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建設路徑

時間:2022-03-03 08:33:57

導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建設路徑

【摘要】近年來,在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能力,核心在于強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高職院校的語文學科建設情況并不理想,課程邊緣化現象較為突出。因此,需要對高職院校的語文學科進行科學定位,同專業性的學科進行有效融合,設定合理的教學體系。分析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提出課程建設與專業相結合,提出具體的參照性意見:選擇實用性強的語文教材,改革課程選擇多樣性、高效性的教學方法,以及實現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的整合。希望可以促進語文學科建設。

【關鍵詞】課程體系改革;大學語文;課程建設

高職院校的語文課起到強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同時能夠增強他們對于事物的理性認知,提升寫作鑒賞能力及綜合素養。在語文課程的教學方案設計中,應當秉持教學理念的科學性,充分發揮學科的人文性,合理規劃校內資源。近年來,高職院校開展大學語文課程建設活動,不僅需要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活動和專業實踐活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還需要進一步圍繞職業能力目標,將學習內容劃分成多個板塊,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養提升。

一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現狀

根據調查,部分高職院校為了強化技能的培養,沒有有效開展大學語文課程。部分院校對語文課程重視不夠,存在課時設置較少、師資力量薄弱的情況。部分高職院校當下的大學語文課程建設并不符合課程標準,與其他課程存在較大差異。究其原因,源于高職院校一直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是培養高技術能力、高實操技能的專業人才,忽視了大學語文的重要性。從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上來看,當下高職院校所使用的大學語文教材版本很多,雖然不少研究者已經針對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來研究大學語文教材,但是內容大同小異,被學術界廣泛認可并有效借鑒的教學教材很少。[1]從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程度來看,教學改革沒有從根本上取得實效,與其他學科聯系不密切,對于課堂氛圍營造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面對當前的大學語文課程改革,高職院校老師應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原有的方案上進行優化革新,適當引入創新性教學活動方案,提出專業導向的教學方法,以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科學創新意識。

二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與專業融合的必要性

按照教育部對于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及相關要求,需要明確認識到高職院校開設語文課程的重要意義,旨在培養綜合素質高、面對事物具有不同看法和認知狀態的學生,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功能,在教學課堂中體現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使其可以和高職院校中的基礎課程以及一些技術性較強的課程進行融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重視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基礎性地位,注重搭建人才隊伍,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不斷強化師資建設,實現語文和其他專業的科學融合。不管在任何崗位上,除了具備滿足崗位需求的專業化操作能力外,還應涵蓋一些高質量的素質要求,任何單位對于人才的要求都需要建立在綜合素質上,并且對于人才的綜合素質有著基本的預期。除去一些專業的崗位能力之外,還要具備快速適應崗位變動、適應職業轉變的能力,這些基礎素質被簡單歸納為職業能力,其中包含和他人的溝通交流、與他人實現高效合作、有效解決問題并提出方案、處理數據信息的能力以及破局思維、高質量創新等能力。[2]而大學語文就是一門強化綜合素養、培養綜合能力的素質類課程。大學語文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工具,對于促進人才的綜合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只有實現大學語文與專業的融合發展,才能強化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和專業性,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才的發展需要。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對課程建設的創新,將大學語文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立足于專業教育對語文教學的實際要求,深化大學語文與專業教育的內在聯系,以此加強語文教學對專業教育的服務效能。在推進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只有將專業教育與大學語文教學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將這種能力運用到專業發展當中,從而在專業領域中獲得長遠發展。與此同時,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也是推動大學語文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內在需要,不僅有助于構建系統的高職課程體系,而且還能增強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服務效能,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要。

三與專業相結合的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建設路徑

1.立足專業要求,選擇實用性強的語文教材語文教材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考依據,其整體質量不僅影響著語文教學效果,而且對學生的專業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在選擇語文教材時多少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有些院校忽略了語文教學的專業價值;有些院校并未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導致語文教材的實用性不強,影響了其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鑒于此,高職院校必須要加強對語文教材的革新,立足于專業發展要求,著眼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致力于對學生良好語言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滿足專業發展要求。第一,從教材選用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應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語文教材,有側重點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以此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方面,語文教材應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能夠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提供專業指導,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提升專業素養,從而更好地實現長遠發展。另一方面,語文教材應突出教學特點,避免覆蓋面廣、選文雜的教材,以此突出語文教學的實效性,進一步為語文教學與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從教材開發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應加強對校本教材的開發,結合活頁教材,面向不同專業開發差異性的語文教材,促使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從而發揮大學語文的專業價值。在開發語文教材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既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也要對不同專業的職業要求進行市場調研,總結出不同專業的職業能力要求,并將其滲透到語文教材編寫過程中,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要。[3]例如,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高職院校在編寫語文教材時,可以側重對旅游景點的介紹,通過描寫名勝古跡的詩歌、散文作品及人物傳記文學作品等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而針對財會類專業的學生,在編寫語文教材時則側重說明文文本,以此引導學生形成嚴謹的思維方式,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專業發展的實際需要。2.改革課程內容,實現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的融合教學內容應當和學生的專業產生直接聯系。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內容應當以能力培養作為主要的落腳點,在課下做好語言能力的鞏固,按照實際情況將這部分課程內容靈活安排,調整課時進度。(1)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宗旨,整合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在當前階段,高職院校大力培育技術型人才,要求他們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科學的判斷能力。與此同時,用人企業對于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并且通過溝通可以取得預期成果。這就使得語文教學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建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因此,需要準確定位語文學科的關鍵作用,結合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構建專業的教學網絡體系。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綜合素質的提升十分關鍵,而人文素質是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的核心所在。近年來,人才市場看重的已經不再僅是專業技術能力的強弱或者基礎知識的多少,而是開始注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是否和公司的核心文化相符合,更加看重一些具體的職業能力,諸如在談判時,是否可以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和素質,是否具備一定的法律綜合素養,是否了解一些古今文化等;在工作中,是否可以和同伴協同合作完成工作,是否具備創新能力等。實際上,當下的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對于學校所開展的教學活動缺少積極性,認為其枯燥乏味,缺乏持續探索的欲望。而學校在構建課程體系時更加注重實踐操作,忽視了對于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需要重視語文課程,發揮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和工具性作用。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方案中,除對學生進行日常的教材教學以外,教師可以精心挑選一系列中外美文讓學生閱讀鑒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探究古今中外名篇背后的奧義,了解這些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心境的變化,不斷提升學生對于生活的感知力,對于事物的判斷能力,強化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以便在面對現實問題時進行理性的綜合判斷,尋找最優解決方案。[4]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從思想上給學生以啟迪,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給學生細膩豐富的情感體驗。(2)以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南,構建“2+3”教學模式。結合語文學科工具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從學生的素質培養和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向出發,結合所積累的教學改革經驗,不斷強化學生的口語表述能力和語言應用寫作能力。基于此,對大學語文課程進行分組,設定成不同環節,組成不同模塊,然后進行教學。在當前階段,我們常常使用“2+3”模式(把課堂教學過程分成了課前探究、自主練習、合作探究、訂正練習、鞏固與作業練習5個環節,即2次探究、3次練習)開展語文教學,將教學內容分為必修課主要學習內容和選修課基礎學習內容。前者更加注重對于知識的掌握,對于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優化,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強化;后者更關注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日常的學習鑒賞不斷提升審美情趣,增強學習深度,不斷擴寬視野。充分利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借助線上學習平臺,將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以最有效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這一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落實專題化教學,不斷擴充每堂課的教學容量,為學生提供專業的信息化學習平臺,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3.結合專業特點,選擇多樣性、高效性的教學方法在構建與專業相結合的大學語文課程體系時,除了要加強內容革新以外,還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完善與創新。傳統的大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理論教學,而與專業相結合的大學語文必須要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構建與專業相結合的大學語文課程體系時,廣大教師必須要立足專業特點,選擇多樣性、高效性的教學方法,爭取在增強語文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突出專業特點,從而提高教學成效。比如,針對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引入情境教學法或角色扮演法,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從而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提供多樣性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表達能力等專業技能,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自主性發展需要。4.以過程性考核為主,以終結性考核為輔,實現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的整合注重過程性考核的評價方式需要加強課堂管理,要求教師對學生日常的行為表現和測驗成績做好記錄,不斷完善學生的成績記錄體系,有效做出反饋和評價,最終對學生的成績進行有效評定。(1)加大過程性考核比例。需要注重過程性考核的具體過程,以日常的綜合成績作為基礎,重點在于能力的提升。對于總成績的評定,可以以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來進行計算,這樣可以實現較為綜合性的評定,更為公平。(2)借助網絡實施考核。將大學語文考核形式與網絡技術相融合,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考試內容,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對學生調查報告、讀書心得、視頻編輯、文案撰寫等類型作業的考評。在網絡平臺中展示學生作業,以激發學生主觀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作業的重視程度。同時利用網絡平臺布置預習任務,推動教學計劃落到實處,幫助高職院校教師提升大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借助大數據進行考評,引導學生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科學結合,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打造高質量的高職院校教育體系。[5]

四總結

大學語文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改革中所發揮的作用十分關鍵,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提高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本文結合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現狀,以其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建構中的重要作用為切入點,重點分析大學語文課程與專業相結合的必要性,并針對不同的專業提出一些語文課程建設意見,希望可以探索出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實現對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促進。

參考文獻

[1]郭秀蘭.與專業相結合的高職大學語文課程建設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

[2]周雨.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與專業融通的思考[J].職業時空,2016(4)

[3]李海英,胡海燕.高職大學語文與專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構建研究———以建筑類專業為例[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4]劉芳.基于工學結合有效模式下高職大學語文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2)

[5]陳小瓊.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探索[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1)

作者:孫嘉琪 單位: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