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與實踐

時間:2022-12-09 04:59:06

導語: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與實踐

摘要:在新的形勢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發展規模進一步提高,專業人才的培育能夠幫助我國在不確定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專業人才不止意味著其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意味著其有好的道德修養,能夠滿足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需要。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技能型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應該努力提高其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等。高職院校更應該根據新的時代要求構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以支持國家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體系實踐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勞動力市場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的性質決定人才的重要選擇標準就是能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需求。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對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尤其是能夠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以幫助中國更好地應對國際激烈的競爭環境。本文分析了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的必要性與現狀,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的具體實踐策略,希望能夠促進高職教育體系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一、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必要性

首先,高職院校構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幫助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良好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塑造是提高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培養需要滲透到高職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夠真正將思政教育的效果落到實處。其次,思政教育是高職院校的工作內容之一,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是高職院校的重要教學目的。而目前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等還相對單一,不利于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需要高職院校對思政教育體系進行構建[1]。最后,高職教育的課堂思政教育等模式的展開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提升有限,學生在單方面的教學活動中感受到的思政教育內容感染性不強。多種形式的思政教育體系能夠從多方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增強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二、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的現狀

(一)思政教育體系不完善

我國的高職院校根據相關教育領域的規定開展了思政教育課程內容,通過相對完善的思政課堂教學構建基礎性的思政教育體系。思政課堂教學的內容與體系構建的目的是希望高職學生可以在課堂內容的指引下提升其道德觀念,進而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難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在思想上、理念上,精神上有所成長和發展,不能為學生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文化建設”提供支持和幫助。特別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高職學生會受到多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如果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依舊以課堂教學為主,將會使教師難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和特點,無法從學生全新的行為特征和認知特點的角度出發,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實效性,繼而導致高職思政教育體系難以發揮出應有的功能與作用。對此,高職院校應該完善其思政教育體系,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避免學生因為不良思想的影響而樹立錯誤的人生觀念。此外,在思政教育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在教學氛圍、師資隊伍、教育政策等方面普遍缺乏能夠影響思政教育效果的育人要素的意識,致使思政教育體系不夠完善。因此,只有充分發揮相關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才能讓思政教育體系更加科學、更加完善。

(二)思政教育內容與方式落后

現在高職思政教育體系構建中的很多內容都和方法等都需要進一步提升其與現代科學技術等的適應性。因為很多思政教育體系的內容和形式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改進。一是在教育形式上,高職思政教育普遍以理論傳授為主,注重對學生道德素質、政治素養及法律素質的引導。然而在計算機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生普遍接受了多元化、形象化、碎片化的數據信息,難以對純文字或純理論的信息產生興趣。然而在我國高職思政教育中,還難以形成以信息化技術為主導的教育態勢,導致學生獲取多樣化、多元化信息的訴求難以得到滿足;二是在教育內容上,思政教育內容缺乏與時俱進的特征和特點,思政教育只局限在課本上,難以與社會發展實際相融合,相互滲透,進而使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價值性產生質疑和困惑。根據相關數據調查及網絡訪談能夠發現,大部分學生希望在思政教育內容上出現時事政治、社會新聞等內容。但我國高職思政教學內容中,卻鮮見此類內容。簡而言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應該在充分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將時代性的內容納入教學素材中。但是目前的很多思政教學內容的有關材料選擇方面依舊和學生日常接受到的信息內容存在差距,不利于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缺乏對人生觀念、思想素質、學生素質的關照

根據相關理論研究能夠發現,高職思政教育體系普遍追求對馬克思理論知識的傳授和闡釋,缺乏對學生人生觀念、思想素質、綜合素質的重視,導致思政教育所擁有的基本功能和作用難以得到充分地彰顯。譬如在人生觀念上,高職思政教師無法通過思政課堂、信息化技術、校園文化等渠道幫助學生強化人生觀念,導致學生在人生觀念形成與強化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支撐,從而影響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質量。在思想素質層面上,高職思政教師雖然能夠通過理論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提升思想素質,但由于課時有限,學生思想素質提升的效度相對有限,需要教師通過協同育人的方式,為學生營造出有利于思想素質提升的校園氛圍。在氛圍營造上,教師普遍在方法上存在問題,即難以明確氛圍的營造方法。在管理制度完善上,思政教師很難協同其他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從制度優化、完善及改進的角度,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而在學生素質方面,校園文化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校園文化所承載的功能較多,容易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素質提升中的價值,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進。

三、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的實踐

(一)完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第一,高職院校在構建合格的思政教育體系時應該注意到思政教育體系所需要的最核心要素所在。高職院校進行思政教育的最主要的載體就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思政課堂的開展是提高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效果的關鍵。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應該在思政教育中明確教育的核心目的和核心作用的主體是學生,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展開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核心與主體性的作用。學生在受到教學活動的充分尊重情況下,會對思政教育的內容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效果。高職教師應該在其教學活動中將情感性因素深入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在與教師的接觸過程中受到思政教育的影響,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高職教師可以在其教學內容中充分發掘能夠帶給學生以情感上感染的內容,以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教師也可以在思政課堂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的教學方式等,更加形象化地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思政教育的具體內容和指向性[2]。對于一部分思政教育的抽象內容而言,高職教師可以采用舉例性質的教學手段,充分帶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展開中,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交流,從而提高高職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的理解。第二,高職院校在構建合格的思政教育體系時應該注意到多種對思政教育效果有直接影響的其他要素。思政教育團隊的存在和技能提升對高職院校教育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影響,高職院校內部的思政教育氛圍和學校生活氛圍等對學生思政素質的提升也影響較大,高職院校的活動多樣性和活動對思政教育的支持可以從另一個方面激發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興趣。總之,多樣化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影響性因素需要相關人員在構建良好的思政教育體系時加以注意。具體而言,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展開的主要憑借是思政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教師的合格思政教育理念和素質等是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對于任何高職院校來說,教師的綜合素養都是高職院校開展教學工作的最重要資源和憑借。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嚴格要求教師群體,在雇傭教師時應該嚴格其擇人標準,保證準入教師的適格性。高職院校還應該針對高職教師的思想道德素養的提高進行完善的教師培訓制度建設,階段性組織教師群體進行職業技能學習與思政道德內容學習,以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高職學生的自我規范意識還有待加強,一部分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弱,為了保證高職學生對自我的綜合素質規范能力,高職院校應該在校園內部營造一個有利于高職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內容學習的良好氛圍。在這一氛圍的作用下,高職學生會提高對自我的要求,充分提高專業技能,提升思想道德素養。就學生活動而言,多樣的高職院校活動是高職學生在校園期間的重要生活內容。高職院校應該將學生的校園活動盡可能與思政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活動中提升對思政教育內容的理解。第三,高職院校在構建完善的思政教育體系時應該重視能夠影響思政教育效果的其他因素。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在進行相關制度的構建時應該注意到當地教育領域有關政策的要求、當地特色文化中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內容,高職院校用于思政教育工作的資金情況等。基于政策的思政教育制度可以受到相關政策的充分支持,基于當地文化的思政教育內容可以提升思政教育實效,基于成本核算的思政教育活動可以實現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只有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夠共同形成一個優良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

(二)借助課堂教學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念

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是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念形成和引導的主要載體。首先,高職教師應該借助課堂教學來對高職學生進行人生觀念方面的培育工作。高職教師可以將一些在社會上取得優秀成就的人士邀請到高職院校進行演講,以幫助高職學生端正自身的學習心態,增強其學習動力,將遠大的人生目標納入其校園生活與學習中,進而促進高職學生思想觀念實現積極的變化。其次,高職院校應該根據不同的時代特點針對學生的思想特征進行教學方式的變革,高職教師可以將不同的思政教育內容和具體的專業內容結合起來,讓高職學生在專業課的教學內容接受過程中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影響。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實踐培訓工作時,也可以同時將高職教師安排到實踐企業中,了解學生的勞動情況,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惑,從而讓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同樣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在校園或者實踐企業的內部建設一個學生實踐活動中心,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緊密結合。最后,高職院校應該將課堂教學活動和多種大型文化活動相結合,將多種的校園文化活動內容填充到課堂教學中,以學生親身參與的活動作為思政教育的素材,以此來提升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成果,幫助塑造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念[3]。此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師可以融入與時俱進的思政教學元素、內容或素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幫助學生通過新內容、新素材、新元素的學習,自覺提升自身的人生觀念,使學生的人生觀念培養更契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特點。

(三)借助學風建設提高高職師生思想素質

校園內部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有助于學生在高職院校求學期間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培養良好的習慣,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良好校園氛圍的建設需要高職院校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與集體協調[4]。尤其是在高職院校中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更應該集中精力推進高職院校內部氛圍的積極變革,營造一個有利于高職學生自主提升道德修養的校園氛圍。在一個共同的氛圍影響下,高職學生會不自覺地努力提升自我道德修養,從而增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效果。高職院校的相關管理部門也應該健全學生行為管理制度的建設。對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進行積極引導,防止不良行為的擴大化。同時,高職院校應該對教師的行為模式等進行規范,對不合格的教師及時辭退,做好對教師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高職院校應該通過培訓制度等提升高職教師的綜合素養,為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完成前期準備[5]。此外,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借助網絡技術,推動學風建設的進程。譬如利用網絡匿名評價的方式,對存在師德問題的教師進行舉報或評審,讓教師能夠更加注重自身的師德師風建設。而在學生層面,高職院校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班級學風進行評價,鼓勵學生或教師加強對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重視。當然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基本趨勢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規模,學校應將學風建設融入網絡教學平臺中,借助大數據技術對網絡學風建設進行探究、分析和規制,使網絡學風建設成為現代思政教育的新趨勢和新風尚,從而幫助高職院校更好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

(四)加強校園文化活動建設提高學生素質

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活動,實現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學生在多元化的活動中充分感受思政教育的內容。多種多樣的活動能夠保證高職學生從另一方面充分認識自我,而將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內容納入校園活動中,可以促使高職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同時通過活動中的思想政治內容和其他內容的結合,高職學生可以接受到最大效果的教育,進而實現思想政治素養的有效提升。此外,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豐富校園文化的形式和內容,通過開展針對學生素質提升的文化活動,切實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譬如傳統文化鑒賞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公益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勞動素質,而紅色文化活動則能夠增強學生的政治素養。在多種文化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針對學生素質培養的目標,制定科學的評價指標,讓校園文化建設更契合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訴求,使校園文化建設逐漸轉變成思政教育體系構建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樣,在校園文化評價與優化的過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獲得素質、素養、思想上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形勢背景下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服務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高職院校應該努力構建完善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以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養。高職院校在體系構建中也應該充分認識到目前思政教育的局限,以多種手段提高思政教育體系的效果,充分實現對高素質復合型高職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陸夢朕.依托地方傳統文化創新高職思政教育體系[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20,36(3):55-58+68.

[2]肖愛民.新媒體背景下高職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和創新[J].科教導刊(下旬),2017(27):72-73.

[3]馮君洪.互聯網+新時代高職院校如何構建大思政教育體系[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6):230-232.

[4]雍軍.民生思想融入高職院校大思政教育體系的路徑研究[J].新西部,2019(9):148-149.

[5]史小平,唐軍.大思政背景下高職英語思政教育體系建設路徑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2):117-120.

作者:吳文文 單位: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