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范文

時間:2023-08-18 17:49: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企業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

篇1

信息化項目實施之前,首先要設計出可行的實施方案。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全面、深入、透徹,關系到該項目的實施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有步驟、按計劃完成和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企業要實施一個信息化項目,需要知道――

企業信息化可行性方案與系統設計方案從思路上是一致的,但側重點不同。可行性方案的目的是確認未來的管理和技術方案是否有效;而系統設計方案是在確認管理體系和系統技術構架之后,對系統技術構架的進一步細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可以說,這種企業信息化可行性方案與信息系統設計方案是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之間的關系。

做可行性方案的理由

企業的性質、規模不同,信息化建設所需的資金有很大的差別。但任何一個大中型企業若想形成比較成體系的綜合業務信息系統,投入的資金數量都在百萬元、千萬元以上,而且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投入過程。所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高投入性決定了必須首先評價本企業是否有資金實力來完成此項工程。當然,不是說資金不足的企業就不能進行信息化建設。實際上,多數企業都采取了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實現企業信息化,但這也是在可行性分析基礎上得出的結論。

取得經濟效益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目標。企業信息化要想真正有效地發揮作用,就必須與企業的業務性質和管理體系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否則可能出現信息系統限制或影響企業平穩發展的負面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實施信息系統之前,就進行經濟效益的評估或評價,以便保留確實能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技術和方法,排除無效的技術和方法。

技術方案比選的原則是適應性,而不是單純的先進性。也就是說,雖然有些方案的技術本身是優秀的,但由于不經濟,很有可能被市場淘汰。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考慮IT技術的發展走勢,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本企業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技術。

信息化建設常稱為“三分技術,七分管理”,所以要想做好企業信息化,就必須把管理體系改造和信息技術應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其復雜程度可想而知。即便是信息技術方案本身也涉及管理軟件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通訊系統、信息安全系統等,每個大系統中還包括著眾多的子系統。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企業信息化建設需要有明確的方案指導。

設計可行性方案的過程

如何進行企業信息化可行性方案設計呢?其基本的思路是:先管理后技術,管理再造為本,IT技術為用。

首先,要對企業現狀進行考察(包括業務與管理模式和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分析本企業及所在行業的基本特征。基于企業和行業特征分析,推導出企業運作的核心功能模塊,并結合通用功能(形成功能體系架構。

在比較了當今國內外成功的管理體系和成熟的IT技術應用之后,找出本企業在經營管理和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差距,這些差距本身便是企業信息化建設要解決的問題。企業信息化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有些問題主要不是依靠信息化就可以解決的,但它至少可以提供支持新管理構架的技術平臺,從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之后,確定未來信息化建設的目標體系。不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目標體系在內容上不盡相同,但基本都遵循“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統一標準,互聯互通”、“管理改造,技術支持”等原則。目標體系既包括總體目標,又包括分階段建設目標。

基于信息化建設的目標體系和功能體系架構,就可以推導出相應的信息系統總體技術架構。總體系統架構包括了眾多的應用系統和基本網絡通訊等的技術方案,以及各系統之間的關系描述,例如“實現系統之間互聯互通的方法和技術”。

下一步就是每個系統如何來建設了,其核心問題是確定相關各系統的性能指標要求,例如,通訊系統的數據流量計算、網絡拓撲結構比選、管理軟件系統的應用平臺設計等,目的就是為以后的信息系統產品選型打下基礎。

接下來是信息系統的實施方案設計,它包括時間安排、資金安排、組織安排、培訓工作安排等,目的就是對每個階段的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工作進行詳細安排,以確保信息系統實施過程可以在明確的工作計劃中進行。基于以上的工作內容,下一步就涉及到,如果企業信息化建設是按照以上步驟和方法進行的,那么它會帶來哪些效益呢?這種效益評價一般都比較困難,因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是個綜合系統工程,不但要看可行性方案是否準確,而且還要考慮以后的管理改造工作能否按照可行性方案設計的思路去運作,以及信息技術系統的產品選型是否準確,另外系統實施方的技術力量和組織是否有效也是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這種事前的效益評估往往是借鑒國際的經驗數據來進行。最后,還要考慮風險管理問題。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一些關鍵問題可能會影響到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這些問題在可行性方案中需特別指出,并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以防止實施過程中類似問題影響整個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企業信息化可行性方案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誰來做方案設計?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承擔主體可以是企業自身,也可以是管理軟件商或系統集成商,還可以由管理咨詢公司來承擔,這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對于多數企業來說,由于自身的管理和IT技術實力有限,要想達到以信息化來帶動企業管理全面提升的目的,更趨向于利用“外腦”。目前,不少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之前,首先引入專業的咨詢公司從第三方角度為企業量身定制一套管理與技術整體解決方案,之后再引入由此解決方案確定的軟硬件系統,從而達到以可行性方案來指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目的。

篇2

一、云計算下企業信息化的研究背景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占到了企業總數的絕大部分,為我國創造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和45%左右的稅利。同時也極大地緩解了我國的就業壓力,特別是在發展中的小城區,中小企業更是為當地提供了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就業機會。我國中小企業近幾年中小企業雖然獲得了較快發展,但是沒有屬于自己的數據中心,中小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一直存在著資金短缺、缺乏合理的管理、信息化基礎較差等問題,加上社會環境的不完善,其信息化水平普遍較低、集成度不高,且應用層次差異比較大,只有約為10%的企業左右實施了CRM 和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方案。

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現狀

信息技術自步入云計算時代以后,云安全、云存儲、云模式等技術新名詞層出不窮,而云計算的定義至今都沒有得到統一的標準。與國內的云計算相比,國外的云計算技術相對而言更加的成熟。亞馬遜、微軟以及谷歌等實力強勁的軟件公司都在致力于云計算的開發研究,并且也相繼推出了各自的云計算方案,獲得了一定的利潤回報。

云計算在國內的應用目前正處于快速成長期,網絡硬盤、云安全、電子郵箱以及搜索引擎等與云計算有關的服務也逐漸獲得了廣大用戶的認可。在國家試點城市的推廣下,各級政府與企業都在努力加快與云計算有關的建設與運營工作的進度。政府信息平臺、互聯網產業園以及電子云商務中心等項目項目也相繼開展。我國的云計算技術正在不斷縮小與國外的差距。

三、將云計算技術應用到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中所遇到的問題

對于規模大的企業來說,由于資金實力雄厚,因此信息化投入容易產生規模經濟效應,進而促進企業收益的提升,而這又能進一步追加其對企業信息化的投資,形成良性循環。然而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薄弱,從投入產出比來看,信息化的投入收效甚微,但其面臨的管理困境又急需通過信息化手段老改進,因而中小企業在多種信息化應用模式之間徘徊。傳統的信息化建設模式以財力、營銷、自動化辦公設備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中小企業的管理需求,但隨著中小企業業務的拓展和規模的擴大,這些功能需求已不能動態地適應這種變化。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節省成本成為擺在眾多中小企業前的難題。中小企業往往受人才、資金成本缺乏的影響,從而導致無法進行有效的信息化建設。

四、將云計算技術應用到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中的措施

合理運用信息化建設來促進企業競爭優勢的建立和維持已經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現代社會的步發展早已步入網絡經濟時代,信息一體化給企業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會。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和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逐漸成為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在我國,云計算應用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其發展也非常迅速。我國人口數量眾多,網絡用戶數量龐大,尤其是中小企業用戶,為“云計算”在我國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用戶基礎,目前我國已有很多省會城市開始關注云計算技術的發展。

1.云計算應用到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優勢

(1)云計算的計算能力超強

云計算技術可以利用軟件實現網絡中空閑計算機的有機聯合,讓企業的海量數據挖掘工作更快速地開展。而在工作人員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輸入指令的方式隨時進行數據查詢與計算。

(2)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成本

云利用計算進行企業信息化的建設不需要購買各種硬件設備,它可以通過租借的形式直接向服務商租用服務器,并且價格非常便宜。以水力發電企業為例,他們只需要向云計算服務商提供企業的相關數據即可。

2.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企業信息化建設方法

(1)基本框架的建設

應用云計算技術構建的企業的信息化系統基本框架可以通過改造企業原有信息化流程的方式實現。基本框架的建設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有:第一,企業自身需求的分析以及云計算特征與企業信息化流程的匹配分析;第二,信息化選擇,主要就是企業信息化供應商及其產品的選擇;第三,云計算所采用的服務模式,主要有PaaS、IaaS、SaaS這幾種;第四,云計算運行與操作平臺的建設;第五,相關支持項目的建設,比如計費方式與安全性建設等。

(2)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根據企業目前所使用的IT線路、環境以及經營狀況進行綜合研究,尋找出需要利用云計算技術的地方。

第二,設計與選擇整體方案。通過對硬件平臺、應用軟件、操作平臺以及永華訪問模式的選擇以及安全系統、自動化流程的設計來確定應用方案。

第三,實施方案。根據設計方案將云計算信息化系統的硬件與軟件資源部署全面,建立起完善的服務系統。

結束語:作為一種新興計算模式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云計算正在改變著傳統計算機軟件的應用模式,企業未來的發展也離不開這些新科技、新技術的運用。如何在日益完善的云計算環境中部署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從而利用功能強大的云服務解決信息計算任務是當前企業都要面對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盧加元.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創新的取向與路徑——基于云計算的分析 [J].江海學刊,2012(06)

篇3

企業管理實現信息化是發展國民經濟信息的重要戰略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一項重要基礎,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實力,它將深遠影響國民經濟和信息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在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推行進度仍在摸索階段,諸多企業對于如何建設企業信息化系統還很茫然,顯然,對企業信息建設的探索與思考是目前我國企業具有戰略性意義的重大課題。

1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1.1 優化組織形式,加快反應能力

基于信息技術的支持,企業可以進一步簡化組織形式和生產經營模式,裁減中間環節內的“多余”管理人員,最終形成一種具有創新性、敏捷性和精良性的“扁平”型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式可保證信息溝通的暢通和及時,使得市場和周邊信息與決策層之間的反饋過程更為迅捷,加快反應能力,從而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1.2 合理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極為寬廣,甚至涉及到整個企業經濟生產活動,可合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獲取多方面的外部信息,如市場信息、產品銷售渠道信息的成本;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技術可促進新型產品設計、生產和現有產品優化性能等成本;庫存管理信息化使得企業的庫存量減少,管理成本得到控制;電子商務的推廣與應用降低了交易成本。

1.3 增強市場的掌控能力

企業立足于市場發展,需要在掌控市場和消費大眾方面做足工作,特別是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電子商務可大大縮短企業與消費大眾之間的距離,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可快速建立企業、供貨商和消費客戶三者之間的聯系,從而可以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和消費信息,提升企業對于市場和消費者的掌控能力,確保即時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變化開展具有不同針對性的開發活動,企業也可以根據實時局勢調整經營發展戰略,不斷地為市場輸出質量更優、品質更全和更適于消費者需求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1.4 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企業信息化管理不僅僅強化計算機硬件方面,更重要的是計算機與管理形式的有機聯合,也就是說,信息化管理引入的不單是信息技術,更多的契合信息化的新型管理理念。將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及方法充分引入到具體的管理流程中,實現管理模式的創新,因此建立起來良好的管理規范和管理流程,夯實企業管理基礎,從而整體上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2 企業信息化建設采取的策略

2.1 有層次有條理地建立企業信息化系統

第一,生產經營過程中要充分實現信息化,從而為企業的管理、決策的信息化打下基礎;第二,數據處理要實現信息化,從某種角度講,自行研發和購買的管理軟件對生產經營各個重要部門的數據進行處理,通過建立內部網絡然后再進入到因特網中,利用該網絡可實現決策的輔助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從剛開始就應該以企業的根本利益為中心,數據采集、分析和整體戰略方案的規劃和確立都要有層次、有條理,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也當如此,既不可以消極等待,也不可以盲目亂上。

2.2 基于企業決策實現信息化還應該建立相應的支持系統

員工應該充分理解企業要實現信息化管理是一個戰略問題,建立符合本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是作為企業全戰略實現整體信息化管理的關鍵一環。基于企業決策實現信息化還應該建立相應的支持系統主要是為決策層提供參考信息,應該包括大量的歷史數據和外部經濟數據,而企業的內源信息則主要作為處理內容。除此之外,該系統還應該根據決策問題的內容、性質以及各決策者的具體需求來靈活組織,以便于協助決策者做好相應的決策工作。

3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方案

3.1 基礎設施建設

企業信息的基礎設施建設指的是按照企業當前的業務情況和未來可預見的發展動向對信息數據的采集、處理、存儲和流通等要求選擇和構筑由信息設備、通信網絡、數據庫和支持系統等內容組成的基本環境。它作為實施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根本條件,建立企業信息管理網絡,以因特網技術改造為外聯網和內聯網,其實也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礎。

3.2 制定信息資源的具體管理標準

過去一定時間內,很大一部分人將思想從“重硬輕軟”轉到“重軟件輕數據”,信息數據主要涉及企業的內、外源信息資源,還包括對企業管理的監督工作的多項標準,它囊括計算機用戶必不可少的基礎性信息數據,客戶、供應商、存貨和庫存等關鍵信息,還涉及對信息化管理的監督工作所必要的基礎能源、工時和材料消耗等預算數據,企業應該高度重視對這些信息數據的處理,統一實現對數據的規范化管理。制定信息資源的具體管理標準,可保障企業標準地、規范地組織好各項信息,也就是開發信息資源的各項基本工作內容。

3.3 根據信息資源的具體管理標準開發企業的集成信息系統

為了提高生產過程的生產企業信息化建設,建立過程應該從設計到制造和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即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開始。提高關鍵業務流程的信息服務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的集成,不僅對各部門的信息共享、企業的發展有利,也是實現企業與業務伙伴或客戶信息的自動交換的有效方法,外部互連應用就是通常講的交換。事實上,要建立一個更大范圍的集成信息系統,積極利用外部資源,供應鏈合作,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3.4 開展企業信息化教育

開展信息教育,提高信息工作人員理解的積極性,信息系統開發的綜合利用水平的倡議。通過培訓和系統開發人員使用人員的培訓,提高項目人員的職責和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意識和責任感的員工,提高他們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認同感的工作。

篇4

為進一步提高我市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推動全市中小企業跨越發展,根據國家發改委《百萬中小企業上網計劃》和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精神,經市中小企業局研究決定,在全市中小企業系統內開展組織企業入網工作。現制訂實施方案如下:

一、*企業網基本情況

*企業網(中國中小企業網*•*網)于2004年正式開通,經過三年時間運營,已發展成為框架完善、信息豐富、功能強大的商務平臺,是我市最大的民營經濟網站。它無償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市場信息、產品推介等服務,為我市的行業經濟活動提供參考。特別是2007年以來,為適應企業跨越發展的要求,市局對它進行了全新改版,網站除原信息欄目外又增設了創業輔導、行業動態、融資擔保、信用評價、維權服務、產品展示、發展論壇、信息交流等新的欄目。目前網站設有政務中心、資訊中心、商務中心、創業指導、信用及融資擔保服務、展示平臺等六大板塊,其中:一級欄目23個,二級欄目110個,特色欄目6個,網站的結構、欄目、頁面、功能、信息和系統配置更加貼近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已經成為加快我市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有效載體和平臺。據統計,網站改版后點擊率每月以30%以上幅度遞增,至2007年底,累計點擊率已突破100萬次。

二、利用*企業網推進全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和我國“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我國信息化工程將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信息產業為支撐,形成企業信息化與信息產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新格局。企業信息化建設成為新形勢下加快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有效增強綜合國力的基礎,成為企業強化人、財、物等現代管理,提高研發、生產、營銷等綜合效率,增強核心競爭力,應對新環境,確保更好地生存與發展的迫切需求。“2007年中國信息化推進大會”把推進企業信息化,特別是中小企業信息化作為重要議題,擺到了突出位置。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有機體中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細胞,是國家財稅收入的主要提供者,在繁榮經濟、拉動就業、促進技術進步、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小企業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的關鍵環節,是中小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的基礎,是提高管理能力和生產水平的重要手段。加快推進全市“工業立市”主體戰略實施,實現企業跨越發展,必須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

從我市目前的情況看,不但應該在廣大中小企業實施上網工程,而且各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工業園區、行業協會都應具有明確的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的職能。但是實際操作中,家家辦網絡的做法顯然是不經濟的,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就需要有一個公共的信息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企業網的豐富資源,在全市廣大中小企業、重點鄉鎮、輔導基地、工業園區及企業協會等單位大力實施上網工程,對于提高我市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及各單位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目標任務

加快全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常抓不懈的系統工作,組織中小企業入網是中小企業系統的重要職責。為進一步促進全市中小企業信息、知識與技術資源的共享和優化,實現中小企業以“低成本、高效益”方式快速進入信息化建設軌道,有效降低全社會信息化總成本,市局決定,利用三年時間,組織所有條件適合的中小企業入網,一是組織龍頭骨干企業、成長型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入網,逐步延伸到全市所有中小企業;二是在企業入網的同時,組織重點鄉鎮、工業園區、輔導基地、企業協會等單位入網,到2010年底,力爭全市入網中小企業達到6000家。2008年是全市組織中小企業入網的重點突破階段,具體目標是:入網企業達到1600家,其中600家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入網。20強鄉鎮、13個市級工業園區、13個創業輔導基地、50家企業協會或行業協會全部入網。

四、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健全制度。市局成立組織企業入網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市企業入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市局主管副局長擔任,相關工作由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專門負責。主要職責是對中小企業入網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和組織協調以及各項具體工作的落實。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專門會議,專題聽取縣市區局組織企業入網進展情況匯報,交流先進經驗,研究解決問題,推動組織企業入網工作的順利實施。

2、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市局根據縣域中小企業個數,按照時間進度任務,將組織中小企業入網工作進行分解(見附表),此項工作自2008年開始,到2010年底全部完成。各縣市區局要嚴格按照時間進度要求,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推進企業入網工作順利進行。

篇5

關鍵詞:企業 會計信息化 存在問題 對策

在經濟不斷取得成績和社會向前發展的情況下,企業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并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怎樣才能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是我們不少中小企業或者說是國家發展將要面臨的重大問題。近些年以來,在互聯網技術向前發展的情況下,電子信息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開始步入了信息化的發展時代。而其中,企業會計也進入了信息化的發展過程。根據我們已經了解到的信息,可知會計信息化在企業財務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南京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現狀調查分析

信息化對于企業來說,算是一項復雜而又龐大的工程,它是一項牽涉到從高層到低層,由整體到局部,由決策到執行等各個階段的過程,不僅僅是牽涉到了很多部門,而且還與企業人、財、物等各種資源的配置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涉及面比較廣,往往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實現,必須要進行整體規劃,否則欲速則不達,浪費企業的資源。在本文中,筆者將以南京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情況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全市企業中的38家通過發放調查表及訪談的方式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表明,該市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缺乏原動力、認識模糊、技術手段不足等問題,有些企業信息化的實際效果明顯欠佳,需要進一步改進。

(一)樣本構成

南京市的不少企業是中小型企業,在本次調查中,筆者主要是以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作為本市有代表性的企業。其中,100―200名職工的企業有11家,占總數的29%;200―400名職工的企業有8家,占總數的21%;400―600名職工的企業有7家,占總數的18%;600―800名職工的企業有5家,占總數的13%;1000名以上職工的企業有3家,占總數的8%;其他情況的企業有4家,占總數的11%。從注冊資金來看,1萬元―400萬元的有3家,占總數的8%;400萬元―800萬元的有1家,僅占3%;800萬元―1200萬元的有6家,占總數的16%;1200萬元―1600萬元的有1家;1200萬元以上的有7家,占總數的18%;其他情況的企業高達20家,占總數的半數以上。企業的經營范圍從最為基礎的銷售維修到各種食品、工業基礎產品的生產,包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電子商務的使用情況

電子商務對于大多數受訪者來說,是企業信息化的典型應用。根據調查的情況來看,已經有75%的企業開始建設電子商務。但是,從建設的情況來看,企業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中有22%的企業還沒有計劃建設,47%的企業已經開始建設,但是卻沒有投入運行。只有28%的企業已經建成并投入運行,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表示效果不明顯,所以說真正開展了電子商務而且取得一定的效果的企業不多。這表明,我國開展電子商務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企業的愿望與市場的情況有一定的出入。

(三)企業實施信息化后的效果分析

實施信息化以后,企業明顯改善了經營情況,同時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利潤。調查數據顯示,實施企業信息化以后,有29.6%的企業表示提高了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且有18.5%的企業生產效益明顯提升,綜合競爭能力有較大的突破。其中,有27%認為獲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有46%企業認為信息化只能為企業的一些簡單的決策提供支持。還有13%的企業認為信息化工程可以有效控制企業的生產成本;而17.4%的企業則認為信息化可以極大地提高管理效率等。

二、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管理層缺乏對企業信息化的認識

有些企業自身發展的條件較好,往往會對現狀比較滿足,停止不前,他們認為不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仍然可以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所以,對于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工作缺乏足夠的認識。有些企業的高層領導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初始階段,有較大的興趣,他們指望可以利用企業信息化大大提升企業的效益,但是一旦發現要投入較多的費用,而且效益不能在短期內顯現出來,就失去了建設的信心。所以說高層領導難以采用長遠的觀點來看待這一問題,存在急功近利觀念,對信息化建設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

(二)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在實施中困境重重

實施企業信息化是一項周期長、風險大的系統工程。中小企業要實施信息化,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在這一過程中要引進高端人才是極其困難的,再加上中小企業往往難以具備建立企業信息化項目組的條件,同時未能建立起完善的項目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缺乏管理顧問對此過程進行監理,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成敗。

(三)缺乏企業信息化長遠規劃和實施方案

企業的規劃一定要與中長期發展戰略相結合。由于該市的企業尚處于工業化進程中,部分企業尚未能掌握現代的管理方法,對自身的發展戰略缺乏考慮,所以在此過程中難免規劃不完善,這將會對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建設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對策

(一)以實際需求為切入點,分步實施

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總體規劃主要是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作為核心,根據企業數據而非業務職能進行規劃,從而保證在分步實施過程中,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化建設不會被孤立,保證各部門的業務數據可以在企業內部實現共建共享。與此同時,在企業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進行規范化管理是極其重要的。由于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而且還牽涉到管理問題,對信息化建設往往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地進行。

(二)員工的會計信息化培訓

企業會計信息化的主要問題是依靠企業員工去實現信息化,員工的信息化意識和水平將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但是,每引進一項新的技術、新的理念,觀念的沖突往往會涌現,而且不同的人會從不同層次上產生抵觸情緒。所以,應該把員工培訓工作貫穿于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全過程,并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各類技術培訓,努力提高會計信息化意識,使各級管理人員有效掌握信息化技術。

(三)做好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準備工作,解決企業的建設資金問題

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要投入大量資金。資金不足是制約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會計信息化建設開始以前,我們要對其進行包括技術、經濟、財務等在內的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準確編制項目支出預算,設立企業信息化建設基金,從多渠道、全方位進行融資,落實項目所需要資金,以保證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化是一項以會計學、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系統性工程。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背景下,我國的企業財務工作變得越來越精細化。開展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可以解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管理核算問題,最大限度減少企業的財務工作量,并為企業領導進行科學決策提供輔助。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并把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抓緊抓好,從而充分發揮其為企業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職能。

參考文獻:

[1]武慧娜.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3;13

篇6

石油工程造價管理企業信息化建設指的就是利用當前先進的工程造價管理理論技術,借助有效先進的網絡技術,將企業的工程造價信息資源有效聯系在一起,成立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從而能夠完善石油工程造價管理的業務與信息化系統,進而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準確、及時、完善的石油工程造價信息,同時也創造了一個操作方便、功能性全面的石油工程造價的信息化業務管理平臺。

二、油田石油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

1.信息化建設標準體系不統一

當前,信息化建設尚沒有形成與石油工程的立項、規劃、開發以及維護等不同方面的相應標準體系,管理工作也只有通過開審查會、發文、領導批示等方式處理,這就會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沒有約束力,使得開展工作不能順利進行,沒有向著積極方向發展,這就是各種問題的原因。

2.造價管理系統軟件不統一

我國應用較多的油田造價管理系統主要有中石化的石油地面定額計價、專業工程的定額計算、以及地面統計報表的系統等。油田企業自身的工程造價系統也僅僅是可以處理預結算編制和計算方面的,缺乏管理功能,手工計算和手工建臺帳也是油田企業日常造價管理業務的主要手段,也主要是停留在內部系統中,不能將企業內部的資源信息與企業外部的有關信息進行共享,從而造成油田企業的管理信息不能及時與外界發展相適應,制約了油田造價管理的發展。

3.缺乏總體規劃、目標不明確

由于技術和實現方面的因素,這些也成為信息資源規劃的主要問題之一,從造價主管部門的角度來看,導致很多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失敗的原因是不同供應商信息技術的軟硬件產品沒能在技術方面得到很好的整合。而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統規劃,明細化詳細的目標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開始進行總體規劃前,首先要明確并規劃好石油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的自身情況,做出全面可行的發展計劃。

三、基于石油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一些建議

1.前期規劃、信息化目標清晰準確

信息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系統工程,好的信息化規劃必須要在中石化造價管理部門發展戰略目標的指引下,與管理要求、業務流程和信息化基礎相結合,在目標和內容上進行全面又清晰的前期綜合規劃,才能更好的建設油田石油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必須認真了解清楚當前石油工程造價管理的情況,迎合當前形勢下的發展現狀與發展方向,而且能夠有效的集成油田企業所已擁有的先進資源并融入外界的先進技術,創造出一個性能全面完善的石油工程造價的綜合管理系統平臺,可以涵蓋價格管理、定額管理、概預算、資質管理、自動化辦公、造價等多個方面,而且該系統需要能夠與中石化已有的ERP系統、生產管理、合同管理、財務管理、投資計劃等系統進行連接以及資源共享。為完善和規范造價管理業務流程,采用相關的信息技術,從而達到造價管理業務處理的規范、標準化,達到油田企業內部造價管理信息資源共享、為企業決策層提供造價信息支持,為企業的管理及決策服務,提高企業生產效益的目標。

2.信息化機制的高效完善

首先,建立信息化領導機制,成立企業信息化領導小組,負責信息化建設全面領導工作,組織協調、監檢查造價管理各部門、各單位信息化建設工作;負責信息化建設項目的立項、招標、驗收等項目的決策;負責審定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及分階段實施方案,并負責監督、檢查規劃和方案的實施情況,并對出現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其次,建立信息化組織機制。建立專業化的信息化建設管理系統,負責信息化建設的實施,與其他業務部門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協作。第三,建立信息化建設人才機制,進一步建立形成包括績效考核、職務晉升、薪酬鼓勵等在內的有效的人才管理機制,讓擁有高技術的管理精英人才真正人盡其才,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才能為實施信息化掃平障礙和提供保障。

3.人才隊伍建設,人員信息化素質提高

篇7

【關鍵詞】電力建設 信息化 安全技術

在國計民生的構成內容電力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內容,伴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及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力系統逐漸的實現信息化,這對于電力的透明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準求。電力信息化建設會誘使整個電力企業產生巨大的改變,其中包含:電力企業內部管理模式、經營模式、用戶管理等幾方面的內容,其主要改變表現在企業管理觀念及日常運行方式當中,市場的動態變化是電力企業目前所需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以最小的代價來占用最大化的市場份額,促使最大化經濟利潤的實現。在現代化信息時代中,若想促使企業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掌握先進的信息化科學技術是基礎,電力信息化技術已經歷經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在信息化技術上獲得了顯著程度的提升,電力信息化建設安全技術的應用方面也發生了十分顯著的改變。

1 目前電力信息化狀況及問題分析

電力行業具備技術性及裝備密集性的顯著特征,其信息化發展模式是與其特殊的生產及經營方式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中國電力信息化建設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在電力系統的監測及相關計算上。到20世紀末期,整個電力信息化建設安全技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信息化建設在電力企業中相繼創建起來,電力信息技術拓展到了各個綜合運用空間,譬如:控制層、管理層等。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以企業自身的信息化設計建設需求來開展實際設計的,信息完全忽略了各個企業相互間的信息有效的交流及資源的共享,為此,當前的一些電力企業當中信息化建設縱使分布的范圍比較寬廣,但是依然是各自單獨存在的,數據倉庫的創建便是一個非常大的阻力。

一些集團內部信息共享的實現上也是非常艱難的,主要是由于未能形成統一性的科學合理規劃、未實施系統性的淺析及科學的探究,造成無任何可實用性的實施方案。電力信息化建設安全技術要站在全局性的角度,從整個過程著手,沖破重點,對電力企業對信息化的發展準求及信息化工作中潛存的矛盾進行全方面的淺析,制定科學合理化的電力信息化建設方案,促使各項信息化工作真正的落到實處,盡快處理好這些存在的主要問題。

2 電力信息化及信息資源開發

在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技術應用的過程當中,電子信息技術可為電力信息化,其中,電子信息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整個電力系統逐漸朝向知識化、集約化與技術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前提下,電力信息化建設主要是對電力信息資源的研發及有效應用。當前,信息化網絡早已覆蓋了整個電力企業當中,我國電力企業在歷經幾十年的不斷發展后總結出一些成功的經驗及要吸取的教訓,譬如:四個統一原則、信息系統的實用化原則。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為我國電力信息化建設安全技術的應用做出了科學的有利的指導。可是,當前依然潛存著許多需要改善的問題,譬如:未實現最大化的信息化研發、信息化資源未獲得科學有效的應用、信息化網絡建設與資源開發并不同步,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會整個信息化網絡系統的作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礙。

3 信息化安全技術關鍵問題的思考

信息化安全技術的進步要有電力企業建設作為推動性力量,為此需做出全方位的科學性信息系統規劃,唯有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才能夠有目的的進行電力信息化建設體系,逐漸形成信息共享的安全交流平臺。若沒有一個統一的信息化建設規劃作為基礎,那么便會造成信息孤島,致使電力信息化建設安全體系因不整合給電力企業的發展造成各種各樣的困難。

我們需站在全局的角度對電力信息化建設作出全面的分析,不可過于追求先進的信息化安全技術,同時也要兼顧到整個信息化建設系統所達到的總體性成效,以免只是數據化的集成。電力信息化建設中藥注重信息化安全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以免信息化只是保留在外在的形式上,走走過場而已。

4 信息化網絡系統建設

通常情況下,會將電力信息化建設劃分為6個主要的階段:從初步建設開始,逐漸發展成一定的信息化建設規模;針對信息化網絡性能及安全技術的具體應用情況進行深入的完善;全方位提高信息化網絡安全技術水平及網絡的整體功能;創建網絡多媒體視頻交流溝通平臺;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網絡系統建設結構,進行網絡信息化資源的有效性整合;不斷優化信息化網絡結構,創建安全可靠的防護系統。

電力企業在整個數據化信息氛圍,也是需要歷經6個階段:數據的整體性規劃,對主要業務的應用性研發;全方位的進行信息化資源的研發,對網絡信息進行科學系統性的規劃,針對數據環境進行重建,對數據庫進行綜合性建設;針對信息化資源進行優化性規劃,統一編碼;創建起信息化共享平臺。

5 結束語

電力信息化建設安全技術的應用在整個信息化工程當中是急迫需要進行深入探究的重點課題。世界上信息化的潮流以擴大的趨勢不斷的發展著,隨著電力企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電力信息化建設安全技術必定會成為未來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巨大推動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旭.對于電力信息化幾個關鍵問題的思考[J].電力信息化,2009,28(23):56.

[2]潘明惠.遼寧電力系統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發展[J].世界儀表與自動化,2006,38(3):63.

[3]王聰生.論電力信息化的特點及其發展[J].電力信息化,2009,8(41):87.

[4]刁殿琰.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力度[J].信息系統工程,2009,28(23).

[5]張小桃.電力經濟與信息化管理[J].電力信息化.2009,28(23).

作者單位

篇8

(福建江夏學院,福州 350108)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摘要: 企業信息化中的存在各種風險問題,怎樣提高企業信息化風險管理能力成為當務之急。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化風險管理的創新工作,明確信息化風險全面管理的目標,加強對企業信息系統內部系統關鍵點的控制,構建信息化全面風險管理控制體系,以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提升競爭力,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

Abstract: There are various risk problems i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so how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zation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has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The enterpris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rry out the information risk management innovation work, clear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the key points of the internal system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 the informatization-based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and achieve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s.

關鍵詞 : 企業信息化;信息化風險;全面風險管理;控制體系

Key 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informatization risk;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control system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4-0203-03

收稿日期:2014年9月8日。

作者簡介:林建雄(1971-),男,福建仙游人,福建江夏學院會計學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會計信息化教學與研究工作。

0 引言

企業信息化的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信息化的實施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企業的相關人員,特別是領導的積極性是極大的考驗,因此企業的信息化過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問題——發展中的風險問題。

1 企業信息化的風險

信息化可能或者實際帶來的消極威脅是界定信息化的風險的依據,企業實施信息化工程一般存在著較大風險。風險管理泛指確認風險、評價風險、回應風險的過程。盡可能地降低風險的發生以及風險發生以后所帶來的損失和威脅,這是風險管理涉及復雜的結構、機制、過程和制度安排的原因。

1.1 社會環境風險 社會環境風險是指企業遇到的來自其經營環境的法律、社會、政治和經濟等各方面的風險。如政策、法律的改變,使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沖擊,環境風險包括系統安全風險、關聯方業務合作風險等。

1.2 戰略規劃風險 在由傳統管理企業向信息企業轉變的過程中,企業缺乏整體的信息應用規劃,特別是符合企業發展戰略和管理現狀的,與企業資源適度配合的整體規劃。這樣在企業信息化整體應用的推進過程中,勢必會造成資源分散、信息孤島林立,最終難以發揮系統的整體效益。

1.3 組織管理風險 信息化首先是一個管理問題,其次才是技術問題。企業信息化建設知識綜合性強、涉及的范圍廣、部門多,除了涵蓋企業內部職能部門外,信息化建設往往涉及供應商、客戶、分銷機構等。企業實施信息化存在組織管理風險,管理風險包括組織結構不合理、管理思想混亂、管理職能虛化、員工凝聚力下降等方面。管理風險存在于企業信息化實施工作的全過程,輕則增加成本、延長進程,重則導致企業信息化實施失敗。

1.4 人力資源風險 信息化建設歸根到底是要人來完成的,信息化人才是既懂業務、又懂管理、還要懂計算機的多方面人才,這就需要我們的企業培養人,而且更要留住人才。目前導致我國企業信息化項目實施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專業化復合性人才匱乏。其一,企業奇缺CIO(首席信息官),其二,缺乏信息管理師,進而導致企業信息化缺乏內動力,無法正常、高效地運行下去。

1.5 流程風險 營運風險、授權風險、信息技術風險和財務風險共同構成了流程風險。財務風險,信息化項目投資少則上百萬,多則數千萬,包括信息化軟件費、網絡硬件費、實施服務費(費用比大致為1:2:3)。由于企業的業務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企業的發展戰略、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整個信息系統也要作相應的調整,系統的投入會更大,這些隱含的成本由于其本身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而容易被忽視,最終形成所謂的IT黑洞。

1.6 執行控制風險 執行控制風險包括信息化軟件選擇、實施服務商選擇、實施進度控制、實施成本控制等方面。上述企業信息化實施工作不當,輕則增加成本、延長進程,重則導致企業信息化實施失敗。實施過程中,服務方缺乏相應的實施規范,忽視或者不深入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統分析等或者監控力度不夠,使信息化實施項目不能如期完成;實施結束,缺乏相應的驗收,或是驗收的標準的差異,導致企業的信息化項目成為“難樓工程”。

1.7 監督考核風險 企業和政府部門在IT規劃過程會對信息化需求的分析和系統選型的實施給予充分的關注,但忽視了與之相配合的IT管制體系的建設和優化。信息化建設并不以系統的上線為止,更多的工作在于系統的推廣、維護和優化;隨著信息化應用的不斷深入,企業對信息化依賴程度越強,管制缺乏,信息化所隱藏的風險將越來越突出,如信息安全的隱患、無形資產流失的風險、系統故障給業務帶來的影響等等。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建設由企業自行承擔,沒有外部監管,內部控制也就只能是紙上談兵而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2 企業信息化風險形成的原因

企業應用信息化系統,存在一定的風險,分析風險的目的不是要企業放棄實施信息化系統,而是要企業充分估計風險,正確對待風險,從而成功實施信息化。信息化風險的生成機理是復雜的,一方面是內因,由信息化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第一,信息化的無疆界特征;第二,信息化的低成本特征;第三,信息化的開放性特征;第四,信息化的匿名性特征。另一方面是外因,是信息化的風險源。重要的歸納為十個方面:自然災害;安全生產事故;網絡攻擊;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欺詐;病毒和蠕蟲;內部泄密;使用不當;因內部因素而造成的信息、數據的修改和丟失;因外部因素造成信息、數據的泄露、篡改和丟失;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高端技術等。

3 構建企業信息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3.1 明確企業信息化中全面風險管理的目標

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將達到以下主要目標:①明確企業不同層面的風險管理職責,保證風險管理體系的落實;②統一風險度量,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應對策略;③提供風險的實時有效監控和依據包括風險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系統;④可能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的應該有效的回避,企業戰略目標得以實現;⑤企業利益相關者能夠了解企業的風險,達到股東、債權人以及監管機構要求的滿足;⑥形成一套自我運行、自我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

3.2 設置信息化全面風險管理關鍵點

3.2.1 風險評估與診斷

系統地辨識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對辨識出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評價風險對企業目標的影響。

3.2.2 風險管理戰略及其實施方案

依據企業的整體戰略,結合企業的管理能力,明確企業的風險管理目標;針對不同的關鍵風險,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確定風險偏好和承受度;制訂保證企業整體戰略目標實現的整合風險管理戰略。

3.2.3 風險管理流程優化與設計

基于企業現有的管理流程和內部控制體系,結合已評估出的風險,找出流程中的關鍵風險控制點,梳理并細化具體控制內容,優化和完善制度,優化監控指標體系,強化運營和管理流程中的內部風險控制。

3.2.4 企業風險管理組織設計與文化建設

優化和設計企業風險管理結構,設計不同層面的風險管理組織職能方案和相應的職責要求、人員能力框架,優化和完善關鍵的績效管理體系和薪酬激勵機制,構成風險管理有效運行的保障架構。

3.2.5 風險管理方案設計

尋找企業風險留存與轉移的平衡點,設計相應的風險管理金融工具組合如期貨、期權、掉期、保險等產品組合或風險準備金、或有資本、專屬保險等,實現對具體風險事項的控制。

3.3 構建ERM(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企業風險管理框架

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建立自己的ERM概念性框架:將風險偏好與企業戰略相聯系;確保風險管理戰略與組織的發展戰略和股東的價值相一致;利用風險最優化的概念,避免額外的成本支出。應該做到以下七個方面:構造企業風險管理的文化環境、定義風險、評估風險、制定回應風險的措施、控制措施、溝通信息、持續的監控。充分有效地利用風險管理,將風險管理的精神深植于企業的組織文化和員工的心中,并透過一個強有力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將風險管理融入企業日常的作業程序中。

4 實施企業信息化全面風險管理

實施企業信息化全面風險管理,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應從企業整體層面建設企業的風險管理的架構,包括制定企業的風險管理戰略、完善企業的內控體系、設計與優化企業的風險管理流程、設計企業風險管理組織結構及其職能,從而是企業建立起全面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提升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4.1 重視風險管理

對信息話價值的徹底理解是是信息化建設所需要,不可能立馬就成功,不能為上信息化而信息化。人力、物力、財力及戰略發展規劃上給予信息化建設高度重視是企業所必須達到的,并明確項目管理機構和職能,以帶動各級員工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確保信息建設的順利實施。

4.2 建立能切實推進信息化建設的組織,切實防范風險

企業巨額投資進行信息化建設應密切配合企業管理重組。根據現代企業管理“企業過程化、組織扁平化、功能系統化”的要求,進行管理重組,著力進行與信息化相適應的企業文化設計與建設,全面轉變和更新企業經營思想觀念,注重員工創新意識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為企業成功實施信息建設提供思想基礎和文化支撐。

為使信息系統能切實發揮作用,企業應參與信息化的全過程,建立相應的信息化組織。首先,企業要對安全性、實用性、先進性等方面進行全面統籌和權衡,把企業信息系統依據操作層、運營層和決策層三個層次來規劃,緊緊圍繞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以支持企業實現使命為主要目標,建設和不斷完善相應的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其次,制定具體實施推進策略是,在做好整體規劃的前提下,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持續改進。最后,在關鍵環節、關鍵機構、關鍵業務進行實施,實現企業內關鍵點的信息化,然后連點成線,織線成面,接面成體,最終構成立體化、高度集成、高度集中的企業級智能信息應用系統。

4.3 運用信息技術對風險進行定性/定量風險分析

按其對項目的影響程度排出先后級,借助分析者的經驗和直覺,為風險管理諸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級,即風險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即對構成風險的各個要素和潛在損失的水平賦予數值或貨幣金額,當度量風險的所有要素都被賦值,風險評估的整個過程和結果就都可以被量化了。企業組織根據具體的情況,運用信息技術選擇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

4.4 實施風險的監控

風險監控,在整個項目過程中監督已識別風險和殘留風險、識別可能出現的新風險、執行風險應對計劃、評估計劃執行的有效性,應判斷:①風險應對措施是否按計劃實施;②風險應對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制定新的措施;③項目假定條件是否依然成立;④風險的狀態是否在改變;⑤是否出現了風險征兆;⑥正確的項目章程和流程有否被遵從;⑦是否有未識別的風險發生。

4.5 加強風險管理系統的測評與反饋

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漸進的、動態的增效過程,風險與收益始終伴隨著企業。加強實時風險管理系統的測評與反饋,增強系統風險管理的效率。我們可以發現風險管理的實質即:識別風險、篩選風險、控制重點風險、最終降低風險。通過業務和過程的實時測評與反饋——實時控制子系統,通過對未來事務和行為的反饋控制——反饋控制子系統,反饋控制包括內部反饋控制和外部反饋控制兩部分。

4.6 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高企業全面風險管控能力

企業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都要用到信息技術,建立一套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包括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測試、傳遞、報告、披露等功能。變化的環境、復雜的決策、稍縱即逝的機會都需要有提供及時、有效、準確的信息,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是提高風險管理效率及可靠性的重要保障,為企業各部門之間的風險溝通架設橋梁。

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為量化風險提供計算服務,并且可根據管理層的要求就某一事件進行情境分析,有關風險管理的數據庫也保存在系統之內,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也是風險控制和企業風險管理戰略的載體。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信息系統使一些適于自動化的管理流程必須通過系統才能加以實現,避免了人為錯誤,增強了控制程度,并提高了管理效率。

總之,風險控制不是靜止的,這就要我們不斷地去加深研究,企業界強化認識、給予重視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的風險控制觀念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圍繞企業總體經營目標,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完整全面風險管理系統,保證實現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樹剛.企業內控中信息化實施方案探析[J].商場現代化,2013(12).

篇9

【關鍵詞】信息化;高新技術;簡化

根據我多年的實施經驗淺談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遇到的矛盾及我個人的解決建議。

首先在準備實施信息化的初期階段,企業會面臨第一個矛盾――軟件的選擇。企業本身在做出選擇之前,要對本企業的情況做詳細調研,如企業規模、運營情況、業務流程、信息化建設水平等。再根據統計信息進行分析,總結出現階段在運營、生產、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再把問題轉化成信息化需求。這個過程被稱為“管理咨詢”或“前期調研”。企業的信息化需求如果做的不完善的話對以后實施公司的選擇、實施方案、技術文件、合同的制定編寫都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導致整個信息化建設項目的失敗。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方法。

其一:由企業本身的信息化管理部門對公司進行普查。一定要親自到各個一線生產現場與管理現場了解生產和工作現狀,認真記錄各個部門對現有生產及工作流程提出問題和改進意見。得出信息化需求后,階段性與各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進行討論:研究問題需求及可行性。最終經過企業高層領導同意后形成真正適合企業的信息化需求。這種方法對本企業的信息化管理部門人員要求非常高,不單要懂得信息化的專業知識還要了解企業內部各個單位、部室的業務工作原理以及公司整個運營情況。

其二:現在因為前期調研難度很高,企業沒有單獨設立信息化部門。所以行業中出現了很多監理公司,它們專門為企業提供前期調研、需求分析、信息化建設項目監理等服務。它們屬于項目中的第三方,能真正的從企業需求出發,避免企業在前期調研時走彎路。軟件實施公司的前期調研往往是以軟件模塊功能為基礎,無法根本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這個方法的弊端就是無形之中又增加了企業信息化建設成本。

其次企業進入軟件實施階段。企業將面臨又一個矛盾――基礎數據。它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也是信息化建設的“血液”。血液的質量直接影響整個企業的運轉和決策能力。基礎數據是什么?就是企業在生產、運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數據與庫存、人員信息、運營統計、賬務等信息。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來統計基礎數據。制定一個合理的時間點進行盤點,盤點后的數據需要經過部門主管領導的審核后上報至信息化數據管理小組再錄入系統中。在統計和錄入過程中怎樣保證數據的統一、真實、準確性呢?

第一,企業應該有一套完整的編碼系統,每個物料,每個產品甚至是耗材都有唯一的編碼。企業必須根據行業標準規范制定出一套妥善、合理的編碼系統,并且對企業相關業務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保證錄入系統的數據編碼的唯一與統一。

第二,怎樣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呢?信息化實施數據小組應該在數據統計之前與公司高層領導商討制定數據數值的標準范圍、誤差大小。業務部門上報的數據如果超出合理范圍,應查找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真實有效的降低采購成本,避免市場因素和人為因素給企業運營造成負面影響。

第三,數據的準確性涵蓋兩個方面,一是實時錄入數據,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一般都是要經歷幾年時間,這期間企業一直運轉,每天會產生新的業務數據,這些數據必須要實時錄入到系統中。第二是數據準確,做到數據的統一與真實以后,想要使得數據準確的話并不難,信息化建設期間要不斷的對各個相關部門、分廠的業務人員進行操作培訓,減少人員操作失誤以外還要在數據的計量單位上做好統一和轉化標準。

信息化建設的后期階段企業要進行“原型測試”和“數據測試”,主要是根據測試情況完善軟件功能、發現錯誤、修正系統BUG等工作。這個階段大部分企業將會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接口,它是企業各個系統之間傳輸數據的集成通道,就制造型企業軟件接口模型來分析:

(1)ERP管理系統與PLM工藝管理系統集成接口。

(2)ERP管理系統與MDM編碼管理系統集成接口。

(3)ERP管理系統與歷史管理系統集成接口。

(4)PLM管理系統與MDM編碼管理系統集成接口。

(5)工藝管理軟件與PLM工藝管理系統集成接口。

篇10

關鍵詞:兩化;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產業結構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2-0-02

一、信息化與工業化并行發展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十之后,國務院又下發了《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可見大力推進兩化融合具有戰略意義,信息化、工業化并行發展是必然趨勢。其本質是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信息設備、信息產品、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信息化的作用,做到既使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又使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兩者又好又快發展,進而促使經濟社會良性發展,這就要求兩者要并重前行。

二、青海省特色產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現狀

(一)化工行業

青海省具有豐富的鹽湖化工和油化工,2552家化工企業中設有信息技術機構的占90.4%,抽樣調查的重點企業2012年在信息化方面投入達2億元,行業OA系統應用率達100%,其中10%的企業為自主研發,75%以上企業大多外聘國內技術研發,25%的企業正在建設ERP系統,其余企業還未應用。在生產過程自動化方面,100%的企業都使用了DCS系統,目前還沒有企業使用更先進的APC系統和MES系統。由于化工企業各類生產設備數量較多,而且大部分企業都是跨區域生產,生產設備管理難度大,目前約25%的企業計劃使用EAM系統。在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方面,化工行業重點加a強了信息化在節能減排、安全環保方面的應用,以信息化手段持續改進生產工藝、承擔起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調研中82.3%的企業部署了信息自動采集、監控、預警系統,20%的企業建立有應急聯動處置平臺。

(二)冶金行業

冶金行業是我省重要的支柱產業,包括鋼鐵冶金,有色冶金,鈦合金等企業。根據抽樣調查,2012年信息化投入與銷售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上升,被調查的近60%的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投入在1-2%以內,將近15%的被調查的企業投入達到了3%-4%,極少數的大型企業達到5%-6%。企業100人中個人電腦的數量為8.5臺,平均擁有服務器0.18臺。90%以上的企業使用了WINDOWS操作系統,而在服務器端,只有不到0.1%的企業同時使用UNIX、Linux等操作系統,50%以上的企業使用了數據庫軟件。

(三)新能源行業

通過對格爾木光伏電站等高純多晶硅原材料生產、太陽能電池、電池組件生產企業的抽樣調研,85%的企業有高效集成的信息系統,能夠對銷售和供應鏈進行支撐,對接單、采購、生產、發運、售后服務等過程進行全程管理;40%的企業信息化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具有集成的管理平臺,能借助高效的系統平臺進行各地域間的資源共享和協調,31.4%的光伏企業在生產中引用了生產運營管理系統。

(四)輕工紡織行業

本省輕工紡織產業主要以農畜產品加工及民族用品生產為主體,包括藏毯絨紡產業、民族特色服裝服飾業、民族特需品產業和特色旅游商品產業。在服裝、針織、印染和紡織機械企業,廣泛使用CAD/CAM、CAPD、PDM等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在化纖、印染企業、應用自動化技術對生產過程實現自動化監測和控制,生產過程控制中應用了PLC、數控加工流水線、數控設備等。企業信息綜合管理中采用MIS、MRPII、ERP、SCM和CRM、B2B、B2C等。

(五)生物醫藥行業

生物醫藥行業是本省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從事乳制品、牛羊肉、沙棘、枸杞、研發、藏藥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通過抽樣調研,企業在辦公管理層面的信息化應用率超過100%,建立了企業門戶網站,均為光纖接入外網,并有專人負責運行和維護。20%的企業購置安裝了“行健動力客戶管理系統”,5%的企業與中國特產網合作,依托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計劃2014年進入“淘寶商城”。

三、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中的突出問題

(一)普遍性問題

我國兩化融合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第一,從政府層面來看,兩化融合任務艱巨,推進和發展的手段不多。政府是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可以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示范帶動等方式推動融合進程。尤其是政策引導與資金扶持具有明顯效果,可以引導企業主動開展信息化建設,但目前信息化建設能夠爭取到的資金十分有限,因此政府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推動作用并不明顯。第二,從企業自身層面來看,多數企業處于兩化融合的初級階段,推進融合的難度很大。企業是兩化融合的主體,本應引領各方力量積極開展企業信息化建設,然而多數企業的管理層對信息化的涵義不明或不夠重視,尚未真正明白兩化融合的重要意義與作用,因此很多企業不愿意專注信息化工作、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導致真正的兩化融合成績很少。第三,從信息技術發展的層面來看,相對其它行業的企業,工業企業的價值鏈最為復雜,因此工業企業的信息化應用也十分復雜,并且具有很強的個性。因此,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家信息化廠商可以為工業企業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自動化解決方案。第四,從兩化融合軟環境層面來看,信息化發展軟環境不完善,信息化推進的長效機制有待制定。受城市發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企業發展理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信息化專業人才往往多在北、上、廣等大城市。如果企業自己培訓這些人才,則成本太高、周期太長,也不合適。因此,信息化專業人才匱乏成為制約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制約。

(二)地域、行業差異導致的特殊問題

行業的特點不同導致各個行業在兩化融合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特殊的困難與問題。如冶金行業中有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行業涉及采掘、冶煉、加工等流程,生產線長、過程也非常復雜,加上大多數企業身處偏遠山區,信息蔽塞、交通不便,人員對信息化的認識低、推進阻力很大,信息化實施難度要遠遠大于其他傳統行業。又如化工行業,眾所周知石油和化學工業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其能源年消費量占我國年消費總量的約15%,三廢排放也位于各行業前列,且與國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另外部分行業如機械制造、鋼鐵等,過程性強、離散型強,在信息化應用的初步階段信息資源比較分散,基本上各自為戰,信息孤島、信息鴻溝的現象比較明顯,與在工業生產中實現管控銜接、產銷一體、“業財無縫”仍有較大差距。

地域的差異也使兩化融合面臨不同的問題,具有不同的發展優勢。青藏高原地區的兩化融合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青海省信息化建設相比于內地省份有其特有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主觀方面,由于地理上的特殊性,科技文化的發展相對封閉,現代教育發展起步晚,教育基礎薄弱,不僅僅是在信息化技術方面缺乏高端人才,普通百姓的信息化意識以及信息化技能都普遍欠缺;客觀方面,地廣人稀以及農牧區城鎮化建設滯后造成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使用密度低的矛盾,信息化基礎設施資源很難得到充分利用,導致經濟效益低下。

四、兩化融合的前景分析與展望

當前本省工業基礎還比較薄弱,體系不完備,配套能力欠缺,這既是發展的難點,又是發展新型工業的優勢,可以借機高起點規劃,在引進工業項目時注重對兩化的考核和評估,優先發展新型產業。

未來兩化深度融合,需要在一些關鍵的領域進行深化和提升。

第一,關注兩化融合集成深挖。目前我國兩化融合建設正處于系統的集成應用階段,正向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階段發展。深度融合更加關注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略轉型,比如信息資源的價值,信息平臺等等。

第二,關注兩化融合的創新發展。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度融合是信息技術和產業本身創新的動力源泉,涉及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知識創新、管理創新、理念創新和模式創新等多方面。

第三,關注智能化擴展。智能化發展是深度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和新趨勢,是對已有兩化融合成果的全面應用和提升,也是兩化融合發展面臨的新機遇。

第四,關注綠色發展。節能減排不僅需要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也需要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更需要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形成更為有效、更為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取得更多更廣的節能減排效果。

第五,關注產業業發展。在深度融合的過程中,物流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作為當前生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將對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通過物流信息化實現精益生產和精益物流,優化供應鏈管理。

第六,關注面向產業集群的信息化應用。隨著專業化分工的細化和標準化,在產品制造過程中,某一個環節分離出去形成專業化的獨立企業,演進形成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特色產業為支柱、區域集聚為支撐的產業集群,例如,塊狀經濟、工業園區、特色經濟等。

參考文獻:

[1].西部信息相關產業發展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