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理論發展考核意見

時間:2022-02-14 10:32:00

導語:教育改革理論發展考核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改革理論發展考核意見

教育是興梁之基,強縣之本。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展,探索統籌城鄉教育發展新路子,提高教育質量,積極打造“重慶市農村教育強縣”,不斷滿足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重慶市中長期城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制定本發展規劃綱要。

第一章總綱

第一節基本形勢和任務

(一)梁平教育成就較大。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梁”和“人才強縣”戰略,采取了一系列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教育進入了均衡、優質發展的新階段。實現了“三大跨越”:學前教育發展實現新跨越,3~6歲幼兒毛入園率由“十五”期間的80.5﹪上升到85.7﹪;“兩基”工作實現新跨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自2006年開始全面實現免費教育;高中教育發展實現新跨越,高中教育初步普及,毛入學率由“十五”期間的65.9﹪上升到86﹪。取得了“三大突破”:教育投入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教育經費總投入16.46億元,償還義務教育債務3758萬元;校安工程取得新突破,完成了抗震救災項目39所學校51幢房屋的建設任務,D級危房得到全面消除;職業教育發展取得新突破,職教中心有序教育大課堂教學模式在全市推廣,將米蘭、成龍、京華、深港民辦職校合并建成梁平職業技術學校,形成“一公一民”的職教新格局。推進了“三大創新”:創新教育執法模式,在西南片率先成立了教育行政執法大隊,推進執法機制改革,為“平安校園”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創新學校布局調整,采取“一校多區”模式,將優質學校分別與薄弱學校合并,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創新用人機制,建立新進教師到農村學校工作機制,教師流動實行“考調制”。

(二)梁平教育改革發展任務繁重。學前教育需進一步規范,各類教育質量需進一步提升。城鄉教育發展依然不平衡,學校標準化建設進展緩慢,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需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任務艱巨。教師總量不足,教師隊伍素質和結構有待改善,農村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新進教師培訓任務重,農村音體美專業教師、健康專業教師、英語教師數量不足。

(三)梁平教育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當前,人才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要素,接受高質量教育已成為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心聲。特別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和實施,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堅強決心。“314”總體部署和國發〔〕3號文件的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深入推進,為教育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名校工程的實施,縣城新區的建設,縣委縣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大力支持,為梁平教育的大發展、大改革、大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節指導思想和重大戰略

(四)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優先發展教育戰略,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五)重大戰略。優先發展戰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確保教育發展規劃優先、財政投入保障優先、公共資源配置優先。充分調動全縣各級部門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教育的積極性,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責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統籌城鄉戰略。圍繞打造“重慶市農村教育強縣”目標,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統籌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協調發展。重點扶持邊遠學校的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提升質量戰略。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著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招生制度改革以及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實現教育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加快解決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多樣化人才的需求。

第三節發展理念和目標

(六)基本理念。促進教育公平和人的全面發展,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滿足每一位市民終身學習需求。

辦好每一所學校。統籌協調發展城鄉學校,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努力縮小校際差距,力爭每所學校教師配置、教學設施、公用經費、校園環境等基本實現均衡化,確保適齡兒童和青少年上好學。

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突出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滿足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基本需求,激發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全體學生得以充分發展。

滿足每一位市民終身學習需求。以建設學習型縣城為目標,開放教育資源,加快發展各類學習型組織,完善終身教育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城鄉、面向全體市民的終身學習網絡和服務平臺,為市民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滿足每一個人的發展需求。

(七)總體目標。到2020年,形成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實現全縣城鄉教育和諧發展,各類教育指標達到重慶市農村教育領先水平,把梁平建設成為具有較高水平、富有特色的重慶市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示范縣、重慶市農村教育強縣,率先進入全市農村教育現代化行列。

教育普及水平整體提升。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率。

教育資源配置均衡協調。統籌規劃調整學校布局,統籌城鄉學校師資配備,統籌城鄉學校教育投入,統籌改善城鄉辦學條件。

教育三項改革有序推進。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將更有效地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課堂教學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能向全市、全國推出特色課堂教學模式;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將使全縣各校師資更加優化,更能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教育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構建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與產業相銜接的教育服務體系,加大職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校企合作,教育對經濟社會的人才支撐能力、知識貢獻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文化引領能力明顯提高。

學校建設具有明顯特色。因地制宜建設具有梁平地域文化特色的“五個校園”,實施特色學校輻射帶動工程。

(八)階段目標。到2012年,初步形成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8﹪。初步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9.1﹪。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5﹪。繼續教育體系逐步完善,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2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8年。

到2015年,基本形成城鄉教育一體化,基本實現全縣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基本構成統籌城鄉教育示范縣框架體系,初步達到重慶市農村教育強縣要求。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城鄉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發展,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9.2﹪。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毛入學率達到9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1﹪。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8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5年。

到2020年,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現代化,全縣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建成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改革示范縣、重慶市農村教育強縣。高質量普及學前教育,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6﹪。城鄉義務教育實現更高水平的優質均衡發展,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9.5﹪。高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3﹪。形成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繼續教育等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5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1年。

第二章統籌格局

第一節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

(九)建設重慶市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示范縣。大力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試驗,利用好統籌城鄉教育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的相關政策,著力解決城鄉“二元教育”問題。通過改革試驗,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協調發展機制,實現城鄉教育規劃目標、布局結構、資源配置、政策措施、水平提升一體化。推進教育改革創新,破解教育發展難題,解決高質量多樣化人才需求與培養能力不足、人民群眾期盼優質教育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實現城鄉教育的公平與和諧。優化城鄉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提升農村教育水平,增強城市教育輻射帶動能力,縮小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實現城鄉教育統籌發展與更高水平普及。

(十)建立以城帶鄉良性互動機制。在教育資源配置方面加大對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的傾斜支持力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發展機制,以及中小學捆綁發展機制,積極探索城鄉學校共同發展新途徑。

(十一)加快農村教育發展。建立農村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全面落實農村學校建設經費、生均公用經費和學生補助經費。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校舍維護、改造和建設保障機制,推進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和學前教育規范化。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加強農村學校英語、體育、藝術等學科教師配置,提高學科專任教師配備率,提升農村教師整體素質。加強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整合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資源,開展農村成人文化技術教育、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第二節優化城鄉學校布局結構

(十二)優化縣城學校布局。在縣城規劃、縣城擴展中,優先規劃、優先建設中小學和幼兒園。切實保障現有中小學擴容用地,提前控規新建學校用地。圍繞城鎮建設的進程,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新建相應規模的中小學、幼兒園,特別是要擴大城區學校初中辦學規模,切實解決城鎮學校尤其是縣城學校大班額問題。通過擴建、遷建等方式,改善普高、職高辦學條件,加大高中階段教育擴容力度。創建高職院校和電大分校,提升梁平教育層次和整體辦學水平。

(十三)調整鄉鎮學校布局。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原則,鄉鎮重點布局和改建、擴建中心幼兒園、中心小學和初級中學。小學向公路沿線集中,初中向集鎮集中,農村高中向中心鎮集中或向縣城適度聚集。生源較少鄉鎮,實行“一校多區(點)”的辦學模式,或布局九年一貫制學校,或相鄰幾個鄉鎮布局一所初級中學。在交通不便且留守兒童較多的地方,布局寄宿制學校或保留必要的教學點。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富余校舍、教師、設備、場地等資源建設幼兒園,有序適度擴大農村公辦幼兒園辦園規模。

第三章發展任務

第一節基本普及學前教育

(十四)建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把加快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規劃,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堅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則,實行以縣為主,教委歸口鄉鎮(街道)、部門共同管理工作機制;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機制。保障公辦幼兒園經費和人員編制,建立貧困家庭幼兒入園資助制度,逐步實現就近入園入托。

(十五)優化學前教育資源。建立高質量普及學前教育工作推進機制,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堅持以公辦幼兒園為主導,合理布點幼兒園,完善和優化小學附設幼兒園辦園模式,實施公辦幼兒園新建、改擴建工程,農民新村幼兒園建設、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無償交付教育主管部門使用。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堅持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加強0~6歲幼兒家庭教育指導。

(十六)加強幼兒園規范化建設。按照國家標準,加快幼兒園基礎設施和保教常規建設。規范辦園行為,嚴格執行幼兒園資格準入和等級管理制度。建立行業自律、教育部門監管,家長、社會監督的幼兒園質量監控體系。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民辦幼兒園規范辦園,健康發展。加強政策引領和業務指導。提高幼兒保教質量,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

第二節均衡發展義務教育

(十七)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義務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到2020年以前實現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健全義務教育階段學籍管理系統,基本消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現象,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大力改造農村和城鎮薄弱學校,擴大城鎮學校容量,提高師資整體水平,率先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化。加強義務教育教學體系建設,提高義務教育質量,逐步推行小班教學。科學安排學生學習、生活、運動及休息時間,重視農村學校食堂建設,保障學生午餐,提高學生營養水平。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綜合素質合格率達到95﹪以上。

(十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是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的關鍵,是政府優先保障的戰略性任務。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推進機制、保障機制、評估機制,率先實現鄉鎮區域內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質量等基本均衡,并逐步向全縣推進。合理配置教育經費、教師、校舍、設備等教育資源,并重點向薄弱學校傾斜,逐步縮小全縣義務教育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差距。保障轉戶進城市民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依法享有與縣城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待遇。建立社區未成年學生關愛機構,積極發展留守兒童托管家園等公益性組織,保障留守兒童順利就學和健康成長。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加強教育交流與合作。

(十九)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標準,全面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規定課程,配齊配足音、體、美、小學英語等各科教師。嚴格執行有關班額標準規定。完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機制。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規范辦學行為,規范各種社會補習機構和教輔市場,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不得片面將升學結果作為評價學校的標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

(二十)重視特殊教育發展。重視特殊少年兒童教育,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保障特殊教育學校發展。加大投入力度,從殘疾人就業基金、福利彩票、教育發展基金中安排一定資金用于特殊教育。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專業化師資。加強特殊兒童學前教育和早期干預,保障順利進入義務教育。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的資助力度。加強特殊教育課題的研究和運用,強化殘疾學生職業教育培訓,培養殘疾學生自立自強精神和適應社會的生存本領。

第三節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二十一)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科學制定高中階段學校發展規劃,總體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等。合理布局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把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與普通高中建設擺在同等重要位置。支持高中階段民辦學校發展。加大投入,努力改善高中階段學校辦學條件,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到2012年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2020年,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二十二)提高普通高中辦學水平。擴大優質高中資源數量,嚴格控制班級人數,深入推進課程改革,落實課程方案,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通用技術課的開設,積極引導有條件學校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加強高中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改善高中學校設施設備,努力實現辦學水平現代化。加強內涵建設,全面提高高中整體辦學水平。

(二十三)推進普通高中特色發展。指導各高中學校制訂特色發展規劃,合理定位各校辦學特色和發展目標,形成各自辦學特色。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適當融入職業教育教學內容,逐步建立一個入口多元、出口多元,普職融通、與高等教育銜接、體制靈活的高中階段教學體系,努力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

第四節突出發展職業教育

(二十四)提高職業教育地位。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穩步推進中職免費教育,完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農村學生可轉為城市戶口。切實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和支持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大力推進校企合作辦學。

(二十五)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加強職校內涵建設,積極培育特色專業。采用定單式培訓,圍繞IT信息產業、航空產業、商貿旅游、汽車與摩托車工業、天然氣精細化工、農機產業、現代農業、食品加工等領域,優化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將傳統優勢專業辦成精品專業,積極爭創市級以上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培養社會實用型人才。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知識及技能水平。加強學生實作突訓和動手能力培養,全面推行“雙證”制,切實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

第五節努力發展高等教育

(二十六)努力創辦高等院校。充分利用梁平機場和航空資源優勢,研究出臺優惠政策措施,強化項目包裝對接,大力引進社會辦學力量,積極爭取創辦以飛行駕駛、空乘服務、飛機維修、飛機制造等為主要專業特色的航空飛行職業技術學院,從而帶動和發展我縣航空旅游、飛機銷售、飛機組裝、飛機制造等航空產業園區建設。

(二十七)努力辦好電大分校。把梁平電大工作站創建成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分校,發揮其投資見效快、覆蓋面廣的優勢,以繼續教育學歷補償教育為重點,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重點面向基層的各類應用型專門人才,提高公民素養,增加公民受教育年限,推進全民終身教育。

第六節積極發展繼續教育

(二十八)健全繼續教育體制機制。以增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大力發展在職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加快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構建“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建立和完善繼續教育考核評估機制,建立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標準。對困難群體就業培訓給予資助。

(二十九)創新繼續教育內容和形式。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和市民多樣化學習需求,開展覆蓋城鄉的成人職業培訓。組織實施勞動者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社區繼續教育發展計劃、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計劃,轉崗再就業培訓計劃、公民知識和文化素養提升計劃等,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發揮黨校、電大、教師進修校、老年大學、社區教育機構等繼續教育資源優勢,開展成人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和社會化培訓。

第四章體制改革

第一節改革人才培養體制

(三十)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堅持能力為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生存技能,讓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事做人。堅持全面發展,做到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保證體育課和體育鍛煉時間。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重視學生可持續發展、國防、安全、環保等專題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學生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樹立系統培養理念,推進中、小、幼有機銜接,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

(三十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生為本,優化課堂教學,倡導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參與式教學。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等培養實踐能力。注重因材施教,探索分層教學的管理制度改革,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建立學業困難學生的幫扶機制,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探索高中拔尖學生培養模式。

第二節改革考試招生評價制度

(三十三)完善中等及以下學校考試招生制度。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堅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完善優質普高和優質中等職校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初中學校制度。建立初中優秀畢業生推薦入學制度,促進均衡發展,緩解“擇校”矛盾。堅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完善中職學校自主招生和免試注冊入學制度。公開招生政策、程序和結果,加強政府和社會監督,落實考試安全責任。

(三十四)完善教育評價機制。建立發展性學校評價機制,增強學校自主發展能力。建立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考核激勵機制,促進教師提升職業素養,加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元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在全面發展基礎上優勢發展。開展由政府、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進社會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建立以業績為重點,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查,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

第三節改革辦學管理體制

(三十五)明確各級政府教育管理職責。縣政府統籌管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繼續教育,逐步實現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重視繼續教育。統籌教育經費的管理和使用,依法落實加快教育發展的財政責任。負責城鄉學校規劃布局、標準化建設與安全穩定,統一師資聘任和管理,開展校長、教師培訓交流等工作。

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依法組織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和防止輟學,維護學校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學秩序。

(三十六)完善各類教育管理體制。學前教育由縣教委宏觀指導和管理,鄉鎮(街道)、相關部門履行各自職責。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實行市級統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的職業教育運行機制。改變政府對學校的管理模式,發揮法規、規劃、標準和撥款機制的引導和調控作用,推動學校自主辦學、依法治校、科學管理。

(三十七)推進公辦學校辦學體制改革。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探索和完善優秀校長管理多所學校的改革試驗,共享先進管理經驗。

(三十八)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辦教育。民辦教育是加快教育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支持發展民辦學前教育機構,適度發展民辦中小學。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辦教育。

(三十九)完善中小學校管理制度。堅持和完善普通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負責制。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健全校務會、教代會制度和校務公開制度,民主評議學校領導干部。建立健全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建立有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社區代表等參加的校務管理委員會,引導社區和有關專業人士參與學校的監督和管理。擴大高中階段學校在辦學模式、育人方式、資源配置、人事管理、社區服務等方面的自主權。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保障經費投入

(四十)完善教育公共財政投入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國發〔〕22號文件精神,落實教育經費增長要求,保證財政教育支出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實際繳納稅額的3℅足額征收教育費附加,并專項用于教育;落實土地出讓收益10℅用于教育的政策。

(四十一)健全教育投融資體制。通過劃撥或優惠出讓土地、稅收減免、金融扶持和政府獎勵等政策措施,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投資教育。完善教育捐贈激勵機制,嚴格落實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教育公益性捐贈支出在所得稅前扣除的政策。通過BT模式、銀行貸款等辦法,解決教育投融資難的問題。

(四十二)調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建立標準撥款與績效獎勵、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相結合的非義務教育經費分配制度。調整對各級各類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加大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增加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和教育科研經費投入。建立和完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和制度。

(四十三)加強經費使用管理。按國發〔〕22號文件要求,明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教育經費使用管理中的主體責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經費管理水平。嚴格執行國家財政資金管理制度和財經紀律,建立科學化、精細化預算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學校經費管理使用制度,嚴格執行大額經費使用集體決策制度。完善學校財務信息公開制度和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強化重大建設項目和經費使用全過程的審計。完善學校收費管理辦法,規范收費收入管理。堅持勤儉辦學,建設節約型學校。

第二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四十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職務聘任、評優獎勵的重要條件。切實規范教師從教行為。重視教師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專業化教師隊伍。

(四十五)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培養造就一批教育教學骨干、學術帶頭人、名校長、名教師和學科領軍人才。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嚴格執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

(四十六)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維護教師合法權益,改善教師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完善教師績效工資政策,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重點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提高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補貼標準。落實教師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政策。實施農村教師安居工程,支持農村邊遠艱苦學校建教師周轉房建設。設立農村教師獎勵基金,對長期在農村從教、表現優秀的教師予以獎勵。堅持對困難教師進行慰問。

(四十七)完善教師管理制度。依法落實教師管理職責,縣教委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按職責分工依法履行中小學教師招聘錄用、職務評聘、流動調配等職責。嚴格教師準入制度,依法實施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探索教師資格證書有效期和再認證制度,建立不適合教師崗位人員的轉崗、退出機制。加強學校崗位管理,完善教師職務制度。嚴格校長資格制度,推行校長職級制和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制度。完善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合理流動配套機制。

第三節加快教育信息化

(四十八)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強梁平教育網的建設,增強功能。加快教學終端設施普及,實現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建成“班班通”。加快教師教學辦公用計算機及學生用計算機建設。到2020年,建成覆蓋城鄉學校的教育網絡體系和數字化教育服務體系,全縣教育信息化處于重慶市較高水平。

(四十九)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的利用。創新網絡教學模式,改善教師教學裝備條件,提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利用信息技術,全面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節推進依法治教

(五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探索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落實教育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大執法工作力度,及時查處違反教育法律法規、侵害受教育者權益、擾亂教育秩序等行為,依法維護學校、學生、教師、校長和舉辦者的權益。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眾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五十一)大力推進依法治校。學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法規的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堅持開展普法教育,不斷提高師生的法律素質和公民意識。尊重教師權利,加強教師管理。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對學生實施的獎勵與處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則。

第五節實施教育重大工程

(五十二)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實施《梁平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充分利用小學富余校舍和社會資源,改擴建或新建幼兒園。到2013年,每個鄉鎮(街道)基本建成一所中心幼兒園或中心校(完小)附設幼兒園,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覆蓋率達到100﹪;到2015年,力爭建成兩所市級示范幼兒園,三級幼兒園達80﹪以上;到2020年,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宜、水平領先的學前教育格局。

(五十三)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加快實施校安工程、信息化工程、體育衛生設施建設工程。大力改善薄弱中小學校,逐步使學校校舍、師資、教學儀器、圖書、體育場地等設施基本達標。實施中小學校安工程,進一步開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實現城鄉中小學校舍安全達標。力爭到2015年,中小學標準化率達到80﹪,2020年達到95﹪以上。

(五十四)推進教育改革工程。不斷推進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努力推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大力推進課堂教育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風清氣正的干部選拔培養機制和教師招錄調配機制。

(五十五)名校戰略工程。在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中,緊緊抓住特色學校特色建設這個辦好每一所學校的關鍵舉措,不斷將區域性特色學校建設推向縱深,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基本需要。不斷擴大特色學校數量,由特色到優質,由優質到名校,打造教育理念新穎、管理模式先進、教育質量一流、人民群眾滿意的名校。建設梁平中學為重慶市普通高中名校,建設紅旗中學為渝東北普通高中名校,建設梁平一中為重慶市重點中學,建設職業教育中心為全國示范校,創建高校附屬中學1所,建設新金帶小學為與國際接軌的國內生態環保示范小學。把紅旗中學、職教中心、梁平一中、實驗小學、西苑小學、來寶小學分別建成梁平竹簾、抬兒調、梁平年畫、梁山燈戲、癩子鑼鼓等梁平非物質遺產傳承學校。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基本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特色學校。到2020年,力爭建成3~5所學校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十六)“五個校園”建設工程。努力創建“平安校園、健康校園、綠色校園、數字校園、人文校園”。到2015年全縣完小以上中小學基本達到“五個校園”建設標準。

第六節加強組織領導

(五十七)完善教育工作領導機制。要堅持教育的公共服務屬性,樹立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要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健全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把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健全教育工作專題會議制度和領導干部聯系學校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建立黨政領導干部教育工作目標責任制和問責制,把教育工作實績作為黨政干部政績考核和提拔任用的重要指標。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定期向人大及常委會專題報告教育工作;主動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社會各界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五十八)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干部,教育廣大師生。深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健全各類學校黨的組織,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切實提高黨員素質,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發揮教育系統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建立教育系統黨建工作考評制度,實行黨建工作責任制。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和行風建設,完善體現教育系統特點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積極探索黨組織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法。做好在優秀青年教師和優秀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重視學校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和學生會工作。

(五十九)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完善教育督導管理體制,建立相對獨立的教育督導機構,真正落實其權威性和公信度;探索“多元化”的督導途徑和方式。加強義務教育督導檢查,開展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督導檢查。強化對政府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情況的督導檢查,構建督政、督學、監測三大體系。健全并落實督導結果公告、公眾參與、限期整改等制度。加強督學隊伍建設。

(六十)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縣級部門要認真履行教育職責,簡化辦事程序,落實優惠政策,為教育辦實事好事,共同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加大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強學校安全保衛人員配備,確保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完善學生意外傷害和重大疾病保障體系。堅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和先進典型人物,正確引導社會關注熱點問題,為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

本規劃綱要是我縣第一個城鄉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貫徹實施規劃綱要,是各級各部門的重要職責。全縣上下要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規劃綱要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精心組織,認真落實,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