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網絡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3 09:01: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語文網絡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語文網絡教學

淺析小學語文網絡教學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在這個追求創新的時代,部分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受學生的喜愛,因此創新教學方式十分必要。學習小學語文是學生對文學第一次系統的接觸,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文學興趣的最佳時機。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備課方面難免會有遺漏,但是網絡教學能夠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備課,汲取傳統備課和網絡備課的精華,摒棄糟粕,提高課件的質量,同時能夠借助計算機技術來制作生動有趣的課件,讓學生改變對語文課堂的看法進而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

一、巧用資源,增強趣味性

小學生對于色彩鮮艷、景色宜人的風景和視頻等新鮮事物容易產生好奇心,將平面的課文通過網絡技術制作成立體、生動、形象的課件,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對語文有好奇心,進而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1.利用好奇心利用好奇心,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教學要植根于教材,但是教材只有簡單的插畫,不足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此時網絡教學的優勢就能體現出來了。小學語文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美、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提升教學效果。教師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查找資料,根據所講內容,制作一些簡單的視頻或者利用Flash做一些簡單的動畫,打造新型課堂。比如:教師在教學《凡卡》一課時可以利用視頻資料,在學習前讓學生先看一遍課文有個大概的印象,然后提出幾個問題,再讓學生看一遍教師準備的視頻資料。同樣的文章通過立體的方式展現出來更能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同時也教會了學生要做一個善良有同情心的人,筆者認為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點便在于此。比如在學習與歷史有關的課文時,教師需要準備相關的視頻資料,幫助學生理清時間線,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利用網絡資源教師在準備課件時能夠全面詳細而且能夠節約時間。讓學生提前預習,借助網絡查詢資料讓學生對歷史事件能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思路。對于和歷史相關的課文若是時間線不清楚,學生根本不知道教師在說些什么,那么這將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甚至還會影響學生以后對歷史課程的興趣。讓學生提前預習,利用網絡來查找資料避免了以往學生查找資料時需要大量翻閱資料枯燥且時效慢,長此以往還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弊端。網絡信息量大,不僅僅只有文字記載而且還有視頻資料,學生借助網絡資源不僅能夠鍛煉其對信息的整合能力,還能節約時間,避免在查找資料時感覺枯燥無味。2.培養團隊意識合作才能共贏,在小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小時候培養的習慣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小學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小學教師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教學的同時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一些說明文和科教類的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來預習,上課時讓每個小組分別來展示預習的成果。這樣既能夠促進學生間的交流,還能培養其團隊協作的意識。比如:在教學《月球之謎》一課時,網絡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主體的模式,將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讓課堂成為學生的主場,教師只起到輔助的作用。網絡教學能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現在網絡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更新換代迅速,教師和學生通過上網能夠接觸到最新的知識,這樣教師和學生都能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積累素材。

二、拓展閱讀

語文課本對各個方面都有涉及,但課本有限,有些名著只能選取精彩部分呈現在課本上,比如《魯濱孫漂流記》,課本著重呈現的是魯濱孫漂流在荒島上的生活,其他的情節學生都不了解。教師只需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來增加閱讀量,同時,一些國內外的經典名著在小學期間都應有所涉獵的,教師應給予閱讀建議。學生通過網絡來閱讀名著,即便有不理解的內容可以先通過網絡來解決,網上有很多知名學者的評論,也可以記下來反饋給教師。當然,讓學生寫一些讀書筆記或者感悟都是學習語文極好的方法,這樣不僅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寬知識面,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能力提升

查看全文

語文網絡教學分析論文

一、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是否過時?

網絡教學帶來了教學模式上的重大突破。在網絡環境下出現了諸如個性化語文學習、交互式語文學習等教學模式。網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匯集大量信息資源的數據庫,學生通過網絡可以了解、學習語文教學領域的最新知識,并能得到專家提供的“個性化”的教學指導;語文教學的內容、教材、教學手段及考試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異,充分實現語文的個性化學習。同時,網絡把文字、圖形、影像、聲音、動畫及其它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先進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模擬現實環境;甚至師生無須見面,就可以利用網絡講座、E—mail、BBS等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那是否意味著語文教學已經可以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走向全面網絡教學呢?

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語文教育是科學,是藝術,是人文熏陶。它更多的注重學習中人文精神的熏陶與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讀者,以形象喚起美感,以意境領悟主旨,以培養語言意識和語文習慣為目標。只有在教學中把握好這些因素,才能叩擊學生的心弦,點燃智慧的火花,使其產生求知的欲望,最終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特別是古詩詞的學習,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氣魄,“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婉,這其中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是網絡難以演繹的。我們不能因為有了多媒體,有了網絡,便拋棄以前所有的教育手段、教學措施,千萬不能在倒掉澡盆里臟水的同時,把澡盆里的孩子也一起倒掉。

如果我們細細研究,不難發現,大多數網絡時代所謂新的教學模式,都是基于傳統教學模式這個發展平臺的。從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到個性化、交互式等語文學習,乃至一些激進的理論家所認為的:“學校教育將會消失,教師的地位不復存在,因為互聯網可以實現最大規模的遠程教育,互聯網就是一位全知全能的教師。”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無數次的實踐的檢驗。在我們未能確定網絡教育的“巨大價值”之前,匆忙之間去否定業已成熟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明智,更不現實!君不見:網絡多了,大師卻少了。熱鬧多了,讀書卻少了。真不知蘇軾是怎么學成的!

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應該會有這樣的體會:真正能吸引學生的,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多媒體課件如何漂亮,如何讓他們上網,而是教師對文章鞭辟入里地分析,高屋建瓴的講解,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關公戰秦瓊的奧妙。因此我們在教育手段、教學措施的“推陳出新”上,否定什么,肯定什么,應該少一點盲目,多一點理智。

二、語文網絡教學中如何避免不良內容的影響?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網絡教學路徑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互聯網發展速度迅猛,由于受疫情的影響,讓全國各地的教學模式又有了新的變化。網絡教學出現在了小學課堂上。網絡教學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讓小學教育朝著綜合化、多元化的模式轉變,在當今這個時代下,占據了重要地位。本文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視角下,探索小學語文利用網絡教學如何相互融合、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以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作為研究內容,以期能為其他學者做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網絡教學;研究

教育的深入改革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地改革變化及創新。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漸漸地進入小學課堂,教學效果相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信息化的教學讓小學課堂變得多元化和多樣化。如何讓信息化技術在小學課堂發揮最大限度的優勢、如何讓小學課堂更具有教學質量、如何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是當今小學語文教師的首要目標。

一、網絡教學的作用

(一)深入改革新的教學理念,落實新思路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相對較枯燥和單調,學生只能單方面地接受教師在臺上講述語文知識,而網絡教學采用的是課后學習或者是線上學習,和傳統教學比,具有更多的資源,有眾多的名師講解,資源豐富、內容新穎,這能讓學生更具有上課的吸引力。且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非常被動,學生不在課堂占據主動性,這種被動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化新課改的教學需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地轉變自己的身份和角度,換一個方式,從灌輸知識轉變為以引導作為導向的語文教學。網絡教學可以讓學生利用五官等多層次、多角度的方式學習,讓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并且學生更具有主導性,能夠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以此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查看全文

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網絡教學分析

摘要:互聯網在時代中成長迅速,且在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尤其廣泛。科學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讓現代小學教育朝著綜合化、多元化、科學化的教學模式轉變。而在當今時代教育的要求下,核心素養的提升占據了重要地位。本文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探索網絡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在深度融合中發揮有效作用,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網絡教學

教育應隨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改革創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其效果相較于教師單一化的課堂講解來說是更勝一籌的,也是現代教育所要求的。推廣先進的教學理念,發揮互聯網技術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的重大優勢,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核心素養的潛質,是當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1-2]。

一、聚焦網絡教學意義

(一)薈萃先進教學理念,貫徹網教新思路。相比于枯燥乏味且單調的傳統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具備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技術新穎的巨大優勢。傳統的“被動性”課堂學習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學應轉變教師的基本職能,不斷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灌輸知識”向“引導學習”轉型。網絡教學從視聽說的多層次角度,可以使學生走入更加廣闊的語文新天地,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學習的“主人翁”。互聯網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的限制,增強了教學的可持續性和豐富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二)運用網絡教學技術,培養語文核心力。互聯網是滿載知識的寶庫,其涉獵的知識范圍要遠勝于教材內容。因此廣泛運用網絡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充分調動學生對文章的感知理解,以圖片影像賦予文字生命力。可以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當中,聚焦精彩的課堂討論活動。有助于緩解緊張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情感增進。學生也更容易找尋適宜自己的學習方法。既穩定鞏固學生語文根基,也保障學生核心素養可以得到良好培養。

二、聚焦網絡教學路徑

查看全文

語文網絡影響教學論文

摘要:

互聯網被人們稱為“第四媒體”,它正在不斷覆蓋著越來越廣闊的校園空間,計算機及網絡在教育中的作用正從一種輔助手段躍升為基礎手段之一,或稱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教育,即WBI(Web-BasedInstruction)。這使我們得以在新的觀察視野和操作環境下探索它對教學的影響。

本文主要闡述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的網絡對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及口語交際教學等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影響語文教學

正文:

互聯網被人們稱為“第四媒體”,它正在不斷覆蓋著越來越廣闊的校園空間,計算機及網絡在教育中的作用正從一種輔助手段躍升為基礎手段之一,或稱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教育,即WBI(Web-BasedInstruction)。這使我們得以在新的觀察視野和操作環境下探索它對教學的影響。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網絡教學創新方法思考

摘要:教育教學現代化與智能化是當前教育界的研究熱點,受疫情的影響學校采用網絡教學的授課方式也呈現常態化趨勢,一方面推進了智能教學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師也真正改變了傳統的授課方式,采用新型的授課手段完成教學任務。但目前在傳統與網絡教學方式的轉換上存在的問題也凸顯出來,很多教師無法適應網絡授課的方式,并且學生的接受程度也受到阻礙。面對諸多問題,本文根據當前高中語文網絡教學的授課方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來保證網絡教學的教學進度與效率,并在“后疫情時代”的課堂教學中,對一些值得繼續保留的授課模式進行探討,從而給未來的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一些啟示,實現五育并舉的優質教育。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2020年年初隨著病毒的傳播呈全球化趨勢,各國人民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受疫情的影響,我國不僅經濟受阻,教育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所謂“后疫情時代”,是指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生變化后,人類已經進入與病毒共存、與疫情長期作戰的時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道,截至目前,已經有188個國家關閉了自己的校園,15億多學生無法到校學習,占全球學生總數的91.3%。在我國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之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強調:“要抓緊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精準有序扎實推動復工復產,實現人財物有序流動、產供銷有機銜接、內外貿有效貫通,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為了保持教學進度不受疫情影響,全國學校響應黨中央號召,“停課不停學”,學校以及教育行業改變過去傳統的線下教學的方式,采用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由于學校首次全國性地采用線上教學的方式,一些傳統的授課方式就應用不到線上教學當中,教師對于計算機的掌握能力也各有千秋,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所采用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應相應地做出改變。并且在我國疫情正式結束后,學生可以正常回到校園中學習時,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也應該有所改變與突破。挑戰與機遇并存,這次疫情也將教育現代化提上日程,當未來再遇到需要使用線上教學方式時也會有相應完善的體系與對策,這一次新的挑戰與突破會受用持久。

一、目前高中語文網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處于“后疫情時代”,學校被迫選擇網絡方式進行授課,由于我國學校少有采用網絡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導致沒有統一的教師網絡教學技能培訓,全國教師所掌握的技術水平良莠不齊。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通知下發后,各地教育局、學校與教師也積極地響應了國家號召,在最短的時間內培訓教師學習教學軟件的相應功能與操作方式。與此同時,在網絡教學進行到如火如荼的階段,由于授課渠道以及授課方式等原因,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顯著地暴露出來。(一)網絡教學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講授式教學是指老師講授給學生的教學方法,是一個普遍而傳統的教學方法,由于講授法具有通俗性和直接性,使得這種教學方法一直在課堂中普遍采用。我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高中階段語文授課方式大體上采用這種以教師講授為主體的“滿堂灌”方式,學生只需單純地進行知識點的接收與背誦的工作,如背誦文言文實詞用法與句詞翻譯等。長此以往,學生便喪失了獨立與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學生也很難有個性與創新等突破。于是國家推出了高中新課程改革理念,要求學校逐漸改變這種教學模式,并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并且教師應考慮到學生個性的發展,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但由于改革的接受能力與時間限制,目前大部分高中語文課堂仍然采用由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為主的教學模式。受傳統教學固有觀念的影響,在“后疫情時代”即便采用網絡教學模式,高中語文教師仍采用講授的方式,并且由于網絡課堂的容量有限,教師與班級內學生無法達到及時性、有效性溝通,使原本的教學效果再一次降低。雖然受網絡文件傳遞的便利條件影響,教師可將教學資源發送給學生,課時內容以及課外知識儲備得到擴充,但還是一味灌輸給學生,徒增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是,它更加需要學生的思考與交流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最后促進對其他科目的學習。高中階段正是各方面素養快速提高的階段,如果僅采用講授的方式,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得到改善,從而不能實現五育并舉的科學教育理想。(二)網絡教學采用習題測驗式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習題測驗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做題與考試測驗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針對型、密集型的答題訓練,使學生的應試能力得以提升。目前絕大多數的高中語文教師將考試中的“必考點”與“易考點”等內容,撒網式地傳授給學生,通過大面積刷題方式提高學生的答題水平,而那些考試中出題率較低的背景知識、思辨性問題等會完全忽視。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成了“考試工具”,學生學習的目的變為考試,忽略了學生情感、思維與個性等發展。長此以往會與國家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對學習者的未來產生根深蒂固的消極影響。“后疫情時代”網絡教學的今天,語文教師采用“刷題”與測驗的方式,不僅無益于學生的思維發展,由于監考機制的缺乏,學生的測驗結果也難保真實性。從而導致原本習題與測驗方式的效果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質量也進一步失衡。高中語文課程如果僅通過對知識點的背誦與考試,無法達到理解課文中心思想并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提升綜合性發展的程度,學生的核心素養、個人價值觀與個性化發展也不能得以提高。針對以上原因,處于“后疫情時代”的現在,學校與教師應該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固有觀念,將先進的網絡教學技術合理地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并應以學生為中心來確定教學目標,采用令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活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語文網絡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網絡資源教學研究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進一步廣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網絡參與教學,已從新課改之初的實驗性質教學方式改革,演變為如今被廣泛認可的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綜合性教育教學方式。網絡資源作為一種不受時空限制的共享性資源,擁有舊式文化載體無可比擬的全面性、綜合性、豐富性、便利性,使教學不再囿于教室、教師、教材的限制,可以使學生從更多渠道全面學習知識,達到提高綜合素質的教育目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文件明確指出,現代語文教學應當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資源。從網絡資源的特點入手,再通過分析該項技術在實際課堂上的應用實例,可以總結出一些寶貴的經驗。

一、網絡資源的特點

1.網絡資源的豐富性。著近年來“云數據”這一技術概念的逐步普及,網絡教學資源其一貫的“廣而全”的特點也逐漸深化。網絡資源具有全面性、多樣性、綜合性的內容特征,它能夠大幅拓展教材內容,開拓學生眼界,使教師和學生脫離之前“一個對幾個”的狹隘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參考文獻,向學生展示語文在社會中的應用實例,通過豐富的形式,使得學生接觸到實際社會中應用流通著的語文形式,改變學生對于“語文僅僅是一門考試學科”的狹隘認識,使得學生對于語文又一個宏觀的認識,這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實現通過語文素質的提高從而使得學生全面發展的長遠目標。2.網絡資源的多樣性。教材書本和教師口授,都是僅僅通過刺激聽覺或視覺其中一種感官,來進行信息輸入的教學手段,很難使得學生印象深刻。網絡資源的形式豐富多彩,為語文教學增添了多種吸引人的形式,比如幻燈片、圖片、視頻、電子書、電子報刊等等,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全方位信息輸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能夠極大地強化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3.網絡資源的便利性。隨著云技術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一個由全世界數十億人共同編纂的一部巨大的百科全書,只要通過網絡終端的計算機,就可以輕松檢索、獲取,還可以通過各種多媒體手段輕松向學生展示。這對比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不可謂不便捷。4.網絡資源的時效性。網絡資源可以隨時獲取最新的各類信息,及時掌握各類政策、考綱、時事的變化。高中階段,高考才是最直接目標,落后的訊息可能會給學生的復習應考等造成不利影響。

二、網絡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

從網絡資源的豐富多樣性舉例來說,在高一高二授課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從網絡上下載形式新穎多樣的輔助課件、視頻、紀錄片等,在掌握課本的基礎上,再展示這些內容,既能拓展課本內容,又能深化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平日知識積累,作為一門人文性的學科,這種積累與興趣毫無疑問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從網絡資源的時效性舉例來說,高三應考階段也要善用網絡資源。在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現在,高考作文命題也越來越有考察學生時事政治獨立思考能力的傾向,尤其是以北京卷高考作文的這一傾向最為明顯,連續幾年的命題都與國家大事掛鉤,而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就注重觀察積累,這是突擊復習所無法彌補的。中國發展迅速,國際形勢也日漸復雜,十幾年前那種考前將近年大事總結到一張學案上,發給學生閱讀的做法,當然早已經不適用了,而時時關注網絡訊息,每天關注新聞,獲取最新國際國內時事動向,無論是對于學生全面發展,還是應戰高考,都是十分有效有利的做法。再舉例來說,傳統教學模式往往以課本和練習冊為主軸,但是課本和練習冊其編纂修訂再到出版發售,其間隔時間往往很久。假設高三某班,想要復習語文文言文虛詞部分的內容,老師使用了上屆高三學生使用過的文言文輔導書。然而殊不知今年考綱變化,文言文考查范圍發生了變化,學生和老師未能及時掌握這次考綱變動,結果浪費了時間精力,還漏掉了復習點。合理運用網絡,下載各類通過最新統計而制作的學案PPT,可以有效防止這種延誤與浪費。

三、網絡資源運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查看全文

信息化時代大學語文教學分析

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養。教育部長袁貴仁認為:“立德樹人不僅僅是思想品德課,也不單是班主任、輔導員的事,這是整個教育的工作。最直接相關的就是思想品德、語文、歷史、體育、藝術這五門課。”[1]大學語文課是一門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人文情懷的重要課程。大學語文課的宗旨是通過對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的講授,培養學生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使大學語文課成為一門弘揚傳承培養民族文化、提升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課程。隨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校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互聯網覆蓋了整個校園,網絡成為功能最大、資源最多、成本最低、使用最便捷的學習工具,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轉變為借助網絡等資源自主學習。網絡資源給大學語文教學提供了現代化的條件,也對大學語文課程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適應新的形勢、利用新的資源進行大學語文教學,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促進大學生德行情操的成長,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回答的問題。黑龍江大學的大學語文課走在教改的最前沿,進行了如下的改革嘗試。

一、多媒體教學

長期以來,大學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與現實聯系不緊密的問題,學者對此也予以了足夠的關注,并在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討。然而對關于如何在大學語文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如何利用多媒體建構新的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等問題關注較少。在此情形下,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尤其必要的。相對于英語教學,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明顯滯后,多媒體技術表現出的教學情景,特別適合大學語文課的教學,而且能使課程更加生動直觀,使大學語文課成為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身的課程。

(一)多媒體教學的意義

自2003年起,黑龍江大學大學語文課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全部實行多媒體教學。教研室集合全體的智慧自主研發多媒體教學課件,有針對性地精心設計課件版面和內容。用大量的資料性文字和具有豐富人文內蘊的精美圖片、音樂和音像資料等,充分展現文章內容,發揮文學內在的教育功能、教化功能和美育功能。改善了以往單一板滯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效果是傳統的單純課堂教學模式無法企及的。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審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以豐富的內容和圖文并茂的形式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文字、圖像、聲音并用,給學生更直觀、更生動、更大量的信息,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獲得美的享受和陶冶,提高他們對美文的鑒賞水平,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講白居易的《長恨歌》時,先播放一段有關安史之亂的視頻,通過了解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的社會背景、導致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尤其是天寶后期,唐玄宗寵愛楊玉環,政治日益腐朽。以及最后馬嵬兵變,唐玄宗和楊貴妃生離死別。通過這些視頻的觀看,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詩歌的意境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會增加大學語文課堂的知識量、信息量,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參與度,拓展知識層面,教師也能充分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注意事項

查看全文

高職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研究

一、調查對象與數據的采集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16份有效試卷,回收率為90%。(一)調查對象基于全面性和代表性之考量,本調查對象為江蘇財職院髙職一年級的財務管理、金融保險、社區管理、會計電算化等四個專業隨機抽取的240名學生。(二)數據采集及分析基于科學性之考量,認真設計了《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調査問卷》,然后再經過反復測試、調整,問卷終定為34個核心問題,包括:環境資源應用能力、自我規劃能力、元認知能力、信息資源應用能力、人力資源應用能力等五個方面。要求受調査者按照個人真實情況填寫,根據剔除無效調査問卷之后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形成調查的各項匯總數據,最后,再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江蘇財職院學生于信息技術環境下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詳實信息并以統計圖表形式體現出來。

二、調查結果——自主學習能力不足之表現

(一)環境資源應用能力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網絡直播課程、遠程輔導、專項訓練等電子虛擬數據,與電腦、互聯網和數字圖書館等實物設施所組成的網絡應用資源,成為檢驗學生環境資源應用能力的重要內容。調查顯示70%的受調査者都知道電子閱覽室,但仍有27%的受調査者不清楚是否有電子閱覽室。對于是否用過與語文有關的網絡課程和網絡資源,70%的受調查者回答用過,余30%則否。在網絡學習中,受調查者似乎對朗誦作品更感興趣,學習該內容的人數占比達35%,緊隨其后的是各種演講辯論占22%,百家講壇占21%,在線普通話學習資源運用占10%,對學校天空教室語文資源運用占12%。學校是否利用網絡組織過一些語文課外活動,23%的同學在網上參加過語文課外活動,而絕大多數的同學選擇沒有參加過網上的語文課外活動。

(二)自我規劃能力

查看全文

中學語文教師在網絡環境下的任務和策略

[內容摘要]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正視網絡環境下閱讀和寫作方式的變革,積極探索基于網絡環境的新型教學模式,大力促進信息技術教育與語文課程的整合;應當盡快認識網絡,熟悉網絡環境,充分調動網絡教學資源為我所用;應當以同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信息素養為己任,以網絡環境下的閱讀和寫作指導為突破口,身體力行,教會學生高效學習。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師網絡環境任務策略

(一)

2000年10月26日,教育部決定從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并提出要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它課程的整合。網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和研究,業已拉開帷幕。網絡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動力推動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術以及教學過程中的一切因素進行革命。隨著網絡技術在學校教學中的廣泛運用,網絡環境中的教學以其特有的科學性和高效性,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顯示出獨特的內在魅力。

語文,是人們從事學習、工作,賴以思維并進行交際的基本工具。當信息化成為當今人類社會的重要特征,信息高速公路上的WWW(全球信息網)、E-mail(電子郵件)、Archie(信息查詢)、Netnews(網絡新聞)等多種服務正在明顯地改變著人類交往、學習乃至工作、生活方式的時候,傳統的語文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網絡環境下閱讀和寫作方式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在閱讀方式上,將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本閱讀,從單純閱讀文字發展到多媒體電子讀物,并在同電子資料庫對話中進行高效率的檢索式閱讀;在寫作方式上,將從手寫走向鍵盤輸入、掃描輸入和語音輸入,從傳統純文本寫作到超文本結構的謀劃與寫作,并在與電子資料庫對話中走向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以及在遠程交流中閱讀與寫作的協同化和群體化(如上傳、下載、聊天等)。網絡環境下閱讀和寫作方式的這些變革,是不以傳統的經典的語文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

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學語文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還不強,掌握網絡技術和學習新的閱讀及寫作方式都存在著很大的困難,語文教育者對于現代信息技術與本學科教學整合的爭論多于行動,因此,我們必須正視現實,轉變觀念,認識網絡,積極探索基于網絡環境的新型的語文教學模式,大力促進信息技術教育與語文課程的整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