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對策

時間:2022-09-08 16:53:33

導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對策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改革創新持續深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所培養的學生大多數為具有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在社會發展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引領學生進行科學創新創業學習的最主要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十分明顯,可以說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理念。因此,本文就關于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院校該進行怎樣的創新創業教育展開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教育改革策略。

【關鍵詞】工匠精神;創業教育;高職教育

在高職院校開展相關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將科學的教學精神融入到相關的教學實踐中,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上的保障[1]。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樹立學生的工匠意識十分重要,工匠意識不僅應用于制造業領域,在任何領域中,工匠精神都是一種符合現階段社會發展潮流的關鍵精神,其蘊含的內涵,不僅僅局限于制造一件東西上。特別是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就像是在完成一個作品,因此,更需要具備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的教育工作中,同樣也需要進行工匠精神的融入,提高學生的專業意識。

一、當代工匠精神的缺失與時代呼喚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工匠精神并不是一個新的精神概念,早在古代的時候,我國的手藝人在進行施工建造的時候,其對待建造內容一絲不茍的精神就被稱之為工匠精神。古代的工匠,很多情況下都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將這一領域內的制作內容研究透徹,形成自己的制作邏輯,制作出精美的物件。例如,古代賣油翁的故事、庖丁解牛的故事等,其中的主人公所塑造的精神,都是工匠精神。在目前階段下,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對事負責,對手頭工作嚴謹仔細的一種工作作風。在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工匠精神不僅是制造行業中的精神,工匠精神已經覆蓋到更多的領域。在任何一個涉及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領域中,工匠精神都可以作為指導人進行精細工作與規范行為的精神。例如,在教育中的應用,學生在進行學業深造中,也如同在雕琢一件屬于自己的作品,同樣需要工匠精神作為指導思想。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工匠精神的內涵在不斷深化,在多元化發展的社會形勢下,工匠精神中展現出的精益求精、求實創新、追求實踐等精神不斷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成為促進我國發展的一個主要精神[2]。(二)工匠精神的衰微。工匠精神是自古以來產生且傳承下來的精神,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與進步,工匠精神逐漸呈現出衰敗的景象。古代經濟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情況下,重視學習的風氣越來越嚴重,學而優則仕的理念深入人心,好好學習以后進入仕途,是更多人的生活理念。以至于這種思想的存在,很多人即使用幾十年去考取功名,也不愿意用幾十年去研究一門手藝。在歷史這樣發展的趨勢下,工匠精神逐漸走向沒落,重視商業發展,重視當官的風氣在社會上橫行,手藝人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以至于在后期的時候,工匠精神可能都會成為一個手藝人的累贅。另外,在近現代發展的過程中,工業技術與工業文明進入我國,在社會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機械化的生產與工業化的生產,更使手工業走向沒落,工匠精神更是出現了傳承危機的情況。在近現代的工業化發展中,采用機械制造,一體化建造,工匠精神中細雕琢的精神很難在飛速發展的工業社會下有著明顯的應用,在工業化生產中,其主要進行大批量的生產。因此,在那個時代下,工匠精神一度面臨失傳的風險。(三)中國制造呼喚工匠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與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工業制造業有著很大的進步。但是,在當下創新形式下,我國工業制造業呈現出的是一種規模大但是水平不高的局面。制造業要想有著快速的發展,提高自身的制造創新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關鍵因素。在目前階段下,阻礙我國制造業進步的主要阻礙就是創新體系不完善,缺少有關的創新技術性人才。另外造成我國制造業處于低端發展模式下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國工匠精神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發展。在當下的制造業生產中,不論是制造設備的建造還是對加工產品的制造,工匠精神在其中都有著明顯且重要的作用,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我國的加工制造業中,都有著明顯的時代意義[3]。在當下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中,我國的制造業及相關經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在社會進步與制造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下,工匠精神需要重新回到有關行業的視野中,以先進的工匠精神文明繼續指導我國工業制造業的發展。在我國工業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下,既面臨著機遇又面臨著挑戰,在當下發展改革趨勢下,只有將工匠精神融入到社會的發展中,才能夠更好地確保社會發展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當今時代下,更多的行業需要工匠精神作為理論指導,不斷提高生產與發展的科學性,保證我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方向始終正確。

二、高職院校內的創新創業教育

(一)創業教育的內涵與發展。創業教育,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時候就被聯合國教育組織提出。當時我國正處于社會發展與轉型的關鍵時期,提倡創業教育,鼓勵優質人才積極創業,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在院校內實施創業教育,針對學生的個人資質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教學,特別是在高職院校中,將專業技能人才與創業教育相結合,能夠推動我國社會發展。(二)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專業型人才的主要陣地。在高職院校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所以,在高職院校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采用更加科學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實踐,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與專業能力。因此,在針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中,培養學生樹立工匠精神就顯得十分必要[4]。工匠精神不僅僅是針對加工制造業而言的,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中,工匠精神中的求真務實的品德,精益求精的思想,都是確保人們思想不滑坡的關鍵內容。另外,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特殊性而言,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教學,其對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工匠精神還是當代學生在今后創業與就業中需要的重要精神之一。在社會不斷發展中,工匠精神的內涵在不斷深化,學生在進行相關實踐中,一定要嚴格踐行工匠精神,這樣才能夠確保其有著更好的發展態勢,同時也能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因此,在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不論是從社會層面還是從學生個人角度來說,其都有著明顯的必要性。

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

現階段下,高職院校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

(一)學生要內在認同工匠精神,參與創業活動。在開展相關教學實踐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及在創業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高技能高素質專業人才缺口很大。針對這種情況,教育人員一定要讓高職院校的學生認識到這一社會現狀,讓學生明確自身學習的優勢,并結合工匠精神不斷發揮自身的學習優勢[5]。學生要想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取得進步,其主要需要明確當下所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學生要加強對自身學習專業的認知,通過主動學習提高自身的社會競爭力。學習創新創業知識,培養工匠精神,不斷強化自己的各項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與素質,確保其在今后的社會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二)完善課程體系,開展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教育要同一般高等院校教育區分開,高職院校主要培養的是具有專業技能型的人才,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高職院校需要重點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技能素養。因此,在這樣的教學需求下,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實踐教學內容的應用,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實踐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在進行教學中,教師的水平與學生的成績有著直接的關系,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趨勢下,高職院校可以抓住這一機遇,從社會上吸納更多的專業型教師,提高教學的科學性[6]。最后,開展校企合作,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同時還能夠為企業解決用工問題。通過開展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專業性技能,其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三)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在社會層面上,社會既然對創新創業類人才有所需求,社會上就應該提高相關的福利待遇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給學習相關專業的學生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促使其進行有關內容的學習。加強學校學生同社會的聯系,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提高其融入社會的能力。

四、結語

隨著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高職院校應借此契機,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工匠精神,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使之走上社會后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有一席之地。

作者:房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