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個人投資決策論文

時間:2022-04-06 08:58:00

導語:教育個人投資決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個人投資決策論文

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決策的敏感性分析就是要通過分析、測算個人投資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制約因素在發(fā)生變化時所引起的投資經濟效果評價指標的變化幅度,了解各種因素的變化對實現投資個體預期目標的影響程度,從而為碩士研究生教育人力資本投資的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一、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決策敏感性分析的程序

進行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決策的敏感性分析首先要找出影響個人投資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并估算各種敏感性因素的偏差在多大范圍內是可行的,從而有針對性的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其一般程序為:

(一)確定個人投資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具體經濟效果評價指標,以作為敏感性分析的對象

通常,可以選擇作為投資經濟效果的評價指標有很多個,如個人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的凈現值、凈年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但通常不需要對所有指標都做敏感性分析,其指標的選擇應針對個人投資決策的實際需要而定。指標選擇的原則是:

1、敏感性分析的指標應與確定性分析的指標相一致,不應超出確定性分析所用指標的范圍另立指標。

2、確定性分析中所用指標較多時,應選擇最能夠反映個人投資碩士研究生教育類型經濟合理與否的一個或幾個最重要的指標作為敏感性分析的對象,對于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決策來說,一般常用的敏感性分析的指標是內部收益率與凈現值等動態(tài)指標,也可以將某些具體參數作為分析對象,如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總成本等。

(二)選擇需要分析的不確定因素

嚴格來說,幾乎所有影響碩士研究生個人教育投資決策的因素都帶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但有些雖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對個人投資的經濟效果影響并不大,而只有敏感性因素才會對經濟效果的評價指標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敏感性因素的選擇原則應是,找出那些在個人投資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人力資本投資中,成本、收益構成所占比重較大,以及其他預計可能對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類型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有較大影響的,同時又是在整個投資及壽命周期內有可能發(fā)生較大變動,或者在確定性分析中采用的該因素的數據準確性較差的因素作為敏感性因素。

(三)確定個人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對各種敏感性因素的敏感程度

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對各種敏感性因素的敏感程度即某種或多種因素同時變化時導致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的變化程度。在進行計算時,首先假定除敏感性因素外,其他因素固定不變,然后根據敏感性因素的變動,重新計算有關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與原指標進行對比,得出其變動的程度,這樣就可得出所選定的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對該不確定因素的敏感程度。再根據敏感性因素在可能的變化范圍內不同幅度的變動,得出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經濟效果評價指標相應的變化率,并建立起一一對應的數量關系,用圖或表的形式表示出來。

二、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的敏感性分析

選擇凈現值作為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經濟效果的評價指標,并對凈現值起影響作用的各種因素分別進行敏感性分析。在此,以我國發(fā)達地區(qū)2006年報考并就讀的統招自費碩士研究生為分析對象,在滿足假設條件:第一,在考慮風險與通貨膨脹的前提下,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基準貼現率設定為9%,并不考慮考研期間的間接成本;第二,在不考慮個人能力因素的前提下,根據國家或行業(yè)、單位規(guī)定的因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制定的平均工資標準,確定本科與碩士學歷的工資報酬,兩者的差額為個人投資者因接受碩士研究生教育而帶來的凈收益(即收入增量),并假定此增量為等額年值。第三,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全壽命周期假設為,投資者以22歲報考25歲畢業(yè),工作至65歲退休,并不考慮退休后因接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引起的退休工資差異。4)個人碩士研究生教育人力資本投資的使用成本不考慮健康等因素,并假設為零。再根據中華英才網的行業(yè)工資調查,以北京及上海地區(qū)碩士與本科畢業(yè)生2006年平均總工資收入為標準,則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現金流量如表1所示:

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凈現值,可以利用年金現值系數,通過公式:NPV=A×■-■■(式中:A為碩士與本科畢業(yè)生的工資收入差額,即碩士研究生的平均工資收入增量;C1,C2分別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i為基準貼現率)進行計算,將表1中數據代入公式,則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凈現值NPV=-3000-38000(P/F,9%,1)-38000(P/F,9%,2)-38000(P/F,9%,3)+12000(P/A,9%,40)(P/F,9%,3)=-94276+99653=5377。得出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凈現值后,根據敏感性分析的一般程序,分別對碩士研究生個人投資的直接成本、勞動力市場價格、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基準貼現率四個不確定因素進行敏感性分析,通過對這四個不確定因素按±10%和±20%的變動幅度計算凈現值變化率,其結果分別為:

直接成本按-20%至20%的順序變動后,凈現值的變化為:9587元、5031元、-4081元、-8637元,直接成本每變動1%引起的凈現值變化額為19.42元。

勞動力市場價格按-20%至20%的順序變動后,凈現值的變化為:-14553元、-4588元、15342元、25307元,勞動力市場價格每變動1%引起的凈現值變化額為4380元。

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按-20%至20%的順序變動后,凈現值的變化為:902元、2255元、5961元、6702元,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每變動1%引起的凈現值變化額為1606元。基準貼現率按-20%至20%的順序變動后,凈現值的變化為:27835元、12695元、-9340元、-17354元,基準貼現率每變動1%引起的凈現值變化額為399元。

根據計算結果的數據,可以繪制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凈現值中不確定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曲線,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勞動力市場價格、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與凈現值成正比關系,市場價格及使用期的增加可以提高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凈現值;而直接成本和基準貼現率均與凈現值成反比關系,即隨著成本及基準貼現率的增加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凈現值減少。

三、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勞動力市場價格為個人投資的最敏感因素,人力資本的投資使用期為次敏感性因素。勞動力市場本科與碩士研究生的行業(yè)工資標準是個體投資取向的一個風向標,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異變化的大小直接影響著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個體的凈現值數額。因此,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所報考專業(yè)人才市場的行業(yè)工資標準,特別是換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者,在不考慮非貨幣收益的前提下,理性投資個體的經濟行為應該是,以勞動力市場價格為導向的市場供需變動趨勢相一致的,當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的行業(yè)工資收入與本科生差別不大甚至低于本科畢業(yè)生工資收入,則應果斷就業(yè);如有非貨幣因素的投資需求,也應在保證當前工資收入的基礎上進行投資,以便減少投資風險。而對于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來說,敏感性程度也比較大,它每變動1%對凈現值變化額大小的影響達到1606元。因此,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也是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者應該注意的因素,首先需要投資主體在分析投資環(huán)境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情況,盡早決定報考碩士研究生,并且在讀研期間,應認真學習,在努力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前提下,多參與實踐活動,以利于投資者順利畢業(yè);同時,已經進行了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投資個體,應注意維護自身身體健康狀況,延長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從而使得投資個體的收益與效用達到最大化。

基準貼現率也應合理選取,基準貼現率(即基準收益率)的選取不能主觀隨意取定,它應與投資個體所處的實際經濟環(huán)境相聯系,綜合考慮資金成本、投資風險、通貨膨脹以及資金限制等影響因素,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個人投資決策的正確性產生影響。特別是對于那些接受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機會成本相對較高的投資個體,基準貼現率也應相對確定的更高一些,正如貝克爾所指出的“利率或貼現率越高,具有不同教育資本存量的人之間的收入差別越大。因為,此時教育投資的機會成本高,需要更高的收入進行補償”。這也說明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個人投資需要通過獲得較高的收入增量對其投資成本進行補償,特別是對機會成本進行補償。另外,在不考慮間接收益等主觀滿足的前提下,如果通過合理確定的基準貼現率所計算的凈現值結果仍為負值,則理性的投資者應放棄投資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事其他有利于自身素質提高的教育投資活動。因為,此時投資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經濟行為將加大損失而不是增大個人福利。

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直接成本敏感性程度最小,它也解釋了自1999年擴招以來,雖然直接成本持續(xù)增加,但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個人投資需求不降反而上升,報考人數一年比一年多的現象,說明個人直接成本的適當增加對與個人接受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影響不大。因此,為保證擴招后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質量,積累教育資源,進一步適當加大個人對于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直接成本分擔是可行的,這對于為社會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碩士畢業(yè)生是有重要意義的。

參考文獻:

1、楊青.技術經濟學[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2、王培根.高等教育經濟學[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3、加里·貝克爾.人力資本[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4、閻高程.高等教育個人投資決策的理性思考[J].當代經濟,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