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課改發展動態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4 10:35:00

導語:高職課改發展動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課改發展動態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學改革;校企合作;職業價值觀;創業教育

論文摘要:綜述以往研究,本文就高職教學改革的幾個趨勢進行了探討與分析,如推行企業參與,加強校企合作,培養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態度,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等。為今后高職教學深化改革提供參考與理論依據。

我國職業教育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數據表明,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5年底,高職高專院校1091所(其中獨立設置的高職學院921所),占普通高校總數1792所的60.9%:2005年招生數占普通本專科高校的53%,在校生占46%。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人有了明顯增長,職業院校的基礎能力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許多院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

在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呼喚著深人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2006年底,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將啟動新一輪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工程。2007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加快發展機遇。針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已有眾多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觀點和方案,應如何改革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呢?綜合以往研究成果及高職院校現實狀況,本文對高職教學改革趨勢提出探討和分析,希望能為高職教學改革的實踐提供參考與理論依據,進一步深化教哨查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1堅持企業參與,加強校企合作

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革命和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及行業企業技術崗位的變化、行業企業的社會需求,要求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與之適應,并受到這種強勁需求而驅動。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和以政府為主導、行業企業等多方參與的辦學體制和模式,確認了我國職業教育正確而可行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機制。

高職教育的教學改革,需要在辦學制度和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式、教學裝備和實習實訓條件及教師、教學評價和考核等方面符合職教特色的要求。著重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傳統人才的培養模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要依靠行業企業參與教學改革,與學校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要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因此,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是當前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應堅持的正確方向和根本途徑,是高職教學改革的趨勢之一。沒有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是不可能成功的,或者只能是事倍功半。

最近有調查表明,有36.8%的企業都把希望職業院校做到“了解企業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培養職業技能”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選項。但是,卻僅8%的企業愿意,口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表明企業對參與教學改革尚缺乏熱情和責任意識。在目前校企合作總體上是學校“一頭熱”的狀況下,非常需要各級政府與部門采取措施,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

首先,職業教育戰線必須提高自身認識,行業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共同參與教學改革將是保證教學改革正確方向的必由之路。應當承認,十多年的實踐中我們有過猶豫或走過彎路,因為缺少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實行校企合作,職業教育發展遇到了許多困難;行業企業不能深人參與教學改革,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無法緊貼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其次,總結近年來已經涌現出的一批校企合作舉辦職業教育、開展教學改革的職業院校和企業的成功經驗,進行大力扶持、宣傳和推廣。第三,建議政府抓緊研究制定落實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具體制度和辦法。盡管我國《職業教育法》對此已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落實的責任很重、差距很大。特別目前還缺少法律實施辦法和細則,缺少企業落實法律的利益機制和優惠政策。

2培養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態度

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態度,是國際間幾十年來各類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領域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幾個“準則性文件”、包括1989年該組織頒布的國際公約《關于技術與職業教育的公約》都把“學生的人格培養”、“道德觀念、社會和職業的價值觀及責任心配培養”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國政府在多次的確關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都對職業教育中加強學生思想酉治工作,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衣職業態度,提出了卜分明確的要求,始終把德育作為職業彰育工作的首位。

現代職場對職業人才的社會適應性、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要求也不斷提高。突出的表現是,職業崗位所要求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核心能力等方面職業綜合素質要求起來越成為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的首要標準。

最近,有調查表明:企業對職業學校畢業生的能力和態度的多項要求中排在前兩位的,一是職業態度(積極好學,敬業精神,工作態度和工作責任心),二是職業意識(安全生產意識,注重質量、效益的意識,協調合作能力,法紀觀念)。同樣,該報告還顯示,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素質最為關注的是“職業道德與工作態度”。然而,目前我國的教育,包括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與社會的要求尚有一些距離。另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不少用人單位反映我國職業教育的畢業生“與人合作精神和能力”、“與人交流”、“吃苦耐勞的精神”、“責任感和敬業精神”以及“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都還比較弱。因此,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和職業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誠實守信和負責精神,是當前我國教學改革的最為重要的任務,也是高職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之一。

3積極開展創業教育

隨著以信息為載體的知識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為基本內涵的創業教育,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會議發表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世界宣言:展望和行動》,該宣言指出:“為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培養學生創業技能和主動精神;畢業生不再是求職者,首先將成為職業崗位的創造者。”1999年漢城第二次國際職教會議上國際勞工組織專家曾明確預測:“現行的職業教育畢業生有50%將難以獲得掙工資的工作機會,自營職業是大多數青年人獲得經濟獨立的最大機會所在”。因此,把培養“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納人各類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之中,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一種重要趨勢,創業教育是時代賦子高職教育新的使命。我國的就業形勢,包括人學教育、職業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可能在相當長的時問內面臨嚴峻挑戰。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連年增加,2007年約達到495萬,占國家當年新增加900萬個就業崗位的55`},首次超過社會新增加就業崗位的半數。如果再加上2006年30%左右沒能就業的畢業生,2007年需要就業的畢業生約占新增加的900萬個就業崗位的65%以匕顯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將成為我國社會就業中非常突出的矛盾。如果教育系統不能培養畢業生具有創新、創業能力,不能創造新的職業和新的就業崗位,就業問題可能會嚴重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持續穩定發展。

發達國家培養畢業生自主創業已經走在了前頭,有報告表明美國大學教育畢業生自主創、}G’}1勺比例為30a,而我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卻只有19o,差題很大。顯然,這些白主創業的學生,不僅解決一J’自己就業問題,而且可能創造了新的企業和更多的就業崗位,為更多人提供就業機會。06年底以來,中國職教學會已與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美國創業指導基金會合作,在部分職業院校開展創業教育試點工作,日前該項工作已在北京等地部分院校中開始,我們期望在試點中摸索經驗,能在我國職業院校教學改革中把創業教育逐步落到實處,以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

因此,解決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除了培養教育學生樹立起正確就業觀夕卜,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并自主創業,是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根本之策,也是高職教學改革的必走之路。公務員之家

4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高等技術人才。教師是實施能力教育的關鍵,教師的觀念、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建設好一支結構合理、擁有較高素質水平的教師隊伍,使之具備適應高職教學、職業針對性、特殊要求的基本素質及能力,是保障高職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基礎,是推進和深化高職教學改革的根本保障,也是今后高職教學改革依然需要堅持的方向之一。

要適應高職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是“雙師型”,特別是專業課教師都應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不僅懂理論,而且會操作,真正成為既是講臺上講課的好教師,也是本專業、本行業實踐操作的行家里手。因此,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1)培養在職教師的專業技能。一方面,讓在職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深人生產第一線,重點學習崗位知識,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熟悉本專業的生產現場和作業流程。如到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掛職鍛煉,參與課題開發、技術服務等,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地積累經驗,豐富知識,有計劃地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鼓勵教師根據不同研究方向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2)引進一批具備“雙師型”素質的教師。通過從生產一線引進一批既有教學實踐又有工程經驗的技術專家充實教師隊伍,以適應高職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師的要求。使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相對穩定的外聘教師隊伍。通過在相關的行業中聘譯一些有實踐經驗又有高文化素質的兼職教師,保證教學質量,降低培養成本,提高辦學效益。

當然,要建立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關于師資隊伍建設的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學院整體能力和教學質量的師培機制和政策,實施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養與選拔制度,從觀念的轉換教育著手,通過引進、送培、外聘、下派鍛煉等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培養教師。最終達到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