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的管理范文
時間:2023-08-31 17:04: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管理的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管理的核心是人文而非技術
如果要談中國的企業管理這么大的一個問題,實在是非個人所能為的。我們想從管理最基礎的根基上找上一兩個基點試探性的探討,希望能有所啟發。
“國情不同”、“本土化”、“東方文化”等言詞是我們常見的對一些企業問題的解釋(比如ERP的實施)。可是倒底這個文化不同是哪些具體的內容呢?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反而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企業在華的經營少有失敗者。這里面可能歸咎于很多的原因,比如:技術先進、管理規范、資金雄厚等。
“國情和本土文化”在目前中國企業中至少具有兩方面的意義:
積極意義:
讓一部份經過市場洗禮的企業,認清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所在,從而重塑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重新奪回市場份額。這一點在家電業、手機等行業比較明顯(比如TCL、波導與摩托羅拉、諾基亞的手機戰)。
消極意義:
它是企業拒絕國際化,管理現代化管理的“擋箭牌”;這一點在企業ERP的推行過程中表現尤為突出。
要解開這種“中國特色”這種企業文化之秘,還得從管理的最基礎談起。目前,管理學在MBA教材也好,在企業的實踐中也好,更多的是一門技術性的學科。比如我們常說學習西方先進管理技術等。在大多企業管理人的心中,自覺不自覺把管理當成一門技術,或者很有藝術味的技術,從引進的管理方法也可以看出這一點(比如TQM、6西格瑪、麥肯錫7S、波士頓矩陳等等)。很多企業相信這些技術可以解決企業的管理問題。
西方管理學家可以,也有精力去研究管理技術層面的東西是因為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渡過了管理作為人文基礎的階段,在其社會也已經形成了較適合現代市場經濟的人文基礎。但如果中國的管理者只是在西方技術層面學習和研究的話,恐怕難以承擔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重任。因為中國的企業變革是在社會大變革的環境下進行的,與社會人文環境的演進是互相作用的。中國目前還在適合現代市場經濟的人文基礎建設上遠遠沒有完成,甚至處于啟蒙狀態。在這個情況下,企業價值觀念的現代化是中國管理現代化的最重要的前提。否則,技術性管理方法的跟進最終只能是形式上的跟進,換些概念而已(這些失敗的案例在國內已經不少),更有甚者,將失敗歸咎于引進的管理技術方法上(比如對ERP的看法,在國內不太認同的情況下,而世界六大汽車集團全都成功實施了ERP)。
這種管理的人文基礎的研究和推進,國外沒有,外國專家也沒有義務來告訴中國企業應該怎樣做。這只能是中國人自己解決。
如果從中國市場經濟人文社會基礎的缺乏來看的話,就不難理解我國企業所出現問題并不那么高級的原因了。因此,認識中國的諸多企業管理現狀必須從根本的價值觀念上來看,要使中國企業真正融入現代管理的大家庭,必須在價值觀念上形成真正的進步。
要做到真正建設市場經濟基礎的企業價值觀體系,首先就是要將承認管理的人文本質,從市場經濟的根本價值觀而不僅是從學習先進管理技術和方法上入手,著手建立現代市場經濟的企業文化基礎。
我國人文的教育的落后,在社會層面上已經出現一些惡果,現在開始大力提倡的社會公德等的教育是在為人文教育的落后補課。從城市到處寫著的“不準”就不難理解企業管理的難度,以及所犯錯誤的低水平。因此,要真正提升企業管理的水平,必須認識到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人文而非技術。
二、企業管理的人文啟蒙
只所以要用“啟蒙”二字,是因為在企業價值觀層面上,我國的現狀基本處于傳統價值的籠罩下,雖然企業管理從形式上和工具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現代企業的特點,但從觀念的深處,仍沒有質的變化。經濟的高速發展反而掩蓋了這些陳舊的觀念,更有甚的是,不能正確理解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將一些落后陳舊的觀念反而貼上了現代化的標簽。
我國是一個在一個沒有商業核心社會文化的基礎上建設市場經濟。舉個例子,在諸多國有企業,至今仍把在長年在外銷售人員視為對表現不好的員工的“懲罰”,往往是安排不了的員工讓他跑市場去,這說明我國傳統的“重農輕商”的觀念仍大有市場。在老百姓眼中,仍存在“無奸不商”的影響,一個奇怪的現象:廣東是我國受商業文化影響最深的一個省,但相對而言,廣東人做生意還是比較守規矩的(暫不用誠信二字),而“協議”對于受傳統文化影響至深的地區來說,可能在觀念中更多是一種商業手段而非規則。在中國傳統的歷史中,做官自然有做官所遵循的規則,這個規則拿到市場經濟中,可能會產生“不誠信”的誤解。所以我說,中國更的企業領導可能還是以一種做官的思維在做企業。
所以建立市場經濟的價值觀體系,才是確保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真正融入企業的基石,才是我國與世界企業的核心差距。這個差距的彌補必須是一個痛苦和較長的過程。因此,處于剛剛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中國,企業管理的人文啟蒙過程是任重而道遠。
這里不再列舉諸多處啟蒙階段的例子,處于這個時期的中國企業,即具備好的市場空間與機會,大量的聚集財富的機會,但財富的積累并不完全能代表自然的具備現代管理思想。因此,處在當今中國的企業家是即幸運的,又是最痛苦,幸運的是市場的機會,痛苦的是思想的洗禮與提升。為什么這些痛苦會落在企業家的頭上,這是因為,企業家是目前中國最接近市場經濟的人,是受市場價值觀念挑戰最大的人群。經常有各種討論來論述中國的企業為什么到一定的時候再以難以成長,為什么我國民營企業的成長空間總是有限。其實除開政策和體制的原因之外。企業人文思想的缺乏和市場價值觀的沒有確立,必須不會造就“基業長青”的企業。因此我國的企業更多的更象歷史上的朝代一樣,“一朝天子一朝臣,各領三五年”,朝代的興衰自然系于明君的出現,而企業的興旺也自然也系于一英明的企業領導。
這里說企業人文管理思想的啟蒙,首先在于對企業中的人的如何認識,企業與員工、老板與員工究竟是什么一種關系的定位?這里不能不談到企業的目的是什么。經典的財經理論已經告訴我們,企業是以利潤為最大化為目的,爭論點無非是長期利潤還是短期利潤。如果從社會供需均衡和企業良性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利潤最大化的需要做出合理的補充。這種觀點在市場經濟較成熟的國家,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的。中國還是一個并未認可“契約社會”的社會環境。因此,這種觀點在促進我國提高企業效益和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回避的影響企業健康成長和發展的弊端。主要表現在:
1、由于我國傳統價值中人格的非獨立性,和現實中企業與員工的不對等地位(對于大部分中國員工來說,工作的首要意義還是養家糊口),企業與員工不是對等的契約關系,因此,過度強調企業對利潤的追求的價值取向,就造成了極端的只以利益出發的企業管理思維。這種思維與社會是以人們的幸福為發展的目標不相符。
2、我國現階段強調成本為競爭優勢的發展戰略,在一定的階段是對的,但從長遠來看,中國人是沒有理由永遠定位在靠工資比外國人低來競爭的。國家的發展目的就是要中國人和世界上各族人一樣,享受同等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和成果。從世界產業格局的轉移來看,成本優勢遲早會各更落后的國家轉移。那里我們的競爭優勢是什么?
3、如果一個企業不行以企業的員工和股東利益的共同發展為目標,那么,企業的強大的持續的競爭力是根本無法保持。也就是說,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僅在于股東的回報,也在于員工收益的提升。如果只偏重一方,至少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企業。
因此,不論從企業的目標、企業的競爭優勢、還是企業股東和員工的回報來看,都有必要樹立現代企業管理的價值觀體系。所謂現代企業管理價值觀的啟蒙,至少應該包括以下觀念的啟蒙:
1、 市場與契約的觀念的樹立;
2、 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觀念的樹立;
3、 人為目的的觀念的形成。
4、 法制意識的崛起。
三、企業管理的啟蒙觀念
1、市場與契約觀念的樹立
企業價值的創造是一個組織系統化運作的結果,切不可偏頗,認為只是實物生產創造的財富。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企業是通過創造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來與客戶交易,交易未完成之前價值是沒有實現的,包括產成品一樣,只能增加企業的成本。因此,樹立“企業價值是股東的資本投入、員工的勞動和市場的交易共同完成的”觀念,有助于正確理解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它直接影響價值的分配導向,而且價值的分配直接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因此,樹立市場的觀念和正確的價值分配觀念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前提。
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改革中,可以明顯的看到,改革是難點和關鍵點就是分配機制的變化。而一個地區的價值分配導向也直接造成的人才的流向和經濟水平發展區別。我們常說外資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思想,其實最重要一點就是帶來了更符合市場經濟的分配機制。到目前為止,相對沿海和內地而言,最大的觀念差距仍然是在分配的價值導向上。
同時,員工與企業是一種沒有人身依附的契約關系,這也是正確樹立企業管理思想的重要前提,至今為止,仍有不少企業以檔案、戶口等諸多與人身關系相關的條件在制約人員的自由流動。沒有人員的自由選擇和流動,自然人力資源不會向發揮最大價值的方向配置。企業和員工只有以自由選擇、平等互利的契約關系為前提,才能建立真正的現代企業人文環境,人的創造性和價值才能真正得以體現和發揮。由于我國長期的把職業與人身關系緊密結合,因此,不突破企業中人的依附關系的思維,自然不會真正的人格平等,自然更談不上“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市場與契約的觀念至今仍是制約現代企業管理思維的重要因素,企業在一點上犯的錯誤比比皆是,如果連市場經濟的基本前提條件都突破不了,要談建立現代企業管理體制更是空中樓閣。我們說企業所犯的錯誤并不高級,正是這種不高級的錯誤證實了我國企業管理人文啟蒙的重要性。
2、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觀念的樹立
這一點在很多企業也已經提了出來,而且寫入了企業的文化綱領。市場經濟的的有效性在于其交易主體的自主性,勞動者以勞動作為資源來參與市場交換時,其效率的保證的前提就是人的“獨立”與“平等”。無論是從人的本身需求來說,還是從資源配置的效率來說,企業中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才是最有效率的選擇。
“創新”是當前企業常用的詞匯,但諸多企業進行的管理方式卻是與“創新”的前提背道而馳的。那么創新的提是什么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企業員工有“自由的思考與表達”的環境和權力,而且要保證不會因為意見的不一致而受到不正常的待遇。可以想象,能做這一點的企業有幾家。所以,“創新”自然也是無本之木,口頭說說而已,對于大多企業管理者來說:對“創新”的態度只是“葉公好龍”。
3、人為目的觀念的形成
這可能是最難理解的一點,因為現實的管理教材也好,還是各種論壇會議上的精采演講也好,已經把股東價值時時掛在了口上。“股東價值最大化”已經是天經地義的了。而且也只能這樣說才能博得企業股東的歡心。然而,無論是從實證的角度也好,還是從理性的分析角度也好,可以充分的證實企業管理中一個現象:“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企業行為淮則的企業,其生命力往往不如“以人為本”(這里的準則是指實際工作的,不是口號上的)的企業旺盛。
其實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標是沒有什么不對的,但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員工是沒有感情的,理性的工作者。如果其前提不成立,那么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自然受到實踐的挑戰。于是,為了彌補這個前提,現實中諸多的培訓師們又以弱化員工個人需求和情感的訓練來對員工實行培訓,而不是以真正的激發員工的潛能為目的。這很好的說明了為什么現在的培訓市場中,“術”的東西為什么大受歡迎,而管理的真諦——對人性的尊重,卻少有人提及。
4、法制觀念的崛起
篇2
關鍵詞:企業管理 信息技術 企業創新 企業制度
0 引言
企業管理技術受信息技術的帶動及沖擊和而不斷發生著變化,管理理念不斷創新,管理環境也日新月異。理論、事物和思想也在不斷更新。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下,我國企業管理一定要轉變管理創新的思路及理念,具體轉變措施如下:
1 觀念創新
觀念創新在企業管理創新體系中屬一關鍵點,企業若要追求管理創新,首先應創新管理觀念。管理者應該多學習目前企業管理的新理念,多觀察新事物,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把思想融入全球企業管理創新系統中。因此,應在思想上樹立以下觀念。
1.1 樹立“信息第一位”思想。全球步入信息高速公路時代,唯有不斷更新企業信息,才能對企業的核心理念和思想正確的把握。
1.2 樹立“能力為本”思想。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要求企業一定要具備快速應變的能力,企業的發展模式一定要從過去的以物為本轉變為現在的以能力為本。
1.3 樹立“企業倫理”思想。在過去的工業經濟時代,最大限度的獲取利潤是企業的首要目的,忽視了企業倫理。企業利潤的增長多是以對環境的破壞為前提,造成了產生很多負面影響,這就與企業管理的原則及根本相背離,若要創新企業的管理,一定要樹立倫理思想,重視道德建設和信譽形象,以確保企業健康的發展。
2 方式創新
2.1 促進企業從傳統的管理轉變為信息化的管理,實現企業創新管理的基礎條件就是信息化的發展,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企業創新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課題,因此,企業一定要轉變思想意識,加大建設企業信息化的創新力度,優化企業資源,以更好的獲取經濟利益。
2.2 注重企業彈性柔性和諧管理思想。企業的管理不只是簡單的采取強制的辦法“管”,而是必須用創新的辦法,對員工的心理進行研究和分析,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及積極性。而且企業屬一有組織的大家庭,和諧的氛圍有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的管理一定要秉承和諧的思想,各成員團結協作,以提升管理效率,增加企業利潤。
2.3 注重轉變企業組織運營的方式。目前,企業內部資源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要求,企業的管理方式、業務交流等應該摒棄地域環境的限制,注重團隊及外部力量的協作,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贏取企業競爭的主動權,對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應該充分把握及利用,有效的整合這兩方面的資源,使其互相補充,這樣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力的位置,獲得競爭主動權。此外,若要創新企業管理,還需打破組織上的局限性,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多和外界保持溝通及交流十分重要。因此,信息時代創新企業管理的一個趨勢就是打破企業內部的局限性。
2.4 企業營銷模式的網絡化創新思想。進行企業管理運營時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要屬企業營銷。企業生存及發展的生命線就是營銷。傳統的企業營銷模式中,過長的分銷渠道導致信息反饋的速度太慢,企業網絡化營銷模式一定要建立起來,以打破這種傳統營銷模式的束縛,提升企業的營銷及信息反饋的速度,同時也有利于轉變企業的營銷模式。過去一般均采用的一對一營銷模式,無形中加大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增加了企業的運營負擔。當今,互聯網快速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網絡化營銷的渠道,企業產品消化也加快了,從而實現了一對多的營銷模式,節省了企業營銷的成本,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利潤。在網絡平臺上,企業還能與消費者近距離的交流,生產適合不同消費人群的產品,還可進行個性化營銷。利用網絡平臺,企業能夠更廣泛的宣傳自己的產品的同時,還可有效的收集信息資源及客戶資源,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實現管理的創新。
3 實現制度創新的企業管理
企業的規范準則就是企業制度,它包括企業的領導制度、內部管理制度、運營模式制度及經濟管理制度等。若要使企業保持活力,企業制度建設力度一定要加強,努力創新企業制度和完成制度的改革。企業制度在信息化的大潮中,要面臨的考驗很多,信息的變化屬于瞬時性的,企業制度唯有與信息發展相適應,改革、創新才能與信息化社會對企業的要求相適應,如果企業要創新制度管理,必須對好企業定位進行細致的研究和分析。企業一定要調整傳統的分工,從而和不斷變化的企業需求相適應,通過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以達到更為規范企業的管理,實現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此外,因為知識體系會隨信息的變更而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也會隨之不斷地調整,企業需及時組織學習及培訓,完善企業制度,唯有創新了企業管理制度,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保證及支持。同時,分配制度合理可行也是創新企業其他制度的保證及基礎,所以對于制度的創新,企業需強化改進分配制度。
總而言之,創新我國企業管理的必須要轉變思路,創造條件,以和信息社會的變化相適應,從而真正轉變企業管理的思想,營造良好的企業管理氛圍,使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真正服務于現代企業。企業管理的創新的道路很長,它和企業的未來發展有緊密的聯系,要求企業的必須保持清晰的管理思路,結合目前的內、外部環境。只有對內、外部環境進行準確的分析,才能完善企業的管理制度,從而建立企業的信息平臺及網絡平臺,真正做到創新企業的制度,最后走出一條嶄新的企業創新之路,才能更好的實現企業內部外部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創新之路就是企業的成功之路,創新是一個企業文化內涵建設的動力,有了創新企業就會更加充滿活力和生機,創新才能讓企業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有了競爭力的企業才能真正在這個社會中站穩腳跟,才能真正擁有未來和發展。一個企業把握了創新之路的方向盤,就等于擁有開創未來的指南針,創新就等于給企業指明了發展的方向,讓企業在茫茫商海中找到自己的航標,找準自己的位置,這樣的未來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航線才是最正確的。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個真正的未來之路,企業的明天才能會在創新方略的指引下走的更遠走的更穩。
參考文獻:
[1]田利媛.新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j].北京:經營與管理,2008,(2).28-29頁.
[2]孫勇.“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管理創新[j].遼寧: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9,(11).67-69頁.
[3]李榮華.信息化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j].廣東:廣東科技,2007,(11). 85-86頁.
篇3
[論文摘要]信息管理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認識到信息管理對企業管理的影響,并采用加快企業信息管理的途徑,逐步推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高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管理是人類為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對信息資源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社會活動。簡單地說,信息管理就是人對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的管理。一般來說,信息管理的對象是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它反映了信息管理活動的普遍性和社會性,是涉及廣泛的社會個體、群體、國家參與的普遍性的信息獲取、控制和利用活動。企業管理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組織、計劃、指揮、監督和調節等一系列職能的總稱。具體到一個企業,企業管理信息化就是要實現企業生產過程自動化、管理方式的網絡化、決策支持的智能化、商務運營的電子化。這“四化”綜合起來就是企業信息管理的內涵。
一、企業信息管理的內容
總體而言,企業信息管理包括兩個部分,即業務信息管理與管理信息化,它們是相互緊密聯系的。管理服務于業務,業務的進展則取決于管理好壞。詳細來說包括:合理構建企業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業的組織結構、管理制度等;建立企業的總體數據庫、建立相關的各種自動化及管理系統、建立局域網,達到企業內部信息的最佳配置;接通互聯網,獲得與企業經營有關的信息,充實信息資源。所以說,企業做好了這些方面的建設工作,就能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的今天,企業的生存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簡單地進行商品交易,信息資源已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企業要想在管理上與國外在管理上縮短差距,就必須要進行管理變革。雖然國內企業信息化水平還不高,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信息化水平一定能上升到一個層次。企業信息化建設和改革是我國企業必經之路。
二、信息管理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制造商對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產者要求供應商提供集成度高的產品,以減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這些原因迫使供應商們緊密聯合起來,形成一條供應鏈,對企業間的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體而言,信息管理對企業管理的影響如下:
1.信息管理是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因素
信息技術不僅用于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和生產過程控制信息化的步伐也在加快。網絡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信息技術的使用,使企業內部信息交流渠道更加暢通,運轉更加協調。利用電子商務提高服務質量的要求。由于在電子商務條件下,市場的透明度提高,開發出的新產品具有較低價格和較低廉的服務,以保持市場競爭力。對供應商們來講,他們覺得有必要比訂貨者提供更快、更好的信息服務。同時,開展電子商務也可以提高廠商的售后服務質量。在當今社會,信息已逐漸成為一類重要的商品進行買賣,比如包含有產品歷史信息的數據庫,信息已成為企業的一項資產。更多企業把可獲得的企業內部信息用于經營決策。企業利用網絡可以贏得更多的客戶。
2.加速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成為重要的資源,對信息進行管理,使其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具體來說,信息管理活動在實現其目標的過程中,利用采集、序化、開發信息資源,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在企業競爭中,掌握和控制信息至關重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制造假信息,破壞敵方信息系統的信息戰,已經成為當今主要的作戰方式。因而說,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信息管理。
企業信息管理建設涉及到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系統,不能用局部模塊的信息化來代表。它需要借助社會的多方力量,尤其是專業信息化咨詢公司的力量來共同構建。企業信息管理建設與其說是一場技術變革,不如說是對企業的經營進行改革。即借用先進的工具(信息化)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合理的整合,提升其核心競爭力。企業信息管理的建設思路是隨著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呈螺旋上升的方式,是一個“揚棄”的過程。
三、加快企業信息管理的途徑
企業要想取得很好的信息化發展還必須有相應的策略,企業信息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實施建設的過程中不能顧此失彼,要結合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的實際情況,具體提出開展企業信息管理應注意的問題,充分了解這些策略和措施,這樣可以使企業少走彎路,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要做到:
第一,企業管理者要從思想上重視管理的信息管理,從全局出發制定計劃,信息化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企業管理者必須明白信息化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性,根據企業資源,創建企業信息系統,因為企業信息化涉及的部門多,流程比較繁雜,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從整體上計劃,然后逐層推進。第二,開展信息化管理培訓工作,企業管理者通過信息化培訓能認識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企業員工通過信息化培訓能夠在思想、文化觀念與技術水平方面有所提升,這樣會促進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序有效進行,有利于企業知識共享,有利于企業信息管理的順利實施。第三,建立企業管理信息化管理部門,企業管理信息化就是要將信息與業務緊密結合起來,要做到這一點是比較難的,就需要企業管理者建立一個既懂管理又熟知信息技術的企業信息化管理部門。第四,大力開發企業管理信息化軟件,每個企業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因此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軟件,軟件開發是需要花費大量的費用,這就需要企業加大資本投入。同時要利用信息管理軟件,對企業的數據、流程、產品等方面進行分析設計并進行優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鑫,信息技術在現代企業管理事務中的應用[J],特鋼技術,2005,(2).
篇4
摘 要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立見成效的綜合管理方法,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有益于實施企業的成本效益管理,有益于對集團公司所屬各部門、各子公司的業務流程的有效控制,有益于集團公司管理水平提高全面預算管理以及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獨特功能和作用,已經越來越引起各企業的重視。
關鍵詞 全面預算 企業管理 關系探討
一、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管理內涵的延伸,特別是企業的集團化管理,要求企業走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統籌兼顧、和諧發展管理之路。要推行企業新的管理理念,實現企業整體戰略目標,需要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將企業管理置于預想、預知和預控的狀態下取得主動權,而全面預算管理則是一種好的企業管理方法。全面預算管理是實現企業整體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是涉及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一種預算管理模式。它將企業戰略、財務戰略、預算指標和薪酬管理有機支撐與銜接,將企業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統一預算、分配、考核和控制。
但當前企業在推行過程中,一些企業還存在著全面預算管理制度遠離實際、管控方法不當、執行預算不嚴、控制力度不夠等問題,影響了企業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企業正確的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尤為重要。本文就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涵、基本內容、作用,及其目前企業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企業如何實施好全面預算管理談點體會。
(一)全面預算的作用
為了實行預算做好下一步的計劃,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全面預算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全面預算是企業管理方法的整體計劃及發展程度,全面預算就是把企業發展的戰略性目標逐一細化。
1.衡量業績。企業在新情況下的運營情況在全面預算中就能看出來,同時也能反映經營管理水平。在預算管理中能夠更清晰的看到績效,針對績效的高低實施進一步的計劃,從而起到提高業績的作用。
2.進行風險控制。全面預算的同時能夠看出下一階段的風險所在,那么就可以制定相應的對策,防患于未然。
3.降低成本。如果要控制支出就要必須得通過全面細致的預算,為了達到與預算相符的數據而節省支出就達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
4.明確企業戰略目標。全面預算的最根本目標就是怎樣更合理的配置資源,以此為前提的情況下來節省資源,創造對于企業更多的價值。在此基礎上實現公司整體的目標。
(二)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影響
首先全面預算管理為企業管理提供了基本條件。要想更好的保證各層之間的和諧關系就必須做好全面的預算,才能保證預定目標的實現。其次全面預算管理為出資人有效的監督提供了根本依據。有利于對經營者業績的考核。最后全面預算管理能完善企業各項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發現漏洞,不斷改進各項消耗標準等基礎工作。
二、企業內部的預算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入WTO,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未來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中,競爭能力的提高只能源于企業內部管理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預算管理在我國的發展時間比較短,從總體上看,預算管理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還不普遍。即使是實施了預算管理的企業,其應用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也存在很大差距,還存在很多認識與實務方面的盲區,在其科學性和合理性方面有待改進。
1、認識不到位
實行全面預算就是讓企業在各個方面實現持續發展同時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有些企業把全面預算片面的看成是財務預算。雖然預算在最后都是與財務預算有關,但全面預算管理決不是只針對財務各項預算指標。
2、方法過于模式化
企業預算管理的出發點是編制,同時也是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方法對于目標有一定的作用,從而直接影響到預算管理的效果。 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科學、合理的制訂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3、預算松弛
預算松弛現象的產生是目標不一致和利益沖突導致的。預算中,目標不一致主要在預算編制過程看出來的,具體為預算指標的松弛,導致編制預算責任人過多考慮本身利益,高估成本,低估收入,犧牲企業整體利益,造成資源浪費、信息失真和掩蓋經營問題的存在。
4、控制和考評機制不健全
據了解,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中出現的現象是普遍存在重編制、輕執行。很多企業都沒有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督,執行起來很隨意。
具體表現如下:
(1)指標體系不完善
全面預算是通過整合各種資源來實現的一種管理方法,它主要是以整合資源,讓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與此同時還要制定出一系列的相應的目標,從而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可是在實行的整個過程中全面預算的管理可不是很完善,目前大多數企業只有財務預算的各項指標,而且全面預算管理并不只是單一的財務預算指標。這就是為什么在全面預算在實踐的過程中遇到的一定大的難題。
(2)預算能否批準主要取決于管理層對預算的滿意程度
預算案報給上級后,關鍵就在于預算的審批。預算審批充當著實行預算管理的關鍵內容,很多企業認為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實際上,在管理層審批預算案的過程中,都是以單一的滿意度為根本的依據的,在一定的滿意度的程度內預算就會很自然的給予批準。而這里的滿意度是指企業管理層未真正站在企業的戰略發展角度來進行審核批準,而是滿足于維持企業現有的經營狀況。
(3)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
企業考核需要實行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把獎懲措施落實到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就不會出現影響全面預算的情況。在企業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是,激勵機制針對的群體是實行平均分配的原則,而不是各項管理目標細化、責任到各各部門及每個人。這樣平均激勵就會造成直接責任人未得到真正的獎或罰,而是平均吃“大鍋飯”,企業不可能真正給予員工真正的獎與罰。最后影響企業整體目標的實現。
5、準確度急于求高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對于下一階段的行為制定的一種詳細的安排,在預算中表現形式為一系列的具體指標,這些指標雖然考慮了有些還不能確定的因素對下一年度的影響,同時還會針對其影響做出一些應對措施,但事實上執行的結果與預計指標還是會存在著一定的不同。管理層當然還是希望預算的數據與實際實施數據盡量保持一致,那就能有效地落實已經制定的策略。可執行的結果往往是要么遠遠超過預算標準,要么就是大大的低于標準。據調查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種:( 1)、實施多獎勵的企業,為了能更好地完成預算時期的標準,往往編報較低的預算草案并且為預算審批留下足夠的“加碼”空間,從而使預算順利的完成;(2)、在一些企業中主要以經營為主要目標,那么預算各部門為了更容易的獲得預算的批準,往往編報的預算草案很高,而且還相應的做出能夠解決的戰略措施,從而就易于取得預算審批部門的高度信任,但是當預算沒辦法按其實現的情況后,預算編報單位就會以各種理由為自己找借口而開脫。
三、完善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
在分析當前我國企業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和存在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明確全面預算管理的指導思想、全面預算管理應與企業發展戰略相結合、構建全面預算管理科學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制度體系、加強預算控制力和約束力相結合、全面落實經濟責任制、建立全面預算管理的保障措施等完善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對策建議。因此制定了以下措施:
1.要科學理念的預算
促進預算管理的理念提高在于培養企業管理者的職業素質,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科學的管理理念。企業各層人員親力親為,把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看成價值實現的最有效的科學方法。只有提高管理層的了認識能力,統一了思想,那么企業的戰略性的目標才能快速的實現。
2.要可行的預算目標
據了解企業如果要使全面預算更高質量的完成就要制定可行的預算目標,可是在大多數企業的管理層還是較多的傾向于緊縮的預算,然而緊縮的預算卻容易打消員工的積極性,基層部門本來也傾向于較寬松的預算,但是寬松的預算與企業戰略目標不相互的吻合。所以說,企業在制訂全面預算的目標過程中,要有一定的標準。預算目標的標準一般分為外部和企業內部兩種,外部市場標準偏向于市場的競爭要求,而企業內部標準側重于客觀實際。
3.改進業績評價制度
企業如果要根據全面預算進行業績考核的話,要做到以下幾點:(1)預算的指標要有可以控制的性質。只有具備這種性質的指標才能使預算執行的各層覺得自己的行動能帶動結果,以這樣的指標考核一下的層面,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反映出來的業績的高低。(2)此外,就目前的全面預算的管理體系而言進行考核的話是非常呆板的,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隨時發生改變的因素,關于財務的預算很多,而沒有涉及財務的指標幾乎是沒有的,不能全面的科學的考核各層管理者。
結語:據調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全面預算管理模式。如果企業能夠全面清楚的地認識到預算管理中所存在的可控因素并且加以針對性的防范,那么實行全面預算一定會達到更完美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佟成生.集團公司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實例.財會通訊.2004(09).
[2]湯谷良,杜菲.基于公司戰略預算目標體系模型的構建.財會通訊.2004(03).
篇5
一、企業管理創新的作用
因為電力的性能比較特殊,所以電力的生產者也就是供電企業,其社會責任就十分重要。首先,供電企業可以說是直接給經濟和生活所服務的一個環節。其次,也是國家基礎性的一個事業。然而由于電網自身的特殊和國家相關的產業政策等等原因,可以說,供電一直都處在一個沒有競爭很壟斷的模式之中。目前,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改革農電體制等的現象的發生,我國的供電市場在一點點的由以前的“賣方市場”向現在的“買方市場”轉變。因此供電企業面對的競爭力也在慢慢變大,大眾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攀升,利益獲得的也是越來越小。針對這一現狀,供電企業就要創建出相應的方式方法。這樣一來,對共享企業的管理進行創新就顯得更加的重要。再者說,沒有一個不創新的企業會一直處于不敗的地位之中,一個企業只有不斷的進行創新改革,才能夠在順應時展的潮流,才能夠在現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所以說,對供電企業進行管理創新是十分必要的。
二、供電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來看,我國所有的供電企業的管理一般都是根據省來劃分的。這幾年,各地方的供電企業都在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方面,在經營與管理方面也有著很大的成績,這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根基。但是因為各地方的供電企業的國有性質,現在來看,我國在管理上與經濟市場要求相比較而言,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在下面幾種現象中體現:
(一)營銷水平停滯
由于我國之前的計劃經濟體制,再加上電力資源比較匱乏,受這兩項因素的影響,我國目前的電力方面的營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銷售水平。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加大對營銷水平的管理力度,改善這種現象。
(二)管理結構不完善
在財務和生產管理上面來看,我國經歷過農電的體制改革之后,代管取代了支管,可企業管理的結構還不是很完善。在人力資源上的制度與物力的使用上面也不是很合理,浪費現象依然存在,不能夠達到有效利用。除此之外,管理層和黨群人員相對來說比較多,也就是說實際的生產人員我們還比較缺乏,從而導致人力資源總量來說很多,但生產力卻不高。
(三)轉型不徹底
在理論來說,我們一直強調要向“效益型”進行轉型,但因為我們沒有根據現代的企業制度來完善和更改產權之間的關系,沒有完善人事的分配制度,進而引發我們只是停留在扣上,沒有實際的運用。而因為我們的研究沒有專業機構參與,供電企業完全遵照上級傳達任務進行科研,在科技上我們也沒有明顯的成就。而因為信息管理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其不能夠直接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三、供電企業管理創新措施
(一)觀念進行創新
1.服務意識提高。在目前的市場經濟的模式下。電力更大程度上是體現在服務上面,所以我們要樹立為人民服務,滿足客人的需要是我們的目的等等的服務意識和管理信念。2.知識管理:創新企業高速發展跟公平公正的決策機構和人文環境是離不開的,然而只有給企業的員工建立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和辦公設施,創建好的產業結構才能夠使這一目標得以實現。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提高公司的知識模式,將公司發展成知識型的企業。3.增加對無形資產的投入。面對越發激烈的市場環境,只有讓管理技術變得先進,企業形象更加良好等這些無形資產的提高才能夠使企業變為更加強大,更具有競爭力。所以,電力企業還要提高對無形資產的投入,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的管理水平。4.鞏固觀念。在新世紀的今天,供電企業要打破以前的那種思維方式,建立起一個適合當下發展需求的產業觀念,要著重著眼于電力產業的開發方面和與之相關方面的產業,并且實行一套正確且十分奏效的用電方法和電力營銷模式。
(二)管理制度的創新
1.建設法人治理的結構。在這一點上我們要改變之前的治理的結構,再依照企業管理的規律,引進企業中的法人治理的結構,或者說引用股份制,那種多元進行投資的股份制。可以通過建立合理有效的監督機構,進而改變原來從事生產人員匱乏,管理人員和黨員眾多的現象。2.改變企業性質。我國現在很多的供電單位是國有的,非獨立的,我們要改變這種企業性質,將其改變為國家進行投資的企業,也叫做出資人。企業資產的兩個來源就是出資人和債權人。而企業根據對多種資源的處理,可以有效擴充和增加資產,我們所說的這些資產主要包括資金,人力,物力等等。3.建立監督機制。由于供電企業長期處于壟斷狀態下,它沒有與之相關的競爭機制,也沒有用一套較完備的監督機制,慢慢的企業就會缺失活力。但是有效合理的監督機制不但可以使供電企業產生活力,還會使其更加有效的運營現代化的企業制度。4.人力資源合理化。在人力資源這一問題上供電企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采取有效的方法管理人,就是說要知人善任,并且積極發展當中的人才;二是改變原來的按勞分配的不合理的分配制度,用按勞分配來代替,將其業績和利益進行對等,并且大力提倡知識的運用,技術的運用。5.建立制度化的投資制度。若是想要將供電企業的管理進行創新,就要注重對各個環節的管理工作,不但要注重合同,資金這些前期的工作的管理,還要重視對質量的驗收和知識產權方面的管理,達到全方位的管理,創新供電管理。
(三)創新內部組織結構
1.分散組織結構。毫無疑問,多樣化和個性化是未來電力的發展方向,為了順應這一變化方向,供電企業的決策就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分散,并且對組織機構的流程進行再次改造,或者說建立一些獨立的電力公司,讓客戶有更多的選擇權,這樣一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客戶的利益,真正意義上的做到了為人民服務。2.轉換組織結構。我們為了能夠更加全面的完善指令和信息的傳達,使決策和管理得到保障,就要改變原來金字塔形式的組織結構,將其轉為平行的流程結構。與此同時,還要對現代的信息技術加以利用,從而完善管理系統,達到組織機構順利實行。
(四)創新供電企業管理模式
首先,為了使供電企業的效益得到提高,合理的優化資源的配置,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滿足用戶的要求的,并且符合市場的發展法相的管理模式,進而達到城鄉一體化。其次,要加強對供電企業的競爭力,其實。加強企業的競爭力也是加強企業人才的競爭,企業還要對集團的建設加以重視,樹立一個良好的品牌,讓供電公司可以多元化發展,再在觀念上對傳統的管理方式進行改變,有效憑借資本主義的市場成功的完成轉型,從而達到管理模式的創新。
四、結語
篇6
一、企業財務管理的涵義
財務管理是遵循客觀經濟規律,按照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和財經制度,以提高組織的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合理組織資金運行,正確處理財務關系的綜合價值管理工作。企業財務管理通常被解釋為:為企業組織資金運動,處理財務關系的管理工作,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企業財務管理成為企業管理核心的理由
企業管理根據其功能可以劃分為生產管理、銷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許多部分,只有各個部分
的作用充分發揮,緊密結合才能使企業管理的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隨著人們對企業各項管理職能認識的逐步加深,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發揮核心作用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根據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和本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財務管理的核心作用:
1、財務管理的對象是資金及其運動的全過程,是對資金運動的直接管理。資金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的血液,資金管理是企業存在發展的核心。在實際工作中,資金管理可以細分為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用資管理、成本管理、收益管理等,因此,從財務管理對象的角度,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
2、財務管理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活動過程,它包括財務預測、財務計劃、財務分析、財務決策、財務控制、財務監督、財務檢查、財務診斷等環節。這些活動不僅與企業管理息息相關,而且都處于“關鍵點”,而“關鍵點”是企業控制和管理的核心。
3、財務管理區別于經濟管理中的其他工作,它貫穿于企業生產運營的各個環節,具有涉及面廣、綜合性強、靈敏度高等特點,因此,抓管理應以抓財務管理為基礎。
4、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目標大都直接由財務目標所體現。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而企業目標則是通過利潤最大化而達到股東財富最大化。只有實現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才可能實現企業目標。
5、財務管理可以通過財務核算為企業提供經濟信息,并如實反映出經營過程中各項經濟活動的情況,及時暴露和反映存在的問題,并認真分析提出改進措施,為企業的目標預測、經濟決策的落實充當參謀,為企業取得最佳效益創造良好條件,并為企業實施績效考核提供依據。
三、發揮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作用
通過對財務管理的分析我們已經充分認識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提出以下幾點構想:
第一,人員角度
1、非財務管理人員。企業經營者要了解財務政策,通曉財會知識,要認識到財務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中樞,是各項管理活動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要支持、重視、依靠財務管理工作。企業其他各部門的各級員工也要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積極配合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
2、企業財務人員不僅要懂得財務專業知識,還要具備經濟法、審計法、公司法、運籌學、計算機、外語等多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勝任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管理工作。另外,要發揮財務管理的中心作用,財務人員必須能夠對整個企業的經營現象、財務狀況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問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進意見。優秀的財務人員還要注意職業道德修養,在工作中依法辦事,敢于堅持原則,成為國家財經法規的忠實維護者。
第二,組織結構角度
1、財務管理部門與會計部門分設。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雖然有著密切的關系,但也存在著區別,其職權各有側重。財務管理側重于內部管理和協調各方面的財務關系;會計側重于核算,對外提供會計報表。為了加強各自側重點的工作,提高財務管理的質量,有必要將財務部門和會計部門分開設置,即使在一個部門也要分工明確。
2、明確劃分財務管理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職權范圍。財務部門時刻把握著企業各個環節的脈絡,其他部門的工作業績必然通過財務成果反映出來,但不能因此就將其他部門職權范圍內的工作推給財務部門。企業的計劃管理、決策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技術管理、銷售管理等各個部門應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一個以財務管理部門為核心、分工明確、相互協調的管理網絡系統。
第三,企業財務管理體制角度。為了更好地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企業應該建立起能夠促進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機制。
1、建立適應現代企業需要的資金管理體制,在提高資金運營效率的過程中發揮財務管理的中心作用。企業的資金管理可以分為籌資、投資與資金分配,因此,資金管理就是要拓寬企業的籌資渠道,降低籌資成本,根據各部門的經營需要與經營績效的綜合考察結果來合理地分配資金,并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適當進行投資,還要做好企業的利潤分配工作。從而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避免資金占用。
2、構建科學、嚴謹的成本管理機制,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過程中發揮財務管理的中心作用。財務管理對成本的控制要抓住關鍵點,除了采用精打細算、減少浪費的手段之外,還應該采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成本控制方法。
3、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在事前預測與規劃的過程中發揮財務管理的中心作用。在對市場進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特點和市場信息,以目標利潤為前提,編制全面的銷售預算、采購預算、費用預算、成本預算、現金收支預算和損益表預算,并在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使財務管理由被動應付轉變為超前控制和科學理財。
篇7
關鍵詞: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地位;作用;措施
引言:
伴隨我國不斷深入發展的市場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企業管理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和新的機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如何建立在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都貫穿著價值最大化目標的財務運行機制,這是一個值得財務管理人員不斷深入思考的課題。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是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需求的權責明確、產權清晰、科學管理、政企分開的企業制度,它是讓企業變成面向全球市場競爭主體和市場法人實體的一種新型企業機制。在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是中心,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實現國際化發展的基礎,企業財務工作因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而提出更高的要求。依據現代企業所具有的要求和性質,建立能夠滿足現代企業特點要求的財務管理制度是一項系統工程,這就要求在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同時,我們要在實踐中和理論上不斷的完善和探索。
一、在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的地位
伴隨著企業的發展財務管理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和提高中,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要想求得生存發展,就需要財務管理,企業要想生存發展的更好,就需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在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是中心,企業整個經濟活動中都貫穿著財務管理。企業要想保持長期生存,就需要保持長期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使破產風險降低;企業要想最求發展,就需要籌集到能夠支持企業發展所必需的資金;企業要想獲利,就需要充分有效的運用資金,使資產創造出超額價值,這些都是對財務管理提出的要求,或者說,在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就是基礎。
1.從企業籌集資金的角度看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在企業的首要任務就是籌集資金,它是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著重點。企業要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就必須要籌集到滿足需要的資金,但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不管通過何種方式去籌集、運用資金,都需要支付相應的成本。資金成本指的是企業為了運用資金而付出的各項費用,包括:資金使用費與資金籌集費。就企業籌資角度而言,選擇資金的渠道和確定籌資方案所考慮的重要依據就是資金成本。為了方便比較分析籌集資金時在不同條件下的資金成本,一般不會使用絕對金額來表示資金成本,而是用相對數(資金成本率)來表示。在現實中,如果企業的籌資方式單一時,只要對單個資金成本進行比較,即對普通股、債務、長期借款及保留盈余等成本分別計算,開展對比分析,最后選擇的籌資是最低的資金成本;但是在實際中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企業所需資金通常需要使用各種方式籌集,這時就要將資金的加權平均成本計算出來,合理確定在全部資金中單個資金所占比重,以便對資本結構進行決策;企業不可能以單一的固定成本來籌集無盡的資金,企業要想增加籌資時,就要知道籌集數額在多大范圍內對資金成本會引起什么樣的變化,這就需要計算出資金的邊際成本,并將計算的結果繪制成圖表,企業以此來規劃追加籌資。
2.從企業投資角度看財務管理
投資是一種現金流出,是以現金收回和獲得收益為目的。企業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將投資決策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間接投資和直接投資。決策的具體方法因投資類型的不同而具有差異性。例如間接投資又叫證券投資,是通過證券進行分析、評價,企業在證券市場中選擇滿足自身需要的債券、股票,并且形成投資組合。直接投資指的是先制定幾個可供選擇的方案,通過分析、評價這些方案,在其中選擇一個最優投資方案。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也有不同的決策方法,如長期投資由于涉及到的風險大、時間長,決策時更好注重計算投資風險價值和貨幣時間價值。因此,就企業投資而言,財務管理在企業能夠幫助其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決定是否投資。
3.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財務管理
在正常的企業經營中會產生大量的資金收支,這時企業的進貨銷售、調配庫存、生產經營每個環節都需要財務進行控制和反映。企業的經濟監督和財務核算,也同樣對企業經濟活動產生有效的制約作用。在企業所有管理活動中財務管理是基礎。財務管理在企業中的中心地位,就決定了強化財務管理必然能夠使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4.從企業分配的角度看財務管理
只要企業經營有方,在經營過程中就能創造利潤,另外對外投資成功后也會創造利潤,這就說明企業獲得了資金增值或投資回報。年終就要對本年累計利潤進行分配,即計提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公益金,然后支付股利。在實際操作股利分配時,企業通常會使用一些鼓勵政策,例如固定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等,它們各有優勢,企業應依據其基本思想,制定出最適合自身要求的股利政策,以便吸引股東。
二、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的作用
1.通過強化財務管理降低市場風險
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最先進行的是籌資活動,企業投資失敗就會造成籌資的不確定,進而導致籌資風險。籌資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風險,例如利率的浮動就會增加籌資成本的風險,一旦企業籌集的資金所付出的成本要比平均利息高,企業就可以考慮提前還債,以便使籌資成本降低。企業在籌集到資金后,主要有三個投資方向:一是用于擴大生產規模;二是用于投資商業活動;三是用于投資證券市場。但是并非所有的企業投資都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有時可能還會導致償債能力下降,引發財務風險,例如因受到某些原因的影響所投資的項目無法按時投產,就不能獲得預期收益;即便按時投產經營,但是因盈利不足,造成虧損,這就必然會降低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即使沒有出現虧損,但盈利微薄或沒有達到預期收益,利潤率低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或者是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但又比企業當前資金利潤率水平要低。這就要求在投資決策時,企業需要依據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既能適應整個市場環境,勇于投資獲取利益,又能防范盲目投資避免風險。
2.財務管理信息為使用者提供決策依據
通過財務信息能夠綜合、迅速及客觀的反映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整體效果。例如從管理者的角度看,他們通過對企業財務信息的查閱,能夠掌握企業的具體經營情況,給出合理有效的投融資決策,使企業能夠提高獲利水平。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向證券市場提供的財務報告將公司與廣大投資者緊緊聯系在一起,投資者通過上市公司提供的財務報告可以獲得企業贏利狀況與經營狀況等各種信息。與此同時,可以通過對財務報告進行詳細分析讓投資者獲得其他所需信息,幫助他們做出重大投資決策。顯而易見,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通過財務信息了解企業具體情況,所以財務信息是企業基礎的信息來源。
3.加快資金回籠,控制成本費用支出
企業通常都會存在應收賬款、其他應收賬款逐漸增加的現象,直接造成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放緩,甚至出現停滯,致使企業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損失,所以需要科學有效的對應收賬款、其他應收賬款進行管理。首先,在開展清賬工作時要將分散與集中的辦法結合起來,可以通過信函、電話等方式來催還一般欠款客戶,在賬目清單上列出重點客戶進行集中清賬,一旦清賬工作中碰到困難需要及時上報領導,經過研討后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嚴防資金流失。其次,在清賬中碰到收回現款無望的情況下,要善于尋找債務鏈,通過多家相互串聯抵消欠賬或是實物抵賬等方式來給債務鏈解套,盡量避免壞賬的產生。萬不得已時可以采用訴訟的方式來挽回損失。對于處理貨款回收難問題來說,制定出一套完整系統的清賬獎懲制度是一種必然選擇,以便促進銷售人員提高清賬的積極性,盡量使應收賬款縮短收回時間,從而減少貸款和利息成本。
4.做好財務預算平衡各方關系
財務預算的任務是制定企業生產計劃指標和協調好部門之間的工作計劃指標,以及針對增產節約擬定相關措施。環境因素在實踐過程中對財務預算有非常大的影響。一是對外部宏觀環境進行分析,如金融、法律、經濟等因素,企業內部微觀環境更應引起重視,如組織形式、生產與銷售及結構設置等,這是正確的財務預算被建立的基礎。二是對企業的財力、人力及物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做到資金運用與來源之間達到平衡,財務支出與營業收入之間達到平衡。并且對企業各環節的開源節流要充分考慮,提高經濟效益的要求,并且給生產經營提出目標。三是以價值目標為中心,以現金定額為前提,與實際工作的需求密切結合,制定出完整系統的預算方案,并且對各項指標密切銜接程度進行檢測及各項指標是否協調平衡,以達到企業目標。
三、完善企業財務管理的措施
1.樹立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理念
在現代企業制度中,財務管理不僅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當局,還服務于新興管理會計及外部利益主體,它具有雙重功效,對整個資金運動的過程,包括:籌資、投資、企業兼并、收益分配及資本經營等展開全面的組織、策劃、控制、評估與分析,對內外財務關系進行全方位協調與處理,追求動態平衡的最優化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進而處于整個企業管理的中心地位,包括價值管理系統、使用價值管理。為此企業的管理者必須要樹立明確的全員理財觀念。長期以來人們受到傳統的支配觀念影響,使得財務管理一直處于服務于生產的次要位置,以計劃為主,財務為輔。現在必須要做好解釋宣傳工作,將誤解消除,達成共識,思想統一,真正轉變財務觀念,讓企業全體員工對資金運動引起重視,將資金真正看成企業的血液。財務決策不但是財務部的事情,更是企業高層的事情;在企業管理中樹立財務管理的中心地位不僅僅是要求將財務人員的地位提高,重點是在于樹立全員財務觀。如果不能從觀念上實現統一,在實踐工作中財務管理就會感受到阻力重重。
2.強化預算管理工作
企業經營活動直接受到預算編制的影響,關系到企業經營目標是否能夠實現,所以必須對企業的預算工作加強管理。首先,對相關資料的取證必須嚴格監控其過程,以便確保資料的真實性,使得預算工作能夠更加滿足實際需要。其次,審核通過的預算不能隨便更改,以便保障預算編制提高權威性,企業領導者需要在這方面把好關。再次,對預算編制要保證其嚴肅性,相關部門和人員存在虛報預算現象的要嚴懲不貸,企業預算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經營方向,它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資金的分配一定要按照預算來執行。最后,要細化預算編制的指標,同時要有詳細、清晰的記錄。這樣就有助于企業隨時進行核對,管理者對工作進度也能夠了如指掌,從而能夠有效指導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3.做好資金管理,保障資金投入效益
目前許多企業的資金運行是困難重重,對資金的管理往往財務部門處于無錢可管、有錢難管的尷尬境地。所以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從資金管理上尋求加強財務管理的突破口,以資金運行這條線,對企業各個生產經營部門強化財務管理的調控力度。財務部門需要轉變當前企業進行綜合評定只是從內部價值信息入手的做法,需要多搜集企業外部的一些有用信息主動進行市場研究,企業要積極參與到投資項目的論證和測算中;充分考慮風險價值、時間價值,詳細計算出項目的籌資成本率與投資回報率,做好項目預算這道關。假如企業是以產值、產量等為中心,而不是以財務為中心,那么市場機制必然失靈,必將扭曲資源配置。例如某企業沒有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出發,不惜以高利貸為途徑,項目盲目上馬,建設大量的廠房和機械設備,使得自身背上了沉重的財務負擔,因經營不善造成嚴重虧損,致使強制拍賣大量資產,導致資不抵債。可見,有些企業不以市場需求為準,而是一味追求規模化,生產出過量的剩余產品甚至是劣質產品,導致大量庫存積壓,致使企業流動資金鏈出現嚴重問題,同時對社會資源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所以企業的資金必須由財務部門進行統一管理、集中調配,在企業內部進行資金的統一結算和管理,改變當前只計單利、現值,不計復利、終值的現象,使資金成本拓展核算內容。此外,企業對籌資結構必須保證合理性,根據自身實力量力而行開展負債運營,形成“雞下蛋”――“蛋生雞”的循環結構,避免企業經營效益背負過重資金成本的壓力,有助于促使企業提高償債能力。
4.企業要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的長久發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作為根本保障,也是保障企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外在條件。毫無疑問,不完善的制度使得財務人員開展財務工作的有效性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在企業內部擁有各項完善的規章制度不僅僅是財務人員,同樣也是其他人員開展工作的基礎。特別值得一說的是,確保企業經濟資源的完整和安全及保障擁有正確可靠的會計信息是企業在內部建立控制制度的目的。它可以對經濟活動進行控制,協調各種經濟行為,利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企業內部分工,保障內部控制的目的得以實現。企業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備控制職能的程序、措施、方法,并且使其系統化、規范化,保證切實貫徹執行經營決策和方針,推動經營目標和經營活動的效率性、經濟性及效果性的實現。同時,企業需要聘請一些專業性強的外部專家,根據企業自身需要制定出合適的內部控制制度,努力促進企業內部控制提高水平。
5.注重建設財務管理隊伍,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首先,對會計從業人員要完善資格審核制度,把好源頭關,保證會計部門相關人員擁有較好的基礎,提高財務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其次,對會計從業人員要健全資格確認制度,以目前會計行業資格認證制度為基礎,企業可以對資格認證適當提高條件,例如:學歷證書及其他各類資格認證等。最后,對財務管理人員要完善培訓制度,不斷強化宣傳,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創建學習型隊伍。為了能讓財務管理人員切實提高素質,可以開展定期的培訓學習,并且定期進行考核,為他們提供一些實踐鍛煉的機會,在實踐中不斷更新業務知識。財務管理人員需要擅于把理念應用到實踐中,不斷拓寬知識面,豐富知識結構,如處理掌握財務知識外,還有金融、法律、證券、管理等方面的經濟管理知識。
結論
綜上所述,在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具備綜合,企業必須對財務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引起高度重視,全面提高財務管理為企業管理提供的服務水平。只有企業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才能為企業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打下基礎,為企業生存發展提供可靠動力。
參考文獻:
[1]姚梅炎 《企業財務管理》[M]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9.11
[2]張文紅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J] 河北煤炭 2005(5)
篇8
檔案管理工作的好與差直接關系著企業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標志著一個企業能否長久發展的關鍵,因此要提高對檔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由于檔案管理不能直接創造經濟效益,部分單位負責人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沒能把檔案管理工作提高到重要位置,認為只要保管好不丟失不損壞就萬事大吉了,某些企業的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對檔案管理工作認識錯誤,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他們認為從事檔案管理工作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無法體現自我價值,因此無法端正工作態度,缺乏責任感,無法做到耐心細致,缺乏樂于奉獻的工作精神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更不具備扎實專業的檔案管理知識,以及廣泛的科技知識,因此無法正確的認識檔案管理工作在企業的管理工作以及社會的發展進步中所產發揮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義。由于缺乏責任心,工作過程中常常出現失位現象,以至于造成檔案管理工作基礎不牢固,利用率不高,創造的價值不大。再加上對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宣傳力度不夠,使檔案工作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被忽略,沒有提到議事日程,像抓生產經營那樣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實施,尤其在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沒有制造出重視、關心檔案管理工作的氛圍,以至于整個企業對檔案管理工作的意識都非常淡薄,從而導致檔案管理工作在企業飛速發展管理模式不斷推陳出新的當下遇到諸多的障礙,處于企業發展進程中的邊緣化。
二、檔案工作的管理與創新
目前檔案管理的模式幾乎都是一臺計算機一套軟件的辦法,檔案管理與提供利用根本無法適應檔案網絡化發展的需要。檔案管理方式的落后,為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最根本的原因是檔案管理技術的落后無法適應日趨增大的利用需求。導致檔案技術落后有幾點原因:
1、部分企業的領導對檔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和認知,投入力度小;
2、某些單位領導雖然有這方面意識,并且購進了先進的檔案管理設備,但由于人才匱乏雖有設備但沒有熟練操作設備的人員,無法做到物盡其用,以至于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
3、管理力度重視程度不夠,雖有計算機和檔案網絡,但是工作人員并沒有錄入電腦,依然按照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進行工作,從而導致檔案管理工作跟不上企業管理的步伐,不利于服務企業和提高工作效率,那么檔案管理工作有何談創新呢?檔案管理工作創新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創新觀念,使得的檔案在服務中發揮經濟效益
首先要做到管好檔案,合理的用好檔案。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調整,企業不斷的優化重組,生產技術水平不斷地提高檔案管理人員也要為接收和管理好這一類科技檔案而轉變觀念,要深入施工一線,懂得施工的工藝流程,深入了解技術檔案的內涵和保存的價值意義,使得檔案管理的工作人員對各種科技資料檔案做到“胸中有數”。其次要在全員心中樹立起檔案就是資產的理念,在企業中無論是科技成果,會計檔案、還是書、文、聲、像,全部都是企業全體員工智慧的結晶企業的財富積累,它們是企業輝煌發展的真實寫照和鑒證。
(二)改革創新體制,使得檔案工作順應現代企業發展需求
企業在不斷地發展企業制度在不斷地完善,檔案工作也要緊跟企業的發展步伐,適應現代企業的制度,因此企業檔案工作進行機構、機制、制度創新迫在眉睫。第一點是機構創新其核心在于將檔案工作進行深化和拓展,將以往單一的檔案管理工作擴大為集檔案、資料、統計、情報、信息等等為一體的“企業檔案信息管理平臺”。第二點是機制創新的關鍵是高效。企業的檔案工作管理機制要隨著企業管理機制的轉換而創新,從單一的檔案管理機制向著檔案、資料、情報、信息、科技一體化的管理機制轉換。第三點是制度的創新,要以企業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詳細的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制定出明確的階段方針以及目標,考評方式以及方法,制定考核辦法進行總結考評。
(三)管理創新,有效提升檔案工作
企業發展的同時檔案工作也應跟上發展的步伐,不僅要高標準,還應高水平,上規模、上檔次,要堅持依法治檔,確保管理的集中和統一。隨著近年來辦公自動化的進程加快,現在大部分的企業都在推行無紙化辦公,所有的崗位都建立了電子文檔,這就要求工作人員應熟練地掌握以及操作計算機的文書處理,以及歸檔的所有程序,認識紙制文件與電子文件歸檔的關系,明確在文件歸檔、整理、以及資料的形成、積累等各項工作中每個人應付的責任。計算機在企業內部進行聯網以后企業檔案利用率在不斷地攀升,企業的各個部門對檔案信息實現了共享。檔案管理部門應當充分發揮信息中心的作用,針對信息再利用以及保密問題,可以通過制定新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進行解決。
三、結語
篇9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文化這一名詞已被許多從事企業經濟活動的人們所熟知。不少企業家和企業的研究者針對企業文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企業文化是決定著一個企業興衰的關建性因素”;“一個企業只有具備優秀的企業文化,才可能成為市場的競勝者”等等。可以說這些觀點都是完全正確的,都在說明著同樣一個道理,也就是只要從事企業的經濟活動,只要想使企業得以生存和健康地發展,就必須有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那么,什么是企業文化呢?有人這樣解釋,所謂的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所有的員工有著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價值觀。只有擁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才能成為真正的市場強者和最終的競勝者。
現代企業管理用中國傳統文化一貫推崇的和諧理念去調控人的經濟行為,有利于構建良好的經濟關系和經濟秩序。其一和氣生財,企業提倡和氣生財的經濟倫理道德觀念,可以提升企業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和諧不僅是儒商精神,也是一種管理原則和管理藝術。企業之間倡導開展良性競爭與合作,反對目前社會上流行的“商場如戰場”等過激口號。其二和諧穩定,是在企業內部培植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創造充滿和睦親情的家庭式的溫暖內環境;其三和藹可親,既為顧客提供和藹可親、細致周到的微笑式服務,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互惠互利的社會關系,又給企業帶來滾滾財源。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為代表的重人道、輕天道思想對社會影響很深,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強調萬事萬物人是第一可寶貴的。儒家思想是一個以“仁”為核心的人本思想,重視人的價值,孟子曾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民本”“人本”的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心理的一部分,固化為我們的民族性格特征。這些思想都在我們傳統的企業文化中有較多的表現。
企業文化的優劣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現代企業文化仍然應該繼承發展儒家思想“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企業是由人組成的,企業的最終發展也必定是為了人。這個“人”便包括了消費者、雇員和企業主,也就是講企業的發展要為這三種人的利益考慮。這三種人的利益在日本的公司依次排序為:雇員第一、顧客第二、股東第三。我國企業現在大多信奉的是“顧客是上帝”、“消費者利益第一”。不管企業堅信的是雇員第一還是消費者第一,都說明要追求企業的利益必須形成“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核心,以消費者為本、以雇員為本。
所以企業管理者,凡事先考慮到“人”,考慮到這件事情會給“人”帶來什么樣的感受,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想法,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企業管理者要深知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即每一個中國人都非常自尊、自重,中國人這種對人性的理解、尊重、關懷和西方人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中國企業,管理者要真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關鍵是要真正尊重員工,真正“看得起”每一位員工。這是我們中國人“以人為本”的激勵之道。
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今天,企業要以人為本,可能已是大多數企業操作者所認同的道理。但是能否更深刻地意識到,今后企業之間的差距,實際上是人才之間的差距;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一個企業是否擁有優秀的人才,是決定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能否取勝的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這同樣是需要每個企業操作者認真思索的問題。深刻地領悟到,企業是否擁有好地招人、育人和用人的機制,是公司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能否競勝的主要因素。
篇10
關鍵詞:科學管理觀念;創新能力;企業技術基礎設旆
1 引言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跨入新世紀,我國企業要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取得主動,必須注重學習研究國內外管理的新思維和趨勢。在引進吸收符合先進生產力發展需求適應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實際經驗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身發展需要,有選擇地、靈活地、“權變”地加以應用,不斷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學發展觀引領管理創新。
2 樹立適應知識經濟發展要求的科學管理觀念
2.1 管理觀念由追求利潤最大化向追求企業可持續成長轉變
把利潤最大化作為管理的唯一主題、最高宗旨,是造成企業過早夭折的根源。在產品、技術、知識等創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可持續性成為現代企業面臨的一個比管理效率更為重要的課題。企業是一個人造系統,其內部系統是可以改造的,而生生不息的企業管理創新正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的重要保證。
可持續成長管理觀認為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要科學合理地追求利潤。堅持這種管理觀,在管理中就會注重整體優化。講求系統管理,實行企業系統整體功能優化,注重依靠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優勢:注重夯實基礎管理,講求管理精細化,實行管理科學化、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注重開拓創新,要求在自我否定中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變革與穩定并存;注重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發揮員工的能動作用;注重以誠信為本,對待企業的利益相關者,要講求質量、服務、信譽過硬等等。
2.2 樹立知識是關鍵生產要素的觀念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己成為決定企業經濟連續增長、報酬遞增的關鍵性要素,產品中蘊含的知識量(知識產權)成為企業競爭中最有利的武器。企業應改變傳統狹隘的重視有形資產,輕視無形資產的觀念,要強化無形資產意識。樹立知識是關鍵生產要素的觀念。
首先,要重視知識要素的開發。在企業中,應當建立和完善研究與開發機構,以便結合經營進行知識創新和知識應用,推進企業的技術、管理創新。其次,注重無形資產的保護和管理,加大無形資產投入。企業應當建立專門的無形資產管理機構,負責無形資產的創新、設計、引進、應用,并設立知識主管,實施對無形資產的分類、評估、投資以及建立知識檔案,為無形資產投資交易和共享創造依據,不斷拓展無形資產的范圍,要注重對知識產權類和流通領域的無形資產的積累和投資,
2.3 樹立人性化管理的觀念
首先重視人的知識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把員工的學習素質提高作為企業經營成功的關鍵要素。其次實現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應變和創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識化管理中,打破傳統企業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級制,重新設計企業的價值流程和結構,重新對不同崗位的員工及領導者進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業人積極合作。共同享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信息,達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為,更多的責任和共同的文化,從而實現企業快速發展。要建立能為知識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礎設施。使企業對內對外都能夠實現快速準確的交流,在產品開發、生產和市場銷售之間進行反饋。
3 提升管理主體的創新能力
創新經濟學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是最具有創新能力和影響力的人,他們不墨守陳規,不遵循循環流轉的軌道.卻常常創造性地改變這種軌道。目前我國企業管理創新效率不佳與企業家缺乏不無關系,要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必須注重企業家隊伍建設,培育造就一個主導管理創新前沿和領導市場競爭潮流的“企業家階層”。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是實現企業管理創新的關鍵。有人指出.企業家活動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產品性質。因為其風險由自己承擔,而他們的成功卻往往使全社會受益。因此,國家應該制度化來扶持和鼓勵企業家的創新活動,政府在制度上,應著眼于為企業家提供一個開放、寬松的環境,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
- 上一篇:關于互聯網營銷的未來趨勢
- 下一篇:智慧教育在教學中的運用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業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