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思維如何提高范文
時間:2023-11-14 17:41: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抽象思維如何提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運用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驗中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物理理論知識的由來,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理論知識。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對實驗沒有足夠的重視,認為實驗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只有讓學生記憶并理解了理論知識,才能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教師忽略了物理學科的抽象性和實驗對于物理學習的作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運用實驗教學使物理理論內容變得更直觀、更容易理解,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理論知識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如,“機械能守恒定律”這節內容,教師可以運用實驗教學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機械能是如何守恒的,按步驟把紙帶固定在重物上,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接通電源,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落下,紙帶上打下一系列小點;更換紙帶,以同樣的方法再打幾條以備選用;挑選字跡清晰的紙帶測量高度和速度,看各點對應重力勢能的減少是否等于動能的增加。學生通過實驗更深刻地理解了機械能守恒
定律。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物理是一門豐富多彩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學生可以學到五花八門的知識,在物理學習中也可以學到比其他學科更多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運用講解和板書的形式給學生傳授和展示教學內容,但是這兩種方式都比較枯燥,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而且也不能刺激學生的思維,教師忽略了物理學科的抽象性和教學形式對于物理學習的作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全面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觀看多媒體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如,“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這節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生活中都有哪些圓周運動,火車轉彎是圓周運動、摩天輪的運動是圓周運動、汽車過橋是圓周運動,而且火車轉彎問題是這節內容中的一個重點問題,教師還可以把火車的脫軌、翻車事故也展示在多媒體中,讓學生分析原因。學生會根據所學的知識,對火車進行受力分析,火車車輪受到重力、支持力、外軌對輪緣的彈力三個力的作用,外軌對輪緣的彈力提供向心力,火車脫軌就是由于大風、暴雨、海嘯等外界原因使火車受力不均衡,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學生對圓周運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運用生活教學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篇2
應該看到,這兩個過程是緊密聯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學生思維的發展,它必須以學生對知識的領會和掌握技能為中間環節。而智力、思維的發展又是在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才能完成的。沒有這個“中介”,智力、思維是無法得到發展的。但是教師教學的著重點應是通過運用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同時給予他們方法,引導他們有的放矢地進行適當的練習,促進他們的思維或智力盡快地提高和發展,不斷地發生“質”的變化。這也就是學生思維結構的“質變”過程或稱“內化”過程。
具體到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智力,特別是思維能力這個問題上,我國一些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與實踐,提出了“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思維能力的突破點,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好途徑”的觀點,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是因為智力是存在層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維的個性差異確定的,這種差異體現為個體思維品質,包括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五方面。它也是思維能力的表現形式。因而由此可確定思維能力的差異;思維品質的客觀指標是容易確定的,使定量研究成為可能;研究思維品質的發展與培養,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病,并對之實施改革;思維品質的發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標志。其中思維的深刻性,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以及思維活動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是一切思維品質的基礎。
一、關于教材前述
由于“結構的重要性”,必須要求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教材。目前,在物理教學大綱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對現行物理教材進行一番加工改造,突出結構,強調對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此:
1.建立高中物理的整體的知識和邏輯的結構和系統;同時建立各部分(力學、熱學和分子物理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等)的子結構和子系統;以及各章、節的結構。并與學生的認知過程相適應。
2.實驗應包含在上述系統中,構成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同時應強調通過實驗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改變傳統的認為觀察和實驗是不依賴于理論的觀點,改變那種認為實驗方法的本質是完全離開理性的體系,單純起著事實的裁判作用的觀點。大家都知道,隨著實驗研究對象遠離人們直觀經驗的領域,特別是現代物理學實驗的發展,使人們愈來愈認識到實驗與觀察依賴于理論,實驗所獲得的認識實際上受制于儀器和實驗設計中所包含的假設,是不可能擺脫理性思維的指導的。
3.例題和習題的配制應包含在上述系統中,構成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是概念的形成和問題的解決。概念不僅是學科結構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框架”的“交結點”,而且是思維的“細胞”。而問題的解決,即應用,正是結構中各部分之間聯系的建立以及結構的發展所必需經過的階段。這也就是思維的過程。統計表明,僅就中學生而言,掌握歸納推理的水平略優于掌握演繹推理的水平。實踐中,我們也常常發現就多數學生而言,從自然現象和實驗歸納出概念和規律,學生掌握較好,而運用概念和規律去解決問題則困難較大。這是由于演繹推理較之歸納推理可以通過更多種形式來表現,掌握起來也復雜些,因此,就需要有意識的多加指導和訓練。按照提高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編寫例題和習題,并加以適合的配量。
4.關于物理學史的教育,也應從有利于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加以組織。大家知道,從物理學發展史來看,“結構”是隨著物理思想和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化而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適當地、完整地圍繞某一部分物理知識(如力學)介紹這種發展,較之分散地介紹某一部分歷史事實,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關于教法
1.從有利于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出發,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方向性,應該讓學生知道學習過程、思維過程、思維的形式和方法,以調動其自覺、主動性。只有自覺地遵循思維規律來進行思維,才能使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合理、論證得法,具有抽象邏輯性,培養出深刻性的思維品質。這是一切思維品質的基礎。
2.按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的實質就是前述認知結構的“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學習的類型主要是“意義學習”,即在良好的教學條件下,學生理解符號所代表的知識,并能融會貫通,發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其實質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生的認知結構建立了非人為的實質性聯系。這是最有價值的學習。學習進行的方式主要是“接受學習”,即要學習的全部內容都是以定論的形式呈獻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加以“內化”(即與原有知識有機結合),大量的知識和材料都要靠此獲得。
從這一點來看,班級授課,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形式沒有改變。具體的課堂組織形式可以各人不同。但從著重思維能力的培養上看,似應更重視每學期一部分“結構”建立開始的緒言課,結束時的復習課。以及對實驗課和習題課有關思維方法和物理方法的指導。以與教材處理的原則一致。
3.因材施教,開展課外活動,培養一些優秀學生。便他們不受思維定式的約束。大力培養他們的直覺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直覺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強調直覺思維是愛因斯坦科學觀的一個重要特征。他說:“物理學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體系就能用單純的演繹法建立起來。要得到這些定律,并沒有邏輯的道路:只有通過那以對經驗共鳴的理解為依據的直覺,才能得到這些定律。”探索就得用直覺思維:整體的、跳躍的、猜測的,以知識結構為根據的直接而迅速的認識。
三、關于教學過程的控制和評價是仍需研究的,在此只提出一點線索
1.思維的智力品質研究是有客觀指標的。我國一些心理學家,所進行的小學數學教改試驗,即運用這一套指標。詳情請見《思維發展心理學》朱智賢、林崇德著。
2.教學過程離不開信息的傳遞,因此也是可以量化的。現代系統科學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產生式”理論,從信息加工的角度,把人的短時記憶的最小單位定為“組塊”,多大是一個組塊,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個數字、字、詞、符號、成語、短語等都可以是一個組塊。普通教科書一章所傳授的知識約有十幾個產生式。掌握一間課程等于掌握幾百個產生式。而獲得物理學科那樣的專業能力,就得掌握幾千或幾萬個產生式。從時間上講,一天學習5小時,1小時可以學習4―20組塊,1個產生式。這就是相當于一課時的信息量。依此類推。
篇3
關鍵詞 高中物理 抽象思維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高中的物理具有其獨特的特點,是一門需要學生抽象思維發揮重要作用的學科,因此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抽象思維是思維中最重要的一種,它的作用原理就是超越感官的直接感知,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歸納出事物最一般的、本質的特征從而形成事物的概念,屬于對于事物認識的理性階段。因此,高中教師應該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
1高中物理的特點
1.1配套的教材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我國的物理教材也在不斷地更新,不斷地完善,變得更加具體、更加全面,同時對于鍛煉思維能力的知識的邏輯也更加合理,不斷向著全面的新教材的道路前進。
1.2重視實驗操作
物理作為理科中邏輯性最強的學科,與其他的理科課程一樣,離不開實驗實踐,追溯物理的起源,也是眾位科學家從實驗中得到的,所以實驗操作對于物理課程的學習也是不容忽視的。同時,通過實驗操作也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物理原理得到具體平面化,更容易理解,從而促進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此外,大多數的學生還是對實驗存在較高的熱情和好奇心,所以通過實驗操作,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2培養抽象思維的重要性
2.1時代的要求
隨著當今時代的發展,數字化、信息化已經成為主流,要想更好的融入社會,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而要學習不斷更新變換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思S能力,所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是時展的必然要求。
2.2考試制度的要求
我國的高考制度決定了物理對于理科生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未來發展之路,所以學好物理對于理科生來講是必要條件,而抽象思維能力又是學好物理的必要條件,所以要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2.3自身發展的需要
人類的智力在一定年齡階段內是隨著年齡不斷發展的,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正在向穩定成熟的方向發展,是塑造抽象思維能力,發展智力的核心時期,一旦錯過,就會錯過抽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期,造成一定方面的能力差異,影響自身的發展,所以,我們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提高高中物理教學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措施
抽象思維的培養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謂量變就是在一段時間內不斷積累,積累在到達一定程度后就會引起質變。所以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但需要學生自己的積累,同時也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具體舉措。
3.1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在高中階段的學生的思維發展盡管主要是抽象思維,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具體形象思維,處于過渡時期,一定原則上來講,具體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更多接觸的是形象思維的物體,對于形象思維更容易理解接受,但是高中的物理屬于抽象思維為主,所以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難以從具體的事物看到其本質,所以進行一定的具體形象思維的培養是有必要的,讓學生在不斷發展中慢慢融合,最終發生質變。
3.2精心設計課程教學
鑒于高中物理的抽象性,教師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學生進行學習。所以老師要對高中物理的知識脈絡、框架、重難點以及高中物理的大綱有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同時重視概念、應用等方面,據此進行精細的課程設計,減少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學習物理知識,重要的在于掌握事物之間的聯系,學生只有清楚明白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才能真正將知識運用于實踐。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再者聯系具體的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3.3積極引進實驗和課外活動
在課堂上傳授物理知識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在課外積極進行實驗和課外活動,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鞏固課堂上知識的學習,加深記憶,甚至在課堂上沒有理解的知識在實驗中或者課外活動中就突然頓悟。同時在實驗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科學、有目的的進項觀察,找其因果、本質,同時教師要積極解決學生的疑問,讓學生自我探索,自我總結,在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
3.4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作為一門枯燥的理論學科,知識晦澀難懂,很多學生容易對它失去興趣,而此時的學生又正好處于一個不太理智的階段,會因為喜歡或討厭一個教師而喜歡或討厭一門課程,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從教師的上課態度抓起。老師要經常面帶笑容,積極鼓勵表揚學生,要耐心解答每一位學生的疑問,多與優等生也不要過于關注縱容,要平等對待。
4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是首要任務,教師要在實際行動中引導學生,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升,為我國教育改革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高中物理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J].素質教育-綜合版,2016(07):55-56.
[2] 叢曉亮.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提高[J].科學?自然,2016,06(17):179-180.
篇4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需要學生在試驗的基礎上,綜合利用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判斷和推理、抽象與概括、歸納和演繹等方法來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定理定律,應用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來掌握物理事物、物理規律,并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在生活實踐當中。從初中物理的學習到高中物理的學習,,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慢慢的轉變為理論型為主的思維方式,隨著教育的深入化,學生的思維方式逐漸得以確立,以后的可塑性會變得越來越小。因此,在高中階段對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進行培養與提高,這是最佳的時機。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反復的學習對于自身思維能力的增強具有極大的幫助。如果學習能夠得到有效合理的指導,同時具有一定的目的與計劃,能夠有系統地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掌握,這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換言之,學生的思維與學習的內容、學習的動機、學習的興趣具有密切的關系,通過對學習內容、動機以及興趣的改變,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學生思維的發展需要經歷兩邊與質變的過程,而且必然是首先經歷量變的過程,才能實現飛躍性的質變,質變是在量變的基礎上方可得以實現,通過這兩個過程的轉化,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讓其思維能力得到穩定明顯的發展。由此可見作為教師,主要任務在于通過對合適教材的利用,并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1.通過對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來奠定抽象思維培養的基礎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主要的形式是抽象思維,而且處于一個過度的時期。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更多接觸的是形象具體的事物,所以對于形象思維學生往往更為容易接受,但是在抽象的概念原理方面,學生缺少一定的認知基礎,而且需要經過判斷以及推理等方法才能夠真正掌握,因此具有比較大的理解困難,學生的知識經驗尚淺,在對所接觸的事物進行感知的時候,難以從片面、孤立的事物個體看到起內在的內在聯系以及規律,甚至出現錯誤的認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同時重視培養抽象思維以及形象思維能力,不能忽略任何一方。對于高中物理教學而言,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加強是抽象思維培養的基礎所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通過各種手段來讓抽象的物理概念定理變得形象生動具體化,例如,在課堂教學當中,可以通過對各種各樣新教具的創造與制作,讓學生學會正確觀察事物的方法,避免了盲目性,并且教導學生對事物的表象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推理以及總結,從而找到事物的根本所在,從而了解事物發展的內在因果關系以及發展規律,能夠從事物的本身聯系到其他的事物,并且鼓勵學生進行推理與推演,在分析具體形象的生活事物與現象來促進學生抽象思維邏輯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能以及發展動力。
例如,在物理學習的運動學課堂中,對于追及與相遇的問題,學生往往很難明白其中的運動規律以及物理原理,那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課件以及試驗來給學生展示相關的運動形式,讓學生對七種不同的運動形式的特點進行觀察,并且尋找不同的運動形式之間的共同點以及區別,對運動過程中物體的位移與速度等關系進行了解,引導他們對這種關系進行區別與判斷,并掌握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由此可見武力的形象思維與正確的物理事物與現象具有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正確的物理形象是抽象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所在,通過正確的物理形象,排除事物干擾的因素,并且建立起解決問題的正確的思維方向,緊抓事物的本質,建立其正確的新形象,促進了解事物的表象。
2.通過對課程內容的精心設計,來創建更具合理的邏輯結構
在物理學中,基本構成了物理的邏輯結構。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從而使物理學的邏輯結構更具有合理性。在制定教學方案的時候,應當對高中物理教材以及大綱進行深入的研究與了解,對每個章節的內容以及要求進行了解,同時把握好章節與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創造性地針對教學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例如,在學習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課堂中,使用飛機起飛的例子,來吧起飛的過程分解為水平方向的直線運動以及豎直方向的直線運動,從中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基本規律。
3.通過開展實驗和課外活動等方式來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如何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象化,實驗和模型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法。直覺思維是創造性思維重要的基礎。大多科學探索的前期都會依靠直覺思維,通過跳躍的、整體的思維方式來對一些不知道事物進行探索研究,并且依據知識結構迅速的對其產生認識,最后推導出一些規律和結論。那么對于學習物理較差的學生,教師應加強他們動手動腦能力的訓練,加強實驗設計和課外活動訓練,通過教師努力和學生的實踐,逐漸降低學生在心理上以及思維上的障礙,然后開發其抽象思維能力和過程分析水平,最后融入物理學習過程。
三、結語
篇5
關鍵詞:抽象思維 科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在初中科學六冊內容里,有很大一部分教學內容是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這些內容往往是初中科學的教學難點。從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來講,學生的大腦正處在從其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階段。形象思維是借助于具體形象來展開的思維過程,亦稱直感思維。抽象思維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來反映現實的思維過程,抽象思維也稱邏輯思維。大部分學生難以解決的內容:例如浮力、運動、力、電路等方面的問題。這些方面往往是因為學生只是應用其本身的形象思維去判斷問題所呈現的情景,過多依靠了學生自己的直覺。 像浮力、運動、力、電路等方面問題情景的疏理往往需要學生能表象中分離出本質的信息,再應用科學的規律進行分析和判斷。但是讓學生從形象思維轉變到抽象思維,讓學生憑直覺來判斷轉變科學分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熟練應用科學方法則有助于學生對思維難點的疏理和分析。在長期間的教學中,體會到科學方法的教學指導不應該是簡單的方法介紹,而是能讓學生熟練應用各種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有控制變量法、理想模型法、實驗推理法等方法。在科學教學中充分讓學生熟練運用這些科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對科學規律和科學概念的理解。科學方法不只是單純的以知識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僅僅介紹科學六冊教材中有哪些內容分別使用哪些科學方法,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熟練應用。其實,科學方法的應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抽象內容的關鍵。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科學方法在教學中深層次的應用:
1、理想模型法
理想模型法就是在用科學規律對實際事物進行研究或揭示物理現象在某種特定 條件 下遵循的某種規律時 。能再現事物本質和內在特性的一種簡化模型。運用理想實驗方法 , 可以簡化和純化研究對象及其所處狀態和發展變化的過程 ,大大方便了對物理問題的處理 ;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強調理想模型法的一些特點,以及如何把具體的實物模型化。對于教師反復分析過的模型或者情景,學生往往都能很好地了解。對于新模型或新情景學生就不能學會利用理想模型的方法來分析問題,對于事物就停留在形象思維層面上,解決問題最后也是靠學生自己的直覺。以下題為例:
小明為了在取書時不把書架弄亂,設計了一個“方便書架”,每本書都加上一個鐵支架小明取書時,作用在按壓塊上的力始終與按壓塊垂直,鐵支架從圖甲狀態勻速轉動到圖乙狀態的過程中,小明所用的力的大小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很多學生第一次看到這個杠桿模型的時候,有一些學生甚至沒有和杠桿聯系起來。還有一些學生沒能很好地分析出杠桿的五要素,并錯誤回答所用力大小的變化情況。本題中的書架可以進行模型化處理,從中分析出杠桿五要素。杠桿模型的五個要素:動力、阻力、支點、動力臂、阻力臂都需要由它們的定義來找出。對于新模型或新情景學生就不能學會分析,只能憑直覺判斷不能進行有效抽象分析。這其中與學生沒有建立模型的觀念和掌握相應模型化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學生應用理想模型法進行熟練應用,并樹立事物分析時的模型意識。
2.實驗推理法。
實驗推理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實為基礎,以真實的實驗為原形,通過合理的推理得出結論,深刻地揭示規律的本質,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推理熟練應用對于學生加強抽象思維的嚴密性和完整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推理也有助于學生對科學本質更深入的理解和學習。在教學中時時滲透推理思維,對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有積極的影響。學生學會敢于科學推理,拒絕接受式科學知識學習,樹立學生良好的科學價值觀。
學生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對于運動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理解存在主觀上形象認識錯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伽利略斜面實驗對實驗與推理想結合的方法進行方法教學,讓學生的主觀判斷和實驗推理發生思維沖突以激發學生深入的思考。
在探究空氣能傳聲的實驗中,逐漸將真空罩內的空氣抽出,聽到罩內的鬧鐘的聲音逐漸變弱。很多學生在回答本實驗本身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時,答案往往都是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由于無論怎樣抽氣是不可能將真空罩內的空氣抽完的,因此實驗中并沒有真正做到真空,也不能得出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的結論,而只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空氣等介質。
聲音不能再真空中傳播這個結論是需要在實驗的基礎上推理得出。由此,學生才能深刻體會到推理方法在科學中的重要性。
3. 類比法
類比法就是在我們學習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科學量時,因為有一些比較相識的概念比較難以理解,所以相互類比彼此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在科學教材中常見的類比有:電流類比水流,電壓類比水壓,電路類比水路,電源類比水泵,,導線類比水管,研究聲波時類比水波。
篇6
[關鍵詞]大學教育 形象思維 抽象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6-0031-03
形象思維是以事物的表象為載體進行的思維,它是以人們感覺到或想象到的事物為起點的思維形式,其顯著特點是直觀性和具體性,使抽象問題形象化。
而抽象思維是以概念為起點進行的思維,它是舍去了事物的具體形象,而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現實進行間接的、概括的反映過程。
對于大學教育來講,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工具,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能力,因此,大學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加強抽象思維的培養
上世紀八十年代多媒體教學引入課堂,頓時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它對推動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表明,多媒體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我們還需冷靜地思考:它對提高教學效果作用如何?對培養大學生抽象思維的作用如何?合理適度地運用多媒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過多過濫地運用多媒體則會事倍功半。若精美的圖像、豐富的視頻、強烈的音響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的是外在形式而非實質內容,這種不是由學習內容本身所引起的興趣無疑是喧賓奪主。實踐表明,能真正引起學生興趣并形成長期學習動力的是科學本身,而不是具有功利色彩的所謂應用和眼花繚亂的動畫視頻。
(一)多媒體教學功不可沒
1.多媒體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功不可沒,有些空間圖像用平面媒體難以展示,用語言描述蒼白無力,而用多媒體則突出主體,形象直觀,一目了然。
2.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像、視頻于一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授課方式變得方便快捷,靈活多樣;節省了教師板書和擦黑板的時間,既環保又健康;提高了教學效率,既豐富了授課內容,又拓展了相關知識,有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
3.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空間,充分發揮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各自的優勢,便于學生對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對問題的深入分析,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對多媒體教學的反思
多媒體教學雖然功不可沒,但是存在著一個“度”的把握問題,目前多媒體教學存在著過多過濫的現象。筆者聽查課中發現,有的具有強烈邏輯推理的課程,全程課件無一板書,大屏幕成了教材的搬家,學生根本來不及閱讀和消化,更來不及思考和聯想;原來的“教師滿堂灌”變成了“課件灌滿堂”,雖然教學過程中信息量大了,節奏快了,但重點不突出,邏輯不嚴密,講課變成了流水賬,信息量大只是表象,學生沒有消化吸收則是現實。
1.教師的主導地位被削弱了。講課既是知識的傳授過程,也是師生情感的交流過程,若教師的言談舉止能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則學生的眼神是發光的;若教師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把它作為一個甩不掉的拐杖,而失去了自己靈活多變的主線,那么學生的目光會迅速變得呆滯和發散,課堂會變成只有知識的傳輸,沒有知識的吸收。教師的職責之一是教學,是教會學生學好一門科學;教師的作用之一是指導,是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真正掌握的知識沒有多少是教師課堂上教會的,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二度消化,逐漸理解和領悟才能真正掌握,并達到活學活用的程度。一旦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對于學生獲得知識來講,指著走比領著走好,領著走比抱著走好。
2.學生的抽象思維被弱化了。在多媒體教學中,很少見到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邏輯推導過程,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演繹能力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定義的敘述、動畫的演示、結果的討論、應用的外延,或者是快速瀏覽,隨即翻過,美其名曰: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增大信息量、節約時間,具體推導過程請學生課后自己看書解決。這種缺乏推演的跳躍式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成效較差,學生了解的只是知識的點,并沒有通過邏輯思維形成知識的線,更編制不成知識的面。知識在學生腦海里沒有思辨的過程,真正的思維就不會發生,當課程結束關掉屏幕時,學生往往大腦一片空白,課后復習相當于自學,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3.學生的想象空間被壓縮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恰當的方法把思維暴露給學生,并運用生動的語言、靈活的手勢、豐富的表情,通過層層設疑、問題驅動、啟發誘導,為學生創造一種情景,讓學生思維發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創造力,而有些多媒體教學,教師編好思路,講課按部就班,不但過程顯得生硬,而且損害了學生求知過程中創造性的發揮。有的教師過度地運用多媒體,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一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問題非要動畫演示,例如講開普勒第二定律時非要演示質點的橢圓運動;講慣性力時非要演示地球的自轉,等等。這既浪費了資源,又浪費了時間,不給學生一點想象的空間,長此下去,學生離開了形象化教學就不能有效地形成抽象思維,這對大學教育是有害無益的。
4.師生間的交互被切割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語言導向、板書推導、環環緊扣,學習的是方法,享受的是過程。學生的思維有一個逐漸展開的過程,教學雙方在思維上也基本同步,因此,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參與狀態,只有學生親身投入到發展和應用概念的推理過程之中,真正的理解才有可能得到發展。而有的多媒體教學,往往將內容整體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思維的連續性、獨立性必然被破壞,而教師忙于解釋投影內容、操作動畫演示,學生忙于記筆記,但由于文字太多,動畫太快,師生在忙亂之中又進入到下一個頁面了,很少有交流的時間,這樣會嚴重挫傷學生認真聽講的積極性。
二、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大學物理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數學方法對物理定律、定理進行推理,得到的規律再由實驗來直接或間接地驗證,是抽象思維的重要手段。
抽象思維最顯著的特點是抽象性與概括性的統一,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直接影響著他們對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沒有抽象就無法進行邏輯推理,沒有概括就無法進行知識遷移。實踐表明,我們的教學往往會將學生的大腦訓練成幾個儲存區,各學科的知識獨立存放,運用路徑單一,交互遷移不暢。當測驗數學時,學生能迅速地將大腦中的數學知識調動出來,運用自如;當測驗物理時,學生能熟練地將大腦中的物理知識調動出來,得心應手。但是,當需要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物理問題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無從下手。造成這種困難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不夠,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不足。我們通常是靠測驗來衡量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而測驗題目往往計算題占較大比重,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往往靠的是對公式和解題程序的記憶,而沒有發展出對物理知識的真正理解,因此不具備將有關的概念和原理應用到新的情境中去的能力。而能夠將知識應用于各種情境之中,學生不僅要清楚概念本身,而且要能夠將之與其他概念聯系起來,還需要從相互聯系的概念中區別出概念的本質差異,這正是我們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任務之一。
形象思維是科學家進行科學發現和創造的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物理學的研究過程從某種角度來看是建立模型的過程,客體通過形象思維抽象為模型,依據模型尋找物體的運動規律,并通過實踐的檢驗、修正和完善,再將通過模型得到的結果應用于客體以解決實際問題。如在機械波的傳播教學中,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往往很難理解,但若把它們設想成中間用彈簧連著的小球,當彈簧伸長時表現為引力,當彈簧收縮時表現為斥力,這樣變無形為有形,立刻在學生大腦中建立了一個形象模型,再來描述其運動規律,學生就容易理解了。
愛因斯坦慣用的“思維實驗”就是一種形象思維。“思維實驗”就是對研究對象在思維中進行的實驗,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就是“思維實驗”的典型代表,它看似簡單,實則復雜。長期以來,經驗使人們深信:要使物體運動,必須施以力,當力不再作用時,運動就會停止。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指出:“靜止是水平面上物體的自然狀態。”直到十七世紀中葉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才領悟到把人們引入歧途的是摩擦等阻力,并用形象思維構建了“伽利略理想實驗”,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指出維持物體的運動是慣性,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力。愛因斯坦在回顧第一定律的發現史時,把科學家探索自然界的奧秘比作讀福爾摩斯的偵探小說,最明顯的線索往往把人們引導到錯誤的猜疑中,僅憑直覺推理的結果是靠不住的。愛因斯坦評價到:“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三、形象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源泉
想象是創造者對頭腦中儲存信息的一種形象性描述,它常伴隨著生動的圖像,所以是形象思維的結果。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學教育要注重傳遞不飽和知識,想方設法留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創造情境讓學生自己在知識的海洋里漫游。講課滴水不漏的教師不一定是好教師,若由教師的講深講透來代替學生的思考探究,學生沒有生疑、解惑、省悟的一波三折,必然造成學生學習興趣得不到良好培養,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激發;大學教育要注重知識的拓展,多為學生打開知識的天窗,引導學生思考,學生的思維慣性往往是教師講書、學生看書、考試考書,記住的是一堆公式符號,物理思想卻沒有真正掌握,許多學生關注的是解題步驟和方法以獲得必要的技能,但往往是一旦列出方程式,物理意義就被學生丟在了一邊,長此下去,學生的視野被束縛在課本之中,思維不再發散了,奇思妙想不見了,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際上,在人的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總是相互滲透、共同發生、協調發展的。形象思維可以表現出直觀的物理圖像,直覺和靈感都屬于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可以得到完整的數學表達,它具有概括性,反映的不是個別事物或個別屬性,而是事物的一般屬性以及規律性的東西。正如物理及數學家彭加勒所言:“邏輯和直覺各有其必要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唯有邏輯能給我們以可靠性,它是證明的工具,而直覺則是發明的工具。”例如在氫原子定態薛定諤方程的教學中,利用薛定諤方程解出運動粒子的波函數,波函數模的平方代表核外電子的概率分布,這是抽象思維的結果;但這部分內容過于抽象,教師難以講清楚,學生也難以理解,而借助于多媒體的動畫演示,可使抽象概念轉化為客觀事物的直觀形象,將電子的空間分布概率圖像多方位地展示給學生,這樣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有機結合,將抽象的、難以直接用語言來表達的概念和理論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現出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既理解了波函數的形,又看到了概率分布的像,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豁然開朗之感,充分體現了多媒體教學在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上的優勢。
[ 參 考 文 獻 ]
[1] 陳志斌.西點軍校制勝法則[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
[2] 韓寶燕.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幾點體會[J].科技信息,2008,(36).
[3] 丁同成.形象思維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長期以來,在兒童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的理論影響下,一些人誤認為抽象思維才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人類只有通過抽象思維方式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認識客觀真理。因此,中學語文課比較重視學生抽象思維的訓練,而忽略形象思維的發展;教學中注重對文章內容作理性的分析、概括,而缺乏對語言情味、意蘊的挖掘,對具體形象的感知,以及對作品情感因素、審美因素的體會。
美國著名腦心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斯佩里博士經過多年研究,探明了人腦兩半球的功能分工,左腦控制抽象思維,右腦控制形象思維。這一現代腦科學的最新研究理論,從根本上糾正了長期以來的左腦優勢理論和只有抽象思維才是認識的高級階段的錯誤觀點。它表明:在人的主觀世界中,抽象思維并非是把握事物本質的唯一方式,形象思維同樣也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及規律,它們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兩個基本方式,不能互相代替;它們必須得到協調和平衡發展,互相補充,才能使人的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格得到健全、發展和完善。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必將是左右腦協調發展、更加聰明、更富有創造力的一代新人。因此,語文教學既要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同時也要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二、語文教學中如何把握兩種思維的有機結合
形象思維方法和抽象思維方法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法體系,但二者之間又存在密切的聯系。二者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互相結合。中學語文教材中的記敘文,特別是文學作品,它是兩種思維的產物,既有抽象思維(主題的形成),又有形象思維(人物、情節、場面等生活畫面的構思),因而就要求教師在教讀記敘文,特別是文學作品時,必須注意這類文章的特點,注意兩種思維的結合。
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才能達到既有情感感染、又有理性分析;既能走進作品之中與人物一起體驗人生的悲歡離合,又能走出作品之外,對其進行客觀的分析、評價?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以語言訓練為核心,注意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的有機結合,從而達到既訓練抽象思維,又訓練形象思維的目的。
1、情感體驗與理性分析結合
形象思維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情感性。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都飽含著作者及人物的豐富情感,具有激動人心、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學生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形象思維,沒有感情的波瀾,缺少作為主體的投入和參與,那么,即使教師作出多么細致、周密的理性分析,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也是枯燥抽象的。而教師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入情入境,豐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然后再作理性分析,那結果可就大不一樣了。
例如,講《孔乙己》這篇小說時,文中有一處描寫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閱讀這段文字,我不是讓學生首先研究分析“排出”這個詞語如何運用得準確生動,而是引導學生體會孔乙己在看到別人的“笑”,聽到別人的“話”之后,“排出九文大錢”時是怎樣的心態,揣摩“排出”這一動詞的豐富內涵,并讓學生做出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的動作,來表現孔乙己的心理和神情,讓學生走進孔乙己的內心世界,體驗孔乙己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對“排出”這一動詞使用的妙處作理性的分析:如果換成“拿出”、“摸出”,表達效果好不好?為什么?由于有了對“排出九文大錢”這一動作的豐富內涵的體驗、感受,學生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化了,認識到“排出”一詞準確寫出了孔乙己拿錢買酒時的得意神情,以及他要在平日取笑他的短衣幫面前擺擺闊氣、聊以的心理,如果換成“拿出”、“摸出”,都不足以表現孔乙己的這種神情及心理。
學習《皇帝的新裝》,我組織學生先進行表演,然后再對課文作理性分析;學習《我的叔叔于勒》,為了使學生對菲利普夫婦冷酷自私思想性格的理解不是簡單的、概念化的,我指導學生反復分角色朗讀人物語言,充分體會人物的思想性格;學習《背影》,我先讓學生看課本劇,用直觀的藝術形式,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感氛圍中,師生共談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感情,然后再對課文進行分析、研究等等。
這些教學活動決不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是一種伴隨著學生全身心投入、參與的情感體驗的認識活動。在這個情感體驗與理性分析交融的過程中,學生對語言運用的認識更加豐富深刻,知識記憶更加持久。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不僅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還有品德、情感、審美、心理等多方面的全方位發展。
2、形象感知與歸納概括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對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的歸納概括不應是簡單的、抽象的,而應是具體的、生動的。通過挖掘、體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語言,使之留下深刻印象,從而引發學生想像,頭腦中浮現出以作品語言描述的藝術形象為基本原型的、且帶有自己經驗色彩的新的形象。學生有了深切的形象感受作為基礎,他們對人物思想性格的理解才是準確鮮明的。
例如,《藥》這篇小說中的康大叔是個封建統治者的爪牙和幫兇的形象,學生對這個反面人物思想性格的歸納概括,是通過挖掘、體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語言之后得出的。康大叔的眼光“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一只手“攤著”,向老栓要錢,一只手“撮著”一個鮮紅的、血淋淋的人血饅頭,同時還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接著“便搶過燈籠”,“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我用表情、聲音、動作對加點詞語加以強調,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鮮明,讓學生頭腦中伴隨著栩栩如生的形象,歸納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這是一個多么兇狠、貪婪、粗野、蠻橫的人物。
學習《變色龍》,我讓學生看錄像;學習《祝福》,我讓學生看電影。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要用直觀的影視形象,取代對作品語言的理解分析,而是要使抽象概括的語言與生動的形象、豐富的情感、作品的意境緊密交織在一起,使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入、全面。如果說抽象思維使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變得清晰而簡明,那么,形象思維則使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變得豐富而生動,二者相互補充,學生的認識活動才是情味盎然而富有生命活力的。
3、聯想想像與邏輯推理結合
聯想想像是形象思維的基本方式,也是形象思維的基本特征。文學作品的集中性、概括性、典型性,給讀者留下了無限廣闊的想像空間。教學中應該挖掘出可供學生進行豐富聯想想像的語言因素,并使學生能夠對人物形象進行合乎邏輯的想像。
例如,《祝福》中的魯四老爺在聽到有人把祥林嫂綁架搶走之后,說了一句“可惡!然而……”,衛老婆子賠罪并說“我一定薦一個好的來折罪”之后,魯四老爺又說了一句“然而……”,這兩個“然而”后面省略的內容是什么?魯四老爺到底想說什么?我讓學生進行聯想想像,說出魯四老爺想說的話,結果是各不相同。那么,哪一種說法才是魯四老爺想說的話呢?我又讓學生依據魯四老爺維護封建禮教而又自私偽善的思想性格特點,依據人物對話的前后語境,進行邏輯推理,選擇出合理想像的說法。第一個“然而”后面的內容是:“祥林嫂私自外逃,禮教不容。如今她婆婆做主讓她回去,無話可說。”這與前文魯四老爺的說話一致,同時又更充分表現了魯四老爺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其忠實維護封建禮教的態度和立場。第二個“然而”后面的內容是:“再薦一個好的,也比不過祥林嫂勤快,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我!”這與衛老婆子的賠罪之言緊密相聯,既表示了魯四老爺對衛老婆子的不滿,同時也深刻地折射出魯四老爺偽善自私的丑惡靈魂。
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我讓學生想像:如果于勒認出了菲利普夫婦,小說的情節該如何發展?他們相見又是怎樣的情形?如果于勒沒有破產,而是發了財回來,菲利普夫婦對他是什么態度?學生想像說出具體情景后,還要指出為什么這樣,要求學生對想像的內容依據人物的思想性格及情節發展作出合理解釋。這樣的想像,既有對原來人物形象的補充創造,又有對小說主題、情節、人物的合理推論,顯示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有機結合。
4、整體把握與局部論證結合
在傳統語文教育思想中,“意會”和“涵泳”是學習語文的有效方法。這種語文學習的模式,實質上是通過直覺對言語的意義、情味綜合地進行感受和判別。這種培養學生語感的傳統經驗,至今仍應重視。當然,它還要和語文知識(包括語法、修辭、文章、文學等方面)相結合,使具有感性經驗的直覺思維得到修正和提高。
篇8
一、初高中產生臺階的原因
1、初高中物理知識本身的差異。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經驗性的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主要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和演示實驗使學生建立物理概念認識其規律,獲得定性知識。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間接性、邏輯性的特點,抽象思維為主,如高一物理所講的摩擦力產生條件、靜摩擦力方向、物體受力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瞬時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對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跨越難以適應。
2、學生學習心理的主觀臺階
(1)思維過渡困難。根據皮亞杰的兒童思維發展理論,中學生思維處于從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過渡,即從初步邏輯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初中生的思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此時他們能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但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實實在在的物體,物理知識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初中物理學習內容基本適應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對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學生更多地運用抽象思維來獲得物理知識,要求學生在頭腦中把形式和內容分開,離開具體事物,根據假設來進行邏輯推演。多數高一學生的抽象思維正從經驗性思維向理論性思維過渡,其中經驗思維仍占優勢,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體經驗材料,不善于從理論上進行演繹推導。而高中物理有相當嚴密的推理系統,始終強調抽象思維,學生的思維水平很難馬上適應高中物理思維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進一步學習物理的困難。
(2)認知結構重建。高中物理相對于初中物理而言,是具有更強包括性的上位知識,對上位知識的學習應重新組織認知結構,把原來已有的相應的下位知識,作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識的生長點。掌握了上位知識,下位知識不難由此記憶或導出。但原有的知識結構往往對更新認知結構產生障礙作用。經驗性錯誤和原有知識的負反饋影響正確概念的形成。其一,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認識,包括不少浮淺或錯誤的認識,影響學好新的物理知識。
3、學生學習方法的臺階。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識習慣于教師多講、細講,解決物理問題從頭到尾,步步不缺,教師也常為學生指出重點、難點,要學生背牢記熟,對于如何指導學生認真讀書、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過程,極少考慮。學生逐漸養成了死記硬背的呆板學習方法。高中物理學習要求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獨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精講,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和總結課堂學習的知識,獨立完成實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1、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高中物理教師不單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還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中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階差",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2、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所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學應以初中知識為教學的出發點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要難易適當,要根據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復出現,逐漸擴大范圍和增加難度。
3、透析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讓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其次弄清每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來龍去脈,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的同時,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
4、物理模型的建立。高中物理教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條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過程的講解,使學生領會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規律的應用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實現知識的遷移。
篇9
一、思想方法主導性增強
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高中數學解題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要求增強。高一的起始學習中,就頻繁用到數形結合(如集合運算)、分類討論(如指、對有關問題)、函數與方程思想(如方程根的問題)、等價轉化、整體代換等,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在初中數學解題中,學生處于潛意識的“直覺”運用狀態,到高中則要求能有意識的“自覺”運用,學生在這點上有所欠缺。
二、思維層次要求提高
高中學生處在以經驗型為主的抽象思維向理論型抽象思維過渡,并初步形成辯證思維階段。初中學生處在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經驗型的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從初中升入高中,在函數部分,特別是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的定義描述完全是數學的理性刻畫,應用上要進行代數推理,較之學生熟悉的幾何推理,缺少了圖形的支撐,對學生的抽象思維、理性思維有較高的要求,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不適應這種思維變化要求的學生不在少數,主要是思維呈現較強的定勢,給高中階段的起始學習帶來了一些困難。
三、內隱性結論增多
到了高中,一些數學內隱性的知識在數學解題中的應用日漸增多。如函數的定義域、值域是函數圖象在橫縱坐標軸的投影;求一個集合的子集要考慮空集;函數奇偶性的判斷首先要考慮其定義域是否關于原點對稱;定義域包括零的奇函數圖象必過原點(或f(0)=0)……這些內隱性知識的應用在學習中常屬“盲區”,使解題不完整、走彎路或致錯。
另外,高中數學中語言敘述數學化,概念呈現形式化,運算趨向符號化,再加上初中數學中知識點脫節較多,這些都為剛剛高中入門的新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相當多的困擾,如何才能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呢?
一、遵循規律,關鍵處“細嚼慢咽”
教材編排有“觀察、思考、討論、歸納、探究”的結構,基本上遵循具體事例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共性、抽象歸納描述本質、探究深入思考的認知規律。這對學生來說,既是經歷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一個知識發生與發展過程,也是一個從現實走進數學,從感性走進理性的過程;對教師來說是知識的“暴露”過程,因此,問題情景的設置,共性的啟發發現,討論的組織開展,數學語言的描述,都要跟“節奏”對得上“拍”,根據學生特點,我們一般按“起點低坡度緩、抓關鍵快反饋”來操作。
以函數單調性(增)概念教學為例,學生對單調性的感性認識在初中有較好的基礎――正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中“……圖象上升,y隨x的增大而增大”,如何提升為數量刻畫是難點,筆者作以下處理:在某區間內,(1)圖象上升是宏觀的感性描述,如何進一步微觀描述?圖象由點組成,點是圖象的不可再分“元”,圖象上升即右邊的點B比左邊的點A高,且與具置無關,這是圖點(2)如何用數學語言描述點?點的位置由坐標(橫縱)決定,設A(x1,y1)、B(x2,y2),且與具體數值無關。A在B左邊(橫),則x1
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抽象出本質特征,需用簡潔而明確的數學語言描述,并有嚴格的邏輯結構,其中有些詞或符號簡潔而含義豐富,對數學本質的理解起著關鍵作用,這時,就要“細嚼慢咽”,幫助學生理解。
二、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
認識建構論科學地反映了人的認知規律,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容納,而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密切聯系,只有教學內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和學生智力水平處于相當(或相近)的發展水平,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才能產生新舊知識的同化作用,從而改造和進一步加工出新的認知結構,發展新的認知能力水平。這雖是學生的自主發展問題,但離不開教師作為引導者的引領作用,數學有極強的延續性連貫性,教師的起點觀點比學生高。
三、作業、輔導細致到位
教學中,工作的細致在作業批改中要有顯著體現。學生剛進高一,對高中數學的嚴謹性不適應,作業中常表現為考慮不周全、書寫不規范、敘述不精簡、符號不恰當等,簡單地批一個“叉”或打個“半勾”,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這就要求教師對作業精批細改,在有問題的地方,做上記號,如圈、橫線等,對學生的數學素質的提升才有效率。對作業及測試中的錯誤,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有利于學生存在問題的解決也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篇10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指出:“化學科考試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全面檢測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中明確指出:“考察學生接收、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實驗現象、實物、模型、圖形、圖表的觀察,獲取感性知識,并能進行初步加工、吸收和有序儲存;要求學生將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成果,用正確的圖形、圖表等表達出來,并作出解釋”。而在平時教學中發現:“要求學生把形成的化學知識、規律用化學圖像表達出來,以及從已知圖像中獲取有用信息為解題服務的學習過程中出現普遍性困難,原因在于學生的思維特點與構建高中化學知識和方法體系的高能力要求不相匹配”。如何突破高能力的學習要求跟學生低水平思維間的不匹配矛盾呢?本文就破解此問題在高三電離平衡復習課的課堂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運用圖像處理化學反應過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
【案例1】在復習溶液導電性問題時,進行了如下設計:
①課堂演示:1mol/L醋酸、鹽酸、醋酸鈉、硫酸亞鐵、硫酸銅溶液的導電性實驗。(裝置相同)
現象:導電性:硫酸亞鐵=硫酸銅>鹽酸=醋酸鈉>醋酸
學生討論并回答導電性不同的原因。
結論:影響溶液導電性的因素:1.離子濃度2.離子所帶電荷數3.溶液溫度、電極間距
②學生思考:將0.1mol/L鹽酸滴入0.1mol/LNaOH中,溶液的導電性將如何變化?
③教師點撥與引導分析:滴加鹽酸過程中,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如何變化?得出導電性I――V(酸)的圖形。
④變式:若將鹽酸換成同濃度的醋酸,圖像又該怎樣?
體會:此案例利用圖像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描述反應過程中溶液導電性的變化,不僅能提供給學生處理問題的過程、方法,還貫穿著化學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嚴謹態度、科學方法,對化學概念和規律的描述有采用文字、解析式和圖像三種等價但抽象水平不同的描述方法。其中圖像是用化學理論推導或實驗中得出來的,是數與形相結合的產物。對化學過程和實驗現象的描述具有直觀、形象和簡潔的特點。很顯然,運用圖像來呈現和構建知識體系,更符合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漸向抽象思維為主過渡”的特點。
二、利用圖像類比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思維的品質和能力
人類最早表達思維的方式并不是語言式的文字,而是圖畫。圖形能將多種因素之間的復雜關系用簡單的線條直觀地展示出來,能將數學公式或抽象理論轉換為清晰的化學圖像。
圖像類比充分利用人的非語言處理系統,以表象形式促使學習者進行類比推理,圖像類比含有解釋功能,不僅避免了冗長的文字敘述,而以直觀簡明的特點,傳遞復雜、抽象的科學概念,對學習過程有正確的幫助。在教學中使用圖像類比,有助于提高教師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效。
【案例2】在復習強弱電解質的本質差異的教學時,進行如下設計:
1.問題:同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和醋酸如何鑒別。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師匯總學生的結論并總結解題思路及鑒別方法。
解題思路:相同點:濃度相同。
不同點:氫離子濃度不同、總的離子濃度不同、陰離子種類不同。
鑒別方法:①根據總的離子濃度不同,可用測溶液的導電性
②根據氫離子濃度:可用測PH及加碳酸氫鈉、碳酸鈉、鎂、鋅等看氣泡快慢。
③根據陰離子不同:(醋酸根的檢驗不做要求)
2.演示:0.1mol NaHCO3固體分別與100mL1mol/L的鹽酸、醋酸混合。
要求學生從開始反應的速率大小、哪個反應先停止、最終氣球的大小三方面來描述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開始反應速率鹽酸快,鹽酸反應先停止,最終氣球一樣大。
然后要學生解釋現象,再根據現象畫出產生的V(CO2)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圖。得出圖A。
變式一:畫出產生CO2的速率與反應時間的v-t圖。(學生動手),師生一起得出圖B。
變式二:將0.1mol NaHCO3固體與pH=2的鹽酸、醋酸混合(酸過量),則產生的CO2體積與反應時間的V-t圖像又該怎樣?學生畫圖。師生一起得出圖C。反應速率v-t圖呢?得出圖D。
變式三:將pH=3的鹽酸、稀醋酸分別加水稀釋,此時溶液pH將如何變化?畫出所加水的體積V與溶液的pH的變化關系圖。得出下面圖像:
體會:課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近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高三復習教學應注意知識的生成,生成是知識建構的一種方式,在生成的理念下,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獨立選擇、重組、加工,重新構建新的知識結構過程。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把有關化學規律的文字表達和圖像表達,通過圖像類比進行了有機整合,如“案例2”所示,促進學生抽象思維水平的提高和學習能力的提升,較好的解決了化學知識構建高能力要求跟學生抽象思維發展低水平間的矛盾。
三、運用化學圖像表述化學原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3】在復習電離平衡的影響因素的教學時,進行如下設計:
1.除了加水,還有哪些措施能促進醋酸的電離?①降溫;②去H+;③去CH3COO-
2.例題:某溫度下,1.01mol/L的醋酸的pH=2,求電離度α及該溫度下的電離常數Ka=?
(1)若平衡后加NaOH固體,忽略溶液溫度和體積變化,各粒子濃度及Ka如何變化?
(2)若重新平衡時pH=3,求此時c(CH3COOH)、c(CH3COO-)的值。
(3)畫圖:加NaOH時,pH由2到3的過程中,pH、c(CH3COOH)、c(CH3COO-)三者變化的關系圖。
追問:①倘若再加NaOH呢?pH、c(CH3COOH)、c(CH3COO-)三者又如何變化?
②當c(CH3COOH)=c(CH3COO-)時,此時pH=?
師生一起完成加NaOH使溶液pH由2變為3、4、6過程中,pH、醋酸根、醋酸三者濃度變化的關系圖。
- 上一篇:海外市場營銷培訓
- 下一篇: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