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9 18:56: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法律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法律教育論文

我國法律碩士教育論文

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依法治國對高層次應用型和復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土3次會議批準,在我國設置并試辦法律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國家教委與司法部決定自1996年起招收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確定的首批試點招生單位有8所高等院校,1998年擴大到13所高等院校。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14次會議的有關要求,將“法律專業碩士學位”改稱為“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創辦法律碩士教育是中國法律教育改革實踐中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也由于法律碩士教育目前尚處于試驗階段,有許多問題要明確和探討,本文對此談點粗淺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法律碩士教育的概念及意義

(一)什么是法律碩士教育

法律碩士教育旨在培養從事法律實務和社會管理方面的高級人才。招收的對象是45歲以下,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并通過入學考試的在職人員。以前,各招生單位可以采取單獨考試的辦法,自1998年起,在職攻讀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實行全國所有試點院校統一的入學聯合考試。學習期限3年左右,教學方式采取全日制脫產、半脫產及在職兼讀并存的靈活方式。修滿規定的學分,通過論文答辯者,經培養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即授予法律碩士專業學位。

(二)創辦法律碩士學位的意義

1、市場經濟的需要

查看全文

法律下品德教育論文

一、國旗下的演講

通過每周一或重大節日、重大活動舉行的升國旗儀式和國旗下的演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文明禮儀、安全意識等教育。每當國旗伴隨著雄壯的國歌在校園中冉冉升起,整個校園彌漫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能喚起學生發自內心的高尚情感,激發愛國情懷。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國旗下的演講相結合,這些演講萌發了學生心中知禮、道義、守法的美德種子,使國旗下演講承載了豐富的德育內涵。每一次升旗儀式都是一次高尚情操的陶冶,每一次國旗下演講都會生發出無窮的動力。如有的演講引導學生確立人生目標,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的演講憧憬未來,使他們對祖國的明天、世界的未來滿懷希望;有的演講探討學生學習成長話題,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方法,加強自身修養;有的演講警示學生分清是非,避免迷失方向;有的演講分析學生的失誤挫折,幫助他們少走彎路,健康成長。教育的本質問題是促進人的發展。作為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國旗下演講在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方面,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專題知識講座

法律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板塊,通過邀請轄區派出所干警走進校園,深入課堂,舉辦法制講座。干警用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識,解讀了一個個生動鮮活、觸目驚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現身說法,舉案說法,對學生的觸動很大。增強了學生的法制觀念,讓學生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作為法治國家的公民,要樹立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專心學習,拒絕不良誘惑,善于學習,為實現自己遠大目標而不懈努力。會后布置各班辦法制宣傳主題板報,并讓每一位學生撰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一方面鞏固、加深了課堂上所學的法律知識,同時增強了法制觀念,提升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三、團隊組織活動

1.法律知識演講比賽。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深入理解法律知識,著力推進平安校園建設,配合鎮司法所六五普法,學校團總支組織了以“法律伴我成長”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已有的法律知識,從不同的角度講知識、談體會、說法治。整個演講涉及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多部法律,選手們用豐富的知識,鮮明的觀點,表達了自己對法制精神的理解和對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渴望。這不僅僅是一次演講比賽,更是一堂生動的法制教育課。通過這場演講大賽,在校園里掀起了一場學法、用法的熱潮。

查看全文

高職院校法律通識教育論文

一、高職院校開展法律通識教育的意義

(一)從學生角度看。大學生因為缺乏社會經驗,處于相對的弱勢地位。首先,當遇到常見的消費法律糾紛時,他們往往選擇自認倒霉、忍氣吞聲的解決方式,不知道如何維權。甚至連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了都不知道。其次,當大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實習或者將來走向正式的工作崗位時,往往都要面臨勞動糾紛問題,面對強勢的用人單位,很容易遭遇各種法律風險,例如人身損害、勞動權益受損等,從而導致他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最后,有些學生因為不懂法,誤入傳銷或者邪教組織,其人身安全受到嚴重損害和威脅。因此,學校開展法律通識教育,能讓學生知法守法,提高法律維權技能,無論是對將來的生活還是工作都有很大的益處。

(二)從學校角度看。首先,學校開展法律通識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校園犯罪率。近年來,高職院校校園中的違法犯罪案件有所上升,有些受侵害者采取了非常過激的方式來處理,引發新的犯罪。這里面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部分學生法制意識不強、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的淡薄。其次,促進工學結合模式在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眾所周知,工學結合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實施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重大舉措。學生是工學結合中最重要的主體,學生權益受損,牽連實習單位,學生和家長方面會產生對實習制度的抵觸情緒,實習單位對校企合作模式也會有所顧慮,這將導致工學結合模式的發展進程受阻。只有強化學生的法律教育與提高預防功能,才能有效保障實習學生的合法權益,使得工學結合模式健康發展。

(三)從社會角度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實現這個總目標,全民知法守法是前提、關鍵。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是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因此,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法律素質的提高更為迫切,其法律素質對于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高職院校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現狀

目前,法律通識教育課程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其得到了大力的推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情況如下:第一,高職院校中很多公共必修課都涉及一些重要的法律知識。例如,關于憲法以及作為中國公民應享有的最基本權利的法律知識被納入到了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中。關于勞動者權益維護的法律知識被納入到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這門課程中。而關于違法犯罪法律知識被納入到了大學生安全教育這門課程中。這些課程中的法律章節讓課程更完整,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法律通識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這種混合體設計讓法律通識教育成為這些課程的附屬品,最終被輕描淡寫,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第二,有的高職學院新開了“法律理念與法律意識”等法律通識課程,它主要側重從精神程度上來提高學生對法律的認同,讓學生樹立較高的法律意識,從法律思想和精神方面使學生獲得啟迪。但筆者認為這門課程并不適合高職學生,而更適合本科院校的學生。第三,一般作為高職院校的公共必修課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和大學生安全教育這三門課程。而從事這些課程教授的老師,其專業很多都是非法學專業畢業的。從教師的主體角度上來說,法律通識教育是缺乏專業性的。一部分老師基于自己專業的限制無法從更專業的角度傳授法律知識。這極有可能導致這些課程中的法律知識被弱化。總體上來說,我國高職院校的法律通識教育仍處在探索和實踐階段,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查看全文

檢察院法律監督政治教育論文

摘要:基層檢察院既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也是黨的重要政法力量。本文結合基層檢察院黨建工作實踐中存在的定位、體制、隊伍、監督方面的問題進行辨析,提出了基層檢察院黨建工作實行一體化領導、保障黨員民主權利、黨務干部權責利統一機制、創新黨建工作觀念、內容、機制、載體等方面的改進設想。

關鍵詞:黨建工作;法律監督;基層檢察院

基層檢察院黨建工作是基層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層檢察院履行打擊敵人、保護人民、懲治犯罪、服務經濟建設的職責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基層檢察院的黨建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在新時期、新形勢下踐行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進基層檢察院的黨建工作,以黨建促隊建,全面提高基層檢察院的法律監督能力成為基層檢察院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擬結合基層檢察院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思考,并提出一些改進的設想,以期對今后的基層檢察院黨建工作有所啟發,有所裨益。

一、基層檢察院黨建工作存在問題辨析近年來,基層檢察院都把黨建工作作為一項提高干警素質、推動檢察工作發展、改變工作作風、塑造檢察形象的系統工程來抓,在建立組織機構、制定工作制度、組織開展活動、實施考核評比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井且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用發展的眼光看,在基層檢察院黨建工作中還存在一些有悖于科學發展觀的問題,基層檢察院黨建工作滯后于檢察業務工作的狀況依然存在,亟待改進和完善。

(一)黨建工作定位不夠明晰

這里所說的定位,特指人們對某種事物發自內心的普遍認知度,或者說是人們在某種事物上的普遍價值取向。基層檢察院的黨建工作應當如何定位?這本來是一個常識性的基礎問題,但遺憾的是多年來人們往往習慣于從宏觀上去解讀,往往唯書唯上,人云亦云,很少從基層檢察院自身的特點和工作實際出發去準確詮釋基層檢察院黨建工作的定位。位子定不準,談何工作?根據《黨章》和《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關于基層黨建工作的有關規定,基層檢察院黨的建設的定位應當也必須是檢察事業前進的政治方向,是基層檢察隊伍發展的精神動力,是基層檢察業務建設的根本,是無可替代的。只有把這個定位化作基層檢察院一致的普遍認同,黨建工作才能真正有位,上位,到位。

查看全文

高職法律課程人文教育論文

一、高職法律課程教學與人文教育的現狀

(一)高職法律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

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法律素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于就事論事的特性,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使其深入思考,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教師給出評價并進行總體分析。還可以利用模擬法庭來培養學生對實際法律問題的適用能力,但在整個過程中,更多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對學生價值、情感、信念和責任方面法律綜合素養的培養缺失,這無法實現高職院校法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由于法律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無法更好的與社會生活的人文性要求相適應,在法律課程教學中只對學生進行法律基礎上和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對其他各方面的知識的傳遞并沒有要求,所以在法律課堂上向學生進行有關人文精神知識的傳授更不可能。但在社會生活中,人性和理想也是我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所以在高職院校教育過程中更需要融入人文教育,這樣才能使學生樹立更高的境界和理想信念,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當前復雜的社會生活。

(二)高職院校法律課程人文教育的不足

當前由于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較為重視,而各高校和高職院校也專門設置了人文教育課程來進行人文教育,但相對于專業課程來講,人文教育課程并不被重視,而且這樣單獨設置,使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有效的分割開來,這樣科學教育培養目標則會與預期存在較大的偏差。而且在高職院校中,專業課占主導地位,學生對專業課程更為重視。這樣就會導致人文教育課程沒有一點優勢可言。所以在法律專業的教學內容中可以融入人文教育的內容,這樣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自然會形成追求公正、公平和法律責任感的理想和信念,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人文教育內容相對都較為單一,具有各自的特點,無法把高職院校法律類的職業特征更好的體現出來。而在高職法律課程的人文教育中則應更注重于對學生法律職業素養的培養,這就需要在具體教學中,針對法律職業的特性來進行與法律類人才培養目標相符合的人文教育,從而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法律職業性人才。

二、高職法律課程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查看全文

教育行業婦女工作者先進事跡

一、突出服務職能,努力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工作,是面向家庭、服務家長、提高家教水平的需要;對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形成和諧、文明的人際關系,建立學習型的家庭起著積極的作用;為培養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夯實了基礎。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學校全面推進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工作深入發展的內在要求。

她由教師改行做婦女主任,85年在街道任婦女主任,由91年正式調入敦化市婦聯,在婦聯工作已有23個年頭了,先后做過市婦聯組宣部、城鄉部、婦兒工委、維權兒童部工作,從事家庭教育已經8個年頭了,身為一名婦聯干部,普通的黨員,她非常重視該項工作,她把一生都奉獻給婦聯事業,始終堅持家庭教育工作服務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于穩定大局,以創新精神搞好家庭教育工作,與北京網校101成立了家長學校,幫助廣大家長增強自身素質,掌握育子方法,提高敦化市家庭教育水平。

為貫徹國家提出的“以德治國”方略,她帶領婦聯系統以教育工作為陣地,豐富了家庭文明建設,拓寬了家庭教育領域。她為領導出謀劃策,只要工作給她,領導十分放心,保證做好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市婦聯經常與關工委、教育局聯合開展“親子教育活動、家庭教育培訓班”等活動,組織全市廣大婦女,學生家長受教育率達90%以上,舉辦各類培訓班40余期,參與率達到90%以上。

八年來,她時刻關注著敦化市的家庭教育情況,一是制定方案、學習計劃,定期走訪檢查,每年開展評選活動,推舉出省級“優秀家長”3名,市級“優秀家長”18名;二是開展家庭教育理論研討,推舉出家庭教育論文省級2篇,州級1篇;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家庭教育論文評選活動,她在評選當中被州評為“優秀論文獎”,這項工作現已形成了規范。并針對“如何創建學習型家庭”做了問卷調查狠抓典型,帶動全市文化建設,在全市四個街道16個鄉鎮抽樣調查、撰寫調查報告10份,分析報告4份,論文獲獎1個。在工作中她是強者,個人家庭生活中她是一名言傳身教的好家長,大女兒已畢業于遼寧法律學校。“言傳身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教育的永恒命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實際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不僅要帶頭學習,成為孩子的表率,還要和孩子一起學習、相互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

二、因地制宜,創造性的開展家庭教育工作

查看全文

區教育學會的工作計劃

在新的一年里,*區教育學會將以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以推進新課程改革、打造特色學校和創建西部教育強區為契機,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在市教育學會和區教育局的正確指導下,圍繞我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不斷創新學會工作機制,有效整合學會各方資源,努力培育學會活動品牌,充分激發學會科研活力,不斷提高區教育學會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積極組織和開展各種教育、教學研究和培訓活動,為我區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創建西部教育強區為主要任務,以推進新課程改革、打造特色學校為契機,帶領廣大會員和教育工作者,積極開展群眾性教育學術和教育科普活動,為促進我省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科學決策咨詢服務,為基層學校和廣大教師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

二、總體思路

根據省、市教育學會和區教育局2009學年的工作意見和要求,緊密圍繞全區“打造特色學校、創建教育強區”的奮斗目標,不斷創新學會工作機制,團結和組織廣大會員緊密圍繞區教育局的中心工作,加強學會自身建設,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有效整合學會各方資源,充分激發學會活力,充分發揮學會自身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教育科研學術活動,不斷增強學會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提高服務基層學校和廣大教師的綜合能力。

三、主要工作:

查看全文

教育行業婦女工作者事跡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突出服務職能,努力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因地制宜,創造性的開展家庭教育工作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工作,是面向家庭、服務家長、提高家教水平的需要;對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形成和諧、文明的人際關系,建立學習型的家庭起著積極的作用;為培養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夯實了基礎、她始終把德育工作作為家長學校的首要任務來抓,走學校、社會和家庭育人一體化之路、由于她在平時的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對工作的執著和火一般的熱情,堅定不移的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在婦女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雖然付出了艱辛,但也得到了回報,曾多次受到市、州的獎勵,敦化市優秀公務員;優秀婦女干部;扶貧工作先進個人;被市委組織部2次評為“創先爭優”優秀黨員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女,漢族,52歲,中共黨員,副主任科員,現任市婦聯維權兒童部部長。她熱愛婦女工作,積極維護婦女的整體形象和利益,全面履行婦聯職能,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工作,求真務實,多年來的工作都非常出色,成效非常顯著。是婦聯系統的老大姐,是婦聯干部的模范帶頭人,全面履行婦聯職能,全心全意為婦女兒童服務,為敦化家庭教育工作貢獻出了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突出服務職能,努力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工作,是面向家庭、服務家長、提高家教水平的需要;對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形成和諧、文明的人際關系,建立學習型的家庭起著積極的作用;為培養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夯實了基礎。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學校全面推進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工作深入發展的內在要求。

她由教師改行做婦女主任,85年在街道任婦女主任,由91年正式調入敦化市婦聯,在婦聯工作已有23個年頭了,先后做過市婦聯組宣部、城鄉部、婦兒工委、維權兒童部工作,從事家庭教育已經8個年頭了,身為一名婦聯干部,普通的黨員,她非常重視該項工作,她把一生都奉獻給婦聯事業,始終堅持家庭教育工作服務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于穩定大局,以創新精神搞好家庭教育工作,與北京網校101成立了家長學校,幫助廣大家長增強自身素質,掌握育子方法,提高敦化市家庭教育水平。

為貫徹國家提出的“以德治國”方略,她帶領婦聯系統以教育工作為陣地,豐富了家庭文明建設,拓寬了家庭教育領域。她為領導出謀劃策,只要工作給她,領導十分放心,保證做好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市婦聯經常與關工委、教育局聯合開展“親子教育活動、家庭教育培訓班”等活動,組織全市廣大婦女,學生家長受教育率達90%以上,舉辦各類培訓班40余期,參與率達到90%以上。

查看全文

同志的先進事跡

00同志2004年度的先進事跡

該同志在思想政治方面,能擁護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尤其是能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在政治思想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黨性立場是堅定的;注重不懈地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能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分析處理解決問題;大局觀念牢固,也具較好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政策水平,能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敢說真話實話,堅持真理,勇于自我批評,能團結關心群眾,注意做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黨建和行政教學工作中是取得一定成效的,也受到教職工的好評。

該同志較為注重自身政治理論素質的提高。做到學習有計劃、針對和實效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自覺參加市委黨校和00師大在職研究生班學習,力求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各個時期黨的大政方針,時事政治、法律法規、行政管理、現代科學以及市場經濟等知識有更深認識理解,不斷拓寬視野和知識面,提高政策理論素質,提高領導、管理水平以及業務工作能力。

黨的十六大召開后,該同志能自覺認真學會報告和有關文件,抓住大會的主題、靈魂、精髓、目標等要點全面領會、把握大會精神,增強黨性,進一步提高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加深對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加深對黨的性質、根本任務和根本宗旨再認識,努力實踐"三個代表"思想。無論在黨的組織生活、學習討論,還是在其任課教學中,都能結合實際發表學習心得和融會貫通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黨的十六大精神的內容,與同事同學們共同提高。

在行政工作方面,該同志在原崗位上有明確工作定位思想,注意維護領導班子團結和威信,執行各項集體決定,做好“助手”角色和協調工作。以民主集中制原則規范自己的工作,注意原教育學院內外縱橫向的團結協作;積極參與學校招生工作;對涉及全校性的活動,均能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進行周密組織和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該同志還具有較好的工作主動性和敢于負責的精神,所分管的原教育學院后勤總務工作,強調以“服務”思想第一,“群眾滿意”至上規范工作,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主張少說多干、求真務實的作風和踏實工作受到教職工的好評。為整個學校后勤的行政對外協調、各項大小活動、房改房管、校產管理、治安保衛、財務管理、醫療保障理賠、膳食供應、美化環境以及各種采購(包括政府采購的報批招標)、大小修繕的等紛繁復雜瑣碎后勤事務默默忙碌,為學院的正常運轉盡了應有的職責并取得明顯的實績。

查看全文

新時期大學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探討論文

關鍵詞:德育教育;有效性;思考

摘要:我國歷來重視德育教育,但是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德育教育實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原因固然是復雜的。在德育的內容和目標上,存在著“重大節,輕小德”傾向,缺乏層次性與可操作性。因此,新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視德育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點,讓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實效性。人的良好道德品質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現代德育把人類在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傳統美德作為道德內容傳授給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必須引導人們自覺地加強德育養成。下面,本人談一談新時期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

一、德育教育要適應時代的需要,與時俱進

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進入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碰撞的時代,當代大學生作為對社會反映最敏感的群體,他們的道德現狀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著徹頭徹尾的主觀性和純粹的利己性的時候,把利益提升為人類的紐帶,就必然會造成普遍的分散狀態,必然會使人們只管自己,彼此隔絕,使人類變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大學生也難以抵御社會中的各種負面影響,難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從而導致與社會主流道德的背離現象。如果我們的德育教育論文還是過去的老一套,那是適應不了時展的。

而德育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必須推進德育教學改革,豐富和完善德育教學方式。在講授德育課時,要正面教學為主,同時聯系社會實際,提出問題,在學生中展開討論。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技術等形式圖文并茂地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攝取較多的知識和信息。例如,高校一直在教育學生要做到“明禮誠信”,但觸目所及的誠信缺失現象比比皆是:考試作弊,畢業后不按時歸還助學貸款,人際關系虛假。

大學生誠信缺失不僅指其經濟失信行為。還包括在生活、學習中違反道德或犯有嚴重過錯的行為。利用課堂教學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政治經濟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誠信”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行為規范,是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基本素質要求,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