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資本運作范文
時間:2023-07-11 17:51: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的資本運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資本運作;吸收合并;產業整合;國有企業
1廣州藥業吸收合并白云制藥概況
廣州藥業和白云山是廣藥集團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廣藥集團持有35.58%的白云山A,另外持有48.2%的廣州藥業。白云山和廣州藥業在2011年11月7日停牌,2012年3月28日廣州藥業公布了吸收合并廣州白云山制藥有限公司的預案說明,正式開始了新廣藥的資產重組。廣州藥業擬采用新增A股股份換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合并白云山,換股價格以按照重組相關事宜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的A股股票交易價格確定,分別為12.20元/股和11.55元/股,由此確定白云山與廣州藥業的換股比例為1:0.95,即每1股白云山股份可換取0.95股廣州藥業的股份。本次換股吸收合并完成后,白云山將注銷獨立法人資格,其全部資產、負債、權益、業務和人員將并入廣州藥業;廣州藥業向廣藥集團發行A股股份作為支付對價購買廣藥集團擁有或有權處置的除廣州藥業及白云山股權外與醫藥主業相關的經營性資產等剩余醫藥主業相關資產。此次重組后廣州藥業的控股股東仍為廣藥集團,而廣藥集團將以新廣州藥業為平臺,實現其主營業務的整體上市。具體重組過程如下圖所示。
2廣州藥業吸收合并白云山制藥案例分析
2.1吸收合并重組原因
為順應全球醫藥市場發展趨勢,我國醫藥產業將出現新一輪的整合優化,市場競爭將更激烈,醫藥行業將面臨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的歷史性機遇;按照廣州市國有資產優化布局政策,廣州市政府下發相關文件,明確將國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利用資本市場并購重組成效納入國企考核范圍;其次為實現廣藥集團的振興“大南藥”,發展“大健康”,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逐步實現由壯大規模、提升水平到國際拓展的三步式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力爭成為我國醫藥制藥業龍頭企業之一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戰略。這些宏觀政策及企業自身發展戰略因素是其進行重組的重要原因。
重組前的廣州藥業主要以化學藥為主營業務的單一經營模式,而重組后的新廣州藥業的主營業務將整合形成“大南藥”和“大健康”兩大方向。具體如下圖所示。
企業資本運作的背后是其巨大的利潤與市場發展空間的驅動。通過換股吸收合并的資本運作方式,不僅能避免企業現金周轉壓力,低成本地將品牌、專利以及商譽等無形資產及企業產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還可以使企業資本結構與產權結構得到優化,實現企業價值鏈的有效管理,使得各個利益相關者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對于廣州藥業和白云山這兩家上市公司而然,吸收合并能夠快速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張和資源的整合,進而推動企業集團的資源及資本優化配置并實現其產值最大化。
2.2吸收合并重組結果
重組后的新廣州藥業將擁有中國馳名商標4項、廣東省著名商標20項、廣州市著名商標27項,使其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更大。其總資產將由48.51億元上升至84.31億元,凈資產收益率(攤薄)將由7.6%提升至10.15%,每股收益(攤薄)將由0.3550元提升至0.4353元。廣藥集團將擁有廣州藥業權益的部分,其比例由重組前48.20%變為45.29%。重組后的白云山的“市場化+全國性品牌”有望激發釋放廣州藥業的“華南區品牌、產品、營銷網絡”資源優勢潛能,實現廣藥集團醫藥業務整合,提高管理效率,醫藥產業實現整體上市,存續公司新廣州藥業將擁有包括醫藥研發與制造、醫藥分銷與零售在內的完整產業鏈,醫藥產品結構得到改善,將成為廣藥集團主要醫藥資產和業務的單一上市平臺,產能和收入規模得到顯著擴大,增強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公司資產盈利能力,有利于公司業務發展,成為全國競爭力最強的綜合性醫藥上市公司之一。進而走出華南,進一步拓展全國市場。從本次吸收合并重組過程及結果來看,通過設置收購請求權和現金選擇權,可最大化保護社會公眾股東的利益。而廣藥集團持股比例由重組前48.20%降低為45.29%,能優化資本結構,避免“一股獨大”,最終起到規范公司治理結構的目的。
2.3吸收合并重組的啟示
站在宏觀經濟的運行趨勢、醫藥行業發展前景和市場變動格局及公司自身的生產經營能力、投入產出效果與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等角度,基于醫藥行業高風險、高收益性、高投入性,集中程度高,市場進入壁壘高的行業特點,結合企業自身的戰略,正確選擇資本運作方式很重要。通過采用換股吸收合并,不僅降低廣藥集團整合的成本,實現資本整合增值,還能使“新廣藥”獲得專業化與協作生產效益,形成規模經濟,完善產業鏈,努力培育支柱產業,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企業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是企業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是其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也是企業未來“相關多元發展”路子的可靠保障。
但廣州藥業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其多年積累下來的體制和管理問題在短時期內不能徹底解決,新廣州藥業未來的發展將決定于其管理與銷售改善進程,有可能存在再次遭遇增長瓶頸的潛在風險。此外,重組后的新廣州藥業還將會面臨內部控制管理及外部監管約束的雙重問題。我國國有企業如何才能更好的進行資本運作,使其更好的服務企業的發展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篇2
關鍵詞:資本運作;吸收合并;風險管理;國有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3)02-0085-02
隨著金融市場的改革及資本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企業的融資渠道呈現出多樣化。謝芳華(2011)提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在產品開發、市場開發、技術合作等眾多方面,有時會超出了企業自身的承載極限,企業要發展,就必須與其它經營主體合作,企業通過資本運作以有限的資源杠桿去撬動更多的資源實現更大的發展目標。當今市場是一個品牌的市場,在品牌的背后有著利潤與市場利益的驅動。通過吸收合并的資本運作將品牌、專利以及商譽等無形資產進行有效產業布局整合,較大幅度降低品牌投資建設成本,省時省力,將無形資產快速轉換成生產力與經濟效益,實現生產規模經濟。充分利用網絡規模優勢,增強產品市場控制力,吸收關鍵管理技能,使開發部門與多種研究得以融合,壯大人才隊伍及增強科研實力,發揮協調效應。
但資本運作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使資本快速增長,也可使資本快速流失。若盲目的運用資本運作,只強調關注企業產能擴張與市場規模,做大企業,易使企業一意孤行,陷入規模陷阱,忽視吸收合并擴張后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從而導致嚴重不良的決策后果。其次,吸收合并后的新企業其管理會相應的變得復雜,難免會出現機構重疊、制度繁雜、矛盾迭出等問題,此時,管理人員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管理人員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定時間和成本的,在企業規模迅速擴大時,管理人員素質在短時間內很難會隨之提升,如果后期問題得不到解決,容易使企業墜入管理陷阱,不僅會增加企業內耗,浪費資源,還會迫使企業陷入管理危機。
一、我國上市國企的資本運作分析
壟斷,導致資源配置浪費,這是我國國有企業所具有的通病。目前我國的上市國有企業中存在著這樣的弊端:一些企業只顧發展,過分注重規模,忽視由業務帶來的巨大的風險,走進了資本運作誤區,易犧牲企業利益。企業通過上市,獲得較大的資本運作平臺,但若處理不好內部的利益群體關系,尤其是決策體制和機制,管理業績不能滿足投資者的期望,不僅制約和影響著上市公司的發展,還容易導致公司進行資本運作的股改方案被否決。此外,上市公司還面臨政府主管部門與金融機構及媒體等外部監督壓力,稍不注意就易使上市公司陷入資本運作令行禁止,或一路綠燈高歌猛進,或急剎車胎死腹中等困境。面對這種內憂外患的風險,處理不好不僅使企業費了心思,花了銀子,還有可能丟了面子,這種沉重的教訓將會成為企業面臨的風險管理瓶頸。
但是上市國有企業通過吸收合并能夠快速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張和資源的整合,此種方式無疑是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進行戰略決策的有效和較經濟的途徑,在資本運作實務中被廣泛應用,為避免現金壓力,企業間的吸收合并通常是以換股吸收合并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在二級市場上存在放大效應,各個利益相關者可通過此方式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采用換股吸收合并還有利于企業資本結構優化,降低資本運作成本,使生產要素得到優化配置,產權結構得到動態調整,實現有效的價值鏈管理,進而獲得巨大的利潤,實現企業集團資本增值最大化。然而,上市國有企業其多年積累下來的體制和管理問題在短時期內不可能徹底解決,吸收合并成立的新企業其未來的增速將決定于其管理與經營改善進程,有可能存在再次遭遇增長瓶頸而放緩的潛在風險。
二、如何更有效的進行資本運作
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內控建設。建立有效、完整和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其經營機制的轉換,解決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及其關聯人存在的潛在同業競爭問題,進一步促進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提升治理水平,切實保護社會公眾股東的利益,提高管理效率和上市國有企業的資本質量。在全面分析和把握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上開展資本運作,才能夠保證和提高資本運作的效率。通過調整國有企業現有“過于集中、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多培育其它股權主體等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注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形成科學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有效保護投資者利益,改變和防止國有控股的公司國有股所有者“缺位”現象。吸收合并的資本運作活動本身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而能給股東創造價值的是企業管理者的卓越的管理經驗與孜孜不倦的努力,避免重復的設施與重復建設的現象出現,使聯合生產能力能更好得到利用,降低經營費用,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有效的資本運作,亦有利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
其次,是加強資本運作風險管理。強化風險管理的經營理念,樹立風險管理本身就是創造價值的過程。建立和完善動態風險監控機制,進行有效的跟蹤監督,對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進行充分預計防控,及時發現風險,謹慎處理風險,并積極探索解決風險的方法,確保國有資本的安全運作,從風險中獲利,實現風險管理效率與價值的最大化。以產品業務和客戶為導向,通過自下而上方式把風險管理滲入到企業的經營業務中,形成企業的風險控制企業文化,加強企業商譽及差異化市場營銷戰略建設,有效滿足更多客戶的多種需求,以有效規避和減少運作中可能的經營風險。努力實現上市公司與母公司的相對“獨立”,避免資本運作埋下隱患。積極發現和創造有利于本企業發展的市場機會,尋找具有自身特色的成長路徑,使資本使用效率達到最優。而不是通過盲目與盲從地把企業攤子鋪得過大的途徑來加快投融資速度及資金周轉,而是通過吸收合并方式有效加強產業領域間的融合,加強產業整合,推進重要業務板塊實現顯著躍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以求產生最優化的協同效應,達到實現產業升級和技術升級,能與世界先進水平保持管理方式和技術研發的同步的目的。此外,還要加強企業內部激勵機制的管理與維護,充分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并確保其對企業的忠誠度,有效提升企業自身形象與價值,注重客戶關系管理,關注外部的整體環境風險的影響及企業資本運作后的總價值成長。
再次,拓寬融資渠道,有效資本運作。基于節省成本和降低風險的考慮,外部融資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和較高的成本,那么進行內源融資不失為企業較為理想的選擇,常見的做法是通過提高折舊攤銷比率、進行股票回購等方式增加內部融資數量,實施產權改革不斷優化企業內部治理結構,通過相關兄弟部門行業間的吸收合并,進行產業價值鏈內部化,提高企業整體經營效率和促進企業盈利水平。但要解決經營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光靠利潤增長與利潤留存等內部融資渠道也不能滿足企業擴張發展的需求。需要轉換思路,以資本運作的股權釋放,舍小換大,不斷開拓市場融資渠道,把蛋糕做大,促進企業的低成本擴張,可以通過在集團層面,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資本運作之路,獲得專業化與協作生產效益,形成規模經濟,完善產業鏈,努力培育支柱產業,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有效的資本運作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也使企業可持續發展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J·威斯通.兼并、重組與公司控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2] 柳建華,彭迪云,宋夏云.江西大型企業資本運作模式的現狀及其改進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04(6):102-105.
[3] 孫 杰,李 鵬.現代資本運作理論及其發展影響因素分析[J].企業導報,2010(6):235-237.
篇3
【關鍵詞】民營企業;融資方式;資本運作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2)06-0073-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其中融資渠道不暢通、融資難、資本運作模式選擇等仍然是困擾民營企業發展的障礙。本文試圖分析下我國目前民營企業的融資現狀,民營企業可以選擇的融資模式有哪些,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可以如何融資及資本運作模式如何選擇,對民營企業更好地發展壯大具有重要意義。
一、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的現狀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企業內部融資為主,銀行信貸有限。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都嚴重依賴自我融資渠道,自籌資金是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國際金融公司(IFC)對我國北京、承德、成都、溫州四地開展了一項針對民營經濟的研究,調查情況見表1所示。
銀行信貸屬于外部融資,包括長短期貸款、國際銀團貸款和BOT等。下表2可以看出,我國各類銀行對非國有經濟的貸款總量在不斷上升,但是從貸款比例上看,民營部門每年得到的貸款不到全國銀行每年貸款總量的1%。近年來,雖然國家政策對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有所兼顧,但民營企業貸款比率年平均增長0.075%,民營企業仍沒有擺脫融資難的困境。
注:本表統計口徑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和租賃公司。
有價證券在資本結構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我國股票市場的建立,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為國有企業改革的特定功能,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國有公司。2008年以個人為控制人的民營企業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有345家,但相對于占國民經濟半壁河山的200多萬家民營企業來說,上市民營企業的數量只是冰山一角,且大部分還不是通過正常途徑上市,而是以高昂的代價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權而曲線上市。與股票市場相類似,債券市場與基本上未向民營企業開放。
非正式金融仍是民營企業解決創業和企業運作資金的重要渠道。基于民營企業無法通過正常渠道達到滿足資金需求的現實,在一些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非正式金融活動便應運而生。盡管監管部門嚴格限制各種形式的民間融資活動,對民間“亂集資”活動嚴加取締,但民間金融活動的客觀存在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到目前為止,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仍然是自我融資和非正規渠道融資。根據調查,目前非正規渠道的融資方式大體有民間借貸、相互拖欠、相互擔保、私募股本等方式。
二、民營企業融資方式和渠道選擇
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內部融資、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分別介紹如下:
內部融資:企業的融資方式按照來源不同,可以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主要源自企業內部正常經營形成的現金流,在數量上等于凈利潤加上折舊、攤銷后減去股利。在各種融資方式中,內部融資成本最低、風險最小、方便自主,是我國企業(不含金融機構)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債務融資:雖然內部融資是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所有外部融資還本付息的最終源泉,但是在特定時期內,受盈利能力限制,內部融資在規模上常難以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需要進行外部融資。外部融資包括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和表外融資。經濟理論和實踐都表明,債務融資是企業外部融資的主要方式。通常情況下,債務融資是一個高質量的積極的市場信號,而股權融資則是一個不被投資者看好的消極的市場信號。
股權融資:股權融資是指以出售公司股份的方式獲得資金,股權融資方式所融資金的穩定性強。股權融資具有短期低成本及長期高成本特性。按照美國一些運作良好的大企業的經驗,股權資本的年平均成本經常高達12%-15%。股權融資的成本主要包括發行費用、股利支付和信息披露成本,這樣股權融資的平均成本要遠高于債務融資約6%的水平。
從資本結構方面來看,出售股權籌集的資金是企業的資本金,企業與投資者之間是所有權關系,不構成企業的債務,因而能改善企業的財務結構狀況,降低資產負債率和財務風險,為企業今后的債務融資提供更好的基礎。但由于股權融資增加了企業的股份,新老股東對企業有同等的決策參與權、收益分配權及凈資產所有權等,因此在做出此決策前老股東都會慎重考慮增發是否對其長遠有利,特別是企業資本擴張后的利潤能否同步增長。若不能,新股份將攤薄今后的利潤及其他權益,老股東就會反對發行新股融資。
三、不同成長階段的資本運作策略分析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要經歷創業、成長與成熟等階段,民營企業也不例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要根據企業該階段的特點,選擇不同的融資方式和資本運作方式。
創業階段策略。(1)融資策略。企業創業時期資金需要量大,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品,外部融資相對較難。這時可以選擇的融資方式主要有:融資相對便利的借款和租賃融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應盡可能取得財政資金或政策性銀行借款,并從信用擔保機構取得貸款擔保。租賃融資按需要可以分別采取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兩種方式。為滿足臨時或短期使用資產的需要可選擇經營租賃方式;為滿足長期資產的需要又缺少現金時,可以采用融資租賃方式通過融物達到融資的目的。雖然租賃成本較高,但籌資程序簡單,速度較快。(2)資本運作策略。這一階段,企業的員工較少,組織結構單一,這時企業往往具有自己的技術支撐和知識產權,企業的主要目標是求得生存。這一階段,企業真正的投資一般為購置經營設備或購建廠房,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選擇可行的投資項目,并進行充分的風險論證和資金安排。
成長階段策略。(1)融資策略。企業經過成功的創業,進入成長階段,其內部已形成一定的資金積累,融資條件相對較好,資金需要量也相對較大。這時,企業在注重內部積累的同時,應當設法從外部融資。其融資方式除了選擇借款和租賃融資外,應逐漸轉向直接融資方式,即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的方式來融資。由于目前國家對債券融資限制條件多、程序復雜,因而直接融資應首選股票方式融資。雖然這種方式融資程序復雜,制約因素較多,但融資金額大,風險低,能較好的滿足民營企業發展時期的資金需求,提高其進一步舉債的能力。尤其是高科技民營企業,一旦進入發展階段,風險投資公司的創業基金就逐步推出,轉向證券市場。就這一點而言,我國推出的二板市場為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大潛力的民營企業,尤其是高科技民營企業提供了有利的融資條件。(2)資本運作策略。第一,早期成長階段。企業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其經銷盈利已經開始能補償它在創業時期所耗用的資金。企業的組織機構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各方面日趨完善。金融界和商界已逐漸了解企業,并愿意投入資金。這一階段已初步形成主導產品,注重用品牌去開拓市場,營造市場,為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此時,由于債務資本的可能介入,企業要合理安排資本結構,真正的投資行為可能集中在經營項目的擴建方面;此外,隨著企業固定資本的增大投入,企業諸如存貨、現金等其他流動資產會相應增加,做好流動資產的管理,提高周轉速度和效益也是資產投資管理的重要內容。第二,加速成長階段。進入這一階段的企業基本上形成了競爭能力,隨著市場的開拓,企業的盈利數額迅速增加,但面臨著經營管理方面的過渡。這時企業已初具規模,企業形象、產品品牌在社會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信譽,已對社會各界投資者產生誘惑力。企業的投資和資產運營可以選擇并購、直接股權投資方式等,通過資本的運作,企業的規模和價值會得到倍增,但是,該時期,企業一定要選擇穩健的投資策略,否則可能遭致滅頂之災。第三,穩定成長階段。這時企業的產品已占領了一定的市場,且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企業的盈利除了完全彌補前幾個階段的虧損外,已有足夠的資金和人員投入到細微的作業及策略計劃,可以妥當的制定出資產經營戰略和對策,能在資本市場和產權市場上開展資產經營活動。企業的管理機制也日趨完善,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工作效率提高。此時,企業的投資可以選擇新建、直接股權投資、合資、聯營、并購和集團化經營等資產管理和運作模式。
成熟階段策略。(1)融資策略。企業成熟期的特點是信息不對稱少,企業經營風險相對減少,盈利水平較高,融資渠道得到拓寬。這一階段,企業會逐步走向擴張,即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開展資本經營,擴充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實力。在這個階段,企業除了上述融資方式外,還可以采用下列三種方式融資。一是股權置換,即以自己的股票作為現金支付給目標公司股東來收購目標公司。二是杠桿收購,即通過增加買方企業的財務杠桿去完成并購交易行為。三是買殼上市,指的是非上市公司通過購買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權,達到控股水平后,對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資產結構、智力結構等方面進行整合,以實現間接上市的一種企業重組行為。(2)資本運作策略。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占有較大的份額,盈利急劇增加,通過發行股票等資本經營形成了較大的規模,企業風險逐漸減少。風險資本家的投資得到完全回報,公司的價值得到進一步的確認。這時企業突出表現為組織創新,以適應規模發展和組織創新的要求,進行管理與機制創新,加大技術創新投入,開拓新的品牌,并適時調整發展戰略,進行市場創新,實現二次創業目標。此時,企業的投資方式可以選擇并購、集團化經營和全球化的資本擴張。但是選擇資本擴張時,原則應該是整合后相關產業或企業可以互為支持,發揮協同效應,取得規模效應,控制生產成本,垂直水平整合,使交易成本內部化,減少交易成本,或者分散企業經營風險。
目前,在國家政策和各省頒布的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法規和實施措施極大地促進了地方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也部分緩解了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但是應該看到,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面對金融體制約束、政策的不完善以及在經營管理方面眾多限制導致的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已經嚴重影響了民營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現狀與可以選擇的融資方式,根據民營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提出了不同的融資策略和資本運作策略。這些策略可以為民營企業的投融資提供借鑒,突破民營企業的投融資瓶頸。
【參考文獻】
[1]錢彥敏.風險投資與民營企業資本運作[J].國際學術動態,2008(5).
[2]繆儒慶.我國民營企業資本運作效率的問題與對策淺析[J].審計與理財,2010(1).
篇4
近年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發展迅速,作為高科技新興企業的一匹黑馬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上世紀80年代,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冊成立,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它成立初期主要是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公司。其商品主要包括通信網絡中所需的網絡以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的運營商和專業網絡擁有者提供硬件設備和解決方案等。2011年中國民營500強企業榜單中,華為名列第一。2012年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華為位列第351。2014年,華為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進入Interbrandtop100榜單的企業。
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資本運營的發展歷程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一系列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通信網絡設備,并且形成了核心網絡的領先優勢。
1.員工持股制度
華為成立初期,由于融資困難就自行開始實施了員工持股制度,鼓勵員工購買公司股票,之后,公司派人去美國學習,開始把員工所持有的股票逐步的轉化為虛擬受限股,加上中國銀行等四家銀行給員工用于購買虛擬股提供貸款,解決了公司籌集資金困難的困境。虛擬受限股的分紅與公司凈資產增值的部分相關聯,成功地把虛擬受限股作為一種激勵員工工作的獎勵手段,節約了發行與監管成本。
2.人力資本及科研投入
華為的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本的優勢,因為華為員工的實際收入(除去分紅)并不高,這樣不會出現很大的人力成本負擔。在研究成果方面,在4G剛剛發展的今天華為已經在5G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華為認為5G網絡可以形成一套全球統一的規范,這在解決全球漫游的問題的同時,也會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時華為注意到科技變化所帶來的斷層:G在商用之前,將留下4G的窗口期,華為在積極開展5G的同時,也開始推進4.5G在窗口期來奪取市場份額。
3.擴大公司業務范圍
華為曾經與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宣布雙方合組公司,共同收購美國網絡設備公司3COM。但是因為當時華為在海外的發展姿態被外媒報道出呈現侵略式,加上華為的財務系統并不透明,使得這項計劃最后以“危害美國政府信息安全”為由而遭到拒絕,然而在收購港灣網絡相比就較為順利。
4.另類資本運作模式
“孵化一條能賺錢但是與主營業務關系較疏遠的產品線,合資或者獨立,賣掉或上市;分文不花的合資模式,為華為戰略入新市場分擔風險。
三、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資本運營的缺陷
1.財務系統不夠透明
華為實行員工對公司持股,這是一種激勵方式,但由于當時華為給員工發沒有任何的書面憑證的股票的時候,使得華為在財務系統的透明度受到質疑,在外媒眼中對于華為仍舊了解不夠全面,使得華為在國際輿論中不占據有利地位。在與國外公司洽談收購合并過程中,在收購美國網絡設備公司3COM主要因為華為財務系統缺乏透明度以及華為法人具有中國軍人的背景,加之華為在應對變化的戰略不夠明確和肯定,在落實的細節上猶豫不定,導致華為以失敗告終,影響其邁向國際化的進程。
2.技術研發資本投入不足
在手機朝著智能化發展、智能手機向著移動終端發展的趨勢下,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就成為了決定市場的最重要的因素。雖然智能手機是普遍的趨勢,但開發操作系統極其困難,單單是涉及的專利,就足以讓我國的智能手機企業望而卻步。
現今許多專利已經被外國企業申請,在許多領域已經形成了堅實的技術壁壘,例如日、美、韓等國手中掌握著當前移動通信領域大部分專利,而且它們都擁有移動通信領域的國際企業,如三星、松下等,專利的申請人也多是這些企業。
3.擴大業務覆蓋面但是缺乏市場應變的戰略管理能力
技術每天都在發展,誰都不能僅靠過去的成績和規模取得優勢。于是華為開展了“云、管、端”戰略,這雖然看起來很美,但是在開發成本、成本控制以及資本運營方面都面臨很大的挑戰。在海外的收購中,除了海灣收購較為順利,在與收購美國網絡設備公司3COM遇到阻礙,雖然華為曾與馬可尼商量過收購,也曾同西門子談判過兼并,但是都以失敗告終。這都是因為在對市場清晰完整的認識、對行業發展的有效把握、對市場挑戰和威脅的及時預警以及對企業自身定位和戰略的理性的思考的能力不足,使得華為在海外擴張頻頻受挫。
四、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資本運營的建議
1.學習借鑒國外優秀經驗
在華為引進IBM做咨詢顧問之前,人們對其的印象是任正非是公司的主導以及決策者,然而這已是華為的過去。一個制度和財務管理越來越細化、老板語錄也隨之越來越少的華為逐漸形成了。華為這樣的的進程,說明任正非意識到華為必須要想要與其他的國際級企業站在同一個平臺交流,就必須使用同樣的語言,加強國際合作,企業要認識到要努力研發自身科技的同時也要注意和其他企業的資源的整合與利用,爭取更多的國際上的的合作伙伴。
2.結合具體情況制定適合自身企業的資本運營方式
華為請Mercer對于組織結構做了第二次的調整,華為常務副總裁洪天峰說:引入Mercer,主要是為了把公司的組織結構從以往按照部門設立的直線職能性組織,轉變成流程性組織,華為還希望變革管理,降低在國際市場上所用的營銷費用,以此來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利潤率。回頭看華為提升的過程,是從研發等后端業務著手,逐漸加入一些類似人力資源管理等輔助的單元,隨著著企業自身的成長和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最終慢慢開始在組織結構和涉及市場營銷前端業務的流程上進行國際接軌。
3.資本運營在漸進式改革的同時注意前瞻性的研究
華為很難全部的照搬西方的管理規范,是由于公司本身的發展階段和中國特殊的市場環境所導致的。華為一直努力以漸進式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在恰當的時刻做恰當的事情,同時在每一步上,也本著無比堅決甚至不惜代價的信念進行下去。華為最終有一天將會面對技術的終極考驗:技術積累的量變遲早要通過一次或者多次質變的方式表現出來。在通信市場未來格局仍舊未定的情況下,技術趨勢變數增加的情況下,華為需要更具有前瞻性的研究,用來避免被國際競爭對手利用技術更新的機會拉開距離。
4.合理面對在軌跡市場上的挑戰
今后隨著中國智能手機企業國際化的繼續深入,將會帶來更多、更關鍵的世界級考驗。對與華為這個日漸成熟的組織而言,必須要擁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面對挫折失敗時能夠理性-那就是可以撤退,但不能潰退,撤退還可以東山再起,潰退則無法重拾舊夢。這樣雖看起來強大,但是如果遇到一點挫折,就自亂陣腳潰不成軍的組織教訓俯拾皆是。
五、結論
篇5
如果去餐館吃龍蝦,往往是先吃蝦肉,再將蝦骨煮稀飯吃,即“龍蝦二吃”。存量資產開發利用中的“龍蝦模式”即是先將集團型企業的存量資產先租賃給經過按自己規劃選擇的專業承租經營者深度改造開發利用,出租者第一次獲取租金收入;再在租期中期對其經營權實施控股權回購,最后以多處存量資產經營控股權為資產獨立上市,或注入集團內上市公司,從而實現存量資產價值的第二次溢價收入。
存量資產的開發利用是所有集團型企業都面臨的一個問題。如何開發利用好存量資產,對于擁有大量存量資產的集團型企業來說,意義重大。通過龍蝦模式的資本運作對于擁有大量利用率不高的存量資產,又無更多資金和經營經驗和人才的集團型企業來說,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及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集團型企業存量資產開發利用的SWOT分析
隨著城市外擴,市政動遷,三廢治理,生產場地擴大、換取土地價差等原因,大型集團企業將科研生產場地搬遷至郊區生產,而在中心城區就留下了有大量的房屋土地資產。這些房屋土地資產或直接用于簡單出租,或閑置未加以很好利用,我們統稱為存量資產。
為了開發利用好存量資產,必須對集團型企業自身進行swOT分析,從而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一般來說,一家企業不論其規模有多大,業務品種有多廣,都有其主營業務和非主營業務,也有擅長業務和不擅長業務。如果業務主次不分,平等用力,則可能一種業務也經營不好。如果業務優劣不分,長短不分,以已之短攻他人之長,以熱情代替事實,則結果可想而知。
針對企業自身情況,應該采取“有所為,有所不為”之原則。例如一家長期從事機械電子科研生產業務并且在市場上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卻要將酒店管理列為主營業務,同時還要長期保留機械電子科研生產業務在市場中的優勢,從企業資金和精力方面來說,就顯得十分勉強,不夠科學客觀。
如確定部分存量資產開發利用不作為集團型企業的主業,則或因資金投入不足,或因人才不足,或因關心不足,都可能導致難以發揮存量資產應有的經濟價值,或難以產生長期穩定增長的現金流。
我們知道,一般集團型企業,尤其是屬于生產科研型企業,對于中心城區內的存量資產開發利用存在資金短缺、經營人才匱乏、決策經驗不足、土地轉性困難等劣勢;擁有大量存量資產,企業存續沒有問題、集團名氣響從而公司打包上市渠道暢通等優勢。政府鼓勵充分利用中心城區的舊廠房、舊辦公樓改造后轉作新型科技園區、創意園區、都市工業園區等是目前利用存量資產的好機會;而存量資產交給專業經營者經營多年之后,如產生穩定良好的現金流,該經營者是否會順利交出控股權,或是收購價格難以協商一致是龍蝦模式的潛在風險。而如果該專業經營者經營不善,在虧損邊界上掙扎,則收購其經營控股權失去意義。
三、龍蝦模式的應用設計
通過上述SWOT分析,集團型企業存量資產的開發利用應該揚長避短,主要精力、資金投入自己主業,而通過“借腦、借錢”來開發利用好存量資產,最大限度地發揮擁有大量存量資產的優勢。
1.對企業現有存量資產進行分析,按照地域位置、房屋結構、周邊環境、土地性質和大小以及地方政府意向進行分類,確定哪些資產適合建設新型科技園區、創意園區,哪些適合經營酒店會所等服務行業,還有哪些適合進行大規模房地產開發。
對各園區從一開始即規劃好主題。確定園區主題時應結合當地政府鼓勵發展的產業方向和集團內上市公司性質,以便與當地政府及上市公司形成互動。如上市公司以新能源研發應用技術為主,則科技園區、創意園區可規劃為以研究經營新能源技術、節能技術、環保技術,節能環保產品展示交易服務的企業入駐為主。
2.成立一家獨立公司(下稱園區公司),園區公司的資產來源為集團及下屬單位所有的存量資產委托經營權。園區公司的發展方向是打造成一個新上市公司,或將其資產轉讓給集團內上市公司。
按集團存量資產分布情況和當地政府政策情況,園區管理公司可設立子公司,以方便管理園區和享受當地優惠政策及將來轉讓資產。未必要在每個地塊都設立子公司。比如按區設立子公司。
3.按經營方案是否符合或接近園區公司的規劃、是否有成功案例、擬投入改造資金大小、租金價格、遞增比例等因素,面向社會挑選有資金實力、有專業經營經驗的承租或承包開發經營企業(下稱經營企業)來改造經營園區。部分園區也可自營。
為了便于將來收購,租期不宜太長(當然也不能太短),以減少將來回購經營控股權的難度,同時要求經營企業在各個地塊設立獨立項目公司(下稱項目公司)。這對經營企業獲得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必要的。
為了使項目公司能夠持續穩定地經營,挑選經營企業時,不宜將租金高低作為唯一入選指標,而應優先考慮項目公司的規劃主題、改造投入以及之后的品牌宣傳投入。
4.由園區公司與經營公司簽訂租賃或開發經營合同。應在合同中列明幾項要求:
應成立只有資本金和經營權的項目公司,僅經營集團及所屬單位的存量資產;
項目公司應在五年內挑選調整入駐企業,以達到園區公司規劃主題要求;
改造投入金額必須達到或接近承諾數(可采取完工后由第三方評估辦法);
必須醒目標注園區公司或集團標識,而經營企業標識則不作醒目標識;
同意政府給園區的補貼和稅收優惠與園區公司分成;
同意園區公司保留幾年后(五年較為合適)收購項目公司控股權的選擇權;
同意園區公司將其收購的項目公司控股權轉讓給集團上市公司或獨立上市。
5.改造完成后由雙方聘請第三方評估投入金額,適當考慮大規模改造后的日常維護維修投入金額,以利將來回購時計算成本。
6.由經營商招募選擇符合規劃主題的企業入駐經營。
7.在其經營五年后,入駐企業基本符合園區規劃主題(為快速招商,初期未必都達到規劃主題),項目公司的經營管理也基本達到穩定,改造投入費用應該基本收回,后幾年的經營現金流也基本可以評估,項目公司股權價值評估也更為容易。此時雙方對項目公司進行評估,從而考慮是否行使控股權收購選擇權(下稱收購權)。
如不行使收購權,則由原項目公司繼續經營下去,園區公司繼續收取租金直到租期到期。如行使收購權,則由雙方協商股權收購價格。項目公司股權價值并不包括存量資產價值,評估內容只含該存量資產的經營權和項目公司已有凈資產及未來現金流預估價值(即租期到期前的可能凈收入)。當然還要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溢價因素。園區公司收購項目公司的資金來源由前幾年租金和免除部分后幾年租金構成。
項目公司控股權(如51%)收購后,原經營商仍可保有部分股權(如49%)。
控股項目公司后,大股東不更換經營班子主要成員,可以委派財務總監,以監督經營為主,以保證項目公司的經營連續性和穩定性。
為何定為五年左右再實現控股權收購7因為過早收購,項目公司尚不穩定,入駐企業未必調整到符合產業規劃的企業,未來現金流估算也難以達成一致。另外經營人才未必成熟。過晚收購,則當初投資的改造項目可能又要進行投入了,對于收購方來說不利。而且時間跨度太長,任何不可測因素均可能發生。
8.園區公司將回購的各園區股權或將園區公司全部股權注入給集團內上市公司,或獨立申請上市,利用上市公司的收購溢價和抬升上市公司股價從而為集團公司獲益創造條件。
四、龍蝦模式的可行性論證
1.因為園區公司是通過將存量資產預先謀劃、設立投資改造限額、在經營幾年后再篩選收購項目經營控股權的,故園區公司自身的股權結構清晰、凈資產易估、未來現金流穩定增長,且園區內入駐企業大多與上市公司主業相近,或上下游關系,或平行關系,對上市公司產業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促進作用,如此上市公司可說是收購了集團內優質資產,因而上市公司股東易于接受具有逐年遞增現金流入的公司資產。
2.經營商的項目公司投入資金,打造了符合要求的品牌園區,對園區初期管理付出了努力,但在第五年應該收回了投資,項目公司已進入“凈賺”時期,當然不樂意拱手相讓經營權。但如果有人愿意溢價收購其控股權,將今后五年或十年該賺的錢一半提前賺到手還有多,何樂不為呢7何況還保留了相當的股權(如49%),還可以享受因大股東股權資產上市帶來的潛在宣傳效果,甚至房租調價的可能。
但收購控股權后,一般還需要原經營班子繼續經營,大股東至多派出監管人員(財務總監),否則園區管理會出現混亂,經營效益可能出現下滑。
3.集團型企業園區公司可以通過前五年部分租金即可作為收購項目公司的資金(如稍嫌不足則可免后續期間部分租金),這樣利用存量資產自身經營價值,不用投入資金就打造了擁有優質資產的園區公司,實現了俗話說的“空手套白狼”式資本運作。將園區公司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時,一般要以數倍的溢價轉讓,集團型企業即獲得豐厚的收入。同時仍然擁有存量資產的所有權。所以集團型企業是最大贏家。
4.政府部門對位于城市中心區的舊式工廠或辦公樓也希望加以改造利用,既改變城市面貌,又可增加稅收,還可實現三廢治理。更重要的是變政府規劃產業園區為集團型企業利用存量資產主動規劃,免除了政府產業規劃實際資產支撐難以落實的煩惱。所以政府部門不但會批準建設科技園區、創意園區及服務業,而且還給予相當的補貼和稅收減免優惠。
5.對于社會來說,舊廠房舊辦公樓等存量資產往往陳舊、破敗,也常常是污染來源。通過規劃發展新型產業,并加以巨資改造,不但治理了污染,改變了面貌,有的好項目還成為當地的亮點,提升了當地房屋資產價值(例如上海的新天地項目)。所以當地街道和居民一般都很支持。
6.在大型城市,尤其像上海北京廣州這樣的特大型城市,任何產業鏈都相對完整,幾乎任何行業都有競爭對手,要找到同類企業或上下游企業入駐還是相對容易的。同時有實力、有品牌、有經營經驗的企業很多,完全可以進行挑選,從而使其接受“龍蝦模式”合同條款。
五、龍蝦模式的優點與風險分析
優點:
1.龍蝦模式對于擁有大量存量資產集團型企業既解決了資金投入問題,又解決了經營人才問題。利用自身優勢可以進行規劃,克服自身短處將經營交給專業經營企業。自己除賺取房屋土地應有的租金價值外,將主要目標瞄準在資本市場上賺取超額利潤。
2.龍蝦模式有效地將國有房屋土地所有權與經營使用權分離,交易轉讓只圍繞經營權進行。從而繞開了房屋土地資產轉讓過程中如出讓金、招拍掛、報批等種種政策障礙。對于工業劃撥性質的土地存量資產來說尤顯優越。
3.龍蝦模式實現了存量資產的二次利用,充分利用大型集團公司品牌優勢和資源優勢。通過將園區公司經營權資產上市,不僅可以獲得數倍的溢價收入,而且房屋土地所有權屬性未發生改變,仍然留在集團型企業手中。
4.園區公司通過滲透進項目公司,可學習到先進管理經驗,也可通過實踐找到現成人才,為進一步向集團外拓展打下基礎。
5.龍蝦模式可操作性強。
風險:
1.收購項目公司時,如果經營情況非常好,項目公司股東也許不愿意出讓股權,或者收購價格難以協商一致。但即使如此,園區公司也不損失什么,繼續收租直到租期終止:
2.如果只有少量項目公司經營得較好,其他項目不如人意,則園區公司愿意收購的項目公司數量太少,現金流太少,上市公司缺乏興趣。
3.對于急需用錢的集團來說,時間似乎太長。另外,如集團公司在此期間更換領導,則可能改變原定戰略規劃。
4.在規劃了產業方向的園區內,可能找不到那么多符合要求的企業入駐。這可以通過逐年調整來達到。
六、結論
1.成立獨立的園區公司,獲授權統一經營集團內的存量資產,先做產業規劃再招商;
2.園區公司從成立之時,就應該按照上市公司的規范要求運作,不能形成歷史包袱;
篇6
資本運作的內涵
資本運作,是指企業以利潤最大化以及資本增值為目的,并通過價值管理將各類資本以流動、裂變、組合以及優化配置等方式來實現企業內部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與產業結構重組,從而實現企業資本保值增值的經營管理。
企業的資本運作源自于企業自身各類資本的運作,其是基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上的。兩者都是屬于企業經營,且目的都是為了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同時,兩者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首先,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針對產品及服務的生產及銷售,而資本運作主要是對企業的資本的運作;其次,生產經營主要是企業在商品市場上的生產資料等的流轉,而資本運作是在資本市場上的運作;最后,生產經營活動是通過對服務以及產品的銷售和購買實現利潤,而資本運作主要是通過資本市場上的投融資活動來獲取企業的增值。
企業進行資本運作的幾種模式
根據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發展的經驗,我們可以將企業資本運作的模式大致分為兩類:資本擴張型運作模式和資本收縮型運作模式。而兩種資本運作模式又可以根據企業實際運作的情況分為若干種類。我國目前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市場中較多用到的主要是擴張性資本運作模式。
擴張型資本運作模式。根據企業資本運作過程中的擴張方向,擴張型資本運作模式又可以分為橫向資本擴張、縱向資本擴張和混合型資本擴張三種運作模式。
其中橫向資本擴張主要是指企業的資本運作過程的目的是為了擴大產能或者豐富相似產品而做出的同行業內產權的產權交易。橫向資本擴張可以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同時減少市場上的競爭者,是企業使用最多的一種資本擴張手段。
縱向型資本擴張主要是企業通過在同一個產業鏈上的不同階段或不同部門之間的擴張性的收購或兼并。這樣的擴張型資本運作可以通過加長企業的產業鏈或者對原材料、下游市場等的控制來提升企業對于市場的控制,同時還能降低來自原材料上漲、下游市場的價格擠占和產品過于單一帶來的風險。
混合型資本擴張是指企業并不以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產業鏈等的目的而進行的對沒有直接關聯的產業進行收購的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原因是由于企業為了戰略需要而擴大自身市場而做出的多元化經營策略。
收縮型資本運作模式。收縮型資本運作模式主要是指企業將自身的某個部門或某些特定資產和機構向企業以外轉移,縮小企業自身的產品類型或者規模。收縮型資本運作可以使企業自身的資金更加充裕,并且能夠將自身的資源調整并轉移至自身的核心業務上,這有利于企業重點扶持其偏好的業務,有利于企業提升核心能力。其手段主要表現為分公司設立、資產剝離、股份回購和分拆上市等等。
資本運作模式的特征。資本運作最主要的特征是增值性。企業進行資本運作的目的是為了企業價值的提升,財務困難成本的降低、稅收的減少等。而在企業資本運作的每一個目的下,都蘊藏著明顯的不確定性,這是有關資本的共性,不僅表現為資本運作目標實現的不確定性,也表現為資本增值與否的不確定性。最后,資本運作還體現出流動性,企業價值的增加就可以體現在現金流上。
我國企業目前資本運作現狀
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才不到四十年,我國的市場經濟與資本市場的發展也較短,我國的經濟學理論與實踐也大多源自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由于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社會背景和經濟環境,在適用這些理論與實踐過程中并不一定一帆風順。我國的企業資本運作亦是如此,在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我國資本市場機制不完善。由于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時間較短,在政策以及機制上的發展并不健全,從而導致了我國資本市場的效率低下。我國資本市場存在著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財務公司等等的金融機構,但是由于機制的不完善和市場經濟的并存等原因,金融中介機構的服務不盡完善,并沒有體現出各自在經營范圍內的專業性,同時也有一些金融機構存在惡意違反市場規則等行為。同時,監管部門對于資本運作相關的政策規定等也有不盡合理的地方,比如銀監會關于《商業y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中約定“并購貸款占并購交易價款的比例最高為60%”,這也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并購意圖。
我國的融資結構不合理。我國資本市場上的主要融資方式可以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主要是通過債券、證券等形式進行的資金融通行為;間接融資主要是通過金融中介機構來進行的資金融通行為。我國證券市場設置的門檻、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對于企業的貸款條件等,都決定了我國企業的融資結構不盡合理,甚至無法取得融資等。這種不合理的融資結構也決定了企業很難通過資本運作來實現企業增值。
我國資本市場的功能不健全。我國資本市場的功能不健全主要體現在證券市場上。首先,我國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價格存在著不合理性,其與企業的實際運營現狀關聯性弱,也無法充分發揮其對企業的定價功能。其次,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進行過度融資的也體現出了資本市場的不健全。近年來,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等手段進行的再融資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IPO的融資規模,同時上市公司對于再融資的資金的利用程度偏低等現象。
我國企業資本運作模式的優化選擇
為了滿足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要,同時也能健全企業的內部資本結構,建立現代化、符合市場經濟并且能夠長遠發展的資本結構,企業需要從自身角度來對自身的資本運作進行優化選擇。
企業需要優化自身的資本結構。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在進行決策時或者正常的生產經營都會受到制約,企業的資本運作的成本也會更高。因此,企業需要優化自身資本結構,才能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值。西方發達國家的財務知識也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調整依據,我們需要根據企業的經營現狀來調整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的比例,從而提升自身的利潤和價值。當前我國企業的融資主要途徑還是以債權融資為主,實際上如果企業的利潤率過低或者急需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需要時,是可以考慮股權投資等來改變資本結構的。
篇7
資本運作是指公司利用資本市場,改善資本結構,實現資本最大化增值的各種活動,它對公司可以支配的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進行運籌謀劃和優化配置,通過資產重組、企業并購、風險投資和融資等手段,改善資產組合結構,增加可控制的資源,提高資產運作效率,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一、上市公司實施資本運作的必然性
資本運作是一個強大的助推器,對企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縱觀世界上眾多著名企業的發展史,有一個明顯的規律,那就是許多企業都是從產品經營起家,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在行業內達到一定水平和規模時進行資本運作,經過公司上市、企業并購、戰略投資等一系列資本運作手段,加強產品經營或者介入其他行業開創新的天地,逐步把公司做強做大。
(一)
資本運作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必然要求。不少上市公司雖然成功上市了,但在企業體制、經營機制和管理流程等的轉變還未真正到位。上市公司要想擺脫現有弊端,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關鍵在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通過資本運作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是實現這一轉變的有效途徑。
(二)資本運作是上市公司實現“做大做強”戰略目標的必要手段。
許多上市公司都把“做大做強”作為發展戰略。然而,由于規模經濟的發展需要持續不斷的市場投入、技術投入、人力投入等,這些都最終都體現為大量的資金投入,僅靠銀行是無法及時、長期提供的,而資本運作卻可以使企業在較短時間內籌集大量資金,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為企業規模的快速擴張提供了可能,因此資本運作為上市公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現實選擇。
(三)資本運作是上市公司實現資源整合的必然途徑。
市場經濟要求各生產要素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和企業之間進行合理流動,從而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上市公司在進行市場化的資源整合時,必須通過資本運作,采用并購、控股等方式,提高資源整合的效率和效益,實現上下游產業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達到規模擴張。
(四)資本運作是我國對外競爭戰略的必然選擇。
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以及企業資產質量的不高,一直是導致國內公司與國外公司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的一個重要原因,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途徑就是依靠資本運作。通過市場化的資產重組,把以中小公司為主的組織結構,轉變為以大公司為龍頭的組織結構,從而擴大龍頭企業的規模,提高市場占有份額和市場影響力,使以大企業為龍頭的產業結構有充分的實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來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
二、上市公司實施資本運作的原則
資本運作的主要目標就是實現資本收益的最大化。通過資本運作,在宏觀上可以實現資本的合理流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宏觀產業的整體提高,在微觀上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經營效益,迅速擴張企業規模。成功的資本運作,可以使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失敗的資本運作,甚至可以導致資產上億的企業面臨破產。因此,上市公司在實施資本運作時應把握以下原則:
(一)資本運作必須與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相結合。
有些公司規模擴張較快,但管理水平卻沒有同步提高,內部決策、執行、監督體系交叉錯位,不但沒有形成合力,反而產生“內耗”現象。因此上市公司要搞好資本運作,必須首先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規范運作,明確并保證決策、執行、監督三者之間形成各自獨立、權責明確、互相制約的關系,這樣才能形成整體優勢,否則,就很難達到資本運作的目的。
(二)資本運作必須與公司的產品運營相結合。
資本運作是以資本效率和效益為核心的,它可以相對于生產經營而獨立存在,但是,公司在選擇資本運作時,必須以現有生產經營所圍繞的核心競爭力為基礎,以產業作支撐,以公司長遠戰略為導向,把資本運作和核心競爭力結合起來,才能實現企業規模擴大和效益提高的同步運行。
(三)資本運作必須實現低成本擴張和資本收益的有機結合。
如果公司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極有可能加大經營風險。因此,上市公司在資本運作的過程中不可貪多求快,也不能只顧眼前不看長遠,必須精確計算和比較投入產出的比例,從優質、低耗中,尋求效益的最大化。
三、上市公司實施資本運作的模式選擇
資本運作是手段,企業競爭力的提高才是目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每個公司都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經營特點和發展需要,選擇合理的資本運作模式。
(一)并購
并購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資本運作模式,包括兼并與收購。兼并是企業之間的吸收合并,它是在兩個以上的企業之間,由一個企業吸收或并入其他企業。收購則是指一個公司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渠道用現金、債券、股票購買另一公司的股票,以獲得對該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上市公司通過實施并購,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擴大規模,實現資本擴張,增強競爭實力。上市公司的并購分為三類,即橫向并購、縱向并購和混合并購。
1、橫向并購。橫向并購指的是對同行業企業的并購,即對生產產品相同或相近的企業的并購。橫向并購不僅減少了競爭者的數量,增強了企業的市場支配能力,解決了市場有限性與行業整體生產能力不斷擴大的矛盾,有利于實現規模經濟。青島啤酒先后兼并收購了國內多家啤酒企業提高了市場占有率,就是橫向型并購擴張的典型例子。
2、縱向并購。縱向并購是指上市公司對與其生產過程或經營環節相互銜接的企業的并購。縱向并購既擴大了公司規模,又能提高公司的專業化程度以及與之相關的專業化協作水平。另外,由于上下游生產經營關系企業的納入,還可減少公司的交易費用。華僑城“旅游加房地產”的發展模式就是對這一方式的靈活應用。
3、混合并購。混合并購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之間沒有直接投入產出關系和技術經濟聯系的企業之間進行的的并購。橫向并購和縱向并購具有專業化經營的特點,而混合并購適應了現代企業集團多元化經營戰略的要求。混合并購既有利于降低進入新行業的成本,克服進入新行業的障礙,能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又有利于減少長期經營一個行業所帶來的風險。美的集團是我國白色家電業的巨頭,然而,從2003年開始先后進入汽車業、化工業,使美的發展成為多產品、跨行業、擁有不同領域核心競爭能力和資源優勢的大型國際性綜合制造企業。
(二)資產剝離
資產剝離是指把企業所屬的一部分不適合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資產出售給第三方。資產剝離主要適用于以下幾種情況:(1)不良資產的存在惡化了公司財務狀況;(2)某些資產明顯干擾了其它業務的運行;(3)行業競爭激烈,公司急需收縮產業戰線。
中國人壽在上市之前,就進行了大量的資產剝離。2003年原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一分為三: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通過資產剝離,母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承擔了1700多億元的利差損失,但這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和香港兩地同時上市鋪平了道路。
(三)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是已上市公司將其部分業務或者某個子公司獨立出來,另行公開招股上市。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東雖然在持股比例和絕對持股數量上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資企業的凈利潤分成,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將獲得超額的投資收益。
2000年,聯想集團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略調整,對其核心業務進行拆分,分別成立新的“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2001年神州數碼股票在香港上市。
(四)股份回購
股份回購是指上市公司通過一定途徑購買本公司發行在外的股份,適時、合理地進行股本收縮的內部資產重組行為。通過股份回購,股份有限公司達到縮小股本規模或改變資本結構的目的。股份回購與股份擴張一樣,都是上市公司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環境下采取的經營戰略。因此,股份回購取決于上市公司對自身經營環境的判斷。一般來說,一個處于成熟期的、已超過一定的規模經營要求的公司,可以選擇股份回購的方式收縮經營戰線或轉移投資重點,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
篇8
(一)貼近讀者,優化產品
新聞出版等文化產業的良好表現已經成為目前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世界經濟的“活躍因素”,從而能刺激文化消費經濟的發展。具體來講,出版企業的發展要考慮到更為理想的資本運作模式,實現貼近讀者需要,優化產品質量的基本目標。貼近讀者意味著能夠更為廣泛地占有出版業市場,實現資本運作的市場占有率的基礎;而優化產品及其服務品質能夠為企業的發展帶來軟動力,便于更好地進行資本運作管理。總之,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可以通過具體的文化產業市場營銷策略以及積極組織各種為閱讀客戶服務的市場服務活動,來將文化閱讀推向更加寬闊的市場上。
(二)區域聯合,積極上市
轉變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模式、調整新聞出版產業結構的有效果方案是新聞出版企業在完成轉企改制的基礎上,進行并購重組、上市融資。全國出版傳媒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全新發展活力。因為地方出版集團在轉企改制、股改、上市、兼并重組,多元化經營等方面敢于率先嘗試,所以地方出版集團的在中國出版業的競爭格局中居于越來越有利的地位。從2007年起,中部出版高層論壇每年的討論焦點都是關于如何加強合作。不難受看出,地方出版集團會把發展重點放在通過特色化戰略獲得市場的主動權。能夠預測到中國出版業將在中央與地方出版集團的博弈中獲得成功。因此,地方集體和中央的聯合發展,比較有利于出版企業股改上市,能夠促進出版企業的發展要素,包括資金、資本、品牌以及經營等,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新階段。
(三)發展新媒體,建設主陣地
從當前傳媒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出版企業資本運作必須要考慮到新媒體的重要作用,建設起以新媒體為主要陣地的運作模式。從2010年至今,新傳媒的出現和發展對傳統傳媒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其表現不僅僅在媒介形態上,還表現在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上以及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上。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候,傳統媒體也在調整思路,努力發展,這就出現了媒介融合的現象:電視中有報紙,網絡中有電視,手機中又有報紙和電視。從這個情況來看,新媒體的市場發展情況有著不可阻擋的趨勢,出版業必須要抓住這個市場機遇,更快地發展新媒體市場陣地,建立起相應的資本運作體系,以便迎合發展趨勢。
(四)國營民營合作,深化競爭
在后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中國民營與國有出版企業合作與競爭進一步深化。在金融危機之前,民營出版業和國有出版社新華書店在發行稅收政策方面極不平等,迫使民營出版業采取一些不法的手段來壯大本身,以便與享有退稅政策的國有出版發行企業競爭。中國民營出版業職業經理、編輯、策劃發行的人才的缺乏,造成各個民營出版業之間人才的惡性競爭,民營出版業的人才頻頻流動。但是目前受金融危機影響,許多民營出版業都在出版沒有授權的人教版教材的配套教輔,經人教社發表維權聲明后,個別民營出版業開始與人教社洽談版權合作。相信兩者通過更成熟的合作,教輔書市場會變得規范化。而這種發展趨勢在未來幾年里必然更為明顯。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企業的資本運作方式與指向
(一)企業內部資產整合
資產整合的作用就是要讓資源流向最有運作能力的支配者,只有這些這有效率的運作者,才能更好地實施優勢互補,充分考慮資源配置的方式,資源的來去舍取和市場競爭及供求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在資本經營中,企業首先要進行優勢互補性自我調節,以形成自身優勢,才能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對于出版企業資本運作過程中的資產整合要判斷集團資產整合、整體上市進程的具體情況,通過承擔全部資產、負債的整體吸收合并方式,將要出版企業的資產集中到總公司,實現生產資源集中和優化發揮規模化效應,經營團隊的統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確保出版企業整體盈利水平有較大提升。
(二)實現企業兼并重組
在企業競爭中,一部分企業因為某些原因無法繼續正常運行,考慮到員工等各方面利益,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企業兼并和股權轉讓,從而實現企業的變型,達到企業重組的目的。作為資本運作最常用的手段,出版企業兼并重組的資本運作手段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必然會更進一步地發展。成功地兼并和重組的資產運作模式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三)推行戰略投資
中國的出版產業正處于重要的改革和發展關口,通過資本市場打造大型出版上市集團,培育出版戰略投資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方面培育出版產業的戰略投資者可以推進中國出版業改革的步伐,尤其是通過資本的手段推動出版資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戰略投資也可以使得出版企業的發展向國際進軍,實現市場戰略發展的關鍵性轉變。例如:2012年山東魯信、青島國信和青島華通三家戰略投資者共同出資2億元,溢價認購青島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15%股份,使該公司向上市融資目標邁出關鍵性的一步。公司組建后,出版發行業務實現快速發展,目前已進入上市輔導期。總之,當前出版企業發展戰略投資必須要實現依托戰略投資者的資金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進一步推進轉型升級、流程再造。
(四)實現上市融資
出版傳媒業上市有以下好處:一是可以讓企業成為規范化的現代企業,上市之前都要經證監會嚴格審核并幫助這些企業建成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二是大量社會資金可以從股市中獲得,成為發展的重要資本,充實了資本實力。三是突破了單一國有制問題,多元化資本來源方式可以改變本來的單一化構成方式。所以,上市對出版業來說已經是大勢所趨。很多走在前面的出版傳媒企業,基本上都借助股市做大做強。出版企業要形成融合民間資本投資的融資模式,以選題策劃、內容提供、項目合作、作為國有出版企業發展的途徑,參與科技、財經、教輔、音樂藝術、少兒讀物等專業圖書出版經營活動。確保民間資本通過國有出版傳媒企業在證券市場融資參與出版經營活動,通過吸收民間資本,實現對民間資本的有序開放。
(五)推行“走出去”的資本運作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出版企業在深入拓展國內出版市場基礎上,憑借企業現有資金實力積極布局全球市場,實施海外并購,將有助于擴展海外營收份額,并提升在全球出版產業格局中的話語權。但在并購過程中,企業要注意來自文化差異以及公司整合上的挑戰。
(六)嘗試委托理財的運作模式
中國出版企業在市場經濟下的上市管理和融資管理等工作可以采用委托理財的模式進行。采用這種模式的主要原因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當前金融危機影響下企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資金保障,而委托理財可以節省部門管理建設資金;另一方面實現委托理財可以使得上市風險有所降低,合理轉移融資風險。目前中國的委托理財業務主要是指證券公司或投資公司接受客戶委托,通過證券市場對客戶資產進行有效管理和運作,在嚴格遵守客戶委托意愿的前提下,在盡可能確保客戶委托資產安全的基礎上,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一項業務。當前,江蘇、江西等一些出版集團在這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績,應當引起重視。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企業資本運作對企業經營者的要求
(一)理性認知
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企業資本運作對企業經營者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形成全面化的理性認識。出版企業的發展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面臨很多困境,而市場經濟環境的風云變化需要出版企業在進行資本運作的過程中考慮到融資風險、投資風險和上市運作模式等眾多問題。管理者要爭取學習的機會,補充自己所缺乏的知識;加強實踐,勇于實踐,鍛煉自己,提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得自己的知識以及認識得到更新。綜上所述,經營者必須要有靈活的頭腦,實現對資本管理的全面控制,借助多方面的力量壯大企業資本,實現上市融資的程序化處理,確保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二)風險創業
出版企業的資本運作過程必然會有一定的運作風險,而經營者應該有風險創業的能力,對于企業面對的風險能夠及時判斷,合理解決。首先,經營者要有人力資源管理能力,能夠善用人才,更為合理地規避風險。例如:出版企業在資本運作的過程中應該雇用更具才能的管理會計人員,并提升其參與企業決策的地位。其次,經營者要確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穩定,對于具有長遠發展目標的創業者來說,其目標不斷地發展壯大是因為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終究會被淘汰出局。另外,創業風險的控制要重視資本運作過程中對資金的運營管理,確保資金控制的合理結構模式,避免出現資金鏈條斷開的情況。
(三)強化知識
目前中國出版企業的經營者擁有的是出版編輯的經營知識和市場營銷控制的能力,對于資本運作的相關知識是相對短缺的。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出版企業的上市融資發展是最近幾年的情況,出版企業的經營者缺乏必要的融資和資本運用能力。為了轉變這樣的現狀,經營者必須要盡快熟悉資本運營的基本路線和方法,拓展視野,形成完備的知識能力,為企業的融資管理提供正確的決策。
(四)重視合作
篇9
我國房地產業從改革開放發展至今,已走過三十余年,在這期間取得階段性的成就,對于國民經濟總體發展和上下游行業拉動貢獻頗多。但目前也面臨較多問題,主要是未來的發展與資金的困境。房地產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具有資金量大、風險性較大、循環周期長、資金回籠慢等特點,其對資金依賴比較明顯;同時我國的房地產企業主要依靠銀行借貸及購房者付款來進行融資,也就是說,其帶息負債的比例非常大。即使在土地出讓公開化、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登陸股市后,它們的負債率還是跌不下來,原因就在于房地產企業為了滾動發展,要將在資本市場里所獲得的收益再投入到土地市場。對開發企業而言,目前銀行開發貸款仍然是最重要的融資手段,然而,我國銀行信貸的調控是相當頻繁的,并且對房地產行業具有較多的限制性。同時房地產有企業原有的以自有資金、客戶資金、墊資等傳統的融資方式也面臨著變革。
為避免“靠天吃飯”的被動模式,作為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斷提高企業融資能力、拓寬融資渠道無疑是一項長期的課題。
目前我國房地產金融的現狀主要體現在:
1、房地產融資方式沒有形成風險分擔的機制,絕大部分風險集中在銀行身上;在是做大有息負債還是更多利用股權關系融資上尚未找到一個完善的平衡辦法,從而影響到房地產企業后續提升發展。
2、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還不是一種真正以資本的實力、資本的手段來開發的,大多是以銀行資金來完成地產整合的。資本最原始的含義,就是指一種融資的功能。資本運作就是利用資本市場,通過買賣企業和資產而賺錢的經營活動,包括企業并購和整合,通過上市融資和出售企業以及資產從而盈利的活動。簡而言之,資本運作就是一種以小變大、以無生有的訣竅和手段。中國資本市場還沒有太快的發展,但長期來看中國的貸款市場有很大的潛質,這對地產發展是一個很有利的因素。
3、國內房地產企業普遍存在著自有資本投資能力不足的問題,房地產主要的融資方式是銀行貸款,宏觀調控政策使企業面對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嚴峻,最大的影響就是市場上交易量的萎縮,所以傳統的通過預售來融資的模式受到限制,難度在加大,拓寬融資渠道已成為必然的方向與選擇。房地產市場對資金的擴大需求與傳統融資渠道變窄之間的矛盾使得房地產業拓展融資渠道成為當務之急。
房地產開發企業資本運營特征
1、開放性。資本運營要求經營者打破地域、行業以及部門界限、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的競爭。房地產企業可以面向國內外市場,通過與國內外大企業的戰略聯盟、合作等形式,加速企業資本運營的國際化進程。
2、增值性。資本運營的目的是實現企業資本價值最大限度地增加,它是以資本運作為中心的導向機制,要求企業運營的重點放在加速資本周轉以及在經濟活動中始終以資本的保值增值為核心,注重投入產出,提高資本積累的效率,使有限的資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3、流動性。房地產投資期限一般比較長,但在完善的金融市場條件下,房地產資本通過恰當的運營,可以在流動循環中實現增值。也可以通過兼并、收購托管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盤活沉淀和利用效率低下的存量資產,使房地產本能根據自身運營特點而改變其形態,提高資本增值效率和效益。
4、擴張性。房地產企業資本運營不但要重視企業內部的資源,而且還要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企業外部資本,使企業內部資本與社會資源相結合進行優化配置,以原資本增值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資本市場對于國內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所以國內房地產必須盡快與資本市場接軌,根據自身特點,不斷探索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本運營模式,走出適合自身發展的資本動作之路。
1、股權融資模式
直接上市與買殼上市
直接上市指房地產企業在實現股份制改造后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掛牌交易,通過出讓股權模式來獲取一定規模的資金。“買殼”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購入已上市公司的若干比例的股票來取得上市地位,然后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注入自己有關業務及其資產,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目前這兩種方式受有關政策調控因素影響,在國內資本市場短期內實現直接或是間接IPO的難度較大。更多合格的地產企業轉道香港甚至海外其他市場實現這一目的。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業發展,相關政策會逐步松動,未來的國內上市道路將重現機遇。
2、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這是一種新穎的金融工具,是一種時間短成本低并通過特定程度把資金和設備緊密結合起來的資本運作方式,使用該方式能減輕企業的巨額設備采購支出同時降低財務成本
3、房地產資產證券化。房地產證券化是一種資產收入導向型融資,以房地產抵押貸款債券為核心的多元化融資體系,泛指通過股票、投資基金和債券等證券化金融工具融通房地產市場資金的投融資過程,包括房地產抵押債權證券化和房地產投資權益證券化。其宗旨是將巨額價值的房地產動產化、細分化,利用證券市場的功能,實現房地產資本大眾化、經營專業化及投資風險分散化,為房地產市場提供充足的資金,推動房地產業與金融業快速發展。
4、房地產信托投資。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是由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公司負責對外發行受益憑證(股票、商業票據或債券),向投資大眾募集資金,之后將資金委托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負責投資標的開發、管理及未來的出售,所獲利潤在扣除一般房地產管理費用和買賣傭金后,由受益憑證持有人分享。其發行的受益憑證可通過證券公司公開上市流通,比房地產有限合伙方式更具有流動性,且投資者享有不必繳納公司稅項、享受有限責任、集中管理、自由進出轉讓等優惠條件,在這一利益的吸引下,房地產開發能籌集到更多的資金。
5、房地產發展需要多元化、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來支持,以化解或者分解單一靠銀行貸款的風險。
篇10
(1)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戰略實施的必要環節,而實際上各項制度又是企業精神和戰略思想的具體體現,要防止制度的不配套、不協調,更要避免背離戰略的制度出現。(2)資本運作。企業新的運營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電子商務運營的日常支出,如員工薪資、固定費用、廣告費用支出等。資本運作能力是指企業融入外部資本用來發展自己的能力,把資本運作作為一成功要素分析是因為電子商務運營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資金問題一直困擾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的一大問題。(3)人才保障。“麥肯錫7S模型”中包含員工與技能兩項軟件要素,即企業的發展與戰略實施需要合適的員工去實施,員工應具備相應的技能。本研究研究時把員工與技能合并為一個要素,即人才要素,是因為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從業人員人才缺口在持續走高,電子商務人才需求不足已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4)社會環境。社會環境,也稱為環境因素,是指那些與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實施沒有直接關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運行及效果的因素,如政策、法律、安全、基礎設施、信貸資金、物流等等。這些外部因素經許多研究人員驗證是符合中國國情的。(5)電子商務成功轉型能力。電子商務成功轉型能力,本文用相關評價指標來代替。目前,國內外學者對電子商務成功的評價指標作了一定的研究。MarisG認為電子商務的成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衡量:市場占有率、生產率和競爭力以及資金回報率。考慮到電子商務行業的特殊性以及業界的公認做法,本研究在確立企業成功電子商務轉型的界定標準時,把企業的經營業績包含銷售增長率、利潤增長率、資金回報率作為主要指標。
2實證分析
2.1數據收集本研究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課題組與蘇州市電子商務協會一起對蘇州大市范圍的傳統中小企業進行問卷調查,部分較大的企業進行實地訪談加問卷調查,其它企業則通過電話、E-mail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主要為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和技術人員。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08份,有效問卷為297份,占整體回應率的74.2%。樣本基本反映了目前蘇州市傳統中小企業的特征。2.2數據分析筆者對回收的有效問卷數據采用進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包括通過信度分析、相關性分析、回歸分析和方差分析。(1)信度與效度分析。根據SPSS17.0軟件統計結果顯示Cronbach’sα系數的值為0.743,可信度較高,據此可以斷定6個自變量全部可以采信。效度分析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首先做了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結果表明KMO值為0.712,顯著性概率為零。因此,原始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2)相關性分析。本文使用皮爾森相關系數(Pearsoncorrelationcoefficient)做相關性分析,SPSS17.0軟件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所有的變量具顯著性(P<0.1)和在同一方向。所有的變量間相關關系較弱(小于0.5),所以可以使用回歸分析方法來對假設進行驗證。(3)回歸分析。將管理層態度、企業戰略、商業模式、資本運作、人才保障、社會環境6個因素與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經營績效進行回歸分析,建立以下多元回歸模型:Y=0.424+0.293M+0.103C+0.079B+0.264F+0.14P+0.052S,式中Y:電子商務成功轉型(經營績效);M:管理層態度;C:企業戰略;B:商業模式;F:資本運作;P:人才保障;S:社會環境。模型擬合指數如表2所示,偏回歸系數如表3所示。該結果表示,6個因素可解釋傳統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轉型40.4%的變化,顯著性概率p<0.001,模型回歸具有統計意義。各要素的VIF值均小于3,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分析結果顯示:影響傳統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轉型的因素從大到小依此為管理層態度、資本運作、人才保障、企業戰略、商業模式、社會環境。其中最重要的三個要素為:管理層態度、資本運作、人才保障。
3中小企業轉型電子商務模式建議
管理層態度、資本運作、人才保障、企業戰略、商業模式、社會環境這六大要素協同作用,共同促成傳統中小企業成功電子商務轉型。(1)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影響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成功轉型最重要的三個因素為管理層態度、資本運作、人才保障。從本次調研可以看出,企業管理層對電子商務戰略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電子商務的成功轉型,而管理層的態度又受資金投入、人才保障等因素的影響;資本運作也影響著電子商務成功轉型,是因為企業經營業績的提升與企業的廣告費支出、人員薪資支出等是分不開的。(2)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目前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成功轉型影響不大,這一點是有別于純電子商務企業,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傳統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規模普遍不大,實施電子商務主要目的是傳統營銷方式的升級轉型,在電子商務發展初期對企業發展定位、創新等因素要求還不高。(3)社會環境因素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成功轉型影響程度最大,究其原因在于近年來由于我國電子商務的大力發展,法律、政策、支付、物流配送、網絡安全等社會環境較以前大為改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電子商務地區發展差異,本研究是基于蘇州地區的統計結果,上述因素可能會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影響;同時,由于企業自身條件和所面臨的市場都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因此,在電子商務的不同發展階段,其關鍵成功因素的側重點應作相應調整。
- 上一篇:社交媒體的優缺點總結
- 下一篇:發電廠節能減排措施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業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