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校生活語文教學的意義與措施
時間:2022-12-05 11:48:18
導語:教育學校生活語文教學的意義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特殊兒童不在少數,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有2000多所。特殊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其面對的是特殊的兒童群體。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學,要追求生活化的教學,最終使語文教學更好地指導學生生活。本文,筆者便從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生活語文教學的意義和策略兩個方向入手,就淺談特殊教育學校的初中生活語文教學措施展開分析。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生活語文;教學措施
對于我國的教育體系而言,特殊教育一直占據著非常獨特且重要的位置,它主要面向的是在心理、生理、智力等方面存有一定問題的青少年兒童,教學內容在難度上相較常規教育來說要保守很多,且更側重于對學生自理能力、社會認知、行為自控和情緒自控方面的培養。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嚴重的自卑心理,并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自閉、多疑、感情脆弱、性格偏激的問題。同時,這一群體也有著其他學生共同具備的自我意識較強、缺乏判斷意識和心理叛逆等特點。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作用不僅是教給學生基本的語言和文字知識,更在于引導學生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知識、技能去表達自我、感受世界的能力,同時,還可帶領學生感悟多樣的社會情感和人文理念,對培養學生的社會認同感和責任感有著不可替代的功效。綜合上述事實可知,在特殊教育學校中開展語文教學,特別是生活語文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如何完善特殊教育學校的初中生活語文教學則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在特殊教育學校中完善初中生活語文教學的意義
(一)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
生活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溝通交流,具有基本的、適應生活的聽、說、讀、寫能力。特殊教育學校的初中語文是對小學語文的進一步補充,相比普通中小學,對學生的要求較低,能在原有語言基礎上有所提升,在傾聽與說話方面要求能從新聞、廣播中獲取信息,能講述生活的見聞感受;識字與寫字方面要求能掌握500字左右常用漢字;在閱讀方面能閱讀敘事性短文或應用文,能讀時刻表、購物清單等;在寫作方面能仿寫一段話,積極地參與社區生活。初中階段的特殊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在生活語文課上對字、詞、句、篇、義的訓練,進一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在原有基礎上書寫漢字時能較為熟練地掌握筆順、筆畫,甚至有能力的學生可以掌握聽寫詞語和句子的能力;學習課文時,可以適當標注自然段的和總結段落大意;在傾聽一段新聞時可以說出新聞的大意……初中生活語文教學能有效發展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為適應生活和社會打下基礎。
(二)更好地促進學生融入社會生活
正如筆者在前文當中提到的,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便是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文字知識及表達技能,并使學生具備體會社會價值理念和情感的素養。社會是由一個又一個人類個體組成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維持社會形態和正常運轉的基礎,而語言和文字正是人交流的主要形式。此外,當今社會正處于信息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正以爆炸式的速度快速出現、擴散,借助語言和文字收集、整合、處理、反饋信息的能力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價值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能為個人的成就取得和價值實現提供強勁助力。特殊學生由于不幸遭遇而普遍缺乏自信和社會參與訴求,并通常在客觀上不具備足夠的社會行為執行能力。通過開展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學生能夠通過適合自身情況的方式學習基本的語文知識、語言和文字表達技法,滿足與他人進行日常溝通的基本需求,同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想邏輯和精神情感,強化利用信息獲取用于處理事務、提升自我和個人發展的資源的意識與能力,從而成功融入社會生活。
(三)更好地營造特殊教育學校和諧的風氣
特殊學校的青少年兒童普遍有著強烈的自卑心理,在這種心理的長期影響下很容易對外界刺激做出過激反應,常常因為一些瑣事而懷疑乃至否定自己,進而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學校和家人的管理,或者對他人的非針對性話語、行為進行片面解讀,主觀制造本不存在的矛盾或將本來細小的矛盾擴大化、牽連化,最終導致極端行為的發生。除此之外,如果長期缺少正確的引導,處于青春期的特殊學生更有可能受到不良風氣和現象的影響,導致個人性格、心理的扭曲,從而增加引發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借由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的初中生活語文教學,學生將通過更為細膩、生動且富有生活氣息的方式了解并認同多種符合社會主流的精神理念和道德信念,從而用這些內容矯正個人思想和行為,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約束自己、提升自己,減少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并降低矛盾的程度。與此同時,借助正確價值觀的影響,學生能夠在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意識和自控能力,以此增強抵抗不良風氣的綜合素養,盡可能地減少學校內的不良風氣。
二、完善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生活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
雖然學生尚未形成豐富的生活閱歷,且在生活體驗方面受到較多的限制,但其依舊有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自己熟悉的生活事物和場景有著發自內心的親近欲和了解欲。另外,初中階段的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價值判斷比較感性,常常以其在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和作用程度作為決定自己要不要學、要學多少的主要依據。基于上述認識,特殊教育學校的初中語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地引入豐富的、符合學生生活經歷和認知能力的生活元素,以這些元素為依托對課內知識和技能展開講解,并同樣以生活當中常見的情境作為示范應用教學內容的載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更為具體、直觀、熟悉的渠道了解知識的概念和作用,增強對語文學習行為的認同感,并更好地提升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關于“反問句”的知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平日里同學間、師生間或和父母的對話,找出其中一些常用的句子,分別以陳述句和反問句的形式表達同樣的句意。如“現在吃午飯太早了”和“難道現在吃午飯不早嗎”,“大家應該參與衛生值日”和“難道大家不應該參與衛生值日嗎”等,引導學生結合對話經歷想一想這兩種表達方式在感情表達上的不同,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反問句所具有的增強語勢的作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語文知識
由于各方面的影響,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通常在注意力方面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無法完全像普通學生那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集中注意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學生的客觀條件所決定的,很難通過教師的課堂約束得到實質性的轉變。因此,特殊教育學校的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尊重這一客觀事實,而后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將語文教學內容有機融入到學生校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保障學生有良好生活體驗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加強語文知識的出現頻率和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時,教師應當合理控制語文知識的量和形式,既要將其內容表現得簡短、精練,又要在表現形式中添加足夠醒目且富有趣味的成分,以期讓學生能夠利用碎片時間實現快速記憶。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墻壁上懸掛一些印有名人名言的條幅或展板,在走廊及樓梯的墻壁上張貼古詩名句,或者在學生的課桌上貼上一些漢字及漢語拼音。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還可利用校園廣播或班內的多媒體設備,在學生用餐時間、午休的前段時間播放詩詞朗誦、識字歌曲、美文選段等內容,讓學生在耳濡目染間自然而然地深化對語文知識的印象。
(三)積極開發語文游戲的教學價值
和平常的少年兒童一樣,特殊學生也有著愛玩的天性,對游戲活動有著與生育來的好感和興趣,能夠在游戲過程中下意識地調動自己的潛能,并對在游戲環節中出現的信息形成更為深刻的記憶和體會。利用這一點,特殊教育學校的初中語文教師可在保證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在教學當中積極加入一些語文游戲,帶領學生參與其中,進一步實現活躍教學氛圍、打造趣味課堂的目的,讓學生可以更加輕松、愉悅快地學習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參與游戲時會自發地激活多項學習潛能,并對既有的學習成果進行自主應用,在客觀上達成了“學以致用”的高層級目標。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玩“成語接龍”的游戲,即由教師說出一個成語作為引子,第一名學生要說出一句以引子成語的最后一個字為第一個字的成語,而后按照“一條龍”的順序說下去,答不出者或所答非成語者即為輸家。對于語言或聽力有問題的學生,教師則可和學生一起玩“你演我猜”的游戲,兩名學生為一組,一名背對黑板,一名面向黑板,教師在黑板上書寫一個詞,由面朝黑板者通過肢體動作解釋這個詞,再由背對黑板者來猜,最短時間內猜對的便為獲勝方。
(四)家校合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家庭是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走進社會的主要支持力量。所以,在教育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發揮專業的教學能力,更需要家長的強有力配合。家長要認識到教育子女不單是學校的責任,家長自身也是教育的主體和子女強有力的支撐。家校配合,每學期共同制訂符合自己子女的個別語言訓練計劃,根據計劃,學校選取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家長根據子女在學校的學習內容進行強化練習。比如,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中要求高年級學生能閱讀生活中的常用符號信息,如交通標志、廣告牌、指示牌、警示語等,這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進行2—4課時的講授,但是,更需要家長帶領子女走出校門,到生活中去認識真正的交通標志、廣告牌等,這樣特殊學生的識讀能力才能提升,知識才能泛化。
(五)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的語言能力都能有所發展
特殊學生多數雖然經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但是因個人情況不同,語言能力也差別較大。以筆者所教的培智班級為例,班級一共11名學生,3名學生可以認讀小學階段的常見字詞,能流暢閱讀簡單文章;5名學生能認讀并書寫300個左右的常見漢字,可以日常交流;1名學生會日常的語言交流,但字詞只會模仿寫,不能認讀、識記;2名學生還僅相當于2—3歲幼兒的語言水平,會單字的發音,簡單地重復詞語,不能識讀字、詞語、句子,更不能準確運用。如此參差不齊的學習能力,如果用相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去教學,無法使每個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特殊學生在障礙程度、認知特質、生活經驗上的差異較大,教學中很難做到通過一個活動達到統一目標,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語言基礎和發展水平,選擇合適的目標開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教師要在一個教學活動中為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并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速度和學習方式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三、結語
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師,要開展符合特殊學生的教育活動,重視生活教育。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生活上的指導者。相比普通學生而言,特殊學生運用生活語文知識遠比獲取生活語文知識重要。因此,教師應該根據特殊教育生活語文課程的要求,結合特殊學生的學習特點,對照生活實際,進行針對性的生活語文教育,同時,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沁.初中特殊教育中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9):102—103.
[2]馬栢勝.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初中生活語文教學探究[J].人文之友,2020(3):267.
[3]石晶.培智學校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J].文學少年,2020(2):165.
作者:趙文秀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特殊教育中心
- 上一篇:微控制器課程的實踐與教學
- 下一篇:高職混合式教學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