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保障人才開發建設新型農村論文
時間:2022-04-25 10:35:00
導語:制度保障人才開發建設新型農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制度供給不足嚴重影響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和效果;新農村建設中人力資源開發的制度需求;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制度創新的路徑與對策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內生變量,制度變遷會導致效率的變化、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現狀明顯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制度建設與創新滯后,是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宏觀制度創新的需求、對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創新與完善有新期待、對農村勞動者培訓制度的需求、對公共財政轉移支持制度的需求、加強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宏觀制度建設與創新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相關制度創新的滯后,已經成為制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深層次問題,嚴重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和效果。要正視新農村建設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相關制度的需求,不斷推進制度建設和創新,用制度保障農村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
論文關鍵詞:人力資源;開發;制度創新
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內生變量,制度變遷會導致效率的變化。正視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實踐對相關制度的強烈需求,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和創新,促進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不僅是增強農村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活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農民全面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
1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制度供給不足嚴重影響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和效果
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豐富的人力資源是我國農村所有資源中第一資源.新農村建設所依靠的最大優勢資源不是物力資源和自然資源,而是人力資源。農村人力資源是唯一可以激活其它資源活力的具有動力性質的資源,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當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現狀明顯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具體表現為: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科學素質水平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也低于世界同等經濟發展水平國家;絕大多數農民仍然屬于傳統經驗型的低收入體力勞動者,外出務工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這說明當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不足所造成的農民素質較低已經成為制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效果的關鍵因素,同時也說明僅僅依靠幾項政策調整和規范難以取得激活農村人力資源優勢的整體效果。
從制度經濟學的視角分析上述問題,不難發現,雖然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面臨著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但制度建設與創新滯后,是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相應的制度建設與創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制度比政策更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可以為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提供一套穩定的規則系統。根據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制度需求,克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的政策優先而制度建設滯后的局面,著力整合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相關的制度,加強與農村人力資源相關的制度建設與創新,使現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制度化,為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提供全面、系統的制度供給,是有效開發農村人力資源,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的重要途徑。
2新農村建設中人力資源開發的制度需求
2.1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宏觀制度創新的需求
從世界上許多國家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經驗看,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宏觀制度進行創新,用法律制度來規范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是一個根本性措施。如何將我國巨大的農村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直接關系著新農村建設的成敗,關系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通過創新,用法律制度來規范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活動,有利于使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目標、原則、內容等相關規定更加規范和具體,保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活動在明確的制度框架之內開展,使開發活動系統化、整體化與規范化運作,減少開發的隨意性、盲目性及無序性。當前,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進程中,對城鄉二元戶籍管理制度、就業培訓制度、農民工與城市職工同工不同酬薪制度、農村醫療保險制度、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創新與完善等有著強烈的需求。只有突破這些制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制度性壁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培養新型農民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2.2對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創新與完善有新期待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過程離不開完備的農村基礎教育制度的保障和支撐。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絕大多數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制度得以基本落實。當前的主要問題是:老、少、邊、窮、山等特殊地區的義務教育落實尚待有更加具體化的措施;農村各地及與城市義務教育的質量差距拉的較大;農村教師培訓、校舍、教學設施等投入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尚未得到機制上的根本解決;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學仍然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方面。廣大農村勞動者對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繼續創新與完善有著強烈的新期待。
2.3對農村勞動者培訓制度的需求
完備的農村勞動者培訓制度是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依靠。現行農村勞動者培訓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主要問題是培訓類別單一,培訓機構層次低,培訓成本較高,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突出表現在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培訓類型少,特別是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滯后,教育培訓的內容針對性不強,普通化、離農化、離職化現象突出,沒有體現出農村特色,無法滿足農村人力資源提高知識和技能水平的需要,不能適應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更不適應農民工外出務工的需要。培訓制度的不完善已經成為制約農村人力資源多層次開發的嚴重障礙,完善農村勞動者培訓制度是把農村人力資源從整體上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的迫切需要。
2.4對公共財政轉移支持制度的需求
自新農村建設戰略實施以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財政明顯加大了對農村的支持力度,但由于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上比較落后,因而農村自身的財力比較薄弱,使用于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資金十分有限。經費短缺直接制約著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活動的系統性、整體性和有效性。在現行財政制度框架內,單純依靠農村自身的財力,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經費短缺的局面。因此,必須構建起一種以國家公共財政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和個人投資相結合的多元化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經費籌措制度,同時應在稅收、財政轉移支付、農業技術推廣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持續向農村傾斜,推動農村經濟較快發展,提升自身積累能力,從而為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提供持續的財力保障。
3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制度創新的路徑與對策
加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促進農民自身的全面發展,需要有相應的制度安排為之輔助和支撐。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制度建設的重點在于形成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與人才和技術等生產要素進入農村的激勵機制,難點是形成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各方協調機制,目標是形成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互促機制。
3.1加強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宏觀制度建設與創新
從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著眼于農村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實際需要,著力進行農村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醫療保障制度、農村義務教育制度、農民工工資福利制度、子女就學制度等宏觀制度的創新與改革,結合新農村建設培育新型農民的要求,為農村提供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的公共產品,以促進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同時,政府在為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提供宏觀制度時,還應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進程和要求,不斷增強各種制度之間的協調性,使各種制度之間相互配套,以減少制度和政策衍生的新問題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形成新的不良影響。
3.2鼓勵各地加強微觀制度的建設與創新
我國農村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很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很難按統一的模式進行,需要各地在統一貫徹執行國家人力資源開發制度的前提下,緊密結合各地農村的具體實際,加強微觀層面的制度創新,構建起符合本地實際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規章制度,實現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宏觀制度與微觀制度之間的相互配套,最終形成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宏觀與微觀制度體系。
3.3實行最嚴格的農村義務教育制度
農村義務教育能夠為農民學科學、學技術,增強發展能力奠定必要的文化基礎,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中處于基礎地位,是政府必須提供的純公共產品。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按照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的思路,實行最嚴格的農村義務教育制度,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村義務教育投資中的主體性作用,完善中央和省對縣鄉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的投入與管理力度。當前應從制度方面突出解決老、少、邊、窮、山等特殊地區的義務教育落實問題,突出解決農村與城市教育質量差距問題,突出解決農村教師培訓嚴重不足問題,突出解決農村校舍投入機制問題,加快完善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學制度。
3.4創建以公共財政支持為主的多元化農村勞動者培訓投入制度
農村勞動者是培訓的主體和直接受益人,從誰受益、誰投入的角度來講,理應承擔投入的絕大部分。但由于大部分農民的收入水平較低,培訓投入的預期收益并不穩定,就我國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而言,讓農村勞動者自己大幅度增加培訓投入是不現實的。把農村勞動者培訓作為一項準公共服務納入公共財政框架,是促進農村人力資本投資的現實選擇。國家財政應調整支出結構和方向,把培訓經費納入財政經常性預算科目,在公共財政的支持下整合農村各類教育資源,擴大農村職業高中的數量和規模,重點建設和扶持一批有發展前途的培訓機構,促進農村成人職業教育穩步有序發展,滿足農村勞動力培訓的需要。農村勞動者外出務工給用工地區和用人單位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們是農村勞動者培訓的重要受益方,應從制度上確保用工地區和用人單位負擔一定的培訓投入。總之,要充分調動政府部門、用人地區、用人單位、培訓機構和農民的投入積極性,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農村勞動者培訓投入機制。
參考文獻
[1]崔煒,周悅.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現狀與開發途徑探究[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7(1).
[2]陸益龍,新農村建設的制度需求與供給[J].天津社會科學,2007(3).
- 上一篇:薪酬公平感知激勵員工積極性論文
- 下一篇:統一員工企業需求達到戰略目標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