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設計色彩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9-26 16:39:36
導語:高職設計色彩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在色彩設計課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借鑒意義,文章主要闡述在設計色彩課程上使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多樣實物展覽、多元化多角度鑒賞傳統色彩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有效地開拓教學“第二課堂”。遵循課程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使傳統藝術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加強民族審美內化深度,以培養創新型應用設計人才。
關鍵詞:設計色彩教學;民族審美;創新與傳承
藝術設計專業發展迅速,有關設計類的課程也應該隨著與時偕行,陳嘉全在《設計色彩基礎》中指出:“要引入新觀念、充實新內容,使色彩設計教學思想不斷拓展,就必須突出設計專業自身的色彩設計特色”[1]。設計色彩課程不僅在教學理念上需要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皆需要更新,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識不同,所以人們在特定的心理因素下形成了不同的審美。如,人們可以通過一定的圖形、色彩、文字等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產品,讓更多人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2]。為此,我們需要站到傳統色彩的“肩膀”上去構建設計色彩課程,去認知傳統藝術理念、領會傳統色彩情感表達、創建民族審美素養。
設計色彩是藝術設計專業群平臺課,開設于第一學期,由四個模塊組成:第一、二模塊是理論知識和技法,第三、四模塊主要是傳統色彩提取搭配及在各方面的設計應用,把中西方傳統色彩全方位融合教學中,讓學生從感到再到運用的過程。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終身學習所具備的職業素養,秉承“強基礎、多途徑、重訓練”,做到“教”與“做”融為一體,讓“工藝”與“理念”有機結合,詮釋“傳承與創新”的工匠精神。課程融藝術、設計、審美為一體,旨在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2中西傳統色彩在現代設計色彩教學中的重構與融合
2.1課程思路
三四兩個模塊都分別分成中國傳統色彩設計和西方現代色彩設計兩大任務,每個任務下由“走入”“感受”“體驗”和“鑒賞”四部分組成,形成一種階梯式、知技并存的教學模式。針對高職學生學情分析,教學環節三個基本過程,分別是:課前預習、課內展學、課后延學。課前,教師提前分析學習者、教學目標、教學環境等要素,設計教學任務,上傳PPT、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料至學習通平臺,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展與任務完成程度進行實時指導。課中,教師根據預習效果,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結合教學重難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分解。以案例分析、任務驅動、話題討論、匯報展示等多種教學方法,在自我評價、教師評價、企業評價等多方評價上總結內容,加深知識的理解。課后,突破課堂時間的限制,通過學習通平臺展示優秀作品,發布拓展任務,打造第二課堂,促進知識的遷移和技能的提升。
2.2教授內容步驟
在整個課程中貫穿傳統民族文化,時時與思政相結合,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以中西方色彩為主導,深刻認識民族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去切身感受、深入鑒賞、創作設計。2.2.1中國傳統色彩設計通過走入、感受、體驗、鑒賞四個環節學習深刻認識中國傳統色彩的知識點,在走入環節,以中國紅導入,認識傳統色彩的概念,更是可以通過VR實訓室,身臨其境去走人中國故宮色彩。根據前一節走入傳統色彩的學習,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必要性,通過對“傳統畫卷、服飾及傳統園林建筑等載體,實物和模型展示,沉浸式感受傳統色彩,講解各個載體蘊含的傳統色,以感受傳統色彩為基礎,將我國傳統色彩元素導入到色彩設計作品中,意在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具備中國精神。如在課前布置任務,以中國傳統畫卷《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貨郎圖》《春閨倦讀圖》《張果老見明皇圖》讓學生搜集資料,認識古人設色精妙之處。以《清平樂》片頭(見圖1)和《只此青綠》(見圖2)視頻引入,了解中國傳統色彩中青是生命之色,東方之色,是主流色彩。再者引入服飾色彩,拋出問題如:《漢書·律歷志》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鄭玄注《周易》,則謂“玄衣纁裳”;《后漢書·輿服志下》說“郊祀之服皆以袀玄”,有什么緣由?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哲學思想對中國古代服裝色彩審美意識影響,禮制束縛對古人服裝色彩審美思想的影響;了解服飾色彩的由來,弘揚中國歷史悠久的服飾和語言文化,拓寬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的思路。在園林色彩感受環節,通過參觀實訓室傳統園林模型展,比較思考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中傳統色彩區別和聯系,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實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經過兩個環節的學習后,設置課題,通過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并以多元化評價方式檢驗學生作業。2.2.2西方傳統色彩設計西方傳統色彩設計也是以走入、感受、體驗、鑒賞設置教學環節,在走入教學上讓學生了解西方色彩源頭成因、西方色彩體系、西方色彩的審美。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與中國傳統色彩作對比,講解如何正確理解西方色彩,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西方色彩的相關知識,加強在設計這個傳統色彩和西方色彩元素的滲透,更好應用于后續相關課程的藝術創作。在感受環節根據前一節走入西方色彩的學習,結合讓東方和西方在交流中變得更美好要求,通過對“西方繪畫、服飾及西方園林建筑等載體,實物和模型展示,沉浸式感受西方色彩,講解各個載體蘊含的西方色彩,意在培養學生對文明差異化秉持著互學互鑒的態度。培養學生尊重文明的多樣性,秉持互學互鑒、兼收并蓄的學習態度,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方式,讓世界人民更好了解中國藝術,讓中國人民更好了解世界藝術。在體驗和鑒賞環節,讓學生帶著課題任務,結合中西傳統色彩相關知識,通過“配色比拼”的方式,講解如何提煉顏色并進行搭配,旨在幫助學生熟練地運用色彩提煉和色彩搭配方式,應用于后續相關課程的藝術創作。以及后續小組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總結、分析和匯報,全面檢驗學生對色彩相關知識的靈活運用情況,并拓展考核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現場表現能力。
3民族審美內化視域下設計色彩教學創新之處
3.1遵循思政育人“一根主脈”,有機融合藝術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
將思政因子融入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的具體內容中,利用中國傳統藝術中的色彩案例,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知,樹立文化自信;對中西方優秀色彩作品案例比較分析,引出設計的“民族性”,引導學生能正確認識和欣賞中國本土文化,身臨其境的解讀中西方色彩的歷史,剖析現狀,構建基于對中西方色彩辯證思考的“文化自信”,振興中國傳統文化,激發家國情懷[3]。
3.2開拓“第二課堂”,拓展多樣化的教學空間和成果形式
利用VR實訓室、軟裝實訓室、園林模型展示實訓室場所以及等比例實物展示等直觀展現中西色彩的特色,結合中西式室內空間的軟裝配色設計方案,與專業緊密結合。依托實訓室和智慧教室教學環境,教學課堂有效地開展了實物展示、模型參觀、VR情景再現等精準教學,高效地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3.3推進“三化改革”,全程貫穿教學過程
實現教學信息化教學手段常態化,本課程利用軟件和App等信息化手段教學,如Sketchup軟件、VR虛擬、“色采”App等,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相關數據;推進精細化教學,基于學習通等平臺所收集的數據開展精準化的學情分析、目標分析、內容分析和教學干預;設計“配色大比拼”等項目競爭化,并設置“配色小能手”“最佳配色團隊”榮譽獎勵,營造競爭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3.4實施“四結合”多元化考評,提高色彩構成設計能力
教師通過綜合考評學生全程表現,采用線上預習和拓展學習與線下實踐作品展示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學生互評、校內教師評價、企業專家點評與社會人員評價相結合多元化考評方式,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見圖3)。
4教學成效
4.1從“知道”到“感到”,實現中西色彩感知能力提升
依托實訓室和智慧教室教學環境,有效地開展了實物展示、模型參觀、VR情景再現等精準教學,高效地組織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學生能熟知中西色彩名稱,能繪制出有情感的設計色彩作品,能采用中西方系列色彩設計室內空間,中西方色彩認知能力明顯提升。
4.2從“唯一”到“多元”,實現綜合發展型人才培養
通過“VR虛擬再現式實訓、階梯式任務驅動、協作式學習開展教學、精準化學習指導”,使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起團結協作的職業意識和能力,樹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為具有較強職業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色彩搭配師和環境藝術設計師。
4.3從“獨立”到“共生”,實現師生共同雙向發展
教學相長,師生共同發展,近三年,以教促賽,收獲頗豐,在科研上師生共同參與課題研究,在競賽上,學生踴躍參加,與課程相關競賽獲獎達三十多項。
5對課程教學結果的反思和改進
對標教學實施目標,達到預期效果。但反思教學實施過程,存在忽視色彩體系在設計實踐中方法論的應用價值,部分學生在創作過程陷入臨摹易、創作難的困境。小組合作式實踐教學,有部分學生出現偷懶懈怠不良習慣。面對環境藝術設計和建筑室內設計兩個不同專業授課,對不同專業學生差異化考慮還不夠全面。在未來教學上的改進:一是精準設計教學資源。針對學生設計艱難,在后續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色彩理性邏輯的培養,更加強調應用性、創意性、系統性。二是進一步優化考核機制。出現參與度和信息化手段使用參差不一,教師有意識地發掘、針對性地反饋、適切性地引導。三是深度加強校企合作。聯合企業開發教學導圖,根據不同專業方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安排設計色彩課程教學內容和訓練。
6結語
基于需要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設計色彩課程教學需要重構組合,職業教育需要“長入”經濟,“匯入”生活,“融入”文化,“滲入”人心,具民族化又具有現代化特點的色彩教育教學的教學方式也必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陳嘉全.設計色彩基礎[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2]劉付.中國傳統色彩視角下視覺傳達專業設計色彩課程教學研究[J].藝術大觀,2022(11):118-120.
[3]曹瓊曉.課程思政背景下《設計色彩》課程的教學改革初探[J].工業設計,2021,(03):44-45.
作者:劉國銀 單位: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
-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 下一篇:談興觀群怨說與繪畫的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