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創新和發展措施

時間:2022-07-29 10:22:00

導語:教育創新和發展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創新和發展措施

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貴縣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落實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根據“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20字工作方針,結合我縣南實際,特制定本《規劃綱要》。

一、“十一五”期間我縣教育回顧

(一)發展狀況

1.全縣幼兒園有114所,入園(班)率為46.29%。

2.小學1119所,教學點372個,在校學生39563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94%。

3.初級中學126所,九年制學校51所,完全中學28所,在校初中生有172257人,初中階段入學率為95.51%。

4.現有特殊學校5所,“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73.31%。

5.全縣普通高(完)中39所,在校生45175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34.49%。

6.青壯年人口非文盲率已達98%。

7.全縣共有11所中職學校,在校生達17560人。普、職生比僅為1:0.39。

8.年,我縣師專升格為民族師范學院,同年秋季首批招收五個專業的本科生共300人。年,招收十個專業的本科生800人。民族師范學院和我縣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積極推進。全縣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約為5%。

9.小學教師??坡蔬_69.78%,初中教師本科率達44.37%;中小學國家級骨干教師12名,省級骨干教師140名,省級名師6名,縣級骨干教師82名;特級教師21名。

10.教育投入。年期間,全縣教育總支出為61.69億元,其中2009年為21.75億元,比年增長了166.54%。到年全縣中小學校舍面積達3061743m2,比年增加809917m2;義務教育階段學校D級危房全部消除。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年月,我縣“兩基”工作順利通過國家督導評估驗收,這是全縣教育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標志著我縣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促進經濟社會歷史性跨越奠定了堅實基礎。雖然“兩基”通過國家驗收,但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標只是階段性的、低水平的目標實現,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

1.辦學條件不足。由于未實施過農村小學寄宿制工程和教師周轉宿舍工程建設,學生走讀,教師走教,起早摸黑且不安全,導致學生容易流失,教師不安心在農村從教。

2.學校布局不盡合理,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缺乏,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辦學規模小、水平低,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發展相對滯后。

3.中小學教職工數量不足,學科教師結構不盡合理,教學輔助人員不足。

4.教育經費投入量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需求,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還偏低。

二、年教育展望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我縣南。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和人才強縣戰略,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立足我縣基本縣情,把握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堅持依法治教,遵循教育規律,夯實基礎,優化結構,調整布局,提升內涵,促進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進一步鞏固“兩基”成果,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大力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全面提升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努力發展民族教育和幼兒教育,關心特殊教育,引導各級各類教育均衡和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和教育科學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發展目標

以提高全縣各族人民的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數十萬高素質勞動者、數以萬計專門人才和一批拔尖創新人才,為建設和諧我縣南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撐和知識貢獻。

1.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及掃除青壯年文盲。

要加大對“兩基”工作的鞏固提高力度,逐步推進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達到省制定的新標準要求,全面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和質量。年,作為全省第二批試點縣要達到新標準和要求;年,市作為全省第三批試點縣(市),年前達到新標準;其余各縣要逐步實施,年底前,分別達到新標準。

2.學前教育。

從年起,每鄉(鎮、街道)新建、改建和擴建1所標準化公辦幼兒園,按每鄉(鎮、街道)新建1所標準化幼兒園計算,擬規劃建設130所幼兒園,需征地947畝,新建校舍面積41.37萬平方米,總投資6.21億元。年前爭取新增1-2所省級示范幼兒園。扶持大村落舉辦村級幼兒園(班),對家庭困難幼兒入園給予補助。

3.高中階段教育。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意見》,用4年時間集中力量攻堅,以年全縣實現以縣為單位,基本實現初中畢業學生能夠繼續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推動全縣高中階段教育加速發展。從年起,由縣級財政劃撥???,整合其它款項,調整高中階段學校布局,加快發展普通高中步伐,在“十二五”期間新建、改建或擴建15—20所達到《貴縣省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標準》的高中學校(含民辦學校),其中,選擇條件較為成熟的縣新建2—3所優質高中。各縣(市)從年秋季起,逐年擴大高中階段教育招生規模,制定分年度的擴招計劃,對招生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嚴格的目標管理。使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每年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年達到63%,年達到90%。達到優化高中資源配置,推進完全中學的初高中分離辦學;繼續推進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設,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新增2—3所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努力增加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抓好一中改擴建工作,完善功能,更好地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

4.職業教育。

全縣各縣(市)都要建設好1所達到《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要求的中等職業學校,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規模,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和在校生人數占高中階段學校招生人數和在校生人數的比例大體相當。以我縣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為龍頭,縣市(職)中(職教中心)為骨干,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補充,全力打造高職、中職、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協調快速發展的職業教育網絡。加快中職學校建設步伐,積極創建省級示范性中職學校,力爭“十二五”期間我縣省級示范性中職學校達到6所。做好全縣職業教育工程投資項目規劃,爭取國家職業教育資金投資,加快職院新校區建設步伐,力爭成為國家級示范性高職學院。指導、協調和統籌全縣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優化職教資源。同時加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在一些有條件的普通中學開展普職滲透,為不能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生適當開設職業技術培訓。

5.高等教育。

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使高等教育向綜合化方向發展,建設好師范學院、縣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和貴縣電大我縣南分校。在民族師范學院開設主要面向本縣招收的民族預科班和民族文化傳承班。不斷加強民族師范學院本科專業的建設,擴大本科生的招生規模。

抓好*師范學院新校區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訓一批學科帶頭人,提高教師中的碩士、博士比例,抓好教授的培養工作。努力建設一批骨干特色專業、重點學科,全面提高學校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促進全縣高等教育持續健康協調快速發展,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好人才支持和保障。

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重點加強高校專業學科建設。民族師范學院在現有10個本科專業的基礎上,力爭每年申辦5個以上本科專業;五年內力爭校級重點學科達四個以上,省級重點學科2個以上,普通本科專業達26個以上。我縣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和縣電大分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設置急需和緊缺的專業學科。

6.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

建成省級示范性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0所左右。繼續推進“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繼續開展“綠色證書”教育,每年完成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7萬人次左右。政府成立跨部門繼續教育協調機構,統籌指導繼續教育發展。挖掘高等教育資源,發揮自學考試、成人高考、非學歷證書考試的作用,搭建終身教育學習平臺。提高廣播電視教育水平,發展網絡教育和現代遠程教育,加快遠程教育和終身教育網絡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依托各類職業學校、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企業以及各種職業培訓機構、成人教育機構,實施農村新增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企業職工教育與再就業培訓等。

7.民族教育。

在全縣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民族民間文化進課堂,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學校低年級開設雙語教學課,規范民族學校管理,辦出特色,建成一批民族教育示范學校;中小學少數民族在校生占在校生的比例要接近或達到全縣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2020年,每年在一中和八中分別舉辦冊、望少數民族高中班,每年招生共100名。有條件的縣(市),應當開辦少數民族教學班。

8.特殊教育。

到年,按照30萬人口以上縣級行政區域都要建1所特殊教育學校的要求,全縣新建特殊教育學校4—5所,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85%左右,力爭到年全省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均達到90%,在校殘疾學生鞏固率達到或接近當地義務教育的水平。搞好縣盲聾啞學校的異地擴建工作,加強學校職業技術課教育,擴大招生規模,逐步建成以初中辦學為主兼辦高中的學校,成為全縣特殊教育示范性學校;全縣形成以縣盲聾啞學校為龍頭,縣(市)特校為骨干的特殊教育體系。按學校建設標準為特殊教育學校配備教學、生活和康復訓練設施設備,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

(三)保障措施

1.依法行政,依法治教。

(1)完善地方性教育法規、規章。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結合本縣實際,逐步修訂或制定自治縣教育條例以及教育督導等方面的法規、規章。

(2)堅持依法治教,從嚴治校。學校要建立完善的符合法律規定的學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尊重教師權利,加強教師管理。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對教師、學生實施的獎勵與處分要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則。

(3)開展普法教育。建立學法制度,不斷提高教育行政部門公務員和學校師生的法制素質和法律意識。教育學生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知法守法。教師要自覺加強法律修養,做遵紀守法的楷模。

(4)在國家和省的法律法規范圍內,大力支持發展民辦教育,特別是民辦幼兒教育和民辦高中階段教育;縣、縣(市)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法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

(5)規范和完善現有青少年活動中心,強化管理工作,充分發揮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育人功能,全縣8縣(市)均建成青少年活動中心。

2.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繼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1)堅持以學校為主陣地、課堂為主渠道、校外教育為補充,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重點抓好“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全面推行《中(?。W生守則》和《中(?。W生日常行為規范》,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加強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歷史教育、時事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國防教育、防艾教育、禁毒教育、現代禮儀教育、誠信教育;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環保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

(2)進一步強化“教研興校、教研促教”意識,主抓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育內涵,充實縣、縣(市)教研所(室)教研隊伍,搭建教研平臺,努力構建立體教研網絡,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全面提高教師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3)穩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完善中小學考試評價辦法,不斷改革完善考試評價制度,重點讓全縣高中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抓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進一步改革普通高中招生錄取辦法,充分發揮考試評價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導向和積極促進作用。

(4)認真抓好中小學校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檢查、評比工作,強化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在全縣創建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環境優美、質量較高的示范性學校。

(5)樹立健康第一思想,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衛生和美育工作。全面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確保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的時間不少于1小時,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開展好一年一度的全縣學生文藝體育競賽活動。

(6)加強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優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應用環境。

3.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推進“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結合”。

加強新形勢下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統籌”,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綜合功能。繼續開展“綠色證書”教育,積極推進農村中小學課程和教學改革,在保證國家規定的基礎教育課程設置的同時,緊密聯系我縣農村實際,在農村初、高中增加職業教育內容,推廣普職滲透。

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農村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實行靈活的教育和學籍管理制度,方便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城鄉分段和職前職后分段完成學業。重點建設好縣(市)骨干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面向農村擴大招生規模。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對進城務工農民進行職業教育和培訓。

開展農村成人教育,促進“農科教”結合。農村成人教育要以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為重點。充分發揮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和培訓機構的作用。農村中小學可實行一校掛兩牌,日校辦夜校,成為鄉村基層的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動基地。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的作用,建設“高等學校農業科技教育網絡聯盟”,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為農業科技推廣、農村教育作出貢獻。

4.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體制。

加大教育財政資金投入,建立健全縣與縣(市)財政對各項教育項目及學生資助經費的匹配機制,保證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做到“三個增長”,依法足額征收城市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確保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用于農村教育的經費比例不低于50%;拓寬經費籌措渠道,鼓勵社會投資、出資和捐資辦學;完善國家和社會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制度;嚴格經費管理,不斷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

從年起,加大對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普通高中發展、高校建設發展等的經費投入,努力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以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等為突破口,啟動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工程和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走讀”、教師“走教”的問題,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解決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的合理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在縣域內均衡發展,年初步均衡,年達到基本均衡。堅持把農村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及教師周轉宿舍的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

(1)在“十二五”期間,共規劃實施中小學寄宿制工程381所(其中:中學改擴建91所、新建30所,小學新建260所),總建筑面積233萬㎡(其中:中學改擴建新建71萬㎡、小學新建162萬㎡),總投資26.3億元(其中:中學改擴建新建8.5億元、小學新建17.8億元),需配備生活管理人員2358人、保衛人員786人、醫務人員393人。

(2)在“十二五”期間,規劃實施縣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宿舍工程,修建面積79萬㎡,總投資約9.48億元,解決26339名教師的住宿問題。

(3)在“十二五”期間,完成義務教育階段校舍標準化建設(教育用房及輔助用房)。新建小學校舍面積126萬㎡,總投資18.96億元。使小學階段生均校舍面積將達6.75㎡/人,比年提高3.16㎡/生。新建初中校舍面積62萬㎡,總投資9.3億元。使初中階段生均校舍面積將達8.92㎡/生,比年提高3.62㎡/生。

(4)擴大城鎮中小學教育資源。全縣在各縣(市)政府所在地新建10—15所主要服務于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的公辦中小學,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加強師德建設,采取綜合措施,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教師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水平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評聘的重要內容。

(2)建立縣特級教師和縣級名師評選制度,每年分別評出10名縣級特級教師和30名縣級名師。每年選拔和培訓100名縣級骨干教師。

(3)開展學歷提高培訓工作,使全縣教師學歷合格率均達到要求。到年,小學教師專科以上學歷比例達80%以上,初中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60%以上。

(4)實施“國培計劃”,開展學科培訓工作,使教師的學科知識、學科結構和教學水平達到國家要求。教育技能達到國家初級以上標準。

(5)建立區域內、校際間教師交流機制。城鎮學校、農村學校及薄弱學校的教師多渠道交流率每年達10%。其中,校長、骨干教師和高級教師所占比例不低于20%,交流年限不少于一年。利用“北京—幫—助教學會”、對口幫扶等各種資源,開展好我縣教育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6)實施并完善中小學校長選拔聘任制和校長負責制,校長持證上崗率達100%。

(7)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加強全縣各級各類公辦學校編制管理,按照編制和學科配足配齊教師,對實驗教學教師、校醫與工勤人員需要增加編制和合理配置。抓好農村特設崗位教師的選聘、培訓和管理工作。

6.普及實驗教學及信息技術教育。

全縣中小學及教學點按照“普實”標準配齊實驗儀器設備,年前教師演示實驗率達100%,學生分組實驗率達90%以上,年前達100%;在全縣中小學建設“班班通”工程;建立和完善縣級教育信息資源數據庫,開通縣內教育信息資源交換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加強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管理使用,建立實驗室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培訓機制,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有條件的村級完小以上學校實現信息化管理。

7.建立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制度。

(1)完善“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縣級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切實擔負起對本地教育發展規劃、經費安排使用、校長和教師人事等方面進行統籌管理的責任。

(2)全面貫徹落實《教育督導條例》,設立專職督學隊伍,建立督學責任區制度,建立和完善督導工作制度。

(3)加大督導力度和監督問責制。全面落實教育督導制度,建立相對獨立的教育督導機構,獨立行使督導職能。堅持督政與督學并重、監督與指導并重。加強義務教育督導檢查,開展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督導檢查。強化對政府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情況的督導檢查。建立督導結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強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強化社會監督。

(4)設立教育督導專項經費并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教育督導工作的順利開展。

8.推進平安校園建設。

深入開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為師生創造安定有序、和諧融洽、充滿活力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幫助師生員工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建立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加強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和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完善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妥善處置各種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