個閃念,每一顆火花,這種方法對開發學生的右腦非常有幫助,在學習地理、認識地理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地理教學的特點,要充分利用幻燈照片、模型、聲像資料、乃至實物等表現具體可觀的地理形象,以便加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印象,此外教師用幽默風趣、生動而豐富的語言作為輔助,描繪出所教授的地理內容的地理情境。當然,展示簡潔的線條符號和地理示意圖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以上所說就構成了地理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
二、學習地理,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要達到這一點,必須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心理學家認為:“感性認識是思維的起點,思維就是對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對事物的本質及規律的理性思考。”由于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時空抽象能力還比較薄弱。地理教師必須重視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用直觀的形式來表達所學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在講課中需要用點撥性的語言,要有啟發性,要講究暗示的方法,語言也要豐富流暢。在教學“黃河水系”的時候,借助多媒體,學生們可以看到,黃河中上游流域的面積明顯比黃河下游的面積大,這種現象對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非常有幫助,在這種直觀的視覺中,抽象思維能力強的同學能夠簡略地敘說出其成因,也就是黃河因中游經過了黃土高原,在華北平原積淀了非常多的泥沙,“地上河”因河床抬高而形成,也正因為它已經抬高了,所以不可能接納支流入黃河干道。
三、學習地理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藝術是相通的,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學生們如何做人。所以說,地理教學,也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要培養學生們熱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地理教學涉及祖國的每一個區域,所以地理教學有它的獨特性,它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課堂。在地理教學中,有很多內容涉及愛國主義,比如說,國家領土神圣而不可侵犯、國家領土是國家,國家領土教育深入學生的內心。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內容,讓學生系統、完整地理解領土的概念,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四、地理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
在教學內容中,有一些水產業和野生動物方面的內容,如果硬性灌輸給學生,讓他們死記硬背下來,一定達不到相應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學和生活聯系起來。比如說,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吃過哪些魚產品,哪位同學到過海域地區,都見過哪些魚類,然后再把自己在網上和書上見到的魚類進行分類,哪些是淡水魚,哪些是咸水魚,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再比如,在學習野生動物分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都到哪里旅游過,都見過什么珍稀動物,說起這些的時候,學生們熱情高漲,紛紛發言,他們都把美好的回憶結合到學習中來,使“枯燥”的學習變得有滋有味兒。如此一來,學習過的內容基本上可以過目不忘。
篇3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形成
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沒有學習的經驗,更不懂得合作學習,所以,一起用都需要老師從細節做起。先讓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有個初步了解,然后再逐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
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分組。分組時應考慮異質分組,從思維能力的強弱、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性別等方面均衡搭配。
2、選定小組組長。第一任小組組長要選領悟力強、語言表達力強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在老師的培養下成長較快,可以很快成為老師的小助手,成為小組活動的示范者。以后,組長可以輪換,要給學生均等的表現機會。小組長主要有以下職責:(1)組織并提醒組員認真參與活動。(2)對活動結果進行記錄。(3)適時幫助個別組員。
3、使學生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及交流的方法。告訴學生老師讓幾個人組成小組在一起共同學習,是為了讓大家在一起共同商量、討論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當你不會解答一個問題時,你就可以找其他的同學商量、討論,直到把問題解答出來。這就是合作學習。在活動過程中,可以用一下語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1)“我是這樣想(做)的……”(2)“你是怎樣想(做)的?”(3)“我覺得xxx的方法更好些?!庇眠@樣的語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了解別人的想法,達到交流的目的。
4、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學生應注意:(1)要聽清活動要求,按要求進行活動。(2)活動中要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積極配合小組其他同學。(3)交流時要大膽發言,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4)活動中不要高聲喧嘩,隨意亂跑,要遵守秩序。教師應注意:(1)活動前必須使學生明白活動的要求及目的,示范表演是最好的辦法。(2)在活動過程中,老師要有目的的參與學生的活動,這樣既可以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又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活動狀況,發現好的現象及時表揚,發現不足及時彌補。這樣,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以上幾點,要在每節教學中滴滴滲透,切不可急于求成。
二、 小組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
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不能太高,要著重培養習慣。
1、利用直觀學具,引發合作愿望。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但其好奇心、好勝心很強,利用這一點,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直觀學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再進一步引發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愿望。例如,在教學“比長短”中,我除了發給學生一些用具,還讓學生各自提前準備些可以比長短的東西,然后問:“你覺得誰拿的東西長?”這時,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業相互比一比,在比過程中,逐漸發現比長短的方法。充分感受到與他人一起學習的快樂,合作學習成為心中的渴望。充分利用各種直觀用具,使學生渴望學習,渴望合作。
2、創設合作時機,培養合作習慣。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提供給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時機,讓學生暢所欲言,各展所長,協作互補。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例如,在教學“6、7的組成”時,我讓學生通過擺小棒來發現數的不同組成。先是學生獨立操作,結果,有的學生只發現一兩組組成,有的不停重復,大部分學生不能完全發現。這時,我便說:“現在,請小組合作學習,把自己的發現說給其他同學,再聽聽別人的發現和你的有什么不同?組長把組員的發現記錄下來,看哪一組發現得多,而且不重復。”這時,學生積極交流,熱烈討論。最終,每個小組都完整的找出了6、7的組成。而且在討論中有的學生直接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如6可以分成4和2想到6可以分成2和4,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動中,學生體會到與人合作的好處,內心就會產生合作的動力。給學生充分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學習的快捷與獲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樂于合作。
三、幾點體會
篇4
一、 設計素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設計素描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對形體的解構與重構,掌握形體的空間組合構造規律性,從中尋找設計構想,激發設計創意靈感。設計素描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它的重點是培養設計思維能力,而不是塑造形體,它通過解決不同形體之間的構造關系,來提高學生解決駕馭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學中應強調學生抽象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使學生通過了解自然造型規律,進而從具象中去尋找抽象變化規律。而現有的設計素描教學過多沿襲傳統教學的方法,教學中過分強調造型,弱化設計意識的培養,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力、表現力和感知力的培養,背離了設計素描的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必然適應不了社會的需求,難于與時俱進。
二、“啟發――探究”設計素描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及內涵
1 、理論依據
“啟發――探究”設計素描教學模式是在現代學習理論和現代課程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認識是一個過程,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啟發學生發現的過程,學生利用教材及教師提供的資料主動思考,對思考的信息進行必要的提取,刪除不必要的信息,然后對信息進行加工重組,進而發現問題的結論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人本主義課程理論認為:我們在進行課程教學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的人格獲得全面的發展,在發展學生智力的同時,要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如態度、價值觀、創新能力等的發展。教學重點不只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我們進行的教育改革所提倡的教學理念就是要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為主的教學模式。
2、 內涵
“啟發――探究”設計素描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給出的命題為中心,學生通過思維創意、實踐創作、分組討論、表達交流、評價指導等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主動的獲取解決命題的方法,通過觀察、理解命題,培養表現力和審美品格,從具象的思維中抽象出物象造型規律,從而培養學生思維創造的能力。
三、“啟發――探究”教學模式的優點
1、 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實踐探究密不可分,創造要在反復嘗試,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反思中產生,而“啟發――探究”教學模式為學生不斷嘗試、發現和解決問題提供了空間,為學生提供了動腦學習、主動學習的機會;尤其是教師通過給出命題,使學生感知、想象,為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創造力提供了空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提出完成命題的思路,探索完成命題的不同方式。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己的嘗試和驗證最后歸納出不同方式完成命題的不同表現方法。整個過程都是師生之間不斷嘗試、探索的過程,特別是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的參與并實踐驗證出的方法能極大的激發學生對設計素描的喜愛。并使他們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為后繼專業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會合作
設計素描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創意造型,而且要讓學生學會團結協作,這是新時代的要求,教學中,教師給與了學生充分相互合作交往的時間,使學生在同一個平臺上發現各自的長處和存在的不足,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互糾互免,取長補短。在討論合作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尊重、理解、寬容,學會與他人交流,學會適應群體和團隊活動,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良好心理品質。在教學中,教師扮演的是幫助者、啟發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學生是主角,是嘗試和實踐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3、 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加強了師生互動
運用“啟發――探究”教學模式使設計素描教學在寬松、民主、和諧的師生互動中進行,在分組討論,教師點撥、評價的各個環節中都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主體的指導思想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氣息彌漫整個課堂,不僅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會了知識,而且使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使學生學會了主動學習和動腦學習。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民主,強化了學生的地位。
4、 運用“啟發――探究”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篇5
一.身反應法的概述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是美國加州圣約瑟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士.阿歇爾(james asher)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這種方法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系在一起,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外語。全身反應法主要是根據大腦兩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腦主要是形象思維,左腦主要是邏輯思維,強調要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思維的發展。asher分析研究母語實現的過程,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系在一起,通過左右腦的共同協調訓練建立語言思維,達到掌握外語的目的。具體實現方式是:通過語言學習者聽到一個外語指令,用身體動作對它做出對應的反應,從而使聽者逐漸自然建立語言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聽到“stand up”就從坐位上站起來,聽到“touch your 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應用更多的手勢和簡單實物教具,tpr完全可以展示動詞的不同時態以及復雜的句子形式。
二.全身反應法的特點
1)它能夠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參加活動,讓他們在身臨其境的實驗體驗中學習英語。教學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用英語交流,不在于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心理,讓學生在一個不用害怕挫敗的環境中學習。
2)它能夠提供一個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在循環反復的練習中學會英語。
3)協調學生的左、右腦,有助于學生的左腦發展以及語言學習的成效。學生通過聽覺來吸收信息,是由左腦來完成的,而將這些信息用肢體動作表達出來是通過右腦來完成的。
4)全身反應法這一教學方法,驗證了“快樂”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人們喜歡活動給他們提供生理的、認知使用。的、心理的快樂。
主要缺點:比較抽象的單詞和句子很難用tpr來表述,教師在向學生解釋一些抽象的事物的時候會比較困難。
三.全身反應法的運用
1、單詞教學
把一個個動物、植物的名稱,通過讓學生模仿其動作“動起來”。例如,教a bird這個單詞,首先看圖片教學生說a bird。然后,老師說:This is a bird.You are a bird,Fanny.于是Fanny模仿小鳥飛的動邊做邊說I am a bird.然后全班操練小鳥飛翔的動作。接著我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扮演各種動物進行表演比賽,學生戴著各種動物的頭飾如monkey,bird,cow,cat,pig,frog等,學生一邊說一邊做動作,所做動作與動物動作一致的學生獲得一面小紅旗,這樣,整個課堂象動物園一樣熱鬧。
2、句子教學
教學句子,尤其是教學祈使句,教師可發命令,讓學生按命令“行動”,然后學生彼此按老師的指令互相命令。例如:Sit up straight.(坐直),Come here,(請過來)。Point to the ship.(指著輪船),學生聽到這些口令時會立刻做出身體坐直,走近老師,手指輪船等動作。通過幾個學生成功地演示演示,其他學生紛紛舉手,都想表現一下自己的能力。緊張的學習之后,我再讓學生放松一下做一個游戲,通過傳遞動作信息猜英語義如,Climb the tree.Go to the door.Wash your face.Dry your hand.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學生不僅能快速牢記這些表示動作的祈使句,而且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學質量大大提高。
篇6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思維 培養
一、小學教學中數學的意義
人們通常認為數學只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是一門理科性質的學科,僅重視了表面的數字運算,卻忽略了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間的邏輯聯系。在數學學習中,我們不難發現,要對數學學習內容理解、掌握,必須要有很好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這些能力,可以為培養其他學科所需的科學素質及邏輯思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所有的學科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的。以下是我對學習數學重要性的幾點看法。
1.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指對事物觀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邏輯方法,正確表達自己意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在數學學習中體現出來,也是學習其他學科所必備的。
2.開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興趣、情感等與智力無關的心理因素。興趣體現在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求知欲,從而產生較高的學習動機。這在其他學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備良好的動機,加上濃厚的興趣,才可能對一門學科有興趣,這就成為學好學科知識的首要條件。
3.培養科學文化素質。無論學習什么學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來斷定結果。沒有事實為依據的知識,只能誤導學生。因此要用科學的觀點來學習新的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學生的數學能力受到先天素質、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響。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依據自己的理解及老師的講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識,他們不僅能很快地解決問題,而且會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解,能憑借原有的知識去掌握新的知識。有的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記住知識,沒有自己的理解,學習起來也就相對費勁,他們的思維無條理,混亂,面對沒見過的題目,無從下手。對于這種情況,在教學中只有注重培養數學思維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此,認識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數學思維能力與知識、技能緊密結合。教學過程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還是全面培養學生各種素質的過程。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運用各種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中不注意培養數學思維,就無法較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有可能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
2.判斷能力體現了數學思維能力。學習的根本任務是讓學生學會對身邊的事情進行真假判斷,對教材上的內容、老師的講解質疑。學生要用自己的數學思維提出自己的觀點,發表有個性的見解。
3.數學思維能力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偨Y能力即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概括自己觀點的能力,它要求學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另外,總結能力是綜合素質的表現,所以數學思維能力也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幾點建議
小學數學課程新標準的基本要求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包括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強的歸納推理能力,善于發現、觀察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貫穿在教學各環節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1.從具體到抽象認識來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時,應重視概念定理的學習,由于此方面的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不易理解,學習起來也較吃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具體實物著手,再逐步脫離具體實物,轉入抽象定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運用相關定理。
2.在教學關鍵點上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新知識或復習時,都應結合具體的內容來教學。對每節的知識點,教師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間接引導學生對每節的知識進行回憶、分析、理解、推論,以做出正確的回答。最后,還要對每章的內容做總結。這種落實到教學關鍵點上的特殊的思維培養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數學思維。理論來源于生活實際,教師應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講些生活與數學聯系緊密的例子,讓數學理論知識從課本走進生活,使得理論知識更具體生動。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增強,從而實現教學的根本目標。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在于學習方法,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在學習數學時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的體現。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韋志初.發揮例題習題功效培養數學思維品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25).
篇7
關鍵詞:高職學校;物理教學;多媒體;利弊
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當前已經完成了組合,共同融入了現代教育體系之中,在物理學科的教學中應用尤為有效。多媒體具有著很大的信息量和很好的交互性,并且由于其強大的處理能力而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通過教學實踐,已經給教學質量和效率帶來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當前多媒體教學仍然有待于完善,所以應該對其弊端進行認識,本文針對多媒體教學中的優勢和弊端進行分析。
1高職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優勢
1.1創新教學方式、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藝術感染力
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呈現的基本上是黑白的世界,單調、枯燥,精彩的課堂內容只能靠教師口頭講解,掛圖或模型展示,憑學生自己去想象。而高職學生的知識基礎本來就不很扎實,想象能力受到局限,抽象思維能力也相對較差,所以,對象物理學這樣的既抽象又充滿邏輯推理的自然科學,不少學生望而生畏?,F代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信息傳輸手段為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應用于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習記憶;可以化抽象為具體,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1.2逼真模擬物理現象,靈活再現物理過程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時間、空間、技術條件等客觀條件以及儀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實驗無法演示,或雖能演示但效果不夠理想,如果利用計算機模擬輔助物理實驗,將起到直觀形象、重復再現、大小、遠近、時空、動靜、快慢都可調節等作用。比如象α粒子散射實驗,原子核的裂變過程,多數高職院校受條件制約不能開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上述過程制成三維動畫,通過計算機可以逼真地顯示出來,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實驗過程;有些無法實際觀察到的物理過程也可以用計算機模擬,比如汽油機的循環工作過程;有些演示實驗中,物理現象(過程)轉瞬即逝,不易觀察,學生還未看清時,過程可能已結束,給學生理解實驗本質帶來困難,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人為地放緩過程的節奏,甚至為了突破難點可以把一個過程分為幾個過程放映。
1.3對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較好的針對性
對中學生做過的調查表明,在利用多媒體的教學中,對智力水平較高,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因其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抽象思維活躍,以形象直觀為主要特征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未能使其學習成績得到明顯的提高;相反,成績提高較快的卻是中差等學生,他們由于知識基礎相對較差,思維能力受影響,對知識的理解片面、零亂、模糊,而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色、聲、圖、文集成功能,直觀、動感、技巧的傳輸方式,全方位立體地刺激其感官,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其思維活躍,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顯著增強,不僅提高了對知識掌握的程度,而且其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得以很好地發展。高職學生在中學階段一般處于中等或中等偏差這樣一個位置,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集成性優勢很好地適應了他們的智力特點和認知規律,彌補了他們在知識基礎、思維能力方面的不足,有極強的針對性。教學實踐也證明,多媒體技術的恰當運用對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
2多媒體教學的弊端
2.1對于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所削弱
在過去的課堂教學方式中,教師都掌握著課堂的主導權,如果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就會導致教學過程的步驟被固定化,即教學活動僅僅可以按照唯一的固定模式來進行。這就會導致教師教學控制能力的降低,如果課堂出現紀律方面的問題,教師無法有效進行有效調整。很多教師也存在著矯枉過正的心態,過度依賴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完全忽視了適度原則,這樣就會造成教師的課堂主體地位的喪失。很多教師雖然已經認識到了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但是自己并沒有掌握制作方式,僅僅從網絡上下載課件然后進行拼湊。這些現狀的存在會導致教師無法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對教學風格多樣性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上述的幾個問題會導致多媒體技術不但無法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反而還會弄巧成拙。
2.2模擬實驗結果真實性問題
物理這個學科非常重視實驗的作用,需要經過實驗來讓學生來充分了解理論,所以實驗在物理教學中作用非常大。使用多媒體手段來對實驗進行模擬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優勢,但是和真實實驗相比,其弊端和劣勢還是不少的。如果利用課件來模擬實驗的過程,即便有很周密的方案設計、很逼真的過程模擬,但其真實性仍然會受到懷疑,這是模擬實驗最大的缺點,如果不能讓學生信服,則會直接違背整個實驗的初衷。很多實驗本來是讓學生親自參與、師生共同來演示,但是如果缺失了這個環節,則會讓學生失去親自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無法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很多模擬實驗進程很快,學生沒有思考的機會,直接進行了下一個步驟,所以實驗演示往往會流于形式。所以過度使用多媒體課件來對實驗進行模擬,對于教學效果來說,是弊大于利的,并且也不利于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這也導致了物理學科教學的偏差。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不能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替代,如果實驗可以實際進行,就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嘗試,在兩種教學方式中采取長處然后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得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3讓學生形成思維惰性,不利于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多媒體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而清晰地獲得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在存在著信息過于直觀和形象的情況,如果過度依賴多媒體的功能,就會導致學生的潛能被壓制而無法發揮,學生就會形成思維上的懶惰性,學生一旦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就會導致其思維的發散性受到很大的影響。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具體的程序來進行控制,所以整個模式是非常固化的,對于物理學科的內容往往描述得過于形象,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思考,就進行機械地學習,被動地接受知識和理論。對于高職學校的物理學科來說,理論推導方面的題目比重是很大的,這需要學生擁有優秀的抽象思維能力,所以如果在學習中,僅僅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完成推理分析,就會讓學生自動放棄思考,所以在課堂中一旦形成這種氛圍,是非常危險的,這種思維惰性的形成非常不利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
2.4師生情感交流淡化
過去的物理課堂中,教師在講臺上講授課程、做演示實驗,而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并且觀察思考,所以教師和學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統一對象上,客觀上,這也給師生情感交流提供了一個真實有效的平臺。教師在課堂中還能通過聲音和肢體動作來對自己的教學提供有力支持,和學生進行豐富的交流,學生一方面可以學習知識,另一方面還和教師進行了有效的互動,受到教師潛移默化的鼓勵和影響,這種情況下接受的知識,是很難忘記的,基礎很扎實,而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來了解學生的接受程度,這樣就有了及時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的依據了。多媒體教學方式雖然圖文并茂,還有影、音來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但是卻直接切斷了師生交流的渠道,導致教師無法采用自己的手段來渲染課堂的教學氛圍。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投入的感情也減少,情感交流被淡化和削弱,這也會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效率。
3結論
多媒體技術對于高職學校物理學科的教學利大于弊,所以其重點應該是恰當而合理地進行使用。現在多媒體技術仍然沒有被完全開發,有著很廣闊的提升空間,這就需要一線教師進行大膽創新,并且注意經驗的總結,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就可以揚長避短,最大程度上發揮這種教學方式特有的優點,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麗娟.高職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利弊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40):26.
[2]周香.淺談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技術物理教學,2006(4):79-80.
[3]宋琦.淺論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與設計[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4):110.
[4]劉長軍.創設良好教學環境,推進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以《多媒體技術應用教程》的教學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09(19):21.
篇8
生理學是醫學和生物科學的主干課程,它在醫學科學及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在生理學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放在首位,這既是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需要,也是生理學課程對教學的重點要求。
1 創新性思維的含義
創新性思維是重新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途徑、方式、方法、方案、程序,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一種思維方式,它是包括抽象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非邏輯思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等多種思維形式優化組合的結晶。
2 創新性思維的特征[2]
2.1 獨特性(或獨創性、首創性、新穎性):是創新性思維最重要的特征,表明其思維內容與眾不同,獨一無二;是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思維特色;是衡量一個人創造性活力的重要因素;反映思維的深度,以及對事物本質特征駕馭的力度;表現為認識問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獨特性、開創性。
2.2 求異性(或稱求新性):創新性思維用已有知識、經驗的重新組合作為基礎,以獲得新思維成果為目的,因而是一種求異、求新性思維;創新性思維往往是一個破舊立新、推陳出新的過程,新者異也,新是沖破傳統思維模式,超越習慣性思維的產物,因此求異(新)性的先決條件必然是:敢于懷疑(一切),善于懷疑(一切)。
2.3 靈活性(或稱變通性):創新性思維最忌諱“以不變應萬變”的教條思考模式,而強調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認識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
2.4 敏捷性:基于創新性思維是以創新為根本宗旨,因此進行創新性思維必須思維敏捷,行動迅速,捷足先登,發現別人覺察不到的問題,提出別人想不到的構思,拿出別人做不到的成果。
2.5 偶然性(或稱突變性、隨機性):由于創新性思維通常都要經過“準備階段醞釀階段頓悟階段驗證階段”這樣一個過程,因而具有偶然性,偶然的背后隱含著必然,突發的基礎是積累;“長期苦探索,偶然喜得之”是創新性思維的必由之路。
2.6 跳躍性:創新性思維過程中最精彩的一段是一些偶然因素誘發的靈感或頓悟,一種導致成功的判斷和結論隨之產生,其起點(B)與終點(E)不一定在一條光滑連接的“曲線”上,或者說B與E之間并沒有明顯的邏輯必然性,因而這種思維具有跳躍性。
2.7 綜合性:知識是創新性思維的必備基礎,見多識廣的人才有可能站得高,看得遠,綜合各種知識能力強的人才有可能產生新的聯想,提出獨特的見解。創新是靈活運用各種知識,綜合多種思維方法的一門高超藝術。
2.8 聯動性:創新性思維是一種聯動思維,它善于由此及彼,由里到外,由一類事物聯系到另一類事物,從一種思路延伸到多種思路,由正向到逆向,從縱向到橫向,引起連鎖反應,這意味著創新性思維具有靈活性、多變性、流暢性,可產生奇特的、五彩繽紛的效果。
3 在生理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3.1 生理學論述的是機體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其許多概念和生理過程都有較高的抽象和理論概括性,且難講解,難理解,難記憶。若借助感性材料和豐富的想象力把事物聯系起來,加以組合整理或重新排列進行“形象思維”,不僅有利于理解、消化、吸收理論知識,而且為以后開展創新性研究奠定基礎。因此,在生理教學中應重視形象思維教學手段的運用,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簡單化,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加深記憶,豐富課堂講授趣味性,也可避免“千言萬語說不清,學生越聽越糊涂”現象的發生。
3.2 充分運用實驗現象的具體材料及教學圖像、模型、聲像教材等直觀教具:從一定意義上講,生理學的概念和理論知識來源于實驗觀察和研究的過程,是認識的過程,故在課堂教學時,可在邏輯推理的同時,將前輩的實驗作為形象材料告訴學生,讓學生對實驗設計、實驗現象進行思考,達到形象思維訓練的效果。
3.3 充分發揮想象力或利用日常生活中具體形象知識指導生理學學習:想象是以豐富的記憶儲備為基礎的,以改造舊表象,塑造新形象為特征。沒有豐富的記憶表象,就難以形成根據語言、圖形產生新的形象,因而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貧乏的,空洞的,這也是知識死記硬背的根源。在生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再造想象來解釋某一抽象的生理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如講述前負荷對肌肉收縮力的影響時,可將肌纖維形象比喻為“彈簧”,用“彈簧”的物理特性解釋異長自異調節(Starling機制),這種講解學生易理解和接受。
3.4 合理提出問題讓學生不斷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源于“疑”,而思維又要以大量的感性材料為基礎。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生理學實驗的功能,實驗教學中適當設疑,使實驗內容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問題化,然后在實驗積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析疑、解疑,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啟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以培養思維能力。
4 在生理學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
研究性學習與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關系: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它是一種從學習者個體發展的需要和認識規律出發的學習方式;其實質是學習者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學習運用,通過這樣一種基本形式和手段,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創新思維是思維活動的特殊形式,是思維的高級過程,它是在個人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發現新事物,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思維過程;它要求打破慣常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將過去的經驗重新加以綜合,給問題以新的解決。研究性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顯著的優勢,因為通過研究性學習可以避免過分注重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下的結論,學生當成真理的現象。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評價、質疑問題,打破了對科學知識的絕對化觀念,打破了對科學知識的迷信,從而形成探索的、發展變革的觀念,而且討論中師生間、生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有利于學生克服心理和語言障礙,避免了學生聽催眠曲現象,使學生心理處于放松狀態,易于激發每個人思維活動的潛能。
生理學是基礎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3],發掘學生的潛能并啟迪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探討問題、發揮想象、動手實踐,在實驗中學會觀察分析、總結提煉,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廖 于. 創建生理學精品課程,提升醫學基礎教學質量[J].現代醫藥衛生,2006,22(19):3068.
[2] 許光明. 創新思維[M].廣東: 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54.
篇9
關鍵詞:高職院校;高數;思考
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特色,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復合人才,以滿足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高等數學作為一門技術學科,是高等職業教育各專業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理論課。它為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從事工程技術應用以及進一步獲得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奠定了必要的數學基礎。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所面臨的現狀是起步較晚、學生能力參差不齊,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作者根據自己多年從事高職高等數學教學的經驗,對高職高等數學教學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編寫適合高職學生的教材
傳統的高等數學教學重視理論的推導和證明,這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的確有好處,但對以應用為目的的高職數學教學來說是不需要的。因此,要編寫適用于高職學生的高數教材。①淡化理論,降低教材難度。例如淡化嚴格的數學論證,強化幾何說明,重視直觀、形象的理解,把學生從煩瑣的數學推導和一般性的數學技巧中解脫出來。②課程內容和知識點的選取緊密圍繞應用這一宗旨,講清必要的理論、原理。③緊密聯系實際,以應用為本。例如概念和定義的引入可以采取從特殊到一般,再回到特殊的方法。
二、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教學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構成比較復雜, 有些是來自職業高中,有些是來自普通高中。學生知識水平差距比較大,特別是數學素養不盡如人意。如果按照傳統集中教學的模式教學,數學能力強的學生覺得老師講得太簡單,沒有太多收獲;能力差一點的學生又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安排,逐漸地對數學產生厭惡情緒,甚至放棄學習。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充分體現出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因材施教與素質教育的理念,深受教育界的好評。分層次教學的原則就是根據因材施教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與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要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和考試成績,將學生分為上中下三個學習層次,當然這種分層只能教師自己做到心中有數,不能讓學生有被分等級的感覺,不然這就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了。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分而待之,確定適合他們各自的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對于那些數學基礎好的學生,重點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基礎偏差的學生,引導他們從理解基本概念和定理方面入手。
三、促進教學方法多樣化
高職高專的學生普遍反映高等數學理論太抽象,和其他課程聯系少,感覺學習了沒什么用。這主要是他們立足于理論,沒有感受到高數應用的一面。
①以模塊化教學為核心,服務專業個性需求。針對不同專業的知識能力要求,以及不同層次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構筑高等數學模塊結構。搭建通用教學模塊、專業模塊和選修模塊。針對抽象能力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入、案例教學等多種方法,側重對問題的分析,將數學建模思想與數學軟件應用兩大特點有機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在課程中增加試驗和實踐環節,結合相關數學軟件,通過參與“演示與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高數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與原理,兼顧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的同時,把學生從復雜恒等變形和繁雜的運算過程中解脫出來。教師可以組織研討會、報告會,讓學生上臺講解一些問題,盡量給學生想、說、練的機會。②要將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應用到高數課程的教學中。利用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創建多媒體網絡化教學的新模式,借助“blackboard”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學習資源,也可以建立網上答疑互助論壇。這種開放式的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和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突破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能力。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和創新意識
創造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它以發掘人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高等數學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在高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認識學生以及他們心理發展的規律,把開發智力、發展智力和培養創新能力有機結合引入到高數教學的全過程。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與高等數學密切相關,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聯系自己身邊的生活小事做起,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的生活化使高等數學的學習更加貼近現實,要讓學生體會到其實高等數學并不是多么深奧的理論,它就是用數學的語言描述我們身邊的生活。要探索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多開展一些高等數學課外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發現和數學創造的過程,體會到數學知識發現的樂趣,鼓勵學生創新。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這也是高等職業教育強調的第一屬性。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為適應以“就業為導向”的實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高職高數教育教學改革必須不斷深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該充分考慮到高數的學科特點,不是主導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與創新能力,使其在應用高等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長,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顧桂斌,嚴東來.觀念更新: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支點[J].高職數學,2002(3).
篇10
一、營造校園英語氛圍
兒童學習語言是在豐富的語言信息環境中將語法規則內化并熟練運用的過程。根據這一特點,在校園內營造英語交際環境,如設立英語角,為學生開辟英語交流的場所;在教室墻壁上開辟英語專欄,展示學習收獲;儲備一些內容簡單、趣味性強的英語圖畫書,讓學生有可讀的英語讀物;將日常用品貼上英語標簽;校園內設置英漢雙語牌,如“禁止吸煙——No smoking”等,讓學生學習的單詞不斷復現,在無意識中掌握這些單詞。與此同時,在交往中,教師以身作則,用英語致問候語,使學生受其感染而大膽展現“脫口秀”、“Good morning、Miss/Mr”……
二、培養學生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1、培養信心。
在學習伊始,許多孩子雖然對英語很感興趣,確認為英語是由一些奇怪的音符組成的,說出來會惹人發笑,只要自己知道就好,何必說出來呢?而且說出來還要擔心自己說得是否夠好,是否會得到其他人的認同。因此,教師要設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其認為自己是可以大聲說出來的因為他能行。在教學中,教師在教語言的同時,還應告知學生英語國家風俗習慣,文化觀念,盡量避免由于母語文化的干擾而形成中式英語。老師應多給學生肯定和鼓勵,少一些批評和指責,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日常生活中,學生已在無意中接觸了一些比較簡單的英語日常用語,諸如“Hi”,“Hello”,“Good morning”等。要以此為開端,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就能很快得到學生的認同和反饋。抓緊這一有利時機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其樹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就能逐漸消除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的心理障礙,能自信的大聲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2、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此有興趣,才可能有所發展和提高。其一可以通過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積極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促進情感的交流。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蔽覀儜诤椭C的師生關系中利用學生的向師性,借以達到口語教學的最佳氛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愿意說。其二,組織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激發他們進行口語交際的渴望感,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唱唱、跳跳、玩玩中,潛意識地運用所學知識與教師或同學進行口語交流,訓練出語感,為以后日常生活中的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向課堂教學要實效
1、課前營造氛圍。
“課前”指上課前幾分鐘和教學過程中的導入部分,這個環節很重要。“課前”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渴求知識的欲望。教師努力創設一種英語學習的語境,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自由發揮,使之有身臨其境之感。如:上課之前開設“英語角”,學生可以用學過的英語自由對話,很快就能進入角色。“ Hi!How are you?what'syour name? ”等等一些日常用語能無所顧慮的脫口而出,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課前”的“熱身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而且為課堂教學創設了良好的語言氛圍。
2、課上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
(1)運用直觀教具激趣。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直觀演示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的表現出來。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而形象思維能力強,因此,運用直觀教具會使學生感到學習輕松自如、興趣盎然。如:在“What coloris it?”一課中出現了紅、黃等七種顏色。在讓學生用英文掌握之前,我精心制作了“七色花”教具來吸引學生。首先讓學生用漢語識別顏色,然后我把“七色花”花瓣逐一貼在黑板上,同時用英語說出每片花瓣的顏色,接著我用鼓勵的話語說:“每片花瓣的顏色都可以用英文說出,我看誰掌握的最快,這朵美麗的花老師就獎給誰?!蓖ㄟ^教具演示,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對學習七種顏色的興趣。
(2)運用多種游戲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