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教育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27 06:47:00

導語:教育局教育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局教育工作計劃

年教育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和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優先發展教育為指針,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基石,堅持“聚焦課改、決戰課堂,聚焦人才、成就教師”的工作策略,振奮精神、服從大局,突出重點、積極作為,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教育的科學發展

1、組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主題教育活動。根據區委的統一部署,上半年組織好教育局機關的學習活動,下半年在教育系統全面推開。針對教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增強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推進改革,有效化解發展的瓶頸問題,促進教育的科學發展。

2、啟動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編撰。在市教委的統一部署和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認真總結改革開放30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成績與經驗。在全面研究的基礎上,聚焦人民群眾關心以及未來發展的重大問題,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見解和建議,積極承擔《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的“課外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課題研究;組織編撰《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教育事業中長期改革發展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重大戰略和政策措施。

3、繼續實施《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年是全面實施《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的關鍵一年。按照綱要確定的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抓緊、抓早、抓實、抓好落實各項預訂的規劃任務,聚焦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義務教育校際聯動、示范性高中第二輪評審、職業教育集團組建、學校基建項目推進和校園安全等工作,突出重點、積極作為,加快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步伐。

二、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妥善解決入園(托)高峰矛盾

4、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做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總結工作,對行動計劃確定的工作目標要逐一對照,組織開展專項督導驗收。通過全面總結工作,看到進步、找出差距,增強繼續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信心。

5、全面啟動學前教育五年發展規劃。根據人口出生以及外來人口流入情況,結合區域實際,制定和完善學前教育五年發展規劃,并積極組織實施。繼續加強對學前教育資源的規劃和布局,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合并,優化學前教育資源配置;通過教育資源的整合,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妥善解決入園(托)高峰矛盾。

6、加強學前教育內涵建設。充分發揮區育兒指導中心的輻射作用,完善并推廣面向全區的早教培訓課程。全面推進以園為本的教研制度建設,提升園長課程領導力。開展“幼兒園教育服務管理標準化”和“幼兒園保育工作指南”的培訓和實踐,提升幼兒園辦學質量。研究制定針對非局屬幼兒園內涵建設的工作措施,推進學前教育辦園水平的整體提升。加強示范園和一級園的建設,總結一級幼兒園的評審工作經驗,啟動第二輪準一級園的評估工作,做好新一輪市級示范園的爭創工作。

三、促進教育公平,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7、繼續推進“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繼續按照“各級各類、爭創一流”的指導思想,立足校情促進各類學校的健康發展。根據學校發展的現狀和特點,按照素質教育實驗學校、百年老校、附屬學校和一般學校的分類,確定不同的工作目標和要求,穩步提升整體辦學質量。繼續推進“一校一品”建設,探索素質教育的載體和途徑,不斷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繼續深化區、校兩級課程建設,制定區本教材選用程序,持續完善《我們去游泳》、《眼保健》等區本教材,推廣使用《區拓展型課程建設案例集》、《小學生信息化綜合項目》,啟動編寫《小學生禮儀英語》。推進重點學科建設,組織展示交流,推進“教學細節管理”的實踐探索。繼續開展“教學從這里起步”教學基本規范達標競賽,提高職初期教師基本教學能力。繼續開設“校長講壇”,圍繞“有效教學”主題,通過專家講壇、課程建設論壇、參觀考察等形式,提升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和教學五環節的執行力。

8、深化“加強初中建設工程”。繼續開展初高中銜接專題工作研究,拓展示范性高中與對口初中多模式合作的新途徑,促進初中學校的內涵發展。積極拓展“示范帶動、校際聯動”工作模式,總結和推廣“委托管理”的有效做法,制定和實施各類優質初中學校對相對困難初中學校的“聯動”機制,實現“校際聯動”的全覆蓋,實現優質初中和相對困難初中學校的“共贏”發展。研究制訂初中教學基本規范,促進相對困難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圍繞校長課程領導力、教師教學有效性,結合“一周一學校,一月一專題,一季一會議”的工作機制,開展初中學校教學展示活動,繼續舉辦“六校”教研組長論壇。

9、啟動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制定并實施區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探索建立相關部門聯動整合的特殊教育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開展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康復與服務研究。加強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機構和特殊教育康復指導中心的建設,健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加強特教師資隊伍建設,舉辦特教師資培訓班,提升特教師資專業化水平,滿足殘障兒童的發展需求,提高特殊教育質量。

10、認真做好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工作。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農民工同住子女進入公辦中小學就讀的制度和程序,保障其接受同等義務教育的權利。積極創造條件,妥善安排進城務工從業人員適齡子女進入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就讀。加強政策導向的宣傳,組織好符合條件的初中畢業生積極報考上海緊缺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擴大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的學習渠道。

四、加強高中教育,促進高中學校特色發展

11、啟動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發展性評估工作。根據市教委和評估院的統一部署,啟動市、區二級第二輪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發展性評估工作。實施學校自我反思、同行交流、社會評議和專家評估的工作機制,引導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找準學校的發展點,提煉學校辦學個性,培育學校辦學特色,形成高中教育多樣化、特色化的發展格局。建立實驗性、示范性高中進退機制,形成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發展的激勵和獎懲制度。

12、加強高中學校的分類指導。繼續開展“尋找發展突破口、攀登發展制高點”活動,加強對高中學校的分類指導,鼓勵學校發展個性,實現高中辦學多樣化。繼續深化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示范帶動”工作模式,根據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在學科德育、學科高地、特色項目建設和骨干教師培養等方面發揮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引領和輻射作用。逐步擴大“示范帶動”的工作深度和廣度,鼓勵普通高中以特色學科、特色項目、特長教師和校園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努力辦出學校特色,實現自主發展和內涵發展。促進綜合高中的持續發展,完善管理方式和辦學模式,創新課程設置,加強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抓手,促進民辦高中健康發展,滿足社會的不同需求。

五、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升服務區域社會經濟水平

13、提升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水平。根據教育部開展創建國家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的工作目標,積極推進創建活動,對區域內所有參與創建的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予以積極支持。根據國家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的基本標準,辦好區屬2所職校,積極爭創示范性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培養中青年教學骨干和“雙師型”教師為核心,優化教師隊伍的層次、能級和專業結構。不斷優化課程和專業設置,面向多元化學生來源和多層次辦學形式,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和校本教材。加大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建設力度,實施優化和能級提升計劃,促進形成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

14、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結合區域的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組建區-漕河涇高新技術開發區產業和職業教育集團(簡稱職業教育集團),形成職業教育發展新的增長點。職教集團組成以地方政府、職業院校和企事業單位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以政府為主導,探索以職業院校為基礎,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的集團化合作模式。按照實體化推進的工作思路,建立職教集團的辦事機構和工作網站,在集團化辦學的工作機制上予以創新,促進職業教育集團內各學校的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15、推進教育培訓服務業的發展。加強服務意識,優化投資環境,以民辦非學歷教育為重點,積極推進教育培訓服務業發展。調動教育機構的辦學積極性,推動教育培訓業高端項目和教育國際交流的開展。按照“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提升服務能級”的原則,完善和優化民辦非學歷教育的行政審批流程。以院校會計制度、教師資質為重點,規范民辦非學歷院校辦學行為,會同相關部門對違法辦學、違規辦學單位依法進行查處,努力為求學者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六、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

16、加強社區教育工作。鞏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的成果,繼續推進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建設。加強社區學院的建設,發揮其整合資源、協調工作和示范推進的作用;推進13所社區學校的建設,加強規范化和信息化的工作;加強居委教學點的工作,推進教學點的標準化建設。開展示范性老年大學的創建評估工作,積極爭創示范性老年大學。開展新一輪社區教育實驗和示范項目的建設工作,繼續開展優秀課程和優秀教材的編寫,不斷完善覆蓋全區的社區教育課程體系。繼續完善社區教育師資庫建設,加強對社區專任教師、兼職骨干教師隊伍的業務培訓。依托社區學校、居民辦學點,積極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教育活動。

17、推進特色品牌項目創建。以區第四屆“學習節”為抓手,大力扶植“一街一品”、“一業一特”、“社區大講堂”等品牌項目的創建工作。深化學習型組織建設,組織開展“5511”創建活動。繼續做好以“學習人生獎”為重點的學習型個人評選工作。結合“迎世博”,做好市民世博知識和雙語學習的培訓考核工作。以“數字化學習型社區”為主題,辦好社區教育論壇。

18、推進“市民終身學習卡系統”建設。加強社區教育特色和示范項目的建設,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依托社區教育網和課程、教師資源庫,建立覆蓋全區的社區教育“市民終身學習卡系統”,充分發揮學習管理、遠程教育、資源共享、數據分析的綜合功能,不斷擴大終身教育覆蓋面,促進社區教育體系的完善。

七、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扎實推進素質教育

19、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以學科德育基地建設為突破口,組織各級學科骨干教師牽頭開展學科德育的研究,探索學科德育的基本規律,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溫馨教室建設,注重溫馨教室的內涵建設,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注重凸顯個性,積極爭創市級示范點。進一步完善評選機制,切實做好新一輪市、區行為規范示范校的評選工作。結合建國60周年慶典、迎世博等重大節慶,充分發揮團隊作用,加強對學生的世情、國情、市情、民情和世博知識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展“迎世博400天—我的世博記事本”、“迎世博300天—小學生禮儀英語展示交流”等活動。加強行為偏差學生的教育和疏導,做好專業培訓進龍漕中學的試點工作。

20、深入推進有效教學的實踐。積極推進“上海市二期課改實驗區”工作,全面實施《新課程實施的區域推進策略改進研究》,以學校為主體,組織各級各類學校參與課改實踐的研究,進一步完善“輕負擔、高質量”的發展模式,促進有效教學。辦好第三屆“學術節”,鼓勵、引導學校和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實踐研究,進一步提升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和教師的課程執行力。切實加強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總結推廣成功的校本教研的經驗,提高校本教研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多渠道、多樣化的青少年課外創新教育實踐基地,率先辦好青少年活動中心附設的高中勞技中心、東方器樂館和學生美術館,局屬職業學校實訓中心附設的初中勞技中心,鼓勵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探究和創新活動。鼓勵有條件的高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聯合設計并實施拓展型和研究型課程。

21、繼續推進“光啟行動計劃”。以“全國中小學課外文體工程示范區”為抓手,持續推進“光啟行動計劃”。加強特色項目建設,研究出臺學校特色項目經費保障機制。繼續推進“三課二操二活動”進課表,結合迎世博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豐富校園體育活動,確保中小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完善并推廣小學游泳、初中排球、高中籃球區本教材的使用。加強《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評價和報告制度。繼續推進體教結合項目進學校、課程聯合開發、競技人才培養等工作。進一步發揮區科技教育名師的指導作用,組織學校爭創上海科技特色示范學校和知識產權示范學校。做好科技創新大賽、明日科技之星的組織、參賽工作,承辦好全國機器人大賽,辦好各級各類科技“杯賽”活動。組織參加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和戲劇節。弘揚民族文化,開展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訓系列活動,開展普及高雅藝術巡演活動。組織學校爭創上海市藝術特色示范校。

22、認真做好學校衛生工作。推進醫教結合,落實《改善上海市中小學校教室光環境研究》三年行動計劃,繼續改善中小學教室光環境。繼續開展“中小學生肥胖干預”的課題研究,實施“視力不良現象”的行為干預措施。實施新一輪“健康校園”創建工作,繼續推進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健康促進學校”工作。加強食品衛生監測,完善學校食堂和小賣部管理,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23、加強語言文字工作。加強對語言文字測試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推進中小學開展《少兒口語交際》拓展型課程教學。組織學生開展“迎世博、學雙語”活動,做好中小學生雙語考核工作。組織評選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上海市語言文字規范示范街區和合格街區。

八、深化教育改革,推動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24、深化招生考試和評價制度改革。根據市教委的統一部署,試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推進高考制度改革。推進中小學生學業水平評價改革,繼續實施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深化中考制度的改革。試行中職校招收在滬農民工同住子女工作,完善“學生申請、學校招生、辦法統一、統籌安排”的招收辦法,積極宣傳和落實招生考試方案,為每一個愿意報考中職校的在滬農民工同住子女提供良好學習機會。在區教師進修學院建立教育發展評估中心,繼續開展中小學學科教育質量和學生體質的監測,探索運用素質教育的理念和科學的教育質量標準評估中小學生全面的學業質量。

25、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支持民辦教育發展,通過對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實行生均公用經費補貼和免除學生雜費等辦法,促進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發展。采取積極措施,鼓勵民辦中小學、幼兒園參加社會組織的年金制度,穩定和優化民辦中小學的教師隊伍。規范民辦中小學校、幼兒園的辦學行為,嚴格執行《上海市民辦中小學校財務會計管理辦法(試行)》和《上海市民辦中小學會計核算辦法(試行)》。

26、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繼續推進“全國電子政務實驗區”的各項工作,擴大政務管理系統應用,推進電子簽章、手寫批注的試點,實現電子公文的過程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深化教師網的建設,推進以研訓工作為核心的應用研究,結合個人工作平臺和“資源通”建設,構建基于信息化環境的區域學習共同體。加強教育信息化實驗學校的分層建設,在試點的基礎上形成示范項目,開展信息化示范學校創建工作。繼續完善教育信息網服務管理體系建設,通過服務外包、專家咨詢服務、全過程審計服務等有效模式,保障教育城域網的安全和高效,確保信息化項目的有序和規范。開展學科教師、網管員、信息化設備管理人員信息化專項實務培訓,開展學校信息化運用的績效評估,落實學校信息化設備應用管理規范,切實加強學校信息化的管理和運用。

27、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以姐妹學校友好交流為抓手,繼續加強與國外友好城區的教育交流與合作,開展教師和學生的定期互派和交流活動。繼續完善選拔骨干教師和校長赴境外短期培訓及境外優質培訓課程本土化的模式,提高師資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教育外事管理,規范外事工作紀律,確保出訪團組學習交流的實效性。繼續加強與臺灣臺北市教育局、香港保良局的教育交流,積極探索促進“兩岸三地”教育事業共同發展的有效機制。加強與京津滬渝四城區、長三角地區教育主管部門的合作與交流,組織參加“第四屆京津滬渝教育研討會”和“長三角地區社區教育研討會”。繼續做好與云南、海南、青海等地區的交流,采取多種形式支持欠發達地區的教育發展,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與對口支援地區學校開展對口幫扶和合作辦學。切實做好都江堰市的教育對口支援工作,落實職校學生援助任務,選派第二批骨干教師赴都江堰支教。繼續推進支援新農村工作,不斷深化與金山、崇明和松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完善國內教育交流與對口支援的工作機制,促進教育事業的共同發展。

九、加強教師培訓工作,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28、夯實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礎。根據《區教育系統教師隊伍建設“十一五”規劃》的要求,繼續實施“教師發展達標校”建設行動計劃,每半年命名一批達到發展標準的學校。推進“教師發展示范校”的建設,制定“示范校”的評價指標,開展“區教師發展示范校”的爭創活動。以“教師發展達標校”和“示范校”建設為抓手,加強校本培訓工作,提升廣大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加強教師進修學院建設,積極爭創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區縣教師進修學院(校)。開展區校兩級“十一五”教師繼續教育學分落實情況的檢查。

29、加大骨干教師培養力度。推進新一輪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完善骨干教師培養機制,將學科建設和骨干教師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在課改實踐中努力打造名師梯隊。繼續推進對區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學科帶頭人教學風格的總結和展示,加速優秀人才的培養。以任務驅動的模式,舉辦第一期骨干教師高研班,組織高研班學員參與學科德育基地、有效教學實踐、學科高地和區本教材的建設,提升專業水平;以項目引領的模式,組織局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班,切實解決骨干教師培養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相脫節的問題,提高骨干培養工作的有效性。繼續推進《區域性班主任學科帶頭人選拔、培養與作用發揮機制的研究》的課題項目,積極探索班主任學科帶頭人培養與作用發揮機制。繼續開展一年一度的“駿馬獎”、“耕耘獎”、“育人獎”、“奉獻獎”的選拔評審工作。繼續發揮好教學指導團和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帶教作用,加強對各級各類教育骨干的培養。

30、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鞏固人事制度的改革成果,繼續推進學校人事制度改革。根據市教委的統一部署,積極穩妥地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實施績效工資的改革,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工資待遇。繼續加大投入,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員工的工資待遇,以此為契機優化教師隊伍的結構,提升專業發展的水平。

十、堅持統籌兼顧,推動教育事業各項工作齊頭并進

31、堅持依法辦學,實行有效監督。積極支持區教育督導室依法實施“督政”工作,形成有利于基礎教育優先發展的社會氛圍。配合市教育督導室完成對我區開展的以“教育投入與保障”、“教師隊伍建設”、“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綜合督政工作。按時完成市政府下達的對區政府年度教育工作自評公報的填報工作。根據《市教委關于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支持區教育督導室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近入學專項督導工作。指導區教育督導室根據學校自主內涵發展的要求,繼續開展中小幼學校發展性綜合督導,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學校發展性督導有效模式。繼續做好對全區中小學校落實“三課二操二活動”的專項督導檢查工作。完善學校辦學績效評估工作機制,進一步優化“在線統計系統”操作程序,促進學校依法規范辦學,鼓勵學校辦出特色。

32、進一步推進學校民主管理。健全學校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學校重大事項決策的“三重一大”制度,保障教職員工的民主權利。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確保教職員工工資分配方案、學校年度經費決算情況等關系教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經教代會審議。提升學校信息公開水平,以校園網和公示欄為載體,進一步優化學校信息公開的項目、內容和范圍,梳通教工知曉政策、了解大事的渠道。

33、加強校園安全工作。結合區域實際,調整部門功能設置,理順學校安全管理的工作機制,完善全覆蓋的安全管理模式。開展校園安全的人防、技防、物防的達標建設,完善安全管理的績效考核紅線和底線指標,提升校園安全監管的力度。開展學校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檢查,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技防設施優化工程。提升學校應急處置水平,組織學校修訂完善以氣象災害、地震災害、火災和傷害事故等為重點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急預案演練機制,確保各校每年組織兩次應急演練。加強安全教育,開展安全宣傳教育活動,讓安全宣傳進校園、進班級,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范的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學校及周邊建設工作先進、安全文明校園創建、優秀中小學校外活動治安輔導員等評選和表彰工作。

34、加強教育經費管理。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依法保障義務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實行義務教育經費單列,確保義務教育專項經費落實到位。提高生均撥款基本標準,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課本費和作業本費,繼續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兩免一補”政策,確保區域內家庭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加強教育經費的有效監管,以用好教育經費為重點,對用于學生實踐活動、教師培養和學校特色建設的經費項目,確定專款標準,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底線指標,確保經費的有效投入。完善財務預決算制度,規范學校財務管理,促使學校合理有效使用經費。抓好國家審計機構對我區基礎教育經費專項審計后的整改工作。

35、加強教育資產管理。制定并實施《區教育系統資產管理辦法》,制定相應的績效評估底線指標,加強對學校設施設備,特別是信息化設施設備的管理,提高設施設備的使用效益。繼續加強對教育資產的管理,積極推進“退租還教”工作,優化學校周邊環境,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繼續做好經營性資產的保值增值工作,穩妥有序地推進天平賓館歸口管理和江秋基地功能轉型的相關工作。加強教育用地和校舍的規范管理,加大校舍房屋產權證的辦理力度。

36、繼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根據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要求,繼續推進教育資源的布局調整和項目建設,整體提高學校辦學條件。依據中小學校舍維修基本標準,高質量完成年校舍維修、場地改造和綠化整修任務。以高度的工作責任性,集全局之力,抓住教育建設的大好時機,切實加強對重點建設項目的管理。確保華涇小學、百花街中學、南模中學新校舍,以及愛建幼兒活動中心、董恒甫職校附設土山灣文保修繕工程年內竣工使用;力爭市二中學整體改造、中學文物修繕工程、光啟小學食堂綜合樓、東二小學體育館等新建工程在年內開工。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進公建配套項目的建設,年內完成中海嬴臺配套小學和幼兒園、梅隴二期配套小學、百匯園配套幼兒園和漓江山水配套中學等建設工程;確保航天二期配套小學、華發路配套中學等新建工程年內開工。做好南洋中學改擴建工程、南站配套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

37、加強教育政風行風建設。進一步規范教育收費工作,繼續規范學校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行為,推進學校公開規范收費的承諾制度以及學校與家長委員會的協商制度,繼續在全區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推行“明白交費卡”,繼續做好收費公示工作。加強對招生考試的監督,維護招生考試工作的公正公平。加強依法行政力度,增強機關、機構工作人員的依法行政觀念,規范行政行為,提高管理效率。加強教育局招考中心的窗口建設,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加強管理,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完善教育政務公開制度,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做好教育信訪工作。

38、啟動《區教育志》的編篆工作。在成功編篆《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基礎上,組織力量啟動《區教育志》的編篆工作,年內完成整體框架的搭建和初稿的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