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英語口語能力提升策略
時間:2022-05-24 14:51:22
導語:高職英語口語能力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高職英語專業學生口語能力現狀分析,旨在通過探討教師、教學模式和方法、教材、信息化建設、職業技能培養模式、語言環境創設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達到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增強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目的。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明確提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與學習應以實用性為主。作為高職英語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技能之一,英語口語一直是高職院校外語系著力培養的重點和難點。英語口語能力外在體現是準確、流利的英語輸出能力,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語言知識與文化的積累。因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不是簡單地建設一門口語課,而是一項綜合、系統的工作。要使學生具備準確、流利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必須要具有良好的詞匯、語音、語法、聽力基礎,并掌握英美國家概況、文化以及中西方語言差異。隨著我國進入“十四五”改革規劃新時期,高職教育全面進入“提質培優”階段,社會對人才質量的需求進一步提高,高職教育“三教”改革勢在必行。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要從“教師、教法、教材”三個方面對相關課程進行全面改革與創新。
一、“三教”改革的提出與實施的意義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報告指出:教師的職責現在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鼓勵思考;除了正式職能之外,教師將越來越成為一個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一觀點提出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應該是啟發者、組織者和激勵者。“現代課程理論之父”拉爾夫·泰勒提出課程原理的相關思考:學校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教育目標?提供什么樣的教育經驗才能使這些目標最有可能實現?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這些教育經驗?如何評價這些目標是否得以實現?上述思考告訴我們,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采用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方式。2019年1月,國務院頒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正式提出了“三教”(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務。在“三教”改革中,教師是根本,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這三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對應了教學中“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1]“三教”改革的根本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能人才。“三教”改革的內涵是順應新時代的新理念和新技術下的綜合改革。高職院校要順應時代潮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樹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觀;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教學基本建設為重點,激勵教師形成實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識,鼓勵更多的師生積極參與其中。
二、高職英語專業學生口語能力現狀與教學之困境
(一)生源多樣化,口語表達能力低
高職學生來源復雜,入學成績和英語基礎參差不齊。以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外國語學院的情況為例,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入學成績普遍較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較高,而旅游英語專業和應用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則比較弱。此外,基礎教育時期的英語教學多以應試為主,缺少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特別是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因而導致很多學生分數雖高,但口語表達能力低下。
(二)語言環境差,教學陷瓶頸進入高職院校后,受課時和實訓條件的限制,學生英語口語訓練的機會有限,學生與外教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范圍非常有限。由于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十分匱乏,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機會也非常匱乏,因此很多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的欲望非常低。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口語學習不主動、不活躍,更多的是教師自己唱獨角戲。很多英語專業課課堂也淪為教師展示自我口語的平臺,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無法真正鍛煉英語表達能力[2]。
(三)教學內容與技能比賽和崗位需求脫節,學生內在學習動機不強
為了促進職業教育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國家及各省市紛紛舉辦高職英語口語類技能比賽。職業技能大賽在改進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口語水平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但很多院校在備賽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多數院校只是針對參賽遴選出個別口語水平高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強化指導,代表學校參賽,而絕大部分學生沒有機會受到類似的指導或訓練。實際上,職業技能大賽的比賽內容在設計上通常與職場環境緊密聯系,各個環節都強調實操能力,而且反映了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教師若能在各門課程的課堂教學設計中融會貫通技能大賽內容,將會使更多學生受益[3]。
三、“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職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對教師的改革
轉變教師觀念,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育創新團隊。高職院校必須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拓展他們的視野,同時也要加強人才引進的力度,要建立長效機制留住人才。在提升教師專業和教學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一直是弱項,要建立教師激勵制度,鼓勵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技術變革,加強科研實踐。要堅持課程思政教育理念,鼓勵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設計,深入挖掘課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鼓勵教師開發課程思政典型案例,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增加專任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校企聯合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安排教師企業實踐,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同時,聘請相應領域專家到校任教。教師改革的監管同樣重要。要進一步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考評體系,雙師型教師的考核評價不僅僅要體現出專業教學能力,同時還要體現一定的技能水平。
(二)對教學模式和教法的改革
以校企合作、課賽結合為教法改革切入點。教法改革的重點是如何使教學過程具有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為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高職英語口語課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模擬職場場景,為學生提供更多與就業相關的口語練習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職場實踐能力,豐富課程設置的方式,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口語培養模式,即根據學生未來的職業崗位,分析并確定學生應具備的具體職業能力。例如,在商務口語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整合成不同的職業模塊,在模塊教學中設置不同的場景,鍛煉學生模擬現場進行英語報價答疑的能力或模擬中外商務談判等。這種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式,能夠使教師擺脫傳統的話題討論式教學模式,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加強對職業能力的理解與掌握。實施教學改革時,可以采取“行動導向教學法”,即在真實、仿真的環境中實施教學,采用項目式、情景式、體驗式、討論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
(三)對教材的改革
高職英語專業教材必須注重實用性,除了日常交際所需的基礎知識外,還應側重本行業及崗位工作過程中使用英語的場景。《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項資源轉化辦法》提出,可以將各賽項競賽過程中的技術文件、競賽平臺、試題庫和視頻資料等各類資源轉化成滿足職業教育教學要求的共享性職業教育教學資源,使大賽更有效地為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服務[4]。鑒于此,高職院校完全可以將技能大賽的資源與英語課堂教學資源結合起來,實現教材的改造、完善和升級。高職院校要注重開發教材信息化資源,在教材形式上,可以適當突破傳統紙質教材,完善教材形態與內容,建設立體化教材和新型活頁式教材。對于經受住時代考驗的經典紙質教材進行完善、升級,例如配套數字化教學資源,從而形成“紙質教材+多媒體平臺”的教材新形態。
(四)信息化建設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職業教育”模式的飛速發展,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材更新和改進教法成為高職教育的一種新常態。為了滿足“互聯網+”的職業教育新需求,數字化課程得到了廣泛推廣與應用,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各類在線開放課程。很多教師快速適應新技術的需求,通過創造性轉化,將信息技術手段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這種新技術在實習、實訓等關鍵學習環節中的作用尤為重要。這些都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此外,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需要真實的語言環境。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計算機技術為英語口語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優化校內語言實訓場所,如購買并安裝基于現代智能語音技術的口語和語音訓練系統,模擬真實的英語語言訓練環境,實現人機對話。提供海量豐富的口語訓練資源供學生學習。教師也可以自建資源庫,每名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利用手機練習口語,實現線下學習與課上學習相結合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以我校信息化建設情況為例,目前已經引入科大訊飛口語訓練平臺、迪迦悟計算機輔助翻譯系統、課堂即時評測系統,教師在充分利用教學軟件已有功能的基礎上,也致力于教學資源庫和語料庫的建設,形成特色學習資源。
(五)深化“以賽促教、以賽帶訓”技能培養模式
技能比賽的舉辦,把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緊密連接在一起。產業的更新促進了技能比賽內容的優化,而技能比賽的優化又引領了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因此,通過職業技能比賽推動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提高是最佳選擇[5]。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應結合職業技能大賽英語口語賽項的標準,將競賽內容整合到口語課程資源中,豐富口語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的建設。教師要以職業技能比賽為抓手,開展教法改革,讓除了個別精英以外的大部分學生都得到同等的口語指導與訓練。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口語訓練的熱情,應舉辦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技能競賽,讓更多學生參與其中。以我校小學英語教育專業為例,除組織學生參加口語技能比賽以外,同時也增設了多項職業技能類比賽,例如:小學英語試講技能比賽、小學英語說課技能比賽、英文書寫技能比賽、英文兒歌與表演技能比賽、簡筆畫技能比賽、“講中國故事”英文演講比賽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
(六)英語語言環境創設
在教室或學校其他場所張貼英語名言警句,把教室的一角作為英語閱讀角等,這些都可以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日常的生活、學習交流,不僅要創建全英文課堂,還要保證全英文的課下交流環境。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將學生社團活動與專業課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將學生社團活動參與情況記入專業課平時考核成績中。通過英語演講、英語歌曲、英語戲劇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來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和語言環境,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英語口語交際習慣。準確、流暢的英語口語輸出能力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學生要掌握中西方語言與文化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聽說訓練的同時,可以開展系列主題講座,如中西方歷史、節日、飲食、傳統、禮儀等,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6]。
四、結束語
“三教”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對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口語能力提升意義重大,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而長期的過程,需要統籌規劃。高職院校要結合時代背景,緊跟產業發展需求,結合高職生源多樣化特點,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政策保障,確保“三教”改革的順利、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李忠華.淺析“三教”改革的三個核心問題[N].中國建設報,2020-04-08(05).
[2]劉佳.淺談中高職學生英語口語的現狀及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134.
[3]劉曉蘭.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現狀與對策[J].管理工程師,2015(5):76-78.
[4]劉東菊,湯國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對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影響力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10):30-34.
[5]楊鑒,沈軍.以賽促教的高職院校“三教”改革:理念、問題與路徑[J].職教論壇,2020(11):45-51.
[6]胡燕.職業導向視野下提高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4):120-121.
作者:朱曉博 單位: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財務審計課程教學設計研究
- 下一篇:軌道交通新線調試運營管理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