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上市的要求范文

時間:2023-06-15 17:40: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上市的要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企業上市的要求

篇1

2. 轉型的階段及相應的知識管理問題 轉型有四個階段,每個連續階段都會增加技術的復雜性及技術對公司員工,工作流程,顧客,合作伙伴的影響。隨著復雜性及影響力增強,相應的知識管理范圍也將擴大來幫助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下面我們將討論每個階段的知識管理要求。

第一階段:信息。 這時,公司建立網站的首要目的是向市場有關公司產品及服務的信息。因此,它對公司的運營影響較小,風險因素主要在于網站設計的質量好壞及運作的穩定性,公司知識管理的重點是網站運營人員掌握網站建立的技能及網站內容更新的工具,如HTML,FrontPage,,JAVA,服務器維護技能等。

第二階段:簡單交易。 這時,公司將網站運營融入業務,并開始利用網站來接受顧客定單。顧客可以在公司網站瀏覽購買信息及訂貨,網站將能記錄顧客的產品選擇,獲取并驗證交易的信用卡信息等。 這個階段運營的主要風險在于:由于錯誤地處理定單及驗證信用卡信息,或由于網上生成的定單未能有效融入傳統定單業務處理流程所造成的業務流失。這種風險的發生根源在于公司未能管理好知識和技能的轉移過程。因此,公司需調整業務流程來適應網上處理定單。為實施這種流程變化,公司必須讓所有員工都對業務流程有清楚的認識,并將大量有關顧客的信息(如他們的購買偏好等)融入知識管理體系,這樣才能滿足更廣大顧客范圍的需求。若沒有事先計劃好這些工作,而匆匆進行網上接單,就很容易造成經營混亂。

第三階段:復雜交易。 這階段將顧客交易的管理擴展到執行定單處理的整個后臺運行流程。網站將成為真正的電子商店。它能將公司與顧客,供應商相互聯接起來,從而使得顧客能隨時獲取定單的執行情況,執行完的定單也能迅速傳給貨運商處理。 該階段的運營對公司知識管理及技能轉移的要求更高。公司新的業務流程范圍應擴大而取代原有的手工作業時的流程。顧客服務,財務,運營部門的角色及責任也應擴大,并要求對所有的部門進行重整與培訓,公司的知識管理系統需能及時獲取并分析產生的各種交易信息,從而提高企業對于顧客偏好變化的應變能力。在這一階段,業務流程對于公司的影響還將擴展到供應商,他們的業務流程將緊密地與公司的業務聯接成一體。

第四階段:交易集成。 在該階段,公司將通過網站與供應商,合作伙伴組成閉環的價值鏈,與各個成員形成知識共享體系,并將這些獲得的信息被用來更有效地管理業務,為顧客提供增殖服務。從而不斷增強公司的競爭優勢。這方面的實際運用包括:公司可利用顧客的歷史的購買記錄來確認他們未來的購買需求,并以推的形式向顧客介紹他們喜歡的產品。公司通過精確的需求追蹤來降低供應商的存貨及相關成本。公司通過戰略合作來實行產品的交叉銷售和新市場開發等。 這階段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公司應制定正確的知識管理戰略來獲取并利用各種內部和外部的知識,成功的企業往往運用各種知識管理工具。如內容管理,數據挖掘等來篩選信息,獲取商情,這樣,他們就能更快,更好地對各種競爭態勢及顧客需求進行預測并作出反應。

     另一方面,知識管理的核心戰略

企業要想成功地進行網上經營,必須掌握兩個核心的知識管理戰略:電子商務技術與戰略過程的知識管理。

一. 技術的知識管理 電子商務的系統是在電子交易的引擎基礎上建立的,這些引擎應與公司的交易流程相聯姻,才能完成從獲取顧客到貨運倉儲,記帳,付款的全交易過程。兩者的完美結合,需要公司的系統管理人員熟悉各種電子商務技術方案配置及它們的功能,掌握系統結構及操作界面,將它們融入企業的知識倉庫。為此,企業應創造一個系統過程來持續地獲取并管理電子商務所需的系統及工具的知識,該系統作為公司專有知識寶庫的重要部分,應保證將這些知識轉移給公司員工,讓所有需要這些知識的員工都能及時獲得,更重要的是,這些系統管理知識還需不斷更新,適應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若企業采取將電子商務技術外包,則更須重視與外包公司的知識管理協調,以保證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獲取網站運營的合適經驗。

二. 戰略過程的知識管理 戰略過程的知識管理不僅包括傳統商務運作中的商情管理,將公司的有關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及市場行情的信息融入知識庫。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強以下兩個方面的管理。傳統的和e時代的業務流程活動及流程之間的依賴關系管理

這些過程中顧客接觸點的知識管理

現在,我們先來研究流程的知識管理。

電子商務企業戰略性知識管理的核心是把握住工作流程,這些流程是確保公司顧客服務及管理與供應商的關系的關鍵。因此,公司在管理流程中,應盡量的具體詳細,指明過程中的依賴關系,每個過程中的核心活動,及這些活動的功能。而且這種流程管理還應具有動態性,不僅著眼于現有的流程,還需考慮將來的流程變化。

對與現有的流程管理來說,重點是要讓員工對各種端到端的流程運作有非常清楚的認識,若員工僅熟悉部分流程,那么他們在遇到例外情況處理是往往會手無舉措,因為他們不理解業務上游發生問題的原因和他們的行為對下游業務造成的影響。這個問題的嚴重后果在互聯網時代的商務運作中會加倍擴大。因為網上交易速度快,流程渠道復雜,易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員工若對企業原有的薄弱流程環節不清楚,在虛擬的業務交易中,就會迷失方向,給企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將來的流程變化主要是考慮實施電子商務后的影響,確定流程的方向,業務政策及程序的調整。因為網上經營有它獨特的性質,如產品選擇的虛擬性,定單執行的快捷性,交易功能的集成性,若企業未預料到它們對流程變化的影響,則會給業務發展造成巨大障礙。比如說企業原有的退貨政策往往規定若商品已從供應商倉庫運出后,退貨時需補交30%的再儲存費,以用來彌補供應商對原零售商強加的再儲存費用損失,但在實際運作中,這個政策很少實行,顧客可以對任何還未交付的定單進行修改。這是因為原有的交貨流程有手工運作環節,從而顧客有充足的時間更改,而無須擔心再儲存費。在網上交易的情況下,所有定單的信息都立即進入系統,供應商瞬時得到通知發貨。顧客下定單時,就得非常小心,害怕瞬間改變主意,他們就得付30%的再儲存費。因此需要提早建立新的退貨流程,讓客戶服務人員熟悉它。

戰略過程的知識管理作為企業建立持久競爭優勢的基礎,不僅要考慮流程管理,而且還要在這些流程上建立優先的顧客接觸點。我們都知道,傳統的顧客接觸點價值體現在商家給顧客提供的無形服務上。同樣在網上交易中,選取恰當的接觸點為顧客提供增殖服務是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這些服務不僅體現在顧客能從公司網上迅速購買商品,完成交易,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的商家有導購員,他們的任務是迎接顧客,將顧客當朋友看待,讓他們覺得很體面。在網上,預先設計好的購買人將以顧客感興趣的圖文聲音向顧客打招呼,尋問他們的中意商品,引導他們立即去網上相應的地方。

傳統的銷售員在顧客購買過程中,往往會提示顧客,那些商品可折價購買,替他們省錢。網上的人在顧客結帳時,會詢問顧客是否有優惠卷,是否參加了折扣俱樂部等。它還會將顧客購買的商品與折扣清單商品進行比較,告知他們可省多少錢,并為顧客儲存他們提供的信息以供將來繼續使用折扣。同時,人通過這種方式積累了眾多消費者信息,更好地服務顧客。

傳統的購買"咨詢師"會幫助不了解商品的顧客更好地進行商品選擇決策,網上的智能人會在經顧客允許下,跟蹤他們的購買信息。這樣,當顧客下次再訪時,人會列出購買歷史,推薦其他與消費者有共同興趣的顧客中意的商品 在網上還有許多好的顧客接觸點,每個公司都應具體分析交易流程,將它與擬要實施的電子交易流程進行比較,才能最精確地確定出顧客接觸點。

篇2

論文提要本文介紹了我國證券公司的上市情況,通過對IPO和買殼上市的比較分析,認為目前對多數證券公司而言,買殼更能滿足其上市需求。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我國證券公司面臨的是實力雄厚的跨國金融集團的競爭,同時混業經營作為國際潮流,也必然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最終選擇。在成熟的股票市場中,金融企業上市已成為一種慣例,并且金融企業通常占到上市公司的相當比例。

一、我國證券公司上市情況概述

我國證券市場建設起步較晚,金融企業上市的步伐也較慢。1988年深圳發展銀行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我國證券市場第一只銀行股。1999年浦東發展銀行于滬市上市,拉開了我國金融機構上市浪潮的序幕。但直到2003年中信證券成功上市,我國才出現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專業上市證券公司。證券公司的上市進程不僅慢于大型國有企業的上市進程,也比不上銀行、保險等其他金融企業。

二、IPO與買殼的比較

以直接上市或間接上市來劃分,證券公司上市可分為IPO上市和買殼上市。目前,絕大多數的上市證券公司都是通過買殼上市,到了2007年下半年,IPO上市開始受到追捧;2007年后論述證券公司上市的文章大多都支持證券公司IPO上市,證券業協會也發表聲明將支持優質證券公司IPO上市,新公布的預計上市的證券公司都表示要通過IPO上市。然而,筆者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買殼上市仍然是適宜大部分券商上市的路徑。

(一)IPO面臨的困境

困境之一:IPO上市對企業的管理、經營、贏利情況要求很高,只有少數優質證券公司能達到條件。

正常情況下,企業上市應當選擇IPO途徑,因為IPO的條件比較高,監管也比較嚴格,這樣會促進企業完善公司風險管理體系,深化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有利于企業今后的發展。但按照中國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券商IPO上市面臨的核心指標就是利潤要求:“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較低者為計算依據。”近年來,證券公司之所以普遍采用買殼上市的方式,無法滿足IPO在盈利等方面的要求是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使得證券公司能通過調整2004年、2005年的會計報表轉虧損為盈利,加之從2005年底開始的股市牛市,證券公司在2006年、2007年都盈利頗豐,“連續三年盈利”這一制約證券公司IPO上市的瓶頸被突破,在2007年就有多家證券公司達到IPO上市條件,到2007年底超過20家證券公司有條件IPO上市。有多家證券公司已經在著手IPO上市,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這五家券商已經接受上市輔導。但是,在牛市結束后熊市到來時,在現有證券公司盈利能力情況下,還能達到盈利的條件嗎?從整體看,IPO上市對企業的管理、經營、贏利情況要求很高,一般來講,考慮IPO上市的企業多數是在業內居于領先地位,發展前景良好并有一支有效的管理團隊。因此,IPO是一條較狹窄的路,只能容納較少的企業走。由目前的情況來看,能夠獲得批準的可能只有少數幾家優質證券公司。

困境之二:目前我國的市場環境、監管環境也不配合證券公司IPO上市。

第一,中國股民的資金供應能力已經透支。2007年中國內地過度的IPO已經透支了中國股民的資金供應能力,加之2008年初中國鐵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新股上市,募集金額達50億美元,2008年股市資金供應后繼乏力。2007年大型企業的IPO也對股票市場造成了負面影響。2008年4月,中國石油跌破發行價,大部分股民虧損嚴重。

第二,股市牛市的結束。這不僅影響證券公司首發上市的定價,使得公司推遲上市時間,監管當局出于對股市的影響也會對新股上市慎重其事。股市2008年以來持續下跌,如果券商選擇此時發行上市,發行價格顯然難以上去,融資額也會相應減少。另外,由于市場低迷,監管部門也會適度把握融資節奏與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券商的IPO進程。在2007年股市比較火暴時,券商股被市場給予較高市盈率,但經過2008年的大跌,券商股市盈率大幅下降,目前普遍在15倍左右,低的甚至已降到11倍。在目前券商板塊整體定價水平不高的情況下,顯然不是券商IPO的好時機,由于目前券商仍是“靠天吃飯”,業績往往受股市影響而波動比較大,因此監管部門對券商IPO審批可能會比較嚴格。

第三,許多券商欲將股權激勵與IPO捆綁進行,但目前監管部門對券商股權激勵態度比較謹慎,一些券商上報的方案難以得到認可,這也會延緩券商IPO進程。

第四,保薦人的選擇。由于我國企業上市采取保薦人制度,在選擇其他券商擔任本公司上市保薦人時,如何保證公司機密不泄露,是一個大問題。光大證券和東方證券就選擇了互相擔任對方的上市輔導人接受上市輔導。其他公司如何做還是一個難題。

(二)買殼上市的優勢。與IPO上市相比,買殼上市對于企業的盈利能力沒有硬性的規定,申請上市的程序也比較簡便,這就促使很多證券公司選擇買殼上市。證券公司買殼上市較IPO上市的優勢還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從所需時間上來看,買殼上市不必經過漫長的審批、登記、公開發行手續,因此辦理買殼上市的時間較短。不論國內外,IPO上市需要的時間都較長,我國規定擬IPO上市的公司首先必須經過一年的輔導期,所以在我國IPO上市耗費的時間超過一年,很容易錯失良好的上市時機。以海通證券為例,海通證券買殼從上海市政府決定選擇都市股份到簽約,僅用數天時間,而從都市股份2006年12月公告到2007年6月復牌,海通證券用半年時間完成了上市的全過程。

第二,從受外界環境影響的程度來看,買殼上市不受承銷商和市場狀況的影響。IPO上市有時因承銷商不力或市場不利而遇到上市的困難,而買殼上市則無此問題。所以,即便股市牛市結束,買殼上市也能開辟蹊徑,成功上市。

篇3

關鍵詞:境外上市 資本結構 上市問題

一、境外上市的動因分析

1.拓展融資空間

企業境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籌集發展所需資金。通過境外上市,企業能夠在短期內籌集到大量投資性的、不可隨意退出的各種貨幣的資金,而且由于溢價或市場競價原因,其數額往往會接近甚至超過公司原有總資產,通常將公司資產的30%上市即可收回相當于原有公司100~150%的投資,使公司實際增值一倍以上甚至更高,以滿足對外匯資金的需求。

2.改善資本結構

企業的資本結構安排會影響到公司治理和企業價值。而在境外上市的國內企業中,高成長性與高負債往往是并存的,有相當部分企業正是一方面尋求資金,另一方面尋求改善不合理的資本結構,降低債務比例,控制財務風險。

3.擴大國際影響

境外上市使中國企業站在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高端,讓世界了解到中國的公司和中國品牌。企業可以在國際化的技術、市場、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合作機會,為走向國際市場創造條件,并迅速打響國際知名度。

4.政策因素

2003年4月中國證監會取消了涉及境內權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上市的《中國法律無異議函》,只保留對在內地注冊的企業直接境外發行上市的審批,對民營企業在境外注冊公司然后發行股票并上市不再進行審批,從而為國內企業繞道境外上市打開方便之門。

二、我國企業境外上市問題剖析

1.上市成本較高

海外上市成本包括融資成本和制度成本兩個方面,融資成本是企業首次融資的花費,制度成本是企業每年維持上市所需的費用。上市成本高低主要取決于上市地點、上市方式、籌資規模、市場情況和中介機構。一般來講,國內市場的IPO 成本和制度成本都遠低于海外市場,反向收購成本則高于海外市場。

2.要求更加嚴格

作為公眾公司,尤其是海外上市的公眾公司,企業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確保企業的經營行為符合規范,而且還要及時、完整、準確地向公眾披露重要的經營信息,使投資者獲得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因此,需要培養企業的規范意識,使其適應成熟市場的生存規則。

3.市值易被低估

部分公司并沒有實現預期的上市愿望, 出現流動性差、再融資困難等問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經歷了價值長期被低估的過程。雖然2003 年后中國概念得到了海外投資者一定程度的認同, 但總體上仍未實現股價與企業價值的一致性。

三、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對策分析

1.明確海外上市時機

海外上市并不是對任何企業都有利, 企業應從自身的實際出發, 分析自己獨特的優勢和劣勢,從多方面的變化中選擇上市的時機。首先要從宏觀經濟的變化中把握機會, 即選擇股市環境比較有利的時候, 同時從市場狀況及其變化中把握機會。其次是要在企業所處行業生命周期位于成長期和高峰期時,進行融資活動以獲得較高的發行市盈率, 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

2.選擇海外上市的地點

目前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上市的股市包括: 我國香港、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全美證券交易所、美國納斯達克股市、新加坡SESDAQ 市場、倫敦股市、德國法蘭克福股市等, 這些地方上市標準、費用和流程各不相同。擬上市企業要比較各上市地的優劣, 以決定在哪里上市或在兩個地方同時上市。企業要選擇市場收益大而需要付出的資源相對少的上市地點。上市地點的選擇主要看題材如企業容易被海外市場看好, 重要的是企業上市地點的選擇要有利于企業戰略的發展。

3.熟悉海外證券制度

市場的制度法規企業要成功實現海外上市和上市后的順利運作, 必須充分了解海外證券市場的監管和制度法規, 加強和完善信息溝通與信息披露是必要的,企業必須從始至終嚴格根據海外市場的上市要求, 精心準備、嚴格改制、設計合理可行的上市計劃, 遵守各方面的準則, 并在上市后, 按要求規范操作, 及時全面履行披露信息的責任, 盡可能避免風險的發生。

4.完善企業自身素質

擬在海外上市的企業應在提高企業自身素質上下功夫: 完善企業治理結構, 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建立一個高效的管理團隊; 重視制度創新, 實現規模經營, 提高公司經營能力, 創造良好業績, 提高企業的價值; 調整不合理股本結構, 增加流通股比例; 選擇合適的投資者群體, 并與其做好足夠的溝通與交流, 提高透明度, 注重企業信用。只有在企業自身素質得到提高并取得良好業績后, 才能得到海外投資者的廣泛認同, 樹立中國上市公司良好形象, 也才能真正達到海外上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家洪.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策略[J].中外企業家,2004,(05)

篇4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及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紛紛尋求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歐盟資本市場也受到了日益廣泛的關注。一些改革開放的弄潮兒已捷足先登,在歐盟的三大主要證券交易所成功實現了IPO及上市交易。

在會計規范方面,我國繼2006年2月推出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實質性趨同的新會計準則以后,緊接著啟動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外主要經濟體所實行的會計準則等效的工作。歐盟由于其突出的政治、經濟地位以及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和強大的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成為推動我國會計準則被國際認可并承認等效的主要工作目標之一。2008年11月14日,由歐盟成員國代表組成的歐盟證券委員會(ESC)就第三國會計準則等效問題投票決定,自2009年至2011年底前的過渡期內,歐盟將允許中國證券發行者在進入歐洲市場時使用中國會計準則,不需要根據歐盟境內市場采用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調整財務報表。因此,2009年以后我國在歐洲各主要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企業,應該享受到了會計準則等效的好處,有效地降低了資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目前這方面的資料和經驗還十分缺乏,需要加以挖掘和總結,以便為過渡期結束后我國繼續與歐盟等經濟體簽署會計準則等效協議提供理論和經驗數據的支持。

經過對歐盟三大交易所網站資料的搜集和匯總,我們初步整理了近年來中國(包括香港、臺灣)企業在這些交易所上市的情況。由于資料的匱乏,有些數據可能是不完整的,甚至不一定準確,僅能作為參考。從搜集到的情況來看,中國企業赴歐上市積極踴躍。截至2011年2月28日,已有102家企業在歐洲成功上市。其中泛歐交易所10家,倫敦交易所66家,德意志交易所26家。從上市時間來看,有83家是在我國與歐盟簽署會計準則等效協議前上市的,占81.37%;有16家(其中在德意志交易所為14家)是在我國與歐盟簽署會計準則等效協議后上市的,占15.68%。隨著我國會計準則與IFRS的進一步趨同,會計準則等效的好處被我國企業獲得更多的認識,相信我國赴歐上市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二、在歐盟資本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的初步分析

表2是迄今為止我國在歐盟上市的102家企業的基本數據匯總(由于字數限制,具體上市公司信息見文章后的附表1、附表2)以及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嘗試做出的一些描述性統計及分析。

(一)公司的行業狀況和公司總部所在地分布情況

從以上的統計資料中可以看出,我國赴歐上市的企業主要分布于制造業和服務業上。其中,已經確定的傳統工業(如房地產、食品加工、化工、機械制造、造紙、汽車、基礎資源、建筑材料、石化、天然氣等)有43家,在全部企業中占比為33.33%。服務業(如傳媒、金融保險、旅游、銀行等)有30家,占比29.41%,在這其中從事金融服務的有23家,占據了大部分。從事節能環保(如光伏、可再生能源等)的公司較少,僅2家,僅占1.96%。

以上數據說明,赴歐上市的企業以傳統產業和金融服務業居多,而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的公司則偏少。

從地域上來看,以明確總部所在地的赴歐上市中國企業中,大陸共有32家,占比31.37%,其中北京、山東、廣東較多,各有7家、6家、6家。香港企業22家,占全部企業的21.56%。臺灣次之,有10家。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大陸地區近年來赴歐上市的企業逐漸增加,但在數量上與港臺地區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優勢。

(二)上市板塊與融資狀況

赴歐上市對于中國企業而言主要有三大利處,一是能夠增加其國際知名度,方便以后發展其國際業務;二是增加企業融資渠道,支持企業的發展;三是赴歐上市相對于在國內上市而言,其門檻低,周期短,成本小,尤其是歐盟三大交易所的非主板市場。上市后,憑借上市地位,可大大提高銀行信貸能力,從而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但是,分析數據顯示,大部分中國赴歐上市的企業在交易所的非主板市場(泛歐的創業板和自由市場,德意志的初級市場和準入市場以及倫敦的高增長板塊)上市,融資額度不高。企業上市融資是關鍵,但在歐盟三大交易所的中國上市公司整體融資額偏低。如在泛歐交易所中,China Sola Photovoltaic(中國光伏)融資額共為512萬歐元,為8家中國上市公司中融資額最高的公司, China Corn Oil (中國玉米油) 與Huacheng Real Estate (華誠房產) 融資額均為500萬歐元, 剛剛符合二板Alternext市場掛牌的最低融資額標準(孟祥宇,2011)。又如,在倫敦交易所上市的66家中國公司中,獲得主板上市資格的有30家,其中大陸企業僅5家,遠少于港臺地區。

(三)中國公司赴歐上市的時間分布

中歐會計等效協議的簽訂,為中國企業赴歐洲上市提供了較大便利,能夠降低其融資過程中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貨幣成本。因此,等效協議簽訂后,理應會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赴歐上市。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在德意志交易所,在等效協議簽訂前上市的有12家,而簽訂后為14家,協議簽訂后的上市數量僅略多于簽訂前??傮w而言,赴歐上市的企業并未有明顯的增加。根據搜集的資料,這102家企業中,在等效協議簽訂后上市的公司為16家,簽訂前上市的有83家,不明確的有3家。

初步推測,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等效協議簽訂時間尚短,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等效協議所帶來的益處,因此沒有充分去享受這一政策。另一方面,可能相關的政府部門的宣傳工作還有提升的空間。

因此,我們認為,有意向赴歐上市的中國企業應當密切關注政策走向,以便充分享受準則等效所帶來的好處。同時,相關的政府部門也應當做好赴歐上市政策層面的宣傳和輔導工作,從而使等效協議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中國企業赴歐上市情況綜合分析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至少可以發現以下三個現象:一是赴歐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不多,而在等效協議簽訂后赴歐上市的企業數量則更少;二是赴歐上市的中國企業規模普遍不大,大部分企業只是在證券交易所的非主板市場上市;三是上市企業的融資額都普遍偏低,大多數企業往往是到達了板塊的最低融資要求就點到為止,似乎并沒有真正發揮在歐盟的資本市場融資的作用。下面,我們將綜合所掌握的資料以及中國的實際情況來推測,對上述現象作出進一步深入的分析。

對于中國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而言,融資渠道偏少是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在發行公司債券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內部融資、銀行貸款、公司上市成了主要的融資手段。而在公司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銀行貸款和公司上市則成為企業主要依靠的外部融資渠道。兩者相比而言,銀行貸款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更大。一旦遇到從緊的貨幣政策,銀行貸款收縮,那么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的民營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就會增加,資金鏈就可能斷裂,經營風險加劇。

因此,相比而言,通過上市進行融資受貨幣政策的影響較小,一旦上市成功,就會獲得大量的資金以供驅策,并且不用到期償還。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但在2009年10月以前,我國還沒有成立創業板,中國企業主要通過登陸主板和中小板進行融資。但因為中國對于上市公司的門檻比較高,所以很多企業在上市過程中就會顯得有心無力。也有一部分企業會進行借殼上市,但因為這一方法本身風險比較大,同時在一些情況下有違規的嫌疑,因此應用得也不多。

在這樣的背景下,赴歐上市便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歐盟資本市場雖然監管非常嚴格,但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非主板市場的門檻其實很低,并且上市程序相對來說比較便捷。同時,相對而言,一旦上市成功,即便是僅僅滿足了最低融資要求,若是將募集到的資金折合成人民幣,其數額也是比較可觀的。這對于那些具備一定規模但尚不足以在中國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企業而言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除了出于融資的目的外,赴歐上市本身也是一個不錯的概念。在一般公眾的意識中,能夠赴歐上市,在發達的歐盟資本市場融資,這本身就是對該企業自身實力的一個很高的評價。而公司則可以利用這一概念來提升自身的企業形象,為其經營業務的開展帶來便利;同時,赴歐上市其實對于公司所在的政府亦有好處,因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種政績,因此當地政府也會積極地對公司赴歐上市予以指導和支持。

出于以上的原因,我們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上市融資規模不大,沒有很好實現融資目的的情況下,仍然會有企業或是積極主動、或是在當地政府的指導支持下赴歐上市這一現象了。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赴歐上市便捷并不等于在上市成功之后可以非常輕松。歐盟資本市場除了擁有便捷的上市通道外,更是具有嚴格的監管體系和完善的退出機制。出于保護投資者利益的目的,它會對上市公司進行全面細致的監管,一旦企業無法滿足相關條件,就會被迫退出。事實上,有許多中國企業已經退市。

相比與歐盟的證券市場,我國的證券市場則體現出入門難,之后易的特點。公司的上市要經過重重考核,門檻很高,而一旦上市成功,所要面對的監管相對于歐洲而言則要寬松很多。同時,因為我國目前證券市場的退出機制尚不健全,上市公司退市的風險其實不大,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即所謂的殼資源)事實上很容易保住。而且,入門難這一特點又恰恰提高了殼資源的價值。即便企業經營失敗,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利用殼資源獲利。由此可見,一旦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市成功,其所獲得的利益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融資金額,更包含了許多其他的隱含利益,如相對寬松的監管、殼資源的價值等等?;谝陨显?,若是企業實力較強,符合上市的要求,那么在中國上市就很有可能成為首選。

更進一步的,我國在2009年10月推出了創業板,并且新三板也在啟動之中,這更是降低了公司上市融資的門檻,許多以前不符合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企業如今便可以在創業板進行上市,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赴歐上市門檻低和便捷的優勢。因此,即便在2008年底,中歐簽署了會計準則的等效協議,中國企業赴歐上市的成本得以降低,歐盟資本市場對于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的民營企業)的吸引力還是比較有限的。因此,我們推測,等效協議簽訂后赴歐上市企業并沒有顯著增多,可能與我國企業對于創業板的預期有很大的關系。

值得指出的是,這兩個板塊(特別是新三板)都傾向于接納具有高科技、環保、清潔能源等概念的企業,因此從事此類主營業務的中小型公司往往對這兩個板塊趨之若鶩。這應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赴歐上市的中國企業從事新興行業的偏少,從事傳統行業的居多這一原因了。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總體而言,在如今的情況下,赴歐上市與在本國上市,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可能是后者更加實惠。里面有很多原因,但我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中歐資本市場之間運行機制的差別。較寬松的監管,不夠完善的退出機制,以及逐漸下降的融資門檻,中國證券市場的這些特點,無疑能為企業帶來許許多多短期的實惠,再加上本國上市成本較低,因此企業往往會選擇就近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市而缺乏赴歐上市的動力。

但從長遠看,一個運行機制完善的資本市場才是對企業真正有益的,嚴格全面的監管能夠讓企業通過正當的渠道健康地發展,同時為投資者帶來真正的收益,從而實現雙贏甚至是多贏的良性循環。就這一點而言,歐盟資本市場做得比我國更好。因此本文認為,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優秀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中歐會計等效協議帶來的便利,去歐盟資本市場融資和發展。而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我國也要學習歐盟資本市場先進的監管模式和運行機制,完善本國的資本市場。

四、總結與展望

簽訂中歐會計準則等效協議的一個重要動因是使中國企業在赴歐盟資本市場上市時獲得便利,從而達到鼓勵本國企業赴歐上市的目的。因此,我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等效協議簽訂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可以通過對中企赴歐上市的情況來衡量。但是從目前所獲得的數據分析中國企業赴歐上市情況,我們發現,等效協議簽訂的效果并不十分顯著,而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等效協議簽訂的時間尚短,只有三年左右的時間,因此相關的宣傳輔導工作還未能廣泛地開展,致使一些企業沒能完全理解等效協議帶來的優惠。同時,近幾年來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企業經營遇到了困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一些企業赴歐上市的步伐。經過分析我們發現,最主要的原因還不止于這些,由于我國自身資本市場存在的缺陷,也使得會計等效協議的優勢無法真正發揮出來。

篇5

關鍵詞:海外上市IPO海外資本市場

作者簡介:簡建輝(1978―),男,江西高安人,華北電力大學工商學院講師

從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在企業籌集到資金、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有利于企業經營走出國門的同時,我國企業海外上市也存在的許多問題。

(一)企業對海外上市的認識誤區上市企業融資理念存在誤區,大都熱衷于“上市圈錢”,以為上市籌到的資金不用償還,招股成功、資金到位后,任意改變資金用途,失信于投資者。近年來我國企業海外上市面臨嚴重的誠信危機,僅2004年就連續發生多起事件:“中國人壽”因上市前的會計違規事件在美國遭到,“中航油”在新加坡破產。這些給所有內地海外上市企業敲響了警鐘:上市成功后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上市后同樣應該嚴格按照海外的監管要求,努力提高公司質量,著力維護公司信譽。同時,企業對海外上市的制度創新功能和后繼性融資要重視,避免后繼性融資能力不強的問題。除籌措資金外,提高企業素質是企業上市的另一個重要目的。然而由于上市企業的認識誤區,企業為了上市不惜一切代價粉飾自己,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充分、公司透明度不高,未從根本上完善自身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經營能力較差,業績不理想,而且與國外投資者的溝通也差強人意。

(二)企業海外上市影響國內資本市場首先內地企業海外上市引發上市資源的競爭。在內地企業海外上市成功發展的帶動下,海外市場加強針對國內上市資源的競爭。除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外,倫敦、多倫多、東京、韓國等市場也積極介入。上市資源的競爭已全國化、國際化。其次,大量企業赴海外上市導致了上市資源流失,內地市場投資價值下降,內地資本市場開始空心化、邊緣化。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聚集了我國最優秀的人才和資產,如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網通等大型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的中流砥柱,盈利能力遠遠高于國內其他公司,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利潤被外國投資者獲取。如中國石油天然氣(0857,HK)成為舉世矚目的盈利明星。該公司在2005年度獲得了巨額的凈利潤(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利潤),成為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凈利潤增幅高達28.4%。在海外上市的過程中,由于監管方面的不銜接和真空,一些優質內地企業內部利益被大量外輸,本來應該是國內投資者及國家占有的企業利益,卻被海外投行在包裝改制過程中占有,或被企業內部人員轉移侵占,造成國內資源和財富的不合理外流。大量優質上市資源“外嫁”加劇了對國內股市的消極影響,導致國內資本市場規模不斷萎縮,市場穩定性大幅失衡,資本配置功能日益弱化。原本就規模偏小、發展滯后的股票市場更加積弱,也給境內投資者帶來了巨大損失。內地投資者無法分享這些優質上市公司效益增長所帶來的好處,即使是在海外市場與內地市場上市的同一家公司,內地投資者在與國際投資者同等付出的情況下,享有的權益和分享的收益也相差很多,這對國內投資者是極大的不公?!百Y產重組,規范改制”是很多國內企業尋求海外上市的做法,剝離非經營資產、低效資產和分流富余人員、集中主營業務和優質資產上市,以確保質量優良、人員精干、增加上市公司的吸引力。帶來的問題是由于我國不具備很好的財政承受能力,這些剝離的資產甚至是不良資產只能由集團公司的母公司承擔,導致上市公司和母公司關系難以協調。我國“雙順差”的長期存在,外匯儲備的大規模積累、銀行存貸款差額的持續擴大,也使大規模海外上市的資金效應發生了轉變,并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宏觀經濟帶來負面效應。

(三)企業海外上市對海外資本市場風險認識不足首先海外上市中的一級半市場存在較大風險,一些機構打著海外上市的幌子。在內地企業沒有明確獲得海外上市批準前,大肆從事證券推銷活動,形成了所謂的一級半市場。這種市場存在巨大風險。因為這些企業能不能最終在海外上市沒有定論,即使最終能夠上市也沒有法定的條件在國內發售,而且由于這類市場不受監管,容易產生金融詐騙,投資者可能蒙受損失。如OTCBB(針對中小企業及創業企業設立的電子柜臺市場)。由于美國主要證券市場的上市費用高昂、條件苛刻,致使國內眾多中小企業望而卻步。在很多中介商的鼓動下不少企業考慮選擇到OTCBB上市,認為這不僅避免了漫長的審批過程,也節省了費用。但OTCBB市場上充斥著很多由于各種原因而形成的“空殼”公司,中介機構為了將手中的“殼”推銷出去,往往不擇手段,把到OTCBB買殼上市描述得很完美。其次在海外上市的費用成本比較高,而且到海外上市需要國際認可的著名機構,這些中介機構的服務收費普遍較高。各海外市場在上市費用方面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上市費用通常取決于公司規模、集資方法和籌資數量。海外證券市場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有關上市公司組織制度、股份結構、管理和經營機制等方面的一整套的標準形式,我國企業要想在海外成功上市必須按照這些標準改造原有企業。如果不能謹慎遵守游戲規則會出現差錯。分析師的疏于推薦、基金經理的關注不夠以及嚴苛的監管、瑣碎的條例,都會增加公司的上市和運作成本。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OX),對上市公司制定了嚴格的監管條例導致公司面臨嚴苛的審查,運作成本也急劇上升。這些海外市場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監管過于嚴格,對我國的企業要求相當嚴格。海外市場上還有一個普遍的問題是,我國企業的價值被低估。除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對內地互聯網企業給出了較高的發行溢價外,其他市場對內地企業價值的評估都較低。

(四)企業海外上市問題的原因企業在海外上市問題產生的原因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內部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國許多本土企業與世界外部主流資本市場相隔離,不了解國外上市公司行為和資本市場監管規則,導致很多時候遭到不當懲罰,這也是我國企業走向海外資本市場所交的學費。二是由于很多企業的管理水平偏低,與國際大公司還有差距,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經營的透明度不高,這些問題一方面導致這些公司的管理風險加大,公司違規的風險加大,另一方面導致許多管理較好企業受到牽連,海外資本市場容易低估這些好企業的價值,從而產生變相國有資產流失的嫌疑。三是由于我國股市在公司上市、監管、法律訴訟等許多方面不規范和不完善,導致國內上市公司損害股東利益現象層出不窮,這種不遵守游戲規則的僥幸心理遭到了海外資本市場的法治監管,也導致了中國公司不斷出現問題和產生信譽危機。外部原因主要是國外的投資人因為對中國的企業了解不夠,對中國企業普遍存在一種偏見,認為所有中國公司的管理水平較低,競爭力較差,這樣容易導致低估很多中國公司的真實價值。

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對策研究

(一)明確海外上市的目的海外上市并不是對任何企業都有利,企業應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分析自己獨特的優勢和劣勢,認真

權衡各種資金來源的可行性和利弊,企業的管理層應該對企業的發展潛力和擔負上市費用的能力做出正確的分析,考慮籌資規模與上市費用的關系,從發展戰略的高度考慮上市的計劃。有了周全的上市計劃,還要從多方面的變化中選擇上市的時機。首先要從宏觀經濟的變化中把握機會,即選擇股市環境比較有利的時候,同時從市場狀況及其變化中把握機會。如中華網公司(Chinadotcom Corp)較好的把握了海外上市機會,在1999年網絡公司在美國乃至全球受到追捧的時候,中華網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市首日股價上漲至發行價的三倍,是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概念的互聯網公司,而且發行非常成功。而到2000年,NASDAQ股市已經是風云突變,網絡股開始了大幅下挫。但是新浪網、網易、搜狐先后赴NASDAQ上市,此時其股價要么跌破發行價,要么剛剛保住發行價,從以上四家公司上市看,選擇好上市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要從行業生命周期的變化中把握機會。當企業所處行業生命周期位于低潮和低谷期時,進行融資活動就顯得不明智,融資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相反,當企業所處行業生命周期位于成長期和高峰期時,適時進行融資活動可以獲得較高的發行市盈率,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

(二)選擇海外上市的地點和方式目前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上市的股市包括:我國香港、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全美證券交易所、美國納斯達克股市、電子交易市場、新加坡SESDAQ市場、倫敦股市、德國法蘭克福股市等,這些地方上市標準、費用和流程各不相同。擬上市企業要比較各上市地的優劣,以決定在哪里上市或在兩個地方同時上市。企業要選擇市場收益大而需要付出的資源相對少的上市地點。上市地點的選擇主要看題材如企業容易被海外市場看好,重要的是企業上市地點的選擇要有利于企業戰略的發展。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上市方式。

(三)選擇好中介機構要選擇有利于發行的交易所。不同的證券交易所具有不同的定位,交易所不同的特色導致融資成功的概率也不盡相同。要選擇有影響力和適應我國企業特點的投資銀行。企業上市的成敗與投資銀行的運作關系十分緊密,不同投資銀行有不同的業務優勢,這些銀行會根據自己的優勢結合上市企業特點提出建議上市方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的成功上市都借助了世界一流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的幫助。選擇一個有經驗、有成功案例的中介機構尤顯重要。許多中國企業的上市失敗是由于委托沒有注冊資格的中介公司來操作,只能在公司股票的推薦中再委托其他有合法資格的公司操作,有些甚至存在欺詐。

篇6

還有普通老百姓的收入高了,可以支配的收入多了,對很多吃穿住行方面的要求都在提高,所以跟很多消費相關的公司,最近這幾年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都很好,也帶動了這些企業去美國資本市場上上市,比如說教育行業的公司像新東方等。

我個人認為有三個原因,促使這么多企業去美國上市。第一個原因他是美國世界上最大的資本市場,全世界最多的投資者是來源于美國的。

一個企業在發展的早期更適合到一個要求比較嚴、比較大并且呈上升趨勢的市場上市。事實上我們去美國上市的企業,實際上是不符合中國上市要求的。比如說互聯網公司、無線公司,如果在國內上市的話,達不到國內證券市場上市的要求,由于美國資本市場上市有多種結構,可以滿足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需要,因此它成為了發展早期、發展迅速的選擇。除了資本市場看到規模之外,對上市公司來講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流通性,從流通性來講,美國資本市場也是全球最好的市場。

去美國上市的第二個因素,是因為很多行業可以給予更高的估值水平,這里邊主要是科技公司。因為科技公司在美國有很好的投資基礎,所以他們對于互聯網的公司以及無線技術等高增長的企業會給予比較高的市盈率,因此這也是為什么這些行業公司去美國上市的重要因素。

篇7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市企業上市工作座談會,目的是分析形勢、提高認識,對我市企業上市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全面啟動我市企業上市工作。剛才,同志宣讀了市政府《關于成立全市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和《市企業上市工作五年規劃》;同志宣讀了《市關于鼓勵和促進企業上市的若干規定》。下面,我就企業上市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抓住資本市場發展的新機遇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效,我國資本市場已進入跨越式發展時期。去年全國新增上市企業118家,融資4469.96億元;其中中小板97家,融資373.2億元;再融資188家,融資3657億元。利用資本市場服務地方經濟已形成廣泛共識,沿海地區乃至中部許多地區都走在資本市場前列。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發展觀念的滯后,我市到目前還沒有一家上市公司,這種狀況與許多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越來越大,即便是與一江之隔的谷城縣相比,差距也尤為明顯。我市之所以在資本市場上落伍了,我看主要原因還是個思想觀念問題。一個時期以來,大家習慣產品經營,對資本運作比較陌生,認為企業上市高不可攀,在思想上搖擺不定,在行動上止步不前;一些企業雖然起步較早,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市就有13家企業改制創立為股份有限公司,為以后企業上市奠定了基礎,但后來由于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市領導、企業法人代表的變動,加之企業自身的管理、體制、資金、技術等綜合因素,此項工作一直如同“水中月、鏡中花”,或淺嘗輒止、按兵不動,或“寧為雞頭、不為馬尾”的老大思想作祟,錯失了第一輪資本市場的發展良機。今天到會的都是我市重點骨干企業,有些在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排名中還比較靠前,有一定的競爭能力和較強的發展后勁。如果再度錯失良機,我們就會留下莫大的遺憾而愧對后人、愧對歷史。谷城駱駝蓄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八年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即將迎來上市的曙光——預計今年若通過專家答辯后即可獲準上市。前車可鑒,我們必需要牢牢地抓住新一輪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機遇。

隨著新《公司法》、《證券法》等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今年國家還將推出創業板,使得企業上市時間縮短,上市標準放寬,直接融資的形式和渠道更加豐富、便捷。我們要從戰略的高度認識企業上市的重要意義,把做好企業上市工作變成一種自覺行動。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受很多因素影響,但企業上市的推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個地區有無上市企業,是體現該地區經濟綜合實力的標尺桿;一個城市可以托舉起上市企業,上市企業反過來又可以托舉起這個城市;企業未上市前,老板僅僅是企業家;企業上市后,老板既是企業家又是“資本家”;企業沒有上市時,總在操心“錢從哪里來”;企業上市后,就要操心“錢怎么花”——這是上市與未上市的本質不同。企業上市不僅僅只是獲得了資金,更重要的是通過上市獲得了參與資源優化配置的平等資格,打通了與全國乃至全世界資源融通的渠道,高效地聚集資金、品牌、市場、人才、管理等各方面的優勢。在資本市場這個“阿里巴巴”的王國里,真可謂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常言道:“大舍才能大取”,“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希望我們的企業家要以壯士斷腕的英雄氣概,敢于丟掉家里的壇壇罐罐,在企業上市的進程中大踏步地前進,在資本市場里掘得屬于自己的第一桶金。實踐證明,誰在資本市場里搶得先機,誰就可以呈幾何式的飛速發展。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對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十分重視。去年下半年以來多次召開專門會議,安排部署企業上市工作,并且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措施。2005年以來,省發改委先后與香港有關機構簽署了《關于推動企業香港上市諒解合作備忘錄》,與深圳證交所、證監局聯合簽署了《加強省上市后備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合作備忘錄》;市政府于年12月與深圳證交所簽署了《市中小企業上市合作備忘錄》,并與來自北京、深圳、武漢等地的各類知名投資機構、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初步形成了各方共同推進企業上市的合作機制。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未來5年里,把全市上市企業達到20家作為今后的戰略目標。市委、市政府對企業上市工作高度重視,將把這項工作列入今后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經過三至五年的不懈努力,爭取實現我市上市企業零的突破。

二、夯實基礎,積極為企業創造上市條件

企業實力是企業上市的基礎,這個實力就是企業符合上市條件的能力。目前,中小企業上市的量化要求主要包括: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經營收入累計大于3個億;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3000萬元。今年,國家將要推出的“創業版”門檻還會有所降低。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具體要求和規定,待會兒專家還要具體地講,請大家認真聽記、深刻領會。

這就要求我們企業要按照上市的標準逐項對照,及早進行整改和規范。今天到會的都是質地不錯的企業,但對照上市條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是財務指標剛剛過線或接近指標,競爭力不夠;有些是治理結構不健全,企業運作不規范,產權歸屬不清晰,股權設置有待完善;有些是主業不夠突出,特點不夠鮮明,特別是涉及一些軟指標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等等,這些恰恰是中國證監會十分關注的細節。所以,我們不僅要從發展上找差距,更要在規范上找不足。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企業在改制上市過程中要盡早地讓中介機構介入,在他們的指導下進行規范,只有進行了規范,才能連續計算企業的經營業績。我們的企業要打破這樣一個誤區,就是等到企業條件具備后再請中介機構進場輔導,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因為,中介機構進場以后要按照有關要求進行重新規范,有些甚至推倒重來,勢必影響企業上市起始時間的計算。

年,經發改局等相關部門與企業通力協作,首批推介了組合機床、奧星糧油、華松科技、雪飛化工、江山重工等5家企業進入市上市企業后備名單;其中光華組合機床公司已進入省中小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目前,光華組合機正在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改制與上市并不矛盾,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改制為上市奠定基礎,上市反過來檢驗企業改制的成果,推動企業長效發展。會后,請久強同志牽頭,聘請深諳企業上市業務的執業律師、注冊會計師、策劃師等專家,對企業改制方案進行“把脈問診”,把潛在的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努力做到企業改制與上市的“無縫對接”。今后,市政府還將篩選一批頗具成長力的企業積極向上申報入庫,盡早接受上市培育和輔導。但是,這個資源庫是實行動態管理,每年都會有一批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也會有一些業績平平的企業退出。希望各位企業家在抓好企業經營管理的同時,按照上市企業的條件及早謀劃,力爭使自己的企業早日進入省、市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

去年,省發改委起草擬訂了《省關于加快發展資本市場、鼓勵和扶持企業上市的意見》;最近,市發改委也分別會同縣、市(區)發改部門起草擬訂了《市關于鼓勵和促進企業上市的若干規定》。這些文件都從財稅、土地、房產、環保、工商、科技、金融、補貼、獎勵等方面,對上市后備企業在整個改制、上市過程中給予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目前正在征求意見,近期將以政府文件下發。我市凡是進入上市后備資源庫的企業,均可對應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市政府將會及時地轉發這些文件規定,使大家及早地學習、掌握并結合實際貫穿運用。由于工作和思維的慣性,原體改委、現發改局在年以前一直從事繁重的國企改革工作,為理順關系、明確職責,已于去年九月份將國企改革職能移交給了市國資局;發改局在做好現有國企改革煞尾工作的同時,僅在去年十一月份才剛剛啟動企業上市工作。工作職能的驟然轉變必將會帶來許多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發改部門以及其他服務企業上市工作的部門、同志,要迅速地更新、改造以往的知識,以適應資本市場所賦予我們新的角色。

三、加強協調,努力營造企業上市工作的良好環境

當前,我市經濟已步入十年來最快的發展速度和最好水平。近年來,我市通過企業改制和招商引資,已形成了機械汽車、紡織服裝、冶金建材、精細化工、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產業,現有各類工業企業269家,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家,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應運而生。鑒于企業上市工作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具有政策性強、牽扯面廣、操作程序復雜等特點,需要政府各部門與企業、中介機構協調配合,整體聯動,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㈠建立統一高效的領導和協調機制。要切實加大對企業上市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力度。市里已經成立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發改局,負責協調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對上市報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化解。辦公室要與各相關部門加強溝通與協作,切實搞好服務與督導。其他相關部門和單位也要根據各自工作職責,主動配合,形成合力,義無反顧地推動此項工作向縱深發展。???㈡加大上市后備資源的培育工作力度。企業上市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必須要有長遠規劃。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加強上市后備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制定我市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要把那些主業突出、管理水平高、產品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充分挖掘出來,納入后備資源庫,從根本上保障我市企業上市的發展后勁。目前,市發改局已著手擬訂了我市《企業上市工作五年規劃》,今天發給大家廣泛地征求意見,待修訂完善后以政府文件印發給你們,用制度建設來提高我市上市后備資源的發掘、培育水平。

?㈢加強對企業上市的政策扶持和輔導培訓。要深入研究國家、省、市關于促進企業上市工作的各項政策措施,用足用活現行的優惠政策。市政府也將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對企業在改制上市的各個環節,涉及的各個領域都提供政策支撐,減輕企業改制上市負擔。要有針對性地組織有關企業外出考察學習,借鑒外地上市企業的成功經驗。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座談會、輔導報告等形式,使我們的企業家能夠學習掌握企業改制方案的制度設計、企業上市的要求、規則及程序,了解、掌握相關的金融證券和法律法規知識,為企業進行直接融資和規范發展搞好專業知識儲備,努力打造一批資本運營的行家里手。

㈣把企業上市作為招商引資的有效途徑。首先,企業上市引進資金一步到位,一夜之間以億元為單位的資金悉數入賬,沒有后續資金不能到位的風險;其次,企業上市融資是?;?、市場化操作,不用顧及特定投資人的投資意愿,沒有繁雜的考察、談判以及投資人中途撕毀合同的風險;第三,企業上市是按法定的程序進行,成功與否完全是市場化運作,投資人沒有抽回投資、轉移項目的可能,即使上市操作出現曲折反復,其費用是可以掌控在一定范圍之內的;第四,推動企業上市,政府付出的政策、財力成本較低,不用預先給予土地、稅收、用工等條件作為代價,相反還能從上市公司快速發展中獲得大量的稅收和就業機會;第五,上市公司募集資金項目既要接受證監會等監管部門的審查,又要接受廣大股東的監督,募集資金的投向相對理性、集中、穩定。所以,我們要把推動企業上市作為新的招商引資的有效途徑給予足夠重視。

㈤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紐帶橋梁作用。中介機構是企業通向資本市場的橋梁。隨著國家對股票發行制度的不斷創新與完善,企業上市由保薦人推薦,上市全過程基本上是在中介機構包裝策劃下完成的,故而發揮中介機構在企業上市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就顯得尤為突出。建立與中介機構的溝通、聯系機制,全面了解各類中介機構的資質、業績、信譽等情況,幫助企業選擇那些執業水平高、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境內外中介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企業上市工作的全程指導,為我市企業上市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安全保障。

㈥用解放思想這個總開關統攬企業上市工作全局。目前,有些企業和部門對企業上市工作認識不足,習慣于單一的融資渠道,偏重于依靠自身的積累謀求發展;有的企業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怕上市路程漫長、上市后稅賦加重、信息公開披露、承擔社會責任重大等思想顧慮;有的怕上市后失位、失權、失利;有的部門死搬教條,亦步亦趨,無所適從;有的同志面對資本經濟的大潮,甚至出現了“知識危機、本領恐慌”的現象。這些都與我市企業上市的客觀要求相距甚遠。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地解放思想,知恥而后勇,才能在資本市場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同志們,今天這個座談會,寓示著吹響了全市企業上市的集結號!抓好企業上市工作是攸關我市長遠發展的一件大事,任重而道遠。各級各部門要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視,措施上得力,政策上落實,服務上到位。只要我們心中有目標、行動有方向,勵精圖治、孜孜以求,實現我市上市企業零的突破指日可待!

篇8

東邊不亮西邊亮

國內最大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在紐約、香港中選擇上市目的地;中文網站去哪兒網、58同城登陸美股后暴漲;瀾起科技等科技企業排隊海外上市……在暫停新股發行的背景下,一大批優質高成長創新型科技、網絡企業,冒著“做空中概股”的風險,一輪接一輪掀起海外上市熱潮。

稍加分析就可看出,海外上市似乎是兩股道上跑的車:一股道是香港,上的多是內銀股;另一股道是美國,上的多是科技股。

先看香港這方面:2013年11月6日重慶銀行上市,11月12日,徽商銀行掛牌,還有已經通過聆聽,即將定向增發H股的光大銀行也于12月10日開始公開招股,三家銀行招股募資超過500億元人民幣。這些赴港上市的內銀股有一個共同特點:發行價一概“破凈”。如以6港元發行的重慶銀行市凈率0.9倍,上市首日破發,探底5.91港元?;丈蹄y行發售定價區間為3.47~3.88港元(市凈率0.82-0.89倍),結果以接近下限的3.53港元定價,市場曾傳出索羅斯認購徽商1500萬美元的股份,然而,直至最后的國際配售名單亮出,索羅斯也并未出現。要知道,我國《證券法》曾明文規定不得折價發股。

美國市場方面,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登陸紐交所,每股發行價17美元,融資1.87億美元,成為國內分類信息第一股,也是2013年第4家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58同城上市首日股價表現優異,截至當天收盤大漲42%至24.12美元。此外,11月1日,去哪兒網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最多融資1.47億美元。

企業為何熱衷海外上市?

對此,廣大股民不禁要滿懷遺憾地問一句: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優質公司為什么沒能留在內地資本市場?在高成長企業流失海外的同時,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卻有待提升;境內投資者也無法通過購買高潛力公司股票,以分享其成長紅利。

從2013年上半年業績預報來看,在超過1500家公司中,業績減少的公司超過三成。銀行、機械、煤炭“三駕馬車”盈利增速不同程度下滑。而約180家在美上市公司中,百度、搜狐等“高科技板塊”卻表現搶眼,已公布業績增速在三至四成不等。

高成長企業為何熱衷海外上市?據了解,我國資本市場實行發審制,“持續盈利能力”是決定發行人能否登陸A股市場的重要標準,也是創業型公司的最大障礙。如對于擬在創業板IPO的公司來說,其在報告期內財務指標必須符合成長性要求,“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人民幣且持續增長”等。此外,在內地等待上市的時間較長也是迫使企業出走的重要原因。投中集團執行總裁金建華認為,在海外市場上,只要企業合法合規、信息披露完整,且能夠被投資者所認可即能上市,且等待上市的時間不會太久。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琦認為,海外上市更重視財務內控,一般公司初期估值較低;而我國股市則更重盈利規模,盡管估值較高但上市流程復雜,并不利于真正具有成長性、但目前規模有限的小公司融資?!按罅康男屡d產業成長企業均選擇海外上市,這在發達國家資本市場中是極為少見的?!鄙虾WC券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認為,缺乏高成長價值投資企業,加劇了A股“炒新、炒小、炒差”現象。

專家建議,監管層應積極采取措施,促使在海外上市的優質公司回流,讓內地投資者有更多機會去投資高成長性的企業。除應淡化持續盈利能力標準、盡可能縮短上市等待的時間以外,還應大力推進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提升A股市場的國際化程度。

企業出海是重要一環

盤點形形的“出海”公司,互聯網、高科技企業是本輪海外上市熱潮的兩大主力,而且海外上市的企業股價也屢創新高。中文旅行平臺去哪兒網11月1日登陸納斯達克,兩次上調發行價至15美元,開盤仍暴漲報于28.43美元。前一交易日,信息分類網站58同城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開盤報21.22美元,午盤一度上漲53%。

不少海外上市的企業股票獲得了華爾街投資者追捧。按首日開盤價計算,去哪兒網市值達37億美元,獲得40倍超額認購。此前,總部位于上海的芯片制造商瀾起科技也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融資額為7100萬美元。國內汽車網站汽車之家11月5日也提交上市申請。

我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目前仍在紐約、香港間選擇上市目的地。如該公司首次公開募股成功,交易規模有望超過100億美元,將成為Facebook上市后,全球最大規模的互聯網企業上市個案。

除了網絡、科技公司扎堆,本輪企業海外上市的目的地也更多元。中國培新國際公司10月登陸波蘭華沙證券交易所,成為首家在波蘭上市的中國公司。證監會發言人張曉軍強調,證監會支持境內企業在符合上市地上市條件的前提下,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自主選擇在境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充分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證監會也愿意與包括新加坡交易所在內的境外交易所、監管機構就中國境內企業境外直接上市事宜進一步加強合作,為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融資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和制度安排。

某世界500強企業在華財務總監表示,企業熱衷海外上市不僅是上述資本市場差異造成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高科技企業從創業融資到上市的全程中,海外PE等投融資中介的介入機制更加成熟,“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資本市場難以適應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p>

然而,在企業海外上市獲得高收益、高回報的同時,亦存在相當大的風險。由于法律、財務規范差異,針對中概股的“做空”依然頻發。企業赴美上市重掀熱潮的同時,一些已經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公司遭遇退市處罰、投資者訴訟、媒體曝光和“做空”,股價一瀉千里。

篇9

某國際金融財團全球投資部風險管理資深顧問,現定居多倫多。

曾任瑞信證券投資部助理副總裁、美銀證券公司副總裁、宏利金融財團資深顧問等職。

近日,阿里巴巴終于印證了此前外界的猜測,正式開啟了私有化的帷幕。

阿里巴巴集團在2月21日晚,向阿里巴巴B2B公司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希望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回購其公司尚未持有的26.5%的股份。由于提出的溢價相對較高,因此私有化的推進被認為阻力不大。

據美國投行羅仕證券日前統計,在2011年間,共有22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宣布已完成私有化退市。該機構預計,私有化交易在2012年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有更多的公司將宣布私有化交易計劃。而阿里巴巴是這一波私有化退市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

中國在海外上市的企業扎堆兒私有化退市,對于這一現象可能很多人會不理解。因為多年來,中國企業把上市當作成功的標志,為何從積極上市到不愿待在股市?這個群體性的現象是否正常?當然,我們也看到優酷、當當、人人等互聯網公司掀起的中國企業赴美IPO的多輪熱潮。為什么會出現兩種逆向流動的情景呢?

其實,只要了解清楚企業上市和退市的動機,大家的不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簡單說明一下企業上市的目的:企業上市是希望得到快速的成長,通常來說,通過上市,企業能從股市中籌集大量的資金,而企業成長過程中的風險,也由股東們分擔了;第二,企業通過上市能迅速提高產品的知名度,以便建立品牌;第三,如果上述兩點都順利實現的話,一般來講,企業的創始者,就能從售出的股票中得到巨大的回報,而因為美國的資本利得稅非常低,通常在15%以下,這也是巴菲特為何每年繳稅的比例,比他的秘書還要低的原因。

那么企業又為什么要退市呢?

那是因為一旦企業壯大成熟,在市場上也建立了知名品牌,再成長的空間已經有限。這時,上市的那幾點好處已經用完:不用集資,不用企業以外的股東來承擔風險,自然也就不愿意讓“外人”來分享勝利果實了。

更主要的一點,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必須接受SEC(美國證監會)的嚴格監管。比如美國聯邦法要求,一間公司只要有500個以上的投資者,就必須向美國證監會披露其財務報表,這對于不想接受監管的企業來說感覺被束縛了手腳,很麻煩,而且會計費、審計費、律師費都極高。而無須披露財務報表原本是私營企業的主要優勢之一,既然企業品牌已經建立起來,也就無須依靠由于監管給企業帶來的可信度,來提升自己的品牌效應了。

當然啦,企業退市之后還有一大優勢,那就是不怕金融資本的惡意收購,也不會受買空賣空等行為的干擾。再說上市公司和私營企業的CEO,他們所面臨的工作壓力是不同的。作為上市公司的CEO,將面對大量的涉外活動,比如要跟記者和分析師保持互動,還要備受公司股價上下波動的褒貶之詞。

從上述的分析中,相信大家應該理解了,為何阿里巴巴等22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要宣布退市了。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上市的目的:融資―大幅成長―確立品牌⋯⋯然后見好就收――退市。

篇10

關鍵詞:上市公司集群;培育;前景;對策

以上市公司為龍頭,能夠帶動相關行業的騰飛,加快地方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優化組合,促進地方經濟持續、快速、健康、永續發展。本文試以義烏市為例,就培育縣域上市公司集群的前景和對策方面展開研究,以期對企業實施上市戰略和地方政府推進企業上市工作有所啟示。

一、推進企業上市,培育上市公司集群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經濟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由民營化、市場化所帶動的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之路正在向縱深推進,義烏市“興商建市、工貿聯動”為主導的“強縣戰略”向著以大城市和城市群為主導的“都市化戰略”轉變勢在必行,要建立義烏在“金-義都市群”中的核心地位,單純依靠小商品城的優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配套發達的金融市場,促進資本流、資金流的發展和壯大,而培育和發展上市公司集群的意義則不言而喻。

二、制約企業上市的原因分析

(一)企業起步和發展階段的特點制約了上市動力

企業在起步和發展階段財務上的欠規范,使得財務包裝存在一定的困難,并使得企業家出現種種疑慮和顧慮。法律文件上的不健全,使得一些法律關系方面的合法合規性難以判斷。絕大多數義烏企業是從前店后廠的模式轉變過來的,企業主利用得天獨厚的小商品市場優勢“興商建市,工貿聯動”的戰略指引下以驚人的速度跨越式發展,但過分偏愛量的擴張,而來不及顧及技術的同步提升和管理的同步規范,產業鏈條相對狹窄,輕、低、散現象較重。起步階段夫妻倆、兄弟倆“店面”模式的股權結構大多得以保持,企業主急功近利,看不清上市的前景,看不到上市的好處。這些因素制約了企業上市動力。

(二)相對寬松的融資環境,制約了企業上市需求

融資應該是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義烏資金來源比較廣泛,資金量比較寬裕,資金需求也比較旺盛,大多數企業當前發展的融資需求能夠從金融機構和民間市場得到滿足。相對寬松的融資環境一方面解決了企業起步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矛盾,但當企業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上市意義和前景時,過高的資產負債率和調整現有融資渠道的復雜性又會阻礙財務包裝的推進,增加股份制改造的成本和風險,壓抑企業的上市需求。

(三)政府企業上市推進工作起步較晚,力度尚不夠大

江陰企業上市工作的經驗和啟示告訴我們,最為關鍵的因素在于政府在培育和選擇上市公司方面的主導作用。

江陰政府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多部門組成的企業股份改制上市指導小組,為企業上市提供“個性化”的貼身服務。在企業上市工作開展之初,政府實實在在給予拿出資產上市的大股東特別的優惠和補貼,除免除企業申請上市過程中縣域內所有費用外,還從財政預算中列出數億元的上市專項扶持資金。

這些舉措降低了企業上市成本,極大的調動了企業上市的積極性。相比而言,義烏的上市推進工作起步較晚,力度不夠大,另外還存在推進上市工作相關文件中的激勵政策難以落實的矛盾。

三、培育義烏上市公司集群的前景分析

(一)現有上市公司結構為各種上市途徑的選擇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雖然目前義烏只有商城集團、浪莎集團、世寶股份和能達利等四戶境內外上市公司,但已包括了境內直接上市、境內買殼上市、香港上市和新加坡上市四種上市形式,這為義烏企業提供了各種渠道上市的經驗借鑒。

商城集團提供的境內直接上市的啟示為:成本較低,但要求較高,壓力大,速度慢,層節程序多而繁瑣;上市的不確定風險較大。但若從開始就規范,有利于迅速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層次,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企業能夠從規范中得到提高和提升,有利于日后的可持續發展和繼續發展。

浪莎集團提供的境內買殼上市的啟示為:速度快,但成本高昂;對上市后企業自身的規范的壓力較大,包括對日后盈利的壓力;殼資源難以尋覓,能夠尋找到的都是連續虧損的企業,其包袱都比較重;上市交易復牌時異常的股價波動暴露出殼資源本身的信用風險及難以控制性。

而世寶股份和能達利集團提供的香港和海外上市的啟示為:海外上市一般成本都比較高,這不僅包括較高的保薦費用和應支付的國外或世界知名審計和法律中介機構費用等直接成本,也包括中外會計準則和法律制度巨大差異方面的轉譯成本等間接成本,還有后續維護的成本。另外,籌資風險也較大。

(二)豐富的后備上市公司資源

義烏市上市儲備資源豐富,存在一大批在相關行業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這些企業加以適當包裝,完全能夠滿足上市審查的要求。

1、后備上市公司資源分布于三個產業。義烏商品市場持續繁榮,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圍繞小商品城發展快速崛起的會展業、區域性物流業、區域性金融業的蓬勃發展蘊含著豐富的后備上市公司資源。義烏工業經濟在多年來“貿工聯動”戰略的帶動下素質顯著提高,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000家、產值近500億元,產業集群形成了紡織、飾品、工藝品、拉鏈、織帶、化妝品等一批極具競爭力的優勢行業。這些行業中的龍頭企業都極具上市潛力?,F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以及屠宰、養殖企業100多家中也蘊含著較多具有上市潛力的企業。

2、進入高科技產業、新興產業的后備上市公司資源豐富。在政府多年的政策引導下,突出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已催生出華億醫藥、易拉罐等多家高科技企業,其中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多家。不斷有企業通過現有產業提升或通過購并涉足新興產業,如從襪業針織內衣向無縫內衣的產品更新換代。立足服務于小商品城發展的會展業、傳媒業也被普遍看好。義烏企業由于其歷史形成的特殊發展軌跡,往往作為后進入者而能夠擁有后發的優勢,分享探路者的經驗及其所創造的社會效益,規避早期進入的一些風險。新興產業由于其較好的成長性,歷來為上市培育所青睞。

四、培育義烏上市公司集群的對策分析

(一)制定科學的評價指標篩選后備上市公司加以培育

要在產業結構優化匹配的框架內選擇和培育后備上市公司。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產品(服務)的質量和科技含量;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營業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和社會貢獻率、權益報酬率等盈利能力;股權結構的合理性、企業家的素質、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狀況等企業管理水平和成長性等指標所形成的有機體系綜合篩選備上市公司,由政府加以重點培育、扶持,爭取盡快上市。

(二)發揮地方政府在培育和選擇后備上市公司方面的關鍵作用

政府需要從引進和培養策劃公司上市的人才集群、制定操作性強、扶持力度大的鼓勵公司上市的優惠政策、加強上市工作辦公室協調力度和調研力度、培植推介公司上市的中介機構資源庫等諸多方面人手,扶持公司上市、挖掘公司上市潛力和排除公司上市中的障礙。要制定有關的產業政策,對后備上市公司進行窗口指導,引導社會資源的流動、重組和優化配置。要培養資本市場,大力培育和扶持風險投資公司。義烏資本市場雖然已初具規模,但是很不規范,市場信息嚴重失真,造成要素流動和資源配置的低效率或失誤。同時,政府還要引導上市中介機構積極發揮功能和作用。

(三)加強后備上市公司的自身修養

畢竟企業是上市的主體,后備上市公司需要練好內功,形成社會資源不斷得到優化配置、產業結構得以優化和提升的氛圍,最終實現培育義烏上市公司集群的目標。

1、制定相對明確的上市戰略,避免跟風和盲從,充分吸收和借鑒成功經驗,遵循漸進式發展路徑,練好內功,步步為營,選擇合適的上市運作模式,切忌實用主義和教條主義,而忽視對企業長期戰略和競爭優勢的考慮。

2、強化自身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擴展能力。企業不應僅僅關注該被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級別,而應更加關注自身真正具備的高新產品或業務的開拓經營能力和自主研發力量及核心技術人員的優勢與穩定性、企業所具備的持續創新能力或持續的創新計劃等。

3、加強內部管理,進行現代企業制度規范。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學的規章制度,落實經濟責任制,建立剛性的約束機制和靈活的激勵機制。狠抓成本核算、財務管理、質量控制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塑造企業文化,樹立良好的企業精神。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五、結論

規范上市有利于提升縣域城市的層次和品位。義烏基礎較好,實力雄厚,創建上市公司集群的潛力巨大,前景廣闊。需要發揮政府在篩選和培育上市公司資源方面的優勢,同時需要引導企業練好內功,以上市為契機,實現自身基業長青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吳文軍.創業板上市公司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5).

2、陳蒙根.中國上市公司制度效率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3、尚廣.搭建立體化企業上市服務平臺――浙江中小企業培育機制建設經驗[Z].深交所2006年11月號(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