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護理專業心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26 08:44:00

導語:高職護理專業心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護理專業心理研究論文

摘要:調查顯示,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論文的主要心理問題是自卑、焦慮和人際交往錯位。采取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心理輔導等措施,可極大地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健康;措施

高職護理專業學生(高護生)是高校學生隊伍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個群體,它的特殊性是女生占了99%以上,是真正的女性天下。這些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7~22歲之間,正處于青春期到青年初期的過渡時期,也是心理上變化最為激烈的時期,尤其是女生更易產生心理問題。因此,研究她們的心理特點,發現她們的心理問題,消除她們的心理障礙,提高她們的心理素質,對于培養高素質實用型護理專業技術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上海鐵道醫學院吳文源引進修訂的Derogafis,L.R1973年編制的Hopkin’s癥狀清單(Symptomchecklist90,SCL-90)[1]。該量表在我國廣泛應用,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河南省信陽職業技術學院護理系2004級、2005級、2006級護理專業專科學生組成樣本,學生年齡最小16歲,最大23歲,均為女生。共發出問卷2393份,回收有效問卷2305份,回收率96.32%。其中,五年制學生1367人,三年制學生938人。

2研究方法

主試選取學院護理系(2006年5月)專科在校生,分班集體問卷測試。被測學生在統一指導下相對獨立完成問卷。時間限定為35~45分鐘。收集原始數據整理后,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分析

1心理問題檢出率

從表1可以看出,SCL-90因子均分≥2的人數及百分率,除軀體化、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癥狀均較嚴重。特別是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和偏執各項分別高達46.11%、34.83%、31.24%和33.23%。這表明,高護學生有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很高的。

2主要心理問題

從表2差異檢驗結果可以看出,采樣對象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全國青年組常模[2],其中偏執、敵對和焦慮更為突出。這說明高護學生相對一般青年有較多心理健康問題。

三、高護學生突出的心理問題

1自卑

高護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成績一般,高考決定了她們只能進入高職高專類院校。與其他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她們自然會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造成這種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二個:一是我國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近30年來,我國形成了較為強烈的應試教育社會氛圍。從家長、教師到學生,都是以考上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為成功的標志。沒有進入這一行列的學生,多數會產生一種失敗的心理,別人問起在哪個學校讀書,往往羞于啟齒。二是對高職認識上的誤區。高等職業教育是近年來興起的教育類型。目前,社會、家長和學生對高職教育還存在較多的認識誤區,把職業教育看成是低層次、低水平的教育,把護理職業看成是低人一等的職業。在加上當前輿論宣傳不到位,部分學校辦學水平相對較差等原因,造成部分高護生心理上產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2焦慮

產生焦慮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現實與理想相差太遠。部分學生是在家長的壓力下來上高職的,自己內心并不愿意;還有些學生是所報志愿未實現,被迫同意調劑到現在學校的;也有些是根本不了解這個專業而盲目報考的,一到學校才知道與自己原來理解的完全不一樣;等等。二是就業壓力。在全國范圍的就業壓力居高不下,在畢業生增長率遠高于城鎮新增就業崗位增長率的情況下,高職畢業生面對嚴峻的人才市場競爭形勢,自然容易產生焦慮心理。

3人際交往錯位

處于青春后期的高護生,自尊心和好奇心都很強。她們中的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自己的家庭里一般都有一種特殊的優越感。到高職后,這種優越感消失殆盡,便產生了許多人際交往問題。首先,是社會交往萎縮。到了學校,失去了家庭小環境的庇護,再加上自己是高職生,感覺地位低,怕別人瞧不起,就有意回避正常的社會交往。更重要的是網絡技術的廣泛普及,難藝在現實社會獲得滿足的學生,很容易被吸引到虛擬的網絡社會里。久而久之,沉溺于網絡世界的她們更加忽視真實可靠的現實人際關系,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較嚴重的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其次,是異性交往錯位。青春后期年齡段的學生,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都到了較強渴望與異性交往的欲望期。她們渴望有能夠親近、信任她們的異性朋友。但由于感情的沖動性和迷惑性,部分學生分不清友誼和愛情的界限,不少學生還以沒有男朋友而感到羞愧,極易誘發品德心理問題,極個別的學生可能由感情問題產生自殺念頭。再次,是師生交流障礙。高護生在中學階段,學習成績多數處于中下等水平,常被被老師忽視、指責或排斥,因而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師生間的不信任、敵對和疏遠的心理。這種心理很自然地帶到了高職學校。還有就是高職的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少數老師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不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學生,也是產生師生交流障礙的重要原因。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前提是了解、熟悉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可以采取多種手段對學生進行了解。如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定期發放心理健康教育問卷調查、教師一對一直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等等。在較深入地掌握學生心理狀況的基礎上,建立一套科學的完整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開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開設心理健康課、開展網上心理咨詢、舉辦心理教育講座、設立專項的心理咨詢與治療門診、班級配備專兼職心理輔導員等等。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和完善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第一,做好校園內物質環境的凈化、綠化、美化工作,創造一個賞心悅目、清新高雅的校園文化環境。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文化、藝術、體育和娛樂活動。第三,加強校風、學風和班風建設,堅持依法治校、規范管理,形成團結、求實、文明、創新的校風和勤思、博學、活用的學風;加強班風建設,嚴明班級紀律,優化人際關系,增強凝聚力,提高榮譽感。第四,加強宣傳輿論陣地建設,利用校內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等宣傳工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討論有關熱點問題[3]。通過一系列文化環境建設,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健康有序的和諧校園環境。3加強畢業生就業心理輔導

畢業生就業工作做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在校學生的心理。學校應為畢業生就業配備心理輔導員,為畢業生進行職業心理定位。心理輔導員可以為畢業生設計興趣、人格、職業能力傾向等測試表,通過對畢業生狀況逐條分析和心理輔導,學生可以更加明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時對自己的職業也能做出比較準確的定位。通過這類測試,為學生提供職業心理定位的服務,學生可以了解適合自己的職業,在學習中拾遺補缺,找工作時能沉穩應對。就業心理輔導員還可以向畢業生介紹求職心態調整和擇業技巧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開設就業形勢指導課,請知名人士做專題講座等。同時,給畢業生配備就業心理輔導員,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心理輔導。學生的就業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緩解學生的焦慮心理。

參考文獻:

[1]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2]金華,吳文源,張明園,等.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12).

[3]陳英,王立新.談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6