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入職培訓設計研究

時間:2022-12-27 09:05:06

導語:高職教師入職培訓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入職培訓設計研究

[摘要]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培養一支充滿活力的高素質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健全現代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體系是必然要求,入職培訓作為體系中的首要環節,是促進高職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高質量做好高職教師入職培訓工作是新時代的要求。當前高職教師入職培訓項目在培訓內容、培訓質量、培訓體系和培訓品牌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引入現代企業質量管理理念,將PDCA循環管理機制引入培訓項目,是不斷優化高職教師入職培訓項目,提高培訓效果,有效建立教育培訓質量體系的一個理念突破和創新嘗試。

[關鍵詞]PDCA循環;高職教師;入職培訓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經開始從擴張規模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式大發展階段。[1]2019年,國家先后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將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擺在了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和完善高職教師繼續教育體系,培養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高職教師隊伍是強化職業教育內涵建設,支撐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保障。2021年,教育部、財政部決定聯合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21—2025年)》,主要目標包括根據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不同階段需求,健全和完善高職教師培訓體系和全員培訓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評價機制,提升培訓質量與效益,重點支持開展對新入職教師、青年教師等的培訓,強化校本研修,實現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全員覆蓋。[2]職前教育、入職培訓、在職研修是教師教育的三個重要階段。作為高職教師培養培訓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入職培訓是職前教育階段的邏輯性延伸,是在職研修計劃的起點,更是高職教師形成職業認同、完成職業角色轉變、快速提升專業素質的重要時期。總結和分析高職教師入職培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探索符合新時代高職教育發展要求,滿足新教師需求的入職培訓模式,尤其是校本培訓體系的建立,是提高培訓質量、促進高職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高職教師入職培訓現狀與問題

(一)培訓內容同質化,針對設計須加強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性與職業性的統一,“同時歸屬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3]高職教師的入職培訓內容也應兼容高等性與職業性。當前,高職院校新教師入職培訓內容側重理論講授,缺乏實踐實操內容設計,“雙師型”教師素質發展體現不足;培訓方案呈現與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教師入職培訓的同質化內容,未能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和內在發展規律。在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中,各高職院校有不同的人才計劃和階段性計劃,人才引進的來源和類別也逐漸多樣化,隨之開展的校本培訓卻未能與時俱進、以人為本,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策略調整與資源重組。

(二)培訓體系不完善,培訓質量待提升

當前高職院校新教師入職培訓以短期培訓課程為主,主要包括省級崗前培訓和校本培訓兩個模塊。崗前培訓主要通過網絡課程進行短期高等教育理論集中學習,包括高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科目,幫助新入職教師掌握高等教育理論知識和工作中所應遵循的職業規范等;教師通過科目考試,作為高校教師資格申請的必要條件。校本培訓多為1—3日的集中培訓,由各校人事管理部門牽頭,以理論講座為主,培訓周期短,在培訓需求分析、培訓制度修訂、培訓方案設計、培訓資源開發、培訓項目運營、培訓成果反饋、培訓文化建設等方面缺乏系統性規劃和長效機制,缺乏專業的項目組織機構和項目實施團隊,未能構建遵循質量循環的培訓體系,陷入了“效率與質量的二元困境”。[4]

(三)培訓特色不鮮明,培訓品牌需打造

高職教育需要以特色求發展。2019年10月,教育部、財政部公示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即雙高計劃,將高職教育推向中國品牌建設的新階段。[5]根據這些要求,教師入職培訓項目的建設不僅要立足于滿足本校發展需要,還需要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與優勢形成可復制的供國內同類院校借鑒和共享的培訓模型、培訓體系,打造科學、系統、有特色、有質量、可推廣的培訓品牌。但是,雙高計劃當前還在探索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入職培訓還沒達到相應要求,教師職前培訓任重道遠。

二、PDCA質量循環理論

(一)PDCA循環的定義及內涵

PDCA循環是一種科學的、系統的思維方法和管理方法,最早由著名統計學家、現代質量管理的奠基者休哈特提出。之后,質量管理專家戴明進一步完善持續改進模型,提出了質量管理變革思路,并應用到多個領域,成為全面質量管理(TQM)的理論基礎,又稱戴明循環。PDCA循環由四個部分組成,即計劃(plan)、執行(do)、評估(check)、改進(act)。每個部分代表的意義如下:計劃,根據工作要求設定目標、策略和程序;執行,實現計劃中的內容;評估,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并檢查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改進,對照總結和檢查情況進行處理,為下一次工作計劃的擬訂提供參考依據。

(二)PDCA循環過程及特點

PDCA模型包括四個特有的環節,連續銜接,構成一個活動循環,具體如圖1所示。循環中的每個階段又可以包含一個小的活動循環,大環包小環、小環推大環,進而形成了一個管理系統。系統中每個環節共同作用又彼此獨立,前后步驟間層次遞進,通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修正計劃、改變執行的不斷完善過程,實現項目質量階梯式上升。運用PDCA模型,項目管理者和實施者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程序會更加有條理、成系統,工作推進可視化和科學化。

三、PDCA模型應用于高職教師入職培訓項目

高職教師入職培訓是一項具有長期性、獨特性和發展性特點的工作。高質量做好高職教師入職培訓是時代的要求。引入現代企業質量管理理念,基于PDCA模型來完善高職教師入職培訓項目是不斷提升培訓質量的有效方式。

(一)計劃階段(P)

該階段是整個循環的首要環節,需要挖掘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在實踐應用中,應至少完成以下四項任務。1.明確培訓目的高職教師作為專業化較強的職業,其入職培訓的目的應以培養“雙師”素質為導向,以服務新時期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戰略和本校發展規劃為核心,以強化師德修養、樹立職業精神、培養職業素質、提升職業勝任力、達到高職院校教師準入標準、實現職業認同、推進職業起航為目標。2.分析培訓需求需求分析是培訓項目開發的重要出發點,為后面幾項任務的計劃和實施提供依據和支撐。培訓需求需要調研三個層面,即學校、用人部門、新教師。學校層面的培訓可以從人力資源、發展規劃等部門的校級層面工作方案中提取;用人部門層面的培訓需求可以通過與該部門的領導小組進行訪談交流等方式獲取;新教師層面可采用在線問卷、線下訪談等多種調研方式收集新入職教師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性別年齡、任職崗位、學習風格、職業目標、熱點期望等數據信息。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分析這些信息明確培訓對象的現狀與培訓目標的差距,更為有效地解決現存問題。3.制訂培訓制度計劃階段還需要考慮入職培訓項目在整個教師發展和培養體系中的定位,與職前教育和在職培養階段的銜接與進階。基于培養目的,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思考,制訂完善的培訓制度是培訓質量的重要保障:縱向上,根據教師職業發展階段目標設定培訓周期;橫向上,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和職能架構,設定校內外相關單位的協作管理模式,從而構建定位明確、層次清晰、銜接緊密、校企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培訓制度與管理體系。4.確定培訓方案計劃的落地,關鍵在于方案的制訂。在完成以上三項任務的基礎上,培訓方案需要確定項目培訓內容、培訓方式、考核計劃。培訓方案的設計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條件,借鑒多種有效模式,比如BOPPPS模型。培訓內容從實戰出發,考慮學情需求與本校相關專業教學標準內容,設置由模塊、專題和單元組合的結構化課程,模塊間相對獨立且可以靈活組合,課程安排以服務培訓目的為宗旨,如設置為“模塊4+1”,即“教育素養/職業素養/專業素養/服務素養+校本文化”,每個模塊下設置專題課程,根據不同的專題課程設置不同的單元活動。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設計要采用理實一體、形式多樣的培訓方式,適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二)執行階段(D)

該階段是循環結構中的實施階段,將計劃階段的方案落實到實踐應用中。執行階段需考慮兩個方面。1.開發培訓資源培訓資源包括課程、師資、場地、環境、資料等方面。高職院校要根據計劃階段制訂的培訓方案收集模塊課程資源和開展課程建設。優秀的培訓師是高質量執行培訓任務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應將教師培訓師團隊建設納入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針對項目培訓模塊,組合并不斷優化一個專兼結合、具備相關課程理論或實踐技能專長的培訓師團隊或聯合企業共同建設集校內優秀教師、企業行家里手、外校專家學者一體的培訓師資源庫。根據培訓課程和培訓方式的需要,高職院校要選取合適的場地,如理論對應講堂、觀摩對應教室、實踐對應企業、操練對應微格、拓展對應基地、競賽對應平臺。環境設置關注感觀統合,包括桌椅的擺放、燈光、聲效、席卡、教具等。此外,電子版、印刷版和實物培訓資料不僅可以輔助教師明確培訓安排、掌握課程信息并自學,而且可以符號化培訓文化,提升培訓的沉浸式體驗。2.組織實施管理高職院校要確立培訓執行機構,組建項目管理團隊,以學習者為中心,構建“培訓主體4+1”(圖2)的管理模式,落實培訓計劃,統籌協調,整合資源,把握培訓進度,確保方案順利執行。在培訓項目實施過程中,管理團隊也是服務團隊,全程控制項目實施進度的同時,保持與培訓師和學習者的交流和溝通,收集反饋信息,適時調整和改進方案實施進度,解除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阻礙或問題。在依照方案組織開展活動時,管理團隊要做好課前準備、課中錄像、課后小結的過程管理細節。項目管理團隊也是學習引導團隊,在新教師參加培訓過程中,合理組織破冰活動和世界咖啡研討會等互動環節,構建學習共同體,引導團隊在這個共同體中起到助學的作用,發現不同學習者的特長與短板,做好學習記錄并及時反饋給參加學習的教師。組織實施管理環節作為整個入職培訓項目執行過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每個模塊或課程單元結束時,可以多次進行本環節的PDCA小循環,以保障項目實施質量的動態提升。

(三)評估階段(C)

新教師入職培訓項目的評估階段一般由省級測評考試和校本評價考核兩個層面。省級測評考試以網絡學時測評和卷面考試為主。校本培訓的評估可分為教師學習效果、項目執行效率兩個部分。“評價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6]因此,兩個部分的評估都要以質量改進和可持續發展為導向。1.學習效果評估一個培訓周期完成后,組織教師學習效果評估較有效的方式是“以賽代考”,即以培訓目標為焦點,根據方案中的模塊和單元設置不同的賽項,搭建競賽平臺,集中展示學習成果,用競賽標準來評估差距,競賽過程也是學習實踐的過程、自我總結與提升的過程。新教師通過競賽完成崗位勝任力自我評價;管理團隊通過分析競賽數據,找出共性不足、典型問題、優秀案例,并按照培訓管理制度,留存競賽資料和培訓總結資料,建立教師發展檔案。2.項目執行評估與計劃階段的需求分析調研相呼應,項目執行效率的評估也需要得到參訓教師、用人部門的反饋和評價。科學制作調查問卷和評估指標,獲取評估數據,包括培訓師、課程內容、授課方式、組織安排、學習感受、評價建議等。管理團隊進行項目自評分析,包括預算執行、課程出勤比率、學員滿意度、突發情況處置、培訓成果轉化、品牌影響力等。

(四)改進階段(A)

改進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根據評估數據進行反饋、整改和處理,也是連接下一次培訓計劃方案制訂的端點。管理團隊要通過多次循環挖掘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完善培訓項目,提高培訓質量,強化培訓品牌效應。需要注意的是,改進階段不能僅針對計劃階段進行整改,還要對執行和評估階段進行反饋和處理。針對改進難點,高職院校還可以開展課題研究,將改進階段作為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結合的一個項目升級階段。參與改進階段的主體不應局限于培訓主體,而是需要根據評估階段所發現的問題和涉及的層面與有關機構和單位進行協調共同、層層落實,將改進主體的各部分組成一個有機整體。

四、結語

健全和完善高職教師入職培訓體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評價機制,提升培訓質量與效益是提升職業院校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PDCA作為全面質量管理的科學程序,在各類企事業單位的項目執行中成效顯著。將PDCA的理論模型應用于高職教師入職培訓實踐的全過程,在計劃中實施、在實施中評估、在評估后改進,形成良性循環,能夠有效提升培訓質量,滿足教師培訓專業化的發展形勢與任務要求。

作者:王賀玲 單位: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