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課程改革剖析
時間:2022-04-26 05:53:00
導語:高職課程改革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程改革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之一。高職教育要實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采取一系列的課程改革措施。通過改革,建立一種全新的、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文章就有關課程改革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理論型、學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單純技能型人才,我國的高職院校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興起,大部分沒有擺脫“本科壓縮型”和“中專放大型”的束縛,制約了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制約了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課程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課程改革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高職教育要實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采取一系列的課程改革。高職的課程改革是指通過改革,建立一種全新的、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不但包括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而且要包括素質教育體系,使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培養三者有機地結合成一體。
1.高職課程改革存在的弊端
1.1課程設置缺乏整體協調性
高職學生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普遍表現出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對公共課興趣不高。課程設置的時候,為了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與崗位技能訓練的重要性,犧牲了公共課的課時。高職院校為了便于日常管理,選修課的開設門數在總課程設置中的比例較低,學生在選擇學習課程上沒有了主動權,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積極性。高職院校多采用的是傳統的“三段式”的課程模式,即先開設公共課(文化基礎課),再開設專業基礎課,最后開設專業課和實踐課。這種模式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導致三個部分相互脫節。
1.2課程設置不適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缺乏對社會需求、市場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深人的調查和研究。我國的高職院校是通過“三改一補”發展起來的,大部分由中專學校升級或合并而來,專業計劃中的課程缺乏自身特色。現行的課程有的是對中專課程簡單修改后的播用,有的是對本科課程的模仿和照搬。有的是把原來中專的課程簡單地組合起來。例如高職機械類專業把原來中專的《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金屬切削機床》、《機械制造工藝學》、《機床夾具設計》四門主要專業課簡單合并為一門新課程《機械制造技術》,學生學習沒有一個側重點,在企業不能滿足生產一線對學生知識結構的要求,出現學生剛進廠時把拉刀誤認為是古代兵器“狼牙棒”的笑話。在專業計劃中,具備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的課程相對甚少,與社會對高級技術型人才的需求脫節,難免出現用人單位招不到所需的技術型人才。
1.3教師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比較差
教師的能力評價對教師的業務發展具有導向性。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考核局限在情況和學年總課時量的完成上。教師的練功比武大賽也大多選擇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比賽、粉筆字比賽、普通話比賽、教案和課件比賽。能彰顯高職教育特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實踐教學的比賽受到忽視。
高職院校只有一部分教師有過深人生產第一線的經歷,大部分教師缺乏實踐動手能力,教授的內容與實際生產情況和工作過程脫節,不能通過自己的學習、研究、調查、體驗,將企業運用的最新技術、工藝、方法和工作過程引用到教學中來。
1.4教材的內容陳舊、質量差
教材是傳播科學技術的載體,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教材內容的選擇和日常的管理也應該與時俱進。選定教材以后,教師的備課的過程就是對教材的處理、加工和再創造。教材是否能及時更新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
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版社為了抓效益,沒有認真把關,粗制濫造,新出教材錯誤百出,嚴重影響了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
2高職課程改革的對策
高等職業教育深化課程改革,應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實施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以實現高職教育課程的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為此,要切實抓好以下幾點。
2.1共研“崗位課程”目標任務
融“教、學、做”為一體深化課程改革,首先應明確畢業生在企業專門崗位上做什么和怎么做,應具備哪些知識和能力。這就要求學校組成專兼結合的課程教學團隊,共研“崗位課程”目標任務。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應根據就業崗位來設計,即設計“崗位課程”,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成課程教學團隊,根據學生專業所涉崗位,共同深入細致研討該崗位的目標任務,進而形成課程的知識和能力點,最終構建“崗位課程”目標、任務、知識和能力體系。
2.2設計“教、學、做”一體化方案
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是進行“教、學、做”一體化改革,而實現課程“教、學、做”一體化首先需要科學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課程內容主題、學生特征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為學生策劃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的過程。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社會對本課程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要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設計中應根據高職高專畢業生課程崗位目標、任務、知識和能力,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融“教、學、做”為一體,堅持理論與實踐教學,將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作為課程的設計思路,在“教”中體現任務驅動,在“學”中體現項目導向,在“做”中體現工學結合。
2.3開發“雙堂雙標”教學標準
課程教學方案的執行需要課程教學標準。如果說制定課程標準是為了規定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標準,明確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出課程實施建議學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建議、學生學習評價建議)等,那么執行課程教學標準就是實施課程標準的手段。專業課程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方案,交融“課堂”與“店堂”、理論與實踐,為實現課程目標就需要開發“雙堂雙綱”教學標準,包括在校教學和在企業教學標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標準。專業課程教學團隊,根據“教、學、做”一體化設計方案,專兼職教師共同努力、學校企業密切配合,開發“雙堂雙綱”教學標準。
2.4加強“雙師”結構教學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能規劃改革方案、開發教學標準、實施課程教學的高素質、高技能、企業崗位一線的教學團隊,是專業課程改革的第一要務。高職高專專業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校企合一、專兼結合、雙職雙師、結構合理”,核心是建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雙師”是指專任教師既有教師職稱又有專業職業資格和能力,兼職教師既是企業崗位實習教師,又是學校項目實訓教師。
2.5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融“教、學、做”為一體,實現課程改革方案,必須營造“校企合一”的教學環境。在校內,要按企業環境和專業課程崗位的操作流程,建設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力求體現真實的職業環境,強調實訓項目的應用性和操作的規范性,提高實訓過程的崗位針對性和崗位職業能力培養。在校外要按畢業生就業的企業類型和專業課程所涉及工作的內容成立實訓基地。“校企合一”的教學環境包括“教學合作型”和“頂崗實習型”兩種類型。
2.6實施“專兼雙考”評分機制
突出課程教學改革的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融“教、學、做”為一體改革,還應沖破學習團隊成績評價的一貫性,實施“專兼雙考”評分機制。專業課程設計的關鍵是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因此,評價學生成績和能力應實行專任老師和企業師傅的“專兼雙考”評分機制。職業性成績評定由專任教師把握,實踐性成績評定由兼職教師把握,在專兼職教師雙考評機制下正確評判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
- 上一篇:討論農村中學教師對課外閱讀的見解
- 下一篇:剖析多問題抽簽競答式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