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國際化經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5 03:09:00
導語:企業國際化經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在更加開放的經濟形勢下,進行國際化經營成為了我國中小企業生存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在當前情況下,我國中小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對促進和加強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的對策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有利因素
相對于發達國家企業,我國中小企業有一定的成本優勢。我國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而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數都是勞動密集型的,這樣就具有了一定的比較優勢。這既有利于它們在國內市場中采用內向型國際化經營,也有利于它們在國際市場采取外向型國際化經營。
相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優勢。雖然整體上說來,我國中小企業技術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水平比較落后,但相對于拉美、非洲等一些發展中國家而言,就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
加入WTO后帶來的有利因素。當我國在2001年正式成為WTO的一員后,大量的外國先進企業和商品進入我國市場,加劇了國內市場上的競爭,與此同時,根據對等原則,外國市場也逐步對我國進行開放,顯示出巨大的吸引力,這兩方面都有助于我國的中小企業樹立國際化經營的意識,加強與國際知名企業的聯系,提高自身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此外,WTO中的有關規定也有利于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如有關反傾銷的規定和國民待遇原則。
知識經濟時代產生的有利條件。有人說21世紀的經濟是屬于“小而強的時代”,21世紀中知識經濟的興起,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不利因素
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意識淡薄。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認為只有大企業才具備成為跨國公司的條件,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缺乏克服國際化障礙的能力,這導致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具有強烈的內向性,很少具有國際化經營的意識。
人才的缺乏。我國中小企業人員隊伍總體素質和水平與開展跨國經營的需要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
宏觀對外政策的制約。在我國現有的對外貿易體制下,使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的價值鏈中多了一些環節,產品的價格等優勢受到影響,打擊了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的積極性,限制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產品出口。此外,在中小企業跨國經營項目審批程序、融資條件等方面,現行的宏觀政策也不能滿足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要求,進一步制約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
加入WTO后遇到一些不利條件。一是貿易技術壁壘協議的全面實施,由于我國國內產品標準相對低于國際或國外的先進標準,這使得外國可以通過技術壁壘阻擋我國中小企業的產品出口;二是《補貼和反補貼措施協議》條款的規定限制了我國政府以前一些對中小企業行之有效的補貼政策;三是《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條款加大了我國中小企業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的難度,并且對目前我國市場中以仿制為主的中小企業產生了嚴重的挑戰。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遭遇到新的問題。雖然知識經濟可以使中小企業小而強,并使得它們可以在國際市場中進行競爭,但由于我國中小企業缺乏知識創新的能力,反而使它們的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此外,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的獲得是一個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而我國的中小企業缺少資金購買和建立信息通訊系統以及進行必要的人員培訓,這使得它們在這方面落后于國外的企業和國內的大企業,對它們的國際化經營戰略非常不利。
推動和加強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相應對策
在這個開放的經濟中,世界許多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推動這些中小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使它們能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我國要想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推動中小企業走國際化經營道路是唯一選擇。要使得中小企業能夠在國際化經營中取得成功,企業本身和政府機構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為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鋪平道路。從我國中小企業的不足可以看出,企業本身應采取以下的對策:
進行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以適合國際化經營的需要。對我國的中小企業而言,企業內部往往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規范科學的管理制度,沒有技術創新的動力,從而導致這些企業陷入困難的境界。為了保證我國中小企業能順利地進行國際化經營,必須進行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搭建一個有效的管理平臺,建立規范、科學的現代管理制度,促進企業人力資本效用實現最大化發揮,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技術產權保護意識。
走專業化經營的道路。雖然中小企業在規模與實力上不能與大型跨國公司相比,但它們仍可通過生產精、尖、特、優產品,向小而專、小而精、小而優的方向發展,走專業化經營道路。根據市場營銷中市場細分原理,由于存在著異質市場,消費者和用戶在需求、欲望、購買行為和購買習慣上存在著差異性,中小企業就可以從市場和消費行為的特殊性出發,避開大企業關注的市場,將資源集中于一兩個有限的細分市場上,進行專業化經營,尋找內部規模經濟,在國際化經營中取得成功。
積極轉移目標市場,開拓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我國中小企業產品主要銷往北美、日本、歐共體等發達國家市場,過分依賴于這幾個市場的經營形式,不利于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策略。并且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與發達國家產品相比普遍缺乏競爭力,也受發達國家的市場排擠,這就要求中小企業不要僅僅依賴于發達國家市場,還要開拓不發達或欠發達的國家市場,相對來說,我國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技術也比較適合這些不發達或欠發達國家的市場要求。
在知識經濟的條件下積極進行網絡化經營。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在這個經濟時代,全球化、開放化和國際互聯網飛速發展,經濟生活中的信息化、網絡化越來越重要,中小企業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重視電子商務的利用,通過電子商務來宣傳自己、尋找客戶、了解技術信息和市場行情,走上網絡化經營的道路。
除了企業本身的努力以外,政府機構在促進和加強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方面亦必須發揮積極的作用。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我國政府機構應采取以下的對策來幫助中小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
進行外貿體制改革,并為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提供相應的法律支持。我國外貿體制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上建立起來的,它已不能適應現階段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需要,所以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擴大中小企業的外貿自主權,簡化相應的審批程序,加強管理,積極推動中小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此外,還應健全有關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體系,為中小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外部環境,在這方面已有了可喜的進步,如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小企業促進法,該法案的通過無疑會從資金、政策等方面為中小企業的創立和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完善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社會服務體系。從西方發達國家推動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對策可以看出,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在國際化經營中往往需要完整的社會服務體系的支持。但我國目前在這方面相對欠缺,因此我國政府及一些社會上的機構應建立一套完整的社會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在人才培訓、市場調查、經營管理咨詢、以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提供幫助。此外,政府還要進行一定的金融改革,在進出口銀行增加滿足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所需的信貸項目,并采取措施鼓勵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出口信貸,國家提供政策性出口信貸擔保等等,為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提供信貸支持。
參考資料:
1.尹柳營,中小企業如何發展與騰飛——國際化經營視角,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王乃靜、馬剛,知識經濟時代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與模式選擇[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3.張增日,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思路[J],北方經濟,2003
- 上一篇:知識技術促進公安檔案信息化論文
- 下一篇:電器國際化道路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