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資源概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20:15: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信息資源概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信息資源概論

檔案信息化建設問題及對策

一、我國檔案信息化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地、各部門開展的檔案管理工作對檔案管理現代化的程度有顯著提高,進一步促進了檔案部門間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不僅使檔案服務變為開放服務同時也擴大了檔案服務的范圍,將檔案利用的范圍也從未國家擴展到為全社會服務。檔案信息數字化使檔案資源實現網絡檢索和遠程共享,為使用者提供各種數據,如養老保險金,婚姻情況、住房公積金等等還包括大量與民生緊密相關的檔案信息,檔案知識管理使這些信息破除了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切實給民眾帶來了便利。同時檔案信息化具有廣泛的內容,它包括了有序整理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檔案信息資源、建設檔案信息數據庫和網絡、制定促進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政策法規、建設檔案信息化人才隊伍等領域,而并不單單是網絡化、信息化。

二、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數據的差異性。檔案館收錄的檔案內容一般由不同的單位、部門組成的,而各個單位和單位之間所使用的數據庫往往也是不一樣的。由于各個數據庫中數據的來源、屬性以及內部結構和處理方式都是各種各樣的,就會使得收入進檔案館的資料更為復雜化。

(二)較大的分散性。大多數情況是同一個主題的資料往往分散在不同的部門之中,如民營企業有稅收報表,國企也有稅收報表,在通過單位移交入館的過程中出現了重復的信息、沒有區別的數據,檔案館擁有大量的信息資源,面對如此之多的信息量,對于該如何將這些巨大的數據量進行篩選、合理管理,從而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再加以利用最終使得這些數據能夠和社會形成知識共享。

(三)管理的延后性。通過對國外檔案信息化的研究,檔案事業的信息化的重點在對于檔案的管理,而并不是所謂的信息化,檔案信息化的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應該是對在具體檔案管理中使其業務更簡單、更優化、同時進行重組。以前的管理制度,已經不再適應當今檔案管理的工作,也不再適應與社會的發展。

查看全文

淺談檔案信息化建設

1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涵義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現在的檔案信息化已經不同于傳統上的涵義。它不僅僅指的是檔案本身記錄內容的信息化,更是指檔案本身記錄內容與社會中經濟、政治、文化進行融合之后形成新的信息內容的信息化。換句話說,在現代社會,檔案信息早已與社會交流系統融合的越來越緊密,做好對檔案信息化的建設至關重要。檔案信息服務是檔案信息化建設中的一項關鍵環節,由于現實需要,社會公眾已經不能滿足于過去的檔案信息服務模式,他們要求能夠在更大的范圍上實現檔案資源的社會共享。

2服務創新信息化時代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服務創新信息化的時代,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信息用戶越來越多,逐漸衍生出了“信息爆炸”這樣的概念。文件與檔案工作相比傳統檔案工作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要求檔案工作人員要樹立一個檔案信息服務的理念。在工作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大多數用戶的需求,還要對檔案信息服務工作進行創新。

3實現檔案信息服務的策略

3.1創新檔案信息服務觀念

查看全文

對圖書館學對象的認識

1一個邏輯前提

圖書館學研究對象不會發生變化。這是認識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一個基本邏輯前提。對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研究必須堅持這個邏輯前提。目前學界關于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認識觀點眾多,而且新的提法層出不窮。這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認為圖書館學研究對象本身就是多樣的,同時也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然而,圖書館學作為一門科學是一種客觀存在,其研究對象是恒定不變的。雖然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是人為建立起來的,受到價值觀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導致不同人對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認識會有不同的視角和出發點,認知過程還會受到歷史條件、社會環境、認知偏見等方面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帶來認知結果的多元化。但是,認知結果不等于科學內涵,并非關于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每種觀點都能準確地反映學科本質。作為圖書館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促進著圖書館學的發展。圍繞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研究,許多研究者都試圖提出開創性的理論,努力去建構自己的理論框架,證明自己理論觀點的科學性。但無論研究者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圖書館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屬性不會發生變化,其研究對象必然是穩定的。盡管圖書館學是一門發展中的科學,其研究領域會逐漸拓寬,但對其研究對象的研究必須要堅持這一邏輯前提。

2兩種現象分析

2.1學界關于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觀點眾多

自圖書館學誕生以來,對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探討始終是圖書館學界的一個重要話題。據一些研究者統計,目前國內外有關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觀點已達上百種之多,而且新的提法還在不斷出現?!?〕筆者認為,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1很多觀點是一致的、重復的。圖書館學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對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認識過程中,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觀點。據劉烈的統計,僅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就有50余種,〔2〕但其中很多觀點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重復的。以“資源說”為例,美國圖書館學家切尼克(B.E.Chernik)在其20世紀90年代初出版的《圖書館服務導論》一書中指出,“圖書館資源是一種信息資源”〔3〕。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學者徐引篪、霍國慶提出“信息資源說”,把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定義為“動態信息資源體系及其過程”〔4〕。柯平在2004年發表《知識資源論———關于知識資源管理與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一文,提出“知識資源論”〔5〕。以上這幾種表述往往被理解為不同的觀點,實際上資源的范疇很廣泛,無論信息資源、文獻資源、知識資源還是情報資源,都屬于圖書館學研究的范疇。由此可以看出此類觀點的出發點基本相同,都是將信息資源體系作為圖書館的本質,并由此來理解圖書館學。所以,只要是從“資源”角度來概括圖書館學研究對象,就都可以歸納為“資源說”這一種觀點。再如,“交流說”也是圖書館學研究對象領域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美國圖書館學家杰西•H•謝拉最早提出了“交流說”〔6〕,對中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學科體系建設等方面產生了廣泛影響。對于“交流說”理論的傳承和發展,是我國學界對圖書館學研究一種重要的學術貢獻,形成了幾種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學術觀點。周文駿在《概論圖書館學》(1983)一文中提出“文獻交流說”〔7〕,宓浩等人編著的《圖書館學原理》提出“知識交流說”〔8〕,以及南開大學圖書館學系主編的《理論圖書館學教程》提出“文獻信息交流說”〔9〕。這三種觀點并非關于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創新性觀點,只能說是在“交流說”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在新的研究視角之下對“交流說”進行的重新論述。正如上文對“資源說”的理解一樣,這三種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觀點都可以用“交流說”來總結概括。當前,關于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新說法仍在不斷出現。如果只是在詞語表述上有所不同,而不是一種獨立的、創新的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觀點,那就不必另設新說。

查看全文

高校圖書館網絡經濟研究

摘要:在大網絡環境下,網絡科技的發展為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創新創造了新的平臺。同時隨著高校圖書館用戶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社會各單位個體對信息需求量和質量要求的提高,也就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創新要求。強化數字資源的創建、網絡環境下科學技術的平臺的建立、網上知識資源的引導、網絡上信息化服務的個性化,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創新等構成了在網絡環境之下高校圖書館創新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校圖書館;服務職能

一、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職能

不論是現代圖書館的服務還是傳統類型的圖書館的服務,其職能主要展現在科學情報的傳遞、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社會教育的開展,還有人類智力資源的開發這四個方面。我國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圖書館系合編的《圖書館學基礎》也指出標明:提高科學的文化水平、傳遞科學情報;思想教育;保存傳承文化遺產組成了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職能。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編輯的《圖書情報工作概論》把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職能分為:整理、搜集、保存文化遺產;發揚傳播文化知識,提供學習的條件,為經濟建設和科學研究提供情報資料。這三種觀念代表了當時圖書館界對圖書館職能定義。雖然存在一些不同,總體上形成了一些理論共識。所以我國圖書館界在傳遞科學情報、文化遺產的保存、社會教育的進行等方面做出相當大的貢獻。

二、高校圖書館所處的網絡環境

在通信技術和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下,我們國家建立了“數字數據網絡”、“衛星通信數字網絡”、“國家教育科學往”,尤其是信息共享資源的建立被列入了“十五”計劃之后。使我國各方面實現了信息化和網絡化網絡化,其發展步伐更是上了一個新臺階。隨著教育的信息化的建設在全國各個區域的展開,國家教育部在“十五”規劃上和教育發展目標上確切的指明:把2010年完成信息教育的現代化作為新一期的發展目標和規劃。實現現代信息化建設設施的全面覆蓋。使各個高校和較為發達地區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發達國家水平。各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現代化建設工程的建設下,使得我國的農村現代信息教育現代化已經趕超了其他行業?,F在網絡體系已經覆蓋到我國的全國各地已經形成了學校網絡、地區網絡和國家主干網絡這三大網絡體系。網絡體系發建立更實現并且加速了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為以后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發展空間提供了便利和新的路徑。

查看全文

電子政務信息結構分析論文

1該市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技術介紹

導師與本小組接手的該市電子政務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規劃,這個電子政務系統通過采用當前的先進技術,將軟硬件集成起來,以克服體系結構不同及軟件自身不成熟造成的影響。具體技術路線是:采用J2EE技術,保障系統的可伸縮性、可擴展性和開放性;系統采用框架體系設計,數據庫采用高可用容技術,應用中間件采用cluster(集群)技術,保證平臺從信息存儲到信息都具有較高的穩定性、開放性和高集成性;系統采用B/S+C/S結構,底層為數據層,存取關系型數據、文檔型數據和其他業務系統數據,中間層基于應用服務器,各種業務組件注冊在應用服務器上進行管理,采用XML進行數據的組織,通過JSP構造好用戶訪問界面并把各種業務邏輯連接起來,通過WEB服務層響應客戶端的請求,客戶端采用瀏覽器方式進行訪問。該電子政務系統的主要建設過程和結構如下:

2該市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介紹

該市國產化電子政務平臺正常運轉一年多,平臺上已經實現了市政府門戶網站及90多個部門的分網站的、“誠信企業”企業信用數據交換系統、公務員的電子郵件系統、遠程辦公信息交換系統、辦公信息資源管理系統、網上市民對話服務系統、網上電子表單下載系統等多項應用。

2.1政府門戶網站。政府門戶網站是該市國產化電子政務平臺上第一項應用,網站分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日文、韓文五種語言版本,設有煙臺概況、政務、經濟、投資、生活、科教、擇業、旅游、參政、在線服務、縣市區、數字地圖、政府信箱等13個主欄目;今日新聞、政務動態、誠信動態、市民手冊、政府文件、政務公開、電子商務等18個板塊欄目和市民、企業、農民、投資者、旅游者、學生、公務員、弱勢群體等8個定制頻道。總信息量達兩百多萬條,日訪問量超過兩萬多人次。

2.2該市政府部門網站。該市電子政務平臺上運行著90多個政府部門和單位的網站。政府門戶網站與各部門網站之間統一通過平臺進行連接、與管理。各部門的對外的數據、信息由平臺統一管理,形成較完整的政務公共信息資源數據庫。這種數據的高度集中存放,為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查看全文

電子政務公開系統框架構造研究論文

摘要:電子政務將是未來時代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務發展的趨勢,目前電子政務已經有其初步的體系和規模。本文主要從本人與導師所建立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結構的角度來闡述其體系結構的構建。

關鍵詞:電子政務;體系結構

0引言

電子政務e-Governmentaffair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務職能中運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程流程的重組優化,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割的制約,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的服務,使政府管理手段的變革。這里,介紹一下這個信息系統體系的結構,并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旨在拋磚引玉,與各位導師、同學、同仁商榷。

1該市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技術介紹

導師與本小組接手的該市電子政務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規劃,這個電子政務系統通過采用當前的先進技術,將軟硬件集成起來,以克服體系結構不同及軟件自身不成熟造成的影響。具體技術路線是:采用J2EE技術,保障系統的可伸縮性、可擴展性和開放性;系統采用框架體系設計,數據庫采用高可用容技術,應用中間件采用cluster(集群)技術,保證平臺從信息存儲到信息都具有較高的穩定性、開放性和高集成性;系統采用B/S+C/S結構,底層為數據層,存取關系型數據、文檔型數據和其他業務系統數據,中間層基于應用服務器,各種業務組件注冊在應用服務器上進行管理,采用XML進行數據的組織,通過JSP構造好用戶訪問界面并把各種業務邏輯連接起來,通過WEB服務層響應客戶端的請求,客戶端采用瀏覽器方式進行訪問。該電子政務系統的主要建設過程和結構如下:

查看全文

思想概論論文

思想概論”是我國高等學校本專科生必修的一門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通過多年建設,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想概論”課程,已成為一門教學特色鮮明、可用資源豐富、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程。該課程在2003年獲得湖南省精品課程和重點建設課程的基礎上,于2004年獲得了國家精品課程,成為該課程全國目前唯一的精品課程。

“原來‘思政課’也可以這么精彩,”在學完“思想概論”課程以后,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徐博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聽了老師的課,參觀了韶山,課后瀏覽了本課程的課件,并閱讀了老師推薦的課外讀物,使我們深有感觸。這種‘立體化’教學確實能調動我們的學習積極性,讓我們既學到了理論知識,又受到了思想的熏陶?!?/p>

我?!八枷敫耪摗钡秸n率較高,課堂氣氛活躍已是不爭的事實。2003年6月在教育部組織的課程改革調研活動中,學校選取了60名文科生、60名理科生問卷調查,并召開了小型座談會,學生對“思想概論”的評價均在85分以上。

“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何以被演繹得如此精彩?

“改革與創新并舉、教學與科研相濟就是我們的‘法寶’”。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思想概論”課程負責人柳禮泉教授如是說。

“五結合”教學法提高教學實效性和吸引力

查看全文

高職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提升途徑

摘要: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信息資源得到極大豐富,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充斥著大量的信息數據。尤其是自媒體出現以來,越來越多未經過濾的信息出現,使得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面對這種狀況,正處于成長期的青年大學生要想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快速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真實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水平就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關鍵詞:大學生;信息素養;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

一、信息素養的含義及意義

信息素養(InformationLiteracy)概念的形成始于美國圖書檢索技能的演變。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養這一全新概念,并解釋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認為“信息素養是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獲取信息,以及如何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全面發展,關于信息素養的定義越來越多,但都存在共性特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信息素養是一種能力,它能夠確定、查找、評估、組織和有效地生產、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決面臨的問題[1]。信息素養能力表現為對信息的識別獲取、評價判斷、協作交流、加工處理、生成創造能力,即運用信息資源來解決實際問題、以批判精神進行創新活動的能力[2]。概括地講,信息素養由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4部分構成[3]。當前,信息化正以其無處不在的滲透力進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推動著人類文明進步。但是,信息化在給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信息污染主要表現為信息虛假、信息垃圾等;信息犯罪主要表現為黑客攻擊、網上詐騙等;信息侵權主要是指知識產權侵權,還包括侵犯個人隱私權、計算機病毒等;信息侵略表現為信息強勢國家通過信息壟斷和大肆宣揚自己的價值觀,用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影響其他國家等。每天打開網絡,海量未經審核的信息不斷充斥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如何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正確迅速地找到合適自己的信息尤為重要。而信息素養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了解何時需要信息,如何定位、評估、組織和有效地創建、使用和交流信息,因此對大學生進行信息教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高職學生信息素養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也加強了信息技能教育,計算機文化基礎和大學英語等公修課的開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的信息技能,但是根據調查數據反饋,高職學生的信息素養較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查看全文

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究

一、新聞學專業的培養目標

六盤水師范學院新聞學專業對于《新聞學概論》課程目標是:新聞學概論是新聞學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教育必修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新聞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以便在今后的新聞工作中,能夠以良好的理論素養指導新聞實踐,并嘗試解決新聞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該門課既要注意知識的連貫性及銜接關系,又要注意在全面教學的基礎上有所側重,學生應在課下多了解新聞特征,關注時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多組織課堂討論,突出本課程的教學特色??梢娦侣剬W理論并不局限于課堂之上,還得將它與現實生活中的眾多社會熱點、重大突發事件等新聞事件結合起來,通過靈活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設計和環節,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全面的理論知識和新聞素養,對新聞信息有一定的敏感度,并且能夠把它運用到實際的新聞傳播活動中去。

二、新聞專業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授課課時限制實踐環節展開空間不大。六盤水師范學院新聞學專業《新聞學概論》的專業課授課學時為48學時,其中理論講授42學時,實踐環節6學時,因此如果想要在有限的時間段內完成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對課堂的重難點進行篩選,而6個實踐課時的設置是完全不夠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的,教師也不能夠就某一新聞事件與學生展開討論與交流,這樣一來就很難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獨立思考和研究討論的時間。(二)課程內容決定授課形式偏理論而輕實踐。授課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本內容,但是《新聞學概論》一書中僅僅包含理論知識而沒有聯系當下設計實踐的章節較多,而且相對來說內容空洞,沒有很強的操作性,再者主要的課堂信息大多數都是通過紙質的形式進行傳播,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慢,不能跟上以互聯網為中心的網絡信息的推陳出新。(三)考核形式不能起到督促學生的作用。對于綜合考核成績的評定新聞學概論是40%的平時成績和60%的期末考試成績綜合為學生的期末成績,這樣的方式存在兩個弊端,一方面,因為授課時間有限,大部分學生的課下作業都是通過借助互聯網的形式來引用借鑒完成的,缺少了獨立思考的過程,并且教師在評分之后并沒有時間在課堂上對學生作業的優缺點進行專業點評,教師和學生缺少互助,導致學生只是為了得到平時成績而完成作業,而不是出于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另一方面,很多學生都是采用在正式考試前幾周的時間內對課程內容進行背誦,卻不從深層次上理解中知識重點內容,這樣的復習模式可能導致學生的學習過于僵硬,而且記憶度不深。

三、實踐教學模式探索

(一)建立師生友好互動聯系,拒絕填鴨式教育。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采取具有實踐性質的教學形式,教學并不局限于課堂里,可把教學放在每天都會發生各種新聞的現實生活中,為學生提供一個歡快的學習氛圍,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將“厭學”的學習態度轉換為“要學”;通過大量案例教學法進行授課,將枯燥無聊的課本內容轉化為實體的案例教學,提高學生的投入力。例如《新聞學概論》中涉及的新聞價值、新聞輿論、新聞宣傳等內容,就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運用實踐教學,可根據教學內容對相關的新聞學課題或新聞事件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或街頭采訪獲取第一手資料,并進行數據分析,形成相關的調查報告或學術論文等;也可隨堂進行討論或情景模擬,主要對課堂上的重點知識或難點及有爭議的議題、社會熱點事件進行分組討論或雙方辯論,讓學生來把相關理論融入實踐環節,提高學生衍生多種新聞介紹方式的能力,在互相借鑒互相學習中共同進步,教師除了負責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之外,還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環節,根據學生在任務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及時提出并給予改正方法,有利于學生增強對盲區的認知。在學生自主完成教學任務來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更要在實踐環節中注重培養學生對新聞的評價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在最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實踐活動的意義。(二)開擴校外實踐基地,加大實踐教學比重?!缎侣剬W概論》中絕大部分都是理論性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實踐環節的比重,因此需要教師通過加大對身邊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利用的能力,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和聽取意見中獲得在課本理論知識中學不到的知識和能力。教師可通過開展“社會熱點調查報告”調研活動,幫助學生邀請一些具有專業技能的知名記者、作者和新聞媒體人,然后在活動中加大學生和這些媒體人的交流接觸,盡量保證不同學習小組中都有知名人士作為引導和指引,及時地幫助學生指出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然后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有關收獲心得的總結。除了開展新穎的實踐形式之外,還應積極開擴校外實踐基地,定期和這些實踐部門就學習方面進行溝通,保證學習進度和實踐內容相互吻合,在最大程度上通過兩手抓的方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三)加大考核頻率,提升學習能力。考試制度從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角度出發,積極開展小組活動,通過組內的相互監督和個評分來端正學習風氣。利用全媒體時代的特性,建立起網上學習平臺方式,關聯網上豐富的數字資源,提供眾多典型案例、音視頻內容和“即測即評”習題,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學習閱讀。學生分組在完成一項教師布置的新聞工作任務之后,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進行總結,諸如具體從事了哪些工作,幫助小組成員解決了哪些問題,在工作中收獲了哪些專業知識等,并將最終的總結內容按照電子版的形式發給老師,老師根據每個成員不同的工作情況進行評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每位學生的工作熱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也能增強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同時在平時增加考試次數,將期末的一次性考核轉變為學期的階段性考核,教師將《新聞學概論》中的理論知識分為單元性學習,分為只能進行理論書面作業的內容和可以通過精心設計注入實踐因素的內容兩大類別,削弱最后一次期末考試占總體成績的比重,通過階段性檢測,也可以擴寬對學生檢測的內容,學生在考試的指揮棒下也可以接觸到更多方面的知識。除了規定考試日期之外,教師也可以隨時進行課堂檢驗,來督促學生聽課時保持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查看全文

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論文

一、專業定位的思考

1.現狀及問題。

在專業中有來自原來五個不同專業的定位信息,其中包括經濟學、計算機科學技術、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導致專業定位不明確。②信息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電子信息安全、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等專業有類似之處,導致信息管理專業的培養方向和人才定位不突出,可以被相似專業替代。③各類院校都利用自身的優勢辦信息管理專業,使本專業的定位各不相同,造成社會企業對本專業認知有誤,耽誤學生就業競爭。比如工科院校以培養信息系統開發人才為定位,側重計算機技術的培養;管理類院校以培養管理人才為主,側重管理理論;還有些院校是以信息資源管理為培養方向;有些院校只培養專門的行業信息處理人才,比如醫療信息處理,電子金融信息等。

2.科學定位,突出特色。

廣西財經學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相關的計算機技術類專業和管理類專業的辦學經驗,與早在1978年就率先建立經濟信息管理專業的中國人民大學之類的一流大學差距甚遠。對信息管理專業的定位不明確,社會對本專業的認識模糊,加之類似相關專業的發展,給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建設帶來很大的挑戰。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我們只有對本專業準確定位,突出特色,才能辦出有一定競爭力的信息管理專業。經過實踐思考,筆者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和經濟學為三大學科基礎,形成復合型的專業定位。信息管理專業不是培養單純的計算機技術人才,也不是培養只熟悉業務流程的管理者,其培養的是高素質的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具備信息技術知識、信息管理知識和信息系統知識,還需要掌握項目管理知識,特別要具有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依靠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創新的素質,這是信息管理人才與其他技術人才不一樣的地方。為此我們考慮我院信管專業的定位是:①突出專業的復合型特點,管理理論和計算機技術并重,特別注重信息技術與管理流程的結合,注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培養“懂計算機的管理人員”,培養企業的信息化推動人才。②我校是廣西唯一的財經類院校,要突出學校的特點,以財經院校為背景,在財政、會計、金融等專業方面有突出的優勢。可利用學校背景適當加強財經類理論或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具有經濟信息的處理能力,區別于一般院校的學生。③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重點,依靠大量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加強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突出操作型人才的特點。

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課程體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