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探險范文

時間:2023-03-23 08:28: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森林探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森林探險

篇1

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森林探險記,我們要去尋找失落的寶藏。我們追問了很久,得知寶藏在森林的最北端,可是森林里面危機四伏,有恐怖的狼、彌漫著毒氣的藤蔓、地雷陣。但是為了尋找失落的寶藏,我們只好闖入危機四伏的森林了。

我們走著走著,天很快就黑了,遠處傳來了可怕的狼嚎聲,第一關來了。

第一關是地雷陣,我仔細地指揮我的小伙伴穿越了地雷陣。老師問我是怎樣穿越的,現在的心情如何,我說是我們配合默契,心情很高興。

第二關是穿越生死線,我快速地從藤蔓下面穿了過去。

篇2

我的心兒怦怦直跳。

和同學們來到“森林探險”,高聳的木樁,細小的麻繩,大家不禁想試一試。小朱領頭,他那高大的身軀不禁有著幾分隊長氣息。我排第二,身子比他小了半號。小董第三,他已經開始坐立不安了,小范第四,高瘦的他十分沉著冷靜,蓄勢待發。我們先爬到一棵樹上,它的周圍有一個平臺,工作人員將拴在衣服上的鐵鉤子連在鋼絲上,我們把身體向前傾,陸續通過。

第一個項目是麻繩織成的一個網,我把身體側著靠在網上,一步一步,像蜘蛛一樣“爬”了過去。小朱姿態十分滑稽,動作酷似螃蟹走路,步履闌珊,最終艱難地通過了,著實不容易。第二個項目是由麻繩系著一根長木條,考驗我們的平衡感。領頭羊小朱剛開始十分鎮定,結果腳下生風,木頭劇烈搖晃,拴在身上的繩子又被纏住了,花費了很多時間才能通過,過程有驚無險。我也壯起膽,如走獨木橋似的通過了。

接著通過了幾個項目,我們四兄弟來到一個看似很難的項目,兩棵樹之間有一個木頭,要么沖過去,要么側著身子抓著麻繩過去。我不禁想起了《戰狼2》里吳京叔叔手持沖鋒槍,健步如飛地沖過一根懸在空中的水泥管,神情任重而道遠,十分冷酷,讓人無不敬佩這位鐵血硬漢。我為了不浪費體力,壯起膽子,像打了雞血似的沖過去,突破一切阻撓,奔向勝利的曙光,步伐沉重,表情不可一世。不可相信的是,我竟然通過了。

歷經多重困難,我們四個成功完成并且通過了所有項目,看著傷痕累累的雙手,我不禁覺得自己有著幾分男子漢氣概,也讓我明白了一句話:超越身體極限,意味著挑戰自我。每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

篇3

[關鍵詞]桃山林場 ;森林資源現狀;資源特點

中圖分類號:S5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1-0385-01

一、自然地理概況

桃山林場位于延壽縣城東北部,距縣政府所在地延壽鎮38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8°12′46″~128°30′08″,北緯45°39′03″~45°45′37″。北與方正縣交界,東為實驗林場,西與賓縣相鄰,南與本縣的奎興林場接壤。

二、地貌 、氣候、土壤

桃山林場地處張廣才嶺西北部的低山地帶,三面環山形成一個東西走向狹長的完整溝系。境內山脈縱橫,其特點是西南較高,東北較低,自西向東呈一趟溝狀,海拔高度在200-600米之間。桃山林場屬中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氣候變化顯著,漫長寒冷干燥:夏季受海洋暖流季風控制,炎熱多雨:春季風大少雨:秋季降溫迅速。最高氣溫33.3℃,最低氣溫-36.5℃。年降水量550L,年10℃有效積溫2400℃左右。土壤類型全部為暗棕壤,成土母質主要為松散沉積物。該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團粒狀結構,適合林木生長,是理想的森林土壤。

三、森林植被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張廣才嶺亞區。其原始植被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多種原因,逆行演替為次生闊葉混交林,天然樹種主要以柞樹、椴樹、山楊、白樺和人工落葉松、樟子松為主。主要喬木樹種有:柞樹、椴樹、榆樹、白樺、山楊、黑樺、色木、水曲柳、胡桃楸、柳樹、山槐;人工樹種有紅松、落葉松、樟子松、楊類。灌木樹種有:榛子、暴馬丁香、忍冬、衛矛、刺五加、珍珠梅、繡線菊、懸鉤子等。

四、立地類型劃分

立地分類是以森林生態學為理論基礎,依據立地的地貌、土壤、水熱條件、森林植被類型及林木生長等生態因子特征,進行立地類型區、亞區、類型組和類型四級分類系統的劃分。根據黑龍江省林業勘察設計院編制的《黑龍江省森林立地分類》,該場屬于小興安嶺立地類型區、小興安嶺南坡立地類型亞區。全場有林地各立地類型總面積為9301.58公頃。依據海拔、部位、坡向的不同,劃分了1個立地類型組。

五、森林資源現狀

桃山林場林地總面積為11701.9公頃。其中:用材林林種區面積2009.87公頃,防護林林種區面積9692.03公頃,分別占林地總面積的17.2%、82.8%。在林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9301.58公頃,占林地面積的79.5%;未成林地面積102.72公頃,占林地面積的0.9%;無立木林地面積13.89公頃,占林地面積的0.1%;宜林地面積4.73公頃,占林地面積的0.0%;林業輔助生產用地面積2278.98公頃,占林地面積的19.5%。在有林地面積中,純林面積2598.42公頃,混交林面積6703.16公頃,分別占有林地面積的27.9%、72.1%。

1、各類蓄積:桃山林場活立木總蓄積為729872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積729734立方米,占活立木總蓄積的100.0%;散生木蓄積138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積的0.0%。在活立木總蓄積中:用材林區活立木總蓄積140378立方米,占林場活立木總蓄積的19.2%;防護林區活立木總蓄積589494立方米,占林場活立木總蓄積的80.8%。在有林地蓄積中:純林蓄積171332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積的23.5%;混交林蓄積558402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積的76.5%。

2、各林種面積:桃山林場共區劃2個林種,用材林蓄積76639立方米,占林場活立木總蓄積的10.5%;防護林蓄積653095立方米,占林場活立木總蓄積的89.5%。用材林中按亞林種分布為:一般用材林蓄積76639立方米,占用材林蓄積100.0%。其中:有林地面積為939.00公頃,蓄積76639立方米。防護林中按亞林種分布為:水源涵養林蓄積462471立方米,占防護林蓄積-2179.5%。其中:有林地面積為6200.63公頃,蓄積462471立方米。水土保持林蓄積190624立方米,占防護林蓄積2279.5%。其中:有林地面積為2161.95公頃,蓄積190624立方米。

3、人工林資源現狀:人工林面積為2735.42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29.4%;蓄積為183631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積的25.2%。其中純林面積為2559.97公頃,蓄積為168263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93.6%和91.6%;混交林面積為175.45公頃,蓄積為15368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6.4%和8.4%。在人工林中, 落葉松林面積為2041.27公頃,蓄積為142729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74.7%和77.7%。其次為人工楊林面積為273.35公頃,蓄積為7933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10%和4.3%。人工林按面積結構幼、中、近比例為5:2.3:1按蓄積結構幼、中、近比例為1.6:1.8:1。

4、天然林資源現狀:有林地中天然林總面積為6566.16公頃,蓄積546103立方米。其中純林面積為38.45公頃,蓄積為3069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0.6%和0.6%。在天然林中無論面積和蓄積均以軟闊混交林為絕對優勢,軟闊葉混交林面積為6429.68公頃,蓄積為534888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97.9%和97.9%天然林按面積結構幼、中、近、比例為1:3:0.2,按蓄積結構幼、中、近比例為1:4:0.2。

5、生態公益林資源現狀:生態公益林地總面積為10478.04公頃。其中重點生態公益林6192.73公頃,占生態公益林面積的59.1%;一般公益林面積4285.31公頃,占40.9%。在生態公益林中,有林地面積為6134.82 公頃,占生態公益林地總面積的98%;未成林造林地面積97.82公頃,占生態公益林地總面積的2%。

6、主要森林類型特征:軟闊葉混交林,此類型分布最廣,面積為6429.68公頃,蓄積為534888立方米,分別占有林地面積和蓄積的69.1%和73.3%。軟闊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坡平緩的地帶,面積和蓄積均以中齡林居多。林分高12-16米,直徑12-18厘米,年齡30-50年,郁閉度0.7,平均每公頃蓄積量83.2立方米。林內衛生狀況良好,病蟲害發生較少,林相整齊,土壤均為暗棕壤,團粒結構,土層厚度40厘米,土壤肥沃,林木生長較好。

7、人工落葉松林:為采伐后人工更新森林類型,面積為2041.27公頃,蓄積為142729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積和蓄積的21.9%和19.6%;林內衛生狀況較好,病蟲害發生較少,林相整齊,土壤多為暗棕壤,團粒結構,土層厚度40 厘米,土壤肥沃,林木生長良好。近、成熟林下更新較好,幼苗幼樹數量較多且分布均勻,更新樹種主要是樟子松,也有少量色木,更新等級為良好。

8、森林經營措施:撫育管理:撫育管理總面積102.72公頃。管護:管護總面積8496.73公頃。撫育伐總面積772.58公頃,蓄積62671立方米。其中天然林撫育面積735.32公頃,蓄積59161立方米;人工林撫育面積37.26公頃,蓄積3510立方米。

六、 森林資源特點

1、各類土地面積:有林地面積比重較大,森林覆被率為79.48%。天然林面積較大,占經營面積的70.6%。人工林面積少,占經營面積的29.4%;

2、森林資源蓄積:有林地蓄積按齡組分布:以中齡林蓄積最多,為501298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積的68.69%;其次是幼齡林,蓄積164562立方米,占22.55%;幼、成、過熟林共占8.76%。

3、各齡組單位蓄積量:全場單位面積蓄積78.45立方米/公頃, 其中幼齡林蓄積52.58立方米/公頃,中齡林蓄積89.16立方米/公頃,近熟林蓄積115.75立方米/公頃,成熟林蓄積130立方米/公頃。

篇4

關鍵詞:石城縣;森林經營;發展對策

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的多少和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類生存環境質量。石城縣地處贛江源頭,是長江一級支流――贛江的發源地,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其生態環境直接關系贛鄱流域的生態安全。切實提高森林經營水平是提高森林蓄積、提高林地生產力、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重要措施,是新時期林業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1 石城縣基本情況

石城縣位于江西東部、贛州市東北部,屬武夷山脈西麓,地貌分中低山和丘陵2個類型,土壤以紅壤、黃紅壤為主。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光熱資源豐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無霜期長。植被類型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少量毛竹林、油茶林及零星分布的果木林。全縣轄10個鄉鎮,總人口31.3萬人,2010年生產總值23億元,財政總收入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96元,是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

2 石城林業現狀分析及成因

根據“十一五”時期二類森林資源調查數據[1],石城縣土地總面積15.8萬hm2,林業用地面積12.3萬hm2,其中有林地面積11.4萬hm2,疏林地面積880.1 hm2,灌木林地面積3907.3 hm2,未成林造林地749.1 hm2,無立木林地2424.3 hm2,宜林地914.4 hm2。森林覆蓋率為74.3%,林木綠化率75%。

喬木林中,幼齡林4.3萬hm2,中齡林6.1萬hm2,近成過熟林0.4萬hm2;純林8.5萬hm2,混交林2.3萬hm2;全縣活立木總蓄積470萬m3,其中喬木林蓄積458萬m3,蓄積42 m3/hm2,竹林株數1386萬株,株數2636株/hm2。

2.1 林業現狀分析

2.1.1純林多,混交林少。全縣針葉純林面積為8.5萬hm2,占78.7%,具有多功能效益的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面積為2.3萬hm2,占21.3%。大面積集中連片針葉純林,致使地力衰退,生物多樣性下降,人工林持續健康發展受到威脅,極易帶來生態和市場雙重風險。

2.1.2中幼林多,近成過熟林少。喬木林中,幼齡林4.3萬hm2,中齡林6.1萬hm2,近成過熟林僅0.4萬hm2,不足3.7%。形成了以中幼林為主體的森林資源分布格局。

2.1.3森林單位面積蓄積低。全縣活立木總蓄積470萬m3,其中喬木林蓄積458萬m3,蓄積42 m3/hm2,蓄積為全國平均水平85.88 m3/ hm2的48.9%,世界平均水平的38.1%。蓄積低的情況也反映出大部分的林分為低效低產林,甚至是殘次林。

2.2 原因分析

形成森林資源質量不高,林地利用率低,長期忽視森林經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2.2.1 歷史遺留下來的原因。石城縣在20世紀60~70年代受全國政治形勢的影響,大量砍伐天然林,致使全縣森林資源受到毀滅性破壞,在80年代“消滅荒山”中,大面積采用飛播造林和人工植苗培育了大量的馬尾松和杉木。大面積的針葉純林和低效低產林,要對其進行改造,需要大量的投入,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2.2.2 經營主體原因。由于森林培育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投入大的產業,經營主體要么受資金投入的限制,無力對中幼林以培育大徑材為目的,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森林撫育培育;要么受眼前經濟利益的驅動,在中幼林經營管理中,對森林進行殺雞取卵,砍大留小;特別近些年極端反常的氣候條件造成的雨雪冰凍和森林火災,對森林造成巨大的破壞,森林經營者害怕風險,不愿意對森林經營進行投入。

2.2.3 林業行業管理的缺失。除近2年實施的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工作外,歷史以來,林業重點工程項目都以營造林為主,造林后的成林地管理上,資金和項目還是僅限于封育,沒有對提高林分蓄積和質量切實有效的經營措施,形成“人造天管”的現象,森林質量得不到提高,甚至在遇上自然災害后,森林退化的現象。煉山、公益林不能流轉等政策的限制,也是制約森林經營的瓶頸。

2.2.4 地方黨政領導對森林經營重視程度不高。多年來,造林面積、森林覆蓋率納入地方各級黨政領導考核內容[1],而森林質量指標一直未能進入管理者的視角,森林經營一直提不到議事日程。

3 發展對策

進入21世紀以來,林業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發展戰略,林業建設正從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發展轉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雙增”的目標已經上升為國家高度,做好森林經營的提質增效,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樹立森林可持續經營理念

一是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將森林質量指標納入到干部任期內政績考核指標中。把森林質量的提高與造林綠化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建立有利于推進森林經營的工作機制[2];二是充分認識到森林經營是森林培育的過程,成果是培育了資源,不要期望在森林經營過程中眼前的收益;三是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糧”,要給后人留下優質的森林資源。

篇5

[關鍵詞] 森林;涉林案件;森林保護

廣義森林,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是人類最早的家,衣食住行都源于此,后來祖先們搬出森林,但仍仰賴森林提供生活所需,森林與人類從很久遠的年代開始,已成為密不可分的部分。然而,由于人們對森林木材資源的大量消耗與破壞,地球上的森林面積在逐年變小,引起了多方面的環境問題,例如干旱少雨、氣候變暖、水土流失、沙塵暴和空氣污染加重等。因此,森林對環境和生態的價值遠遠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價值。

一、森林的重要性

1.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廠

氧氣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文獻記載,一個人要生存,每天需吸入0.8kg氧氣,排出0.9kg二氧化碳。據研究測定,樹木每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g氧氣;樹木的葉子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葡萄糖,1g就能消耗2 500L空氣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而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地就能把一個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給所需氧氣。就全球來說,森林綠地每年為人類處理近千億t二氧化碳,為空氣提供60%的凈潔氧氣。

2.森林是空氣的凈化物

隨著工礦企業的發展以及人類生活用礦物燃料的劇增,受污染的空氣也開始威脅人類健康,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較廣、危害較大的有害氣體。據測定,森林中空氣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曠地少15%~50%。若是在高溫高濕的夏季,隨著林木生理活動的旺盛,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還會加快。相對濕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對濕度15%的5~10倍。

3.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樹木能分泌出殺傷力很強的殺菌素,能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對人類具有保健作用。有人曾對不同環境每1m3空氣中含菌量作過測定:在人群流動的公園為1 000個,街道鬧市區為3~4萬個,而在林區僅有55個。此外,樹木分泌出的殺菌素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例如,1hm2檜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kg殺菌素,可殺死白喉、結核、痢疾等病菌。

4.森林是天然的消聲器

噪聲對人類的危害隨著公共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日趨嚴重,城鎮尤為突出。實驗測得,公園或片林可降低噪聲5~40dB,比離聲源同距離的空曠地自然衰減效果多5~25dB;汽車高音喇叭在穿過40m寬的草坪、灌木、喬木組成的多層次林帶,噪聲可以消減10~20dB,比空曠地的自然衰減效果多4~8dB。

5.森林具有防止風沙、減輕洪災、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由于森林樹干、枝葉的阻擋和摩擦消耗,進入林區的風速會明顯減弱。據資料介紹,夏季濃密樹冠可減弱風速,最多可減少50%,人類便利用森林的這一功能造林治沙。另外,樹冠對雨水有截流作用,能減少雨水對地面的沖擊力,保持水土。據計算,林冠能截流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發到大氣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樹干滲透到土壤中成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庫。

二、森林遭受破壞現狀

森林如此之重要,然而人類卻在悄然不覺中蠶蝕著這一片又一片的綠色屏障。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地球上幾乎1min就有超過20hm2的森林被毀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時間,全球的森林面積減少了1/2。

多年來,為了保護珍貴的森林資源,我國建立了嚴密的森林資源管理監督機構,組織開展了各類不同程度的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和侵占林地專項行動,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諸多因素影響,我國林政案件的發生仍舊呈上升趨勢,違法征占用林地行為屢禁不止,林地流失狀況依然嚴重,林地保護管理形勢嚴峻。

近年來,全國發生的多起森林破壞大案,都是無以用簡單的數據來比擬的。因此,如何更好的保護森林資源,成為迫在眉睫,且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森林保護對策

1.通過有關職能部門,普及《森林法》等有關法規及有關環保知識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宣傳森林法律、法規,增強公民的綠化意識,利用多種形式,深入鄉鎮、村組和山區農戶等基層,進行當地農民及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教育。充實基層林業管理隊伍,保證經費等物質支持及時到位,并賦予其一定的行政執法權,以便及時、有效地制止亂砍濫伐林木等違法犯罪行為。

2.結合檢察機關,開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犯罪預防工作

深入到涉林案件中多發、易發瀆職犯罪的地方或部門,加強國家森林法規和刑法關于瀆職犯罪有關規定的宣傳教育,增強有關主管領導和工作人員按照職責要求嚴格依法行政的觀念,以達到從源頭上預防此類瀆職犯罪的目的。

3.加大林政執法隊伍建設,理順林業管理體制

結合大力查辦涉林案件中發生的瀆職犯罪案件,或結合案例以案釋法,提高有關人員執法水平,促使其依法行政,文明行政;或指出其隊伍建設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達到更有效地管理森林資源、打擊涉林違法犯罪的目的。

4.總結以往查辦林業主管領導和林業工作人員瀆職犯罪的有效經驗和手段,加強執法監督

根據林業犯罪的特點和規律,對林業執法過程中暴露出的職務犯罪行為,堅決予以打擊。通過再查辦一批有震動、有影響的瀆職犯罪案件,促進林業工作人員嚴格執法,以便有效、及時地打擊破壞林業資源行為。

5.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把森林資源保護納入目標管理,鄉鎮主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指派專門執法人員對采伐地點、木材市場、木材經營加工點等處加強監管,整頓流通秩序。加強野外火源管理,嚴格用火審批制度。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強化植物檢疫。加強對珍貴野生動物、珍稀野生植物、名木古樹的保護工作。對在監管中涉嫌、、的執法人員,由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建議土地管理部門嚴格依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辦理林地征占用手續

保證在日常工作過程中照章辦事,不越權,不違規,在嚴格執行征、占用林地審批制度后再依法辦理土地審批手續,切實加強管理,堅決制止隨意侵占、破壞林地的行為。

參考文獻

[1] 李智勇.中國森林生態史引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篇6

關鍵詞:森林防火;措施與建議;湄潭縣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569X(2010)01-0049-02

1 引 言

森林火災是危害性很大的幾大災害之一,一旦發生會給當地的經濟、環境和人員造成巨大的損失,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其目的就是要不斷修復生態、建設生態、保護生態,努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保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森林防火就是圍繞這一目標而開展的工作。

在茫茫林海中,常有紅色的旋風在林間移動,是誰在侵害國家的綠色屏障呢?去年湄潭縣發生兩起森林火災,蔥郁的森林瞬間化為灰燼,讓人痛心。是什么原因導致森林火災頻頻發生?除了農民的自身素質偏低之外,還應該歸納于以下幾個方面。

2 湄潭縣森林火災原因

2.1 宣傳不到位

盛世興林,防火為先,加大森林防火宣傳是做好該項工作的首要任務。新修訂的《森林防火條例》已于2009年1月1日頒布,它的實施是中國林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條例頒布了,個別單位卻沒有認真貫徹落實,宣傳沒有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宣傳教育和學生警示教育開展得也不是十分全面、深入,宣傳沒有形成鏈,沒有做到面對面,沒有做到鋪天蓋地,在林區邊緣仍有盲區、死角。 長期以來,干部群眾的森林防火意識依舊淡薄,沒有充分認識到森林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

2.2 野外火源管理不到位

加強火源管理是預防森林火災發生的關鍵。野外火源管理具有可能性、隨意性和危險性。大多部門講多做少,發現問題未能及時反饋,沒有真正做到堵漏洞除隱患,防范于未然。在火災隱患排查時,沒有圍繞火源管理這個中心,個別單位仍然抱著僥幸心里,檢查存在走馬觀花、搞形式主義,甚至采取推諉、回避態度,不作為現象較為嚴重。近來年,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森林資源以銳不可當之勢成為了社會的第一需求,受木材高價位和利益的驅動,林區木材偷砍和濫砍濫伐日趨嚴重,加之農村現在用柴火做飯的已不多,林中的枝埡堆積如山,林內可燃物急劇增加,林下易燃物負荷嚴重超標,野外用火管理沒有抓細、抓落實,導致許多隱患與薄弱環節被忽視,使野外用火失控。

2.3 對特殊人群監管不到位

長期以來,引發森林火災的導火索98%為人為火源,由于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家中老人對家庭中的智障人、精神病人和小孩無力嚴加看管,導致特殊人群隨意用火十分普遍。加之個別農民一直有燒灰積肥習慣,春耕季節火煙四起,節假日祭祀燒香非常普遍,非生產性用火時有發生,這給森林防火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4 責任強化不到位

各種森林防火責任制度未能建立健全。沒有把森林防火責任落實到分包點、責任到人、措施尚未完全落實到位。個別單位責任狀簽了卻連責任狀內容是什么也不知道,認為這只是林業部門的事。沒有真正做到“山有人管、責有人護、點有人看、責有人擔”,護林工作沒有開辟良好的信息來源,也沒有織成千家萬戶森林保護網。

2.5 防火投入不到位

森林火災發生后,上山撲救火災的工具仍然沿用最原始的人工撲打法。使用的工具依舊是“一號工具”(樹枝條)和“二號工具”(防火拖把)。

2.6 森林防火值班、火情調度不到位

在森林防火期間,要求實行全天候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可脫崗現象屢見不鮮。沒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專業撲火隊伍,平時也沒有加大撲火培訓和撲火技能的演練。火情發生后,報告有夸大、縮小現象發生,甚至出現多頭指揮,也沒有采取安全措施,群眾自發上山撲火,自我安全意識較差,導致人員傷亡事故時有發生。

2.7 責任追究不到位

火災發生后,應嚴格執行《森林防火條例》,不能以“以人為本”為借口,人情化執法,罰一點款、賠一點損失了事,導致即使對森林火災肇事者處罰了,也未能達到處理一人,教育一片,震懾一方的效果。

3 預防森林火災的建議

(1)認真落實森林防火領導負責制、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分片負責制和林業主管部門森林防火目標負責制。

(2)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提升全民防火意識。做到宣傳不留盲區、死角。做好精神病人和智障人員的管理以及對學生森林防火警示教育。

(3)嚴格火源管理,落實野外生產性用火審批制度,進一步修訂完善撲火應急預案,把森林防火落實到山頭、地塊、人頭,在重點防范區要嚴防死守,確保萬無一失。

(4)時刻繃緊森林防火這根弦,提高對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的認識,做到思想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工作上不能有絲毫松懈;措施上不能有絲毫疏漏。

(5)加大撲火物資的投入力度,改變原始的人工撲打法。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專業撲火隊伍。加大撲火培訓和撲火技能的演練,提高防火意識。

(6)做好森林防火值班、火情調度工作,嚴格執行森林防火期間全天候24小時值班和領導值班制度。

(7)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火災發生后,要早發現、早出動、早撲滅。嚴格按照森林火災報告制度規定的渠道和內容,及時準確上報各種火災信息,不得遲報、虛報和瞞報。防火要以人為本,采取安全措施,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撲救,力爭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不發生重大人員傷亡和火燒連營事故。

(8)組織足夠力量,加大巡山護林和查禁違章用火力度,做到見火就查,違章就罰、犯罪就抓。對肇事者決不姑息,依法從快從嚴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篇7

關鍵詞:森林資源;林地使用權;流轉;商品林

隨著森林分類經營的穩步推進,廣東各地興起租山造林熱,非公有制林業發展迅猛,商品林建設日新月異,森林資源流轉日益頻繁。森林資源流轉,主要是指林地使用權的流轉以及林地上附屬物―森林和林木的流轉。如何規范森林資源流轉,以鼓勵租山造林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本文重點對韶關市仁化縣森林資源的流轉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仁化縣森林資源現狀

仁化縣位于廣東省北部,是粵、湘、贛三省交接地,東接江西省崇義、大余縣,北鄰湖南省汝城縣,南面緊鄰韶關市區。全縣轄董塘、石塘、扶溪、聞韶、長江、城口、紅山、周田、黃坑、大橋等十個鎮和丹霞街道辦事處,109個村委員會,總人口22.75萬,總面積2204平方公里。

仁化縣地處南嶺山脈南麓,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約占70%,丘陵約占20%,小平原占10%。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春冷,夏秋熱,年平均氣溫19.7℃;年平均降雨量1858.6毫米;無霜期308天,土壤以紅壤土為主,各種養分均在中上水平,土質深厚,水濕條件好。2010年末森林覆蓋率為75.1%,活立木蓄積量910多萬立方米。

二、森林資源流轉現狀和主要形式

(一)森林資源流轉現狀

隨著廣東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級政府部門對林業和生態建設投入的不斷增加,森林資源流轉日趨活躍,并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森林資源流轉已從單一的活立木轉讓發展為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使用權的流轉;從單一的雙方協商發展為招標、拍賣、公開協商;從單一的現金交易發展為租賃經營、合股聯營等多種形式。這些都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由各地自行創造的豐富經驗,對盤活森林資源資產和活躍林區經濟,促進新農村建設都起著積極的作用。據粗略統計,全縣已流轉各類森林資源面積52.5萬畝。

(二)森林資源流轉的主要形式

1.通過協商、招標、拍賣出讓林地的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仁化縣很多地方對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林地的使用權和林木的所有權,在經三分之二村民代表同意的基礎上,采取協商、招標、拍賣方式進行了流轉,期限為30~70年。

2.租賃經營。由投資者給林權所有單位支付林地使用費,一年一付或幾年一付,或一次性付清,租金多少不等,租賃期限一般為30~50年。

3.家庭承包經營。各地在分類經營的基礎上,對森林資源流轉范圍明確限定在商品林內進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把屬于集體所有的商品林按照林分質量、林齡、樹種及立地條件,按人頭以戶為單位分段劃塊,對各地段、地塊進行評估作價分給農戶,同時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簽訂書面合同,進行家庭承包經營或管護。

4.股份合作制(聯營)經營。主要以多戶林農、多家企業單位或個人合作等方式,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以資金、山林、勞務、技術入股、合作經營、按股分紅。各方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三、森林資源流轉的成效

(一)調動了全社會辦林業的積極性

通過森林資源的流轉,明晰了產權,落實了森林經營主體,調動了社會投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據不完全統計,仁化縣近年來通過出讓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獲得轉讓金6700萬多元,森林資源受讓者開展林業建設投入資金5000萬多元,植樹造林1000多萬株,興建果園2000多處,興建以林業為依托的企業十多個。

(二)提高了林業集約水平

森林資源流轉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明晰后,明確了權、責、利的關系,促進了林業集約水平的提高。聞韶鎮出讓林地使用權后,加快了“杉改竹”的進度,僅2006-2010年就改造3000畝以上;改造后及時給毛竹和林木施肥、灌水、防蟲,毛竹成活率在92%以上。城口鎮年林地使用權流轉后,加快了低產林撫育改造的力度,當年就完成低產林撫育改造面積4500畝,既收獲了一部份中小徑材,同時大大促進了保留木的快速生長。長江鎮的一個農戶2009年初流轉了一塊480畝毛竹山后,馬上組織10多個勞力上山辟山撫育、施肥,當年就比以往多收冬筍1000多公斤,增收10000余元。

(三)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森林資源流轉后,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獲得了致富基地,他們紛紛投入資金,引進良種或先進的種(養)植技術,發展涉林產業,帶動和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初步形成了竹木材加工、果品、花卉(苗木)和森林旅游四大主導產業。基本實現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使社會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據統計,通過森林資源流轉,2006-2010年仁化縣各類非公有制參與的營造林新增面積就達到40000多畝。

(四)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和下山脫貧

一般情況下,林區村在交通條件、村集體經濟、林農經濟收入相對較差,村集體經濟薄弱和林農經濟收入不高使得村公益事業建設卻較難開展。實行森林資源流轉后,一些林區村通過拍賣村集體的部分森林資源的使用權,籌集了一部分資金,解決了新農村建設所需的資金,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和林農下山脫貧。

四、森林資源流轉存在的問題

1.在流轉中的還存在著“暗箱操作”,造成集體資產流失在流轉中的“暗箱操作”,造成集體資產流失,這是現實中群眾反響非常強烈、意見最大的問題。

主要表現在:一是集體經濟組織領導仗權交易。一些鄉鎮的村、組干部法制觀念淡薄,村書記(主任)、村民小組長不按《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流轉集體所有的森林資源,自作主張,既不召開村民代表會或村民大會,也不公開,私下簽訂流轉合同,暗中將集體所有的林木低價轉讓出去,集體資產流失了,個人卻從中撈取好處。二是未經林業主管部門批準,私自流轉。《森林法》對森林資源的流轉有了明確規定,對森林資源流轉也作了明確規定,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執行的并不好。在開展森林資源流轉中,只有極少數人主動到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申請、審批。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集體經濟組織不歸林業主管部門領導,不到林業主管部門辦理審批手續,也不影響其交易,只是有的需要采伐或是群眾不同意出現上訪時,林業主管部門才被動得知,處理起來難度很大。

2.森林資源流轉未進行評估,交易價格偏低

現在各地集體所有的森林資源流轉基本是雙方議定價格,根本不經林業部門進行森林資產評估。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目前市、縣兩級林業系統無合法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其他評估單位不懂林業專業技術,無人能評估;二是極少數有資質的評估機構收費標準過高,一些集體經濟組織和群眾承擔不起,但大部分集體經濟組織和群眾不愿交評估費。

3.“一山多主、一主多山”影響了森林資源流轉工作

1982年,仁化縣在落實林業“三定”工作時,各地為體現公平原則,往往將某一塊山場進行劃分,平均承包給村或村民小組的每家每戶。由此造成了“一山多主,一主多山”的情況。農戶在某一山場的承包面積一般都很小,不利于林業生產的適度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同樣也不利于森林資源流轉。

4.部分群眾對林權變更登記心存疑慮

受讓方當然希望能把林權證過戶到自己的名下,但部分轉讓方擔心將受讓方用林權證進行抵壓貸款,流轉到期后自己的承包權收不回來。為此,我們必須盡快研究制定林權證發放和轉讓的使用管理辦法。

5.部分山林面積較大的地塊交易難度很大

由于一次性投入資金量大,受讓方在交易中得不到金融部門提供貸款支持的承諾,往往會因資金不足而不敢參與競標的情況出現,影響流轉招投標工作的順利進行。

6.森林資源流轉扶持政策不明確

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是一個投資回報相對較慢的一個產業(特別是種植業)。因此,需要各級政府制定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扶持政策加以扶持,這對于剛剛起步的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尤為重要,也是吸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林業行業投資的助推器。一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在林業要素流轉的地塊上有所產出,企業就會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五、森林資源流轉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領導和宣傳,積極試點

一是建立組織機構。縣政府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其他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森林資源流轉工作協調小組,負責森林資源流轉工作的開展,并在協調小組下面設立工作指導組,對相關的具體業務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小組下設專門辦事機構,作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行使當地森林資源流轉管理職能,并給予一定的人員編制,以切實加強森林資源流轉工作的力量。二是強化輿論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森林資源流轉的有關政策,并指派試點工作指導組成員分頭到村,召開座談會,聽取群眾意見,解答疑難問題,為森林資源流轉工作營造氛圍。三是精心編制方案。為使森林資源流轉工作有序開展,各地要開展調查研究,開展試點工作,為全面開展森林資源流轉積累經驗。

(二)制定激勵政策。

為有效解決林木采伐難、融資渠道不暢等問題,各地要及時研究對策、采取措施,通過政策激勵、創新服務等辦法努力加以解決。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設立專項指標。由各地政府單列出一定數量的林木采伐專項指標,解決流轉大戶林木采伐矛盾,保障經營業主的合法收益,進一步保護和激發廣大林農、個體工商戶和企業參與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的熱情。二是拓寬融資渠道。各地政府要協調金融部門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對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在資金上予以支持幫助,并且在貸款期限和利息上要充分考慮林業行業(周期長,經濟效益慢)的特點,較好地解決了流轉和生產資金短缺的問題。三是開展便民服務。對符合流轉管理辦法、面積200(含)畝以上的流轉雙方,由縣林業部門上門為其辦理林權變更登記服務。并暢通渠道,在林業信息網等網站免費流轉信息。四是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安排項目時,要對流轉經營大戶給予優先考慮;林業部門生產技術上要給予全方位的支持,讓流轉經營大戶體會到政府部門的支持是持續的,激發其繼續投資林業產業的熱情和信心。

(三)完善制度,規范流轉行為。

縣政府要規范流轉申請、受理、審核、評估、信息、交易、變更登記等一整套既符合法律程序又簡便易行的流轉程序,并制定出臺《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管理辦法》等各項政策,作為指導全縣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的依據加以推廣。各鎮還可根據本地的實情自行制定相應的操作細則,從而實現我縣流轉工作從無序到有序,從不規范到規范的方向轉變。

(四)引導林農依法進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目前有些自留山、責任山劃分過小、散,管理開發難度大,個人集約經營難,效益較差。

為兼顧集體、個人的利益,在堅持“自愿、依法、有償”、權屬明確、不改變林地性質前提下,鼓勵并引導林農進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并依法給各經營主體發放林權證。

(五)加大對林業的扶持力度

政府在制訂政策時,要逐步建立完善林權抵押貸款的林業投融資機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強新品種引種與栽培等新技術的指導,提高林農的增收致富能力,發揮林業雙層經營機制的作用。

(六)建立以地形圖或GPS應用技術為基礎的山林權屬檔案管理系統

為提高山林權屬檔案資料的管理水平,杜絕山林糾紛隱患,各鄉鎮(街道)應以行政村為單位,逐步建立以1:10000地形圖或GPS應用技術為基礎的山林權屬檔案管理系統。各行政村要加強對檔案資料的保管,統一制訂檔案保存管理辦法,各級政府也要及時收集和歸檔,對資料保存不完整或遺失的,應及時查找、補齊。

參考文獻

[1]徐秀英等.南方集體林區林權制度改革研究.林業科學,2006(8).

篇8

關鍵詞 森林旅游;觀光農業;景區規劃;陜西南鄭;大漢山

中圖分類號 S78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150-01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休閑時間也越來越多,隨著思想觀念的不斷變化,不再一味追求簡單的物質享受,而是尋求更多的純自然的精神享受。人們期望能到都市以外尋找一處幽靜的、供減壓休閑的、接近大自然的地方。在這種觀念的轉變下,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舉措,以感受大自然的觀光農業和森林旅游業便應運而生,成為經濟中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1 大漢山概況

南鄭縣大漢山生態文化旅游區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南鄭縣城關西南3 km處,山嶺連綿,綠樹成蔭。山脊大致為南北走向,海拔800~1 000 m,坡緩梁平,起伏連綿。山頂、山坡積有很厚的風化層,適宜林木生長;山麓地帶,梯田、坡地層層相嵌。山脈北端,一峰突起,此即主峰大漢山,海拔1 473.3 m,居低山丘陵之首。登山遠眺,漢中盆地盡收眼底。良好的植被利于涵養水分,從山頂到山麓,山泉、小溪星羅棋布。山頂有云即雨,歷有“漢山戴帽、閉門睡覺”和“漢山不旱”之說。

大漢山生態文化旅游區是南鄭縣旅游發展整體格局中重要的示范區,以良好的自然山水和“兩漢三國、真美漢中”文化為主要旅游產品。它以觀光、休閑、文化體驗、戶外運動、科普教育等為重心,以節假日文化休閑游憩為主要市場人群,充分展現了陜南農村優美的生態環境、漢文化歷史淵源與地方文化特色[1]。

2 旅游區開發準則

2.1 開發模式

發展森林旅游業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去開展活動,在一個多樣旅游的開發模式下,要有一個具體而明確的開發思路作指導,即遵循自然山水和“兩漢三國、真美漢中”文化為主題的開發模式。

2.2 市場導向

認真分析旅游市場需求動態,并根據旅游顧客的需求來設計、開發森林旅游產品,是大漢山生態文化旅游開發取得成功的前提[2]。

2.3 個性獨特

特色是旅游業的生命力所在。在開發森林觀光旅游業時,不能盲目效仿,而要充分挖掘、規劃、整理、比較,找出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森林觀光旅游地。大漢山生態文化旅游區就要牢牢抓住陜南農村優美生態環境和漢文化深厚底蘊來不斷吸引八方游客。

2.4 因地制宜

在森林觀光旅游業的開發、具體旅游活動項目的設計方面,應充分考慮各地的實際資源、交通條件等方面的因素,從實際出發,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切忌簡單照抄照搬。可利用現有條件,對原通往山頂氣象臺的簡易公路拓寬硬化,沿途修建觀光農家樂設施,即可容納大量游客,也可造福當地百姓。

2.5 持續發展

在開發過程中,要做到保護與開發并重,使保護原有自然環境與挖掘當地文化特色相結合,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觀景、冬觀雪”四季旅游格局,營造各個季節不同的觀賞氛圍,實現整個景區旅游業循環式可持續發展策略[3]。

3 今后尚需補充完善內容

3.1 農耕體驗中心

農耕體驗中心是對以農業資源為基礎的旅游產品的統稱,游客在景區通過觀賞自然景觀、農業資源、鄉間街村,體驗民俗民風、鄉土人情、耕作方式,品嘗和購買農林產品、土特產品及工藝品,參與作業等活動來愉悅身心、強身健體的一種減壓形式,也是游客們教育子女、體現愛心、團結協作的良好場所[4]。

3.2 生態文化宣教場館

為了弘揚綠色漢中的山水文化、樹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藥文化、濕地文化為主題的森林城市生態文化,Y合森林生態旅游、森林人家游、生態文化展示等形式,發展以森林風景資源位背景,以生態文化為內涵,以文化展示和傳承為重點,通過征集、典藏與森林文化遺產有關的文獻資料、圖面資料、影像資料等森林文化產品、制作森林地貌沙盤,建設一批起點高、水平高、高科技、規模適當、獨具特色的集動植物標本館、農業科技、農業文化等為一體的生態文化博物館,珍藏農業文化產品,并對其科學性、歷史性分類陳列。也可依托大漢山風景區,建設一批能充分反映該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專題博物館,賦名為漢中生態民俗文化館、漢中花卉園藝博覽館、北亞熱帶森林文化園、漢中中華養生園、漢中農林觀光園等館(園區),激勵全社會參與生態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3.3 歷史文化展示館

在景區周邊或城郊結合部,以大漢山為背景,按高起點、高標準、高科技的原則,以區域歷史文化特色為主調,通過微縮群雕,結合石碑文字,配以彰顯秦巴山水獨特魅力的園林造景,建設以劉邦占漢為王、筑臺拜將、暗渡陳倉、逐鹿中原、平定三秦、成就一統天下霸業歷史典故為背景,以北亞熱帶林區豐富的山石、動植物資源為依托,打造集生態、科普、文化、休閑、旅游、度假為一體的城森林文化主體展示館。通過歷史文化啟蒙,將生態意識和責任意識根植于大眾的心靈,增強全社會保護生態就是愛國、愛家的良好意識,推行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4 參考文獻

[1] 漢中市林業局,國家林業局西北規劃設計院.漢中市生態建設總體規劃[Z].漢中:漢中市林業局,2014.

[2] 陳彩仙,徐鵬,殷可嘉.新干縣城市森林生態文化體系建設規劃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3):12947-12949.

篇9

【關鍵詞】森林資源;科學經營;可持續發展

1.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省國有林區在建國以來為國家生產了大量的木材。但是由于短時期內集中過量采伐,導致森林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產生了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

1.1森林資源質量明顯下降

現有林中大部分為天然林,為原始闊葉紅松林經采伐、火燒等破壞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和過伐林,且經過大面積低強度的擇伐(有的進行過重復擇伐),林相已不整齊,郁閉度多在0.5左右,森林的整體功能明顯下降。剩下的20%為人工更新造林保存下來年人工林(包括一部分林冠下造林和未成林造林地),主要是針葉純林(大部分為落葉松,紅松和紅皮云彩),闊葉樹造林的比例小于10%。大面積的針葉純林由于樹種單一、年齡相同、林分結構簡單,導致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小、食物鏈短、生物循環滯緩、養分歸還少、穩定性差、林地土壤結構結構遭到在破壞、趨于貧瘠化。森林資源數量急劇減少,立木蓄積比建國初期減少30%,可采蓄積減少了70%;天然原始林資源所剩無幾,可采資源急劇減少。目前,現有林活立木總蓄積為近成、過熟林,且大部分近成、過熟林分布于重點公益林區,屬于禁伐對象。

1.2現有林的潛在生產力沒有發揮出來

現有林的大部分中幼齡林處于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但其生產力還很低,平均年蓄積生長量下降,森林生產力明顯下降。林業企業經濟危困,由于林區單一的消耗木材經濟結構,可采資源的枯竭和國有限量采伐,替代產業(森林資源的深度開發)尚未形成規模,產品的科技含量低,在市場競爭中不占優勢,導致企業經濟危困。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的實現主要在于如何對現有林進行科學合理地經營和管護。

2.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保證國有林區可持續發展

國家對全國生態環境建設已確定了一個整體框架和新的思路。林區主體是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重點是調減木材產量,轉產分流人員,保護天然林,恢復森林資源。這些措施必將大大緩解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干擾和過大的壓力,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對天然林保護,森林資源的恢復采取的主要措施應是實行森林的分類經營,這是解決社會經濟發展對木材和林產品的不斷增長的需求和人類對森林生態效益日益增長需求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重點是全面提高林分的質量。目前,對林區的林地已經進行了初步的分類并制定了分類經營方案。劃分的初步結果為生態公益林區75%,其中禁伐區占17%,商品林區占25%。禁伐區主要包括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林,破壞后難以恢復的森林,以及各種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母樹林。對集生態需求與持續經營于一體的一般生態公益林實施一般性的保護。在保持森林基本結構和功能正常發揮的前提下,根據資源狀況,進行適度擇伐和撫育伐。在商品林經營區,主要是培育速生豐產林和經濟林。在各區域內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下。

2.1恢復過伐的天然林

過伐天然林以闊葉為主,有少量紅松、云冷杉針葉樹,是介于原始天然林和次生天然林之間的一種類型。對輕度過伐天然林只要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經地一個齡級期,即可基本恢復到原有林分的狀態。對重度過伐天然林則應根據林分的特點、樹種組成、立地條件采取相應的措施,人為縮短演替進程使其恢復為闊葉紅松林。在珍貴闊葉樹占優勢,天然更新較好和已林冠下人工更新的地方,對幼苗、幼樹進行及時的撫育。由于紅松和其伴生種(珍貴闊葉樹)屬于中性樹種,各個生長發育階段需光照條件不同,因此,隨著幼苗、幼樹由更新層進入演替層,應逐漸降低上層林木的郁閉度。恢復紅松和珍貴闊葉樹的種群數量,其方式可采用人工植苗和種子直播的形式,大量實驗證明紅松和主要珍貴闊葉樹都可進行種子直播。

2.2現有人工林的結構優化與人工林的科學營造

黑龍江國有林區人工更新造林絕大部分為人工針葉林,闊葉樹種的造林比例小于5%,混交的比例更小。單一的針葉樹種和大面積的純林為今后的森林經營和林業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這樣的林分結構即使在短期內能達到速生豐產,但林地生產力的持久發揮難以維持。為了實現此類森林資源速生豐產和可持續經營,必須對現有人工林的結構進行優化,優化的目標是形成優質針闊葉樹種的混交林。現有人工林中,一部分是真正的純林,在調查設計的基礎上,對這部分人工林應進行窄帶狀或小塊狀伐除,根據立地條件,模擬天然林樹種組成,選擇與原造林樹種相匹配的珍貴闊葉樹進行人工植苗或直播造林。樹種選擇多樣化,目前可供選擇的樹種包括水曲柳、黃檗、胡桃揪、山槐、五槭、大青楊、春榆、刺槐、蒙古、蒙古櫟、白樺、楓樺和毛赤楊等;在撫育人工幼林的過程中,注意有目的地保護林內已發生的闊葉樹幼苗,使其自然形成混交林分。

2.3次生天然林分優化改良

次生天然林是黑龍江國有林區森林的主體,在森林經營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蒙古櫟林和樺林。由于林分的起源、立地條件、原有群落組成和干擾種類、持續時間、頻度及強度的不同,導致林分種類和特征復雜多樣。因此,經營的方式方法也應多種多樣,但總的經營目標應以適地適樹的原則,恢復原有林分類型多樣性,栽植已失去的針闊葉珍貴樹種,加速原有闊葉紅松林的恢復。在有種源的情況下,楊樺林下通常會有紅松等珍貴闊葉樹幼苗的發生,楊樺與紅松等珍貴闊葉樹的內在本質聯系。為紅松等針闊葉樹種的恢復創造了先決條件。經營培育好蒙古櫟林對于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對于陡峭立地條件下的蒙古櫟林,即使是多代萌生的矮林,也應加以嚴格保護。這樣立地條件較好的蒙古櫟林,在不破壞現有植被的條件下,可對其單一的林分進行改良,使其成為異齡復層針闊混交結構或培育成以蒙古櫟為主的闊葉混交林。根據林分的狀況,采用空隙更新法,栽植紅松等針闊葉樹種,同時做好保留木的選擇和培育工作。

2.4經濟林

篇10

(大興安嶺森林調查規劃院,牙克石022150)

摘 要:文章介紹了內蒙古圖里河林業局基本情況、森林資源現狀、特點,提出對森林管護和經營利用的建議。

關鍵詞 :森林資源;現狀及特點;可持續;經營對策

中圖分類號:S750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01-06

作者簡介:代寶成(1976 -),男,內蒙古烏蘭浩特市人,林業工程師。

內蒙古圖里河林業局位于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坡中部,行政隸屬牙克石市和額爾古納市管轄,地理坐標為東經120°49’48”~122°16’46”,北緯50°01’37”~50°37’24”。東西長約105km,南北寬約64km。東鄰克一河林業局,南接庫都爾林業局,西與額爾古納市接壤,北和伊圖里河、根河林業局毗連。林業局總面積379339hm2,其中:林地面積356737hm2(包括503hm2地方用地有林地);非林地總面積22602hm2。森林覆蓋率83.7%。

圖里河林業局位于大興安嶺主脈中段的西北坡,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暫且多雨,四季晝夜溫差變化大,植被生長期較短。圖里河林業局年平均氣溫為-1.5℃,1月份平均氣溫為-26.7℃,7月份平均氣溫為19.7℃,極端最高溫度為37.4℃,極端最低溫度為-45.4℃,年平均地面溫度為2.2℃;年日照時數2509.8h;年平均降水量382.7mm;年蒸發量為1152.3mm;降雨期多集中在7、8兩個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80%;早霜期始于9月中旬,晚霜終于翌年5月下旬,無霜期約99d。主風方向為西南風和西北風,年平均風速2.2m/s。

2 森林資源現狀

2.1 各類土地面積分布

圖里河林業局總面積為379339hm2,其中:林地面積356737hm2(包括503hm2地方用地有林地),占總面積94.0%;非林地面積22602hm2,占總面積6.0%。有林地面積310211hm2,占林地面積87.0%;其次為輔助生產林地面積34012hm2,占林地面積的9.5%;灌木林地面積7304hm2,占林地面積的2.0%;宜林地面積2080hm2,占林地面積的0.6%;疏林地面積l986hm2,占林地面積的0.6%;未成林造林地面積l065hm2,占林地面積的0.3%;無立木林地面積42hm2;苗圃地面積37hm2。

2.2 各類蓄積量分布

林業局總蓄積量為27590391m3,其中:活立木蓄積為27425595m3,占總蓄積的99.4%;枯倒木蓄積為164796m3,占總蓄積的0.6%。活立木蓄積中,有林地蓄積為26452072m3,占活立木總蓄積的96.5%;散生木蓄積為937384m3,占活立木總蓄積的3.4%;疏林地蓄積為36139m3,占活立木總蓄積的0.10%。

2.3 有林地面積、蓄積按林種分布

在有林地面積、蓄積中防護林比重最大,面積為190123hm2,蓄積為16232010m3,分別占有林地面積、蓄積的61.2%和61.4%;其次為用材林面積114647hm2,蓄積9713701m3,分別占有林地面積、蓄積的37.0%和36.7%;特用林比重最小,面積為5441hm2,蓄積為506361m3,分別占有林地面積、蓄積的1.8%和1.9%。

2.4 有林地面積、蓄積按齡組分布

有林地中,中齡林面積比重最大,面積218525hm2,占有林地面積的70.5%,過熟林面積比重最小,面積2141hm2,占有林地面積的0.7%;中齡林蓄積比重也最大,蓄積18043218m3,占有林地蓄積的68.2%,過熟林蓄積比重最小,蓄積245634m3,占有林地蓄積的0.9%。

2.4.1 天然有林地面積、蓄積按齡組分布

林業局天然林面積為280678hm2,蓄積為24234017m3。天然林中,中齡林面積、蓄積比重最大,面積205109hm2,蓄積l7048170m3,分別占天然有林地面積、蓄積的73.1%和70.3%;過熟林面積、蓄積所占比重最少,面積2141hm2,蓄積245634m3,僅占天然有林地面積、蓄積的0.8%和1.0%。

2.4.2 人工有林地面積、蓄積按齡組分布

人工造林地保存面積為30624hm2,總蓄積為2218415m3。其中:人工有林地面積29533hm2,蓄積為2218055m3,人工疏林地面積為26hm2,蓄積為360m3,未成林造林地面積為1065hm2。其中:中齡林面積、蓄積比重最大,面積為l3416hm2,蓄積為995048m3,分別占人工有林地面積、蓄積的43.8%和44.9%,成熟林面積比重最小,面積為2627hm2,占人工有林地面積的8.6%,幼齡林蓄積比重最小,蓄積為91702m3,占人工有林地蓄積的4.1%。

2.5 有林地面積、蓄積按優勢樹種分布

主要優勢樹種有:落葉松、白樺,其中分布最廣的是以落葉松為優勢樹種的林分,其面積為170439hm2,蓄積為13784487m3,分別占有林地面積、蓄積的54.9%和52.1%;其次是以白樺為優勢樹種的林分,面積為l34076hm2,蓄積為12108605m3;分別占有林地面積、蓄積的43.2%和45.8%。

2.5.1 天然有林地面積、蓄積按優勢樹種分布

天然林中按優勢樹種分布,落葉松分布最廣,面積140987hm2,蓄積11575855m3,分別占天然有林地面積、蓄積的50.2%和47.8%;其次是白樺,面積134076hm2,蓄積l2108605m3,分別占天然有林地面積、蓄積的47.8%和50.0%;樟子松分布最少,面積僅為2hm2,蓄積僅為300m3。

2.5.2 人工林地面積、蓄積按優勢樹種分布

人工林中按優勢樹種分布,落葉松分布最廣,面積30539hm2,蓄積2208992m3,分別占工林地面積、蓄積的99.7%和99.6%;其次是樟子松,面積81hd,蓄積9423m3,分別占人工林地面積、蓄積的0.3%和0.4%;云杉僅有4hm2未成林造林地。

2.6 有林地面積按郁閉度分布

平均郁閉度為0.65,林分郁閉度主要集中在0.50~0.79之間。其中:0.70~0.79郁閉度所占比重最大,面積13500hm2,占有林地面積的43.5%;郁閉度0.90~0.99的面積所占比重最小,面積404hm2,占有林地面積的0.1%

2.7 有林地面積、蓄積按齡級分布

有林地中,Ⅲ齡級面積、蓄積比重最大,面積115469hm2,蓄積9062371m3,分別占有林地面積的37.2%;蓄積的34.3%;I齡級的面積與蓄積比重最小,面積1474hm2,蓄積14240m3,分別占有林地面積的0.5%,蓄積的0.1%。

3 森林資源特點

3.1 國家級公益林森林資源分布特點

①有林地活立木蓄積中,純林蓄積所占比重較大為56.9%,混交林蓄積占43.1%。②以落葉松為優勢樹種的林分居多,面積為22733hm2,蓄積為1984864m3,其次為白樺、山楊。③齡組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中齡林中,占國家級公益林有林地面積的67.5%,蓄積的62.2%。幼、中齡林、近、成熟林面積分布比為4:68:12:16,蓄積之比2:62:14:22,以中齡林和成熟林為主,幼齡林數量較少,過熟林最少,達不到1%。④從郁閉度等級分布上看,高、中、低面積之比為63:33:4,郁閉度高、中等級的分布最廣。⑤群落結構處于復雜或完整結構,自然度均在I級或Ⅱ級。

3.2 其他公益林森林資源分布特點

①有林地活立木蓄積中,純林蓄積所占比重最大為64.6%,混交林占35.4%。②以落葉松、白樺為優勢樹種的林分居多,樹種組成為49落49白2山。③齡組分布不均勻,幼、中齡林、近、成、過熟林面積分布比例為8:69:11:11:1;蓄積分布比例為4:68:13:14:1,以中齡林為主,過熟林數量則很少。④從郁閉度等級分布上看,高、中、低面積之比為41:54:5,郁閉度等級中等的分布最廣。⑤平均每公頃蓄積量為84m3,略低于圖里河林業局森林平均每公頃蓄積。⑥可撫育間伐的資源較少,應撫育間伐資源面積43306hm2,蓄積為4108734m3,只占其他公益林有林地面積、蓄積的27.5%和31.2%。⑦可進行更新采伐的過熟林面積為l287hm2,蓄積為l46308m3,分別占其他公益林有林地面積、蓄積的0.8%和1.1%。⑧群落結構處于復雜或完整結構,自然度均為I級或Ⅱ級。該區林分生態重要性中,大部分林分處于穩定、亞穩定區。

3.3 商品林森林資源分布特點

商品林資源中只有一般用材林。具有如下特點:

①有林地蓄積中:純林蓄積所占比重最大為63.3%,混交林占36.7%。②以落葉松為優勢樹種的林分居多,樹種組成為55落43白2山。③齡組分布不均勻,幼、中齡林、近、成、過熟林面積分布比例為6:73:11:9:1;蓄積分布比例為3:71:13:12:1,以中齡林為主,過熟林數量則很少。④從郁閉度等級分布上看,高、中、低面積之比為44:52:4,郁閉度等級中等的分布最廣。⑤應撫育伐面積、蓄積中等,撫育間伐面積36299hd,蓄積為3501061m3,占商品林有林地面積、蓄積的31.7%和36.0%。⑥主伐資源面積24104hm2,蓄積2535641m3,分別占商品林有林地面積、蓄積的21.0%和25.1%,明顯偏少。⑦商品林近、成、過熟林的面積中即可及的林分占88.9%,而不可及的僅占2.2%,采伐作業條件較好。⑧近、成、過熟林的蓄積中出材等級為I級的占33.4%,出材等級為Ⅱ級的占66.6%,出材等級為Ⅲ級的沒有,林木出材等級屬中等。

3.4 其他特點

一是國家級公益林、其他公益林、商品林面積之比為11:54:35,活立木蓄積之比13:50:37,生態公益林面積、蓄積比重均在50%以上。

二是各齡組面積、蓄積分布不均勻,結構不合理。中齡林所占比重較大,中齡林面積占有林地面積的70.5%,蓄積占68.2%。幼、中、近、成、過熟林面積分布比為7:70:11:11:1;蓄積分布比為3:68:13:15:1,中齡林分布最多,過熟林數量則很少。

三是主伐資源面積、蓄積較少。主伐資源面積24104hm2,蓄積2535641m3,分別占有林地面積、蓄積的7.8%和9.6%,出材等級中等。

四是撫育間伐資源較豐富,撫育間伐面積79605hm2、蓄積7609795m3,分別占有林地面積、蓄積的25.7%和28.7%。

五是商品林近、成、過熟林中:白樺為優勢樹種的林分最多,占商品林近、成、過熟林面積的69.6%,且主要分布在16°~20°坡度之間;落葉松近、成、過熟林面積6303hm2,主要分布在緩坡和斜坡上。

六是人工林以中齡林為主,中齡林面積占人工林面積的45.7%;灌木林地以叢樺灌木林為主,叢樺灌木林占灌木林地總面積98.1%。

七是從地位級的結構上看,Ⅲ、Ⅳ地位級的林分最多,分別占45.0%和39.2%,地位級處于中等狀態。

4 森林管護與經營利用的對策

一是堅持“以生態建設與保護為主線,突出保護森林資源、嚴管林地資源、抓好森林防火三項重點工作”的思路,堅持把保護與修復生態系統作為首要任務,加強森林經營、強化森林管護、提升森林質量、抓好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按照“遠山建站,近山承包”的要求,林業局與管護所、管護所與管護責任區、管護所與管護責任人層層簽訂森林管護承包責任書。明確管護責任、權利和義務,明確管護人員及其管護面積、位置,明確責任區界線和管護內容,建立森林管護責任區的資源管理檔案,使森林管護工作真正做到“人員、標志、地塊、責任、獎懲”五落實。結合現有的防火及林政管理設備,與各個管護站及責任區建立一個完整的管護網絡,全方位掌握管護所、管護站、管護隊的各種信息,達到第一時間做好溝通、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氣象預報體系和生態監測體系。

二是對郁閉度較高的的林分在自然環境中因競爭使得林木生長量緩慢,無法滿足生態需求,急需進行撫育,即郁閉度為0.8以上的中齡林實行生長伐和郁閉度為0.9以上的幼齡林實行透光法,而對林分中的有感染病蟲害的林木一定要進行衛生伐,這樣,才能給林木提供充足適宜的光照和土壤養分條件,改善林木生長的環境條件,有效地促進林木的生長。以上措施可以不斷提高森林的生長速度和林木的質量,同時,也可以提高木材的供應能力,有效緩解木材市場生產經營的壓力。

三是對郁閉度低的林分,可以采取適宜的補、造林措施,通過一定的封育管理,可以提高林分的郁閉度水平,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分的穩定性,從而不斷提高對林地利用的有效性和林木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