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化農業經濟論文
時間:2022-01-28 03:30:24
導語:企業化農業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業經濟組織走企業化發展道路的原因及意義
1.農業經濟組織走企業化發展道路的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提出了支持農民土地承包經營的問題,發展現代農業就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隨后,黨中央又提出了“以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經營理念引領農業”的發展理念,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現代化就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又一有效途徑。本著以企業經營模式經營農村、以企業文化精神引領農民的理念,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管理機制應運而生。其實,我國農業經濟組織在改革開放之前也有過短暫的企業化發展歷史,但是那時的經濟組織走的是傳統農業組織合作的老路,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組織管理中,農民不但要承擔部分經濟后果,政府也會對組織生產行為直接干預和指導?,F下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是以經濟效益提升為目標,以資源配置優化、農業技術和現代企業理念為手段,堅持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規范化、市場化,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又因其經濟效益顯著而受到企業和農民的歡迎。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就成為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水平的必然選擇。
2.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的意義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以實現農田建設標準化、農業操作機械化、農業生產專業化、農業管理科學化為目的,意味著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率。農業濟組織企業化的意義,一是緩解了農業經濟組織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企業化模式下,農業經濟組織立足于農業合作組織,開展生產資料大規模采購和對外業務,形成生產合力和規模經營,增加了與金融機構談判的籌碼。有了制度化的組織、規范化的經營管理,加上農業經濟組織的牽頭引線,金融機構為農業經濟組織提供擔保顯然更有信心。二是推動了組織人才隊伍建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業企業管理人才匱乏始終是制約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我國農業企業多是民營企業,多實行家族式管理,人才理念淡薄。在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管理模式中,選拔企業中有才能、有闖勁的負責人到高等院校系統培訓,就成為農業經濟組織關注的重點。除此之外,許多農業經濟組織還與企業聯手舉辦大型人才招聘會,聘請專業人才來,建立農業企業專業化管理團隊,徹底扭轉了農業企業管理人才匱乏的局面。三是增強了農業企業的科技競爭力。新產品開發和新技術應用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農業經濟組織顯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為了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他們在新產品開發、新技術培訓、產品質檢、品牌打造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許多農業經濟組織還與地方高校、科研機構聯手開展技術合作,爭取為產品中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四是促進了農民利益均衡體系的構建。農業經濟組織在農業經濟活動中通常采用的是農產品培育、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農產品加工、運營、銷售領域產生的增值利潤能通過合作制度、剩余分享制度很快回流給農民,產品外部利潤的內化程度也因此提高,外部利潤的差別則相對淡化,農業群眾利益均衡體系也隨之構建起來,農業效率和利潤公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實現。
二、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發展思路分析
1.政府扶持,構建成熟的企業化政策環境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最早出現在西方發達國家,多國政府都給予農業經濟組織的企業化發展以大力支持,法國就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專門制訂了一系列涵蓋農業經濟組織的稅收優惠、補助金發放、貸款優惠在內的規定;意大利也做出了給予農協經營性經濟組織財政補貼的規定。盡快構建成熟的外在制度環境是我國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發展的必要前提。鑒于此,我國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經濟組織的政策指導與扶持力度,加大農業經濟組織管理制度建設。首先,應完善農業經濟組織的稅收優惠政策,確保農業經濟組織能夠享受到其它農業服務組織、農業經濟龍頭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其次,政府要為農業經濟組織提供適度的資金支持,做好農業經濟組織的管理和建設補貼。同時,政府要通過立法的形式,明確農業經濟組織的性質、權利和義務,規定其經營活動范圍,并督促相關部門做好農業經濟組織注冊、還貸能力審核工作,督促金融機構為農業經濟組織提供必要擔保。最后,地方政府部門要合理減免農業經濟組織注冊、登記、檢查等費用,簡化相關流程,禁止有關部門對農業經濟組織的工作直接干預。對供銷社、技術公司、勞動協會給農業經濟組織提供的的各項服務應持支持態度;為農業經濟組織提供教育培訓和技術幫助,鼓勵地方高等院校、農業科技單位、農業部門與農業經濟組織攜手共建,設立以農業經濟組織為主體、龍頭企業為骨干、其它社會力量為補充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將農業經濟組織的公益性與農業經營、服務結合起來,實現農業綜合服務與專項服務的協調。
2.通過農業經濟組織管理機制的構建,促進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健康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規范化經營才是事物長久發展的根本。為了避免走彎路,農業經濟組織應積極借助科學、規范的制度來實現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農業經濟組織機制建設的重點為:首先,企業產權制度。農業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決定了其產權制度必須涵蓋產權性質、組織發行的財產權地位、公共產權的完整性維護等方面的內容。當然,在組織產權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過程中,農業經濟組織要本著民主管理、同股同利、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原則明確產權邊界,維護產權個體的合法權益。在產權制度施行過程中,為了確保這一分配制度的公平公正,組織還要設立風險基金,處理好農業經濟組織與組織成員的利益。同時,農業經濟組織還要在按勞分紅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施行按照交易額、股份進行分配的形式,爭取讓基層農民享受到真正的服務與實惠,促進農業經濟組織規模的不斷發展。其次,監督職業制度。監督是最利于組織發展的約束機制。農業經濟組織監督由內部監督、系統監督和社會監督組成,這三者必須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監督的合力作用。最后,完善組織內部管理機制。與農業經濟組織發展密切相關的組織機制非會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管理制度莫屬。在“三會”中,會員大會是組織權力機構,肩負著組織發展、決策的重任,理事會和監事會都由其選舉產生;理事會是組織決策執行機構,外部業務開展、內部事務管理是其主要職責;監事會是組織監督機構,負責理事會各項決策的執行和監督?!叭龝敝挥忻鞔_自身職責、權限與義務,才能確保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發展不偏離正常軌道。
3.采用多種形式開展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試點示范與推廣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在我國是新生事物。面對農民群眾的組織化經營需求日益高漲的現實和知識、資金、人才、行動力制約等方面的短板矛盾,部分地區的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在短時間內還難以實現。針對這一問題,政府應提高農業服務意識,轉變政府職能,對農業經濟組織積極引導和幫助。具體來說,政府應強化農業經濟組織企業化試點示范與推廣工作,在那些產業基礎較好、農戶經營專業化程度高的地區實施試點,同時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加大農業合作理念的傳播,掃清農民的認識誤區,扶植一批組織規范、運作良好、效益明顯的農業經濟組織或農產品產業協會,抓好典型推廣和宣傳工作。努力解決農業經濟組織的融資問題,通過研討會、培訓班、技術小組等形式培養農業經濟發展的管理人才,幫助農業經濟組織打造管理隊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普及誠信教育、市場經濟知識等,探索農業經濟組織的良性發展道路。
作者:林翰雄單位: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主成分回歸分析農業經濟論文
- 下一篇:兒科學教師教學論文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