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理論知識范文

時間:2023-08-02 17:33: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管理理論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企業管理理論知識

篇1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知識以其強大的力量逐漸成為社會財富的最主要來源。知識不僅能替代人的體力勞動,而且能通過替代人的腦力勞動,使以智力為主的勞動力逐步替代以體力為主的勞動力,成為競爭的關鍵因素。同時,資金在更新勞動工具過程中所占據的決定性地位也逐步被科學技術所取代。企業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正從工業社會的生產管理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管理和知識管理轉變。未來企業的成功將來源于比競爭對手更快速有效地運用知識。這種新變化要求一種以知識為核心的新的管理方式,也就是知識管理。

 

關鍵詞:知識經濟  企業管理  管理方式

1企業知識管理的基本內涵

知識管理作為~門系統的學科形成于美國上世紀90年代。美國德爾福集團創始人卡爾·弗拉保羅認為:知識管理是指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的新途徑。企業知識管理是指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企業知識資源,調動人力資源學習潛能,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模式,推進企業現代化進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過程。

簡單地說,知識管理就是以知識為核心的管理,即利用市場等手段對企業已有的或新獲取的知識實施管理,促使知識由潛在的生產力變為現實的生產力務¨識管理的出發點是把知識視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資源,并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識作為企業競爭和經營的重要策略。企業知識管理的實質是對企業中人的經驗、知識、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實現知識共享,并有效實現知識價值的轉化,其最終目的是運用集體智慧提高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

歸納起來,企業知識管理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立已有知識的知識資源系統,即對企業已有知識進行有效的組織,將其轉化為系統的知識資源。②不斷創造新的知識資源。即通過對現有知識資源的應用、學習和研究創造新的知識資源。③共享知識資源。即在企業內部形成知識共享的文化和責任意識,使每個成員認識到有責任盡可能與他人分享各種專長,并通過人員、產品以及各種服務廣泛地傳播知識資源。④建立科學的知識開發能力評價系統。即以科學、有效的知識開發能力評價系統激勵知識的形成和共享。⑤實現知識的價值。即利用和挖掘知識資源以獲得成功。

2企業知識管理的功能

(1)降低企業的成本或提高效率。現代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一般擁有多個部門,~個部門已經有過的經驗、教洲或新技術,無法在其他部門得到普及和推廣。知識管理將致力于把知識財富進行有效的整理、分類、傳播,使知識財富可以得到充分的再利用,例如目前很多大型企業的研發部¨,由于人才的流動,很多經驗和技術被帶走,后進來的員工只好從頭開始,使研發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進行知識管理后,將工作中形成的文檔或經驗積累在系統里,即使有些員工離開。新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照樣可以利用前面的知識積累一是可以避免原先的錯誤,二是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達到原先老員工的水平,三是在項目進展過程中,參考前期的資料和經驗,就很有可能順利完成項目,這樣形成的結果是極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2)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擁有具有新知i只和創造力的員工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員工的培iJlI和教育是現代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措施。知識管理將使員工的再教育成為企業的一種日常活動,加快員工的學習過程,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

(3)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加快企業的發展壯大。對企業進行知識管理可以使企業的經營方式,理念和文化得到繼承和發展,以便擴大企業的規模和影響力。例如現在很多連鎖類管理企業,如國美、蘇寧以及跨國企業肯德基,麥當勞等,它們發展的趨勢是針對終端管理模式的快速復制。因此只有對企業進行知識管理,在建立終端的過程中,不斷積累過程中形成的文檔,形成標準化經營方式,理念和文化才能做到在新的地方直接照搬,然后再根據當地特點進行調整。

3企業引入知識管理的方法和步驟

(1)確定企業的戰略目標和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在企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形成的與企業組織結構和外部環境相適應的一種競爭合力,是企業在其生產經營的價值鏈活動中形成的一種適應于市場變化且不易披對手模仿的能力,是企業借以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并擴大優勢的決定性力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是始終融于企業的研究開發、設計、制造、銷售、服務等各方面的職能部門,體現企業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的有機結合。企業核心競爭力本質是企業特有的知識和資源,因此,知識管理不能脫離企業的目標和核心競爭力而獨立存在,它必須與公司的總體戰略目標和核心競爭力相一致,才能有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2)確定企業知識管理的重點領域。企業不同部門的知識管理工作的價值有大有小,價值實現有快有慢。同樣從服務于目標的角度設計,應該首選一個知識管理會產生最大價值的部¨和對企業業務有直接促進價值的部門啟動知識管理。例如,像國美、工貿這樣的零售企業應該選擇銷售部門;格蘭仕這樣的制造企業應該選擇生產部門;聯想這樣的市場渠道戰略的企業應該首選渠道部門等等。從這樣的部門啟動知識管理不僅會有比較快的回報,效果也會明顯。

(3)對將要引入知識管理的業務流程進行分析。通過對知識管理現狀、知識類型的詳細分析,并結合業務流程等多角度,進行知識管理規劃,以便制定相應的知識管理方案。這個步驟的難點主要包括:知識管理和企業戰略目標與流程的結合;知識管理與其他管理制度如人力資源管理的結合及管理思想的轉變;以知識管理思想為基礎的業務流程的改造;知識管理的文化氛圍的建立;知識管理規劃與企業實際情況結合,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實踐形式。

(4)評估引入知識管理的業務環節或流程的實施情況。評估對該項業務的知識管理策略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評估的目的是找出前期實施的知識管理的利和弊。建立知識產生效益的評測條例,然后根據評估的結果來調整企業的知識管理計劃。

4企業在知識管理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1)重視個人在企業中的價值,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實施人才戰略。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支柱,企業應該重視知識和尊重人才。同時重視人才結構并建立有效的人才儲備,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企業要給員工不斷提供各種培訓機會來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還要要求員工不斷地獲取新知識和自學成才,發揮知識團隊的整合效益。

篇2

現代企業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安全意識不足。現代企業的很多領導只注重經濟效益,忽略了生產安全的重要性,許多企業制定的安全方針都沒有得到認真的落實,很多情況下只是做了表面工作,沒有真正起到加強生產安全的作用。現代企業制定的安全目標不符合實際,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現安全目標,這都安是全意識不足的現象。(2)對安全管理理念的認識不足。現代許多企業都是在事故發生之后,才開始考慮安全的相關問題再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事故的發生在不同程度上都給企業帶來損害,這種管理理念非常落后,不符合現代企業的發展要求。(3)沒有成立專門的安全管理機構。現在許多企業都沒有成立專門負責企業經營生產活動的管理機構,在安全管理過程中沒有統一的管理制度,也就不能夠很好的實現管理。(4)企業員工的安全文化不足。沒有加強對企業員工安全知識的培訓,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非常薄弱,相關領導者安全素質也不高,也就不能很好帶領員工加強安全管理[2]。

二、在知識管理下加強企業安全管理的相關策略

1.加強對安全知識的運用

企業要分析在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安全問題,要把相關的安全知識進行整合分類。企業可以把生產安全說明書、安全建議、以及在實際生產過程的安全經驗等這些安全知識相關的資料收集起來,并且把這些資料弄成電子資料,放在企業的安全知識系統中。收集了相關的安全知識,企業的員工需要不斷學習這些安全知識,并且把這些安全知識運用到企業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企業可以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通過資源共享,加強對安全知識的了解,同時企業還可以利用電子模擬軟件和數據解析軟件,根據相關安全知識通過模擬來制定安全有效的實施方案[3]。

2.加強對企業安全管理的認識

企業的領導層只有認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夠根據企業運行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措施,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條件的話可以通過新聞、廣播等方式宣傳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所有員工對安全管理的認識。企業的領導層要把安全管理的相關認識傳達給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部門可以通過交流會、座談會以及開展相關的活動來加強企業各部門對安全知識的認識。

3.加強培訓,建立安全獎罰制度

企業要不斷加強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加深他們對安全知識更進一步的思考,激發他們的對安全知識的創造力,這樣可以在生產經營中為員工提供準確的安全指導,保證員工的生產安全。企業還要建立安全獎罰制度,對沒有根據安全知識進行生產經營的員工,即使沒有造成安全事故,也要給予一定的懲罰,這樣不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還加強了企業員工對安全知識的重視。在企業的安全管理、安全生產經營中有突出貢獻的人要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可以增加企業員工學習安全知識的積極性。

三、結束語

篇3

內容摘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決定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都是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所以研究競爭情報、知識管理、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就尤為重要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逐步成為主流經濟,市場競爭成為重要的時代特征,企業為了提高對外界的反應能力和適應能力,及時洞察國內外宏觀趨勢和發展動態,規避政策和競爭風險,監視競爭對手,制定正確的對策,最終贏得市場和得到市場份額,開始逐漸重視經濟信息、市場動態、對手情報的收集和利用。隨著信息量的劇增使得企業難于在信息的海洋中及時找到準確的信息,所有這些因素都加速了競爭情報的快速發展。

進入21世紀,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以知識創新為主要特征的新型知識經濟正成為社會和企業發展的主導方向。一方面知識經濟倡導創新、合作、學習、共享和重視知識資本的企業文化:另一方面,知識的迅猛增加,也增加了人們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知識和學習知識的難度,這些客觀變化都無疑要求加強對組織知識和個人知識進行有效地管理,使人們快速找到正確的知識,并快速學習、共享需要的知識,以提高組織和個人的競爭力,知識管理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產生和發展。

知識、信息的快速更新,企業內、外部環境的日益復雜,使得整合提高企業競爭力成為一個日益迫切的問題,所以如何正確認識和協調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和諧運作與發展就成為制定正確的競爭策略,協助企業保持和發展競爭力的關鍵。

一、競爭情報

(一)關于競爭情報

美國匹茲堡大學JosephM.Katz商學院的John·E·Prescott教授認為,“競爭情報”既是指一個操作過程,也是指一種產品。我們可以理解:競爭情報是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和戰略決策為目的,系統地和科學地收集和分析有關競爭者活動和總體經營趨勢以實現企業自身目標的過程,是企業參與競爭的一種工具。

(二)競爭情報作用

將數據、信息、知識轉化為有利于企業戰略決策的情報是競爭情報成果的核心。其主要作用與效果體現于:

1.為企業的戰略決策與行動提供及時有效的情報支援。例如:為企業制定未來的戰略計劃提供情報支持;在新產品開發和推出階段評估對手的反應行為及其反制計劃和措施,等等。

2.機會和威脅的早期預警。包括預測競爭者的早期行為、技術動向和政府行為。例如:預測和規避可能的技術突破對企業現有和未來競爭優勢的影響;預測和規避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環境變化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等等。

3.參與者的評價與追蹤。包括競爭者、客戶、供應商、管理者和潛在的合作者。例如:提供參與者的評估,以鑒別各類潛在的競爭者、合作者及客戶群,等等。

4.支持企業戰略規劃和執行。由此可見,競爭情報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

二、知識管理

(一)關于知識管理。知識是由信息而來的,它通過對信息的提取、識別、分析和歸納轉換而來。知識管理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為了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和提高組織機構管理能力而提出的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其目的就是使組織機構通過知識共享、獲取和利用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二)知識管理的作用。企業的成功主要依賴于企業在關鍵的經營過程中使用的知識的質量。在創造競爭優勢、保證企業可持續的發展中,成功使用企業的知識資產至關重要。在各個行業中,知識管理的任務多種多樣,但其基本的職能作用卻是保持不變的,主要包括:為聯機和非聯機的知識建立知識地圖,向用戶提供知識利用方面的指導和培訓,并提供相應的知識檢索工具,監視企業外部知識源。

三、旁爭情報與知識管理系

(一)競爭情報與知識管理的相同點

1.產生的背景相似。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都是在自由競爭的市場格局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都是在物資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的背景下產生的。

2.研究對象都是知識和信息。競爭情報活動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內容重組、信息深度加工、以及對發展趨勢的預測和分析。知識管理活動主要包括:信息的獲取、處理,知識的挖掘、重組、轉移、創新、共享和顯化。由此不難看出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的研究內容和范圍是高度交叉,彼此融合的。

3.都與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相關聯。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是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的重要基礎,缺乏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的支持,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是不能生存、發展的。

4.都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競爭情報是一種特殊的高度濃縮人類智慧的產品,人的經驗與高度綜合的判斷力起著關鍵的作用。競爭情報要求鼓勵每位員工積極主動為企業收集情報,共享情報、利用情報。知識管理考慮的是如何轉化人的觀念使其愿意提供知識和共享知識,以及如何方便人們交流、學習知識并最終產生新知識。成功的知識管理需要企業建立以知識為導向的企業文化,企業員工能認識到知識的價值和學習的重要性,并重視個人經驗、專業技術和創新,從而為知識的交流、學習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

5.最終目標相同——保持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競爭情報本身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即提高活動主體的競爭能力、保持競爭優勢。知識管理,從表面上看似乎與企業的競爭力無關,這是知識管理的緩效性造成的錯覺。事實上,企業實施知識管理戰略是直接為企業競爭力服務的。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地表現為企業知識能力的競爭,而企業知識能力的提升又有賴于知識的有效管理。歸根結底,知識管理旨在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

6.實施策略的相似。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都屬于信息活動的范疇,因而在工作方法上存在一些共性。表現在:

(1)對顯性信息的收集方式相同。對于諸如專利、技術、會議資料、管理文檔之類的顯性信息,可以采取相同的收集方式。

(2)部分信息交流方式相同。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都注重加強信息在活動主體內部的流通,如競爭情報機構和知識管理機構都會采用BBS公告牌的方式加強內部的信息交流機制。

(3)對人的協調機制相似。兩者都涉及到人力資源開發的問題,因而在對人的協調機制上也存在相似性。比如,競爭情報所采用的頭腦風暴法、德爾斐法等,有些類似于知識管理為實現知識共享而開展的研討會、講習班等。

(二)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的不同點

1.研究范圍不同。競爭情報是關于競爭環境、競爭對手、競爭態勢和競爭策略的一個信息的轉化過程,信息既是這一活動的原料,又是最終產品,信息是競爭情報的靈魂和實質。

2.研究內容和方法不同。競爭情報以企業內、外部的知識為主,其目的是有效的組織知識,使其發揮作用。在競爭情報活動中,雖然強調人員的主觀作用,但是人的經驗知識是作為一種方法而不是對象來對待的。知識管理則是對企業內部知識的組織、管理,強調挖掘存在于人腦中的隱性知識。從而建立知識與信息的共享網絡,形成知識的管理體制。

3.外延差異。競爭情報工作只是信息工作的一個方面,其目標、任務和對手都比較明確,主要是為科研、生產和決策者提供他們所需的信息支持和對策建議。而知識管理包括知識創新體系的建立、知識基礎設施的建設、知識創新和共享的激勵機制及保護制度的確立等。

4.時效性不同。競爭情報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它能對外部環境變化、條件變化等做出快速反應,并為決策提供有效的報告、建議、對策等,一般不具備可重用性。

知識管理則沒有很強的時效于企業的長遠戰略、計劃,通過長時間的運作能促進企業整體能力的提升,是可以為企業全體人員長期共享的。由上可見,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并不是簡單的包含和融合的問題,兩種理念互相交叉、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和互相融合。當概念上升到理論層次的時候,其邊界已很難界定。雖然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在側重點、操作步驟和實現方法上存在著很大差異,但是他們在產生基礎、內容甚至研究對象上,又都存在著很大的關聯。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來說,無論競爭情報還是知識管理都是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確認識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的關系,尋找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和激勵績效,將是企業能否迅速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四、正確理解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的關系

(一)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的互補性關系

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處于主導地位,收集競爭對手的一切信息。這些信息經過情報人員的加工、整理、分析,最終轉變為企業可綜合利用的情報。這一過程由企業的競爭情報系統發揮主導作用。其后,由于情報的分散性和無序性,使之利用和吸收率大大降低。因此,需要用知識管理的方法建立企業機制,改善企業信息系統的吸收和消化,提高吸收利用率及深度,并將分析后的情報內化到員工的認知結構及企業的工作流程中,以改善企業員工的知識狀態,形成企業的專有知識和專有技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在這一過程中知識管理則明顯占據主導地位。由此可見,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在企業的運行過程中本身就是融合的。它們沒有明顯的分界,既相互融合又相互涵蓋,只是各自的側重點不同,但缺一不可。合理地利用二者的關聯性,可以使之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發展,由此形成并不斷完善的系統才能擁有治理資源上的優勢,并展開一系列的創新活動,形成新的競爭力、生產力和競爭策略,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的協調促進競爭力的發展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的積累和在企業內的釋放和共享,都將會增強企業競爭力,即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知識管理就是通過對企業內部知識的挖掘和管理,從企業各個層面滲透知識,建立專有認知結構和特定工作流程,從本質上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知識管理是一種可以從企業內部和整體上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手段,它屬于企業核心能力的范疇,在這一點上它與競爭情報是截然不同的。由于知識管理是從企業內部和整體上來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所以由此產生的效果不是一時的而是長久的。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高低是企業贏得市場競爭主導權和優勢地位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提高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需要精確的規劃和長期有效的實施。這就需要企業的各種資源及競爭情報系統與知識管理充分銜接、合作。然而也只有在強大的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支持下,企業競爭情報系統才能更好地、更完善地執行其搜集、整理、分析情報的職能,才能更準確地抓住環境變化,才能完成對競爭對手、競爭環境、競爭態勢和競爭策略等等的研究,也才能將更準確的情報遞交給企業高層管理者,以輔助決策的制定與執行。

(三)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營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篇4

不同的企業家對知識管理有著不同的理解。美國得而福集團創始人之一卡爾·費拉保羅認為,知識管理就是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企業知識管理和生產管理的出發點都是把知識視為最重要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識,這是企業競爭力得以提高的關鍵。由于人是知識的重要的載體,從而人力資源管理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施樂公司總經理兼執行董事長PaulA·Allair說,知識管理是從強調人的重要性,強調人的工作實踐及文化開始的,然后才是技術問題。知識管理的目標包括六個方面:第一,知識的,以使一個組織內的所有成員都能應用知識;第二,確保知識在需要時是可得的;第三,推進新知識的有效開發;第四,支持從外部獲取知識;第五,確保知識、新知識在組織內的擴散;第六,確保組織內部的人知道所需的知識在何處。

對于企業來說,知識管理的實施在于建立激勵雇員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設立知識總監,培養企業創新和集體創造力。知識管理,還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新的途徑。顯性知識易于整理和進行計算機存儲,而隱性知識則難掌握,它集中存儲在雇員的腦海里,是雇員取得經驗的體現。知識管理的首要目標不是技術,但公司如果離開了知識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競爭力。實施有效的知識管理所要求的遠不止僅僅擁有合適的軟件系統和充分培訓。它要求公司的領導層把集體知識共享和創新視為贏得競爭優勢的支柱。如果公司職員為了保住工作而隱瞞信息,如果公司里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為了鼓勵保密而非信息公開共享,那么這將對公司構成巨大挑戰。相比之下,知識管理要求雇員共同分享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并且要求管理層對那些做到這一點的人予以鼓勵。

我們認為企業知識管理的實質就是對企業中人的經驗、知識、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實現知識共享并有效實現知識價值的轉化,以促進企業知識化和企業的不斷成熟和壯大。

2、企業知識管理基本原則

企業要想在經濟知識化的浪潮中取得競爭的優勢,必須進行知識管理的嘗試,在發展知識戰略、重塑企業知識文化、實現知識度量、設立知識主管等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在進行知識管理的探索實踐中企業必須有一個以知識為中心的實體、目標和知識共享價值體系,圍繞這一價值體系,企業能夠進行自組織和對知識以及企業知識化進行管理和整合。

企業知識管理需要知識管理者即CKO(知識主管)。CKO的任務就是要創造、使用、保存和轉讓知識。CKO的地位居于首席執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間。CKO的基本功能就是開發企業的知識創新能力和集體的創造力的應用與發揮。其主要職責有:了解和熟悉本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環境以及本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與要求,尤其是企業內部的信息要求;建立和造就促進知識學習、知識積累和知識共享的環境并激勵員工的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及信息交流;監督和保證知識庫中知識的內容質量、深度、風格與本企業的發展一致,其中包括知識與信息的更新;保證知識庫設施的正常運行;組織知識管理活動。高級知識管理角色CKO必須能夠把結構化的外在知識與直覺相結合,從而感知組織文化和行為中的隱性知識,保證將組織的智力資產最終轉化為能為組織帶來利潤的知識產品。

企業知識管理需要建立遞增收益網絡。收益遞減規律是對經濟運行的傳統解釋,它說明用于提高資源效率的投資越多,獲得的邊際效益也就越低。但是在知識經濟中經濟運行的規律則是收益遞增規律,它說明知識投入越多所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多。因此在知識經濟活動中企業的重要任務就是管理知識的投入和知識投入的收益,建立知識收益的遞增網絡是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

3、企業知識管理基本特征

企業知識管理包括兩部分內容即內核性知識管理和連帶性知識管理,前者只對知識本身進行管理,后者包括與知識有關的管理。在企業的知識管理中無論是對知識生產、知識流通、知識應用等環節和條件的管理,還是對與知識有關的資本管理、資源管理等都是以知識為核心的管理。

企業知識管理具有以下特征:重視對企業員工的精神激勵,賦予員工更大的權力和責任,充分發揮員工的自覺性、能動性和首創性;重視企業知識的流動、共享和創新,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重視企業知識和人才,促使企業成長為學習型組織;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在實現企業自我價值的同時,注重向傳統產業的滲透,提高社會整體的知識化水平。總體說來知識管理的基本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知識管理不等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知識管理的基礎,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與發展。知識管理要求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活動、信息與人連結起來,實現知識(包括顯性的隱性的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和創新能力,以贏得競爭優勢。不少公司常常錯誤地認為制定一個有效的信息管理戰略也就體現了知識管理方面的內容。事實上,信息管理只是知識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知識管理強調對人力資本管理和利用知識改變企業的經營方式以提高競爭力,但是信息管理并不強調這一點。

企業知識管理把知識共享作為核心目標。知識管理的核心目標之一是鼓勵相互協作,培育知識共享的環境。知識只有通過互相交流才能得到發展,也只有通過使用才能從知識中派生出新知識。知識的交流越廣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識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識的擁有者獲得更大的收益。在知識交流管理中,如果員工為了保證自己在企業中的地位而隱瞞知識,或企業為保密而設置的各種安全措施給知識共享造成了障礙,那么將對企業的發展極為不利。知識不進行充分的交流,就無法使其為大多數人所共享,也就無法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知識交流管理的目的是要在企業內部實現知識共享,但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十分困難,這對企業的知識管理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其難度絲毫不亞于實現在競爭對手之間共享知識的難度。為做好這一點,企業在處理知識產權歸屬時,應該從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和傳播的角度考慮,使員工均能共享科研開發的成果(除有合同規定以外),以鼓勵員工積極進行知識生產和交流。將分散在各個員工頭腦中的零星知識資源整合成強有力的知識力量,是知識管理的目的,通過對知識積累和應用管理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運用企業的人才資源,提高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研究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知識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對一個企業來說,迎接知識經濟必須首先促進本企業的知識化包括生產過程的知識化、勞動者的知識化、管理的知識化和生產產品的知識化。促進企業知識化的重要舉措就要進行知識和技術創新、大力引進知識和技術、激發員工學習和利用知識技術與經驗、加大科技投入、開展員工知識與技術培訓等。對這些如果沒有科學的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因此,企業迎接知識經濟的到來必須設立CKO,建立CKO與知識管理制度,積極開展和加強知識管理。

參考文獻:

〔1〕郭強、丁曉琴,《企業知識管理》,《現代企業導報》,1999年第5期。

〔2〕郭強,《我的知識經濟觀》,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第37頁。

〔3〕田雨,《何謂知識管理》,《北京日報》1998年12月28日。

篇5

關鍵詞:企業 資金管理模式 優化控制

企業資金管理模式具體內容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使企業的資金運作更加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加快資金流的運轉速度,促使資金預算與資金控制的耦合,從而確保資金管理目標實現。目前資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統收統支模式、撥付備用金模式、內部銀行模式、結算中心模式、財務公司模式和收支兩條線模式等。

一、目前企業資金管理模式的突出問題

雖然當前我國市場上企業數量增加,企業規模擴張,當前的資金管理模式的問題愈加突出,阻礙了企業的改革發展。其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信息失真,難以為管理者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會計信息不透明、不對稱,會計核算不準,報表不真實,最終造成資金流向不清,企業決策者不能及時有效獲得真實的財務信息,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

(二)缺乏對資金的監管

盡管當前企業設立監管部門,但是由于監督者不能獲得真實有效的財務資金的全面信息,使財務監督工作流于形式,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尤其是對于一些集團公司,造成極大的財務風險。

(三)資金利用效率低下,資金管理無序

目前很多企業資金占有分散,投資隨意性大,不能合理的調節企業資金,資金的使用缺乏統一的調控,致使企業資金短缺或限制情況時有發生,資金運作非常困難。

二、優化資金管理模式的建議

(一)企業管理者應該重視資金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資金預算管理體系

編制完善、科學合理的預算是實施企業資金管理模式的基礎,同時制定出操作性強的規范日常各項收支活動的方法程序,堵住資金流失缺口,企業管理者應著眼于資金管理的全局性、長遠性戰略問題,根據當前的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編制資金戰略預算要根據企業戰略目標對未來企業資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項經濟活動的收入和支出、企業經營成果及收入的分配等資金活動做出具體合理的安排;同時針對預算執行過程中重要項目的節約和超支情況,進行分析,并重點調控,從而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簡而言之,企業應把一切都收支都納入預算管理,把預算管理模式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整個過程,實現預算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全程控制和協調,從而確保資金的合理利用,讓企業獲得長足發展。

(二)優化資金管理的風險控制模式

由于資金運行環境不斷變化,企業資金管理模式的制定和運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降低資金管理的風險是優化資金管理模式的必經之路,如果出現企業資金戰略管理外部環境趨于惡化的情況,企業可以采用穩健的資金戰略模式如可持續增長財務戰略管理模式,從而有效的規避資金長期運作造成的風險;如果出現理財環境出現利率下降的情況,企業的資金管理者可以適度加大債務融資的規模和項目投資的力度,從而使資金成本降低、獲得可觀的項目投資效益,最終達到駕馭資金管理風險,縮短資金回收期限,保證企業資金的正常流轉,實現企業資金管理戰略的目標。

(三)完善資金管理監督體系

企業要積極開展內部審計活動,強化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企業要對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監督,最終達到優化資金配置、提高資金使用率的目標。內部審計是企業監督的一個重要方法,企業首先應強化內部審機構的權利和職能,健全內部審計監督體系。內部審計工作需由企業內獨立于各下屬單位部門的審計部門統一組織,內審人員的主要職責是審查下屬單位資金管理制度的遵守情況,同時專門針對資金使用中出現的某一問題進行審查,如是否存在私設內部小金庫、應收賬款的賬不符實等情況。對于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形成審計意見報告并上報管理層,及時對相關責任部門和個人進行處理。當然,內部審計與監督不應僅僅是對財務會計信息和經營業績的結果進行審計與監督,更重要的是對企業基本規章制度和重大經營決策貫徹執行情況進行全過程的審計和監督,保證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進行都在嚴格遵循程序,保證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四)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資金結構

企業籌資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決定了資金結構的優化程度,多渠道籌資可以保證資金來源的充足性,為避免單一的籌資方式,企業可以根據籌資的成本和風險關系,確定企業的資金結構,企業可以選擇債券籌資、租賃籌資、銀行貸款和企業內部籌資等組合方式,實現企業資金的合理流動,達到滿足企業戰略發展需要的目的。

(五)統一賬戶管理、建立封閉財務結算系統

對賬戶進行集中管理公可以明確資金的流向,降低了賬戶管理的成本。司賬戶設置應根據收支兩條線的管理要求,實行資金集中管理,合理確定資金運動路徑,縮短資金匯劃路徑、減少開戶數量,對賬戶進行實時監控。

三、結論

資金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企業資金管理效率并統籌安排和有效監控企業的資金,最終提高公司整體運營效率,獲得經濟效益。我們應當注意的事無論是企業資金管理模式應當與時俱進,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和企業的發展適時進行調整,在資金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必須進行革新優化。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國有企業; 知識型員工; 激勵; 人力資源

如今,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勵,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在于對知識資源的合理開發管理,在企業中,知識型員工是企業知識管理的主體和人力資源的核心。所以,知識型員工的激勵問已成為企業內部激勵管理的核心議題。國內學者和管理人員對于企業中的管理激勵進行了不少有益的研究,但對于企業管理中激勵的核心對象,即知識型員工的激勵問題,沒有就實際問題進行針對性研究。當前,國有企業也面臨著知識型員工的激勵問題。本文以已有研究為基礎,針對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的相關問題,提出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的模式和具體措施。

1企業知識型員工的特點

(1) 自主意識強。那些非常有才干的知識型員工大多充滿個性而難以駕馭。那些能力越強的員工,越希望獨立開展某項工作。這類員工往往不愿受制于人,在工作過程中更多的是進行自我引導,就各種可能性進行嘗試。

(2) 價值觀獨立。和多數普通員工相比,知識型員工具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其目標不僅限于工資待遇,而是希望能夠在崗位上具有發揮專長的條件,進而成就一番事業。這類員工希望在自身價值方面能夠得到充分實現,進而獲得社會認可。

(3) 流動意愿強。對于企業來說,價值最大的資產是人的知識、技能和不斷創新的能力,不過,這些資產卻最難以擁有和控制。考慮到自身理想實現和發展前景的要求,知識型員工在向上流動方面具有更高的期望,以更好地發揮潛能。

(4) 工作創造性。知識型員工在工作中大多依靠自己的知識和靈感進行,而不是循規蹈矩地根據一般工作規范進行。這類員工往往能夠迅速地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作出處理,從而進一步促進技術進步和業務更新。

(5) 流程個性化。在企業中,知識型員工大多從事復雜的腦力勞動,此類工作與時間和空間限制無關,也不具備確定的流程和步驟,工作的自主性較強。

(6) 成果測度難。知識型員工的工作,從投入來看,很大程度上是自身的智力投入,從產出來說,產品具有無形性的特征,若缺乏相應的評價機制,成果是難以衡量的。

2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激勵管理的突出問題

當前的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民營企業的迅速成長,對國有企業帶來很大的競爭壓力。同時,一些外資企業正在與國有企業開展激烈的人才爭奪競爭。對于國有企業來說,留住并用好企業的內部核心知識型員工,是國有企業激勵管理的關鍵,也是國有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根本。不過,根據相關權威調查,情況令人擔憂:當前我國有80%以上的it國有企業員工缺乏企業忠誠度,面對更高的薪水和職位,有60%員工會離開現有企業;超過60%的知識型員工對于企業領導描繪的企業愿景持懷疑態度;而表示愿意繼續留在現在企業的知識型員工比例不到1/4。

可見,當前國有企業內部的人才流失率相對較高。對于人才流動的重要原因,除薪酬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當前,國有企業通過有效的激勵,加強對核心知識型員工的控制,促進此類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成為國有企業管理層和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3加強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激勵管理的舉措

(1) 重視人本管理。知識型員工都具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基礎、專業技能或者比較強的管理領導能力,工作的目的更多地體現為能力的充分發揮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這就要求決策層領導在制定企業戰略時,要將企業的戰略實施與知識型員工自身價值的實現有機結合起來,在戰略中不僅要強調股東價值和顧客價值的實現,也要強調員工價值的實現。在職位分析和崗位設置等人力資源管理細節上應注重個性化設計,將知識型員工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真正做到人事相宜,人盡其才。

(2) 培育創新文化。必須培育富有特色的學習型創新的企業文化。第一,要大力倡導終身學習。第二,培養勇于挑戰和創新的精神,鼓勵員工挑戰傳統,摒棄不合時宜的經驗和做法。組織要鼓勵員工通過學習不斷創新提高組織的應變力和競爭力。第三,營造寬容失敗的文化環境。創新是有風險的,組織應該營造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鼓勵從適度的冒險和失敗中總結教訓,學習新的知識。

(3) 激勵性薪酬體系。在當今人力資本管理中,物質激勵仍是一種重要手段。設計科學的薪酬和福利體系會對員工產生激勵作用。可以將薪酬水平與崗位和績效掛鉤,綜合考慮學歷、工作經驗、專業技術職務等因素,通過競爭選聘等多種方式適當拉開工資水平。同時重視福利對員工的激勵效果。

(4) 職業發展規劃。幫助每位知識型員工制訂中長期職業規劃,使其個人發展目標盡可能地與企業發展目標吻合,以實現“雙贏”。同時,根據職業規劃,對知識型員工進行各種培訓,包括學歷提升教育和短期技術培訓,提高知識型員工的個人素質和專業技能。

主要參考文獻

[1] 李旭東. 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管理及激勵機制探討[j]. 現代商業,2010(15).

[2] 楊斌,林浩. 國有企業知識型員工薪酬福利滿意狀況調查[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4).

篇7

關鍵詞:電力施工企業;成本控制;工程項目;成本管理

一、電力施工企業的發展

目前,大多數電力施工企業已經走上了市場經濟之路,自行投標獲取工程。因為電源建設的重點已經轉移到全國各大發電集團公司,而不在電網公司,所以,可根據市場要求,通過投標獲得各發電企業投資的電廠工程建設任務。雖然電力施工企業剝離在即,但是就電建這一行業而言,由于技術水平要求高,仍然具有壟斷性,因此經過施工企業自身努力已經成功地在市場立足。

電力施工企業為國家電源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電力發展也必然要同經濟發展相適應,所以電力施工企業進行行業整合成立集團化公司是電力施工企業改革發展的最佳模式。集團化有利于把電力施工行業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集團成員企業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伙伴,對于大型項目自己沒有能力完成的,特別是開發國外項目。可以由集團組織進行建設,在電力市場低谷期,通過集團開拓國外電力工程是電力施工企業應對生存壓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在目前電力施工企業發展態勢良好的情況下,還必須看到電力施工企業成本控制方面的問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如果不能獲得成本降低優勢,則企業的長遠發展會受到影響。

二、電力施工企業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成本控制思想的制約

電力施工企業大多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半個多世紀以來,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已形成了一種不太符合市場經濟的模式。計劃經濟時代,工程不需要投標競爭,所以,也就沒有制定成本預測的動力,企業在成本預測方面的能力不足,而在目前的市場競爭條件下,首先要做好成本預測進行競爭報價,報價過高攬不到工程,報價過低又會使企業利潤空間太小。

電力施工企業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從范圍上看,局限于施工領域;從內容上看局限于施工成本;從時效上看,局限于事后成本控制。管理者較重視施工成本的控制而忽略成本預測以及對設計成本、營銷成本和服務成本的控制;忽視以全局的高度來審視企業成本;成本分析的方法對沒有納入會計核算范圍的成本行為缺乏分析等。

(二)缺乏高素質且具有長遠眼光的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

好多電力施工企業為了取得工程的承包權在競標階段成本預測做得很好,然而,一旦拿到工程,成本預測和成本實施就脫鉤了,使得成本管理與企業戰略不能有機融合。

有的電力施工企業甚至在成本管理方面沒有制定相關的企業戰略,缺乏成本管理的長遠規劃,容易導致短期行為,不能形成企業長期的成本優勢,阻礙了電力施工企業可持續發展。如在施工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突發性問題,在問題處理上可能僅僅就事論事,而忽略了對企業的長遠影響。特別是一些責任賠償問題,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企業的信譽,從而使得以后的工程競標難度加大,業主可能寧愿把工程承包給報價雖高但信譽好的企業。

(三)成本考核機制不科學

電力施工企業不同于其他行業,企業跟著工程走,可能同一時間同時進行幾個工程項目,也可能同一地域同時進行幾個工程項目,并且各工程項目的工期不同。所以,電力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要有自己的特點,實行項目成本責任制管理。完整的成本管理應該包括成本控制體系的建立、成本內控制度及臺賬的建立、成本核算及成本信息系統、成本監督與反饋、考核兌現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嚴格按事前、事中、事后進行控制管理。整個體系的建立對企業責任成本管理起著指導性的作用。

但目前不少電力施工企業成本考核機制不科學,沒有按照工程項目進行責任成本控制,或者雖建立了責任中心,但未對目標成本進行有效分解,造成責任成本管理在企業流于形式,起不到成本管理的作用。如企業總部費用與具體的工程項目費用不分,在對以某個項目作為責任中心的成本控制進行業績考核時,把其不能控制的總部費用列支在內,使得業績考核不公平,起不到應有的促進積極性的作用。

(四)受網絡財務發展緩慢的影響,信息處理不及時,使得成本決策滯后

由于電力施工企業自身的特點,即全國各地都有工程項目,各工程項目的財務人員在網絡財務不發達的情況下。很難確保該項目的成本發生情況及時匯報給總公司,況且還得考慮財務信息網絡傳輸的安全性,使得公司總部不能及時順利地做到總成本的優化和決策。三、應對策略

(一)電力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的原則

1、全員參與原則。不管是對公司總部還是各工程項目,成本控制是有利于整個企業的一項活動,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企業成本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指標,涉及公司總部、項目組的各個部門和單位的成本的所有要素,因此,要降低成本,實現成本計劃,就必須充分調動每個部門、每個員工控制成本和關心成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全員控制成本。

2、工程項目全過程成本控制原則。針對于具體的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要做到善始善終,從項目投標到中標的成本預測,進入實施階段后要經過施工準備、工程施工、竣工驗收、回訪保修等幾個重要階段,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人力、物力的消耗及費用的支出,所以,成本控制工作也貫穿于整個工程項目過程。

(二)具體的成本控制策略

1、實施科學的工程項目責任制成本管理。以具體的工程項目作為一個責任中心,進行成本控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與控制體系,更好地運用項目經理制,項目經理就是成本控制的責任人,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各個管理層和施工班組參與其中,從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到現場管理人員都必須落實成本管理責任,明確職責,并且成本控制體系應根據工程的進展和需要及時調整和完善。

建立工程項目成本風險控制預警機制,強化財務監控功能,雖然各工程項目空間上與總部有一定的距離,但總部應隨時派人跟蹤項目資金流向,或者使各項目財務負責人輪崗,以減少資金流失的可能。加強對工程項目成本控制風險的監管和控制,以指引企業經營活動、預警資金流可能出現的風險,從而保證企業的經營活動始終處于可控、在控狀態,有效提高企業防范各種財務風險的能力。

加強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協助總部及項目領導層及時做出決策,協調資金供求平衡,化解財務風險,優化資本結構,為決策層調整經營策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2、加強安全管理,盡可能避免事故損失。近年來,安全事故發生頻繁,尤其是作為安全事故高發行業的施工企業,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以及財產損失一般都較為嚴重,一旦發生將使成本及劇增加,還會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所以,企業對于安全生產的每一項工作,都必須嚴格按照程序進行。開工前進行安全技術檢測,環境合理度檢查。施工過程中進行安全文明檢查,安排專人負責整個工期的安全施工。用料結束后要清理現場殘料,一是可以使得工程更順利地進行,二是可以出售殘料降低成本。工程結束后,要做好安全隱患排查工作,保證產品的最后把關工作。同時,注意環境保護和環境衛生工作,定期檢查考核,實現環境衛生的一貫化,從另一側面保證了安全施工。

3、加強質量成本的控制。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也就意味著花費更高的成本。質量成本管理的關鍵就是要在質量和成本之間尋求一種動態的平衡。成本控制者應深刻理解并分析質量與成本的關系,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加強質量管理,避免因工程質量不過關而帶來的損失。質量不過關和安全事故不同,前者的發生更多的是因主觀因素,而后者的發生更多地與操作失誤等非主觀因素有關。企業不能因為節省成本,就偷工減料產生豆腐渣工程。

質量成本是指工程項目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未達到質量標準而產生的一切損失費用之和。質量成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因偷工減料而引起的故障成本,包括施工項目內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另一類是控制成本,包括鑒定成本和預防成本,屬于質量保證費用,是正常成本,與質量水平成正比關系。鑒定成本即質量檢驗費用,該項費用是不可避免會發生的,應按有關規定辦理,質量預防費用即對事故要做好預防措施,以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將事后控制轉為事前控制。

4、提高員工素質,加強員工成本控制意識。成本意識是指控制成本的觀念,包括注意控制成本,努力使成本降低,設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樹立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使得員工以主人翁的心態時時做好成本節約的工作。只有樹立起員工的成本意識,才能建立起控制成本的主動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項具體措施、方法和要求順利地得到貫徹執行和應用。因此,員工良好的成本意識是成本管理的必要前提條件。

篇8

【關鍵詞】管理;能力;水平;提高

近年來,“管理”一詞正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所接受。從管理值班門衛到管理工礦企業,從管理垃圾場到管理體育館,從管理豆腐作坊到管理大型商場……各行各業無不跳動著“管理”的脈搏,無不滲透著“管理”的涓流。管理涵蓋了人類生產生活的一切領域,有人群的地方必有管理,有管理的地方定有人群,管理無處不在,管理無處不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更是人類的實踐活動,若沒有管理,科學技術恐怕連一個普通的勞動力都算不上。由此可見,科學技術只有經過管理的作用后才能轉化為生產力,即:只有包涵管理的科學技術才能成為第一生產力。正如阿波羅登月計劃負責人萊伯博士所說:“我們的科學技術是科學的組織管理。”管理與人類的實踐活動猶如時間與物質運動。沒有脫離時間的物質運動,也沒有脫離管理的實踐活動。當今社會,管理水平的高低代表了生產力水平發展的高低,發展中國家經濟之所以落后,可以歸結為管理落后;發達國家經濟之所以發達,可以歸結為管理先進。一個企業的興衰在于管理,一個集團的榮辱在于管理,一個國家的存亡依然在于管理。那么,何為管理呢?

1.管理的內涵

1.1管理是科學技術諸因素中最活躍的因素,而人又是生產力諸因素中最活躍的主體,顯然,管理是人的行為,而人則是管理的主體。由于主體的活動、主體的行為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而導致了管理的難度,增加了管理的深度,拓展了管理的廣度。不同的事物需要不同的管理,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性質、不同的結構、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文化底蘊,所以不同的管理只能由相應素質的人才能完成,恰當的管理只有素質適當的人才能實現。

1.2市場經濟不同于計劃經濟,信息時代不同于自然時代。時代變化了,觀念要跟著變化;只有觀念改變了,才能推動管理的改變。時代和觀念改變了管理,管理又反過來為時代和觀念服務;管理促進了時代和觀念的進步,時代和觀念又成就了管理。能力決定管理,不同能力的管理者會產生不同的管理績效。牛根生的管理成就了蒙牛,柳傳志的管理成就了聯想,張瑞敏的管理成就了海爾,比爾·蓋茨的管理成就了微軟,亨利·福特的管理成就了福特,松下幸之助的管理成就了松下……杰出的管理者締造了優秀的管理,優秀的管理帶來了成功的事業,但一個普通的管理者如何能不斷地提高科學的管理水平呢?結合公司近兩年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的實踐經驗談以下兩點:

2.激勵機制與禁忌制度

2.1制度重于技術,一個好的制度能鼓勵人們創新,一個不好的制度卻會阻礙人們創新。不同的制度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一個組織有著怎樣的作為,制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制度是一種意識形態,既是一個軟環境,又是一個硬環境。制度執行了,制度就是一個硬環境;制度不執行或執行力度不夠,制度就是一個軟環境。麥當勞首先對記者說:“我們缺少的不是各種各樣的制度,而是各條各款制度的執行力度”海爾也曾在一次高層會議上說:“如何堵住制度執行不力的后路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制度執行的難度由此可見一斑。制度的建立、制度的執行統屬于管理的范疇,而激勵機制的建立和運行也同樣屬于管理的范疇,但良好的激勵機制一但建立后其運行卻是自行的,是不需要管理者檢查和監督的,因為它來自于被管理者的自覺自愿。所以建立一個好的激勵機制遠遠勝過百條禁忌制度。而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激勵機制卻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管理者的個人才能。

2.2有這么一則故事:一個聰明的農夫養了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由于豬圈緊張,兩頭豬被關在了一起。為了方便喂食,他設計了一個激勵大小豬自動取食的裝置。起初他是這樣設計的:他在豬圈的一邊安放了一個踏板,只要豬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一些食物。經過兩天的訓練,大小豬都學會了踩踏板,農夫十分高興地放足一星期的食物離開了。第七天當農夫來投放下星期的食物時,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只見大豬急急忙忙地去踩踏板,踩完后又風風火火地跑來吃食物;吃完后再急急忙忙地去踩踏板,踩完后又風風火火地跑來吃食物;而小豬卻幾乎是守在投食口不去踩踏板。農夫的本意是要激勵這兩頭豬都去踩踏板而取食,沒想到結果卻出現了“小豬等著大豬跑”的怪事。經過仔細觀察,農夫終于明白了,問題出自這個激勵裝置的設計上。如果一頭豬去踩踏板,另一頭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食物。當小豬去踩踏板時,大豬就會在小豬跑到投食口之前吃光食物,小豬踩了踏板反而吃不到食物;當大豬去踩踏板時,小豬等在投食口不勞動就有充足的食物吃,大豬也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投食口吃到一點剩食。久而久之,小豬選擇了不勞而獲,而大豬為了填飽肚子則不得不頻繁地去踩踏板。也就出現了農夫看到的這耐人尋味的一幕。農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決定立即修改這個裝置。通過進一步觀察,農夫發現修改的核心問題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數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于是他修改了這個裝置:就是把每次落下的食物數量增加到原來的兩倍。農夫又滿意地放足一星期的食物走了。

又是一個第七天,農夫照樣來加食,卻又發現了一件怪事。七天的食物竟還有一半沒有吃掉,食物吃不掉,對大小豬的生長都不利,出售期就會延長。農夫想了想,看了看,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問題還是出在這個激勵裝置上。只見大豬懶洋洋地去踩一下踏板,再懶洋洋地踱到投料口去吃,吃完就睡;而小豬呢也同樣是懶懶地去踩一下,再懶洋洋地去吃幾口,吃完便睡。因為有的是食物,想吃就踩,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去踩,沒有必要你爭我奪。這便導致了食物的過剩。農夫毫不猶豫地將這個裝置做了第三次修改:投食量僅為最初落下的食物的一半,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的旁邊。放足一星期的食物后,農夫又走了。可這一次農夫卻感到有點不踏實,便在接下來的第五天過來看看。這一看不打緊卻嚇了農夫一大跳。明明是一星期的食物現在卻所剩無幾,兩頭豬也明顯地壯了。再一看農夫樂壞了。大豬小豬爭先恐后地搶著踩踏板,原因是:踩踏板的豬得食,不踩踏板的豬不得食,多踩多得,每頭踩踏板的豬每次獲得的食物正好夠自己吃完。農夫的目的終于達到。

2.3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激勵機制。我們從中看到了作為兩頭豬的管理者,聰明的農夫是怎樣一步一步建立了這個成功的激勵機制。個中的才能值得每個從事管理的人認真學習和深入探究。公司從這則故事中受到啟發,制定了分公司季度先進個人評選辦法,經過半年多的試運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員工被激勵的效果很好。分公司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各工種、各項目部已形成學先進,趕先進,超先進的良好氛圍。這是分公司為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所走的第一步。

篇9

一般來說,產業集群環境下的知識管理具有協同性、隱形性以及創新性的特征。

1.協同性由于產業集群中各個企業在原料供應、生產、物流等各方面的高度集中,集群中的知識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和共享性。比如在一個國家級的汽車工業產業園區內,一家合資品牌汽車主機廠的關鍵零部件大約有60%源于進口,余下的40%均采購于周邊的零部件配套企業。由于雙方存在著緊密的合作關系,主機廠讓渡關于產品質量管理、生產技術甚至生產工藝流程等知識與配套廠共同分享;而配套廠也會將本企業在零部件開發過程中獲得的經驗或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提煉,并反饋于主機廠。此時雙方的知識傳遞是雙向且具有協同作用的。

2.隱形性集群內企業的顯性知識和能力構成了集群的存量知識和能力的一部分,但是隱性的知識和能力才決定了集群能力的增量和集群能力結構,從而決定集群知識增長的方向。占據產業集群知識的大部分是隱形知識,它們通常由熟練技師、研發工程師或是企業高管掌握,這類知識很難通過一般的渠道獲得[8],而恰恰正是這些知識會迅速轉化為促進企業科技進步和產品創新的能力,從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例如,企業的研發過程就凝聚著大量的知識,隱性知識在研發人員頭腦中的形成經過顯性化共享出來,通過集體的相互碰撞和激發形成新的知識,從而加速產品的研發過程。3.創新性現代技術環境的多元化、復雜化以及不確定性使得行業內對于技術知識的創新性需求不斷增加。以美國汽車行業為例,該國政府大力推行PNGV(PartnershipforNewGenerationofVehicles,中文名為“新一代汽車聯合體”)項目以聯合開發研制新一代汽車產品。該項目是由政府牽頭組織,國家試驗室、大學、汽車協會、三大汽車公司及有關配套廠商參加,主要目的在于有效減少成本及提高新技術在汽車產品中的使用率[9]。這樣的一種組合方式為該國汽車產業集群中企業的知識創新提供了很好的一個平臺,合作方將相關訊息和技術用于彌補自身研發能力的不足,從而形成生產和研發的良好循環。

二、產業集群中知識管理和核心競爭力的相關性分析

知識管理在管理機制上強調“人,流程和技術”的有機集合,其核心活動是知識的獲取、分享、應用及轉移。而產業集群內的知識管理正是以知識與信息為紐帶而形成的一個知識整合體,集群之所以能對各子系統知識加以整合,是在共同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下,集群內具有了知識傳播、互動以及共享的基本平臺[10]。一般情況下,知識管理對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促進作用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知識管理能從根本上帶動企業的變革與創新,它實現了企業宏觀戰略、人力資源、技術創新等方面的高效結合。二是知識管理的有效開展有助于提升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企業經營活動的系統性[11]。三是知識管理有助于縮短產品生命周期,便于企業更快地將產品投放市場。知識管理是核心競爭力培育的動力源,是促進核心競爭力成長的關鍵因素。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可簡要歸納如下:如圖3-1所示,企業通過知識管理的實施對企業外部的知識和信息進行收集、存儲、處理,并結合市場動態進行創新從而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獲得競爭優勢[12]。由圖中看出,知識管理包含“知識的獲取——知識的管理——知識的共享——知識的利用”這一完整的過程,通過引導這四個環節,促進企業內部知識的產生和創新,及在使用中實現價值。因此,實施知識管理,企業首先必須整合內、外部相關資源,將相關知識及信息導入企業內部數據庫,并通過構建企業知識管理技術平臺對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進行分類處理,從而形成知識優勢,最后通過經營管理手段使這種技術優勢轉化為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從而有效地實現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可以看出,企業要想獲得長期競爭優勢,就必須不斷學習和創新以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將短期競爭優勢轉化為持續競爭優勢。

三、主導企業在產業集群知識管理中的作用

篇10

從學習策略的角度,企業學習可以分為探索式學習和利用式學習。就知識管理過程而言,探索式學習表現為對新知識的獲取,而新知識是企業進行管理創新的基礎,能夠幫助企業利用新管理方法或改進原有方法來解決現有問題,增強企業內部流程管理效率和效果,并推動企業進入新市場或擴展現有市場,提高市場績效。探索式學習可以通過對新知識的分享、吸收、整合等轉化過程而產生創新性知識,進而促使企業更新管理流程和市場開發潛力,獲得更多的管理創新機會。利用式學習表現為對企業現有知識體系的深入挖掘,涉及對現有管理技術的改進,以及將新管理方法應用到符合企業實際情境的具體流程,而帶來漸進式的增量管理創新。由于利用式學習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現有管理技術,增加相關管理經驗和知識儲備,往往會增加企業市場機會,獲得即時績效。另外,無論是探索式學習還是利用式學習,企業均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加強知識保護,避免因核心知識外泄而帶來績效損失。所以,企業在實施知識管理過程中需要學習能力保駕護航,需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最終實現管理創新績效。由此,本文提出假設4:H4:企業學習能力對知識管理過程與管理創新績效間關系起到協調作用。

二、研究過程

(一)數據獲取

目前,我國正處于產業升級及轉型的關鍵時期。軟件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度較高的行業,對知識管理和學習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創新活動對于軟件產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本文選取大連軟件產業作為研究樣本,調查對象以創新活動較多的中小軟件企業為主,首先在大連軟件園內選取5家軟件企業進行面對面的調查,初步驗證模型的測量變量。初步調查后將調查問卷在這5家企業進行預調查,根據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問卷,最終形成正式調查問卷。在此基礎上,再通過拜訪、電話、電子郵箱等方式,向大連軟件園內的軟件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和軟件設計及研發工程師發放調查問卷。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350份,收回177份,剔除21份信息不完整的無效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56份,有效回收率為44.6%。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本文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及SPSS和Lisrel等統計分析工具,檢驗知識管理過程與管理創新績效間的影響關系。從所回收的調查問卷來看,回收樣本以中小軟件企業為主,企業規模3-50人、成立時間3-10年的居多,共計59家,約占總樣本數的57.84%,這也與本研究的初衷向契合,因為年輕的中小軟件企業往往更重視知識管理,更具有創新活力。回收樣本中還包括一些成熟的大型軟件企業,這些企業成立時間早,在行業內影響較大,企業規模在250人以上,如埃森哲、簡柏特、通世泰、思科、花旗數據等跨國企業以及東軟、華信、中軟、海輝等國內知名軟件企業,約占15.69%。此外,人數在50-249人的中等偏大規模企業27家,約占26.47%,說明本研究具有良好的樣本結構。

(二)信度和效度檢驗

根據所關心的重點不同,信度可分為內在信度和外在信度兩類,但通常情況下主要考慮內在信度。由表1可以看出除知識更新和市場發展潛力兩個測量項目外,其余項目的Scaleifitemdeleted值均大于0.35,剔除這兩個測量項目可使問卷信度達到檢驗要求。對于知識應用過程的Cronbach’sα值未達到0.7的標準值,可能是由于測量樣本偏小造成的,但考慮到α值與0.7較為接近,也認為問卷滿足了信度檢驗要求。在剔除知識更新和市場發展潛力兩個項目后的信度分析中,知識轉化過程的Cronbach’sα值達到0.913,且外部隱性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固化和創新知識創造三個測量項目,對其他變量題項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50、0.657、0.709;市場績效的Cronbach’sα值達到0.892,客戶滿意度和市場環境適應度兩個測量項目的相關系數為0.697和0.724。指標。由于本文所采用的測量項目是以相關文獻研究為基礎,大都已通過實證檢驗,可認為問卷滿足內容效度檢驗。結構效度檢驗一般采用因子分析法,主要體現調查問卷反映抽象概念的程度。本文主要進行了KMO和Bartlett’s球形度檢驗,如表2所示。KMO值為0.874,比較接近于1,說明各變量間的簡單相關系數平方和遠大于偏相關系數平方和,也就意味著變量間的相關性較強,適合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度檢驗的原假設為相關系數矩陣為單位陣,由檢驗結果可以看出近似卡方值為1097.328,Sig值為0.000小于顯著水平0.05。因此,應拒絕各變量獨立的假設,即變量間存在相關性,適合作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通過正交變換共生成7個因子,各因子載荷均大于0.5,累積特征值之和占總特征值的86.20%,說明量表的結構效度良好。

(三)模型擬合度檢驗

本文主要探討知識管理的知識獲取、知識轉化、知識應用、知識保護,對管理創新的市場績效和流程績效的影響,以及企業學習能力對知識管理過程維度與管理創新績效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由表3的模型擬合結果可以看出研究模型修正后測量變量的組合信度在0.838-0.932之間,變量平均方差提取系數在0.593-0.784之間,表現出理想的信度水平。所有測量項目的載荷值均大于0.5的顯著水平(t值大于15.36),說明模型具有較好的收斂效度。模型的卡方自由度比為1.90,滿足小于2.00的理想要求,說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擬合度。另外,GFI和AGFI值分別為0.91和0.90,基本達到0.9的門檻值但相對偏低,而NFI值略低于0.95的門檻值,出現此現象可能是由于知識管理過程的四個維度間并非是相互獨立的,彼此間也存在相互影響關系,增加知識管理過程間的相互影響路徑可能會提高模型的擬合程度。

(四)假設的驗證

由表4可以清晰地看出知識管理的知識獲取過程、知識轉化過程、知識應用過程以及知識保護過程與管理創新績效的關系,以及學習能力對知識管理過程與管理創新績效間關系的協調作用,假設H1和H2得到了部分驗證,H3和H4得到了全部驗證。H2d和H1-2d兩個分假設未得到驗證,均涉及到知識保護過程的影響作用,這也說明軟件企業雖然屬于知識密集度產業,但其知識保護意識還很淡薄,目前尚未形成系統的知識保護制度或策略,急需培育知識保護的企業氛圍。雖然企業學習能力對知識保護過程與管理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協調作用,但這種能動作用與企業固有的知識管理觀念相比,作用較小。

三、討論與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