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點滴談
時間:2022-03-03 06:42:00
導語:新課程改革點滴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時代,世界各國面對21世紀國際人才競爭的挑戰,相繼確定和實施了新一輪的教育發展和人才資源開發戰略。我國傳統的教育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育體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課程改革也在全國大張旗鼓地展開,它是中國教育的一場革命,也是教育界的一件大善事,我們渴望中國的教育從此進入新時代。但是在實際的教育與教學中,由于傳統教育根深蒂固,在很多方面與新課程的宗旨相矛盾、相沖突,作為新課程的施行者,根據本人多年的經歷和對現行教育弊端的思考,我認為新課程改革應該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程改革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
在中小學中,有不少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據有關部門進行的心理調查表明,學生的厭學障礙和人際關系問題相當突出。用學生自己的話說,終日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抑郁的生活。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來,中小學生由于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會。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成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家長對子女經常訓斥,使孩子對父母見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勵,使孩子有種壓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雙親離異,嚴重摧殘了孩子的心靈。更有些"問題家庭"家長本身品德低劣,作風不正,對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是學校教育不當。由于種種原因,使我們學校的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課內教學,輕課外教育;重尖子生,輕后進生學校生活內容、方式單一,許多學生對學習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視課堂為牢獄,視學習為苦差事。而一些教師忽視學生心理特點,在教育學生是采用不當的方法,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學生產生孤獨、自卑的心理。有些后進生,被教師所嫌棄,失去上進心而自暴自棄。
所以應該多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二、課程改革要把養成教育放在關鍵的地位。
曾經有一位著名的鋼琴教師在收學生時,問第一位孩子:"你原來學過什么?""我什么都不會。""好!你的學費是500元。"第二位學生說:"我已經學了一年的鋼琴。""好!你的學費是1000元。"家長不明白,問:"為什么我的孩子已經有一年的基礎了,卻要付雙倍的學費?"那位老師很肯定地說:"是的。因為我要花雙倍的時間來糾正他在那一年中養成的不良習慣和錯誤動作。"
由此可見,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卻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學生的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佳境,需要從點滴的養成教育做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見到誰的自行車被風刮倒主動上前扶起來,見到班里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愿修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紅領巾,放學站路隊……..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臺起于壘土,質的飛躍量的積累,良好的道德素質建立在種種良好的道德習慣之上。最佳時機。重視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中,重視對學生的行為訓練,就有利于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
三、新課程改革應注重賞識教育。
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書中說:"教育工作者應該成為一個精心的播種者和耕耘者,應該去扶正在成長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細根,去愛護每一片急需陽光的綠葉。如果我們能讓兒童的各種優點像幼苗分蘗似地迅速分枝,那么他們身上的缺點就會自然而然地被連根除掉。"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師的心態要平和,要寬容。有的時候,因為一些學生的不良行為我也不喜歡他,但表面上不表現出來,因為孩子是敏感的,我知道他能感覺到,所以我總是把他的這些缺點忽略,夸大他的優點,效果好極了。賞識就像一劑良藥,能夠愈合對方因為錯誤而引發的心靈創傷和悔恨,除去心頭痼疾,矯正行為的錯誤,鼓舞其改過的信心,點燃其向善的勇氣。
差生甲成績較差,但記憶力特好,教師就鼓勵他背誦課文,爭取奪魁。這位學生這樣做了,果然在全班奪魁,并且在全班背誦古詩詞的比賽中奪得第一,從此他的各門功課也隨之有了起色。我想教育人是一個長久的工作,孩子也許會有反復,甚至后退,但是如果我們大海撈針地發現,一如既往地期待,不遺余力地賞識。"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孩子們一定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有時甚至給我們帶來驚喜!
讓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用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鐘愛,賞識自己的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讓每一位學生在賞識中學會賞識,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抬起自信自強的頭來,笑對生活陽光屬于每一個孩子。
四、新課程改革要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每個孩子不僅是一個生命個體,更重要的是他們是一個人,一個有思想、有著豐富情感和需求的獨立的人。"
"想學什么、想怎么學?"、"有不同的意見嗎?"、"想說的站起來說吧!"、"你的想法比老師的好!"教師在課堂上所說的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話語,是孩子們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現在,我已不習慣課堂上鴉雀無聲,我從不指責學生在我講課時插嘴,常鼓勵學生:"誰想到什么?"、"誰靈感來了?"、"不用舉手就可以說。"課堂上有時爭得面紅耳赤,我反而會鼓勵學生:"就應該這樣,有多種看法,才會有相互啟發。"教師講課過程中,學生可以不舉手申請而直接站起來發言,可以與前后左右的同學討論,也可以離開自己的座位找合適的同學交換意見,在發言時,如果需要演示,可以隨時到黑板上板書,也可以使用投影儀。這看似小小的變化,其實卻是一個質的飛躍。收獲遠不止這些,學生在與教師合作互動的教學中,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伙伴合作。這一切,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變為了現實。
愿我們的學生能在新課程改革中愉快、健康地成長;愿我們的教師在新課改中能輕裝前進,揚帆遠航。
- 上一篇:學校課外文體活動指導意見
- 下一篇:城鎮教育制度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