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論文

時間:2022-09-09 08:38:00

導語: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論文

【摘要】工商管理專業作為高職的一個重點專業,其教學課程改革是高職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本文在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高職教育應主要突出學生的實踐、技術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工商管理教學改革思路

我國高職教育強調和倡導的是“能力本位”模式,以培養學生技術和職業崗位應用能力為主,具體體現為培養“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的專門人才。所以,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要根據這一思想進行教學課程的調整。

一、高職院校工商管理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

1.突出專業課程的職業定向性

以職業能力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結合

基礎理論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專業知識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培養方向一般是科技含量高,涉及知識廣,技術實踐性強的職業崗位。高職培養目標決定了課程具有技術實用性,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也應該從實用性出發進行調整。

3.強化學生職業能力訓練,綜合開發學生的職業能力

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就業上崗和職業變化的適應能力,實現“雙證書”制度。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比,入學分數起點低。堅持“人人有才觀”必然應重視學習主體的個性特點,多種形式地挖掘個體潛能,調動個體積極因素,強調研究和開發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4.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形成模塊化、彈性化的課程體系

適應行業和社會對應用人才規格多變的需求,由企業、院校聯合調整、選定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導向、以產業需求為中心,產學研結合,走“訂單式”培養之路。高職教育不僅要研發物質客觀世界,更重視研發主觀世界。使培養對象成為高素質的技術實用型人才,為經濟服務。職業教育直接為區域社會經濟服務,貼近勞動力市場。以就業為導向,其職業性區別于普通教育。職業勞動是綜合的,貼近企業和行業職業崗位群的高職教學內容也應是綜合的。

二、高職院校工商管理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的要點

高職高專院校專業的課程結構要努力實現模塊化,把教學改革與教學方式改革結合起來。轉變傳統的相對封閉的知識教育和比較狹窄的專業教育思想,變對口觀念為適應觀念,變專業對口教育為增強適應性教育。特別是工商管理類的課程,要結合對口企業的案例、工藝流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早一點適應社會,提高動手能力。

1.改“學科本位”為“能力本位”

(1)按能力需求精簡課程內容,擺脫“學科本位”的課程思想。如經營管理、銷售管理、市場營銷等課程的理論部分基本相通,從而可加強實際操作,增加市場調查的時間,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同時,課程體系的設置要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能力訓練為軸心,淡化公共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界限,重新整合課程。

(2)改革考試、考核方法。新課程體系以用人單位崗位需要為考試、考核內容,要求學生畢業時獲得“雙證”,即畢業證和至少一門職業技能工種資格證。在改革考試、考核方法上,新課程體系改變傳統的答卷考試、考核方法,采取答卷與口試、理論考試與操作考試、答辯和現場測試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對基礎課程,重點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對專業課程,重點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對于理論基礎課可以用傳統的考試方法,對于專業基礎課可以用操作考試,專業課可采用社會調查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依據企業(行業)生產的實際和特點,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中心,采用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3)建立專業課程的能力培養模式,以行業組織制定的職業能力標準和國家統一的證書制度為依據,根據就業市場信息和崗位技能要求確定專業課程的具體實施內容。如:物流師、營銷師、經濟師各種崗位技能要求都有所不同,可以根據其崗位要求,確定專業課程的內容。

(4)以專業技能培養為中心,建立實驗課課程體系。以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為基礎,部分課程到企業去完成,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相結合,部分課程到實驗、實訓基地完成。學習環境模擬工作環境,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走產學合作的道路。

2.改變課程結構

將相關學科適當綜合化,既發揮學科課程的特長,又克服了原有單科分段的弊端,可構建人才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培養更多應用型和創造型人才,以適應課程個性化的要求。

(1)進行教學計劃的修訂,壓縮必修課如數學、哲學,增加選修課,與工商管理類的課程相關的都可增加,精簡專業課,加強和拓寬專業基礎課,強化計算機應用能力,保證計算機和英語課程三年不斷線,使學生有較寬知識面和較強的適應能力。

(2)課程設置改變原來的結構變為一體兩翼的課程結構,打破傳統的考試課、考查課、主干課、非主干課的體系,建立核心課程、目標課程、非核心課程的一體兩翼的體系。工商管理專業限設10門以下的核心課程,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如管理學、管理經濟學、會計學原理、物流基礎等,目標課程是英語和計算機課程,其他課程為非核心課程。課程要盡量小型化、豐富化,總學時不能太多,要體現比較寬的專業面,盡可能及時反映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

(3)課程設置要緊扣專業培養目標,滿足行業崗位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課程要滿足行業多崗位轉換甚至崗位工作內涵變化、發展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另一方面,課程要使學生具有知識內化、遷移和繼續學習的基本能力。

(4)采取“學習——工作——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重視實踐課程體系,走產學研合作之路,保證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學時之比約為1:1。

3.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整合,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內容的改革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是人才模式改革的重點。教學內容由理論知識、職業技能和學習態度構成,對于高職高專院校,課程體系的合理構建決定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方向。

(1)在知識領域,基礎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專業課教學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多用案例進行教學、多給學生下廠鍛煉實習的機會。公務員之家

(2)在職業技能的培養方面,要提高創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專業覆蓋的崗位應具備的能力,以突出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對學生進行更多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教師在上實訓課時,應和學生一起操作,一起做項目,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特點、職業特性、技術要求、崗位能力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用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指導實踐。從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融合。

三、結束語

工商管理教學改革任務還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提出更多適合高職工商管理教學改革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岳文赫.高校管理類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問題研究[J].理論界,2007,2.

[2]周瑞珍,羅寶華.淺談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方法改革[J].科技信息,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