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加強對資產的管理范文

時間:2023-09-13 17:17: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如何加強對資產的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企業如何加強對資產的管理

篇1

[關鍵詞]國有企業 固定資產 管理 對策

一、 國有固定資產及其現狀

《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固定資產作為企業主要的勞動工具是生產力水平的重要標志。國有固定資產更是國家經濟實力的證明之一,與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國有固定資產對國家的資金運作效率與效益發揮著基礎作用――決定著國有企業將要生產什么樣的產品,將要運用什么樣的科學技術,將要進入什么樣的國際市場,從而決定國家的未來戰略步驟的實施。

但是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我國的國有固定資產的流失就已經呈現快速遞增的態勢,據有關部門的統計,這種流失速度已經達到了每年500-700億元。有的國企部門盲目追求高速度,沒有進行科學的分析論證,就草率決策購入固定資產以后,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造成無效投資,致使固定資產長期閑置,浪費不能使用,或僅能創造微薄效益,長期收不抵支。有的國企又或者鉆了國家政策的空子,利用國家給予優惠和特殊的政策,借題企業破產、兼并或改組的機會,轉移國家固定資產,給國家帶來了無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和后續難題。

在這種背景前提下,如何管理好,經營好國有固定資產,在管理的同時考慮使其不斷增值的方式方法,已經成為所有國有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和經營人員值得深思的問題。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快對國有固定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如何強化對國有固定資產的監督,如何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的約束機制,已經成為了國有企業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

二、 國有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國有固定資產是表明一個國家基本實力的主要主標,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有利于企業技術配置和經濟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對于提高國民經濟整體效益以及防止國有固定資產的流失再蔓延有著重大意義。

加強國有固定資產的管理,完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可以保證國有固定資產的完整性,充分發揮出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水平,給國家帶來經濟效益的流入,提高固定資產利用的經濟效益。為了加強對國有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人員應該積極對固定資產進行實際盤點清查,從宏觀上分析是否需要增設固定資產的購入和配置,在不增或少增固定資產投資的情況下,降低購入成本,擴大國有企業的生產能力,從財務的角度進行成本控制,從而增加國有企業的純收入和國家的財政收入,既節約了國家資金,又提高了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

對國有固定資產實施管理,也是有利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加強對國有企業各個部門資產的管理,促使其在合理的資源配置條件下,提高國民經濟技術水平,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防止國有固定資產流失和各種流失現象再蔓延趨勢。比如有些國有企業的個別領導,以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為名,低價銷售固定資產設備,或謊報報廢手續,將本未到年限的在役固定資產報廢,從中獲取利益,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還有的企業在推行股份制或同外商合資時,低價或無償轉讓國有固定資產,或對土地不計價,對廠房、設備低估價,故意減少國家股,增持個人股,致使國有股在分配環節上比例下降,造成流失。種種現象都說明了國有固定資產各種流失蔓延形式的層出不窮和防不勝防,正因如此,更加說明了我們建立一套名副其實的國有固定資產管理對策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 國有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1.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和發展,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日益重要。一個企業的領導者決定著企業的命運,要管好國有固定資產,首先要提高企業主要領導干部的領導素質和管理水平。優秀合格的領導應該是企業工作的先行者,未來局勢的預知者,公司政策的執行者。企業領導應該比任何部門主管更熟悉企業生產和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這樣才能防止部門領導在自己眼皮底下為非作歹,任意胡為,大張旗鼓的占用或損毀國有資產,從宏觀上有效的堵塞國有資產流失的各個環節漏洞。

2. 提高國有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對現有的不合格財會人員實行先培訓考試,如不合格則另納賢能。對那些違法亂紀的財務人員應嚴肅查處,堅決清除出財務隊伍。財務部門人員的優劣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經濟運作,有些財務人員因為進入到國企,便自認一勞永逸,放松了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的要求,以至不能更緊財務知識的變化更新。作為財務人員更應該緊跟知識的日新月異,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及固定資產清查工作。建立實物臺帳和卡片,詳細記載資產的購進時間與規格型號,積極跟各部門盤點核對,嚴格執行《會計法》和按照會計制度辦事。

3. 建立嚴密的國有固定資產登記檔案制度,強化規范清產核資和資產評估的工作質量。對已使用和未使用的固定資產進行明確的登記,將每一個固定資產都歸檔入冊,定期進行盤點清理,及時登錄資產的最新情況,以備查閱或者新進人員了解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各部門還要定期向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詳報其所在部門固定資產的結構變化和增減變動情況,申報固定資產清冊進行年檢,按規定接受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監督與檢查。

四、總結

綜合來看,現今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已經迫在眉睫,無論是加強企業制度建設,規范企業行為準則,還是提高企業主要領導的素質和管理水平,或者提高財會人員的專業能力,都是為了完善和保護國有固定資產的法律法規,增強對其的監控能力,嚴厲打擊啃噬國有資產的蛀蟲,積極扭轉立法工作滯后的局面。使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沿著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邁向新天地。

參考文獻:

篇2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對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表現體現在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中尤為突出。如何規范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已經成了大家所關注的問題。本文將根據當前我國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現狀,在財政保障比例不能完全滿足本單位發展的情況下,如何規范經營創收,總結其存在的幾方面問題,并提出幾點粗淺的建議,旨在對加強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方面能夠有所助益。

關鍵詞:

事業單位;規范經營管理

1對事業單位現狀的介紹

1.1我國事業單位的基本情況

事業單位在我國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是政府由國有資產設立的,肩負著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履行社會職能等眾多功能,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由于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其不同于政府部門和企業單位,它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所以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是促進其履行社會職能、促進其健康穩定發展的前提保證。當前,隨著我國的經濟轉型改革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問題也日益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為了保證事業單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增強其為人民和社會服務的職能,必須要加強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與時俱進,有效利用政府部門撥給的每一筆款,規范其財務管理的工作,預防國有資產的浪費和流失,保證每一筆管理費用和科研資金的充分利用。

1.2事業單位進行經營管理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的事業單位改革是從1984年開始的,當然,那時的改革對于人們來說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直到今天也依然沒有找到真正的彼岸,因此許多事業單位已經引進了經營管理的概念。那么如何使得事業單位在保證完全履行其社會職能和社會公益服務的前提下,又能使其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下更好的生存、發展,本文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規范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

2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對外投資管理不規范、收益低,國有資產隱性流失

事業單位為了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將政府撥給的國有資產進行對外投資,以拓寬其事業發展的空間。然而由于管理不規范,對投資使用中的國有資產不計成本,忽略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和固定資產的折舊等因素。同時,對于投資后的資產也疏于管理,只單純的一味投資,并沒有進行跟蹤考察。一些被投資企業長期不進行利潤分配或者只是少部分的利潤分配,投資的事業單位都置之不理,使得其對外的投資根本彌補不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更有一些事業單位與被投資企業糾纏不清,將本該屬于事業單位的費用支出拿到被投資企業列賬,使得被投資企業的收益減少,進而導致國家的稅收和投資收益的減少。

2.2經營管理不善,容易滋生“小金庫”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事業單位的經營性收費和服務性收費都有所增加,但對于這部資金收入的管理還不是十分到位,認識不夠統一。由于此部分收入并未被列入國家稅收收入,不歸國家財政管理,而是由各個事業單位自行進行分配,因而造成了對此部分資金管理的放松,使得一些單位認為該部分資金即為本單位自有、自行進行分配,而忽視了其合理合法性。因此,容易滋生個別單位的“小金庫”,成為違反國家規定發放不合理補貼的來源。

2.3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事業單位將國有資產對外投資并不是為了利用國有資產實現更多的收益使其增值,而是為了增加經費支出拓寬列支渠道、提高員工的灰色收入、增加單位的福利待遇等。從賬面上來看,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的收入幾乎為零,但實際上卻成為不方便列支經費開支的主要渠道,財務支出隨意且多。也是因為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與企業有所不同,而且紀檢監察等部門的檢查力度不夠,使得一些事業單位鉆了財務管理的空子,挪用或者隱匿了國有資產的投資收益。

3規范事業單位經營管理的幾點建議

3.1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的經營管理制度

國有資產投資收益是政府財政非稅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財政及其主管部門應該大力加強對國有資產投資收益的監督檢查管理力度。確保應收、盡收國有資產投資收益及其規范管理,建立健全資產收益及使用的規章制度,規范收入和支出的使用行為。應該將其收入扣除相關稅費后及時全額的上繳國庫,嚴禁挪用和隱匿國有資產的投資收益。并且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規范進行處理。

3.2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資金使用風險的防范意識

無論是一個企業還是事業單位,要想保證其規范的經營管理,都必須要有一個建立健全、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這是一切經營活動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保障。我們應該結合當前的國家政策規定及事業單位所獨有的特點制定完善和規范資金的使用、和收益收回制度,避免國有資金的隱性流失,對“三公”經費開銷的列支嚴格把關。建立資金及固定資產使用的風險控制體制,健全資金使用的審核和批準制度,實現科學的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有效的避開資金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

3.3加強對事業單位投資的專項審計

加強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對外投資的審計工作,嚴禁某些單位和個人以不合理的手段列支經費項目,虛增費用開支。定期對對外的被投資企業進行嚴格的審計工作,通過敲山震虎的方式加強對被投資企業的經費列支進行嚴格審計,保障國有資產投資的全部收益,杜絕一切可能腐敗的根源。這樣才能保證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收益的真實性、準確性,才能確保國有資產收益不流失,足額全部上繳國庫。使得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也更加規范、合理。

作者:蔣曦嫣 單位:浙江公路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篇3

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步伐的加快,對我國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新形勢下,企業如何提高經濟效益?如何保證其可持續發展?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屹立不倒?財務管理工作作為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核心因素,其作用越來越突出。隨著企業面對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方法、財務管理模式等是否還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是否能適應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是否還能夠幫助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前行?這是值得每一個企業深思的問題。但是,縱觀目前我國各企業的財務管理現狀,其中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例如:財務管理制度的滯后性、財務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財務管理作用與職能并未在企業管理中得到充分的發揮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現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已經成為各企業必須正視的問題。因此,現代企業必須明確在本企業財務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企業的發展實際制定出相應的對策,使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健康、快速、持久的發展。

二、財務管理對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具體功能

1.為企業發展籌集資金

企業的發展、規模的擴張、生產技術的改進,任何一個環節的經濟活動都需要資金的支持。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種渠道都與企業的需求保持一致,因此,這就要求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對籌資方式的決策進行比較、選擇,以此來保障企業生產發展所需的資金,這樣既不會造成企業因資金匱乏而影響生產,也不會導致企業資金剩余而造成浪費。

2.有效的監督和控制企業的財務活動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自身的資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企業是否還具備生產潛力?企業的經營狀況能否得到好轉?企業能否以最小的消耗獲得最大的效益?這些都需要企業通過對各環節中的財務活動進行控制與監督來完成。

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現代企業資產管理亂象叢生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與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現代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其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所使用的各種機械設備也越來越多。但是,與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資產管理制度與方法相比,我國現代企業資產管理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并亂象叢生。例如:目前我國企業的資產管理模式基本都是采取分段式管理,相應的企業的資產的規劃、資產的保管、材料的采購、資產的使用等都是由企業內部的不同部門來完成與管理的。因此,這就造成這些部門在工作目標上無法達成一致,在管理流程上又缺乏良好的溝通與銜接,最終導致各部門之間的信息獨立,無法實現共享。再例如:現代企業中使用的大型設備,對于運行中的維護、數據的管理、檢測等信息都無法得到有效的保存。不完善的數據無法實現共享,更不能為企業的領導層、決策層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

2.缺乏風險意識

對于我國企業而言,目前風險意識不強,上至企業的領導,下至普通員工,并沒有在思想上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很多領導與員工仍認為企業的經營不存在風險。而財務風險意識的缺失使得企業在投資決策上缺乏科學的依據、規范的長遠規劃,這直接導致企業各種潛在風險的發生。例如:由于缺乏風險管理意識,有的企業的領導在投資、擔保等的管理中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從而給企業帶來了的經濟損失。再例如:有的企業對知識產權、專利權等不夠重視而被別的企業鉆了空子;企業內部資料的安全意識也較為薄弱,泄露企業經濟活動事項的案件時有發生。

3.企業財務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人員素質普遍不高,據不完全數據資料統計顯示,我國企業的財務人員在學歷、會計職稱、工作經驗、工作積極性、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養等方面都存在著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斷地演變而造成的。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源作為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主要因素逐漸受到各企業的重視,但是,在我國企業中,財務人員在配置方面還存在問題。在實際財務管理工作中,一旦由于財務人員的疏忽、工作經驗的不足、或者是禁不住利益的誘惑很有可能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不能正常進行,嚴重的還將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轉,同時還將為企業的發展帶來風險、給國家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四、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1.優化并加強對企業資產的管理

現代企業使用的機械設備較多,各項物資資產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產成本。因此,現代企業必須采取積極的、健全的財產物資管理制度,加大對資產的管理力度,并運用合理的資產管理方法,進行嚴格的資產管理。例如:積極地為資產管理創造外部環境、資產物資的分類管理、嚴格控制材料的損耗、定期對庫存財產進行盤點等。

2.加強對企業資金的管理

這就要求現代企業的財務人員必須按照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對各種款項進行結算,并及時了解款項的使用情況,切忌出現資金浪費現象的發生,避免由于款項結算而影響生產進度。另外,企業的財務人員必須及時掌握資金的流向,及時了解資金流動中發生的問題,避免無辜的浪費,有效的控制企業成本。

3.現代企業財務人員的培訓

為了避免由于企業財務人員由于自身業務素質而影響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讓他們及時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提升他們業務理論與實踐的同時,增強他們的職業素養與職業道德建設,進一步提升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

4.增強現代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篇4

關鍵詞:新經濟形式;煤礦經濟;跨越式發展

中圖分類號:F42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8-00-01

煤礦業是我國國民生產的一部分,而煤礦經濟的發展狀況更是對我國的經濟有直接影響。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煤礦經濟已經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和改變,這與我國的新型經濟直接相關。因此,為了促進煤礦經濟更好的發展,就要在新型經濟下不斷加強對煤礦的管理。

一、提高煤礦經濟效益的意義所在

目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大力發展企業經濟,提高企業效益已經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本文以下幾點出發,闡述提高煤礦經濟的意義所在。

1.有利于發展國民經濟

通過提高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可以增加國家的收入,從而促使國家將更多地資金投入到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上去。我國是社會主義社會,這就決定了我國是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目標,從而最大程度的表現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

2.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是發展經濟的一個專門組織,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實現企業經營目標,使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從而保證企業穩定的發展下去。并且,根據企業利潤可以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因此,在快速發展的經濟條件下,煤礦企業想要使自己的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從降低成本入手,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1.滿足人類需求

我國人口眾多,但是社會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才能獲得更多的產品或勞務,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通過生產活動來發展社會生產力,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組成部分。因此,煤礦企業只有緊跟人類的需求,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促使煤礦企業長期生存發展下去。

二、提高煤礦經濟效益的措施

通過提高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僅可以促使社會的發展,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下面就如何提高煤礦產業的經濟效益提出以下措施:

1.加強對成本的預算和管理

為了提高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就要加強對成本的預算和管理。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煤炭的需求量也相應的增加。煤炭的價格也逐漸上升,這就為煤礦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當然,由于煤碳的總量是有限的,企業就要加強對煤礦成本的管理。打造堅實的基礎和使用先進的管理方法是煤礦企業擴大自身規模的關鍵所在。因為,生產成本的高低與企業的競爭力具有很大的關系。然而,當前我國煤礦企業在生產成本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之處。并且,在企業日常的管理活動中對成本管理的力度不足,甚至忽略。因此,必須加強對煤礦企業的成本管理。

所以,煤礦企業就要采用全新的管理方式,摒棄傳統管理制度。將企業成本預算和管理在遵守市場經濟制度的前提下運用到各個部門中去。從根本上對成本進行控制,為煤礦與基層單位提供有償服務。另外,還要進行相應的考核和激勵,使員工能夠了解企業的經營理念,最大限度上提高員工的積極性。當然,將員工的薪酬與成本管理結合起來也是一種提高員工成本意識的重要手段。

當然,企業還要對企業核算體系進行完善,從而對企業原材料和生產成本進行預算,達到監督和控制的目的。加強對煤礦企業的勘探和生產技術的更新和提升,從而更好的避免損失,降低成本,充分利用企業資源。

2.聘用優秀專業管理人員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才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衡量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煤礦企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聘用優秀的管理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立于不敗之地。首先,煤礦企業要牢記人才就是效益的理念。因為,優秀的管理人才可以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提出相應的生產計劃和改善措施,將企業利潤最大化。其次,根據能力選用人才。人才是企業的一項隱形資產,也是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因此,煤礦企業要加強對相應人才的培養和任用,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后,設定科學合理的人才結構。企業要根據應聘者的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這兩方面來選用人才。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機構,才能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另外,在選拔人才期間,要嚴格按照人才選拔流程進行,始終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避免走后門現象的發生。

3.加強對生產設備的管理

煤礦企業是生產型企業,因此,生產設備的好壞與企業的利潤直接相關。因此,在日常生產活動中,企業要加強對生產設備的維護和管理,保證企業生產能夠大致按照生產計劃進行。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能源的浪費,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4.有效管理資金

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素,也是企業進行經營活動的原始動力。因此,企業要加強財務管理活動中的資金管理。只有加強對企業資金的管理,才能做好對企業生產成本等各方面進行核算,從而充分發揮資金的效用,避免浪費資金現象的發生。同時,加強對資金的控制以及物資供應的管理,充分利用資金資源,發揮資金的作用。

三、結論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為了使煤礦企業穩定的發展下去,就要對企業進行相應的管理和改善。本文首先闡述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意義,進而對如何發揮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措施。通過闡述這些觀點,希望為我國煤礦企業提供借鑒,從而促使煤礦企業得到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自然,徐亮.我國煤礦安全事故風險的厚尾性質及其經濟含義分析[J].煤炭工程,2012(9):107-109.

[2]王慎,祁文俊,臧繼冬等.對任樓煤礦發展低碳經濟路徑選擇的思考[J].北方環境,2011(9):40-41.

[3]吳吟.中國煤礦充填開采技術的成效與發展方向[J].中國煤炭,2012,38(6):5-10.

篇5

一、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資為主的經濟,審計的側重點將隨之逐步由有形資產轉向無形資產,這是其呈現的首要的基本特征

(一)在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資本為主,無形資產為第一生產要素

在知識經濟時代最重大、最根本的變革是發生了資本革命,資本讓位于知識,知識成為最重要的資本。“知識就是資本,知識就是財富”,將成為這個時代的基本。的生產經營活動以消耗知識資本為主。企業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知識資本的競爭。知識資本就是無形資產的總和。所以,企業=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知識經濟以智力資源、無形資產為第一生產要素,而不是主要依賴于土地、石油、礦產等資源。一切高新技術實際上都是高新知識的凝結。一切發展都以知識為基礎,一切財富的核心都是知識的結晶,知識已成為決定生產力、競爭力、經濟成就的關鍵因素。無形資產價值的重要性也將引起價值的變化。

(二)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資為主的經濟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主,即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知識、智力等無形資產的投入將在經濟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知識資本的首要地位,提高了無形資產的重要性,知識超過了傳統的資本與勞動力這兩大要素的地位,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無形資產的也在不斷擴大,除了原有的商標、專利權、版權、機軟件等,還包括許多不可辨認的難以確定的無形資產,如公司聲譽、管理能力等,而且后者在快速增長。知識經濟使企業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

(三)知識經濟時代,審計的重點由有形資產轉向無形資產

近30年來,第三產業革命浪潮飛速發展,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中知識經濟的貢獻,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超過50%,有的國家和地區甚至達到70%以上。1995年美國很多企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已高達50——60%,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樂的價值高達479.78億美元。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無形資產,正日益成為決定企業未來現金流量與市場價值的主要動力。知識經濟時代要加強對無形資產的管理與核算,進而要求審計監督要加強對無形資產的審計,擴大審計的范圍,逐步將審計的重點從有形資產轉向無形資產。通過審計重點的轉移,為國家宏觀調控及時提供這方面的信息,也促使企業重視無形資產的管理;通過審計重點的轉移,加大對傳統產業改造的審計監督力度,鼓勵企業采用更先進的知識和技術,提高其技術含量,盡快完成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過渡;通過審計監督的重點轉移,強化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審計,促進其迅速成長和發展。

二、人力資源審計是知識經濟時代呈現的又一大特征

人力資源是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的重要資源。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直接著國家的強弱和企業的成敗。人力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對它的投入最為合算。據西方有關機構表明,員工投資1元所獲得的效益高于投資2元新設備。知識經濟的內涵,就是人力資源的經濟。知識經濟時代,在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出現了許多新,如:企業家資源如何計價,人力資源如何參與利潤分配等,都是擺在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會計、人力資源審計面前的新課題,特別是對審計監督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經濟監督骨干力量的審計,加強對人力資源管理和使用的審計監督,加強對人力資源的計價、參與分配等方面的審計監督,以保證人力資源核算與管理的真實性、正確性和公允性,是其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審計在知識經濟時代呈現的又一新特征。

三、知識,傳統的手工審計方式必將被先進的機審計技術所代替

知識經濟是信息經濟,是網絡經濟。網絡化的,使人類穿越時間和空間進行通信的能力顯著提高。經濟活動的數字化和網絡化,使其突破了傳統的活動空間,進入媒體世界,出現了各種虛擬實體,如:虛擬公司、虛擬商店以及遠距離的多主體的虛擬合作等。國際互聯網將推倒橫在供應商、顧客、姻親集團和競爭者之間的高墻,將使組織微型化、經濟活動整合化、管理結構內中層層次作用弱化等。這就要求審計方式向網上轉化,使就地審計的范圍逐漸縮小。網上審計使主體和客體只需在約定的時間見面,從而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網上審計可變事后審計而為事前、事中、事后緊密結合為一體的審計方式,大大增強了審計的及時性。事后審計將逐步被實時審計所代替,否則將事過境遷,無案可查。面對無書面記錄的經濟業務,審計的重點必將由原來對審計線索的審核與查找,轉向對系統的、設計過程等。

四、知識經濟時代,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審計將跨越國界,實現審計的國際化,組建審計的跨國公司

知識經濟時代,全球經濟發展一體化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向。隨著國際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跨國公司、跨國經營得到空前的大發展,成為世界經濟中一股超級強大的國際經營力量。根據聯合國發表的有關資料,跨國公司的海外銷售額1976年為6700億美元(不包括公司內部銷售額),相當于同年世界出口總額9180億美元的73%,到1992年已高達5.5萬億美元,翻了8.2番,相當于當年世界出口總額4萬億美元的137.5%。跨國公司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和增長的重要力量,對世界各地區的經濟產業有著深遠的。跨國公司的經營促進了世界經濟一體化。

篇6

一、企業內部,規范管理制度,規范財會行為,提高工作效率

只有規范化經營,才能保證煙草企業的穩定發展,完善的管理體制、標準的工作制度、規范化的工作流程、嚴格的監管能力是規范化經營的重要體現。在企業內部,加強相關績效考核工作,標準管理財會工作,加強內部監督和審核,規范財會管理十分重要。1、標準管理模式的確立。自06年以來,我國煙草行業逐步實行了產業結構調整,相關組織機構得到建立和健全,縣級法人單位的取消,財務工作相關核算確立了以市級局為中心的審核模式,管理范圍擴大,管理方式和職能也相應轉變,而企業的財會工作和相關制度建設跟不上轉換的節奏。2、保證貨幣資金安全,加強資金使用效率,加強管理。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資金的正常運轉是企業經營“血液”,沒有資金,企業一切生產活動都無法進行。如何保證資金貨幣的可靠安全,最有效的辦法是把財會內部控制提前。第一、對會計機構和相關人員實行集中管理的模式。第二、加強對資金的控制。第三、加強對現代金融體系的理解,合理運用現代金融機構,保證貨幣資金安全。有關領導部門對相關煙草企業的銀行賬戶要集中管理,對賬戶的開設、適用等提供相關標準,定期審核。綜合運用金融手段,加大在銀行的集中收付手段和直接收付比重,減少先進和分散收付手段。卷煙銷售收購等業務通過信息化手段支付,減少人力開支和物流開支,降低貨幣風險,提高工作效率。3、明確相關責任,保證資金信息的真實有效。我國煙草行業企業資產管理部門責任權利劃分不明確,導致管理力度不夠,各部門責任劃分不清,導致資產運營不當,不及時,效率過低。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現存問題,首先要落實各個部門相關的在資本性資產投資中的職責,規定相關管理投資中的權限和范圍。市級局建立預算審核部門,提高預算審核的嚴肅性,降低煙草企業投資的成本。

二、加強內部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保證財務工作的穩定

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市場要求的變換及其總體的行業發展水平,有關部門會根據相關變化要求,對企業實行全面的預算管理,加強成本控制和核算。面對新的財政工作,煙草行業財會人員要根據行業發展的新要求,加強新技術的學習,轉變思想,完善企業財管制度。同時,煙草行業要加強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科學控制成本,加強對企業資本流動資金的監控和審核,嚴格落實資金預算的鼓勵和懲罰措施。(三)加強監管工作創新能力,提高財務工作效率財務監管不是財務部門和相關人員的監管,而是財會管理方式的監管,財務監督的手段方法是財務監督科學與否的關鍵所在。要根據各煙草企業相關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認真統籌,創造性的制定財務管理方式,加強對企業發展、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重點監督。作為財會工作的主體,財會人員要認真學習新鮮的財務知識,全面掌握煙草行業相關的政治、經濟業務知識,加強個人素質,提高管理水平。

三、結束語

篇7

關鍵詞:企業;高級會計;監督;管理體系;思考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的會計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逐步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財務會計體系。這就使得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的會計監督職能越發的重要,對使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能夠正常運作,以及企業各個部門的經濟秩序能夠正常運轉都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其中實現對高級會計監督和管理體系的完善是最重要的問題,下面我們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一、完善高級會計管理和監督體系的重要性

1.會計的監督和管理工作能夠使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以及合法性得到有效的保證。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為了能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始終保持著有利地位,開始出現很多在財務報表上作假的情況。這種虛假的財務報告會對投資者造成錯誤的引導,進而導致錯誤的投資行為的出現,最終使投資者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

2.會計監督和管理工作能夠使企業的財務收支明細得到準確的反映,使企業收支情況能夠符合企業的財務制度的相關規定。對企業會計進行監督,是企業進行財務工作的必要條件,財務工作的優劣、收支情況的準確程度對企業的發展都有著重大的影響,是決定企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表現。財務的收支狀況不僅和企業的財務收支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與相關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和工作態度也有著很大程度上的關系,會計監督體系的確立和完善能夠達到對相關會計人員進行有效監督的作用,還能夠使企業的財務收支和企業的財務制度相符合。

3.有效的會計監督工作能夠使企業的偷稅漏稅行為得到監督,防止這種不良行為的持續蔓延,對促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會計管理體系有著重大作用。偷稅漏稅行為是一種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也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由于我國的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稅收,稅收的資金都用在對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國家進行政策上的宏觀調控方面,所以偷稅漏稅行為會導致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受到阻礙,會導致國家的相關宏觀調控措施不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從而使市場經濟的發展受到阻礙,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經濟水平都不能得到應有的提高。所以,完善企業的會計監督和管理機制對國家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將其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引起相關人員的注意,使偷稅漏稅行為能夠得到控制。

4.會計的監督和管理工作還能夠使國有資產的流失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自進入二十一世紀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政策提出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制度的不斷完善也推動著企業制度的不斷更新。近年來,隨著企業制度的不斷深化,建設具有現代化意義的企業管理體制已經成為了我國體制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對我國國有企業進行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其中國有資產的流失在這些問題中顯得尤為突出。很多的國有資產都被低價出售,使國家的資產受到了嚴重的損失。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與不完善的會計監督和管理體系有著重要關系,所以加強對會計管理和監督體制的完善是當前經濟工作中一項重要任務。

二、目前我國高級會計監督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高級會計缺乏必要的監督。會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必須無條件地聽從管理者的命令。

2.部分高級會計職業道德水平低下。高級會計師肩負著企業理財的重任,在企業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利益的驅使下,部分會計觀念發生了重大改變,自我約束能力差,對上級領導,惟命是從、刻意逢迎,致使會計信息失真,財務工作秩序混亂,導致了了許多違法亂紀的行為發生。

3.高級會計的職責不夠明確。許多單位財務控制主體不夠明確,結構混亂,沒能夠把高級會計與普通會計區分,使高級會計也做一些日常的記賬和財務報表工作,使之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三、如何完善高級會計監督與管理體制

1.加強會計隊伍職業道德建設,營造良好氛圍。職業道德規范作為一種道德規范,對約束職業犯罪有很強的作用,加強對高級會計的職業道德教育,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2.進一步明確高級會計的職責,做到權責分明。首先要明確高級會計的職責不僅僅局限于編制和記賬等基本職能,從某種程度上說高級會計屬于管理層,擔負著為領導提供意見和建議的職責,所以要進一步明確高級會計的職責,使高級會計的作用得到很好發揮。

3.進一步加強對高級會計的監督監管工作。首先完善內部監督體系,加強內部審計監督的約束作用。其次也要加強政府監督作用。在健全內部監督制度的基礎上,加大外部監督力,將專業性質的監督與一般群眾性監督相結合,保持內外監督協調統一,只有這樣才能為會計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完善的高級會計監督與管理體制對于企業發展至關重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我國立法的進一步健全,以及目前我國會計行業暴露出的問題的進一步解決,其作用一定會得到更好的發揮。在企業財務的管理工作方面,一定可以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在國有資產的保護方面也一定會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管理途徑

中圖分類號: F830.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對《事業單位財務規則》進行了修訂。新修訂的規則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事業單位履行事業職責、獲取經濟收益的來源之一。但長期以來,我國對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的管理一直處于相對缺位狀態,職責的缺位造成了管理的薄弱。如何加強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的監管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的方式和概念

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是指事業單位依法用自身所擁有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向其他單位進行的投資,包括組建全資或參股企業、合資、合作企業等投資行為。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按資產形態分為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和無形資產投資。按照投資形式分為債權投資、股權投資。

二、當前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1、對外投資項目決策程序不規范

自財政部"兩個令"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加強了對國有資產使用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各地資產使用規章制度己經 基本建立,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卻存在執行不到位的問題。按照財政部 36號令的規定"事業單位利用國有資產對外投資、出租、出借和擔保等應當進行必要的可行性論證,并提出申請,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財政部門審批"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存在很多未經審批、未進行可行性研究、未簽訂對外投資合同等問題 為事業對外投資帶來了很多的隱患。

2、對外投資資產管理不規范,資產使用效益低下

部分事業單位對被投資企業的監管不力,存在重投資、輕管理的現象,對投資項目的經營決策、經營管理情況、財務狀況、經濟效益等情況重視不夠,造成投資資產使用效益的低下。主要表現在:被投資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出資人管理缺位;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混亂,投資企業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未建立投資項目后期跟蹤管理監督機制,投資單位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不能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缺乏有效的財務監督,投資企業財務收支隨意性較大等。

3、對外投資會計核算不規范

根據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應在對外投資科目進行核算,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單位將對外投資放在往來賬中核算,既不符合會計制度的規定,混淆了財務關系 在實際中大量投資以及由此形成的收益游離子監管之外,又給私設"小金庫"和不正當獲利等留下了空間。

4、對外投資收益收繳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由于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收益收繳方面沒有明確的管理辦法,使得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收益未能上繳財政;此外,大多數事業單位對外投資也沒有明確的收益分配約定,造成許多被投資單位自成立以來,從未進行利潤分配,投資收益大都留在了被投資單位,使投資收益游離子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之外,極易成為某些單位或個人的"小金庫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社會分配秩序。

三、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管理體系的方法途徑

1、嚴格對外投資審批程序,加強可行性論證的具體幾個方面

一是嚴格對外投資審批程序。為控制事業單位對外投資風險,減少對外投資的盲目性和投機性,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應實行嚴格的審批程序,未經監管部門批準,一律不得對外投資。

二是加強對外投資的可行性研究。事業單位對外投資項目前期決策是決定投資效益的關鍵,對外投資項目要進行詳細的可行性論證,全面分析在市場、財務和法律等方面的風險,對重大投資項目還應建立專家論證制度,充分昕取意見、建議,保證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可靠性、真實性、客觀性。

三是建立部門配合、相互制約的聯動管理機制。未經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監管部門的批準,土地、房產、車輛等產權管理部門不予辦理產權、戶籍過戶手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予進行工商注冊登記。通過部門間的聯動,全面加強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的監管。

四是規范事業單位對外投資賬務處理。對于經批準的對外投資項目,事業單位應當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要求,在對外投資科目予以核算,嚴禁掛往來賬款。

2、履行財政部門監管職責,建立健全基礎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對外投資作為事業單位資產的一部分,由財政部門履行監管職責。目前,財政部門對事業單位對外投資尚未形成系統的監督管理制度,制度體系有待于繼續完善。作為監管部門,財政部門應加快研究制定事業單位對外投資的出資管理、產權管理、考核管理、薪酬管理、收益分配等基礎管理制度體系,為履行監管職責提供制度保障和管理依據。

3、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事業單位通過向被投資企業下達經營業績考核指標,與被投資企業經營班子成員簽訂經營業績責任書等手段,逐步建立健全經營收益分配制度,完善考核及獎懲制度,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以提高對外投資企業的經營效益。

4、合理選拔管理人才,建立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

目前事業單位對外投資企業的負責人基本上由事業單位人員兼任,難以履行有效的管理責任。為加強對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事業單位應選派或外聘思想政治水平高、組織能力強、懂得經營、善于管理的優秀管理人員專職擔任企業主要經營者,由熟悉業務、善于理財的人員擔任財務主管。同時,應建立投資項目的經營責任制,明確被投資企業負責人的經濟責任,通過責任意識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5、加強對被投資企業的財務監督檢查

被投資企業應當嚴格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以及企業內部各項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及時向財政部門及主管部門報送相關財務報表和財務資料,接受出資人和監管機構的檢查和監督,并定期委派中介機構對其進行財務審計監督,切實管好人、管好賬本,創新集團管理模式。加強戰略管理,科學制定和適時調整企業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內控體系,切實把好對外擔保、應收賬款、債務等風險管理關口。強化對子公司重大事項的管控,加強對二、三級企業和項目單位的監督檢查,確保集團公司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得到貫徹落實。

參考文獻:

篇9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我國國有企業也邁入了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在新形勢之下,企業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如何增長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問題。在我國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國有企業最終的經營目標還是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2008年以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我國我國企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因此如何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的內部控制,是國有企業管理層面臨的一項難題。在新形勢之下,國有企業只有降低了企業內的財務風險,才能使得國有企業在市場中更加平穩的運行。

一、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1、風險意識不強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在面臨國內市場競爭的同時,還需要面臨國外市場的競爭。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中面臨著非常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再加上國有企業內部的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薄弱等一系列的原因,就造成了國有企業經常發生重要的財務風險事件。雖然我國進行改革開發已有三十多年,國有企業管理層的管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經認識到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財務風險,但是風險意識還是比較薄弱。比如1992年的三九集團的多元化投資事件,因為企業要進行上市而被要求提前償還銀行貸款,引發了三九集團的財務危機,這都是企業的管理層沒有較強的風險防范意識,再加上過度投資所導致的危害。所以,國有企業管理層的風險意識與經營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發展空間。只有國有企業提高風險意識,學習國際上新進的風險管理觀念,并于企業實際相結合,才能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2、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脫節

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需要國有企業對企業的財務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有效地識別與分析,然后針對分析的結果,采用及時有效的方法對風險進行控制。但是有的企業在進行財務風險內部控制時,缺乏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知識、理論與方法,沒有加強對內部控制的技術工具進行有效的了解,這就導致了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沒能與企業層面、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國有企業無法使用內部控制的方法對企業內部各部門的責任進行有效的分配,這極大的降低了國有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控制力。

3、缺乏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和防范機制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財務報表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很多項的考核指標和計算模型都不詳細,不能夠起到分析出國有企業資金周轉與資產質量等方面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比如像清產核資、債務重組等措施,但是這些措施的著重點放到了如何清理企業債務負擔的問題上,沒有增加如何防范新增債務風險的有效舉措。國有企業在面臨新發生的財務風險危機面前沒有制定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嚴重的影響到了國有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4、財務管理部門的監督與服務職能弱化

財務部門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職能部門,在企業的戰略規劃、資源配置以及業務發展等方面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財務部門中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財務監督的只能,對國有企業控制財務風險的工作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國有企業財務部門大多數只是對企業資產進行監管,對業務的監管卻不完善。財務的監督與服務沒有達到統一,嚴重影響了財務監督的效果,起不到控制財務風險的作用。

5、結束語

財務風險是每個企業發展中必須面臨的問題,在市場經濟發展與財務現行體制進行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對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有企業只有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意識,有效地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的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層做出決策前充分考慮發展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防范體系,才能使國有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加強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的對策

1、強化風險意識

國有企業管理層要有較強的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文化的推行,探索出符合本企業發展的風險管理機制。我們還要確保財務人員具有風險意識,建立一套有效的內部控制的機制,從而規范企業的財務活動,將內部控制當作日常的企業管理。國有企業還要進行多元化的經營,不斷提高企業的營運能力,從根本上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

2、科學設置內部控制的關鍵點

首先,國有企業要加強對企業資金的管理,實現企業資金的量入為出,嚴格控制資金的使用,保證資金的安全,促進資金的有效流動。其次,企業還要實施全面的預算管理。對企業的現金流量控制、目標成本管理等關鍵環節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及時發現企業發展中與預算目標不相符的地方,并及時修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全面預算管理起到應有的作用。同時,國有企業要加強對企業子公司的有效控制,規范子公司的有效行為,從而促進國有企業的全面發展。

篇10

摘 要:《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頒布和實施,對資產減值政策做了較大調整,規定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對我國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進行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具體實際運用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現有資產減值準則對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仍有空間。先闡述了資產減值和盈余管理的概念,然后分析了資產減值準則的變化對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最后提出在現行準則下,減少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進行盈余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資產減值準則;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1)01-0180-02

1 資產減值和盈余管理概述

1.1 資產減值與資產減值準則

所謂資產減值,是指企業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此時,企業為避免資產虛增和利潤虛增,應當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并把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資產減值會計力圖為資產的真實價值提供度量。其目的在于通過提供目前資產價值的信息,向現實和潛在的投資者提供未來現金流入或流出等決策相關的信息。這實際上是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權衡,是會計信息決策有用觀的體現。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明確了所有資產減值處理的一般適用原則,并對其具體規范的范圍做了進一步界定,并且在考慮我國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盡量達到了和國際趨同。使企業更加穩健地確認收益和計量資產,客觀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1.2 盈余管理的概述

盈余管理一直是會計學理論界廣泛研究的課題,對盈余管理的概念會計學界存在著諸多不同的意見。

隨著人們對盈余管理認識和研究的深入,盈余管理有了更加全面和準確的概念:盈余管理發生在管理當局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規劃交易以變更財務報告時,旨在誤導那些以公司的經濟業績為基礎的利益關系人的決策或者影響那些以會計報告數字為基礎的契約的后果。

雖然恰當的盈余管理有利于企業吸收投資,擴大經營規模,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但是我國現在部分法規和制度還不健全,企業利用盈余管理操縱利潤的事件時有發生,有必要加強對盈余管理的引導和管制。

1.3 資產減值準則變動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概況

新資產減值準則制定前,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的大額沖回來調整當期利潤,是進行盈余管理的一個主要表現。一是當預計當年會出現大幅虧損時,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然后再下一年度沖回,從而作出下一年度扭虧為盈的財務報表,即“洗大澡”;二是選擇某一年份超大額計提減值準備,其后幾年分次沖回,制造出利潤連年上升的假象。

2 資產減值準則變動對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

2.1 新資產減值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

2.1.1 資產減值的計提基礎更為科學

針對單項資產有時難以獨立確認可收回金額的問題,新準則引入了“資產組”這一概念。新準則規定企業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的,應該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其中,企業以資產或資產組產生的主要現金流入是否獨立于其它資產或資產組的現金流入為依據,可以認定最小資產組合。這使得比起原準則,資產減值的計提基礎更為科學。

2.1.2 資產的可收回金額計量更具有可操作性

原準則規定資產可收回金額按照資產的銷售凈價與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較高者確定,對于如何估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包括銷售凈價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沒有提供具體的指南和方法。新準則規定,資產可收回金額應當按照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新準則還就如何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及其預計處置費用,如何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和折現率等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操作指南,使得在新準則頒布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計量更具有可操作性。

2.1.3 對資產減值損失轉回做出了禁止性的規定

為了避免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操縱利潤,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項規定是一個很大的修改,保證了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操縱利潤的隨意性。

2.1.4 增加了資產減值披露的內容

除了披露當期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外,還要求披露提取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累計金額,資產組的基本情況及其所包括的各項資產于當期確認的減值損失金額,以及資產可收回金額的確定和計算過程中涉及到的估計基礎、折現率等。這樣的規定有利于外部報表使用者更好地判斷公司經營狀況和報表信息的可靠性。

2.2 新資產減值準則下盈余管理仍有空間

新資產減值準則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改進和完善了原準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但仍有一些漏洞,難免給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留下一定的空間。

2.2.1 資產減值跡象的判斷主觀性強,缺乏可操作性

現實經營環境中,資產發生減值的情況多種多樣,雖然新準則對資產減值跡象進行了明確,但是不可能包括所有的減值跡象。企業根據準則綜合考慮各方面去確認資產減值情況時,離不開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方面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要求較高,另一方面使得資產減值的判斷主觀性強,缺乏可操作性。

2.2.2 資產減值計量標準的公允性難以衡量

雖然新準則規定了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應當按照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使其比原準則更具可操作性。但是實際上,直到現在公允價值的概念還相對抽象,加之我國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不夠完善,資產評估的規范化水平及評估機構的獨立性還不是很高,其確定具有一定的操作難度。并且,可變現凈值、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率的選擇等一定程度上還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這使得資產減值計量標準的公允性難以衡量,給企業盈余操縱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2.2.3 資產減值損失禁止轉回的范圍存在限制

雖然新準則規定了“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不得轉回”,但這只是針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和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進行了限制,這引發了期望進行盈余管理的企業利用短期資產減值準備的行為。比如,存貨跌價準備在以后的年度依然可以轉回,企業在可能虧損的年份可以通過轉回存貨跌價準備增加當期利潤,達到扭虧的目的。

3 減少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進行盈余管理的建議

3.1 進一步完善我國資產減值準則

雖然新的資產減值準則規定更加具體,操作性有所提高,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自其實施以來,在實際應用中還是出現了許多不適應的現象。新準則對企業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在很多方面賦予了會計人員較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和職業判斷范圍。例如,在確認減值損失時,可收回金額的計算需要選擇折現率,而折現率是一個十分不穩定的因素。新準則中沒有說明如何取得折現率,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從而使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缺乏可靠性。

3.2 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加強社會審計監督

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能規范企業會計行為,減少企業在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中的主觀隨意性。企業應建立相對完善的資產減值內部控制制度,企業管理者應制定一個資產減值準備計提額的限制,若總額超過一定限制后,應通過管理者向董事會報告,取得審批。

注冊會計師作為社會審計監督力量,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在實施審計工作中,應充分了解企業資產減值內部控制制度和業務流程,對企業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計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做出客觀評價。同時,證券監督部門等應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大對違法違規的懲罰力度,約束我國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政策的選擇權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

3.3 完善我國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

由于可收回金額的計量因素涉及公允價值,一個客觀合理的公允價值計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價格信息市場可以使企業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和市價得到合理公正的確認,但目前我國價格信息市場尚不健全,有待進一步完善。所以我國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起各行業的數據信息,定期公布有關資產的信息資料,只有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才能保證資產減值準則的順利實施,使企業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有章可循,提高資產減值準備的可操作性和公允性。

3.4 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在資產減值準則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專業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資產組的劃分、減值跡象的判斷、折現率的確定等,都需要會計人員擁有一個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并且,新的資產減值準則賦予了會計人員很多會計選擇的權利,這也需要會計人員擁有一個較高的職業道德,來約束自己濫用資產減值會計準則。因此,這要求加強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學習,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