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09:07: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初中歷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歷史課堂初中歷史論文
一、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促進學生直觀感知
在講授式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為把更多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極力壓縮課堂互動時間以便于自己講授。這種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學生看作是被動接受的“容器”。眾所周知,學生是富有個性的個體,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并不是教師講授多少就能接受多少,相反是要以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對知識解構,然后再形成建構。故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就需摒棄這種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通過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探究活動中。在創設問題情境中需要注意,問題是包含在情境中的,情境則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進行,要能讓學生形成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以鴉片戰爭的教學為例,教學中教師先以的話題來引導學生談談對的認識,然后用幻燈出示林則徐的照片,指導學生閱讀本目以及第5頁“自由閱讀卡•從罌粟到”,提出問題“英國為什么要向中國走私鴉片?”由此而引入林則徐虎門銷煙板塊的學習。在這節課中,教師并不是直接向學生講授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歷史,而是以林則徐這一人物為背景來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下閱讀教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原因,更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
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合作探究
課堂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極大,在傳統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已經習慣了向學生講授知識,擔心在課堂中讓學生探究無法讓學生理解知識。其實,學習過程中只有讓學生主動去探究、摸索,才利于學生的知識構建。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鼓勵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倡導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方式的創新,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模式,這樣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首先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要在教學中落實這一點,教師則要注重以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新文化運動教學中,按照背景→標志→代表人物→基本內容→斗爭矛頭→發展情況→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的思路,以問題“新文化運動的斗爭鋒芒為什么會指向孔教?”“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內容是什么?”“你怎樣評價新文化運動?”等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在討論和交流活動中促進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解。其次,在組織學生討論中要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來進行精講。如在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教學中對問題“五四愛國運動的性質是什么?有什么意義?”的解析,要在引導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它是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三、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引導應用豐富體驗
歷史課程和生活是有著必然聯系的,在傳統歷史教學中,教師為了更多地向學生傳授書面知識,所以在教學中也就很少將歷史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眾所周知,歷史是研究人類過去的事情的,這就自然和人類生活密不可分,而將歷史和生活隔離開來,不僅不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也不利于學生歷史觀的形成。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歷史和生活結合起來,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首先,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后應用歷史去分析社會生活。以北伐戰爭為例,它證明了國共真誠合作的重要性,那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家間的合作、生活中同伴之間的合作,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北伐意義出發來進行分析。其次,要注重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歷史觀來分析歷史。如在內戰烽火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當時的歷史角度去分析,讓學生理解只有國家統一才是最大目標,也可由此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水平初中歷史論文
一、如何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1.由封閉的教學模式向開放化模式轉變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事件的人物、時間、地點、過程、結果和評價等內容,很少走出教科書,在教學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充分挖掘課程中的內涵,思考歷史跟地理和政治之間的關系,打破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來獲得新時代最流行的歷史元素,通過對比來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2.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社會快速發展要求學校采用素質教育教學,但很多學校都是為了應付考試,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也是針對考試而言,沒有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需要注重素質教育,例如,在學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內容時,要加深對顧炎武先生語句的理解,不要只知道這句的意思,要真正理解其內涵。通過分析古人的思想和觀點,明確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做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中華兒女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質,為祖國作貢獻的。
3.設置課堂情境,加強互動和交流傳統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按照書本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對此喪失了興趣。所以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采用多媒體或者小組表演的方式來模仿課程中的內容,產生強烈的代入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歷史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學習興趣也會提高。
二、結語
歷史是人類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是可以研究古代人民如何生活和工作的,能在歷史中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精神和思想觀念。初中歷史課程是整個歷史課程中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須要改變教學思路,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情境教學初中歷史論文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優勢
具體而言,初中歷史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些學生歷史成績不理想,最重要的就是其對歷史這門學科缺乏應用的學習興趣,認為歷史課枯燥無味,不像物理、化學等學科有課堂試驗,也不像體育、音樂等學科有豐富的課堂活動。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通過在歷史課堂上創設情境,將其它學科的各種元素融合進來,豐富歷史課堂,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歷史課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過去,指導現實,而過去的事情僅通過白紙黑字呈現出來,其說服力難免會大打折扣。而情境教學可將歷史現實直觀的顯示出來,呈現出一個生動的歷史場景,無論是視覺上,還是聽覺上,學生都會產生更加深刻的體驗,從而加深對知識內涵的理解與把握。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習不僅要掌握知識,還要“學會學習”,即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將終身學習的理解貫徹人的一生,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動性與創造性,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情境中體會,在體會中學習,從而促進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
情境教學包括語言情境、問題情境、實物情境、多媒體情境、表演情境等多種,課堂上可根據學習內容、教學資源條件、學生的實際情況等選擇不同的情境創設法:
(一)課堂引入的情境創設
創設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發展,這也是進行情境創設的必要原則。老師要在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上,積極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前引導的作用非常關鍵,而以營造情境教學引出教學內容,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課堂伊始,可以應用問題情境法,用一些設計新穎、緊扣課堂知識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一些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介紹,可以直接分析,以引導學生回歸課本,例如:“為什么說具有軍事家、政客、文人的三種身份?”“在軍事上、政治上、文學上的造詣體現在哪里?”等,讓學生圍繞問題在課本中尋找答案。除了創設問題情境外,還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對歷史事件進行還原,把抽象的知識生動化,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印象。比如南昌起義、鴉片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都被拍成了電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其中一些片段,并將觀看完整電影作為課后作業,學生通過視頻演示仿佛置身其中,深刻體會歷史事件的發生過程,并基于現實的角度分析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影視資源初中歷史論文
一、使用方法:不拘一格,形式多樣
(一)影視欣賞,攻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課堂上使用影視資源,大多是以影視欣賞的方式,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突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攻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例如,講解史前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建筑時,教師可選用《古代建筑紀錄片———天覆地載》的片段,讓學生感受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建筑風格以及歷史韻味;講解“鴉片戰爭”的內容時,教師可選用《鴉片戰爭》《林則徐》等影片中關于“禁煙運動”的片段,再現歷史場景。
(二)角色扮演,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在條件允許時,教師還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教師可把影視資源改編成歷史情景劇,讓學生親身參與歷史場景重現,體會當時的人、事、物、情,以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例如,講解“”的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欣賞紀錄片《大同:康有為在瑞典》的片段,并挑選部分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重現其中的經典對話及經典場景。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對人物心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也有了深層次的認識。
二、時間安排:連貫緊湊,分配合理
新形勢下初中歷史論文
一、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們通過傳授和引導學生去體驗和感受歷史中的事件、思想和觀念,但是我們要運用最現代化的、最新潮的教學理念來引導和組織學生。新課改以來,我們實行了更加開放性的教育原則,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思想和理念,從而開辟了一條更加民主和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自主發展和提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更加能夠推動學生承擔起學習的任務,增強學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小的辯論會,或者讓學生演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小話劇等靈活的教學形式,來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快速地走進歷史角色之中,激發其自主探索的意識,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和體會歷史,增強自主學習的效率和動力。同時,質疑也是學生獨立成長、自主學習不可缺少的能力,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更要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以及獨立提出的問題,鼓勵學生能夠對歷史事件、歷史觀念甚至是一些見解提出疑問,勇敢地反駁教師的一些看法或觀點,并且調動自己的積極性來探索真正的答案,爭取能夠做到想別人之所不想、見別人之所不見,不斷優化和提高自己的創造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更加寬廣的發展,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從而使歷史課堂成為塑造人才的基地。
二、有效利用掛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分析和總結能力
掛圖是歷史教學課堂中十分直觀和形象的教學工具,能夠幫助教師輕松地突出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和質量。歷史學科由于其自身擁有十分繁瑣的年代、人物、地名等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想要清晰地牢固掌握具有難度,并且在這些知識的記憶過程中會擁有強烈的枯燥和乏味的感覺。教師想要讓學生擺脫這種不良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提高對歷史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運用生動想象的語言來進行描述和啟發,還可以使用歷史掛圖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歷史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分析、概括以及總結的能力,而且要讓學生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去分析、概括和總結。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比較順利地完成歷史學科的教學任務。掛圖能夠幫助教師詳細地分析和講解每一個事件的原由、經過和影響,讓學生一目了然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和真諦,從而準確地把握和理解每一個歷史事件,并且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來辯證的看待每一件事情。
三、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不斷磨練自己的思維能力
只有自身親身感悟和體驗過程的事情才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體會。學習也是如此,學生的成長更是如此。因此,在學生學習以及成長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學習一定的“放手”政策,讓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地去探索和學習一些知識和事情,在歷史課堂中能夠勇敢地進行冒險的探索和嘗試,大膽發揮自己的創造思維能力,敢于犯錯,用于承擔錯誤并且改正錯誤。這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獨立地成長起來,才能夠在錯誤中不斷地磨練自己,使自己更加強大。為此,我們要正視學生在探索道路中出現的錯誤,鼓勵學生在錯誤出現的時候一定要多加自悟和更新,自主創造成功大門的鑰匙。同時,教師也要善于為學生提供一些錯誤的案例,采用積極點播和指導的教學方式,激勵、暗示和引導學生逐步走向正確的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早日形成更加成熟、寬廣的思維。
互動性教學初中歷史論文
一、初中歷史互動性教學的必要性與優勢研究
1.初中歷史互動性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歷史科學的尊重之心和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以辯證、科學的視角去正確看待歷史。初中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互動性教學中,將有自由的時間和充足的機會去積極思考、辨析歷史事件及其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并能夠聽取其他同學的想法,借鑒和學習接受他人的正確觀點和積極想法,從不同的視角多層次、多方面地深入分析和重新填補、構建自身的歷史知識體系。
2.初中歷史的互動性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體地位,而教師也不會失去對課堂教學進行的控制和總體把握,通過及時、良好有效的引導點撥溝通,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和諧的、相互促進的教學相長的關系。學生在對話和討論的過程中,將歷史學習中遇到困難和產生的獨到意見都提來出交流或者彼此分享,而當學生之間不能夠溝通解決的時候,教師及時加入學生的互動引導點撥,以設計問題或者提出暗示性指導的形式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二、初中歷史互動性教學方案設計的策略
初中歷史的互動性教學方案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學方案應該涵蓋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歷史信息。教師需要以教材為依據,圍繞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標準制訂出明確科學的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通過設計一系列的課堂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實現對歷史知識的認識、接受和學習。因此在設計互動式教學方案的過程中,需要對引用的歷史資料和介紹的歷史信息做出篩選和調整,避免讓課堂教學活動偏離成以不具有實際教學意義的故事為主,而有效地使用一些涵蓋著豐富知識內容的歷史資料將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堂提問初中歷史論文
一、緊扣教材,質疑導學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是一種歸納或誘導的、分析的、回歸的、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在歷史教學中,針對歷史事件如果就事論事的話,教師講起來就略顯得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緊扣教材、積極探索,在教學中善于質疑,創設科學的誘導源,讓疑問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思維,啟迪智慧。如講授唐朝的衰弱一節時,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提問:“唐朝衰弱的原因是什么?”教師講起來就顯得枯燥,學生也激不起興趣。而我在講授時,是這樣提問的:“同學們,你知道《過清華宮》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他是哪個朝代的?詩中描寫的人物是誰?”這樣一問,學生的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我再進一步追問:正是因為有楊貴妃的奢侈享樂,所以有人說‘唐朝衰弱的原因在于楊貴妃一個人,并得出紅顏禍水的結論’。你認為這種說法公平嗎?請同學們結合教材,用史實來為她洗清不白之冤。”這時,學生的熱情再次被點燃,紛紛投入到尋找答案之中,最后這一節課的課堂效果非常好。把看似枯燥乏味的內容放到一個新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進行探究討論,會使原本平淡的內容變得趣味生動,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二、變化角度,把握難度
在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置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選取不同的角度,善于變化提問的角度,讓歷史問題新穎、有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如教師課堂直接提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聽后易感到乏味,也難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如果變化角度,換一種方式提問:“西歐的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在意大利,而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為什么首先在英國發生呢?”這樣一問,學生看似是似懂非懂,卻一個個在認真思索。同時,課堂提問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因此,我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難度適中,兼顧全體學生。猶如摘果子,既要讓優秀的學生稍做努力就能摘到果子,還要讓基礎薄弱的學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如學完鴉片戰爭一課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么危害?”這個問題難度適中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后,才能正確回答。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抓住知識要點,還能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層次提問,深化思維
提問的設計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提出的問題要注意承前啟后,環環相扣,具體性的問題要為理解抽象的問題做準備,前面基礎的問題要為后面思考的問題做鋪墊,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問,容易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思維逐漸引向深入,提高歷史的綜合能力。如講解隋朝開鑿大運河一課時,打開歷史地圖——隋朝大運河,進行有效提問:(1)隋朝大運河是哪一年開鑿的?(2)南北的起止點在哪里?分別是今天的哪座城市?(3)隋朝大運河自北向南,分為哪幾段?(4)隋煬帝開鑿運河的目的是什么?(5)有人說隋朝的滅亡是因為開鑿大運河,你同意此觀點嗎?若不同意,你認為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大運河開通至今仍在造福人類,你還能列舉出其他一些古代工程嗎?以上歷史問題看似很多,但是層層相扣,逐步深入,具有內在的聯系,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網絡環境初中歷史論文
1初中歷史網絡教育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教育資源重復建設
網絡中有很多類似的初中歷史教育資源,而平臺的承載量是有限的,重復的資源過多就會導致其他資源過少,況且同類教育資源中資源的質量參差不齊,很多不好的資源也被摻雜在其中,使得初中歷史網絡教育資源的質量水平大為降低。
1.2教育資源形式散亂
網絡教育資源不同于網絡資源,它主要在教育網絡平臺上呈現,主要目的是為了給教學提供輔助。但現在網絡平臺上的歷史教育資源形式散亂,剪輯粗糙,造成好多資源不適合在教育教學中參考應用。
1.3教育資源難以整合
情境教學下初中歷史論文
一、歷史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就學生而言,如果學生本身了解的歷史知識和需要學習的部分出現了沖突時,就會激化學生意識內的矛盾,就會帶動問題情境的出現。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問題情境,在接下來的歷史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中就會成為強有力的驅動力。實現這一目的的方式較多,不管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還是走出課堂進行參觀,或者是通過多媒體展示等,都是可以的。
1.利用課本材料,想象歷史情境。縱觀初中歷史教材,在許多文字之間有大量的資料穿插其中。這些都被包括在了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中,對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有極大的幫助,是歷史觀點的重要依據。對于教材內容起到了充實和深化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夠正確的對課本的資料進行使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會被激發出來。
2.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自己帶入到歷史情境中。在歷史教學中,往往會涉及到對某種歷史情境的扮演:如讓學生對歷史人物進行扮演,思考如果是你面對這樣的狀況,你會有何想法,如何去做?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不會認為歷史是遙遠的,是陌生的,學生能夠積極而又愉快的參與到歷史學習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進入到歷史中去,思考過去環境下,作為歷史人物的自己該如何去做,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3.通過具體的參觀活動,為學生展現真實的歷史情境。歷史教學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帶學生出去走走,從課堂內進入到課堂外,步出學校進入社會,通過對歷史實物的參觀,讓課堂上顯得極為空洞的內容,真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看到到,摸得到。這對于問題情境創設來說,不失為一個極佳的方法。比如說可以對博物館等地進行參觀等。人類歷史遺留文物都被收藏在了博物館中,不僅包含了物質文明,還包含了精神文明,所以無論是直觀性還是實物性,在博物館參觀時都可以體會到,能夠讓參觀的人員感受到許多,并且引發人們的思考。學生可以通過博物館的參觀,想象到特定的歷史場景以及人物等。
4.對比歷史事實與歷史假設,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假設和對假設的檢驗,引發思考,激化矛盾來創設問題情境。
課堂教學初中歷史論文
一、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主要措施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歷史教師要善于根據所要講授的教材知識,來創設情景,更好地貼近歷史情況,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些比較豐富的圖片、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多地將自己的興趣投入到歷史課堂之上。比如說在講解初中歷史巴黎和會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情景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美國、英國、法國和中國的代表,然后按照教材的基本內容進行陳述,并且在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恰當地發揮學生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充分地表達當時情況下中國在巴黎和會中面臨的處境,以及中國的大無畏精神。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還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對祖國的感情。
2.豐富歷史教學手段,增強課堂趣味性。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要善于與當前的科技手段結合起來,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服務,讓學生可以擺脫傳統的單調的教學模式,增強初中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和實效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活動教學的方式,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還可以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歷史水平。比如說在講解關于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相關的視屏,比如說比較著名的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通過這些視頻,讓學生積極地想要了解抗日戰爭的經過,這就帶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開展知識競賽,教師提問關于抗日戰爭的知識,看哪些同學可以又快速又準確的回答上來,這種類似的競爭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歷史成績。
3.創設新穎的問題,提高學生興趣。在歷史教學中通過提問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將心思都放置在歷史知識的聽講中。教師在歷史知識的提問時,不能夠盲目的按照教材中已有的問題進行提問,要善于根據教材的基本知識,創設新穎的問題,能夠很好地啟發學生,豐富他們的歷史知識,這樣的問題創設,才能夠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和作用,更好地為提高學生的歷史水平服務。比如說教師在講授清朝末年簽訂的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時,有《南京條約》《天津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以及其他各種條約,這些條約包含著很多方面的內容,學生在掌握起來非常困難,很多知識容易混亂。這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記憶。比如說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哪個條約的簽訂,激起了臺灣人們的反抗,為什么?這時候學生就要進行思考,哪個條約的簽訂,關乎臺灣人民的利益,然后通過回憶各個條約的內容,知道答案是《馬關條約》。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他們的歷史水平。
二、結語
總的來講,現階段,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說課堂教學過于形式主義,很多歷史教師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并不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除此之外,教師還往往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沒有很好地將歷史教學與現階段的高科技手段相結合,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歷史水平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不斷地采取措施進行改善,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水平。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